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复合榨汁设备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20570272发布日期:2020-04-29 00:44阅读:107来源:国知局
一种复合榨汁设备的制作方法

本申请属于榨汁设备技术领域,具体涉及一种复合榨汁设备。



背景技术:

榨汁作为一项较为传统的工艺,已出现很长时间,现代医学及营养学的研究表明,水果中所富含的多种营养成分对人体是必不可少的,果汁不仅营养丰富,而且热量相对很低,果汁还有增强免疫力、减少生病、延缓衰老的功能。现代化生产线上的瓶装或罐装果汁虽然可以保存时间较长,但不可避免的需要添加其他原料,并使用防腐工艺以延长保值期,新鲜程度无法保证。

公开号为cn105326324a的中国发明专利,公开了一种榨汁机,包括榨汁机传送装置,榨汁机出汁控制装置,榨汁机自动装杯装置,榨汁机榨汁装置,所述榨汁机传送装置将物料传送至榨汁机榨汁装置,榨汁机榨汁装置将物料榨汁后汁液进入榨汁机出汁控制装置,榨汁机出汁控制装置控制汁液的流出量,被控制的汁液进入榨汁机自动装杯装置,榨汁机自动装杯装置将汁液自动装杯。其解决了传统街头榨汁机器环境卫生无法保证的问题,从出汁到封盖完全自动化,省去了人工介入的过程。

但是现有的榨汁机仅仅满足单一榨汁功能,口感相对比较单一,难以满足人们对与鲜榨果汁等多种口味的需求,因此,如何基于现有的榨汁设备进行其他辅料的添加,以获得不同口感的鲜榨果汁等是急需要解决的技术问题。



技术实现要素:

针对上述现有技术的缺点或不足,本申请要解决的技术问题是提供一种复合榨汁设备。

为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申请通过以下技术方案来实现:

本申请提出了一种复合榨汁设备,包括:榨汁装置,其出汁口与共混通道的第一入口连通设置,物料在所述榨汁装置中进行榨汁处理后的汁液从所述出汁口排出并进入所述共混通道;

辅料添加装置,其出料口与共混通道的第二入口连通设置,经所述辅料添加装置添加后的辅料从所述出料口排出并进入所述共混通道;

以及自动装杯装置,其设置在所述共混通道的出口处,所述汁液和/或所述辅料从所述共混通道导出后进入所述自动装杯装置中自动装杯。

进一步地,上述的复合榨汁设备,其中,所述辅料添加装置包括辅料容器夹持机构和辅料容器破口机构,

所述辅料容器夹持机构安装在安装框架上,所述辅料容器夹持机构设有若干个用于夹持所述辅料容器的夹持件;

所述辅料容器破口机构包括安装在安装板上的输送通道和转动连接在安装板上的刀头座,所述输送通道设置在夹持件的下方并用于输送脱落的所述辅料容器至所述刀头座上,所述刀头座的出料口与所述共混通道连通设置;其中,所述安装板可与所述安装框架固定连接或可拆卸连接。

进一步地,上述的复合榨汁设备,其中,所述夹持件包括:包括第一壳体和第二壳体,所述第一壳体和所述第二壳体通过转轴转动连接,在所述转轴上还套设有限位弹簧;

当所述第一壳体和所述第二壳体处于闭合状态时,所述第一壳体和所述第二壳体形成一夹持腔体并夹持住辅料容器;

当所述第一壳体和所述第二壳体处于打开状态时,所述辅料容器从所述夹持腔体中脱落。

进一步地,上述的复合榨汁设备,其中,所述夹持件还包括安装在安装框架上的启闭件以及设置在所述第二壳体上的立柱;

驱动所述传动机构转动,当所述立柱从第一方向触碰到所述启闭件时,所述第二壳体被打开;

当所述立柱从第二方向触碰到所述启闭件时,所述第二壳体被关闭并与所述第一壳体围成一夹持腔体,所述第二方向和所述第一方向互为相反方向;

