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化橘红普洱茶及其制备方法与流程

文档序号:16879726发布日期:2019-02-15 22:00阅读:866来源:国知局

本发明涉及一种茶饮品,尤其涉及一种具有多重保健功能的茶饮品的制备方法,属于食品技术领域。



背景技术:

化橘红,是驰名天下的中国珍稀药材,生长于化州一块富含礞石物质和多种微量元素的特殊土壤环境,其花果绒毛柔浓,药用功效神奇。化橘红具有散寒、燥湿、利气、消痰等功能,用于风寒咳嗽、喉痒痰多、食积伤酒、呕恶心痞闷。临床证明,对肺痨、支气管炎、长期胃痛胃胀、止咳化痰咽炎、烟酒过多等有独特疗效。同时,普通人长期饮用有消除疲劳和保健的作用。

但是,化橘红味苦,性辛,口感差。



技术实现要素:

为了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发明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具有化橘红的保健功能,同时具有普洱茶的养生功能的饮品的制备方法,该制备方法的工艺简单,耗时短。

为了实现上述技术目的,本发明首先提供了一种化橘红普洱茶的制备方法,该制备方法包括以下步骤:

步骤一:将中腔中含有普洱茶的化橘红升温至70℃~80℃下烘烤进行去青(通常是6~10h);

步骤二:将去青后的化橘红降温至60℃~70℃恒温72h,得到化橘红普洱茶。

在本发明的制备方法中,优选地,化橘红普洱茶的水分不超过13%,灰分不超过5%。

在本发明的制备方法中,对采用的化橘红和普洱茶没有特殊的限制。普洱茶比如可以采用云南陈年宫廷普洱茶。化橘红可以为摘自化州产的正毛橘红。一般直径为36mm~42mm的化橘红掏空后,中腔中装入10g的普洱茶。

根据发明的具体实施方式,采摘的化橘红可以采用温水进行清洗,比如35℃的清水。

在本发明的制备方法中,优选地,在步骤一中,将中腔中含有普洱茶的化橘红的30min内升温至70℃~80℃。

在本发明的制备方法中,优选地,在步骤一中,升温至75℃烘烤一定时间,目的是对化橘红去青。

在本发明的制备方法中,在步骤二中,快速降温至60℃~70℃。优选地,降温至65℃恒温保持一定时间,是进一步去除化橘红和普洱茶中的水分,并且确保灰分维持在一定百分比。灰分是指烘干(锻烧)后的剩余物(残留物)。

在本发明的制备方法中,优选地,中腔中含有普洱茶的化橘红是通过以下步骤制备得到的:

将化橘红切分为顶盖和主体部,并去掉主体部内部的果肉和果瓢,使化橘红形成中空的结构,外果皮的厚度(约)为2~4mm,向中空中装入普洱茶,得到中腔中含有普洱茶的化橘红。

在本发明的制备方法中,优选地,顶盖的底面直径为20~26mm。

在本发明的具体实施方式中,本领域技术人员可以根据需要切分化橘红,得到顶盖和主体部,其中,切分得到的顶盖和主体部的竖直高度比可以为3:1~5:1。顶盖作为主体部的上盖,与主体部是分离的整体。

在本发明的制备方法中,优选地,中腔中含有普洱茶的化橘红的底部具有小孔。进一步优选地,小孔的直径为8~12mm。该化橘红普洱茶在饮用时,进行洗茶时,可以通过该小孔进行漏水。

为了实现上述技术目的,本发明还提供了一种化橘红普洱茶,该化橘红普洱茶使通过本发明的上述制备方法制备得到的。

本发明的化橘红普洱茶可以反复冲泡30次以上。

本发明的化橘红普洱茶在具体饮用时:

揭去顶盖,将揭去顶盖的化橘红普洱茶开口朝上放入泡壶中;

用开水从开盖口注入进行洗茶,重复2~3次,洗茶后用开水冲泡10s~15s,出茶,即可饮用。每颗化橘红普洱茶的反复冲泡次数为30次以上。

这里需要说明的是,为了保证化橘红普洱茶的口感和香醇,不宜长时间冲泡。

由本发明的制备方法得到的化橘红普洱茶,克服了化橘味苦、性辛的缺陷,保留了普洱茶的茶香,也不会影响普洱茶本身的保质期;不仅兼具化橘红和普洱茶的双重保健功能,而且能够产生独特的化学反应使得化橘红普洱茶口感浓郁、香醇、性甘。

本发明的化橘红普洱茶的制备方法仅需要烤干的过程,制备工艺简单,制备周期短,可以用于食品化生产,而且成本低。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将结合实施例对本发明进行进一步说明。

实施例1

本实施例提供了一种化橘红普洱茶,其是通过以下步骤制备得到的:

将生长期为2~3个月的、直径为36mm~42mm的化州产毛橘红,用35℃的清水清洗干净;

