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青砖茶生产线及生产方法与流程

文档序号:17844378发布日期:2019-06-11 21:34阅读:365来源:国知局
一种青砖茶生产线及生产方法与流程

本发明涉及青砖茶加工生产设备,尤其是青砖茶生产线。



背景技术:

在青砖茶(也是一种黑茶)制作前期需要首先获得发酵散茶,然后蒸茶,再压制成砖块。而发酵散茶在加工过程中需要经过定量洒水、自然发酵、添加发酵母料后二次发酵,然后再进行烘干成散茶。

现有的青砖茶加工存在几大问题:1)、设备采用的是半机械半手工的操作模式,不仅劳动强度较大,而且增加了人工成本;2)、由于在青砖茶制作过程中添加有发酵微生物,在人工操作下,发酵母料、水等的配比不仅不均衡,而且也不卫生,会诱导有害微生物产生,使青砖茶的品质不稳定,达不到预期口感;3)、增湿、渥堆发酵等均是分开进行的,不仅占用面积,而且设备结构不紧凑,不利于集中控制、调节。



技术实现要素:

本发明所要解决的技术问题是提供一种青砖茶生产线,能够实现青砖茶的全过程自动生产,不仅结构紧凑,而且可实现全机械化作业,避免人为操作影响青砖茶品质。

为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发明所采用的技术方案是:

一种青砖茶生产线,包括上料装置、振动输送装置、洒水装置、发酵母料添加装置、布料装置、发酵解块装置及烘干装置;

所述上料装置的出料口设置在振动输送装置的正上方,振动输送装置一侧与发酵母料添加装置出料口正对、另一侧与洒水装置的进料口正对;洒水装置输出端位于布料装置正上方,布料装置与第一提升输送带过渡连接,提升输送带上端伸入到发酵解块装置中;发酵解块装置的输出端下方设有正反传送带,正反传送带一端出料口与第二提升输送带过渡连接,第二提升输送带输出端伸入到烘干装置中;正反传送带的另一端位于发酵母料添加装置正上方;

所述上料装置包括水平输送装置、倾斜提升输送装置,所述水平输送装置包括第一传送皮带,第一传送皮带通过第一电机驱动;所述倾斜提升输送装置包括双排传送链,双排传送链通过链节上间隔分布的上料支撑板与第二传送皮带连接,双排传送链通过第六电机驱动;

所述振动输送装置包括第一支座,第一支座上设置有曲柄摇杆机构,曲柄摇杆机构与摇摆座连接;摇摆座通过平行四边形机构进行活动支撑;所述摇摆座上设置有送料网带;

所述洒水装置包括第一基座,第一基座上左右分别设有第一主动齿轮、第一从动齿轮,圆筒通过外齿圈与第一主动齿轮、第一从动齿轮啮合,第一主动齿轮通过皮带传送机构及电机驱动;所述圆筒内偏离轴心位置伸入压力给水管,压力给水管对茶叶进行加湿;

所述布料装置包括皮带输送机构,皮带输送机构左右的第四输送壳体上安装有行走轮,行走轮设置在机架左右的轨道上且通过第四电机驱动;

所述发酵解块装置包括发酵装置和解块装置,所述发酵装置包括网室传送带、水控温系统、风冷却系统,其中,网室传送带设置在顶端带汽罩的壳体中;水控温系统包括水管,水管分多根布置在第一壳体内且位于网室传送带上半段的上、下方;所述风冷却系统包括设置在汽罩顶端的第一风机,设置在第一壳体外的多个第二风机,第二风机进风端伸入到第一壳体内且位于网室传送带上下段之间;所述解块装置包括至少一对第二耙滚,第二耙滚安装在网室传送带输出端的第一壳体上,每两个第二耙滚通过三角皮带传送机构与第五电机连接;

所述发酵母料添加装置包括皮带传送装置,皮带传送装置的提升段处设有支架,支架上安装有料斗,料斗下端出口处安装有定量分料机构;

所述烘干装置包括封闭式第二壳体,封闭式第二壳体内安装有多级网式传送带,且上一级网式传送带的输出端与下一级网式传送带的输入端对接;所述封闭式第二壳体内夹层中设有热气通道,热气通道,封闭式第二壳体的顶端设置有排湿口。

所述倾斜提升输送装置两侧的第一侧板上设置水平的第一滑移座,第一耙滚左右的轴承座滑动设置在第一滑移座上,第一耙滚的轴承座与第一丝杆可转动连接,第一丝杆另一端与第一滑移座螺纹连接并穿过第一滑移座。

所述曲柄摇杆机构包括第二电机,第二电机与曲柄或偏心凸轮连接,曲柄或偏心凸轮另一端与摇杆铰接,摇杆另一端与摇摆座铰接。

所述平行四边形机构包括至少两组平行设置的第一连杆,第一连杆一端与摇摆座铰接、另一端与第一支座铰接;

所述平行四边形机构包括至少两组平行设置的第二连杆,第二连杆中部与第一支座铰接,第二连杆上端与摇摆上座铰接,第二连杆下端与摇摆下座铰接,送料网带设置在摇摆上座上。

所述定量分料机构包括第三壳体,第三壳体上端与料斗连通、下端设有第二出料口,第三壳体内安装有转筒,转筒上周向等分有多块隔板,隔板与两侧的第三壳体构成封闭空间。

所述封闭式第二壳体包括底板、第三侧板及顶板,所述底板与第三侧板焊接固定;底板上另外整列设置有槽钢,隔板插入到槽钢内并与侧板形成热气通道。

所述隔板与槽钢之间还设有密封条,密封条包括工字型夹持部、倒钩部,工字型夹持部将两隔板限位并夹持,倒钩部设置在工字型夹持部横段两侧并与槽钢边沿挂接卡住。

所述压力给水管伸出圆筒外一端通过第一t形三通分别与第一进管、第二进管连通;所述压力给水管伸出圆筒外另一端通过第二t形三通分别与第一进管、第二进管连通;所述第一进管、第二进管、第一进管、第二进管上均设有球形闸阀。

一种青砖茶生产加工青砖茶的方法,包括以下步骤:

步骤一:茶叶原料放入到水平输送装置下端的料槽内,经过第一传送皮带不断向前输送,并进入到倾斜提升输送装置中,利用第二传送皮带将物料不断向上提升并输送到送料网带上;在此过程中,可分别通过plc控制器控制第一电机、第六电机的转速,使得第一传送皮带的传送速度满足喂料速度,倾斜提升输送装置满足送料速度;另外还可通过调整第一耙滚的相对位置关系来改变送料厚度。