其中,所述第一壳体安装在安装框架上的传动机构上。

进一步地,上述的复合榨汁设备,其中,所述第一壳体和/或所述第二壳体上设有缩口部。

进一步地,上述的复合榨汁设备,其中,所述缩口部包括朝向所述夹持腔体内设置的弧形凸起或者朝向所述夹持腔体内的折弯部。

进一步地,上述的复合榨汁设备,其中,所述第一壳体上设有凸榫,所述第二壳体上设有与所述凸榫匹配的凹槽;或者,所述第一壳体上设有凹槽,所述第二壳体上设有与所述凹槽匹配的凸榫。

进一步地,上述的复合榨汁设备,其中,所述传动机构包括环形链条、主动齿轮以及至少一个从动齿轮,其中,所述环形链条与所述主动齿轮、所述从动齿轮均啮合设置;所述主动齿轮还配置有第一驱动电机。

进一步地,上述的复合榨汁设备,其中,所述环形链条上还设有若干个供所述第一壳体安装的安装板。

进一步地,上述的复合榨汁设备,其中,所述环形链条按照“o”型、或者至少一个“u”型结构进行布设。

进一步地,上述的复合榨汁设备,其中,所述刀头座为上下通透式结构,所述刀头座内设有刀头,所述刀头座包括导入段以及与所述导入段连接在一起的破口段;

所述刀头设置在所述破口段且所述刀头朝向所述导入段弯曲设置;

当所述辅料容器下落至所述破口段后,所述辅料容器的密封膜被所述刀头刺破后辅料导出。

进一步地,上述的复合榨汁设备,其中,所述刀头包括设置在所述破口段的筋条,所述筋条朝向所述导入段弯曲设置。

进一步地,上述的复合榨汁设备,其中,所述筋条为弧形结构或者折弯结构。

进一步地,上述的复合榨汁设备,其中,所述导入段的直径为渐缩式设置,其中,所述导入段的缩口与所述破口段平滑连接。

进一步地,上述的复合榨汁设备,其中,所述刀头座内还设有多根肋条,所述肋条按照横向、纵向或者横纵向交错设置在所述刀头座的内表面。

进一步地,上述的复合榨汁设备,其中,所述辅料破口机构还包括辅料导出通道,所述辅料导出通道设置的所述破口段的后端,将所述破口段破口处理后的辅料经所述辅料导出通道导出至所述共混通道。

进一步地,上述的复合榨汁设备,其中,所述刀头座上还设有至少一个光电照射孔。

进一步地,上述的复合榨汁设备,其中,所述辅料添加装置还包括辅料容器翻转机构,所述辅料容器翻转机构包括转动机构和驱动机构,其中,所述转动机构与所述刀头座转动连接;所述驱动机构驱动所述转动机构转动并使所述刀头座发生翻转,空的辅料容器被抛出。

进一步地,上述的复合榨汁设备,其中,所述转动机构包括:第一连接件和转动连接在安装板上的第二连接件,其中,所述第一连接件的第一端与所述刀头座转动连接,所述第一连接件的第二端与所述第二连接件的第一端转动连接,所述第二连接件的第二端具有一供所述驱动机构施加作用力的按压位。

进一步地,上述的复合榨汁设备,其中,所述驱动机构包括驱动连接件以及第二驱动电机,所述驱动连接件包括沿竖直方向设置的齿条板,所述齿条板与所述第二驱动电机驱动轴上的驱动齿轮啮合;在所述第二驱动电机的驱动作用下,所述驱动连接件按压在所述转动机构上。

进一步地,上述的复合榨汁设备,其中,所述驱动连接件还包括连接件主体,所述连接件主体上连接所述齿条板,在所述连接件主体上还设有一按压杆,在所述第二驱动电机的驱动作用下,所述按压杆按压在所述转动机构的按压位上。

