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凉茶生产线的安全监控方法与流程

文档序号:17425176发布日期:2019-04-17 02:45阅读:249来源:国知局

本发明属于凉茶生产技术领域,具体涉及一种凉茶生产线的安全监控方法。



背景技术:

凉茶是传统中草药植物性饮料的通称。广东凉茶是中国传统凉茶文化的代表。凉茶是将药性寒凉和能消解人体内热的中草药煎水做饮料喝,以消除夏季人体内的暑气,或治疗冬日干燥引起的喉咙疼痛等疾患。凉茶"既不凉、也不是茶"。它是广东、香港、澳门地区民间常用复方或单味土产草药煎熬而成的饮料,将药性寒凉和能消解内热的中草药煎水作饮料喝,以消除夏季人体内的暑气,或冬日干燥引起的喉咙疼痛等疾患。凉茶是人们根据当地的气候、水土特征,在长期预防疾病与保健的过程中,以中医养生理论为指导,以中草药为原料,食用、总结出的一种具有清热解毒、生津止渴、祛火除湿等功效的饮料。它有特定的术语指导人们日常饮用,既无剂量限制,也无需医生指导名录。

凉茶的生产过程中,从原料的原则到各个步骤的实现都需要一套完整的操作规程才能实现一致性生产,提高生产效率。现有的凉茶生产制备过程中,由于生产管理混乱,没有形成统一的保准,使得制得的凉茶产品质量稳定性差,且会导致生产效率低,分公不够明确,难以追责且生产厂区安全风险等问题。

且现有的凉茶生产设备包括大型的提取浓缩罐以及一些高温高压的设备,因此保证产品稳定生产的同时还需要考虑操作人员的安全性,而现有技术的对于这方面并没有形成统一的人员安全监控标准,对于意外事件也没有预先的应急准备,导致一些不必要的人员伤害。



技术实现要素:

本发明旨在克服上述现有技术的至少一种缺陷,提供一种凉茶生产线的安全监控方法,以达到提高产品稳定性、提高生产效率的效果。

本发明采取的技术方案是,提供一种凉茶生产线的安全监控方法,所述凉茶生产线包括拣选工位、提取工位、浓缩工位、调配工位、内包装工位、灭菌工位、外包装工位以及入库工位,所述监控方法包括在每个工位设置多级安全检查工位,所述多级安全检查工位包括基层检查工位、巡逻检查工位以及不定期抽检工位。

为了实现统一化管理,首先根据生产要求和工艺流程,设置不同的工位,并指定每个工位对应的标准操作规程,各工位的操作人员在上岗之前先进行岗前培训,岗前培训包括安全培训和工位职责培训,在标准操作规程中需要明确各工位人员的安全意识以及工位职责,通过细化至每个工位的标准操作流程,使得生产效率更高,且产品稳定性更高。

在各工位操作人员培训完之后还需要进一步的培训考核,在考核通过之后才能够正式上岗。为了进一步把控产品的质量以及各工位操作人员的工作水平,本发明咋管理方法还设置了一个或多个用于产品质量控制的质量控制检查点和用于保证生产厂区安全的多级安全控制检查点。

每个工位可以先设置标准操作规程,包括拣选工位标准操作规程、洗药工位标准操作规程、提取工位标准操作规程、浓缩工位标准操作规程、收膏工位标准操作规程、提取总混工位标准操作规程、提取包装工位标准操作规程、调配工位标准操作规程、内包装工位标准操作规程、灭菌工位标准操作规程、外包装工位标准操作规程。

拣选主要将药材中的杂质挑出,将药材置于台上,人工拣去杂质,挑选出来的杂质同样用容器装起,用于后续计算含杂率和原料的物料平衡,便于控制原材料的质量。其中拣选应设净选工作台,工作台表面应平整、光洁,不易产生脱落物。