步骤二:第二电机启动后可带动曲柄摇杆机构运动,从而使得摇摆座在一定范围内伸出伸进,在不断接料过程的同时将茶叶原料抛入到圆筒中。

步骤三:进入到圆筒中的茶叶原料随着圆筒内壁上的螺旋叶片不断旋转从而进行翻转并向前输送,在此过程中,打开第一进管、第一出管上的球形闸阀,关闭第二进管、第二出管上的球形闸阀;由外部的供水装置进行给水,并通过高压泵抽水,压力给水管内上设有给水孔,通过给水孔均匀喷出水雾,进行加湿。

步骤四:加湿后的茶叶原料由第一进料口出来后落到皮带输送机构上;皮带输送机构以提升输送带的宽度为来回移动的行程进行左右来回移动,在移动过程中,由于皮带输送机构自身的转动,可将洒水后的茶叶原料均匀摊铺在提升输送带上,在提升输送带不断向上运动时,皮带输送机构不断来回将茶叶原料铺设在提升输送带上。

步骤五:提升输送带将茶叶原料源源不断送入到发酵解块装置中的网室传送带上,网室传送带缓慢向前运动,由于第一壳体内设置有向下凸起的弧形压料板,因此可控制进入到发酵解块装置中的茶叶发酵量;当网室传送带上的达到一定的厚度后停止提升输送带进料并自身止动进行渥堆;在此过程中通过水控温系统、风冷却系统保持内部的温度为25℃~35℃之间,渥堆时间为24h。

步骤六:当时间满足实际要求后,再次启动网室传送带及相应的第二耙滚,网室传送带将茶叶原料输送并经第二耙滚打散后输出,落到正反传送带上,正反传送带将茶叶原料送入发酵母料添加装置中的带传送装置上,带传送装置不断将茶叶原料向上输送,而带传送装置上方的料斗定量先下方输出发酵母料。

步骤七:发酵母料与茶叶原料一起被送入到振动输送装置中,振动输送装置在左右摇摆过程中将混合后的茶叶原料抛入到洒水装置的圆筒中,此时茶叶原料随着圆筒内壁上的螺旋叶片不断旋转从而进行翻转并向前输送,在此过程中,关闭第一进管、第一出管上的球形闸阀,打开第二进管、第二出管上的球形闸阀;由外部的供菌液装置进行给液,并通过高压泵抽取,压力给水管内上设有给水孔,通过给水孔均匀喷出液雾,进行均匀混合。

步骤八:重复步骤四-五,将茶叶原料均匀输送到发酵解块装置中进行发酵,并控制温度在40℃~50℃之间,渥堆时间为4~5天。

步骤九:当时间满足实际要求后,再次启动网室传送带及相应的第二耙滚,网室传送带将茶叶原料输送并经第二耙滚打散后输出,落到正反传送带上,正反传送带将茶叶输送到第三提升输送带上,通过第三提升输送带再输送到第二布料装置上,利用第二布料装置将茶叶均匀摊铺在第二提升输送带,再由第二提升输送带将茶叶均匀输送到烘干装置中。

步骤十:发酵好的茶叶原料经一级传送带向右输送后落下,进入到二级传送带上,再由二级传送带向左输送后落下,进入到三级传送带上,三级传送带最终输出;在输送过程中,上、中、下的三条传送带分别由独立的电机控制速度,保证一级传送带的速度<二级传送带的速度<三级传送带的速度,且每级传送带上的茶叶均通过热风管输送热风进行烘干,控制烘干温度为70~90℃。

本发明一种青砖茶生产线,具有以下技术效果:

1)、整条生产线从初始茶叶原料(黑毛茶)通过上料装置提升均匀送料,落入到振动输送装置中进行来回移动式抛料,然后经洒水装置旋转式洒水输出,最后落入到布料装置上,通过布料装置将茶叶均匀摊铺到提升输送带上,由提升输送带换向将茶叶原料输入到发酵解块装置中;利用发酵解块装置的水控温系统、风冷却系统控制恒湿、恒温进行渥堆,渥堆后再由发酵解块装置中的解块装置打散处出料;并由正反传送带输送到发酵母料添加装置中,通过一定比例的添加发酵母料,并再次送入到振动输送装置中,利用振动输送装置再次将混合有发酵母料的茶叶原料抛入洒水装置中,利用洒水装置旋转式搅拌、接种一定比例的发酵菌液,完成接种后,落入到布料装置上,通过布料装置将茶叶均匀摊铺到提升输送带上,由提升输送带换向将茶叶原料输入到发酵解块装置中;利用发酵解块装置的水控温系统、风冷却系统控制恒湿、恒温进行发酵,最终由发酵解块装置中的解块装置打散处出料;并由正反传送带输送到烘干装置中。整条生产线无需人为操作,减少因人为因素导致茶叶生产过程中有害微生物的繁殖,提高了茶叶发酵的稳定性;另外,纯机械化控制不仅提高了生产效率、降低了人工成本,而且保证了接种、洒水、温度、速度等的控制的精确度,保证茶叶生产条件达到理想状态,为获得高品质的茶叶打下基础。

2)、通过对洒水装置中管道的改进,对压力给水管进行偏心设置,偏心的压力给水管既可方便振动输送装置的送料,同时也不影响洒入液态物料,另外侧壁上的螺旋叶片59既使得茶叶与液态物料均匀混合,同时也方便后期接种并向外输送,且减少对茶叶原料的损伤;又由于压力给水管与两路进水管、两路出水管并联,这样可通过对管道上球形闸阀的控制调节不同的进液量,无论是前期还是后期,均可添加不同份量的液态添加物同时也可一次进行两种或一种液态添加物的补充。

3)在洒水装置的出口配合布料装置、提升输送带,一方面可在输送过程中使茶叶充分润透,另一方面布料装置可将茶叶均匀摊铺在提升输送带上,方便分层均厚度送入到发酵解块装置中,同时布料装置还可实现整套系统机械换向,实现设备并排布置,大大节省空间。