进一步地,上述的复合榨汁设备,其中,所述连接件主体上还设有一导向件,所述导向件上设有导向孔,所述导向孔穿设于设置在安装板上的导向杆上。

进一步地,上述的复合榨汁设备,其中,还包括若干个盲盒,所述盲盒安装在外壳上。

进一步地,上述的复合榨汁设备,其中,还包括安装在安装框架上的电控柜,所述电控柜与所述榨汁装置、所述辅料添加装置以及所述自动装杯装置电连接。

进一步地,上述的复合榨汁设备,其中,还包括在安装框架上制冷器件,所述制冷器件还与电控柜电连接。

与现有技术相比,本申请具有如下技术效果:

本申请集榨汁及辅料添加于一体,满足了人们对鲜榨果汁的新鲜度以及口味多样化的使用需求;

本申请中的辅料容器夹持机构能够实现对辅料容器的夹持或使其脱落操作,以配合后续辅料添加工艺的进行;本申请通过第一驱动电机的驱动作用,使得所述环形链条发生顺时针或者逆时针转动,从而将安装在所述传动机构上的夹持件传送至需要传送的位置,并配合壳体上的立柱与安装框架上的启闭件而进行启闭操作,实现辅料容器的夹持或释放操作,自动化程度高,适合批量化生产工艺;

本申请中的辅料容器破口机构通过在刀头座中设置朝向导入段弯曲设置的刀头,使得依靠重力等进入刀头座的所述辅料容器被所述刀头刺破其密封膜(如常见饮料瓶、酸奶瓶等瓶口的铝膜、塑料膜等),而辅料则从辅料容器中洒出,从而完成辅料从辅料容器中分离出来以进行后续的辅料添加等作业;

本申请中的辅料容器翻转机构能够实现刀头座的自动翻转作业,当辅料容器在刀头座中完成破口作业后,在驱动机构以及转动机构的作用下,刀头座可发生翻转,空的辅料容器被自动抛出,克服了现有技术中需要进行人工操作的技术缺陷;本申请中的刀头座内设置的多根肋条是为了在将辅料容器的空瓶取出的过程中,减少其与所述刀头座的接触面积,防止在自动外抛空瓶的过程中,由于该空瓶与刀头座的内表面粘连而不易被抛出。

附图说明

通过阅读参照以下附图所作的对非限制性实施例所作的详细描述,本申请的其它特征、目的和优点将会变得更明显:

图1:本申请复合榨汁设备的外部结构示意图;

图2:本申请复合榨汁设备的内部结构立体图一;

图3:本申请复合榨汁设备的内部结构立体图二;

图4:本申请复合榨汁设备的内部结构立体图三;

图5:如图4所示结构的局部放大图;

图6:本申请中辅料添加装置的立体图一;

图7:本申请中辅料添加装置的立体图二;

图8:本申请中辅料容器夹持机构的立体图一;

图9:本申请中辅料容器夹持机构的立体图二;

图10:本申请中夹持件的结构示意图一;

图11:本申请中夹持件的结构示意图二;

图12:本申请中辅料破口机构的立体图;

图13:本申请中刀头座的结构示意图一;

图14:本申请中刀头座的结构示意图二;

图15:本申请中辅料容器翻转机构的立体图一;

图16:本申请中辅料容器翻转机构的立体图二;

图17:本申请中辅料容器翻转机构的局部结构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以下将结合附图对本申请的构思、具体结构及产生的技术效果作进一步说明,以充分地了解本申请的目的、特征和效果。

如图1至图5所示,本实施例复合榨汁设备,所述复合榨汁设备n包括:榨汁装置10,其出汁口与共混通道30的第一入口连通设置,物料在所述榨汁装置10中进行榨汁处理后的汁液从所述出汁口排出并进入所述共混通道30;辅料添加装置20,其出料口与共混通道30的第二入口连通设置,经所述辅料添加装置20添加后的辅料从所述出料口排出并进入所述共混通道30;以及自动装杯装置40,其设置在所述共混通道30的出口处,所述汁液和/或所述辅料从所述共混通道30导出后进入所述自动装杯装置40中自动装杯。本实施例集榨汁及辅料添加于一体,满足了人们对鲜榨果汁的新鲜度以及口味多样化的使用需求。