拣选之后需要对净药材进行洗涤,进一步减少药物中的杂质,为产品的质量和稳定性进一步提高保障。药材洗涤用水应符合饮用水要求,并使用流动水。

净药材处理完毕后,进行称量,用于后续的提取操作。称量人核对净药材的状态标志,确认无误后,按规定称取净药材,并做好记录。称量必须复核,复核人核对称量后药材的名称、数量,确认无误后记录。称量人、复核人均需在记录上签名,注明日期。确保投料的量准确。

剩余药材应用洁净容器盛装,并附有状态标志,注明名称、规格、批号、数量、日期等,存放在备料间并做好记录。

其中提取的操作为将净药材投入多功能提取罐中,加入6倍量的饮用水浸润30分钟,加热煎煮2小时,滤过,备用;药渣再投入5倍量的水第二次煎煮1.5小时,滤过,合并二次滤液。添加饮用水量为药材量的6倍量,饮用水应符合国家饮用水标准,第一次添加水后应浸润30分钟。提取煎煮时间以水沸腾后开始计时,时间为第一次煎煮2小时,第二次煎煮1.5小时。

取上述二次煎煮过滤液,利用真空泵抽进单效减压浓缩器,60℃加热浓缩至测相对密度为1.24。混合后的浸膏,分装于洁净的塑料小袋内。外层包装采用纸板桶。在桶或编织袋外加贴标签。且分装应在d级洁净区内进行。

进一步的,所述基层检查工位包括操作人员安全监控工位、设备安全工位、用电安全工位以及防火安全工位。所述基层检查工位包括多个检查员,每个工位至少一个设置一个基层检查员,用于检查操作人员是否按照标准操作规程操作,以及设备运转是否正常;所述巡逻检查工位设置多个巡检员,至少每三个工位设置一个巡检员,用于收集生产过程中报错的信息以及监控检查员的工作;所述不定期抽检工位至少设置两个抽检员,抽检员不定期随机对不同工位的人员和不同节点的样品进行抽查。

进一步的,所述操作人员安全包括建立年度体检档案以及上岗穿戴劳动保护用品。

进一步的,所述设备安全工位的监控方法包括:汽液管件操作方法、耐压设备操作方法、蒸汽阀开关操作方法、安全阀放汽操作方法、设备校正操作方法、仪表检查方法、转动装置设备检修方法;

所述汽液管件操作方法包括以下步骤:关闭车间内对应汽液管件的总阀,并在总阀上挂警示牌,再进行检修和/或安装和/或改造汽液管件;

所述耐压设备操作方法要求施压设备的施加压力小于额定压力;

所述蒸汽阀开关操作方法包括以下步骤:操作人员站在蒸汽阀的侧面;缓慢、均匀开启蒸汽阀,其中缓慢、均匀开启为蒸汽阀转动开启的速度≤2r/s;

安全阀放汽操作方法:将蒸汽阀调节至小于总流量的1/3,安全阀放汽;

设备校正操作方法包括安全阀及多种汽压表的定期检查校正,其中定期的频率≤7天/次;

仪表检查方法:包括灵敏度检查、准确性检查,确认仪表在温度阈值和压力阈值范围内运行;

转动装置设备检修方法:先断电机电源,并在电源开关处挂安全警示牌,再进行检修。

进一步的,所述用电安全工位的监控包括电器故障时的作业方法:设置值班电工,出故障时联系值班电工,值班电工进行检修操作;所述检修操作为先切断设备的电源,在电源开关处挂警示牌,验电确实断电后,进行检修。

进一步的,所述防火安全包括生产场所配备多个消防器材、生产区内严禁烟火以及生产区的防火检查。

进一步的,所述不定期抽检的频率≥1周/次。

进一步的,所述步骤s1中还包括制作应急方案的步骤,其中应急方案的响应速度≤15min。

所述应急方案主要针对设备故障时的应急方案、紧急避险方案以及人员出现意外事故时的紧急救助方案,并在短时间内组合紧急小组进行现场维护和人员救助,实现整条生产线路的安全保障。