4)、发酵解块装置中的网室传送带顶端及网室传送带上段下方分别设有汽罩及隔层,这样使得茶叶原料不论是第一次半发酵还是第二次发酵均处于一个相对隔绝的环境,仅仅在前后设有输入、输出口,这样不仅有利于维持稳定的温度、湿度状态,同时也可减少空气中微生物孢子散落繁殖,降低有害微生物的种类,使得有益微生物作用得以突出,对品质的稳定性提高有良好的作用。另外,发酵解块装置中的水管布置在茶叶原料的上下部,而风机分多组布置在茶叶原料的上下部,上部的风机仅仅从汽罩顶端与外界连通,既实现茶叶原料的相对封闭式发酵,同时也有利于温度、湿气的快速流通,以便与相关的温度、湿度传感器一起快速调整温度、湿度。

5)、这里通过布料装置、正反传送带等将前部的上料洒水静置与后面的接种发酵及烘干结合,实现设备的一物多用(如洒水装置可在前期洒水,而在后期又可完成接种),这样系统结构紧凑,节省购买设备的成本,有利于控制,同时也避免人工转移导致不利微生物的繁殖。

附图说明

下面结合附图和实施例对本发明作进一步说明:

图1为本发明中各个装置的布置示意图(仅仅说明各个装置的位置关系,不体现具体结构)。

图2为本发明中各个装置的布置示意图(仅仅说明各个装置的位置关系,不体现具体结构)。

图3为本发明中从发酵母料添加到洒水混合装置的主视图。

图4为本发明中从发酵解块到烘干装置的主视图。

图5为本发明的俯视图。

图6为本发明的主视图。

图7本发明中上料装置的主视图。

图8为本发明中上料装置中的倾斜提升输送装置的截面图。

图9为本发明中上料装置中的耙滚活动调节的连接示意图。

图10为本发明中振动输送装置的主视图(第一种)。

图11为本发明中振动输送装置工作简易图(第一种)。

图12为本发明中振动输送装置的结构示意图(第二种)。

图13为本发明中振动输送装置的主视图(第二种)。

图14为本发明中振动输送装置工作简易图(第二种)。

图15为本发明中振动输送装置中的送料网带上遮挡板的示意图(仅仅在第二种中绘出)。

图16为本发明中洒水装置的主视图。

图17为本发明中洒水装置的左视图。

图18为本发明中洒水装置的右视图

图19为本发明中洒水装置中的螺旋叶片的连接示意图。

图20为本发明中布料装置的主视图。

图21为本发明中布料装置的主视图(去掉电机)。

图22为本发明中布料装置皮带输送机构的左视图(某些零部件未画出)。

图23为本发明中布料装置中的行走机构的左视图(某些零部件未画出)。

图24为本发明中发酵解块装置的主视图。

图25为本发明中发酵解块装置的左视图。

图26为本发明中发酵解块装置的俯视图。

图27为本发明中发酵解块装置中解块装置的示意图。

图28为本发明中发酵母料添加装置中母料下料装置的主视图。

图29为本发明中发酵母料添加装置中定量分料机构的主视图。

图30为本发明中发酵母料添加装置中定量分料机构工作状态示意图。

图31为本发明中烘干装置的主视图。

图32为本发明中烘干装置中隔板与槽钢的连接示意图。

图33为本发明中烘干装置中隔板与槽钢的局部结构示意图(去掉侧板)。

图34为本发明中烘干装置中壳体的左视图(仅仅用线条简易表示)。

图35为本发明的左视图。

图36为本发明中发酵解块装置剖开示意图。

图37为本发明中洒水装置中的压力给水管处的示意图。

图38为本发明中洒水装置中第一进管与t型三通的剖视图。

图39为本发明中洒水装置中第一进管与t型三通的爆炸图。

图中:上料装置1,振动输送装置2,洒水装置3,发酵母料添加装置4,布料装置5,发酵解块装置6,烘干装置7,提升输送带8,正反传送带9,第二提升输送带10,水平输送装置11,倾斜提升输送装置12,第一传送皮带13,从动皮带轮14,主动皮带轮15,第一电机16,双排传送链17,从动链轮18,主动链轮19,第六电机20,上料支撑板21,第二传送皮带22,第一侧板23,支撑托板24,皮带托轮25,第一链轮槽26,链托轮27,第一支撑轮28,第一耙滚29,第一张紧装置30,第一滑移座31,第一丝杆32,第一滑槽33,第一支座34,曲柄摇杆机构35,摇摆座36,平行四边形机构37,送料网带38,第二电机39,曲柄40,偏心凸轮41,摇杆42,第一连杆43,第二连杆44,摇摆上座45,摇摆下座46,弧形侧板47,第一挡板48,第一支腿49,第一支架50,第一基座51,第一主动齿轮52,第一从动齿轮53,圆筒54,外齿圈55,第一进料口56,第一出料口57,压力给水管58,螺旋叶片59,外罩60,皮带输送机构61,行走机构62,皮带63,主动轴64,从动轴65,第四输送壳体66,第三电机67,主动转轴68,从动转轴69,滑轮70,第四电机71,机架72,接近开关73,支撑板74,第二支撑轮75,行走轮76,第二挡板77,上输送设备78、下输送设备79,翻边80,第一壳体81,网室传送带82,水控温系统83,风冷却系统84,进水口85,出水口86,第一风机87,第二风机88,汽罩89,第二耙滚90,三角皮带传送机构91,第五电机92,湿度传感器93,观察口94,带传送装置95,支架96,料斗97,定量分料机构98,第三壳体99,转筒100,隔板101。第二壳体117,进料斗102,第二出料口103,网式传送带104,一级传送带104-1,二级传送带104-2,三级传送带104-3,热气通道105,排湿口106,底板107,第三侧板108,顶板109,槽钢110,隔板111,密封条112,工字型夹持部113,倒钩部114,传热管115,空气加热器116,第二壳体117,第一t形三通119,第一进管120,第二进管121,第二t形三通122,第一出管123,第二出管124,球形闸阀125,螺纹接口126,内螺纹段127,隔环128,第一橡胶环129,第二橡胶环130,振动框架131。

具体实施方式

如图1-6所示,一种青砖茶生产线,包括上料装置1、振动输送装置2、洒水装置3、发酵母料添加装置4、布料装置5、发酵解块装置6及烘干装置7。

所述上料装置1的出料口设置在振动输送装置2的正上方,振动输送装置2一侧与发酵母料添加装置4的出料口正对,振动输送装置2的另一侧与洒水装置3的进料口正对;洒水装置3的输出端位于布料装置5一侧正上方,布料装置5另一侧位于第一提升输送带8输入端正上方,提升输送带8上端伸入到发酵解块装置6中;发酵解块装置6的输出端下方设有正反传送带9,正反传送带9一端出料口与第二提升输送带10过渡连接,第二提升输送带10输出端伸入到烘干装置7中(如图5,可在正反传送带9与第二提升输送带10之间设置第三提升输送带117,第三提升输送带117位于第二布料装置118一侧上方,第二布料装置118另一侧位于烘干装置7输入端上方);正反传送带9的另一端位于发酵母料添加装置4正上方。

