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具有消炎功能的奶酪及其生产工艺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8397532发布日期:2019-08-09 23:33阅读:331来源:国知局

本发明涉及一种奶酪饮品及其制备方法,具体涉及一种具有消炎功能的奶酪及其生产工艺。



背景技术:

炎症是十分常见而又重要的基本病理过程,体表的外伤感染和各器官的大部分常见病和多发病(如疖、痈、肺炎、肝炎、肾炎等)都属于炎症性疾病。具有血管系统的活体组织对损伤因子的防御性反应称为炎症。

奶酪是一种发酵的牛奶制品,其性质与常见的酸牛奶有相似之处,都是通过发酵过程来制作的,也都含有可以保健的乳酸菌。在乳品加工中,洛克菲特青霉菌(penicilliumroqueforti)是占有重要地位的发酵剂菌种之一。它能够代谢生成co2和多种风味化合物,并且具有潜在的益生效果,常被用于发酵乳、黄油以及奶酪的发酵生产。将洛克菲特青霉菌作为发酵剂菌种或非发酵剂乳酸菌(nslab)应用到发酵乳制品当中,将会在很大程度上提高产品的感观质量或功能性效果。然而目前国内尚没有洛克菲特青霉菌参与发酵的乳制品问世,因此选育具有优良性状的洛克菲特青霉菌菌种,将会在很大程度上促进国内发酵乳制品种类的多样化,同时提高产品的感观质量和功能效果。同时,洛克菲特青霉菌、费氏丙酸杆菌、德氏乳杆菌菌株使牛奶发酵中产生协同效应,使生产的奶酪的具有很强的消炎作用,这在小鼠身上得到证实。



技术实现要素:

本发明目的是为了提供一种感观质量良好且具有消炎功效的奶酪。本发明是通过以下技术方案实现的:一种具有消炎功能的奶酪及其生产工艺,包括以下步骤:

1)将原料纯奶进行均质处理,均质压力为16~32mpa,得到均质后原料纯奶;

2)将步骤1)得到的均质后原料纯奶杀菌,杀菌温度为85~90℃,之后以冰水调节温度至40~60℃,得到发酵原料乳;

3)将步骤2)得到的发酵原料乳中按照重量百分比0.1%~0.5%加入发酵菌,均匀搅拌20~40分钟后,38~45℃发酵6~9小时,得到发酵后原料乳;

4)将步骤3)得到的发酵后原料乳调节酸度为60~90°t,再进行乳清蛋白分离过程,得到半成品奶酪;

5)将步骤4)得到的半成品奶酪切压成形后进行烘烤,烘烤温度为45℃~55℃,烘烤时间为12~16小时,得到成品奶酪;取适量样品进行检测,检测结果为奶酪成品脂肪含量为25%~49%,水分含量为15%~18%,大肠杆菌含量小于80mpn/100g,酶酵为小于45cfu/g。优选的,步骤4)中的乳清蛋白分离过程包括以下步骤:

a)蒸煮:将发酵后原料乳调解酸度后在温度70~90℃进行蒸煮,蒸煮时间为1.5~3小时;

b)脱水:将步骤a)蒸煮后的原料乳进行过滤和压榨脱水,脱水时间为1~1.5小时;

c)拌料:将脱水后的原料乳控制温度为40~60℃,控制水分为40%~60%,加入辅料,再均匀搅拌0.5~1小时,辅料的添加比例为按照重量百分比计为白砂糖6%~10%;

d)二次脱水:将拌料后的原料乳再次压滤脱水,压滤至无乳清渗出,压滤时间为2~5小时,得到半成品奶酪。优选的,步骤3)中的发酵菌为洛克菲特青霉菌0.1%~1%、费氏丙酸杆菌0.1%~1%、德氏乳杆菌0.1%~1%、酵母菌0.1%~1%、乳酸菌0.5%~1%、雪莲菌0.05%~0.5%、木醋杆菌0.05%~0.2%、地衣芽孢杆菌0.05%~0.3%、谷氨酸棒杆菌0.1%~0.5%、李糖乳杆菌0.05%~0.2%。

优选的,酵母菌为啤酒酵母、葡萄汁酵母、果酒酵母一种或多种,乳酸菌为双歧杆菌、保加利亚乳杆菌、嗜热链球菌、奶酪乳杆菌、嗜酸乳杆菌、植物乳杆菌一种或多种。

优选的,所述发酵方式为单菌发酵或混菌共发酵,所述的混菌共发酵接种方式为顺次接入或一次性共同接入。

本发明有益效果:

