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基于物联网技术的茶叶生产方法与流程

文档序号:17375518发布日期:2019-04-12 23:15阅读:380来源:国知局
一种基于物联网技术的茶叶生产方法与流程

本发明涉及茶叶生产领域,具体而言是一种基于物联网技术的茶叶生产方法。



背景技术:

随着消费者维权意识和消费水平的提高,食品品质成为消费者和商家共同关注的焦点。其中,食品可溯源成为了食品品质保证的有效方式,得到社会各界的共同认可。其中,茶叶属于一类特殊食品,目前对茶叶生产过程(如产地、生产商、销售商等)的追溯手段,仅限于在茶叶包装袋上印制的生产厂商、生产地址、生产日期、销售渠道等信息,对于成品茶的种植环境、管理活动过程、采摘过程、制作过程、包装过程等,均不能够进行溯源追踪。消费者只能通过品牌或者产地估计茶叶的品质,消费权益不能得到充分的保证。



技术实现要素:

针对当前不能够对成品茶的种植环境、管理活动过程、采摘过程、制作过程、包装过程中的一个或多个环节,或者其他状况,如鲜叶的品质检测结论等,进行溯源追踪的问题,本发明提供了一种基于物联网技术的茶叶生产方法,达到解决对应问题的目的。

本发明解决其技术问题所采取的技术方案是:

一种基于物联网技术的茶叶生产方法,包括源数据采集装置和平台服务器,所述平台服务器包括相互关联的数据交互模块、图码生成模块、数据存储和处理模块,其中数据存储模块分为若干个子存储模块。所述源数据采集装置经所述数据交互模块能够与所述数据存储和处理模块建立连接,进行数据的输入、输出。

所述图码生成模块至少生成有地块数据图码、溯源数据图码两类,所述的地块数据图码、溯源数据图码均为若干个且一一对应匹配,同时,每个溯源数据图码对应一个所述子存储模块。

茶园基地被分割为多块,每块对应一个所述地块数据图码。

通过所述源数据采集装置扫描所述地块数据图码,便可将所对应的地块信息、在该地块内所实施的活动信息或与该地块相关联活动的信息传送至数据交互模块,并经数据处理模块处理且匹配以即时日期和时间后传送并存储在相对应的子存储模块内。扫描所述溯源数据图码,能够调取该溯源数据图码所对应子存储模块内的记录数据。

在部分实施方式中,采摘下的鲜叶片被直接存入集运箱。

所述图码生成模块还生成有覆设在所述集运箱上的集运箱数据图码。

依次扫描所述地块数据图码、所述集运箱数据图码后,该两个数据图码所承载的数据信息经由数据交互模块传送至数据处理模块作关联匹配处理,使该集运箱数据图码与和其关联的地块数据图码所对应的溯源数据图码相关联。

在部分实施方式中,采摘下的鲜叶片借助以空气为输送介质的风力传送系统输送至所述集运箱内。所以采摘的鲜叶片不与人体皮肤接触,而是直接地输送至所述集运箱。所述集运箱包括相关联的通讯模块和称重检测模块,所述通讯模块与所述平台服务器能够建立通讯连接。

在部分实施方式中,所述平台服务器至少能够基于收集的地块位置信息、生长环境信息或管理信息,对收集至所述集运箱内的鲜叶的品级进行预设,并将结果存入相对应的子存储模块内。

在部分实施方式中,所述图码生成模块还生成有覆设在所述集运箱上的运输指令数据图码。

依次扫描集运箱上的集运箱数据图码、运输指令数据图码,所述平台服务器便能够对该集运箱的运输路线进行追踪记录并存储在对应的子存储模块内。

在部分实施方式中,盛装有鲜叶的集运箱进入车间后,通过车间内设置的所述源数据采集装置扫描集运箱上的集运箱数据图码,便能取出该集运箱内的鲜叶,并对叶片成分进行检测的过程和/或叶片加工处理的过程和/或包装过程进行记录,传送至所述平台服务器进行处理和存储。包装中要求在包装上黏贴对应的溯源数据图码。

在部分实施方式中,还包括针对茶叶生产设计的应用程序,该应用程序能够连接至平台服务器。所述源数据采集装置能够与应用程序建立连接或所述应用程序安装在移动终端上后能够作为所述源数据采集装置。