每个工位设置一个或多个用于产品质量控制的质量控制检查点。

质量控制检查点包括原料质控点、煎煮质控点、浓缩质控点、分包装质控点、内包装质控点、灭菌质控点以及外包装质控点,其中原料质控点、煎煮质控点、浓缩质控点的检测频率为每批次抽检;分包装质控点的检测频率为每件检测;内包装质控点的检测频率为每次随机抽检;所述灭菌质控点为每次检测;外包装质控点的检测频率为每件检测。

所述原料质控点包括检查原料有无霉变、虫咬和杂质,其中所述含杂率=净药材量/原药材,含杂率≤10%;所述煎煮质控点包括控制煎煮温度和水量;所述浓缩质控点包括控制浓缩温度、蒸气压、真空度以及相对密度;所述分包装质控点包括分包装的数量记录、批号、生产日期以及有效期的标注;所述内包装质控点包括调配、密封温度、密封性检查以及重量控制;所述灭菌质控点包括灭菌的温度和时间;所述外包装质控点包括外包装的数量以及批号和生产日期的标注。

所述质量控制检查点还包括物料平衡及得率的检测,所述物料平衡及得率的检测包括原料物料平衡计算和浸膏包装物料平衡计算,其中原料物料平衡计算公式为:(净药材+挑选杂质)/原材料×100%,限定值为97~100%;其中浸膏包装物料平衡计算公式为:包装后量/投入总量×100%,限定值为97~100%。

其中原料物料平衡的计算主要用于控制原药材的质量,还能从侧面反映拣选工作工位的员工作业是否规范的问题,中浸膏包装物料平衡能够计算大致的包装过程中的损耗,通过技术的不断完善,提高物料的利用率,减少损耗,降低生产成本。

质量控制检查点还包括内包装中凉茶浸膏内控质量检测,包括观察性状、检查水不溶物、微生物限度的步骤。

性状包括凉茶的气味、颜色、流动性等。凉茶还需要注意水溶性问题,检查水不溶物的方式为取产品5g,加热水100ml,不断搅拌,应全部溶解。微生物限度检测为细菌数不得过900个/g;霉菌数不得过90个/g;大肠埃希菌每1g不得检出。

所述煎煮温度≤100℃,水量为净药材投入量的4~7倍;所述浓缩温度≤60℃,蒸气压≤0.09mpa,真空度控制在0.03~0.07mpa,浓缩浸膏的相对密度在1.00~1.50;所述调配的方法为将分包装的浓缩浸膏与饮用水1:1调配,所述密封温度130~133℃;所述灭菌的温度100~105℃,灭菌时间为30min。

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发明的有益效果为:

(1)本发明从凉茶的整个生产线路的管理入手,各个环节设置了质量控制检查点和多级安全控制检查点,从源头上保证了原材料的质量,并从各个换工位进行控制,保证了凉茶生产的稳定性。同时多级安全控制检查点的设置,能够保证各个工位的设备运转的正常,同时保证各个工位人员的生产安全。

(2)本发明所涉及的管理方法,层次性明显,便于公司生产线路的整体管理和布局,提高整个线路的生产效率和安全性。

具体实施方式

实施例

一种凉茶生产线的安全监控方法,所述凉茶生产线包括拣选工位、提取工位、浓缩工位、调配工位、内包装工位、灭菌工位、外包装工位以及入库工位,所述监控方法包括在每个工位设置多级安全检查工位,所述多级安全检查工位包括基层检查工位、巡逻检查工位以及不定期抽检工位。

为了实现统一化管理,首先根据生产要求和工艺流程,设置不同的工位,并指定每个工位对应的标准操作规程,各工位的操作人员在上岗之前先进行岗前培训,岗前培训包括安全培训和工位职责培训,在标准操作规程中需要明确各工位人员的安全意识以及工位职责,通过细化至每个工位的标准操作流程,使得生产效率更高,且产品稳定性更高。

