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扇贝去壳取肉专用镊具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6759005发布日期:2019-01-29 17:35阅读:944来源:国知局
一种扇贝去壳取肉专用镊具的制作方法

本实用新型涉及水产加工技术领域,具体指一种扇贝去壳取肉专用镊具。



背景技术:

扇贝是扇贝属的双壳类软体动物的代称,其壳、肉、珍珠层具有极高的利用价值。扇贝广泛分布于世界各海域,以热带海的种类最为丰富。中国已发现约45种,其中北方的栉孔扇贝和南方的华贵栉孔扇贝及长肋日月贝是重要的经济种。扇贝又名海扇,其肉质鲜美,营养丰富,它的闭壳肌干制后即是“瑶柱”,被列入八珍之一,但是其牢固的粘黏在壳内层不易取出。

专利号CN202980037一种扇贝加工专用刀以及专利号CN201621105603.9的一种扇贝丁剜取刀就在于克服上述的缺点,可有效的取出贝丁和贝肉,不仅减轻工人的劳动强度,大大提高了工作效率。但是一种扇贝加工专用刀的刀体前部加工成锋利的“U”形状的刀刃,没有尖,无法直接插入扇贝壳体之间天然存在的那个微小的排泄孔,故需要在刀把处设置一个凹槽来将扇贝壳撬开一个小口,但这样会使贝壳破碎处微小的渣滓进入扇贝肉内,将其清理出成品之外需要费很多事,得不偿失。一种扇贝丁剜取刀通过刀体前端设置成刀尖,把手后端设置盲孔,盲孔内设置一个可缩进和伸出其中的剑状扁铁,靠近剑状扁铁的尖端设置形成有倒刺的缺口,通过转换刀体来实现掰壳取肉的动作,但是这样会抑制操作的效率。



技术实现要素:

针对上述现有技术存在的问题,本实用新型在于提供一种扇贝去壳取肉专用镊具,能够有效解决上述现有技术存在的问题。

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是:

一种扇贝去壳取肉专用镊具,包括一端相互连接的上镊体和下镊体,所述上镊体和下镊体形成V字结构;所述下镊体为尖锥状结构且其一侧前端均匀设置有一排锯齿;所述上镊体为宽板型且其前端向下镊体一侧弯曲形成弧形状,所述上镊体的前端和与所述锯齿相同一侧均为刀锋。

所述上镊体和下镊体的前端在手指握的位置设置有相配合的防滑纹橡胶。

所述上镊体和下镊体后端在其手掌握的位置设置有增厚橡胶。

本实用新型的优点:

本实用新型采用V字结构上镊体和下镊体形成的镊具

,通过手腕转动即可转换不同的功能,通过带尖锥和锯齿的下镊体使得镊具具有便捷快速开壳的功能;通过与锯齿同侧和前端弧形设置的刀锋,利于扇贝肉和贝丁完整的取出;再通过防滑纹橡胶和增厚橡胶等的设置提高其舒适度和防滑性能。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实用新型的结构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为了便于本领域技术人员理解,现将实施例结合附图对本实用新型的结构作进一步详细描述:

参考图1,一种扇贝去壳取肉专用镊具,包括一端相互连接的上镊体1和下镊体2,所述上镊体1和下镊体2形成V字结构;所述下镊体2为尖锥状结构且其一侧前端均匀设置有一排锯齿3;所述上镊体1为宽板型且其前端向下镊体2一侧弯曲形成弧形状,所述上镊体1的前端和与所述锯齿3相同一侧均为刀锋;所述上镊体1和下镊体2的前端在手指握的位置设置有相配合的防滑纹橡胶4;所述上镊体1和下镊体2后端在其手掌握的位置设置有增厚橡胶5。

手握本实用新型的镊具,将下镊体2设置有锯齿3的一侧面向扇贝,用下镊体2的尖锥插入扇贝内再配合锯齿3撬开,可减少力度,省时省力;然后将下镊体2取出,转动手腕使得下镊体2向上,上镊体1向下放置,且锯齿3背向贝壳。由于上镊体1前端以及贝壳弧形性质设置为弧形状,便于扇贝肉的取出且不破坏贝肉的完整性,前端和与锯齿3同侧设置刀锋,上镊体1前端顺着肉和壳内层之间插入,然后向外刮出,可以完整的取出肉和贝丁,操作方便快速,大大提高工作效率,减轻劳动强度。防滑纹橡胶4和增厚橡胶5的设置一则防滑,增强握紧强度,二则可提高握紧舒适度。

以上所述仅为本实用新型的较佳实施例,凡依本实用新型申请专利范围所做的均等变化与修饰,皆应属于本实用新型的涵盖范围。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