茶叶理条机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8436168发布日期:2019-08-16 21:34阅读:876来源:国知局
茶叶理条机的制作方法

本实用新型涉及茶叶机械,具体涉及一种茶叶理条机。



背景技术:

茶叶理条机就是茶叶炒制过程中对茶叶的叶片进行整理的设备。现有的理条机大多是槽锅结构的,即并列布置的槽部构成的理条槽锅与动力及传动机构相连并实施沿垂直于槽长方向的往复运动,茶叶在槽内被槽壁推挤、整压,同时伴随茶叶彼此间的挤压实现叶片的收拢、卷束而成条束状,因而制得条形自然的杆束状成品茶的条形。

为了提高制茶效率往往为茶叶理条机增加加热功能,用以实现在理条过程中的杀青,尽可能替代传统杀青过程或减少传统杀青时间。现有技术中,通常在理条机的槽锅下方设置加热框,加热框上布置加热丝或管等为槽锅提供热能。这种加热方式是利用热辐射原理将热能传递给理条机的槽锅的,由于理条机工作过程中槽锅是一致处于往复运动状态的,这就导致理条机工作过程中热能损失较大。



技术实现要素: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是提供一种茶叶理条机,减少理条机工作过程中的热能损失。

为实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采用了以下技术方案:一种茶叶理条机,包括机架和其上设置的理条槽锅,理条槽锅包括并列布置的理条槽,驱动机构驱动理条槽锅在机架上做往复运动,理条槽的槽长方向与理条槽锅的运动方向垂直,其特征在于:加热单元与理条槽锅的理条槽背面贴合,加热单元与外接电源连通。

上述方案将加热单元与理条槽锅理条槽的背面贴合,这样就可直接对理条槽的槽壁进行加热,不需要再通过其他中间介质进行热量的传递,有效避免了热传递过程中的热能损失。

附图说明

图1是本实用新型的结构示意图;

图2、3是本实用新型的底部结构示意图;

图4是图3的局部放大图。

具体实施方式

结合附图,一种茶叶理条机,包括机架10和其上设置的理条槽锅 20,理条槽锅20包括并列布置的理条槽21,驱动机构驱动理条槽锅20 在机架10上做往复运动,理条槽21的槽长方向与理条槽锅20的运动方向垂直,加热单元与理条槽锅20的理条槽21背面贴合,加热单元与外接电源连通。本实用新型的核心是通过将加热单元与理条槽锅20理条槽21的背面贴合,这样就可直接对理条槽21的槽壁进行加热,不需要再通过其他中间介质进行热量的传递,有效避免了热传递过程中的热能损失。

进一步的,所述理条槽锅20底部设有加热板30,加热板30的板长方向垂直于理条槽21的槽长方向布置,加热板30的上板面与理条槽21 背面贴合,加热板30与电源之间采用电刷40连接。具体实施时,加热板30与理条槽21固连为一体,两者同步运动,这样可以避免理条槽锅 20在运动过程中的热能损失。加热板30与电源之间采用电刷40连接,利用电刷的特性实现运动件与固定件之间的电流传递,提高了加热板30 与电源之间电连接的稳定性。

进一步的,所述加热板30包括板面水平布置的U形单元板31,U 形单元板31的开口方向与理条槽21的槽长方向垂直,U形单元板31的两端分别通过电刷40与电源连接构成电流回路。具体的,U形单元板 31包括两个平行布置且两端平齐的直板段,两个直板段的一端由弯弧段过渡连接,由此构成的U形单元板31的垂直于板厚方向的截面的内外轮廓线均呈U字形。U形单元板31位于敞口处的两端分别通过电刷40 与电源的正负极连接,这样就构成了一个完整的电流回路。此外,电刷 40布置在U形单元板31的同一侧,便于线路的连接。

进一步的,所述U形单元板31沿理条槽21的槽长方向间隔布置多个且各U形单元板31的开口方向一致。这样电刷40和电源就都布置在 U形单元板31的同一侧,有利于线路的布置,避免线路交错与其他部件造成干涉。具体实施时,根据理条槽21的长度来确定加热板30的数量,每块加热板30所对应的电路相互并联,这样各加热板30之间就不会相互影响;此外,还可以根据实际需要对各加热板30对应的电路有选择性的开启或关闭,以适应不同的工作环境。

进一步的,所述电刷40包括连接在U形单元板31两端的刷座41 和与刷座41构成刷动式电连接配合的刷片42,刷片42设置在机架10 上并与电源连接。利用刷座41与刷片42之间的刷动式电连接配合实现电路的接通,有效的避免了加热板30的往复运动对电路稳定性造成的影响。

进一步的,所述刷片42设置在刷握43上,刷握43固定设置在机架10上,刷片42的上部向上弯曲成弯弧状,刷片42的外弧面与刷座 41构成刷动式电连接配合。使刷片42的外弧面与刷座41构成刷动式电连接配合,这样可以有效减小两者之间的滑动阻力,避免对刷座41造成损伤,提高零部件的使用寿命。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