本发明的一种具有消炎功能的奶酪,通过特殊的工艺及其菌种发酵,获取了多种有效成分,采用科学的配比,使得所得的奶酪,消炎抗菌效果显著,且安全、无副作用。2本奶酪制作方法可操作性强,本领域一般技术人员即可实现操作。

具体实施方式

实施例1本实施例提供了一种具有消炎功能的奶酪及其生产工艺,包括以下步骤:

1)将原料纯奶进行均质处理,均质压力为16mpa,得到均质后原料纯奶;

2)将步骤1)得到的均质后原料纯奶杀菌,杀菌温度为85℃,之后以冰水调节温度至40℃,得到发酵原料乳;

3)将步骤2)得到的发酵原料乳中按照重量百分比0.1%加入发酵菌,均匀搅拌20分钟后,38℃发酵6小时,得到发酵后原料乳;

4)将步骤3)得到的发酵后原料乳调节酸度为60°t,再进行乳清蛋白分离过程,得到半成品奶酪;

5)将步骤4)得到的半成品奶酪切压成形后进行烘烤,烘烤温度为45℃,烘烤时间为12小时,得到成品奶酪;取适量样品进行检测,检测结果为奶酪成品脂肪含量为25%,水分含量为15%,大肠杆菌含量为60mpn/100g,酶酵为为30cfu/g。步骤4)中的乳清蛋白分离过程包括以下步骤:

a)蒸煮:将发酵后原料乳调解酸度后在温度70℃进行蒸煮,蒸煮时间为1.5小时;

b)脱水:将步骤a)蒸煮后的原料乳进行过滤和压榨脱水,脱水时间为1小时;

c)拌料:将脱水后的原料乳控制温度为40℃,控制水分为40%,加入辅料,再均匀搅拌0.5小时,辅料的添加比例为按照重量百分比计为白砂糖6%;

d)二次脱水:将拌料后的原料乳再次压滤脱水,压滤至无乳清渗出,压滤时间为2小时,得到半成品奶酪。步骤3)中的发酵菌为洛克菲特青霉菌0.1%、费氏丙酸杆菌0.1%、德氏乳杆菌0.1%、酵母菌0.1%、乳酸菌0.5%、雪莲菌0.05%、木醋杆菌0.05%、地衣芽孢杆菌0.05%、谷氨酸棒杆菌0.1%、李糖乳杆菌0.05%。

酵母菌为啤酒酵母,乳酸菌为双歧杆菌。

所述发酵方式为单菌发酵,所述的混菌共发酵接种方式为顺次接入。

实施例2本实施例提供了一种具有消炎功能的奶酪及其生产工艺,包括以下步骤:

1)将原料纯奶进行均质处理,均质压力为25mpa,得到均质后原料纯奶;

2)将步骤1)得到的均质后原料纯奶杀菌,杀菌温度为88℃,之后以冰水调节温度至50℃,得到发酵原料乳;

3)将步骤2)得到的发酵原料乳中按照重量百分比0.3%加入发酵菌,均匀搅拌30分钟后,40℃发酵7小时,得到发酵后原料乳;

4)将步骤3)得到的发酵后原料乳调节酸度为70°t,再进行乳清蛋白分离过程,得到半成品奶酪;

5)将步骤4)得到的半成品奶酪切压成形后进行烘烤,烘烤温度为50℃,烘烤时间为14小时,得到成品奶酪;取适量样品进行检测,检测结果为奶酪成品脂肪含量为35%,水分含量为16%,大肠杆菌含量小于80mpn/100g,酶酵为小于45cfu/g。步骤4)中的乳清蛋白分离过程包括以下步骤:

a)蒸煮:将发酵后原料乳调解酸度后在温度80℃进行蒸煮,蒸煮时间为2小时;

b)脱水:将步骤a)蒸煮后的原料乳进行过滤和压榨脱水,脱水时间为1.2小时;

c)拌料:将脱水后的原料乳控制温度为50℃,控制水分为50%,加入辅料,再均匀搅拌0.8小时,辅料的添加比例为按照重量百分比计为白砂糖8%;

d)二次脱水:将拌料后的原料乳再次压滤脱水,压滤至无乳清渗出,压滤时间为4小时,得到半成品奶酪。步骤3)中的发酵菌为洛克菲特青霉菌0.5%、费氏丙酸杆菌0.5%、德氏乳杆菌0.5%、酵母菌0.5%、乳酸菌0.8%、雪莲菌0.2%、木醋杆菌0.1%、地衣芽孢杆菌0.2%、谷氨酸棒杆菌0.3%、李糖乳杆菌0.1%。

