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黑茶箱式渥堆机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7919242发布日期:2019-06-14 23:59阅读:271来源:国知局
一种黑茶箱式渥堆机的制作方法

本发明属于茶叶加工设备技术领域,具体涉及一种黑茶箱式渥堆机。



背景技术:

渥堆是黑茶加工的关键工序,其实质是在湿热作用和微生物作用下,茶叶中的多酚类物质发生深度氧化聚合,生成茶红素、茶褐素等色素类物质,形成外形色泽黑褐、汤色红褐的品质。

传统的渥堆方法是在室内地面上进行渥堆,温湿度很难控制,品质不稳定。目前文献报道的黑茶渥堆机械多为筒式(如专利文献201420594059.3)或罐式(如专利文献201611260901.x),虽然这些机械能实现机械化操作,但与传统的渥堆原理不尽相同,茶叶风味发生改变。



技术实现要素:

为了解决上述现有技术存在的问题,本发明提供了一种黑茶箱式渥堆机,该渥堆机结构简单,易于制作,能满足传统渥堆发酵要求,茶叶品质保持传统风味。

实现本发明上述目的所采用的技术方案为:

一种黑茶箱式渥堆机,包括箱体,还包括进料机构、湿度控制机构、温度控制机构、渥堆机构和控制器,箱体包括外壳和箱门,箱门安装于外壳侧壁上,进料机构包括进料口,进料口设置于外壳顶部上,渥堆机构包括渥堆仓、支架和堆温传感器,渥堆仓位于箱体中,且渥堆仓通过支架固定,渥堆仓顶部开口,渥堆仓位于进料口的正下方,渥堆仓包括内仓底板和内仓侧壁,内仓底板和内仓侧壁上分别设有透气孔,堆温传感器固定于内仓侧壁上,且堆温传感器位于渥堆仓内,湿度控制机构包括透气窗和湿度传感器,透气窗安装于外壳顶部上,湿度传感器安装于箱体中,且湿度传感器位于渥堆仓外,温度控制机构包括箱温传感器、换热元件和加热器,换热元件安装于外壳底部内侧上,渥堆仓位于换热元件的正上方,箱温传感器安装于箱体中,且箱温传感器位于渥堆仓外,湿度传感器、透气窗、箱温传感器和加热器分别与控制器电连接。

所述的换热元件为换热盘管和导热板,导热板安装于外壳底部内侧上,换热盘管安装于导热板内,温度控制机构还包括循环换水管,加热器通过循环换水管与换热盘管连接。

所述的进料机构还包括进料门,进料口和进料门均呈方形,进料口长度方向的两边沿上对称设有第一滑槽,两第一滑槽槽口正相对,进料门长度方向的两边沿分别与两第一滑槽滑动连接,进料门靠近其中一宽度方向的边沿处设有把手。

所述的渥堆仓呈方形,渥堆仓包括第一内仓侧板、第二内仓侧板、第三内仓侧板、第四内仓侧板、内仓底板和内仓隔板,内仓底板、第一内仓侧板、第二内仓侧板、第三内仓侧板和第四内仓侧板均为方形多孔板,第一内仓侧板、第二内仓侧板、第三内仓侧板和第四内仓侧板依次连接形成内仓侧壁,第一内仓侧板平行于第三内仓侧板,第一内仓板的长度小于第二内仓板的长度,第四内仓侧板靠近箱门,第四内仓侧板由第一固定板、第一活动板、立杆、第二活动板和第二固定板依次连接而成,第一固定板、第一活动板、立杆、第二活动板和第二固定板均呈方形,第一固定板与第一内仓侧板连接,第二固定板与第三内仓侧板连接,第一固定板和立杆正相对的一侧上对称设有第二滑槽,两第二滑槽槽口正相对,第一活动板相对的两边沿分别与两第二滑槽滑动连接,第二固定板和立杆正相对的一侧上对称设有第三滑槽,两第三滑槽槽口正相对,第二活动板相对的两边沿分别与两第三滑槽滑动连接,立杆与第二内仓侧板正相对的一侧和第二内仓侧板内壁上对称设有第四滑槽,两第四滑槽槽口正相对,内仓隔板呈方形,内仓隔板相对的两边沿分别与两第四滑槽滑动连接。

所述的外壳内侧上设有保温层。

所述的湿度传感器和箱温传感器分别固定于外壳侧壁内侧上,箱温传感器位于渥堆仓和换热元件之间。

还包括底座,箱体固定于底座上。

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发明的有益效果和优点在于:

1、该装置设计科学合理,在渥堆仓和壳体之间留有一定大小的空间,从而在渥堆仓和壳体之间形成缓冲区,一方面热源通过缓冲区传递给渥堆叶,避免茶叶干燥现象;另一方面在缓冲区保持一定湿度,确保渥堆过程温湿度自动控制,实现可控性渥堆,品质得到保证;同时,通过调节透气窗,缓冲区空气又与仓外空气自然交换,从而实现有氧发酵,满足传统发酵要求,茶叶品质保持传统风味。