青砖茶原料经上料装置1提升输送进入到振动输送装置2上,振动输送装置2将青砖茶原料均匀打散并送入到洒水装置3中,经过洒水装置3内定量洒水并搅拌均匀后进入到布料装置5上,布料装置5一边左右移动,一边自身转动,依靠自身的转动不断将茶叶送入到第一提升输送带8上,依靠左右移动可将茶叶原料均匀摊铺在第一提升输送带8上。再由第一提升输送带8经均匀摊铺的茶叶送入到发酵解块装置6中,经初步发酵解块后落入到正反传送带9上,正反传送带9朝向发酵母料添加装置4一侧转动,从而将初发酵的茶叶送入到发酵母料添加装置4中,初发酵的茶叶在与发酵母料添加装置4中的发酵母料进行混合后再次送到振动输送装置2上,并由振动输送装置2混合后再次送入到洒水装置3中进行再次洒水搅拌,重复经过布料装置5、第一提升输送带8后进入到发酵解块装置6中进行二次发酵,最后落在正反传送带9上,正反传送带9朝向第二提升输送带10一侧转动,从而将发酵好的茶叶送入到烘干装置7中进行烘干,最后获得需要的散茶。

具体地,如图7-9所示,所述上料装置1包括水平输送装置11、倾斜提升输送装置12。所述水平输送装置11包括第一传送皮带13,第一传送皮带13分别套设置在首尾的从动皮带轮14、主动皮带轮15上,从动皮带轮14、主动皮带轮15通过轴承、轴承座安装在基座上,基座上另外设有支腿与地面接触进行支撑。而主动皮带轮15输入端与皮带传动机构连接,皮带传动机构通过第一电机16带动。启动第一电机16后,第一电机16驱动皮带传动机构转动,皮带传动机构带动主动皮带轮15转动,主动皮带轮15则带动水平输送装置11的第一传送皮带13向右转动进行输送,第一传送皮带13长度较短,两侧的第一侧板23较深,高度为0.5m-0.8m,两侧的第一侧板与尾端的挡板一起充当料斗用于存放黑毛叶并陆续向上送料。

为了提高水平输送装置11的支撑强度,在第一传送皮带13位于上半段下方设有支撑托板24、位于下半段下方设有皮带托轮25,支撑托板24、皮带托轮25一侧固定在基座左右的侧板上。

为了调节第一传送皮带13的张紧力,将从动皮带轮14的轴承座滑动设置在基座上,并将轴承座与丝杆可转动连接,丝杆另一端穿过基座上的支撑板并与支撑板螺纹连接,通过转动丝杆,丝杆左右移动可带动轴承座左右移动,从而将第一传送皮带13张紧。

而倾斜提升输送装置12包括双排传送链17,两传送链17上下分别设置在首尾的从动链轮18、主动链轮19上,两从动链轮18安装在从动轴上,两主动链轮19安装在主动轴上,从动轴、主动轴通过轴承、轴承座安装在基座上,基座上另外设有支腿与地面接触进行支撑。主动轴的输入端与皮带传动机构连接,皮带传动机构通过第六电机20带动。启动第六电机20后,第六电机20驱动皮带传动机构转动,皮带传动机构带动主动轴转动,主动轴则带动倾斜提升输送装置12的双排传送链17倾斜向上传动。在双排传送链17的链节上等距离安装有上料支撑板21,第二传送皮带22通过上料支撑板21与双排传送链17连接并使得倾斜提升输送装置12形成第一水平段、倾斜提升段及第二水平段,第一水平段设置在第一传送皮带13下方,并通过倾斜提升段与第一传送皮带13过渡连接。

为了便于换向及减少摩擦,在双排传送链17的拐角处设有第一支撑轮28,在双排传送链17上、位于上半段下方设有第一链轮槽26,在双排传送链17上、位于下半段下方设有链托轮27。第一链轮槽26、链托轮27均用于对双排传送链17进行支撑

同样为了保证双排传送链17的张紧效果,也将倾斜提升输送装置12从动轴的轴承座滑动设置在倾斜提升输送装置12的基座上,并将轴承座与丝杆可转动连接,丝杆另一端穿过基座上的支撑板并与支撑板螺纹连接,通过转动丝杆可带动轴承座左右移动。

上述水平输送装置11、倾斜提升输送装置12的第一电机16、第二电机10通过plc控制器控制运行。下方进行备料并送料,上方完成匀料并上料,当下方输送料过快时,可通过调节调速变频器,保证协调一致。

另外在倾斜提升输送装置12的倾斜提升段上设置有第一耙滚29,第一耙滚29安装在转轴上,转轴通过轴承、轴承座安装在倾斜提升输送装置12的基座上,转轴输入端与减速电机连接。通过减速电机带动第一耙滚29运动可使得茶叶均匀上料,避免扎堆堵塞。另外,第二传送皮带22上端工作面上等间隔设置有挡板,挡板可避免黑毛叶提升后下落。

现有常规的第一耙滚29均为固定安装结构,当需要避免堵料时,只能通过降低水平输送装置11转速或提高倾斜提升输送装置12、第一耙滚29的转速,而降低水平输送装置11的转速会导致输送效率降低,而提高倾斜提升输送装置12或第一耙滚29的转速则导致第一耙滚29长期超负荷工作,不仅容易损坏,也会导致耙滚与茶叶的相对速度过快,从而对茶叶造成过大损伤,影响后期制茶品质。本申请在倾斜提升输送装置12两侧的第一侧板23上设置水平的第一滑移座31,将第一耙滚29左右的轴承座滑动设置在第一滑移座31上,第一耙滚29的轴承座与第一丝杆32可转动连接,第一丝杆32另一端与第一滑移座31螺纹连接并穿过第一滑移座31。另外在两第一侧板23上水平开有第一滑槽33,滑槽可供第一耙滚29的转轴自由通过。由于倾斜提升输送装置12的传送带为倾斜设置,当第一丝杆32带动第一耙滚29向左移动时,可使得第一耙滚29与传送带之间的间距调大,从而使得黑毛茶均匀上料量加大,当向右移动,第一耙滚29与传送带之间的间距变小,使得黑毛茶均匀上料量减小。相对其他调节方式而言,该方式属于机械调节,能耗少且简单易控。

