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多用途调味料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6195977发布日期:2018-12-08 06:08阅读:350来源:国知局
一种多用途调味料的制作方法

本发明涉及食品科学领域,特别是涉及一种多用途调味料。

背景技术

现有的调味料较多,但都难免需要在配方中加入食盐、白砂糖、鸡精、味精、色素、防腐剂等化学合成调味料,由于人们在日常的菜品中已经广泛使用上述化学合成调味料调味,例如,市场上的各类熟食为了热销保质以达到良好的口感,都加有大量的食品添加剂、色素、白砂糖、鸡精或味精进行调味,化学合成调味品的摄入量已经相对较高,因此,人们越来越倾向于购买化学合成调味品含量较少或者几乎不含化学调味品的调味料,更加追求天然健康的调味料,减少化学合成品对人体健康的负面影响。此外,现有的调味料适用范围较窄,只能专用于少数的菜品,用于其他菜品时,口感欠佳,难以受到消费者的青睐。



技术实现要素:

鉴于以上所述现有技术的缺点,本发明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多用途调味料,用于解决现有技术中调味料中化学合成调味品含量高、适用范围较窄、口感欠佳等问题。

为实现上述目的及其他相关目的,本发明提供一种多用途调味料,包括如下重量份的原料:八角10-17份、山奈9-15份、草果7-11份、砂仁5-10份、干姜1-5份、白芷1-5份、肉桂3-7份、丁香1-4份、橘皮2-6份、多香果5-9份、茴香4-9份、月桂叶2-6份、甘草1-5份、山楂1-5份、香豆蔻5-10份。

在本发明的一些实施例中,包括八角15份、山奈13份、草果9份、砂仁8份、干姜3份、白芷2份、肉桂5份、丁香2份、橘皮4份、多香果8份、茴香7份、月桂叶4份、甘草3份、山楂3份、香豆蔻8份。

本发明第二方面提供上述多用途调味料的制备方法,包括将原料筛选后分别粉碎至30-40目,再按配方量混合得到成品。

关于细度,不限于上述目数范围,可根据需要制成其他粒度,或者也可以不粉碎各原料,而是包装于网袋中,放入相应的汤料中烧煮,使其在沸水中释放有效成分,增鲜增香。

本发明第三方面提供上述多用途调味料在制卤水、烧菜、煎菜、炸菜、蒸菜、炒菜、凉拌、炖菜、泡菜、制豆瓣、制豆豉、制豆腐乳、制油辣子、泡钓鱼酒米、制火锅调料、制腊肉、制香肠中的用途。

本发明第四方面提供采用上述调味料制得的卤水、卤制品、烧菜、煎菜、炸菜、蒸菜、炒菜、凉拌菜、炖菜、泡菜、豆瓣、豆豉、豆腐乳、油辣子、钓鱼酒米、火锅料、腊肉或香肠。其中的火锅料是指油碟中的调料。

如上所述,本发明的多用途调味料,具有以下有益效果:本发明实现原味放大,在不改变食物本味的前提下增香、增鲜、增回味、去腥、去异味,食用者味觉中感受不到明显的香料味,对于食用时需要额外加入鸡精、味精等调味品的食用者,鸡精、味精用量可比使用现有香料时减少一半,受到使用者的广泛好评,安全健康,具有良好的市场口碑。

附图说明

图1-3显示为本发明实施例1中的国家风险监测(市级)报告。

图4-5显示为本发明实施例1中的国家监督检查(市级)报告。

具体实施方式

以下通过特定的具体实例说明本发明的实施方式,本领域技术人员可由本说明书所揭露的内容轻易地了解本发明的其他优点与功效。本发明还可以通过另外不同的具体实施方式加以实施或应用,本说明书中的各项细节也可以基于不同观点与应用,在没有背离本发明的精神下进行各种修饰或改变。