酵母菌为葡萄汁酵母,乳酸菌为奶酪乳杆菌。

所述发酵方式为混菌共发酵,所述的混菌共发酵接种方式为一次性共同接入。

实施例3一种具有消炎功能的奶酪及其生产工艺,包括以下步骤:

1)将原料纯奶进行均质处理,均质压力为32mpa,得到均质后原料纯奶;

2)将步骤1)得到的均质后原料纯奶杀菌,杀菌温度为90℃,之后以冰水调节温度至60℃,得到发酵原料乳;

3)将步骤2)得到的发酵原料乳中按照重量百分比0.1%~0.5%加入发酵菌,均匀搅拌20~40分钟后,38~45℃发酵6~9小时,得到发酵后原料乳;

4)将步骤3)得到的发酵后原料乳调节酸度为90°t,再进行乳清蛋白分离过程,得到半成品奶酪;

5)将步骤4)得到的半成品奶酪切压成形后进行烘烤,烘烤温度为55℃,烘烤时间为16小时,得到成品奶酪;取适量样品进行检测,检测结果为奶酪成品脂肪含量为49%,水分含量为18%,大肠杆菌含量小于80mpn/100g,酶酵为小于45cfu/g。步骤4)中的乳清蛋白分离过程包括以下步骤:

a)蒸煮:将发酵后原料乳调解酸度后在温度90℃进行蒸煮,蒸煮时间为3小时;

b)脱水:将步骤a)蒸煮后的原料乳进行过滤和压榨脱水,脱水时间为1.5小时;

c)拌料:将脱水后的原料乳控制温度为60℃,控制水分为60%,加入辅料,再均匀搅拌1小时,辅料的添加比例为按照重量百分比计为白砂糖10%;

d)二次脱水:将拌料后的原料乳再次压滤脱水,压滤至无乳清渗出,压滤时间为2~5小时,得到半成品奶酪。步骤3)中的发酵菌为洛克菲特青霉菌1%、费氏丙酸杆菌1%、德氏乳杆菌1%、酵母菌1%、乳酸菌1%、雪莲菌0.5%、木醋杆菌0.2%、地衣芽孢杆菌0.3%、谷氨酸棒杆菌0.5%、李糖乳杆菌0.2%。

酵母菌为果酒酵母一种或多种,乳酸菌为嗜酸乳杆菌、植物乳杆菌。

所述发酵方式为单菌发酵,所述的混菌共发酵接种方式为顺次接入。

消炎作用测试:

选用健康sd大鼠30只,雌雄各半,随机分为3组,即空白对照组,阳性对照组和实验组,每组10只。在大鼠右后跖部皮下注射1%角叉菜胶0.1ml至炎,并立即食用实施例1实验样品,空白对照组食用丙二醇生理盐水0.2ml/小鼠,分别于给药后的1天,2天,3天测量sd大鼠右后足周长。

表1对角叉菜胶致sd大鼠足肿胀的影响

足肿胀率(%)=【(食用后有后足周长)—(给药前右后足周长)】/食用前右后足周长×100%

注:与空白对照组比较,*p<0.05,**p<0.01

结果表明,与空白对照组相比,本发明奶酪能明显减轻角叉菜胶所致大鼠足肿胀,且差异显著;作用持续1-3天,由此可见,本发明具有显著的抗炎作用。

人体实际应用效果:

为验证本发明奶酪对的炎症有治疗效果,随机挑选198例,其中男性108人,女性90人,年龄6-75岁,病程1个月至30年的伴有轻中度的肠胃炎志愿者试用本发明奶酪。

用量:250~500g/次,2~3次/日,根据喜好可酌情增减次数及用量,15~30天/疗程,2个月后进行疗效评定。

疗效评定标准:参照国家食品药品监督管理局《中药新药临床研究指导原则》的相关标准制定如下:痊愈:肠胃炎症疼痛消失,饮食正常;显效:肠胃炎病症明显减轻或缓解;有效:病症有所减轻;无效:病症无改善或加重。

结果为:治愈112例(56.6%),显效78例(39.4%),有效6例(3.0%),无效2例(1.0%),总有效率99.0%。且在使用本发明奶酪过程中发现,绝大多数患者,食用第1个月即有明显效果。

最后所应当说明的是,以上实施例仅用以说明本发明的技术方案而非对本发明保护范围的限制,尽管参照较佳实施例对本发明作了详细说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应当理解,可以对本发明的技术方案进行修改或者等同替换,而不脱离本发明技术方案的实质和范围。

当前第1页1 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