将化橘红切分为顶盖和主体部,顶盖的底面直径为20~26mm,并去除化橘红内部的果肉和果瓤,保留约3mm厚的果皮;在化橘红的底部开直径为8~12mm的小孔;将10g的普洱茶装入内部空腔中,盖上顶盖;

放入烘箱中,30min升温至75℃,恒温8h去青;

将温度降至65℃,恒温72h,使化橘红普洱茶的水分为9%,且灰分为4%,出炉,阴凉干燥处保存。

将本实施例的上述化橘红普洱茶揭去顶盖,将揭去顶盖的化橘红普洱茶开口朝上放入泡壶中;

用开水从开盖口注入进行洗茶,重复2~3次,洗茶后用开水冲泡10s-15s,出茶,即可饮用。

本实施例的上述化橘红普洱茶的口感浓郁、香醇、性甘。

实施例2

本实施例提供了一种化橘红普洱茶,其是通过以下步骤制备得到的:

将生长期为3个月的、直径为40mm的化州产毛橘红,用35℃的清水清洗干净;

将化橘红切分为顶盖和主体部,顶盖的底面直径为20~26mm,并去除化橘红内部的果肉和果瓤,保留约3mm厚的果皮;在化橘红的底部开直径为8~12mm的小孔;将10g的普洱茶装入内部空腔中,盖上顶盖;

放入烘箱中,30min升温至70℃,恒温8h去青;

将温度降至60℃,恒温72h,使化橘红普洱茶的水分为10%,且灰分为5%,出炉,阴凉干燥处保存。

将本实施例的上述化橘红普洱茶揭去顶盖,将揭去顶盖的化橘红普洱茶开口朝上放入泡壶中;

用开水从开盖口注入进行洗茶,重复3次,洗茶后用开水冲泡15s,出茶,即可饮用。

本实施例的上述化橘红普洱茶的口感浓郁、香醇、性甘。

实施例3

本实施例提供了一种化橘红普洱茶,其是通过以下步骤制备得到的:

将生长期为2个月的、直径为38mm的化州产毛橘红,用35℃的清水清洗干净;

将化橘红切分为顶盖和主体部,顶盖的底面直径为20~26mm,并去除化橘红内部的果肉和果瓤,保留约3mm厚的果皮;在化橘红的底部开直径为8~12mm的小孔;将10g的普洱茶装入内部空腔中,盖上顶盖;

放入烘箱中,30min升温至80℃,恒温8h去青;

将温度降至70℃,恒温72h,使化橘红普洱茶的水分为13%,且灰分为5%,出炉,阴凉干燥处保存。

将本实施例的上述化橘红普洱茶揭去顶盖,将揭去顶盖的化橘红普洱茶开口朝上放入泡壶中;

用开水从开盖口注入进行洗茶,重复3次,洗茶后用开水冲泡10s,出茶,即可饮用。

本实施例的上述化橘红普洱茶的口感浓郁、香醇、性甘。

实施例4

本实施例提供了一种化橘红普洱茶,其是通过以下步骤制备得到的:

将生长期为2个月的、直径为40mm的化州产毛橘红,用35℃的清水清洗干净;

将化橘红切分为顶盖和主体部,顶盖的底面直径为20~26mm,并去除化橘红内部的果肉和果瓤,保留约3mm厚的果皮;在化橘红的底部开直径为8~12mm的小孔;将10g的普洱茶装入内部空腔中,盖上顶盖;

放入烘箱中,30min升温至75℃,恒温8h去青;

将温度降至70℃,恒温72h,使化橘红普洱茶的水分为8%,且灰分为3%,出炉,阴凉干燥处保存。

将本实施例的上述化橘红普洱茶揭去顶盖,将揭去顶盖的化橘红普洱茶开口朝上放入泡壶中;

用开水从开盖口注入进行洗茶,重复3次,洗茶后用开水冲泡10s,出茶,即可饮用。

将本实施例的化橘红普洱茶阴凉处放置1年后冲泡饮用,还具有香醇的口感。

对比例1

本对比例提供了一种化橘红茶饮品的制备方法,其是:

将化橘红切成丝,与普洱茶混合,进行发酵处理,然后打散自然晾干,堆置预定时间,然后压制成品,得到化橘红茶饮品。

该制备方法的要切丝,发酵(每3~6天翻一次,至少要经过3次),然后自然晾干,至少要10天~15天,在堆置3~4天,该工艺耗时周期至少1个月。而本发明的制备方法的制备周期为3~4天。

以上实施例可以看出,由本发明的制备方法得到的化橘红普洱茶兼具化橘红和普洱茶的双重保健功能,口感香醇,制备周期短。

上述实施例只为说明本发明的技术构思及特点,其目的在于让熟悉此项技术的人士能够了解本发明的内容并据以实施,并不能以此限制本发明的保护范围,凡根据本发明精神实质所作的等效变化或修饰,都应涵盖在本发明的保护范围之内。

当前第1页1 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