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发明涉及饲料添加剂技术领域,具体涉及一种改善乳鸽生长性能的微生态制剂及其测定方法。
背景技术:
食品安全不仅是人类越来越关注的话题,也是各个国家越来越重视和关心的难题。然而要真正控制和解决食品安全问题,就要从源头上想办法。蛋禽类动物,不管是肉制品还是蛋制品都是人民饮食中不可或缺的重要部分,然而抗生素、激素等的使用,使得肉、蛋及加工制品的安全性存在着较多隐患,也给人类健康、社会带来了很多负面影响和问题。
幼鸽的传统喂养是靠母鸽采食后再从嗉囊、口腔吐出后哺育幼鸽,幼鸽成活率高、生长发育快,产生多种维生素,并促进微量元素的吸收,增强幼鸽的免疫力,但传统幼鸽喂养方式并不适合大规模养殖。而白羽鸽是国内生产性能最好的肉用鸽种之一,生长速度快,一般18-21d即可出栏,为了大规模生产,在乳鸽的养殖中长期使用抗生素,但其毒副作用和药物残留已严重影响人类健康,而为了人类健康,仅采用基础日粮喂养乳鸽时乳鸽的存活率却较低、各生长性能较差。
技术实现要素:
因此,本发明要解决的技术问题在于克服现有技术中的乳鸽养殖时仅采用基础日粮乳鸽生长性能较差的缺陷,从而提供一种能够改善乳鸽生长性能的微生态制剂及其测定方法。
一种改善乳鸽生长性能的微生态制剂,按照各部分组成及比例,包括:粗蛋白质≥2.0%,粗纤维≦6.0%,粗成分≦7.0%,钙0.8%~2.0%,总磷≥0.5%,蛋氨酸≥0.35%,氯化钠0.30%~0.80%,乳酸菌菌液1%。
优选地,所述乳酸菌为由乳鸽小肠内分离而得的唾液乳杆菌。
优选地,所述微生态制剂还包括:0.5%的中草药配方,所述中草药包括白头翁24g、黄连11g、黄粕8g、秦皮10g、黄芪16g、淫羊藿8g、山楂10g。
优选地,所述生长性能包括存活率、病死率、平均日增重、料重比、各项屠宰指标、免疫器官指数和乳杆菌数量。
优选地,所述各项屠宰指标包括屠宰率、全净膛率、半净膛率、胸肌率、腿肌率、腹脂率。
优选地,所述免疫器官指数包括脾脏指数和法氏囊指数。
一种改善乳鸽生长性能的测定方法,包括:
1)将多只同日龄的乳鸽分为a、b、c三组,每组数量相同,按照体重大小随机分配;
2)a组乳鸽喂养基础日粮,b组乳鸽喂养基础日粮+1%乳酸菌菌液+0.5%中草药,c组喂养基础日粮+1%乳酸菌菌液,每组饲养前5天喂食饲料以料水比1:4混合成糊状,之后改为料水比1:3,每组均喂养20天;
3)在乳鸽正式饲养第1天时对各组每支乳鸽空腹称重,按编号记录数据,在饲养第11天、20天时,随机抽取各组2-4只乳鸽,空腹称重,计算各组乳鸽的各生长性能。
优选地,所述生长性能包括存活率、病死率、平均日增重、料重比、各项屠宰指标、免疫器官指数和乳杆菌数量。
优选地,所述各项屠宰指标包括屠宰率、全净膛率、半净膛率、胸肌率、腿肌率、腹脂率。
优选地,所述免疫器官指数包括脾脏指数和法氏囊指数。
本发明技术方案,具有如下优点:
1.本发明提供的一种改善乳鸽生长性能的微生态制剂,按照各部分组成及比例,包括:粗蛋白质≥2.0%,粗纤维≦6.0%,粗成分≦7.0%,钙0.8%~2.0%,总磷≥0.5%,蛋氨酸≥0.35%,氯化钠0.30%~0.80%,乳酸菌菌液1%。通过在基础日粮中添加乳酸菌菌液,乳酸菌能产生蛋白酶和淀粉酶等物质,可将分子量较大的蛋白质降解为易于吸收的小分子肽和游离的氨基酸,促进肠道对饲料中营养物质的消化,提高基础日粮的利用率,同时,产生大量的b族维生素和氨基酸等营养物质,降低了乳鸽养殖过程中的病死率,提高了存活率,明显提升了乳鸽的生产性能,进而保证了乳鸽的大规模养殖,且防止了在大规模喂养乳鸽时添加抗生素导致的人类健康问题,提高了安全性。
2.本发明提供的一种改善乳鸽生长性能的微生态制剂,所述乳酸菌为由乳鸽小肠内分离而得的唾液乳杆菌。通过选用由乳鸽小肠内分离而得的唾液乳杆菌作为乳酸菌,唾液乳杆菌产酸能力强,抑制致病菌作用明显,进而更增强了乳鸽养殖过程中的生长性能。