在部分实施方式中,所述应用程序设置有种植用户权限界面和/或加工工人权限界面,及消费者权限界面。

附图说明

图1为本专利所涉及方案中鲜叶片向集运箱输送的原理示意图。

图中,1鲜叶采摘剪,2储叶腔,3输叶管

具体实施方式

说明书附图所绘示的结构、比例、大小等,均仅用以配合说明书所揭示的内容,以供熟悉此技术的人士了解与阅读,并非用以限定本发明可实施的限定条件,故不具技术上的实质意义,任何结构的修饰、比例关系的改变或大小的调整,在不影响本发明所能产生的功效及所能达成的目的下,均应仍落在本发明所揭示的技术内容所能涵盖的范围内。同时,本说明书中所引用的如“上”、“下”、“前”、“后”、“中间”等用语,亦仅为便于叙述的明了,而非用以限定本发明可实施的范围,其相对关系的改变或调整,在无实质变更技术内容下,当亦视为本发明可实施的范畴。

本发明所涉及的技术方案,能够对茶叶的整个周期实施追溯,即茶叶的生长阶段—运输阶段—生产加工阶段—包装销售阶段。生长阶段主要指在茶树种植和茶叶采摘,运输阶段主要指采摘的鲜叶离开茶园基地之后及进入生产线之前的期间,生产加工阶段主要指鲜叶历经晒、晾、摇、杀、捻和/或焙变成成品茶的过程,包装销售阶段主要指成品茶装袋、装盒、装箱,入库存放以及后续分销出库的过程。

本发明所涉及的方案能够适用于茶叶的整个周期或部分过程的追溯。下面结合本发明的技术方案,针对整个周期且按照顺序进行介绍。

本发明技术方案所提供的一种基于物联网技术的茶叶生产方法,其主要包括源数据采集装置和平台服务器。

所述源数据采集装置根据不同的阶段或者说场景,如种植(采摘)园、物流过程、加工、包装车间、仓储车间等,分别予以配置,这样所述的源数据采集装置的个数便可能指一个以上,而且当源数据采集装置的个数为多个(如种植园一个、加工包装车间一个)时,其具体样式、类型可以不尽一致。本专利中的源数据采集装置可以为影像采集装置、扫描仪、键盘等,即便在同一应用场景,如种植采摘园,也可以同时设置影像采集装置(如录像设备、无人机拍摄设备)和录入键盘终端装置等。所述的源数据采集装置能够和平台服务器建立通讯连接,以便将其采集的信息,包括但不限于图片、视频、声音等传送至平台服务器,以便作进一步的处理,并进行存储。

所述平台服务器包括相互关联的数据交互模块、图码生成模块、实时时钟模块、数据存储和处理模块,其中数据存储模块分为若干个子存储模块。

所述图码生成模块至少生成有地块数据图码、溯源数据图码两类,所述的地块数据图码、溯源数据图码均为若干个且一一对应匹配,同时,每个溯源数据图码对应一个所述子存储模块。一般而言,所述平台服务器自带有数据录入模块(操作终端)和控制模块,以便对其收到和存储的数据信息进行管理,对其功能单元进行设定(如录入控制程序)。再具体实施例中,可以通过平台服务器的操作终端具体设定某一地块数据图码与某一溯源数据图码的匹配关系,这种对应匹配关系在适当的时间节点可以进行变更,也可设定为不可变更的。在部分实施例中,一般会使某一溯源数据图码与某一子存储模块形成固定关联关系,或者仅在对数据存储模块重新分割子存储模块时,方重新为各子存储模块匹配相对应的溯源数据图码。

本专利方案下,凡所涉及的数据图码,如上述的地块数据图码、溯源数据图码,可以选择为但不限于二维码。

所述源数据采集装置经所述数据交互模块能够与所述数据存储和处理模块建立连接,进行数据的输入、输出。即,所述数据交互模块为源数据采集装置与平台服务器之间进行数据交流的窗口。

以下,将结合茶叶从鲜叶到成品的过程,对该基于物联网技术的茶叶生产方法进行说明:

基于上述设定,茶园被分割为多块,每块对应一个地块数据图码。所以说,地块数据图码为某块茶园种植区的身份证。通过所述源数据采集装置扫描所述地块数据图码,便可将所对应的“地块信息”和在“该地块内所实施的活动信息”传送至数据交互模块,并经数据处理模块处理且匹配以即时日期和时间后传送并存储在相对应的子存储模块内。也就是说,扫描某个地块数据图码相当于向所述平台服务器传送说明指令,示明经由与此地块数据图码关联匹配的源数据采集装置输入的数据信息,均为与此地块数据图码对应种植区域相关的数据信息,进而指导所述平台服务器对该部分输送的数据信息做出关联处理,而将此数据信息存储到与相对应溯源数据图码所对应的子存储模块内。

本发明中上述源数据采集装置可以为影像采集装置、扫描仪、键盘等,即便在同一应用场景,如种植采摘园,也可以同时设置影像采集装置(如录像设备、无人机拍摄设备)和录入键盘终端装置等。所述的源数据采集装置能够和平台服务器建立通讯连接,以便将其采集的信息,包括但不限于图片、视频、声音等传送至平台服务器,以便作进一步的处理,并进行存储。源数据采集装置的个数便可能指一个以上,而且当源数据采集装置的个数为多个(如种植采摘园一个、运输车上一个、加工包装车间一个)时,其具体样式、类型可以不尽一致,可以为种植户通过数据采集装置录入,也可以并行采用无人机拍摄获取并传送的方式。当采用无人机拍摄的方式获取数据信息时(基于抽查目的),可以根据无人机飞行区域的经纬度信息确认其所拍摄数据对应的地块信息,也可以按照大区域划分的方式,将无人机飞行拍摄的数据信息分配至该区域下的任何一个被划分的地块,存储到各地块对应的子存储模块内。

为保证采摘下的鲜叶的品质,采摘的鲜叶片不与人体皮肤接触地,采摘茶叶时可以穿戴上专用的采摘手套,采摘手套佩戴在采茶人员的手上,包括按一定频率运动实现采摘具体动作的机械手指(即鲜叶采摘剪),以及设置在该机械手指正下方的储叶腔,储叶腔的远离机械手指的一侧连接有输叶管,输叶管的另一端连接集运箱。如图1所示,鲜叶片被摘下后,落入储叶腔中,借助以空气为输送介质的风力传送系统输送至所述集运箱内,以尽可能减小在输送过程中对叶片造成的损伤。所述平台服务器能够基于所收集到的(茶叶)种植地块信息、生长环境信息(如土壤的温湿度、上部空气的温度、湿度等)、管理信息,对收集至所述集运箱内的鲜叶的品级进行预设,并将该结果存入相对应的子存储模块内。

将采摘下的鲜叶片直接存入(专用的)集运箱内,集运箱内设置有相连接的重量检测模块和通讯模块,通过通讯模块与平台服务器连接,当该重量检测模块检测到该集运箱的茶叶重量达到第一设定值时,与该第一设定值对应的时间则表示启动采茶的时间,根据当前地块中茶叶的信息,预设在该启动采茶的时间的上可以累计的单次采摘总时长和单次采摘总重量(第二设定值),当重量达到第二设定值或时间到达该总时长,通讯模块向服务器发出停止采摘请求,该请求中携带该集运箱的编码信息,平台服务器接收该采摘请求,向所述图码生成模块发出生成有与该集运箱对应的集运箱数据图码(即集运箱数据图码为集运箱的身份证)的命令,并且将该集运箱数据图码显示在箱子表面的显示屏上,凭码识箱。在集运箱上显示该上述集运箱数据码的同时,集运箱的输叶系统停止工作。

此时,使用与该集运箱所采摘茶园地块相匹配的源数据采集装置扫描所述集运箱数据图码,该两个数据图码所承载的数据信息经由数据交互模块传送至数据处理模块作关联匹配处理,使得该具体的集运箱数据图码与和其关联的地块数据图码所对应的溯源数据图码(也即该溯源数据图码对应的子存储模块)对应匹配起来。此后扫描匹配关联后的集运箱数据图码,平台服务器能调取出对应的地块数据图码,而选定之后录入的数据信息的流转路径。所以扫描匹配关联后的集运箱数据图码相当于扫描其对应的地块数据图码,向所述平台服务器传送说明指令,示明经由与此集运箱数据图码关联匹配的源数据采集装置的数据信息,均为与此集运箱数据图码内盛装的鲜(茶)叶所采集的地块对应相关的数据信息,进而指导所述平台服务器对该部分输送的数据信息做出关联处理,而存储到与相对应溯源数据图码所对应的子存储模块内。

