适合杏梅全年加工生产需要的新疆赛买提杏坯及制备方法与流程

文档序号:19826735发布日期:2020-02-04 11:56阅读:1235来源:国知局
适合杏梅全年加工生产需要的新疆赛买提杏坯及制备方法与流程

本发明主要涉及杏加工技术领域,具体地说,本发明涉及适合杏梅全年加工生产需要的新疆赛买提杏坯及其制备的技术领域。



背景技术:

新疆是国内最重要的杏产地之一,截止2016年,赛买提杏树种植面积达13.24万公顷,占全疆水果种植面积的13.93%,赛买提杏杏产量为128.16万吨,占全疆水果产量的14.93%,独特的自然条件孕育了品质优良的杏果,赛买提杏杏果干物质含量高,风味浓郁,特别是赛买提杏作为加工和鲜食都具备优良的品质。目前新疆赛买提杏杏除部分鲜食外,加工产品主要以赛买提杏杏果肉及赛买提杏杏仁为原材料的产品,但由于鲜赛买提杏生产季节短、不易保存、不易运输及生产能力的不足,以鲜杏为原料的加工制品主要是整果杏干、杏肉干及少量的浓缩杏桨、杏脯产品。鲜杏季节后续以浓缩杏浆为原料加工的杏汁、以杏干为原料加工的杏脯、杏酱、杏酒、杏话梅均等再加工制品、以杏核为原料的杏仁油及杏仁蛋白等产品。

目前,新疆赛买提杏以杏干为原料的再加工制品在感官品质不及以鲜杏为原料的加工制品、且杏干原料在贮藏、再次加工过程中损耗大,因此开发以新鲜赛买提杏为原料的杏坯加工关键技术及工艺,可以为后续杏梅加工提供优质原料。



技术实现要素:

针对现有技术中未见利用复合腌渍液腌制新疆赛买提杏获得新疆赛买提杏杏坯,且腌制新疆赛买提杏杏坯作为后续杏梅加工提供优质原料,本发明旨在于提供一种适合杏梅全年加工生产需要的新疆赛买提杏坯及制备方法,通过将新鲜新疆赛买提杏与复合腌渍液混合,制备的新疆赛买提杏杏坯保质期长、品质稳定、再加工损耗小,且新疆赛买提杏杏坯品质优秀及保藏期为1-2年,可以实现后续杏梅全年加工生产需要,具有广泛的应用价值。

本发明通过以下技术方案实现的:

本发明具体提供的一种适合杏梅全年加工生产需要的新疆赛买提杏坯,具体采用以下制备方法获得:

(1)采用新鲜新疆赛买提杏清洗干净与复合腌渍液混合,进行腌制,按重量分数比,新疆赛买提杏与复合腌渍液比为1∶(2-4),腌制30天结束,得到新疆赛买提杏杏坯;

(2)将步骤(1)得到的新疆赛买提杏杏坯,沥干状态避光保藏。

本发明,所述赛买提杏,为绿熟期,大小适中、无机械损伤、色泽及成熟度相似为宜,可溶性固形物含量10~12%。

本发明,所述,按重量百分比计,复合腌渍液为20-30%nacl、0.1-0.15%nahso3、0.5-1.0%cacl2。

优选的,本发明,所述,按重量百分比计,复合腌渍液为25%nacl、0.125%nahso3、0.75%cacl2。

优选的,本发明,所述按重量分数比,新疆赛买提杏与复合腌渍液比为1∶3。

通过实施本发明的技术方案,可以达到以下具体有益效果:

(1)本发明提供一种适合杏梅全年加工生产需要的新疆赛买提杏坯,易于脱盐,硬度适中,口感细腻,杏坯色泽良好,质量稳定,在180天内有良好的贮藏期性能,最长贮藏期可达1-2年,可以实现后续杏梅全年加工生产需要的优良原材料,具有广泛的应用价值

(2)本发明提供一种一种适合杏梅全年加工生产需要的新疆赛买提杏坯的制备方法,其中腌制步骤中,单一采用浓度较低的盐水腌制不能抑制腌制和贮藏过程中耐盐霉菌引起的腐败现象,提高盐渍环境的酸度可以提高盐渍品的保藏性,在前期试验基础上本申请研究采用亚硫酸盐作护色剂,氯化钙为硬化剂,以25%nacl、0.75%cacl2、0.125%nahso3为复合腌制剂采用湿腌法腌制新疆赛买提杏杏坯,达到在较低的食盐用量时获得新疆赛买提杏杏坯在腌制、保藏过程中色泽及硬度的稳定性,同时避免高浓度腌制造成的脱盐困难。