采用上述上料装置1有三大好处:

1)、通过设置第一传送皮带作为送料机构,由于皮带输送容量较大,较平稳,可实现大面积储料,方便后期送料;通过设置链条+皮带的传送机构,可实现传动带以折线方式形成z型输送带与第一传送皮带平滑过渡,既可减少多级皮带传送倾斜上料带来的能耗浪费,又避免皮带传送带跑偏、打滑、磨损;而相对于网带传送机构而言,则可避免输送过程中因堵塞网孔造成的不易清理的缺陷。

2)、通过设置水平输送装置、倾斜提升输送装置,并将两装置的驱动电机通过plc控制独立运行,这样可使得水平送料和倾斜上料独立运行,即可保证整体的输送效率,同时可避免原料堆积。

3)、通过设置可滑动的耙滚,既可实现均匀上料,同时也可调节其均匀上料的数量,使得该装置的调节更加灵活、有效。

本发明中,振动输送装置有两种,针对图中两种不同振动输送装置进行说明。

如图10-11所示,第一种振动输送装置:所述振动输送装置2包括第一支座34,第一支座34固定在底面的第一支腿49上,第一支腿49中间设有第一支架50,第一支架50上安装有曲柄摇杆机构35,曲柄摇杆机构35包括第二电机39,第二电机39输出端通过皮带传动机构与曲柄40连接,曲柄40一端与摇杆42铰接,摇杆42另一端与摇摆座36连接,摇摆座36顶端固定安装有送料网带38,送料网带38通过边框与摇摆座36螺栓固定。送料网带38用于承接茶叶原料并将茶叶原料抛出。

这里的摇摆座36包括摇摆上座45、摇摆下座46。摇摆上座45、摇摆下座46通过第一种平行四边形机构37连接。第一种平行四边形机构37包括设置在第一支座34左右两侧边缘的3个中心转轴,每个中心转轴通过轴承与第二连杆44可转动连接。第二连杆44绕中心转轴转动。第二连杆44为三组,每个第二连杆44一端与摇摆上座45铰接、另一端与摇摆下座46铰接,三组第二连杆44保持平行且大小相同。

当第二电机39带动皮带传动机构转动时,与皮带传动机构的被动轮同轴的曲柄40周向转动,曲柄40带动摇杆42摇摆,摇杆42产生一定弧度的摆动,并带动摇摆下座46产生水平移动和竖直移动的复合移动,从而使得摇摆上座45产生联动。当摇摆下座46向后运动时,摇摆上座45会向前,将物料快速抛出,进入需要抛料的设备。

如图12-15所示,第二种振动输送装置包括第一支座34,第一支座34固定在底面的第一支腿49(图中未画出第一支腿49)上。第一支座34上设有第二电机39,第二电机39驱动曲柄摇杆机构35运动,曲柄摇杆机构35包括第二电机39,第二电机39输出轴直接与偏心凸轮41连接,偏心凸轮41另一端与摇杆42铰接,摇杆42另一端与摇摆座36铰接。

这里的摇摆座36相对于第一种振动输送装置而言较为简单,仅仅为简单的板状结构,当然也可为框架结构。摇摆座36顶端固定安装有送料网带38通过边框与摇摆座36螺栓固定。送料网带38用于承接青砖茶物料。摇摆座36通过第二种平行四边形机构37与第一支座34连接。第二种平行四边形机构37包括第一支座34前后安装有两组固定轴,固定轴相对于第一支座34保持固定。在对应的摇摆座36下端固定有两组固定轴,固定轴相对于摇摆座36保持固定,上下的固定轴之间则铰接有四组第一连杆43。

当电机带动偏心凸轮41转动时,与偏心凸轮41铰接的摇杆42则产生一定弧度的摆动,并带动与摇摆座36固定的固定轴摇摆,从而使得摇摆座36产生有水平移动和竖直移动的复合移动,这样可直接将摇摆座36上的物料进行抛出,进入需要抛料的洒水混合装置中。

如图15所示,在第一种振动装置的摇摆上座45或第二种振动装置的摇摆座36上设有送料网带38,送料网带38两侧设置弧形侧板47,在送料网带38后端设置第一挡板48,弧形侧板47、第一挡板48用于防止茶叶下落,具有挡料功能。

采用该振动输送装置2具有以下技术效果:

1)、通过设置曲柄摇杆机构与平行四边形机构,在电机启动时,茶叶会在水平与竖直方向上进行移动,当上料装置1或发酵母料添加装置4中的茶叶原料或发酵母料落到该装置上后,茶叶会产生前后推送及上下振动的效果。当摇摆座向前向后移动过程中,茶叶会被快速抛入到洒水装置3的进料口内,并在下落过程中,实现解块和均匀分散。由于该振动装置不仅可依靠振动实现均匀打散,同时还可通过平行四边形机构在左右极限位置的急动,还可实现抛料,即迅速将茶叶原料或与发酵母料混合后的物料抛入到洒水装置3中。相对于常规的输送装置而言,既可可避免茶叶堆积在洒水装置3进料口,同时也可打散,有利于接种混合或洒水。

2)、通过设置两种平行四边形机构,第一种相对简单,而第二种承重性好,驱动更加平稳。

如图16-19所示,所述洒水装置3包括第一基座51,第一基座51由横梁、立柱组成,其中一端的立柱较高,另一端的立柱较低,横梁倾斜固定在立柱上。倾斜角度大约为15度。在横梁上左右分别设有第一主动齿轮52、第一从动齿轮53,第一主动齿轮52、第一从动齿轮53成对设置,对应的圆筒54上设置有外齿圈55,圆筒54通过外齿圈55与第一主动齿轮52、第一从动齿轮53啮合,并通过第一主动齿轮52、第一从动齿轮53进行支撑。第一主动齿轮52伸出端还安装有皮带轮,皮带缠绕在第一主动齿轮52的皮带轮及第一基座51的皮带轮上,构成皮带传送机构,皮带传送机构通过电机带动,这样可使得圆筒54周向转动。在圆筒54内沿壁方向设置有螺旋叶片59,通过设置螺旋叶片59可将茶叶搅拌并打散,并与其中的菌种母料或水汽混合均匀。在圆筒54内偏离轴心位置伸入压力给水管58,压力给水管58沿圆筒54长度方向设置,并由外部的供水装置或供液装置供给,可通过高压泵抽取。压力给水管58上设有给水孔,通过给水孔均匀喷出水雾,实现加湿、接种并混合均匀。在圆筒54前后两端外设置有外罩60,外罩60固定于第一基座51上,较高端的外罩60上设置有第一进料口56,较低端的外罩60底端设置有第一出料口57,圆筒54两端开通,且通过外罩60上的第一进料口56、第一出料口57与外界连通。

