一种红金柑茶的制备方法与流程

文档序号:15926258发布日期:2018-11-14 01:10阅读:724来源:国知局
本发明属于果茶生产
技术领域
,特别涉及一种红金柑茶的制备方法。
背景技术
红金柑为芸香科植物茶枝柑的成熟果实。主要功能为生津止渴,润燥,和胃,利尿,醒酒。主治胸热烦满,口中干渴或酒毒烦热,食少气逆,小便不利等病症。目前其除了直接食用或者制作饮料外,常与茶叶相配合制作成红金柑茶。目前红金柑茶的制作方式是:将采摘后的红金柑起盖取出果肉后,将烘干好的茶叶放入到果壳中,盖上果盖;然后放入到烘干机中烘干即制得红金柑茶。这样的制备方式由于茶叶前期已经完全干燥,茶叶内的物质与果壳内物质的交换不充分,同时由于茶叶完全封闭在果壳内,在烘干过程中,果壳内的水分难以完全排除,导致制得的红金柑茶在存储过程中容易出现回潮现象,进而使得红金柑茶发生霉变;而且后期的使用过程中,由于果壳的遮挡,果壳以及果壳内茶叶与泡水接触不充分,影响红金柑茶的浸泡效果。另外,红金柑果壳苦涩,其涩味影响了红金柑茶的整体香味。技术实现要素:本发明意在提供一种红金柑茶的制备方法,以解决现有技术在制备红金柑茶时,直接将茶叶放入果壳中进行烘干,导致茶叶与红金柑果壳间物质交融不足的问题。本方案中的一种红金柑茶的制备方法,包括以下步骤:步骤一、在采摘的红金柑果壳上扎孔,孔径为0.5~0.8mm;然后加热6~8min,加热温度为80~100℃;步骤二、将加热后的红金柑起盖得到果盖,取出果肉,得到果壳;步骤三、将茶叶放入果壳内,再在果盖上粘附麦芽糖浆密封果壳,得到红金柑茶初品;步骤四、将红金柑茶初品烘干至含水量为7~9%得到红金柑茶成品,烘干温度为50~80℃。本方案的有益效果:首先在红金柑果壳上扎孔,然后进行加热。加热时,采用80~100℃的温度进行加热,可以较快的使果壳的表面干化,另外,较高的温度可以去除和抑制红金柑内酶的活性,减少呼吸作用对物质的损耗。在加热过程中,由于果肉在果壳内,果肉内的营养物质部分通过水分的蒸发从果壳上的孔内,进入到逐渐烘干的果壳内,使得果壳细胞壁破坏的同时,果壳细胞还具有较高的含水量。将茶叶放置到果壳内后,果壳上的麦芽糖可以起到更好的密封效果;在红金柑茶初品的烘干过程中,由于果壳内部含有较多水分,采用50~80℃的温度进行烘干,烘干温度较低,不利于水分蒸发,进而使得果壳内水分逸出时与茶叶的接触和融合。由于烘干时间较长,使得茶叶与果壳间的物质交换更充分。在烘干过程中,麦芽糖融化,部分融化的麦芽糖沿着果壳的内壁向下流动,进而构成一层保护膜,有助于遮挡果壳上的孔;在麦芽糖浆液向下流动的过程中,上方的孔先被封挡;而在加热过程中,果壳底部受热更多,温度更高,底部水汽向上移动的过程中,由于上方的孔被遮挡,大部分水汽需要向下回流,回流过程中上下流动的水汽相互对冲,一方面使茶叶间的物质交换更充分,另一封面使果壳与茶叶间的交换也更充分。而在烘干过程中,水汽可以通过果壳上的孔更多的流出,减少了滞留在果壳内水分的含量,有助于减少后期果壳及茶叶发生霉变的概率。而且通过在果壳上扎0.5~0.8mm的孔,一方面有利于烘干环节,水汽的逸出。另一方面,在泡制红金柑茶时,可以直接将红金柑茶成品放入到水中,水首先与果壳接触,使得果壳的浸泡时间更长,而水分通过孔缓慢且少量进入到果壳内与茶叶接触,使得茶叶和果壳的整体泡制效果更好。在封盖过程中添加麦芽糖,麦芽糖一方面使得果盖与果壳间的密封效果更好,同时,在烘干环节,麦芽糖融化产生的糖浆粘附在果壳的内壁上,烘干后在果壳内形成保护膜,有助于减少水分进入到果壳。另外,麦芽糖的加入有助于中和果壳内的涩味,有利于改善红金柑茶的风味。进一步,步骤三中,所述麦芽糖浆粘附在果盖的内壁以及果盖与果壳的接触面上。在果盖与果壳接触的接触面上涂抹,增强了两者间的粘接性能,密封效果更好。在果盖的内壁涂抹能适量增加麦芽糖浆的含量,使其在果壳内壁充分形成保护膜的同时,有利于降低果壳的涩味,改善红金柑茶的整体风味。进一步,步骤一中,红金柑果壳上孔的孔径为0.6mm。0.6mm的孔径更有利于水分的逸出,同时保证后期麦芽糖浆的密封效果以及红金柑茶的泡制效果。进一步,步骤一中,红金柑的加热温度为90℃,加热时间为8min。有助于果壳的表面的硬化,以及内部果肉与果壳物质的交换,并避免果壳的焦化。