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口蘑保健酱油的制作方法与流程

文档序号:15805364发布日期:2018-11-02 21:46阅读:923来源:国知局

本发明涉及一种酱油的加工方法,尤其是涉及一种口蘑保健酱油的制作方法。

背景技术

口蘑,又名双孢菇,属草腐菌,中低温性菇类,其营养价值是蔬菜和水果的4—12倍,享有“保健食品”和“素中之王”美称。双孢菇所含的蘑菇多糖和异蛋白具有一定的抗癌活性,可抑制肿瘤的发生;所含的酪氨酸酶能溶解一定的胆固醇,对降低血压有一定作用;所含的胰蛋白酶、麦牙糖酶等均有助于食物的消化。中医认为双孢菇味甘性平有提神消化、降血压的作用。经常食用双孢菇,可以防止坏血病,预防肿癌,促进伤口愈合和解除铅,砷,汞等的中毒,兼有补脾,润肺,理气,化痰之功效,能防止恶性贫血,改善神经功能,降低血脂。

口蘑营养价值高、功效多,现有的加工产品不能有效地保留其有效成分,造成宝贵资源的浪费;将其加工成口蘑保健酱油可实现对口蘑原料的综合利用,提高其经济价值和营养价值,同时也为口蘑的深加工开辟了新的道路。



技术实现要素:

本发明的目的是开发含有口蘑成分的保健食品,提供一种口蘑保健酱油的制作方法,能够充分保留原料中的活性成分,提高原料的利用率。

本发明解决其技术问题所采取的技术方案是:

一种口蘑保健酱油的制作方法,其特征在于:采用以下步骤生产:

(1)润料:取6kg大豆、3kg雪豆和2kg黑豆混合均匀,用清水浸泡进行润料,直至含水量达到200%;

(2)接种:将豆料装入瓶中,在0.05兆帕下灭菌20分钟后,再常压灭菌1小时,待其冷却至32℃时在接种箱内接入60%的口蘑菌种、30%的竹荪菌种、10%的白灵菇菌种,接种后在38℃的温度下培养30天,即长满菌丝;

(3)干燥:将菌丝挖出,置于48℃的温度下进行微波低温干燥;将挖出菌丝后的豆料烘干后,进行粉碎,粉碎成粒径为0.5mm的豆粉;

(4)萃取:将菌丝放入容器内,加水反复煎煮2次,过滤,得萃取液,再将菌丝放置阴凉处自然风干;然后将风干后的菌丝放入瓮内,倒入55度的米酒,浸泡1天,过滤,得萃取液;将两次所得萃取液混合;

(5)粉碎、回流提取:将萃取后的菌丝渣烘干后进行粉碎,过100目筛,即得菌粉;按1:5的比例,向菌粉中加入清水,加热,进行回流提取3次,提取时间为55min,得菌液;再将提取后的菌液在46℃下旋转蒸发,除去溶剂,直至得到粘稠膏状物,即得口蘑提取物;

(6)配料:取18重量份的口蘑提取物、35重量份的萃取液和47重量份的豆粉,辅以20%的果糖、12%的绿茶粉和10%白果粉混合均匀,制成料醅;

(7)制曲、发酵:将料醅接种0.65%的米曲霉,送入曲房进行通风制曲,温度控制在40℃,湿度控制在50%,时间为12小时,即得成曲;再将成曲与盐水按2:5的比例加入发酵罐中,充分混合均匀,发酵时间为7个月;

(8)提纯:将发酵醪在55℃恒温水浴环境下进行回流提取15min,冷却至室温,过滤得滤液及滤渣,再将滤渣加入其重量3倍的纯净水在65℃环境下进行回流提取25min,冷却至室温,过滤,合并滤液,制得发酵液;

(9)灭菌:将发酵液中加入适量的糖浆,搅拌均匀,再放在阳光底下暴晒,进行灭菌,时间为6天;

(10)固化:将灭菌后的发酵液装入真空渗透设备中,进行真空低温浓缩,在压力0.068mpa、温度62℃条件下,浓缩至相对密度0.6g/cm3的浓缩液;然后进行喷雾干燥,控制进口温度120℃,出口温度102℃,粉碎成粒径为100μm的粉末状,即为固体酱油成品;

(11)检验、包装:酱油成品经检验合格后包装,入库储存。

有益效果:本发明产品营养价值极高,采用萃取、回流提取,能够充分保留原料中的活性成分,提高原料的利用率,经提纯固化,提高原料的纯度,制得色香味俱佳的固体保健酱油,使用方便,同时还可以调节、增强人体免疫力,具有滋阴润肺、提神消化等功效,是一种集保健食疗于一体的纯天然绿色酱油。

具体实施方式

实施例1:

一种口蘑保健酱油的制作方法,具体操作步骤为:

(1)润料:取3kg大豆、2kg豆粕混合均匀,用清水浸泡进行润料,直至含水量达到200%;

(2)接种:将豆料装入瓶中,在0.08兆帕下灭菌15分钟后,再常压灭菌1小时,待其冷却至30℃时在接种箱内接入75%的口蘑菌种、20%的猴头菇菌种和5%的灵芝菌种,接种后在32℃的温度下培养36天,即长满菌丝;

