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油炸食品加工用沥油式接料斗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7704433发布日期:2019-05-21 20:43阅读:193来源:国知局
一种油炸食品加工用沥油式接料斗的制作方法

本实用新型涉及食品加工设备技术领域,尤其涉及一种油炸食品加工用沥油式接料斗。



背景技术:

油炸食品是我国传统的食品之一,无论是逢年过节的炸麻花、炸春卷、炸丸子,儿童喜欢食用的洋快餐中的炸薯条、炸面包、炸鸡翅以及零食里的炸薯片、油炸饼干等,无一不是油炸食品,油炸食品因其酥脆可口、香气扑鼻,能增进食欲,所以深受许多成人和儿童的喜爱。

然而,现有的油炸食品加工用沥油式接料斗在工作的过程中,对油炸的食品进行脱油处理,脱落的油进行二次利用,但是二次利用的食用油中或多或少有一些食品的杂质,影响二次使用,传统的脱油机必须使用容器在出油口的位置一直盛放着,油满了只能停止机器更换容器,降低工作效率。

因此,有必要提供一种新的用于油炸食品加工用沥油式接料斗解决上述技术问题。



技术实现要素:

本实用新型解决的技术问题是提供一种油炸食品加工用沥油式接料斗,对食品脱掉的油进行二次过滤,较少食用油中的杂质,提高了食用油的口感,出油口安装水阀,无需停止机器更换容器,提高工作效率。

为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实用新型提供的用于油炸食品加工用沥油式接料斗,包括机体;驱动机构,所述驱动机构安装于所述机体,所述驱动机构包括托盘、固定螺丝、转动杆和凹槽,所述机体的内部安装所述托盘,所述托盘与所述固定螺丝螺纹连接,所述托盘与所述转动杆转动连接,所述固定螺丝贯穿所述托盘与所述转动杆螺纹连接,所述托盘的顶部设有凹槽;过滤机构,所述过滤机构安装于所述机体,所述过滤机构包括第一过滤网、桶体和凸块,所述转动杆与所述凸块转动连接,所述凸块与所述桶体固定连接,所述托盘的顶部安装所述第一过滤网,所述第一过滤网与所述凹槽卡合连接;出油机构,所述出油机构安装于所述机体。

优选的,所述机体的侧面设有检修门,所述检修门的侧面设有把手。

优选的,所述过滤机构还包括限位孔,所述第一过滤网的底部设有所述限位孔。

优选的,所述驱动机构还包括电机和限位柱,所述机体的内部安装所述电机,所述转动杆与所述电机转动连接,所述托盘的顶部安装所述限位柱,所述限位柱与所述限位孔套接。

优选的,所述出油机构包括出油孔、第二过滤网、出油管和水阀,所述桶体的底部设有所述出油孔,所述机体底部与所述出油管固定连接,所述出油管贯入所述机体与所述桶体固定连接,所述出油管与所述水阀固定连接,所述出油管的内部安装可拆卸的第二过滤网,所述出油管与所述出油孔固定连接。

优选的,所述机体的底部安装支脚,所述支脚的底部安装底座,所述底座的顶部面积小于所述底座的底部面积。

优选的,所述托盘与所述第一过滤网平行设置,且所述托盘的顶部面积大于所述第一过滤网的底部面积。

优选的,所述限位柱与所述第一过滤网垂直设置,且所述限位柱的直径小于所述限位孔的直径。

与相关技术相比较,本实用新型提供的用于油炸食品加工用沥油式接料斗具有如下有益效果:

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油炸食品加工用沥油式接料斗,所述托盘的顶部设有所述限位柱,所述第一过滤网的底部设有所述限位孔,有利于所述机体在运转的过程中所述第一过滤网脱离所述托盘,所述桶体的底部安装所述出油管,通过所述出油管的内部安装可拆卸所述第二过滤网,达到对所述桶体内部流出的食用油进行二次过滤,提高了食用油的口感,通过所述出油管与所述水阀固定连接,达到了所述机体运转的过程中,盛油的容器满了无需停止机器进行更换容器,提高了工作效率。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实用新型提供的用于油炸食品加工用沥油式接料斗的一种较佳实施例的整体机构示意图;

图2为图1所示的整体结构内部示意图;

图3为图2所示的出油管和第二过滤网连接示意图;

图4为图2所示的第一过滤网和驱动机构连接示意图。

图中标号:1、机体,2、过滤机构,21、第一过滤网,22、桶体,23、凸块,24、限位孔,3、出油机构,31、出油孔,32、第二过滤网,33、出油管,34、水阀,4、驱动机构,41、托盘,42、固定螺丝,43、转动杆,44、电机,45、限位柱,46、凹槽,5、支脚,6、底座,7、检修门,8、把手。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结合附图和实施方式对本实用新型作进一步说明。