当集运箱完成采摘,从茶园向加工厂运输时,运输车上携带有运输指令数据图码,此时需要依次扫描集运箱上的集运箱数据图码、运输指令数据图码,所述平台服务器便能够对该集运箱的运输路线进行追踪记录并存储在对应的子存储模块内。如上述所述,因为预先对地块数据图码和集运箱数据图码做了关联匹配,所以在扫描了集运箱数据图码后便相当于扫描了相关联的地块数据图码,故而采集的运输过程的信息便会被关联到相应地块对应的子存储模块,而且经平台服务器处理后会匹配以日期和时间,最终进行存储,至此为止,针对此集运箱内的鲜叶的种植信息、采集信息和运输信息均通过同一个地块数据图码作为流转路径,储存在了与相对应溯源数据图码所对应的子存储模块内。

盛装有鲜叶的集运箱进入车间后,通过车间内设置的所述源数据采集装置扫描集运箱上的集运箱数据图码,才能取出该集运箱内的鲜叶,否则无权限开启。开启后方可对叶片成分进行检测和/或对叶片加工处理的过程和/或包装过程,并且进行记录,传送至所述平台服务器进行处理和存储。其中,因为集运箱的开启是受到限制的,所以可以使得加工做到精细化管理,提高成品的一致性。具体的是指,对摘自同一茶树或同一地块,且为同一时期、同一批次到达的鲜叶,同时进行流水加工,尽量做到统一包装出库,这样的话,有助于保障茶叶的质量,即能够最大程度的保证地域相近的地块中品质相近的鲜叶最终被包装出售。

叶片成分的检测,至少包括叶片所含有益成分的检测,如矿物质含量、种类等,还可以包括叶片内残留有害物质的检测,如农药残留等。检测过程及结果,可以为文字记录、视频记录、图片记录、声音记录等手段的一种或多种。检测的数据能更加严谨的证明平台服务器中对鲜叶品级的预设。包装过程中,要求在茶叶的包装上黏贴对应的溯源数据图码。这样消费者在买到该包装的茶叶后,扫描黏贴的溯源数据图码便能够调取出自种植至加工为成品的整个过程内的记录信息,包括各类的检测报告信息,使得消费者能够追溯到感观资料和真实的数据,并且解决了茶叶生产中的品质管控问题。

前述的“地块信息”至少包括被分割出来的各个地块的地理位置信息,如经纬度信息,还可以选择地包含有海拔信息、土壤信息(土壤种类、矿物成分、重金属元素类型的含量、温度、湿度、酸碱性、硬度等)、各个地块上部空气信息(如空气湿度、温度信息等)和茶树栽种信息(如茶农信息、培育品种、种植时间等)。前述所涉及的数据信息可以为某一时间点采集的固定信息(如地理位置、海拔信息,土壤类型、矿物成分、酸碱度及硬度等),也可以为实时的动态信息(特别是针对温度、湿度等的采集数据,以采集动态变化的数据信息为佳)。前述的“包括田间管理活动--施肥、灌溉、除草、病虫害防治、采摘频率等。

鲜叶采摘下来并收集至集运箱内的运输过程,借助本发明专利的技术方案能够对运输的轨迹、起始时间、货运人信息等实施追踪和记录。待运送至仓库时,能够对每个集运箱的入库、出库时间,库房管理人信息等实施记录。在将每个集运箱内盛装的鲜叶制作成成品茶的过程中,能够记录影响成品茶登记的工艺方法(如设备、温度、湿度,及关联的时间参数)、茶艺师信息等。最后,针对每个集运箱得到的成品茶实施包装的过程记性记录,可以包括包装的时间、包装人、包装样式等,以及包装完毕后入库保存的情况记性记录,如入库的时间、库存区域,库内的温度、湿度等信息,以及出库销售的状况。前述各个过程的记录,均会根据原始鲜叶对应的溯源数据图码将关联的采集信息存储至对应的自存储模块内。