附图说明

图1显示为不同浓度氯化钙处理后可溶性果胶含量变化图。

图2显示为不同浓度氢氧化钙处理后可溶性果胶含量变化图。

图3显示为不同浓度氯化钙处理后原果胶含量变化图。

图4显示为不同浓度氢氧化钙处理后原果胶含量变化图。

图5显示为不同浓度氯化钙处理后纤维素含量变化图。

图6显示为不同浓度氢氧化钙处理后纤维素含量变化图。

图7显示为不同浓度氯化钙处理后多聚半乳糖醛酸酶活性变化图。

图8显示为不同浓度氢氧化钙处理后多聚半乳糖醛酸酶活性变化图。

图9显示为不同浓度氯化钙处理后纤维素酶活性变化图。

图10显示为不同浓度氢氧化钙处理后纤维素酶活性变化图。

图11显示为不同浓度氯化钙处理后硬度值变化图。

图12显示为不同浓度氢氧化钙处理后硬度值变化图。

图13显示为不同浓度亚硫酸氢钠处理后总酚含量变化图。

图14显示为不同浓度氯化锌处理后总酚含量变化图。

图15显示为不同浓度亚硫酸氢钠处理后叶绿素含量变化图。

图16显示为不同浓度氯化锌处理后叶绿素含量变化图。

图17显示为不同浓度亚硫酸氢钠处理后过氧化物酶活性变化图。

图18显示为不同浓度氯化锌处理后过氧化物酶活性变化图。

图19显示为不同浓度亚硫酸氢钠处理后多酚氧化酶活性变化图。

图20显示为不同浓度氯化锌处理后多酚氧化酶活性变化图。

图21显示为不同浓度亚硫酸氢钠处理后色差值变化图。

图22显示为不同浓度氯化锌处理后色差值变化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举实施例说明本发明,但是,本发明并不限于下述的实施例。

主要仪器与设备:hws26恒温水浴锅、td5a-ws台式低速离心机、jy2002电子天平、ankegl-20g型冷冻离心机、tu-1810型紫外可见分光光度计、dhg-9070a温鼓风干燥箱。

主要试验试剂:半乳糖醛酸标准品(纯度>99%),咔唑、无水乙醇、乙酸、乙酸钠、磷酸氢二钠、磷酸二氢钠、邻苯二酚、冰醋酸、愈创木酚、过氧化氢、亚硫酸氢钠、氯化锌、氯化钙、氢氧化钙以上试剂均为分析纯。

本发明采用的试剂均可通过公共渠道购买,工艺中所采用的设备和仪器均为本领域常见的设备。

本发明中选用的所有材料、试剂和仪器都为本领域熟知的,但不限制本发明的实施,其他本领域熟知的一些试剂和设备都可适用于本发明以下实施方式的实施。

实施例一:适合杏梅全年加工生产需要的新疆赛买提杏坯的制备

适合杏梅全年加工生产需要的新疆赛买提杏坯的制备,具体采用以下技术步骤:

(1)将新鲜新疆赛买提杏清洗干净与复合腌渍液混合,进行腌制,按重量分数比,新疆赛买提杏与复合腌渍液比为1∶(2-4),腌制30天结束,得到新疆赛买提杏杏坯;

(2)将步骤(1)得到的新疆赛买提杏杏坯,沥干状态避光保藏。

本发明,所述赛买提杏,为绿熟期,大小适中、无机械损伤、色泽及成熟度相似为宜,可溶性固形物含量10~12%。

本发明,所述,按重量百分比计,复合腌渍液为20-30%nacl、0.1-0.15%nahso3、0.5-1.0%cacl2。

实施例二:适合杏梅全年加工生产需要的新疆赛买提杏坯的制备

将1kg新鲜新疆赛买提杏清洗干净与2kg复合腌渍液混合,进行腌制,按重量百分比计,复合腌渍液为10%nacl、0.05%nahso3、0.25%cacl2,腌制30天结束,得到新疆赛买提杏杏坯,杏坯沥干状态避光保藏。

实施例三:适合杏梅全年加工生产需要的新疆赛买提杏坯的制备

将1kg新鲜新疆赛买提杏清洗干净与3kg复合腌渍液混合,进行腌制,按重量百分比计,复合腌渍液为15%nacl、0.075%nahso3、0.5%cacl2,腌制30天结束,得到新疆赛买提杏杏坯,杏坯沥干状态避光保藏。