其中,在本实施例中,所述榨汁装置10的具体结构及工作原理可参照本申请人的在先申请,公开号为cn105326324a,发明名称为一种榨汁机。所述自动装杯装置40的具体结构及工作原理可参照本申请人的在先申请,公开号为cn105329492a,发明名称为一种榨汁机自动装杯装置40;由于结构及工作原理相同,本申请是基于现有技术做出的改进,因此,上述榨汁装置10及上述自动装杯装置40的具体结构及工作原理这里不再赘述。

在本实施例中,所述辅料容器m可以是现有的瓶装酸奶、瓶装饮料、瓶装益生菌饮料、盛放糖或者蜂蜜等的瓶装结构,其通常是通过密封膜(如铝膜、塑料膜等)实现密封。其中,所述辅料容器m内盛放的辅料包括但不限于固态物、液态物甚至半流体物等。

如图1所示,本实施例还包括若干个具有一容置空间的盲盒n2,所述盲盒n2安装在外壳n1上。所述盲盒n2的容置空间可用于展示或存储小体积物品等,将其布设在设备外壳n1上可大幅拓展外壳n1的使用功能,能够充分利用其外部空间实现最大程度的可利用性,并且增强其使用趣味性,提高用户的使用体验。

进一步地,所述盲盒n2可按照“l”型、“s”型、“h”型等方式布设,或者按照数字“5”的形状进行布设,以充分利用展示柜的外部空间,且使得展示柜的外部更加美观,能够大幅调动用户的使用好奇心。

进一步地,本实施例还包括安装在安装框架a30上的电控柜50,所述电控柜50与所述榨汁装置10、所述辅料添加装置20以及所述自动装杯装置40电连接。

进一步地,本实施例还包括在安装框架a30上制冷器件60,所述制冷器件60还与上述电控柜50电连接。所述制冷器件60为本实施例的内部空间提供一冷藏空间,保证待榨汁物料的新鲜度。

其中,在本实施例中,所述安装框架a30仅仅显示了部分结构,整个安装框架可形成本实施例复合榨汁设备整体框架结构,该整体框架结构为其内部结构提供一支撑及安装位;下文所述的安装板b30安装在所述安装框架a30上。

其中,如图6和图7所示,所述辅料添加装置20包括辅料容器夹持机构a和辅料容器破口机构b,所述辅料容器夹持机构a安装在安装框架上,所述辅料容器夹持机构a设有若干个用于夹持所述辅料容器m的夹持件a01;所述辅料容器破口机构b包括安装在安装板b30上的输送通道b40和转动连接在安装板b30上的刀头座b10,所述输送通道b40设置在夹持件a01的下方并用于输送脱落的所述辅料容器m至所述刀头座b10上,所述刀头座b10的出料口与所述共混通道30连通设置。

如图6和图7所示,在本实施例中,所述输送通道b40优选为沿竖直方向设置的导管,通过向该管道内放置瓶口朝下设置的所述辅料容器m,并对所述辅料容器m的下过过程进行导向,使得能够更加顺畅的下落至所述刀头座b10。

进一步地,如图8至图11所示,所述夹持件a01包括:包括第一壳体a10和第二壳体a20,所述第一壳体a10和所述第二壳体a20通过转轴转动连接,在所述转轴上还套设有限位弹簧a50;当所述第一壳体a10和所述第二壳体a20处于闭合状态时,所述第一壳体a10和所述第二壳体a20形成一夹持腔体并夹持住辅料容器m,当所述第一壳体a10和所述第二壳体a20处于打开状态时,所述辅料容器m从所述夹持腔体中脱落。所述夹持件a01结构简单,操作方便,能够实现对辅料容器m的夹持或使其脱落操作。