在具体实施例中,本专利的技术方案下可以设置(专用的)应用程序(如手机端app程序)该应用程序能够与源数据采集装置连接,也可以将该应用程序设在源数据采集装置上。如果将应用程序设置在诸如手机、平板电脑之类的移动终端上,则在打开应用程序后使得其与某个源数据采集装置连接(可通过蓝牙连接等手段)。平台服务器内设有与应用程序相配的模块,使得二者之间能够建立数据交互关系。通过安装有(该专用的)应用程序的移动终端扫描某个地块数据图码,对图码信息进行识别,所述的平台服务器便能够将与该应用程序连接的源数据采集装置所采集到的数据信息(不限于文字、图像、视频、声音等)与该地块数据图码对应,进而在处理后存入与相关联溯源数据图码对应的子存储模块内。当然,如果应用程序本身便具有数据信息录入功能,则通过安装有(该专用的)应用程序的移动终端扫描某个地块数据图码,对图码信息进行识别,所述的平台服务器便能够将由该应用程序录入的数据信息(不限于文字、图像、视频、声音等)与该地块数据图码对应,进而在处理后存入与相关联溯源数据图码对应的子存储模块内。

上述提及的(专用)应用程序为针对茶叶生产所专门设计。所述源数据采集装置能够与应用程序建立连接或所述应用程序安装在移动终端上后能够作为所述源数据采集装置。为方便使用,在具体实施例中,所述应用程序设置有种植用户权限界面、加工工人权限界面、消费者权限界面。通过种植用户权限界面,茶农能够进入到应用程序对茶园的信息、种植过程、采摘过程等地理位置情况、环境、气候状况、管理活动情况等通过应用程序进行记录,并传向平台服务器进行处理和存储。如果在茶园设有通讯设施,可将应用程序与通讯设置连接,以方便将需要实时采集的信息传向平台服务器。同样地,成品茶制作时,茶艺师能够通过加工工人权限界面对检测过程及结果、成品茶制作过程及包装过程进行记录,并传向平台服务器进行处理和存储。最后,消费者能够通过消费者权限界面,通过扫描包装上的溯源数据图码,调取出自种植至加工为成品的整个过程内的记录信息。

消费者用手机等移动终端扫描所述溯源数据图码,能够调取该溯源数据图码所对应子存储模块内的记录数据,而查阅到诸如所买到的茶叶制品所种植位置、土壤状况、田间管理活动过程,甚至采摘过程,采摘后的运输、入仓过程,加工制作过程,直至包装为成品的所有过程的信息(包括文字说明和/或图片和/或视频和/或声音等类型的数据信息),或采摘到的鲜叶的品级、加工得到的成品所属品级等信息。当设置有(专用的)应用程序时,用安装有该(专用的)应用程序的移动终端扫描所述溯源数据图码,能够快速地调取该溯源数据图码所对应子存储模块内的记录数据信息。

上述实施方式仅例示性说明本发明的原理及其功效,而非用于限制本发明。本发明还有许多方面可以在不违背总体思想的前提下进行改进,对于熟悉此技术的人士皆可在不违背本发明的精神及范畴下,可对上述实施例进行修饰或改变。因此,举凡所属技术领域中具有通常知识者在未脱离本发明所揭示的精神与技术思想下所完成的一切等效修饰或改变,仍应由本发明的权利要求所涵盖。

基于上述设定,在茶叶生产的种植阶段,茶园基地被分割为多块,每块对应一个所述地块数据图码。所以说,地块数据图码为某块茶园种植区的身份证。

直接或间接地通过所述源数据采集装置扫描所述地块数据图码,便可将所对应的地块信息、在该地块内所实施的活动信息或与该地块相关联活动的信息(如对采摘自该地块的鲜茶叶的运输信息、检测信息,以及之后的加工信息、包装信息等)传送至数据交互模块,并经数据处理模块处理且匹配以即时日期和时间后传送并存储在相对应的子存储模块内。