在各工位操作人员培训完之后还需要进一步的培训考核,在考核通过之后才能够正式上岗。为了进一步把控产品的质量以及各工位操作人员的工作水平,本发明咋管理方法还设置了一个或多个用于产品质量控制的质量控制检查点和用于保证生产厂区安全的多级安全控制检查点。

每个工位可以先设置标准操作规程,包括拣选工位标准操作规程、洗药工位标准操作规程、提取工位标准操作规程、浓缩工位标准操作规程、收膏工位标准操作规程、提取总混工位标准操作规程、提取包装工位标准操作规程、调配工位标准操作规程、内包装工位标准操作规程、灭菌工位标准操作规程、外包装工位标准操作规程。

拣选主要将药材中的杂质挑出,将药材置于台上,人工拣去杂质,挑选出来的杂质同样用容器装起,用于后续计算含杂率和原料的物料平衡,便于控制原材料的质量。其中拣选应设净选工作台,工作台表面应平整、光洁,不易产生脱落物。

拣选之后需要对净药材进行洗涤,进一步减少药物中的杂质,为产品的质量和稳定性进一步提高保障。药材洗涤用水应符合饮用水要求,并使用流动水。

净药材处理完毕后,进行称量,用于后续的提取操作。称量人核对净药材的状态标志,确认无误后,按规定称取净药材,并做好记录。称量必须复核,复核人核对称量后药材的名称、数量,确认无误后记录。称量人、复核人均需在记录上签名,注明日期。确保投料的量准确。

剩余药材应用洁净容器盛装,并附有状态标志,注明名称、规格、批号、数量、日期等,存放在备料间并做好记录。

其中提取的操作为将净药材投入多功能提取罐中,加入6倍量的饮用水浸润30分钟,加热煎煮2小时,滤过,备用;药渣再投入5倍量的水第二次煎煮1.5小时,滤过,合并二次滤液。添加饮用水量为药材量的6倍量,饮用水应符合国家饮用水标准,第一次添加水后应浸润30分钟。提取煎煮时间以水沸腾后开始计时,时间为第一次煎煮2小时,第二次煎煮1.5小时。

取上述二次煎煮过滤液,利用真空泵抽进单效减压浓缩器,60℃加热浓缩至测相对密度为1.24。混合后的浸膏,分装于洁净的塑料小袋内。外层包装采用纸板桶。在桶或编织袋外加贴标签。且分装应在d级洁净区内进行。

进一步的,所述基层检查工位包括操作人员安全监控工位、设备安全工位、用电安全工位以及防火安全工位。所述基层检查工位包括多个检查员,每个工位至少一个设置一个基层检查员,用于检查操作人员是否按照标准操作规程操作,以及设备运转是否正常;所述巡逻检查工位设置多个巡检员,至少每三个工位设置一个巡检员,用于收集生产过程中报错的信息以及监控检查员的工作;所述不定期抽检工位至少设置两个抽检员,抽检员不定期随机对不同工位的人员和不同节点的样品进行抽查。

进一步的,所述操作人员安全包括建立年度体检档案以及上岗穿戴劳动保护用品。

进一步的,所述设备安全工位的监控方法包括:汽液管件操作方法、耐压设备操作方法、蒸汽阀开关操作方法、安全阀放汽操作方法、设备校正操作方法、仪表检查方法、转动装置设备检修方法;

所述汽液管件操作方法包括以下步骤:关闭车间内对应汽液管件的总阀,并在总阀上挂警示牌,再进行检修和/或安装和/或改造汽液管件;

所述耐压设备操作方法要求施压设备的施加压力小于额定压力;

所述蒸汽阀开关操作方法包括以下步骤:操作人员站在蒸汽阀的侧面;缓慢、均匀开启蒸汽阀,其中缓慢、均匀开启为蒸汽阀转动开启的速度≤2r/s;

安全阀放汽操作方法:将蒸汽阀调节至小于总流量的1/3,安全阀放汽;

设备校正操作方法包括安全阀及多种汽压表的定期检查校正,其中定期的频率≤7天/次;

