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茶叶匀堆机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7906124发布日期:2019-06-14 22:12阅读:415来源:国知局
一种茶叶匀堆机的制作方法

本实用新型涉及茶叶领域,具体涉及一种茶叶匀堆机。



背景技术:

茶叶拼配是根据各成品茶的质量标准要求,将多种在制品茶按一定的比例混合成某一确定花色等级的成品茶。众所周知,我国茶叶产区分布广,跨度大,各地自然条件、茶树品种、鲜叶采摘习惯千差万别,各地茶叶生产者对制茶技术掌握和应用也有差异,致使生产的茶叶品质、风格不尽相同。茶厂或销售商为保持各自成品茶的品质、风格相对稳定,获取最大利润,往往要对毛茶进行再加工和拼配。拼配方式有好几种。计划经济时代,茶叶出口主要由茶叶进出口公司掌握,其计划性强、量大、交货周期长,通常采用箱式匀堆机拼配。但箱式匀堆机只适用于流动性较好的茶叶,如珠茶、眉茶、碎茶等。对形状不规则茶叶因容易搭桥,只能采用手工匀堆。手工匀堆,劳动强度大,卫生条件差,难以达到出口卫生要求。在茶叶进出口公司体制转换,大型拼配茶厂纷纷倒闭,外销茶类结构已发生很大变化的今天,需要有适应性好,能适用不同茶类的匀堆机,以解决拼配难题。



技术实现要素:

本实用新型提供了一种茶叶匀堆机,代替茶叶的手工匀堆。

为实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采用了如下的技术方案:

一种茶叶匀堆机,包括进料仓,所述进料仓内设置有预混仓,预混仓内设置有转轴,转轴通过预混仓底部设置的第一电机驱动,转轴上设置有螺旋形通道,进料仓底部设置有进料通道,进料通道一端与进料仓连接,另一端与混料机连通;所述混料机具有机架,机架上固定设置有外筒,外筒底部设置有长方形槽口,槽口内设置有驱动杆,驱动杆上设置有滚轮,外筒一端的中心设置有与进料通道连通的混料通道,混料通道与进料通道之间旋转式连接,混料通道的另一端为柔性结构,柔性结构呈喇叭状放大并形成柱状的内筒,内筒的外壁与滚轮的表面贴合,内筒的另一端连接有曲柄,曲柄轴与内筒同心并与第二电机输出轴连接,曲柄的另一端旋转式连接在内筒的偏心位置上,第二电机通过曲柄带动内筒在外筒内部做圆周运动;混料机底部远离进料仓的一侧设置有出料口。

作为优选,所述进料仓设置有若干个加料口,均为漏斗状,所有加料口底部均与螺旋形通道顶部连通。

作为优选,所述螺旋形通道与转轴一体成型,并随转轴一起转动,进料通道设置在进料仓底部一侧的壁上,螺旋通道旋转到某个位置时,底部可与进料通道连通。

作为优选,所述内筒内壁设置有螺旋形向出料口延伸的凸起。

相比于现有技术,本实用新型采用全自动化的机械设备,代替茶叶的手工匀堆,实现茶叶的拼配,整个拼配过程在封闭的机械中进行,减小了工人的劳动强度,保证了卫生要求。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一种茶叶匀堆机的结构示意图;

附图标记如下:

5、加料口;6、进料仓;7、进料通道;8、外筒;9、混料通道;10、内筒;11、滚轮;12、预混仓;13、曲柄;14、第一电机;15、转轴;16、第二电机;17、出料口

具体实施方式

为了使本实用新型实现的技术手段、创作特征、达成目的与功效易于明白了解,下面结合具体图示,进一步阐述本实用新型。

如图1所示,一种茶叶匀堆机,包括进料仓6,所述进料仓6内设置有预混仓12,预混仓12内设置有转轴15,转轴15通过预混仓12底部设置的第一电机14驱动,转轴15上设置有螺旋形通道,进料仓6底部设置有进料通道7,进料通道7一端与进料仓6连接,另一端与混料机连通;所述混料机具有机架,机架上固定设置有外筒8,外筒8底部设置有长方形槽口,槽口内设置有驱动杆,驱动杆上设置有滚轮11,外筒8一端的中心设置有与进料通道7连通的混料通道9,混料通道9与进料通道7之间旋转式连接,混料通道9的另一端为柔性结构,柔性结构呈喇叭状放大并形成柱状的内筒 10,内筒10的外壁与滚轮11的表面贴合,内筒10的另一端连接有曲柄13,曲柄13轴与内筒10同心并与第二电机16输出轴连接,曲柄13的另一端旋转式连接在内筒10的偏心位置上,第二电机16通过曲柄13带动内筒10在外筒8内部做圆周运动;混料机底部远离进料仓6的一侧设置有出料口17。

本实施例中,所述进料仓6设置有若干个加料口5,均为漏斗状,所有加料口5底部均与螺旋形通道顶部连通。

本实施例中,所述螺旋形通道与转轴15一体成型,并随转轴15一起转动,进料通道7设置在进料仓6底部一侧的壁上,螺旋通道旋转到某个位置时,底部可与进料通道连通。

本实施例中,所述内筒10内壁设置有螺旋形向出料口延伸的凸起。

本实施例使用时,通过多个加料口5将不同品级的茶叶收入到预混仓12 中,经过螺旋通道的旋转进行预混,螺旋通道旋转到某个位置时,底部与进料通道7连通,将预混的茶叶排入到混料仓中,混料机在曲柄13的作用下可以颠簸,也可以在颠簸过程中与滚轮11摩擦产生自转,从而使茶叶混合均匀,混料机内部还可以设置一些螺旋的凸起,使混料时茶叶缓慢向出料口17方向移动。

以上所述仅为本实用新型的优选实施方式,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并不仅限于上述实施方式,凡是属于本实用新型原理的技术方案均属于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对于本领域的技术人员而言,在不脱离本实用新型的原理的前提下进行的若干改进,这些改进也应视为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