如图10和图11所示,所述夹持件a01还包括安装在安装框架a30上的启闭件a31以及设置在所述第二壳体a20上的立柱a21;驱动所述传动机构a40转动,当所述立柱a21从第一方向触碰到所述启闭件a31时,所述第二壳体a20被打开;当所述立柱a21从第二方向触碰到所述启闭件a31时,所述第二壳体a20被关闭并与所述第一壳体a10围成一夹持腔体。具体地,当所述传动机构a40转动时,所述启闭件a31和所述立柱a21的设置位置,以所述启闭件a31能够触碰到所述立柱a21或者所述启闭件a31会被所述立柱a21阻挡为宜。

需要说明地是,当上述第一壳体a10安装在所述传动机构a40上时,那么所述立柱a21则设置在所述第二壳体a20上,此时,所述第二壳体a20可相对所述第一壳体a10发生转动;当上述第二壳体a20安装在所述传动机构a40上时,那么所述立柱a21则设置在所述第一壳体a10上,此时,所述第一壳体a10可相对所述第二壳体a20发生转动。

进一步地,所述第一方向和所述第二方向互为相反方向。如,所述第一方向可为顺时针方向,所述第二方向为逆时针方向;或者,所述第一方向为逆时针方向,所述第二方向为顺时针方向。

如图11所示,本实施例仅仅示意了:当所述传动机构a40顺时针转动时,当所述立柱a21触碰到所述启闭件a31时,所述第二壳体a20被打开,被夹持的辅料容器m脱落;当所述传动机构a40逆时针转动时,当所述立柱a21触碰到所述启闭件a31时,所述第二壳体a20被关闭并与所述第一壳体a10围成一夹持腔体,如图10所示。

如图10至图11所示,所述第一壳体a10和/或所述第二壳体a20上设有缩口部a202,即,可以单独选择在所述第一壳体a10上设置缩口部a202,也可以单独选择在所述第二壳体a20上设置缩口部a202,或者,在所述第一壳体a10和第二壳体a20上同时设置缩口部a202。由于该缩口部a202的设置,当所述夹持装置沿竖直方向设置时,所述缩口部a202可限制被夹持的辅料容器m从夹持腔体内脱落,增强了夹持作用的稳定可靠性。

进一步地,所述缩口部a202包括朝向所述夹持腔体内设置的弧形凸起或者朝向所述夹持腔体内的折弯部。如图10至图11所示,仅仅示意了所述缩口部a202优选为弧形凸起时的情况,当然,在具体设置时,所述弧形凸起可是连续弧形结构,也可以是间断设置的部分凸起结构。

为进一步增强所述第一壳体a10和所述第二壳体a20配合的牢固可靠型,在所述第一壳体a10上设有凹槽a201,所述第二壳体a20上设有与所述凹槽a201匹配的凸榫a101,具体地,当第一壳体a10和所述第二壳体a20闭合时,所述凸榫a101刚好嵌设在所述凹槽a201内;或者,所述第一壳体a10上设有凸榫a101,所述第二壳体a20上设有与所述凸榫a101匹配的凹槽a201,具体地,当第一壳体a10和所述第二壳体a20闭合时,所述凸榫a101刚好嵌设在所述凹槽a201内,如图10所示。

所述传动机构a40包括环形链条a41、主动齿轮a42以及至少一个从动齿轮a43,其中,所述环形链条a41与所述主动齿轮a42、所述从动齿轮a43均啮合设置;所述主动齿轮a42还配置有第一驱动电机a44。通过第一驱动电机a44的驱动作用,使得所述环形链条a41发生顺时针或者逆时针转动,从而将安装在所述传动机构a40上的第一壳体a10或第二壳体a20传送至需要传送的位置,并进行启闭操作。