3.本发明提供的一种改善乳鸽生长性能的微生态制剂,所述微生态制剂还包括:0.5%的中草药配方,所述中草药包括白头翁24g、黄连11g、黄粕8g、秦皮10g、黄芪16g、淫羊藿8g、山楂10g。通过在微生态制剂中添加中草药配方,中草药能够促进消化和吸收,提高乳鸽的生长及生产性能、增加免疫球蛋白含量,刺激乳鸽的免疫系统,提高免疫力、抗病毒抗菌和抑菌等。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将结合附表对本发明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是本发明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发明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做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发明保护的范围。
此外,下面所描述的本发明不同实施方式中所涉及的技术特征只要彼此之间未构成冲突就可以相互结合。
本实施例中提供了一种改善乳鸽生长性能的微生态制剂,按照各部分组成及比例,包括:粗蛋白质≥2.0%,粗纤维≦6.0%,粗成分≦7.0%,钙0.8%~2.0%,总磷≥0.5%,蛋氨酸≥0.35%,氯化钠0.30%~0.80%,乳酸菌菌液1%。
通过在基础日粮中添加乳酸菌菌液,乳酸菌能产生蛋白酶和淀粉酶等物质,可将分子量较大的蛋白质降解为易于吸收的小分子肽和游离的氨基酸,促进肠道对饲料中营养物质的消化,提高基础日粮的利用率,同时,产生大量的b族维生素和氨基酸等营养物质,降低了乳鸽养殖过程中的病死率,提高了存活率,明显提升了乳鸽的生产性能,进而保证了乳鸽的大规模养殖,且防止了在大规模喂养乳鸽时添加抗生素导致的人类健康问题,提高了安全性。
具体地,本实施例中的乳酸菌为由白羽乳鸽小肠内分离而得的唾液乳杆菌。通过选用由乳鸽小肠内分离而得的唾液乳杆菌作为乳酸菌,唾液乳杆菌产酸能力强,抑制致病菌作用明显,进而更增强了乳鸽养殖过程中的生长性能。
本实施例中的微生态制剂包括两种:①由唾液乳杆菌发酵24h制备的液体微生态制剂;②由唾液乳杆菌发酵的液体微生态制剂和中草药配方混合而制。其中中草药配方:白头翁24g、黄连11g、黄粕8g、秦皮10g、黄芪16g、淫羊藿8g、山楂10g,购自北京同仁堂大药房(中山店),并由北京同仁堂中山药店煎制而成,最后浓缩体积为200ml。通过在微生态制剂中添加中草药配方,中草药能够促进消化和吸收,提高乳鸽的生长及生产性能、增加免疫球蛋白含量,刺激乳鸽的免疫系统,提高免疫力、抗病毒抗菌和抑菌等。
本实施例中的基础日粮配方组成见表1:
表1基础日粮配方成分
本实施例中的生长性能包括存活率、病死率、平均日增重、料重比、各项屠宰指标、免疫器官指数和乳杆菌数量。具体地,本实施例中的各项屠宰指标包括屠宰率、全净膛率、半净膛率、胸肌率、腿肌率、腹脂率,本实施例中的免疫器官指数包括脾脏指数和法氏囊指数。
具体地,本实施例中的各项屠宰指标按照以下公式进行计算得出:
屠宰率:屠体重/活重×100%;
半净膛率:半净膛重/活重×100%;
全净膛率:全净膛重/活重×100%;
胸肌率:胸肌重/全净膛重×100%;
腿肌率:腿肌重/全净膛重×100%;
皮脂重:皮及皮下脂肪重;
皮脂率:皮脂重/屠体重×100%;
腹脂重:腹部脂肪垫和肌胃周围脂肪的重量;
腹脂率:腹脂重/屠体重×100%;
本实施例中的免疫器官指数=免疫器官鲜重(mg)/活重(g)。
本实施例中还提供了一种改善乳鸽生长性能的测定方法,包括:
1)将多只同日龄的乳鸽分为a、b、c三组,每组数量相同,按照体重大小随机分配;
2)a组乳鸽喂养基础日粮,b组乳鸽喂养基础日粮+1%乳酸菌菌液+0.5%中草药,c组喂养基础日粮+1%乳酸菌菌液,每组饲养前5天喂食饲料以料水比1:4混合成糊状,之后改为料水比1:3,每组均喂养20天;