在具体实施例中,本专利的技术方案下可以设置(专用的)应用程序(如手机端app程序)该应用程序能够与源数据采集装置连接,也可以将该应用程序设在源数据采集装置上。如果将应用程序设置在诸如手机、平板电脑之类的移动终端上,则在打开应用程序后使得其与某个源数据采集装置连接(可通过蓝牙连接等手段)。平台服务器内设有与应用程序相配的模块,使得二者之间能够建立数据交互关系。通过安装有(该专用的)应用程序的移动终端扫描某个地块数据图码,对图码信息进行识别,所述的平台服务器便能够将与该应用程序连接的源数据采集装置所采集到的数据信息(不限于文字、图像、视频、声音等)与该地块数据图码对应,进而在处理后存入与相关联溯源数据图码对应的子存储模块内。当然,如果应用程序本身便具有数据信息录入功能,则通过安装有(该专用的)应用程序的移动终端扫描某个地块数据图码,对图码信息进行识别,所述的平台服务器便能够将由该应用程序录入的数据信息(不限于文字、图像、视频、声音等)与该地块数据图码对应,进而在处理后存入与相关联溯源数据图码对应的子存储模块内。

所以在本专利的技术方案下,扫描某个地块数据图码相当于向所述平台服务器传送说明指令,示明经由与此地块数据图码关联匹配的源数据采集装置和/或移动终端输入的数据信息,均为与此地块数据图码对应种植区域相关的数据信息,进而指导所述平台服务器对该部分输送的数据信息做出关联处理,而存储到与相对应溯源数据图码所对应的子存储模块内。

前述的“地块信息”至少包括被分割出来的各个地块的地理位置信息,如经纬度信息,还可以选择地包含有海拔信息、土壤信息(土壤种类、矿物成分、重金属元素类型的含量、温度、湿度、酸碱性、硬度等)、各个地块上部空气信息(如空气湿度、温度信息等)。前述所涉及的数据信息可以为某一时间点采集的固定信息(如地理位置、海拔信息,土壤类型、矿物成分、酸碱度及硬度等),也可以为实时的动态信息(特别是针对温度、湿度等的采集数据,以采集动态变化的数据信息为佳)。

前述的“在该地块内所实施的活动信息”包括田间管理活动--施肥、灌溉、除草、病虫害防治等,茶叶采摘活动、装箱活动等。

所采集数据信息,可以为种植户通过终端录入、上传的方式,也可以并行采用无人机拍摄获取并传送的方式。当采用无人机拍摄的方式获取数据信息时(基于抽查目的),可以根据无人机飞行区域的经纬度信息确认其所拍摄数据对应的地块信息,也可以按照大区域划分的方式,将无人机飞行拍摄的数据信息分配至该区域下的任何一个被划分的地块,存储到各地块对应的子存储模块内。

消费者用手机等移动终端扫描所述溯源数据图码,能够调取该溯源数据图码所对应子存储模块内的记录数据,而查阅到诸如所买到的茶叶制品所种植位置、土壤状况、田间管理活动过程,甚至采摘过程,采摘后的运输、入仓过程,加工制作过程,直至包装为成品的所有过程的信息(包括文字说明和/或图片和/或视频和/或声音等类型的数据信息),或采摘到的鲜叶的品级、加工得到的成品所属品级等信息。当设置有(专用的)应用程序时,用安装有该(专用的)应用程序的移动终端扫描所述溯源数据图码,能够快速地调取该溯源数据图码所对应子存储模块内的记录数据信息。

当进入茶叶采摘过程时,针对该基于物联网技术的茶叶生产方法,具体作如下设置:

将采摘下的鲜叶片直接存入(专用的)集运箱内。所述图码生成模块还生成有覆设在该所述的集运箱上的集运箱数据图码,即集运箱数据图码为集运箱的身份证,凭码识箱。

使用源数据采集装置或安装有(专用的)应用程序移动终端,依次扫描所述地块数据图码、所述集运箱数据图码后,该两个数据图码所承载的数据信息经由数据交互模块传送至数据处理模块作关联匹配处理,使得该具体的集运箱数据图码与和其关联的地块数据图码所对应的溯源数据图码(也即该溯源数据图码对应的子存储模块)对应匹配起来。此后扫描匹配关联后的集运箱数据图码,平台服务器能调取出对应的地块数据图码,而选定出之后录入的数据信息的流转路径。所以扫描匹配关联后的集运箱数据图码相当于扫描其对应的地块数据图码,向所述平台服务器传送说明指令,示明经由与此集运箱数据图码关联匹配的源数据采集装置和/或移动终端输入的数据信息,均为与此集运箱数据图码内盛装的鲜(茶)叶所采集的地块对应相关的数据信息,进而指导所述平台服务器对该部分输送的数据信息做出关联处理,而存储到与相对应溯源数据图码所对应的子存储模块内。