实施例四:适合杏梅全年加工生产需要的新疆赛买提杏坯的制备

将1kg新鲜新疆赛买提杏清洗干净与4kg复合腌渍液混合,进行腌制,按重量百分比计,复合腌渍液为20%nacl、0.1%nahso3、1.0%cacl2,腌制30天结束,得到新疆赛买提杏杏坯,杏坯沥干状态避光保藏。

实施例五:适合杏梅全年加工生产需要的新疆赛买提杏坯的制备

将1kg新鲜新疆赛买提杏清洗干净与3kg复合腌渍液混合,进行腌制,按重量百分比计,复合腌渍液为25%nacl、0.125%nahso3、0.75%cacl2,腌制30天结束,得到新疆赛买提杏杏坯,杏坯沥干状态避光保藏。

实施例六:适合杏梅全年加工生产需要的新疆赛买提杏坯的制备

将1kg新鲜新疆赛买提杏清洗干净与1kg复合腌渍液混合,进行腌制,按重量百分比计,复合腌渍液为30%nacl、0.15%nahso3、1.25%cacl2,腌制30天结束,得到新疆赛买提杏杏坯,杏坯沥干状态避光保藏。

实施例七:复合腌渍液的优化

根据实施例三至实施例七分别采用如下不同的方案制备新疆赛买提杏杏坯:

方案1:1kg新疆赛买提杏,2kg复合腌渍液,按重量百分比计,复合腌渍液为10%nacl、0.05%nahso3、0.25%cacl2。

方案2:1kg新疆赛买提杏,3kg复合腌渍液,按重量百分比计,复合腌渍液为15%nacl、0.075%nahso3、0.5%cacl2。

方案3:1kg新疆赛买提杏,4kg复合腌渍液,按重量百分比计,复合腌渍液为20%nacl、0.1%nahso3、1%cacl2。

方案4:1kg新疆赛买提杏,3kg复合腌渍液,按重量百分比计,复合腌渍液为25%nacl、0.125%nahso3、0.75%cacl2。

方案5:1kg新疆赛买提杏,1kg复合腌渍液,按重量百分比计,复合腌渍液为30%nacl、0.15%nahso3、1.25%cacl2。

将上述提供的5个不同方案分别按照实施例一提供的制备方法制备适合杏梅全年加工生产需要的新疆赛买提杏坯:

在前期的研究基础上,将清洗后的新疆赛买提杏放入25%的食盐与不同浓度的护色剂和硬化剂的复合液中腌制,护色剂:分别加入nahso3(0.05%、0.075%、0.1%、0.125%、0.15%)、zncl2(0.05%、0.1%、0.15%、0.2%、0.25%);硬化剂:分别加入ca(oh)2(0.25%、0.5%、0.75%、1.%、1.25%)、cacl2(0.25%、0.5%、0.75%、1%、1.25%)腌渍。通过分析杏坯腌制保藏过程中多聚半乳糖醛酸酶活性、原果胶、可溶性果胶、纤维素酶活性、纤维素含量、硬度、叶绿素含量、多酚氧化酶、过氧化物酶、总酚、色差值等指标分析杏坯的色泽变化及组织软化情况,选择最佳腌渍保藏工艺参数。

1、分析方法

过氧化物酶:采用紫外分光检测法测定过氧化物酶(pod)活性;多酚氧化酶:采用紫外分光检测法测定多酚氧化酶(ppo)活性;多聚半乳糖醛酸酶:采用比色法测定多聚半乳糖醛酸酶(pg)活性;纤维素酶:采用紫外分光检测纤维素酶(cx)活性;含盐量测定:参考蜜饯通则中氯化钠含量测定。

2、杏坯在贮藏期内与果肉硬度相关指标的变化

(1)果胶含量变化

参见附图1和附图2可以看出,在贮藏过程中,不同处理所得杏坯的可溶性果胶呈上升趋势。在达到腌渍平衡的前30天,对照可溶性果胶与鲜杏相比升高,其与处理均降低,30-90天期间,不同浓度的ca(oh)2与cacl2处理后杏坯可溶性果胶含量增加较快,90至180天期间增加较缓慢。参见附图1可看出,在整个贮藏期内1.25%的cacl2处理组可溶性果胶含始终处于最低水平,第180天时与对照组相比减少了52.17%,其次为0.50%cacl2,与对照组相比减少了30.43%。参见附图2可以看出,在第90天时,0.75%的ca(oh)2处理组可溶性果胶含量最低,与对照组相比降低了27.78%;在180天时,0.75%的ca(oh)2处理组可溶性果胶依然最低,与对照组相比减少了27.78%,其次为1.25%ca(oh)2与对照组相比减少了34.78%。