3)在乳鸽正式饲养第1天时对各组每支乳鸽空腹称重,按编号记录数据,在饲养第11天、20天时,随机抽取各组2-4只乳鸽,空腹称重,计算各组乳鸽的各生长性能。
具体地,本实施例中选取了30只14日龄的幼鸽,并分为a、b、c三组,每组10只,随机分配。即a组:基础日粮组;b组:中草药益生菌制剂组(基础日粮+1%乳酸菌菌液+0.5%中草药);c组:益生菌菌液组(基础日粮+1%乳酸菌菌液)。饲养前五天喂食饲料以料水比1:4混合成糊状,之后改为料水比1:3。
乳鸽采用多层笼养方式饲养,各组无其他因素干扰,每日采用注射器灌喂饲粮。每支鸽子的饲喂量以各自的接受能力而定,每天记录每支乳鸽的喂食量。每日09:00/12:00/14:00/16:00/18:00/20:00进行,每日对饲养的环境进行清洁消毒,保证卫生和通风光照,实验周期共20天。本实施例中的试验结果以平均值+标准差的方式表示,用spss19.0软件进行统计分析,采用lsd单因素方差分析(one-wayanova),p<0.05为具有显著性差异,p<0.01为非常具有显著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
在乳鸽正式饲养第1天时对各组每支乳鸽空腹称重,按编号记录数据。在饲养第11天、20天时,随机抽取各组2-4只乳鸽,空腹称重,计算各组乳鸽平均日增重和料肉比;同时,每天注意观察并记录各组乳鸽的生病和死亡情况,在饲养第11天和20天时,分别计算各组乳鸽的存活率和病死率。
饲养第1天,每组10只乳鸽,身体健康、精神状态良好。第8天时,对照组(即a组)出现2例发病乳鸽,一例精神萎靡不振,食欲不强,羽毛舒展,在第14天时死亡;1例两只眼睛不停流泪,近乎盲视,但精神较好,在第20天时死亡;在第16天时,对照组又出现一例乳鸽眼睛不停流泪,羽毛舒展,食欲不振病例。其他2组乳鸽状态如初,饮食活动正常,精神较好。
在饲养第11天时,对照组的存活率是100%,发病率为20%;添加了微生态制剂的两个试验组,存活率为100%,发病率为0。
在饲养第20天时,对照组的存活率为90%,发病率为30%,死亡率为20%;其他饲喂微生态制剂的组别,存活率为100%,发病率为0。
可见,添加乳酸菌能够有效降低乳鸽的发病和死亡率,提高存活率。
表2不同类型微生态制剂对乳鸽日增重的影响
(备注:同列数据肩标不同字母表示差异显著(p<0.05),含相同字母或无肩标则表示差异不显著(p>0.05))
从表2可见,在饲养第11天时,各组间在平均日增重方面虽有差异,但不明显;随着喂养时间的增加,在饲养第20天时,各组间的平均日增重差异日益明显,在基础日粮中添加了乳酸菌的2组乳鸽日增重逐渐超过对照组,特别是添加菌液+中药的这组乳鸽平均日增重和对照组有显著性差异,p<0.05;菌液组与对照组p值虽大于0.05,但差异几近显著。
表3不同类型微生态制剂对乳鸽料重比的影响
(备注:同列数据肩标不同字母表示差异显著(p<0.05),含相同字母或无肩标则表示差异不显著(p>0.05))
从表3中可以看出,在饲养第11日时,各组间乳鸽的料重比已有一定差异,特别是菌液组和对照组差异显著(p<0.05),说明在基础日粮中添加乳酸菌菌液能够有效降低料重比,减少饲养成本,增加体重;在饲养第20日时,各组间乳鸽的料重比差异逐渐明显,其中菌液+中药组与对照组存在显著性差异(p<0.05),与上面平均日增重的比较相对应,存在一致性。
在乳鸽饲养11天和20天时,每组随机抽取2-4支乳鸽,进行各项指标测量。宰杀后,称屠体重,计算各组屠宰率;解剖后,称半净膛和全净膛重,计算各组半净膛率和全净膛率;称腹部脂肪重量,计算各组腹脂率;称单边腿肌、胸肌重量,计算各组腿肌率、胸肌率。
表4不同类型微生态制剂对乳鸽屠宰性能的影响(饲养11日时的屠宰指标)
(备注:同列数据肩标不同字母表示差异显著(p<0.05),含相同字母或无肩标则表示差异不显著(p>0.05))