所述平台服务器能够基于所收集到的(茶叶)种植地块信息、生长环境信息(如土壤的温湿度、上部空气的温度、湿度等)、管理信息,对收集至所述集运箱内的鲜叶的品级进行预设,并将该结果存入相对应的子存储模块内。

为保证采摘下的鲜叶的品质,采摘的鲜叶片不与人体皮肤接触地,直接地被输送至所述集运箱内。具体实施例中,采摘茶叶时可以穿戴上专用的手套,或者在其他实施例中将集运箱与采摘茶树叶片的收割设备连接。在具体实施例中,鲜叶片被摘下后,优选地借助以空气为输送介质的风力传送系统输送至所述集运箱内,以尽可能减小在输送过程中对叶片造成的损伤。

所述图码生成模块还生成有覆设在所述集运箱上的运输指令数据图码。依次扫描同一集运箱上的集运箱数据图码、运输指令数据图码,所述平台服务器便能够对该集运箱的运输轨迹进行追踪记录并存储在对应的子存储模块内。

如上述所述,因为预先对地块数据图码和集运箱数据图码做了关联匹配,所以在扫描了集运箱数据图码后便相当于扫描了相关联的地块数据图码,故而采集的运输过程的信息便会被关联到相应地块对应的子存储模块,而且经平台服务器处理后会匹配以日期和时间,最终进行存储。

盛装有鲜叶的集运箱进入车间后,通过车间内设置的所述源数据采集装置扫描集运箱上的集运箱数据图码,便能取出该集运箱内的鲜叶,并对叶片成分进行检测的过程和/或叶片加工处理的过程和/或包装过程进行记录,传送至所述平台服务器进行处理和存储。

叶片成分的检测,至少包括叶片所含有益成分的检测,如矿物质含量、种类等,还可以包括叶片内残留有害物质的检测,如农药残留等。检测过程及结果,可以为文字记录、视频记录、图片记录、声音记录等手段的一种或多种。

包装过程中,要求在茶叶的包装上黏贴对应的溯源数据图码。这样消费者在买到该包装的茶叶后,扫描黏贴的溯源数据图码便能够调取出自种植至加工为成品的整个过程内的记录信息,包括各类的检测报告信息等。

上述提及的(专用)应用程序为针对茶叶生产所专门设计。所述源数据采集装置能够与应用程序建立连接或所述应用程序安装在移动终端上后能够作为所述源数据采集装置。

为方便使用,在具体实施例中,所述应用程序设置有种植用户权限界面、加工工人权限界面、消费者权限界面。通过种植用户权限界面,茶农能够进入到应用程序对茶园的信息、种植过程、采摘过程等地理位置情况、环境、气候状况、管理活动情况等通过应用程序进行记录,并传向平台服务器进行处理和存储。如果在茶园设有通讯设施,可将应用程序与通讯设置连接,以方便将需要实时采集的信息传向平台服务器。同样地,成品茶制作时,茶艺师能够通过加工工人权限界面对检测过程及结果、成品茶制作过程及包装过程进行记录,并传向平台服务器进行处理和存储。最后,消费者能够通过消费者权限界面,通过扫描包装上的溯源数据图码,调取出自种植至加工为成品的整个过程内的记录信息。

上述实施方式仅例示性说明本发明的原理及其功效,而非用于限制本发明。本发明还有许多方面可以在不违背总体思想的前提下进行改进,对于熟悉此技术的人士皆可在不违背本发明的精神及范畴下,可对上述实施例进行修饰或改变。因此,举凡所属技术领域中具有通常知识者在未脱离本发明所揭示的精神与技术思想下所完成的一切等效修饰或改变,仍应由本发明的权利要求所涵盖。

当前第1页1 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