进一步,步骤四中,红金柑茶初品的烘干温度为60℃。进一步,步骤四中,红金柑茶成品的含水量为8%。具体实施方式下面通过具体实施方式进一步详细说明:实施例1:一种红金柑茶的制备方法,包括以下步骤:步骤一、在采摘的红金柑果壳上扎孔,孔径为0.6mm;然后加热8min,加热温度为90℃;步骤二、将加热后的红金柑起盖得到果盖,取出果肉,得到果壳;步骤三、将茶叶放入果壳内,再在果盖的内壁以及果盖与果壳的接触面上粘附麦芽糖浆密封果壳,得到红金柑茶初品;步骤四、将红金柑茶初品放入到烘干机内烘干至含水量为8%得到红金柑茶成品,烘干温度为60℃。实施例2:一种红金柑茶的制备方法,包括以下步骤:步骤一、在采摘的红金柑果壳上扎孔,孔径为0.5mm;然后加热7min,加热温度为80℃;步骤二、将加热后的红金柑起盖得到果盖,取出果肉,得到果壳;步骤三、将茶叶放入果壳内,再在果盖的内壁以及果盖与果壳的接触面上粘附麦芽糖浆密封果壳,得到红金柑茶初品;步骤四、将红金柑茶初品放入到烘干机内烘干至含水量为9%得到红金柑茶成品,烘干温度为50℃。实施例3:一种红金柑茶的制备方法,包括以下步骤:步骤一、在采摘的红金柑果壳上扎孔,孔径为0.8mm;然后加热6min,加热温度为100℃;步骤二、将加热后的红金柑起盖得到果盖,取出果肉,得到果壳;步骤三、将茶叶放入果壳内,再在果盖的内壁以及果盖与果壳的接触面上粘附麦芽糖浆密封果壳,得到红金柑茶初品;步骤四、将红金柑茶初品放入到烘干机内烘干至含水量为7%得到红金柑茶成品,烘干温度为80℃。对比例1:一种红金柑茶的制备方法,将采摘的红金柑起盖,取出果肉,再将茶叶放入果壳得到红金柑茶初品;然后采用60℃的温度烘干至含水量为8%得到红金柑茶成品。对比例2与实施例1的不同之处仅在于:在密封果壳时,不使用麦芽糖浆,直接将果盖扣在果壳缺口上。实施例1~3和对比例1~2中的茶叶可以选择红茶、绿茶、黑茶、白茶或者多种茶的混合(本方案中选择红茶为例)。实验对比1:使用固体微萃取技术(spme)对实施例1~3和对比例1~2中的方法制备的红金柑茶成品去除果壳、果盖后的茶叶香气成分进行萃取,随后使用气-质联用仪(gc-ms)对萃取后的香气成分进行测试,检测d-柠檬烯、蒎烯(α、β)、芳樟醇占总含量的百分比,的测试结果如下:组别d-柠檬烯蒎烯(α、β)芳樟醇实施例15.6850.3540.616实施例25.2370.3610.653实施例35.3720.3580.634对比例13.2520.2630.513对比例24.3610.2870.592d-柠檬烯、蒎烯(α、β)、芳樟醇主要为红金柑果壳内含有的物质,通过检测数据可知,采用实施例1~3制备的红金柑茶中果壳内的d-柠檬烯、蒎烯(α、β)、芳樟醇等物质融入到茶叶中的含量明显高于对比例1和对比例2。实验对比2:采用实施例1~3和对比例1~2中的方法制备的红金柑茶成品进行泡茶,泡茶时,直接将其放置到茶壶内,然后注入开水浸泡4~5min。然后对香味进行评比。实施例1~3:由于果壳上的孔以及在烘干环节,果壳与茶叶间物质的交融更充分,使得泡出的茶水中茶香和红金柑果壳的香味融合在一起,香气更加浓郁。同时在麦芽糖浆的作用下,中和了红金柑的苦涩味。对比例1:由于果壳的阻挡作用,水难以进入到果壳内,只有果壳的少量成分融入到水中。对比例2:由于缺少麦芽糖浆,使得果壳的苦涩味较为突出,同时由于缺少麦芽糖浆在烘干阶段的阻挡作用,茶叶与果壳间的物质交换相对于实施例1~3较差,气味的融合度较差。另外,按实施例1~3和对比例1~2的方法加工好红金柑茶后,5个月后检查霉变情况;对比例1相对于实施例1~3的霉变率高21~26%;对比例2相对于实施例1~3的霉变率高25~28%。以上所述的仅是本发明的实施例,方案中公知的具体结构及特性等常识在此未作过多描述。应当指出,对于本领域的技术人员来说,在不脱离本发明结构的前提下,还可以作出若干变形和改进,这些也应该视为本发明的保护范围,这些都不会影响本发明实施的效果和专利的实用性。本申请要求的保护范围应当以其权利要求的内容为准,说明书中的具体实施方式等记载可以用于解释权利要求的内容。当前第1页12
当前第1页1 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