进一步地,所述环形链条a41上还设有若干个供所述第一壳体a10或者第二壳体a20安装的固定板a411,如图8所示,仅仅示意了所述固定板a411上安装有第一壳体a10的情况,但是本领域技术人员能够清楚地了解,在所述固定板a411上可以择一选择安装第一壳体a10或者第二壳体a20;那么,则在对应另一侧第二壳体a20或第一壳体a10上设置上文所述的立柱a21,设置立柱a21的壳体相对另一侧壳体可进行旋转以打开或关闭夹持腔体。

进一步地,所述环形链条a41包括但不限于按照“o”型、或者至少一个“u”型结构进行布设。如图8所示,仅仅示意了按照“u”型结构进行布设的情况,在相同布设面积的情况下,“u”型结构的总环形链条a41的长度有长于设置为“o”型结构的情况,因此,在该“u”型结构上可以布设更多的夹持件a01。

如图12至图14所示,所述刀头座b10为上下通透式结构,所述刀头座b10内还设有刀头b20,所述刀头座b10包括导入段b11以及与所述导入段b11连接在一起的破口段b12;所述刀头b20设置在所述破口段b12且所述刀头b20朝向所述导入段b11弯曲设置;其中,辅料容器m运动至所述破口段b12后,所述辅料容器m的密封膜被所述刀头b20刺破后辅料导出。在本实施例中,通过在所述刀头座b10中设置朝向所述导入段b11弯曲设置的所述刀头b20,使得依靠重力等进入刀头座b10的所述辅料容器m被所述刀头b20刺破其密封膜(如常见饮料瓶、酸奶瓶等瓶口的铝膜、塑料膜等),所述辅料则从所述辅料容器m中洒出,而所述辅料容器m的空瓶则被卡在所述刀头座b10内,从而利用进行辅料添加等作业。

在本实施例中,为了便于检测所述刀头座b10中是否有辅料容器m,在所述刀头座b10上还设有两个光电照射孔b101,如图13至图14所示,其中,所述光电照射孔b101可以配合光电传感器使用。当所述刀头座b10放置有辅料容器m时,所述光电传感器反馈第一信号至控制中心;当所述刀头座b10没有放置辅料容器m时,所述光电传感器反馈第二信号至控制中心;工作人员可以根据光电传感器的反馈结果判断在所述刀头座b10内是否放置辅料容置m,从而可提醒工作人员及时添加辅料容器m。

进一步地,所述扩大段的入口具有s型结构。即,所述扩大段的入口具有一高一低结构,这样的设置方式使得方便空瓶从扩大段的较低侧取出或者将所述刀头座b10向较低侧翻转后,将所述空瓶抛出。

在本实施例中,所述刀头座b10转动连接在所述安装板b30上,具体地,所述刀头座b10转动连接在所述安装板b30上的连接板b31上;所述刀头座b10还配有一转动机构c20,在驱动机构c30的驱动作用下驱动所述刀头座b10发生翻转,从而使辅料导出完成的空瓶被抛出,以进行下一辅料容器m破口及辅料添加作业。

在本实施例中,如图13至图14所示,所述刀头b20包括设置在所述破口段b12的筋条,所述筋条朝向所述导入段b11弯曲设置。其中,所述筋条朝向所述导入段b11弯曲设置,使得依靠重力等下落至所述刀头座b10中的辅料容器m的密封膜更容易被该筋条刺破,并且在刺破过程中,该密封膜朝向所述辅料容器m内翻,从而形成更大的出口供辅料洒出。

进一步地,所述筋条为弧形结构或者折弯结构,该弧形结构或所述折弯结构更容易刺破所述辅料容器m上的密封膜,本实施例仅仅示意了所述筋条为弧形结构的情况,但是本领域技术人员能够想到采用折弯结构亦可实现上述破口作业。

优选地,所述刀头b20靠近所述破口段b12的出口中心设置,该设置的目的是:能够使所述刀头b20能够最大程度对所述辅料容器m的密封膜实施切割或破口作业,加快该作业过程。