参见附图3和附图4可以看出,在整个贮藏过程中,对照组原果胶均呈下降趋势,第30天时高浓度ca(oh)2与cacl2处理组原果胶值大于低浓度处理组,30天后原果胶含量均呈下降趋势。在30-90天内,不同浓度的ca(oh)2与cacl2处理后原果胶含量差异显著(p<0.05),90-180天期间除对照外其它处理组变化较缓慢。参见附图3可以看出,在第90天时,0.5%、1%的cacl2处理组原果胶含量同样最高,与对照组相比增加了34.48%;在180天时,1.25%的cacl2处理组的杏坯原果胶含量最高,与初始值相比值降低了5%。参见附图4可以看出,在第90天时,1.25%的ca(oh)2处理组杏坯原果胶含量最高,与对照组相比增加了27.59%;在180天时,1.25%的ca(oh)2处理组杏坯原果胶含量最高,与初始值相比值降低了17.50%,比对照组高了94.11%。

通过以上结果可知,杏坯在腌渍时添加硬化剂可以有效抑制果坯贮藏过程中原果胶的降解及可溶性果胶含量的增加,有利于保持杏坯的硬度,且随着使用浓度的增加效果显著,相同浓度的cacl2与ca(oh)2相比,cacl2效果优于ca(oh)2,实验中cacl2效果较好,但考虑到cacl2添加量大时会影响到杏坯质地,使口感变粗糙,故添加量可结合后续实验结果进一步调节。

(2)纤维素含量变化

纤维素是细胞壁中的结构多糖,是构成细胞壁的骨架物质。参见附图5和附图6可以得到,在180天的贮藏期中,不同处理所得杏坯的纤维素含量均呈下降趋势。参见附图5可以看出,与其它4个处理组相比,0.50%的cacl2处理组在180天的贮藏期内一直处于最高水平,与初始值相比减少了37.17%,而对照组比初始值减少了56.41%;参见附图6可以看出,在180天的贮藏期内1.00%的ca(oh)2处理组与其它4个处理组相比,杏坯纤维素含量最高,与初始值相比降低了33.33%,对照组比初始值减少了56.41%。

由上可得,cacl2、ca(oh)2浓度分别为0.50%、1.00%时可有效减缓纤维素的降解,进而保持杏坯的硬度,考虑到ca(oh)2会提高杏坯的ph值影响保藏性,所以腌渍时选择cacl2为硬化剂以减缓杏坯在贮藏时组织软化的进程。

(3)pg、cx活性变化

参考附图7、附图8、附图9和附图10可知,贮藏过程中,对照组、不同浓度ca(oh)2及cacl2的处理所得杏坯的多聚半乳糖醛酸酶活性总体呈下降趋势,并在120天之内相继失活。与鲜杏相比在30天时,cacl2处理组纤维素酶活性无规律性,ca(oh)2处理组除0.75%处理稍有升高其它组成不变或降低。

参考附图7可得:在60天时,0.75%cacl2与其余4个处理组相比,多聚半乳糖醛酸酶活性最低,与初始值相比降低了79.85%,而与对照组比降低了41.04%;在90天时,除对照外五个处理组中只有1%cacl2处理组杏坯多聚半乳糖醛酸酶依然有活性为0.16(mg/h·g)。参考附图8可以看出,在60天时1%的ca(oh)2处理组多聚半乳糖醛酸酶活性最低,90天时失活,对照及其它处理组120天时多聚半乳糖醛酸酶均失活。参考附图9可以看出,在60天时,0.50%的cacl2浸处理组与其余4个处理组相比,纤维素酶活性最低,与初始值相比降低了68.75%,其次为1.25%cacl2而与对照组比降低了62.50%。参考附图10可以看出,1.25%ca(oh)2处理组在60天时纤维素酶活性最低,与初始值相比降低了82.12%,90天时最先失活;120天时对照及其它处理组纤维素酶活均失活。