由于圆筒54中心没有设置水管,水管通过外部支架与圆筒54侧壁连接,因此可通过振动输送装置,将发酵用的母料及茶叶原料振动混合后输入或单独送入茶叶原料。而通过对圆筒54倾斜放置及安装螺旋叶片,既可对茶叶原料进行打散,与母料或水雾充分混合,同时也可将茶叶自动输送到第一出料口57,便于进行下一步发酵。

上述装置中的各个驱动电机及供水输送用的相关电磁阀等均通过plc控制器,确保稳定运行,且满足茶叶生产需要。

如图37所示,另外,所述压力给水管58伸出圆筒54外一端通过第一t形三通119分别与第一进管120、第二进管121连通;所述压力给水管58伸出圆筒54外另一端通过第二t形三通122分别与第一出管123、第二出管124连通;所述第一进管120、第二进管121、第一出管123、第二出管124上均设有球形闸阀125。

初期上料时,打开第一进管120和第一出管123上的球形闸阀125,关闭第二进管121和第二出管124上的球形闸阀125即可进行第一次洒水,通过调节相应的球形闸阀125,可控制洒水量;后期初次发酵解块后进行发酵母液添加时,可打开第二进管121和第二出管124上的球形闸阀125,关闭第一进管120和第一出管123上的球形闸阀125,即可进行发酵母液(通过泵送)添加。通过球形闸阀125可在两次液体添加过程中快速切换,同时可控制液体流量。

如图38-39所示,为了方便快速连接,这里的第一t形三通119、第二t形三通122一端设有螺纹接口126,对应的第一进管120或第二进管121或第一出管123或第二出管124或其他与第一t形三通119、第二t形三通122连接的管道内设有内螺纹段127,内螺纹段127末端设有隔环128,螺纹接口126与内螺纹段127螺纹连接,并将第一橡胶环129顶在隔环128上。另外螺纹接口126的外径小于第一t形三通119、第二t形三通122的外径,在管道与第一t形三通119、第二t形三通122螺纹连接后,第二橡胶环130挤压在管道与第一t形三通119、第二t形三通122的坎肩处压紧。

由于第一橡胶环129、第二橡胶环130的作用可保证密封,有效防止了漏水,且螺纹连接较方便,可快速连接管道。

上述洒水装置3具有以下技术效果:

1)、通过设置偏离轴心的水管喷头,可方便振动输送装置2端头部分伸入并抛料,这样有利于与振动输送装置2配合,完成自动送料和洒水接种混合。

2)、该装置在前期可完成自动洒水,在后期还可用于接种混合,实现一物两用。

如图20-23所示,所述布料装置5包括皮带输送机构61、行走机构62。所述皮带输送机构61包括皮带63、主动轴64、从动轴65,皮带63与主、从动轴相连,从动轴65两端通过轴承、轴承座安装在第四输送壳体66上。另外,主动轴64与第三电机67连接。通过启动第三电机67带动皮带63运动,从而接收上一工序落下的物料,并均匀向一端传送。

为了提高皮带输送机构61的支撑强度,在皮带63下端安装有支撑板74,支撑板74固定在第四输送壳体66上。为了便于转动,在两支撑板74之间安装有多组第二支撑轮75,皮带传动过程中,第二支撑轮75对皮带进行滚动支撑,减少摩擦磨损。

为了调节皮带63的张紧力,将从动轴65的轴承座滑动安装在基座(基座固定安装在第四输送壳体66上)上,轴承座与丝杆连接,丝杆另一端与基座螺纹连接,通过转动丝杆,丝杆移动的同时带动轴承座移动,从而将皮带63张紧。

为了避免茶叶洒落,在第四输送壳体66上安装有带弧度的第二挡板77。

所述行走机构62包括在第四输送壳体66左右两侧板上设置的主动转轴68、从动转轴69,主动转轴68、从动转轴69两端与安装在第四输送壳体66上轴承连接,而主动转轴68、从动转轴69外侧端连接有滑轮70,滑轮70滑动设置在机架72的滑轨上。

主动转轴68伸出滑轮70一端与第四电机71的输出轴连接。第四电机71的外壳固定在第四输送壳体66上,启动第四电机71后,驱动主动转轴68上的滑轮70可进行正反转,滑轮70沿机架72两侧支撑梁移动,通过滑轮70移动从而带动皮带输送机构61左右移动,在到达指定位置后停下,确保皮带输送机构61上的物料进入到下一级需的设备内。

上述第三电机67、第四电机71均通过plc控制器控制并独立运作。

所述机架72上设有多组接近开关73,接近开关73用于控制皮带输送机构61的有效行程,避免脱轨或其他现象使无法完成匀料过程。

所述第四输送壳体66下端设置有多组行走轮76,保证其稳定性。

青砖茶在加工过程中,需要将上一道工序的茶叶输送到下一道工序,为了避免送入到发酵箱内的茶叶分布不均导致堆积霉变,需要均匀输送。现有的茶叶输送一般采用固定式的普通皮带传送,无法保证输送均匀。而通过设置移动的皮带输送机构,可对加入到发酵解块装置6中的黑毛茶进行均匀布料,避免堆积霉变。另外,该装置也可同时进行中转换向,不仅减少占地面积,还可为循环洒水发酵提供基础。

如图24-27所示,所述发酵解块装置6包括第一壳体81,第一壳体81左端设有进料端口、后端设有出料端口。而第一壳体81底端设有封闭的空心隔层114,第一壳体81顶端设置有汽罩89,汽罩89顶端开口并与外界连通。

所述第一壳体81内下部安装有网室传送带82,网室传送带82包括网带,网带安装在双排链上,双排链通过链轮设置在链轮轴上,链轮轴通过轴承、轴承座安装在第一壳体81的机座上,主动链轮轴和从动链轮轴的机座均设置在第一壳体81外部,避免受到壳体内部湿热环境的影响。