其中,在本实施例中,所述导入段b11的直径为渐缩式设置,其中,所述导入段b11的缩口与所述破口段b12平滑连接。所述渐缩式设置能够对下落的辅料容器m(瓶口朝下设置)的下落路径进行导向,能够使得所述辅料容器m能够更好地从导入段b11下落至破口段b12;并且,如果该辅料容器m中的辅料基本倒出之后,可以方便地将该辅料容器m的空瓶取出。

如图13至图14所示,本实施例还包括多根肋条b102,所述肋条b102按照横向、纵向或者横纵向交错设置在所述刀头座b10的内表面。上述多根肋条b102的设置是为了在将辅料容器m的空瓶取出的过程中,减少其与所述刀头座b10的接触面积,防止在自动外抛空瓶的过程中,由于该空瓶与刀头座b10的内表面粘连而不易被抛出。

其中,为便于加工和批量化生产,上述肋条b102可以与所述刀头座b10一体成型设置。

进一步地,本实施例还包括辅料导出通道b50,所述辅料导出通道b50设置的所述破口段b12的后端,将所述破口段b12破口处理后的辅料经所述辅料导出通道b50导出至所述混料通道30。其中,所述辅料导出通道b50固定连接在所述安装板b30上。

如图15至图17所示,所述辅料添加装置20还包括辅料容器翻转机构c,所述辅料容器翻转机构c包括转动机构c20以及驱动机构c30,其中,所述转动机构c20与所述刀头座b10转动连接;所述驱动机构c30用于驱动所述转动机构c20转动并使所述刀头座b10发生翻转。在本实施例中,当辅料容器m在所述刀头座b10中完成破口作业后,所述辅料容器m内的辅料基本导出完成后,在所述驱动机构c30以及所述转动机构c20的作用下,所述刀头座b10发生翻转,空的辅料容器m被抛出。

其中,本实施例还可配置一用于放置空的辅料容器m的回收箱体,以统一收纳该孔的辅料容器m以进行回收利用等作业。

在本实施例中,如图15至图17所示,所述转动机构c20包括:第一连接件c21和转动连接在安装板b30上的第二连接件c22,其中,所述第一连接件c21的第一端c211与所述刀头座b10转动连接,所述第一连接件c21的第二端c212与所述第二连接件c22的第一端c221转动连接,所述第二连接件c22的第二端c222具有一供所述驱动机构c30施加作用力的按压位c23。

如图15至图17所示,在所述驱动机构c30的驱动作用,施加作用力至所述按压位c23,那么相互转动连接的所述第一连接件c21和所述第二连接件c22发生转动,并推动所述刀头座b10发生翻转或者向其中一侧倾斜,那么,放置在所述刀头座b10中的空瓶则在翻转过程中抛至回收箱体中,其中,所述刀头座b10翻转前后的状态可参照图15和图16所示,其中,图15示例了所述刀头座b10在翻转前的状态,或者进行破口作业时的状态;图16示例了所述刀头座b10发生翻转时的状态图。

进一步地,如图13至图14所示,所述刀头座b10内还设有多根肋条b102,所述肋条b102按照横向、纵向或者横纵向交错设置在所述刀头座b10的内表面。上述多根肋条b102的设置是为了在将辅料容器m的空瓶取出的过程中,减少其与所述刀头座b10的接触面积,防止在自动外抛空瓶的过程中,由于该空瓶与刀头座b10的内表面粘连而不易被抛出。其中,为便于加工和批量化生产,上述肋条b102可以与所述刀头座b10一体成型设置。

具体地,所述按压位c23包括一凹陷部。所述凹陷部用于提供一供下文所述驱动机构c30中的按压杆c34使用的按压位c23,便于所述按压杆c34施加作用至所述凹陷部上,以驱动所述转动机构c20发生转动并使所述刀头座发生翻转。