请结合参阅图1、图2、图3和图4,其中,图1为本实用新型提供的用于油炸食品加工用沥油式接料斗的一种较佳实施例的整体机构示意图;图2为图1所示的整体结构内部示意图;图3为图2所示的出油管和第二过滤网连接示意图;图4为图2所示的第一过滤网和驱动机构连接示意图。用于油炸食品加工用沥油式接料斗包括:机体1;驱动机构4,所述驱动机构4安装于所述机体1,所述驱动机构4包括托盘41、固定螺丝42、转动杆43和凹槽46,所述机体1的内部安装所述托盘41,所述托盘41与所述固定螺丝42螺纹连接,所述托盘41与所述转动杆43转动连接,所述固定螺丝42贯穿所述托盘41与所述转动杆43螺纹连接,所述托盘41的顶部设有凹槽46;过滤机构2,所述过滤机构2安装于所述机体1,所述过滤机构2包括第一过滤网21、桶体22和凸块23,所述转动杆43与所述凸块23转动连接,所述凸块23与所述桶体22固定连接,所述托盘41的顶部安装所述第一过滤网21,所述第一过滤网21与所述凹槽46卡合连接;出油机构3,所述出油机构3安装于所述机体1。

为了防止所述机体1内部出现故障,便于检修,所述机体1的侧面设有检修门7,所述检修门7的侧面设有把手8。

为了便于固定所述第一过滤网21,所述过滤机构2还包括限位孔24,所述第一过滤网21的底部设有所述限位孔24。

为了给所述机体1提供动力,提高工作效率,所述驱动机构4还包括电机44和限位柱45,所述机体1的内部安装所述电机44,所述转动杆43与所述电机44转动连接,所述托盘41的顶部安装所述限位柱45,所述限位柱45与所述限位孔24套接。

为了便于对所述机体1内部流出的食用油进行收集,二次利用节约成本,所述出油机构3包括出油孔31、第二过滤网32、出油管33和水阀34,所述桶体22的底部设有所述出油孔31,所述机体1底部与所述出油管33固定连接,所述出油管33贯入所述机体1与所述桶体22固定连接,所述出油管33与所述水阀34固定连接,所述出油管33的内部安装可拆卸的第二过滤网32,所述出油管33与所述出油孔1固定连接。

为了防止所述机体1与地面直接接触,表面所述机体1的底部腐蚀,所述机体1的底部安装支脚5,所述支脚5的底部安装底座6,所述底座6的顶部面积小于所述底座6的底部面积。

为了便于所述托盘41转动带动所述第一过滤网21转动,所述托盘41与所述第一过滤21网平行设置,且所述托盘41的顶部面积大于所述第一过滤网21的底部面积。

为了防止机器运转的过程中,所述第一过滤网21脱离所述托盘41,所述限位柱45与所述第一过滤网21垂直设置,且所述限位柱45的直径小于所述限位孔24的直径。

本实用新型提供的一种油炸食品加工用沥油式接料斗工作原理如下:所述机体1的内部安装所述桶体22,便于所述机体1工作的过程中对食品表面脱落的食用油进行收集,所述桶体22的内部安装所述第一过滤网21,所述第一过滤网21与所述桶体22没有接触,减少所述第一过滤网21与所述桶体22之间的摩擦力,提高机器的工作效率,所述桶体22的底部安装所述凸块23,所述机体1的内部安装所述驱动机构4,所述托盘41顶部设有所述凹槽46,所述托盘41的顶部与所述第一过滤21网卡合连接,所述托盘41的顶部安装所述限位柱45,所述第一过滤网21的底部设有所述限位孔24,所述限位柱45与所述限位孔24套接,所述托盘41的底部与所述转动杆43的顶部转动连接,所述转动杆43与所述电机44转动连接,所述电机44转动带动所述托盘43转动,所述托盘41转动带动所述第一过滤网21转动,实现了对所述第一过滤网21内部的食品进行沥油处理,所述转动杆43所述凸块23转动连接,所述出油管33贯入所述机体1的内部与所述桶体22固定连接,所述出油管33与所述桶体22底部的所述出油孔31固定连接,所述出油管33的内部安装可拆卸所述第二过滤网32,所述出油管33与所述水阀34固定连接,便于对所述桶体22内部的食用油进行集中收集,机器运转的过程中盛放食用油的容器满了无需停止所述机体1更换容器,提高了工作效率。所述机体1的侧面安装所述检修门7,所述检修门7的侧面安装所述把手8,便于机器出现故障进行维修,所述机体1的底部安装所述支脚5,便于防止所述机体1的底部腐蚀,所述支脚5的底部安装所述底座6,所述底座6的底部面积大于所述底座6的顶部面积,提高所述机体1的稳定性。

与相关技术相比较,本实用新型提供的用于油炸食品加工用沥油式接料斗具有如下有益效果:

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油炸食品加工用沥油式接料斗,所述托盘41的顶部设有所述限位柱45,所述第一过滤网21的底部设有所述限位孔24,有利于所述机体1在运转的过程中所述第一过滤网21脱离所述托盘41,所述桶体22的底部安装所述出油管33,通过所述出油管33的内部安装可拆卸所述第二过滤网32,达到对所述桶体22内部流出的食用油进行二次过滤,提高了食用油的口感,通过所述出油管33与所述水阀34固定连接,达到了所述机体1运转的过程中,盛油的容器满了无需停止机器进行更换容器,提高了工作效率。

以上所述仅为本实用新型的实施例,并非因此限制本实用新型的专利范围,凡是利用本实用新型说明书及附图内容所作的等效机构或等效流程变换,或直接或间接运用在其它相关的技术领域,均同理包括在本实用新型的专利保护范围内。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