由上可得:杏坯在腌渍时添加cacl2或ca(oh)2硬化剂对在贮藏过程中多聚半乳糖醛酸酶及纤维素酶活性有一定的抑制作用,从而减缓原果胶及纤维素的降解有利于保证杏坯的硬度。由实验得出0.75%的cacl2处理组的杏坯在各处理组中多聚半乳糖醛酸酶活性降幅最大。杏坯纤维素酶活性1.25%的ca(oh)2处理组最低、0.5%的cacl2处理组次之,考虑到ca(oh)2处理会增加杏坯的ph值影响保藏性,综合对聚半乳糖醛酸酶活性影响,鲜杏腌渍时添加0.75%的cacl2作为硬化剂较为合适。

(4)硬度值变化

参见附图11和附图12可以看出,在180天的贮藏期中,各处理所得杏坯的硬度均呈下降趋势。前90天,不同浓度的ca(oh)2与cacl2处理后杏坯的硬度下降较快;90天后,硬度变化趋于平稳。前期硬度快速下降一是与失水萎蔫有关,二是因为果胶物质及纤维素降解有关。

参见附图11可以看出,在第90天时,不同cacl2处理组与对照组硬度值相比分别增大了3.76%、39.6%、26.35%、9.94%、32.98%,在180天时,1.25%的cacl2杏坯硬度最大,与对照组相比增加了39.62%;其次为1.00%与对照组相比增加了33.58%。参见附图12可以看出,在第90天时,不同浓度ca(oh)2处理组与对照组相比分别增大了1.50%、4.06%、50.75%、34.79%、4.97%,180天时,0.75%的ca(oh)2处理组杏坯硬度最大,与对照组相比增加了50.94%;其次为1.25%与对照组相比增加了48.68%。由以上结果可知,鲜杏腌渍时添加硬化剂可以增加杏坯的硬度,相同浓度时ca(oh)2的效果略优于cacl2,该实验条件下,ca(oh)2浓度为0.75%时,硬度最高,比1.25%的cacl2高8.10%。

在杏坯贮藏过程中综合果胶物质、纤维素及相关酶活性的变化结合硬度的变化规律、杏坯ph值的稳定性,在鲜杏腌渍保藏时采用25%食盐和0.75%cacl2制得杏坯质地较佳。

3、贮藏期内色泽相关参数的变化

(1)总酚含量变化

参见附图13和附图14可以看出,杏坯的总酚含量180天的贮藏期中呈先下降后平稳的趋势,不同浓度nahso3处理组60天后趋于平稳,不同浓度zncl2处理组90天后趋于平稳,对照组在60天之内,总酚含量为零。

参见附图13可以看出,在前60天,总酚含量下降较快,五个处理组与初始值相比分别下降了47.29%、31.08%、39.19%、25.67%、27.03%,0.125%的nahso3处理组总酚下降较缓慢;在180天时0.125%的nahso3处理组杏坯中总酚含量最高与初始值相比下降21.62%了,其次为0.15%的nahso3与初始值相比下降了29.72%。参见附图14可以看出,在贮藏前120天中,总酚含量下降较快,五个处理组与初始值相比分别下降了55.40%、55.30%、48.64%、47.29%、55.40%,其中使用0.05%、0.10%、0.25%的zncl2处理组总酚下降均较缓慢;在180天时0.20%的zncl2处理组杏坯中总酚含量最高与初始值相比下降50.00%了,其次为0.15%的处理组与初始值相比下降了52.02%。

由上可得:鲜杏腌渍保藏过程中加一定浓度的nahso3、zncl2可以抑制酚类物质的氧化保持杏坯良好的色泽,nahso3效果由于zncl2,本实验条件下添加0.125%的nahso3护色效果最佳。

(2)叶绿素含量变化

参见附图15和附图16可以看出,在180天的贮藏期中,对照组在150天时叶绿素全部分解,添加护色剂的不同处理所得杏坯的叶绿素呈下降趋势,在前90天,不同浓度的nahso3与zncl2处理组杏坯的叶绿素含量下降较快;90天至180天贮藏期间叶绿素含量变化趋于平稳。

参见附图15可以看出,在贮藏第60天时,添加不同浓度nahso3后叶绿素含量与对照组相比分别增加了10.05%、26.38%、30.40%、31.40%、26.38%,在贮藏180天时0.125%的nahso3处理组杏坯中叶绿素含量最高与初始值相比下降了50.52%,其次为0.15%nahso3与初始值相比下降了50.79%。参见附图16可以看出,在贮藏第60天时,不同浓度zncl2处理组叶绿素含量与对照组相比分别增加了0.25%、47.73%、74.62%、46.73%、9.05%,在贮藏180天时0.20%的zncl2处理组杏坯中叶绿素含量最高与初始值相比下降了53.16%,其次为0.15%的zncl2与初始值相比下降了53.03%。