网室传送带82上半段位于空心隔层114之上的空间内,网室传送带82的下半段位于空心隔层114之下。

为了保证良好的发酵环境,空心隔层114内安装多根u型水管115,u型水管115通过第一壳体81上部安装的多个并排进水口85进入,再从第一壳体81下部安装的多个并排出水口86出来,并与热水储备罐和冷水储备罐连接,在相关管路上设置有电磁阀,以便控制冷热水的进水量,确保发酵温度在40℃~50℃之间。

另外,为了避免内部温度过高或过湿,可在汽罩89顶端的开口处安装第一风机87,而在第一壳体81下部安装多个并排的第二风机88,第二风机88进风端伸入到第一壳体81内并位于网室传送带82上下段之间。通过上下空气流通,可进行制冷和调节湿度。

为了检测壳体内的温湿度,可在第一壳体81内壁上设置有多个温湿度传感器13,温湿度传感器13在壳体上均匀分布。

上述装置的温湿度均通过温湿度传感器13显示,并通过plc控制器控制相应的水控温系统83、风冷却系统84,实现制冷或制热。

所述解块装置包括两对第二耙滚90,第二耙滚90包括滚筒和滚筒上交错的直杆或折型杆,第二耙滚90通过轴承、轴承座安装在网室传送带82输出端的第一壳体81上,四个第二耙滚90一端均设有皮带轮,另外在壳体的机座上安装有两个第五电机92,每个电机的输出端与一个皮带轮连接,三角皮带分两组分别与两对第二耙滚90及电机上的皮带轮连接,这样可使得一对耙滚之间的转向相同,两耙滚相对处的运行方向相反,在茶叶团块经过一对耙滚之间时,使其瞬速被打散、分解开,从而达到解块的目的。

为控制每次发酵的量,可在第一壳体81内设置有向下凸起的弧形压料板,当弧形压料板送入的量达到该位置时进行刮料,保证高度一致。另外壳体内还设有光电传感器,光电传感器用于直接控制料位高低。

上述装置中的传感器及驱动装置均通过plc控制器控制。

如图28-30所示,所述发酵母料添加装置4包括皮带传送装置95,皮带传送装置95包括双排输送链,两条输送链通过主动链轮、从动链轮安装在主动轴、从动轴上,其中主动轴通过电机带动转动。两条输送链上端间隔设置有连接板,皮带通过连接板与输送链连接,构成皮带传送装置95,皮带传送装置95左右设置有侧板,放置输送的茶叶洒落。通过链条与皮带连接,可利用链条将该输送装置分成下水平段、倾斜提升段及上水平段。在三段的过渡处设置有链托轮,通过链托轮可减少链条的磨损,而其他地方可设置链轨道,对链条进行支撑。

在皮带传送装置95的倾斜提升段处设有支架96,支架96上安装有料斗97,料斗97下端出口处安装有定量分料机构98;所述定量分料机构98包括第三壳体99,第三壳体99左右两侧板为圆弧状,而第三壳体99上端与料斗97连通、下端设有下料出口,第三壳体99内安装有转筒100,转筒100上周向等分有多块隔板101,隔板101与两侧的第三壳体99构成封闭空间。在料斗内装入母料,当间隔的隔板运行到上部时,母料落到相邻隔板101与转筒100形成的空间内。当转筒100转过一定角度后,隔板101、转筒100及第三壳体99形成封闭空间,完成定体积等分,当转筒100继续转动一定角度后,母料则从第三壳体99的下料出口流出。通过合理控制皮带传送装置95的转速,并保持皮带传送装置95上的青砖茶均匀上料,另外控制转筒100的转速及隔板间隔大小,可使单位面积内的茶叶与所需母料定体积进行配比下料。这样无需人工称量。

青砖茶发酵是指在微生物的参与下,经酶促作用和湿热作用,其原料内含物质发生氧化、缩合、分解等一系列反应,使其产生了有利于青砖茶品质形成的更加复杂的物质,从而使青砖茶口感醇和,陈香显现。而现有的青砖茶发酵与解块设备通常是单独设置的,不仅操作人员多,而且运输不便,致使成本较高。

发酵解块装置,具有以下技术效果:

1)、通过同时设置发酵装置和解块装置,可将发酵过程中和发酵完成后的块状茶叶进行解块,确保发酵质量,同时使出料均匀,便于运输和控制出料速度,提高效率降低成本。

2)、通过设置罩子,并在罩子上安装第一风机,在壳体下部安装第二风机,在壳体夹层内设置水管,通过三者共同作用,可对壳体内部的环境进行温湿度的控制,并通过温湿度传感器,使其发酵的温度和湿度控制在一定范围内!

如图31-34所示,所述烘干装置7包括封闭式第二壳体117,封闭式第二壳体117包括底板107、第三侧板108及顶板109,底板107与第三侧板108焊接固定,而顶板则沿壳体长度方向分多块、且一端与一侧的第三侧板108铰接,另一端与另一侧的侧板螺栓连接,采用封闭式结构可减少热量损失,提高热能利用率。而封闭式壳体1一端设有进料斗102、另一端设有第二出料口103,进料斗102、第二出料口103分别用于进料、出料。

所述壳体1内安装有多级网式传送带104,包括一级传送带104-1、二级传送带104-2及三级传送带104-3。网式传送带104为现有技术,包括网带,主、从动链轮轴及双排链轮等,三级网式传送带104的主动链轮轴由独立电机驱动。

由于各级传送带上茶叶干湿程度不一样,其运行速度也不一样;其中一级传送带上茶叶比较潮湿,需要慢烘,运行速度稍慢;二级、三级根据茶叶干燥程度可适当提高速度;通过设置不同运行速度,提高烘干效率。

相邻的网式传送带104其输送方向相反,如一级传送带104-1沿顺时针向右传输,则二级传送带104-2沿逆时针向左传输,三级传送带104-3沿顺时针向右传输。另外,一级传送带104-1、二级传送带104-2及三级传送带104-3按一定的间隔并排向下,且二级传送带104-2右端长于一级传送带104-1右端,二级传送带104-2左端短于三级传送带104-3左端,这样可使物料往返传送并实现多级输送,不仅占用体积小,而且在连续输送过程中即可实现连续烘干作业。