表5不同类型微生态制剂对乳鸽屠宰性能的影响(饲养20日时的屠宰指标)
(备注:同列数据肩标不同字母表示差异显著(p<0.05),含相同字母或无肩标则表示差异不显著(p>0.05))
根据表4和表5屠宰数据可见,饲养11天时,各组间的屠宰指标没有显著性差异(p>0.05),只有在半净膛率方面,各组间均有一定差异,但与对照组相比差异不显著,菌液+中药组与菌液组存在显著性差异(p<0.05),比菌液组提高了约6.3%;在胸肌率和腿肌率方面,菌液+中药和菌液组虽都高于对照组,但差异不显著;而全净膛率方面,三组差异不大,没有显著区别;在腹脂率方面,三组中,菌液+中药组的腹脂率最低,但与对照组无显著性差异,菌液组和对照组也无显著差异。从中可见,在此次试验中,添加了乳酸菌和中药的试验组对乳鸽长肉情况能够产生积极的影响作用,能够有效减低脂肪比例。
饲养20天时,各组间屠宰率存在显著性差异(p<0.05),菌液+中药组屠宰率比对照组提高了3.8%,比菌液组提高了4%。在半净膛率方面,各组间均有一定差异,但与对照组相比差异不显著,而菌液+中药组与菌液组存在显著性差异(p<0.05),比菌液组提高了8.6%,和饲养11天时得出的半净膛率比较相一致。在胸肌率和腿肌率方面,菌液+中药组、菌液组虽都高于对照组,但差异不显著(p>0.05)。而全净膛率方面,三组差异不大,没有显著区别;在腹脂率方面,三组中,菌液+中药组的腹脂率最低,但与对照组无显著性差异。
从饲养时间长度对乳鸽生长指标进行比较来,随着饲养时间变长,各组间屠宰率存在了显著性差异,而在全净膛率、半净膛率、腿肌率、胸肌率和腹脂率方面来看,变化不大,基本保持原状。但综合三组试验结果来看,在此次试验中,添加了乳酸菌和中药的试验组对乳鸽长肉情况能够产生积极的影响作用,在降低或减少脂肪率方面具有较好效果。
在乳鸽饲养11天和20天时,每组随机抽取2-4支乳鸽,分别摘取脾脏和法氏囊,剔除脂肪组织后迅速称鲜重。
表6不同类型微生态制剂对乳鸽免疫器官指数的影响
根据表6显示,在饲养11天和20天时,各组间乳鸽的免疫器官指数呈现一定的差异。在11时,添加了乳酸菌的2组虽与对照组无显著性差异,但乳鸽脾脏指数均高于对照组,而饲养20天时,又无显著差异;饲养11天和20天时,各组间法氏囊指数均无显著性差异,但在饲养20天时,添加了乳酸菌的2组法氏囊指数均高于对照组。据了解,法氏囊是随着饲养时间的增加,呈逐渐退化趋势的。根据实验结果可见,添加了微生态制剂的各组法氏囊退化程度低于对照组,在提高乳鸽免疫能力方面起到了重要作用。
在乳鸽饲养20天时,每组随机抽取4只乳鸽,称重后解剖,无菌操作摘取一小段乳鸽小肠,置于灭菌后的培养皿内,在无菌超净台内称取0.5g内容物,进行十倍稀释,取10-5,10-6,10-7三个稀释度,每个稀释度3个重复。分别在伊红美蓝(ems)培养基和加了3%的碳酸钙的乳杆菌改良培养基(mrs)上,37℃培养箱过夜培养,计算乳杆菌和大肠杆菌的数量。
表7不同类型微生态制剂对乳鸽肠道菌群的影响
在饲养11天宰杀各组乳鸽时,没有测定肠道菌群情况,表7数据为饲养20天时,根据平板计数法,算得的各组乳鸽肠道中乳酸菌的平均数量。从表中数据可见,菌液+中药组肠道乳酸菌数量比对照组增加了96.4%;菌液组乳酸菌数量比对照组增加了16%;大肠杆菌数量比对照组都有所减少。总体来看,添加了乳酸菌的试验组能够有效增加益生菌的比例,调节肠道菌群结构。
显然,上述实施例仅仅是为清楚地说明所作的举例,而并非对实施方式的限定。对于所属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来说,在上述说明的基础上还可以做出其它不同形式的变化或变动。这里无需也无法对所有的实施方式予以穷举。而由此所引伸出的显而易见的变化或变动仍处于本发明创造的保护范围之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