由上可得:在鲜杏在腌渍过程中添加nahso3、zncl2可以缓解果肉中叶绿素的降解速度,有利于杏坯色泽的保持,在实验浓度范围内,0.125%的nahso3效果最优。

(3)pod、ppo酶活性变化

参见附图17、附图18、附图19和附图20可以看出,0.1%、0.125%的nahso3处理组氧化物酶活性在30天时出现高峰,对照与其它处理组活性均下降,60天时基本失活;参见附图18可知,在第30天时zncl2处理组中对照与0.050%过氧化物酶活性下降,其它处理组过氧化物酶活性出现高峰,所有处理在贮藏60天时失活。参见附图19可知,不同浓度nahso3处理组杏坯的多酚氧化酶均呈下降趋势,30天时除对照和0.05%处理组外其它处理组均失活,90天时全部失活。参见附图20可知,不同浓度zncl2处理组杏坯的多酚氧化酶活性呈下降趋势,在贮藏60天时全部失活。

多酚氧化酶和过氧化物酶的活性存在会引起杏果肉褐变,由实验可知在25%食盐腌渍过程中添加nahso3对多酚氧化酶的抑制效果随浓度增加而提高。zncl2对过氧化物酶的抑制效果优于nahso3,对多酚氧化酶的抑制效果稍弱。由实验也可以得出杏坯腌制保藏过程中60天之后酶促褐变反应终止,酚类物质将不再作为酶促反应底物而消耗。后期在发生褐变可以考虑为非酶褐变。

(4)色差值变化

参见附图21和附图22可以看出,在30天时对照及nahso3与zncl2处理组色差值呈与初始值相比快速下降,在30~180天期间色差总值呈缓慢上升趋势。参见附图21可以看出,杏鲜果色差总值为74.38,在第30天时,0.050%nahso3制备杏坯的色差总值最高为54.54,与初始值相比下降了28.68%,0.125%nahso3制备杏坯的色差总值最低为51.62,与初始值相比下降了30.61%;在180天时,对照组色差总值为63.15,0.075%nahso3制备的杏坯色差总值最高为60.26,与对照组相比下降了7.74%;其次为0.100%nahso3处理组的杏坯色差总值为60.07,与对照组相比下降了4.88%。参见附图22可以看出,在第30天时,0.20%zncl2制备杏坯的色差总值最高为53.00,与初始值相比下降了28.75%;在180天时,所有处理均低于对照组。△e缓慢增加可能是由于叶绿素的分解使杏坯泛白,在l值增大的同时△e值随之增大。

由上结果可得:杏坯在180天的保藏过程中前30天色泽变化较大,后期变化较缓慢,对杏坯色泽的影响前期以酶促褐变为主,后期会因叶绿素的降解使△e缓慢增加从而缓解由非酶褐变对色泽的影响。

综合鲜杏在腌渍保藏过程中,综合分析杏坯的原果胶、可溶性果胶、纤维素含量、硬度及多聚半乳糖醛酸酶、纤维素酶活性和杏坯的色差值及叶绿素、总酚多酚氧化酶、过氧化酶等指标的变化规律选择最佳复合腌渍液为:25%食盐、0.75%cacl2、0.125%nahso3,在此条件下180天的保藏期内杏坯的品质保持较好。

经过进一步系列试验验证,通过获得最终产品适合杏梅全年加工生产需要的新疆赛买提杏坯的典型性和风格的独特性出发,本发明更优选的提供一种适合杏梅全年加工生产需要的新疆赛买提杏坯,新疆赛买提杏与复合腌渍液混合比例为1:3,复合腌渍液为25%nacl、0.125%nahso3、0.75%cacl2,腌制30天结束,制备出的新疆赛买提杏杏坯,易于脱盐,硬度适中,口感细腻,杏坯色泽良好,质量稳定,在180天内有良好的贮藏期性能,最长贮藏期可达1-2年,可以实现后续杏梅全年加工生产需要的优良原材料,具有广泛的应用价值。

如上所述,即可较好地实现本发明,上述的实施例仅仅是对本发明的优选实施方式进行描述,并非对本发明的范围进行限定,在不脱离本发明设计精神的前提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对本发明的技术方案做出的各种改变和改进,均应落入本发明确定的保护范围内。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