仪表检查方法:包括灵敏度检查、准确性检查,确认仪表在温度阈值和压力阈值范围内运行;

转动装置设备检修方法:先断电机电源,并在电源开关处挂安全警示牌,再进行检修。

进一步的,所述用电安全工位的监控包括电器故障时的作业方法:设置值班电工,出故障时联系值班电工,值班电工进行检修操作;所述检修操作为先切断设备的电源,在电源开关处挂警示牌,验电确实断电后,进行检修。

进一步的,所述防火安全包括生产场所配备多个消防器材、生产区内严禁烟火以及生产区的防火检查。

进一步的,所述不定期抽检的频率≥1周/次。

进一步的,所述步骤s1中还包括制作应急方案的步骤,其中应急方案的响应速度≤15min。

所述应急方案主要针对设备故障时的应急方案、紧急避险方案以及人员出现意外事故时的紧急救助方案,并在短时间内组合紧急小组进行现场维护和人员救助,实现整条生产线路的安全保障。

每个工位设置一个或多个用于产品质量控制的质量控制检查点。

质量控制检查点包括原料质控点、煎煮质控点、浓缩质控点、分包装质控点、内包装质控点、灭菌质控点以及外包装质控点,其中原料质控点、煎煮质控点、浓缩质控点的检测频率为每批次抽检;分包装质控点的检测频率为每件检测;内包装质控点的检测频率为每次随机抽检;所述灭菌质控点为每次检测;外包装质控点的检测频率为每件检测。

所述原料质控点包括检查原料有无霉变、虫咬和杂质,其中所述含杂率=净药材量/原药材,含杂率≤10%;所述煎煮质控点包括控制煎煮温度和水量;所述浓缩质控点包括控制浓缩温度、蒸气压、真空度以及相对密度;所述分包装质控点包括分包装的数量记录、批号、生产日期以及有效期的标注;所述内包装质控点包括调配、密封温度、密封性检查以及重量控制;所述灭菌质控点包括灭菌的温度和时间;所述外包装质控点包括外包装的数量以及批号和生产日期的标注。

所述质量控制检查点还包括物料平衡及得率的检测,所述物料平衡及得率的检测包括原料物料平衡计算和浸膏包装物料平衡计算,其中原料物料平衡计算公式为:(净药材+挑选杂质)/原材料×100%,限定值为97~100%;其中浸膏包装物料平衡计算公式为:包装后量/投入总量×100%,限定值为97~100%。

其中原料物料平衡的计算主要用于控制原药材的质量,还能从侧面反映拣选工作工位的员工作业是否规范的问题,中浸膏包装物料平衡能够计算大致的包装过程中的损耗,通过技术的不断完善,提高物料的利用率,减少损耗,降低生产成本。

质量控制检查点还包括内包装中凉茶浸膏内控质量检测,包括观察性状、检查水不溶物、微生物限度的步骤。

性状包括凉茶的气味、颜色、流动性等。凉茶还需要注意水溶性问题,检查水不溶物的方式为取产品5g,加热水100ml,不断搅拌,应全部溶解。微生物限度检测为细菌数不得过900个/g;霉菌数不得过90个/g;大肠埃希菌每1g不得检出。

所述煎煮温度≤100℃,水量为净药材投入量的4~7倍;所述浓缩温度≤60℃,蒸气压≤0.09mpa,真空度控制在0.03~0.07mpa,浓缩浸膏的相对密度在1.00~1.50;所述调配的方法为将分包装的浓缩浸膏与饮用水1:1调配,所述密封温度130~133℃;所述灭菌的温度100~105℃,灭菌时间为30min。

显然,本发明的上述实施例仅仅是为清楚地说明本发明技术方案所作的举例,而并非是对本发明的具体实施方式的限定。凡在本发明权利要求书的精神和原则之内所作的任何修改、等同替换和改进等,均应包含在本发明权利要求的保护范围之内。

当前第1页1 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