以下实施例中的调味料成品为粉状,但需要说明的是,也可以不制成粉状,而采用其他可能的入料方式,例如,将各原料装于网袋中,放入汤料中烧煮,也可达到同等效果。

实施例1

一种多用途调味料,包括如下重量份的原料:八角15份、山奈13份、草果9份、砂仁8份、干姜3份、白芷2份、肉桂5份、丁香2份、橘皮4份、多香果8份、茴香7份、月桂叶4份、甘草3份、山楂3份、香豆蔻8份。

将干燥的各原料混合,各原料含水量≤14wt%,粉碎至30-40目,制得本发明调味料。

图1-图5显示为本实施例配方的检测结果表,经重庆市食品药品检验检测研究院抽样检测,各项指标均符合要求,多种有害成分均未检出,安全健康。

配方比对如表1所示。

表1

从表2可知,相比于现有调味料,本发明没有添加花椒、黑胡椒、食盐、白砂糖、味精等,却达到良好的增香、增鲜、增回味、去腥、去异味效果。

用途及效果对比如表2所示。关于口感,本实施例对香味、鲜味、回味感进行评价(其他实施例也按相同方法评价),评价基准如下:关于香味,有轻微香味的情况用“±”表示,稍有香味的情况用“+”表示,有香味的情况用“++”表示,香味较浓的情况用“+++”表示,评价小组的评分平均的结果,例如是在“+”与“++”之间的情况,表示为“+±”;鲜味、回味感评价同理。“—”表示不能用时未作评价。

表2

表2中,不能用是指调味料与食材原味不协调,产生怪味,无法使用。

从表2可以看出,现有的自家卤、十三香等调味料主要是专用类调味料,自家卤主要用于卤制肉类和烧菜,十三香主要用于卤制肉类、烧菜,勉强可用于煎、炸、蒸、煮,而不能用于炒、拌、炖、泡等,本发明突破原有调味料的适用范围,实现原味放大增鲜、增香、增回味、去腥味、去异味。

用途及用法用量情况如表3所示。

表3

感官评分标准如表4所示。

表4

随机招募50位年龄在20-50岁之间的志愿者(其中男士25位,女士25位)对每种用途的菜品进行品尝,然后让他们在香味、鲜味、回味感方面进行打分,感官评分结果如表5所示,其中,对于制卤水用途评价,食用者对卤制的肉品进行品尝并打分。

表5

实施例2

一种多用途调味料,包括如下重量份的原料:八角10份、山奈11份、草果8份、砂仁10份、干姜5份、白芷3份、肉桂3份、丁香4份、橘皮2份、多香果7份、茴香9份、月桂叶5份、甘草6份、山楂4份、香豆蔻10份。

实施例3

一种多用途调味料,包括如下重量份的原料:八角14份、山奈15份、草果11份、砂仁7份、干姜4份、白芷1份、肉桂6份、丁香3份、橘皮6份、多香果9份、茴香5份、月桂叶6份、甘草4份、山楂5份、香豆蔻7份。

实施例4

一种多用途调味料,包括如下重量份的原料:八角17份、山奈9份、草果7份、砂仁5份、干姜4份、白芷5份、肉桂7份、丁香1份、橘皮3份、多香果5份、茴香5份、月桂叶2份、甘草2份、山楂1份、香豆蔻5份。

实施例2-4的调味料制法与实施例1相同,具有与实施例1类似的香味、鲜味和口感。

综上所述,本发明合理设计各组分及用量,制得的调味料广泛用于多种食物烹调、炒制等,香味、口感方面均取得良好的效果,受到食用者的好评,具有广阔的市场前景。

上述实施例仅例示性说明本发明的原理及其功效,而非用于限制本发明。任何熟悉此技术的人士皆可在不违背本发明的精神及范畴下,对上述实施例进行修饰或改变。因此,举凡所属技术领域中具有通常知识者在未脱离本发明所揭示的精神与技术思想下所完成的一切等效修饰或改变,仍应由本发明的权利要求所涵盖。

当前第1页1 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