其中,在正常工作状态,所述凹陷部朝上设置,而按压杆c34则设置在所述凹陷部的上方,且所述按压杆c34可垂直映射在所述凹陷部上,以使得当所述按压杆c34向下运动时,能够按压在所述凹陷部上并使得所述第二连接件c22以及所述第二连接件c22发生旋转,并带动所述刀头座b10发生翻转。

在本实施例中,如图17所示,所述驱动机构c30包括驱动连接件以及第二驱动电机c31,所述驱动连接件包括沿竖直方向设置的齿条板c33,所述齿条板c33与所述第二驱动电机c31驱动轴上的驱动齿轮啮合;在所述第二驱动电机c31的驱动作用下,所述驱动连接件按压在所述转动机构c20上。通过上述沿竖直方向设置的齿条板c33,可使得所述驱动连接件在所述第二驱动电机c31的驱动作用下,进行垂直方向的上下移动;当所述驱动连接件向下运动时,施加作用力至所述转动机构c20上,并使得所述转动机构c20发生转动。

进一步地,所述驱动连接件还包括连接件主体c32,所述连接件主体c32上连接所述齿条板c33,在所述连接件主体c32上还设有一按压杆c34,在所述第二驱动电机c31的驱动作用下,所述按压杆c34按压在所述转动机构c20的按压位c23上。所述按压杆c34则设置在所述凹陷部的上方,且所述按压杆c34可垂直映射在上文所述的凹陷部上,以使得当所述按压杆c34向下运动时,能够按压在所述凹陷部上并使得所述第二连接件c22以及所述第二连接件c22发生旋转,并带动所述刀头座发生翻转。

进一步地,为了保证所述驱动连接件在上下运动过程中的稳定性,所述连接件主体c32上还设有一导向件c35,所述导向件c35上设有导向孔,所述导向孔穿设于设置在安装板b30上的导向杆c36上。所述导向杆c36可限定所述导向件c35的导向方向,防止所述驱动连接件在运动过程中位置发生偏移等,所述导向杆c36主要起导向、限位作用。

在本实施例中,为加工方便,所述连接件主体c32优选为一体成型结构。

本申请集榨汁及辅料添加于一体,满足了人们对鲜榨果汁的新鲜度以及口味多样化的使用需求;

本申请中的辅料容器夹持机构能够实现对辅料容器的夹持或使其脱落操作,以配合后续辅料添加工艺的进行;本申请通过第一驱动电机的驱动作用,使得所述环形链条发生顺时针或者逆时针转动,从而将安装在所述传动机构上的夹持件传送至需要传送的位置,并配合壳体上的立柱与安装框架上的启闭件而进行启闭操作,实现辅料容器的夹持或释放操作,自动化程度高,适合批量化生产工艺。

本申请中的辅料容器破口机构通过在刀头座中设置朝向导入段弯曲设置的刀头,使得依靠重力等进入刀头座的所述辅料容器被所述刀头刺破其密封膜(如常见饮料瓶、酸奶瓶等瓶口的铝膜、塑料膜等),而辅料则从辅料容器中洒出,从而完成辅料从辅料容器中分离出来以进行后续的辅料添加等作业。

本申请中的辅料容器翻转机构能够实现刀头座的自动翻转作业,当辅料容器在刀头座中完成破口作业后,在驱动机构以及转动机构的作用下,刀头座可发生翻转,空的辅料容器被自动抛出,克服了现有技术中需要进行人工操作的技术缺陷;本申请中的刀头座内设置的多根肋条是为了在将辅料容器的空瓶取出的过程中,减少其与所述刀头座的接触面积,防止在自动外抛空瓶的过程中,由于该空瓶与刀头座的内表面粘连而不易被抛出。

以上实施例仅用以说明本申请的技术方案而非限定,参照较佳实施例对本申请进行了详细说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应当理解,可以对本申请的技术方案进行修改或等同替换,而不脱离本申请技术方案的精神和范围,均应涵盖在本申请的权利要求范围内。

当前第1页1 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