为使干燥彻底,在第三侧板108处焊接有槽钢110,u型隔板111插入到槽钢110内,进而第三侧板108与u型隔板111形成热气通道105。传热管115一端通过总管与空气加热器116连接,另一端分多根穿过顶板109上的孔伸入到热气通道105内。为了提高传热效率,可在u型隔板111端面开孔,使得热空气经过u型隔板111的端孔进入到壳体内部,并对网式传送带104上的茶叶进行烘干。另外,在第三侧板108内壁及顶板109下底面设置一层酚醛泡沫隔热层,减少热量散失。

为了便于测量温度,在u型隔板111(靠近网式传送带一侧)及顶板下设置温度传感器,温度传感器由plc控制器(驱动电机也由plc控制器控制)连接控制,使其内部温度为70—90℃。

为了保证u型隔板111的稳定性,在u型隔板111与槽钢110之间设置密封条112,密封条112采用三元乙丙橡胶密封垫(最高可耐180℃高温)。密封条112包括工字型夹持部113、倒钩部114,其中工字型夹持部113将两隔板111限位并夹持,倒钩部114设置在工字型夹持部113横段两侧并与槽钢110边沿卡住。由此确保其连接紧密,避免滑脱。

在壳体1顶端设置有多个排湿口106,在干燥过程中,湿气逐渐经过排湿口106排出,经过长距离逐渐干燥后,青砖茶最终从第二出料口103出来形成成品。

自动烘干装置,具有以下技术效果:

1)、通过设置多级网式传送带,利用热空气进行加热烘干,可实现连续作业且占用面积较小。

2)、通过采用封闭式壳体结构,减少散热量,提高热能利用率。

3)、通过对多级网式传送带设置独立运行模式,可将茶叶烘干分成三个阶段,而每个阶段根据茶叶的干湿度可设置不同参数,减少能耗并能确保茶叶干燥均匀,进而确保茶叶品质。

一种青砖茶生产加工青砖茶的方法,包括以下步骤:

步骤一:茶叶原料放入到水平输送装置11下端的料槽内,经过第一传送皮带13不断向前输送,并进入到倾斜提升输送装置12中,利用第二传送皮带22将物料不断向上提升并输送到送料网带38上;在此过程中,可分别通过plc控制器控制第一电机16、第六电机20的转速,使得第一传送皮带13的传送速度满足喂料速度,倾斜提升输送装置12满足送料速度;另外还可通过调整第一耙滚29的相对位置关系来改变送料厚度。

步骤二:第二电机39启动后可带动曲柄摇杆机构35运动,从而使得摇摆座36在一定范围内伸出伸进,在不断接料过程的同时将茶叶原料抛入到圆筒54中。

步骤三:进入到圆筒54中的茶叶原料随着圆筒54内壁上的螺旋叶片59不断旋转从而进行翻转并向前输送,在此过程中,打开第一进管120、第一出管123上的球形闸阀125,关闭第二进管121、第二出管124上的球形闸阀125;由外部的供水装置进行给水,并通过高压泵抽水,压力给水管58内上设有给水孔,通过给水孔均匀喷出水雾,进行加湿。

步骤四:加湿后的茶叶原料由第一进料口56出来后落到皮带输送机构61上;皮带输送机构61以提升输送带8的宽度为来回移动的行程进行左右来回移动,在移动过程中,由于皮带输送机构61自身的转动,可将洒水后的茶叶原料均匀摊铺在提升输送带8上,在提升输送带8不断向上运动时,皮带输送机构61不断来回将茶叶原料铺设在提升输送带8上。

步骤五:提升输送带8将茶叶原料源源不断送入到发酵解块装置6中的网室传送带82上,网室传送带82缓慢向前运动,由于第一壳体81内设置有向下凸起的弧形压料板,因此可控制进入到发酵解块装置6中的茶叶发酵量;当网室传送带82上的达到一定的厚度后停止提升输送带8进料并自身止动进行渥堆;在此过程中通过水控温系统83、风冷却系统84保持内部的温度为25℃~35℃之间,渥堆时间为24h。

步骤六:当时间满足实际要求后,再次启动网室传送带82及相应的第二耙滚90,网室传送带82将茶叶原料输送并经第二耙滚90打散后输出,落到正反传送带9上,正反传送带9将茶叶原料送入发酵母料添加装置4中的带传送装置95上,带传送装置95不断将茶叶原料向上输送,而带传送装置95上方的料斗97定量先下方输出发酵母料,这里的发酵母料是指已经发酵好的茶叶,该原理可参考馒头发酵原理。通过事先培养品质较好的少量培养基,然后进行接种。这里的发酵母料为申请号为“201710990717.9”的专利“一种多菌混合发酵青砖茶的方法”,进行培养获得的发酵母料。

步骤七:发酵母料与茶叶原料一起被送入到振动输送装置2中,振动输送装置2在左右摇摆过程中将混合后的茶叶原料抛入到洒水装置3的圆筒54中,此时茶叶原料随着圆筒54内壁上的螺旋叶片59不断旋转从而进行翻转并向前输送,在此过程中,关闭第一进管120、第一出管123上的球形闸阀125,打开第二进管121、第二出管124上的球形闸阀125;由外部的供菌液装置(菌液主体为匍枝根霉菌xingding-3)进行给液,并通过高压泵抽取,压力给水管58内上设有给水孔,通过给水孔均匀喷出液雾,进行均匀混合。

步骤八:重复步骤四-五,将茶叶原料均匀输送到发酵解块装置6中进行发酵,并控制温度在40℃~50℃之间,渥堆时间为4~5天。

步骤九:当时间满足实际要求后,再次启动网室传送带82及相应的第二耙滚90,网室传送带82将茶叶原料输送并经第二耙滚90打散后输出,落到正反传送带9上,正反传送带9将茶叶输送到第三提升输送带117上,通过第三提升输送带117再输送到第二布料装置118上,利用第二布料装置118将茶叶均匀摊铺在第二提升输送带10,再由第二提升输送带10将茶叶均匀输送到烘干装置7中。

步骤十:发酵好的茶叶原料经一级传送带104-1向右输送后落下,进入到二级传送带104-2上,再由二级传送带104-2向左输送后落下,进入到三级传送带104-3上,三级传送带104-3最终输出;在输送过程中,上、中、下的三条传送带分别由独立的电机控制速度,保证一级传送带104-1的速度<二级传送带104-2的速度<三级传送带104-3的速度,且每级传送带上的茶叶均通过热风管输送热风进行烘干,控制烘干温度为70~90℃。

当前第1页1 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