(3)干燥:将菌丝挖出,置于58℃的温度下进行微波低温干燥;将挖出菌丝后的豆料烘干后,进行粉碎,粉碎成粒径为0.05mm的豆粉;

(4)萃取:将菌丝放入容器内,加水反复煎煮2次,过滤,得萃取液,再将菌丝放置阴凉处自然风干;然后将风干后的菌丝放入瓮内,倒入45度的大曲酒,浸泡2天,过滤,得萃取液;将两次所得萃取液混合;

(5)粉碎、回流提取:将萃取后的菌丝渣烘干后进行粉碎,过100目筛,即得菌粉;按1:12的比例,向菌粉中加入清水,加热,进行回流提取3次,提取时间为40min,得菌液;再将提取后的菌液在45℃下旋转蒸发,除去溶剂,直至得到粘稠膏状物,即得口蘑提取物;

(6)配料:取25重量份的口蘑提取物、35重量份的萃取液和40重量份的豆粉,辅以10%的葛粉、6%的山楂粉和3%菊花脑粉混合均匀,制成料醅;

(7)制曲、发酵:将料醅接种0.45%的米曲霉,送入曲房进行通风制曲,温度控制在45℃,湿度控制在50%,时间为12小时,即得成曲;再将成曲与盐水按1:3的比例加入发酵罐中,充分混合均匀,发酵时间为3个月;

(8)提纯:将发酵醪在42℃恒温水浴环境下进行回流提取30min,冷却至室温,过滤得滤液及滤渣,再将滤渣加入其重量3倍的纯净水在50℃环境下进行回流提取25min,冷却至室温,过滤,合并滤液,制得发酵液;

(9)灭菌:将发酵液中加入适量的糖浆,搅拌均匀,再放在阳光底下暴晒,进行灭菌,时间为8天;

(10)固化:将灭菌后的发酵液装入真空渗透设备中,进行真空低温浓缩,在压力0.1mpa、温度60℃条件下,浓缩至相对密度0.5g/cm3的浓缩液;然后进行喷雾干燥,控制进口温度106℃,出口温度86℃,粉碎成粒径为120μm的粉末状,即为固体酱油成品;

(11)检验、包装:酱油成品经检验合格后包装,入库储存。

实施例2:

一种口蘑保健酱油的制作方法,具体操作步骤为:

(1)润料:取5kg大豆、2kg雪豆和1kg红豆混合均匀,用清水浸泡进行润料,直至含水量达到180%;

(2)接种:将豆料装入瓶中,在0.15兆帕下灭菌10分钟后,再常压灭菌0.35小时,待其冷却至28℃时在接种箱内接入68%的口蘑菌种、20%的竹荪菌种、12%的桑黄菌种,接种后在25℃的温度下培养45天,即长满菌丝;

(3)干燥:将菌丝挖出,置于52℃的温度下进行微波低温干燥;将挖出菌丝后的豆料烘干后,进行粉碎,粉碎成粒径为0.05mm的豆粉;

(4)萃取:将菌丝放入容器内,加水反复煎煮3次,过滤,得萃取液,再将菌丝放置阴凉处自然风干;然后将风干后的菌丝放入瓮内,倒入45度的米酒,浸泡1天,过滤,得萃取液;将两次所得萃取液混合;

(5)粉碎、回流提取:将萃取后的菌丝渣烘干后进行粉碎,过80目筛,即得菌粉;按1:10的比例,向菌粉中加入去离子水,加热,进行回流提取3次,提取时间为35min,得菌液;再将提取后的菌液在52℃下旋转蒸发,除去溶剂,直至得到粘稠膏状物,即得口蘑提取物;

(6)配料:取21重量份的口蘑提取物、34重量份的萃取液和45重量份的豆粉,辅以10%的枣花蜜、12%的乌龙茶粉和5%洋槐花粉混合均匀,制成料醅;

(7)制曲、发酵:将料醅接种0.8%的米曲霉,送入曲房进行通风制曲,温度控制在42℃,湿度控制在58%,时间为8小时,即得成曲;再将成曲与盐水按3:5的比例加入发酵罐中,充分混合均匀,发酵时间为10个月;

(8)提纯:将发酵醪在56℃恒温水浴环境下进行回流提取20min,冷却至室温,过滤得滤液及滤渣,再将滤渣加入其重量2倍的纯净水在58℃环境下进行回流提取15min,冷却至室温,过滤,合并滤液,制得发酵液;

(9)灭菌:将发酵液中加入适量的糖浆、百合汁,搅拌均匀,再放在阳光底下暴晒,进行灭菌,时间为3天;

(10)固化:将灭菌后的发酵液装入真空渗透设备中,进行真空低温浓缩,在压力0.15mpa、温度52℃条件下,浓缩至相对密度1.8g/cm3的浓缩液;然后进行喷雾干燥,控制进口温度106℃,出口温度96℃,粉碎成粒径为80μm的粉末状,即为固体酱油成品;

(11)检验、包装:酱油成品经检验合格后包装,入库储存。

以上所述仅为本发明的较佳实施例,凡依本发明权利要求范围所做的均等变化,皆应属本发明权利要求的涵盖范围。

本发明未涉及部分均与现有技术相同或可采用现有技术加以实现。

当前第1页1 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