2、该装置适用范围广,还可以用于红茶的发酵和黄茶的闷黄工序。

附图说明

图1为黑茶箱式渥堆机的结构示意图(半剖视图)。

图2为图1的俯视图。

图3为黑茶箱式渥堆机的内部结构示意图。

其中,1-加热器、2-外壳、3-箱门、4-透气窗、5-支架、6-把手、7-堆温传感器、8、箱温传感器、9-换热盘管、10-进料口、11-进料门、12-内仓隔板、13-保温层、14-循环换水管、15-第一内仓侧板、16-第二内仓侧板、17-控制器、18-底座、19-湿度传感器、20-导热板、21-第三内仓侧板、22-第一固定板、23-第一活动板、24-立杆、25-第二活动板、26-第二固定板。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结合附图对本发明进行详细说明。

本发明提供的黑茶箱式渥堆机的结构如图1和图2所示,包括箱体、底座18、进料机构、湿度控制机构、温度控制机构、渥堆机构和控制器17。箱体固定于底座18上。

箱体包括外壳2和箱门3,外壳2内侧上设有保温层13,箱门3安装于外壳2侧壁上。

进料机构包括进料口10和进料门11,进料口10和进料门11均呈方形。进料口10开设于外壳2顶部上,进料口10长度方向的两边沿上对称设有第一滑槽,两第一滑槽槽口正相对。进料门11长度方向的两边沿分别与两第一滑槽滑动连接,进料门11靠近其中一宽度方向的边沿处设有把手6。拉动进料门可以控制进料口大小,有利于茶叶进入渥堆仓进行渥堆发酵。

如图3所示,渥堆机构包括渥堆仓、支架5和堆温传感器7。渥堆仓位于箱体中,渥堆仓通过支架5固定,渥堆仓与箱体之间留有一定的空间作为缓冲区,缓冲区内为一层湿热空气,将渥堆仓包围,湿热空气的温度和湿度分别由温度控制装置和湿度控制装置控制,实现渥堆过程温湿度自动控制发酵。渥堆仓顶部开口,渥堆仓位于进料口10的正下方。

渥堆仓呈方形,渥堆仓包括第一内仓侧板15、第二内仓侧板16、第三内仓侧板21、第四内仓侧板、内仓隔板12和内仓底板,内仓底板、第一内仓侧板15、第二内仓侧板16、第三内仓侧板21和第四内仓侧板均为方形多孔板,第一内仓侧板15、第二内仓侧板16、第三内仓侧板21和第四内仓侧板依次连接形成内仓侧壁,第一内仓侧板15平行于第三内仓侧板21,第一内仓板15的长度小于第二内仓板16的长度。通过内仓底板和内仓侧壁,可使渥堆过程中渥堆仓内与渥堆仓外进行空气交换,实现透气发酵。

第四内仓侧板靠近箱门3,第四内仓侧板由第一固定板22、第一活动板23、立杆24、第二活动板25和第二固定板26依次连接而成,第一固定板22、第一活动板23、立杆24、第二活动板25和第二固定板26均呈方形。第一固定板22与第一内仓侧板15连接,第二固定板26与第三内仓侧21板连接。第一固定板22和立杆24正相对的一侧上对称设有第二滑槽,两第二滑槽槽口正相对,第一活动板23相对的两边沿分别与两第二滑槽滑动连接。第二固定板26和立杆24正相对的一侧上对称设有第三滑槽,两第三滑槽槽口正相对,第二活动板25相对的两边沿分别与两第三滑槽滑动连接。立杆24与第二内仓侧板16正相对的一侧和第二内仓侧板16内壁上对称设有第四滑槽,两第四滑槽槽口正相对,内仓隔板12呈方形,内仓隔板12相对的两边沿分别与两第四滑槽滑动连接,内仓隔板将渥堆仓分隔成左内仓和右内仓,左内仓由第一内仓侧板15、内仓底板、第二内仓侧板16、内仓隔板12、第一固定板22、第一活动板23和立杆24合围而成。内仓隔板可以分隔渥堆仓,以控制叶堆的大小,也可以实现不同原料同时渥堆。

堆温传感器7固定于第一内仓侧板上,且堆温传感器7位于左内仓内。

湿度控制机构包括透气窗4和湿度传感器19,湿度传感器19固定于外壳2侧壁内侧上,且湿度传感器19位于渥堆仓外。温度传感器可实时测得箱体内的湿度,将湿度反馈给控制器,控制器控制透气窗的开合来调节箱体内部的湿度和氧气状况,有利于渥堆的湿度控制和透气发酵。

温度控制机构包括箱温传感器8、循环换水管14、换热盘管9、导热板20和加热器1,导热板20安装于外壳2底部内侧上,换热盘管9安装于导热板20内,加热器1通过循环换水管14与换热盘管9连接。渥堆仓位于导热板20的正上方,箱温传感器8固定于外壳2侧壁内侧上,箱温传感器8位于渥堆仓和导热板20之间。循环水对导热板进行加热,通过热空气传递加热内仓底板,从而控制渥堆温度,温度控制机构还可以选用地暖和电加热的形式进行加热。温度传感器可以实时测得箱体内的温度,将温度反馈给控制器,控制器控制加热器的温度,从而来控制循环水的温度,达到控制箱体内温度的目的。

湿度传感器19、透气窗4、箱温传感器8和加热器1分别与控制器17电连接。该渥堆机工作时,当含有一定水分的绿茶制品或发水后的茶叶经输送装置输送到进料口的正上方,打开进料门,将茶叶推入渥堆仓进行渥堆,通过湿度控制机构和温度控制机构自动控制渥堆的温湿度,渥堆结束后打开箱门、第一活动板和/或第二活动板,移出茶叶进行干燥。

当前第1页1 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