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食品挤压生产装置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9548873发布日期:2019-12-31 14:16阅读:180来源:国知局
一种食品挤压生产装置的制作方法

本实用新型涉及食品挤压加工领域,特别涉及一种食品挤压生产装置。



背景技术:

食品加工,是指直接以农、林、牧、渔业产品为原料进行的谷物磨制、饲料加工、植物油和制糖加工、屠宰及肉类加工、水产品加工,以及蔬菜、水果和坚果等食品的加工活动,是广义农产品加工业的一种类型。挤压成型作为一种常见的食品加工方式,通常用于生产棒状、块状等食品。

挤压成型的食品通常使食物原料经过粉碎、混合和挤出工序,现有技术中缺乏适配的连贯的专业设备,以实现这些工序的自动化运行。



技术实现要素:

为了克服上述现有技术的不足,本实用新型提供了一种食品挤压生产装置,运行流畅,移动灵活,生产高效,实现了食品挤压成型的自动化生产。

为达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解决其技术问题所采用的技术方案是:一种食品挤压生产装置,包括食品挤出机和传送台,所述食品挤出机上方连接有料斗,所述料斗内设有搅拌叶,所述食品挤出机端面上部倾斜设置、且开设有挤出口,所述传送台上设有输送链板,所述输送链板起始端设有分条挤出装置,所述分条挤出装置包括挤出腔以及若干连通挤出腔的挤出管,所述挤出腔和挤出口间连接有食品级输送管,若干所述挤出管均平行于输送链板运行方向、且等间距排列于挤出腔上朝输送链板末端一侧端面上,所述挤出管上设有开关旋转阀和压紧螺栓。

作为优选,所述挤出腔呈等腰三角形,所述食品级输送管连接挤出腔顶角处,若干所述挤出管连接挤出腔底边上。

作为优选,所述挤出管为方形管。

作为优选,所述传送台上方设有传感器固定架。

作为优选,所述食品挤出机下端和传送台下端均设有若干脚轮。

作为优选,所述食品挤出机端面上于挤出口一侧设有控制面板。

由于上述技术方案的运用,本实用新型与现有技术相比具有下列有益效果:

通过食品挤出机、输送链板、食品级输送管和分条挤出装置,包含粉碎、混合、挤出和运输四个步骤,实现了食品挤压成型的自动化生产,且分条挤出装置中,挤出腔呈等腰三角形,食品级输送管连接挤出腔顶角处,挤出管排列于挤出腔底边所在端面上,扩散均匀,挤出快捷,食品挤出成型均一性好,整体运行流畅,移动灵活,生产高效,调节方便,操作简单。

附图说明

图1是本实施例的立体图。

图2是本实施例的俯视图。

图3是图2中a部的放大示意图。

图中:1、食品挤出机;2、传送台;3、料斗;4、搅拌叶;5、挤出口;6、输送链板;7、分条挤出装置;8、挤出腔;9、挤出管;10、食品级输送管;11、开关旋转阀;12、压紧螺栓;13、传感器固定架;14、脚轮;15、控制面板。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结合具体实施例,对本实用新型的内容做进一步的详细说明:

结合图1和图2,本实施例是一种食品挤压生产装置,包括食品挤出机1和传送台2,食品挤出机1上方连接有料斗3,料斗3内设有搅拌叶4,食品挤出机1端面上部倾斜设置、且开设有挤出口5,传送台2上设有输送链板6,输送链板6起始端设有分条挤出装置7,分条挤出装置7包括挤出腔8以及若干连通挤出腔8的挤出管9,挤出腔8和挤出口5间连接有食品级输送管10,若干挤出管9均平行于输送链板6运行方向、且等间距排列于挤出腔8上朝输送链板6末端一侧端面上。

如图3所示,挤出管9上设有开关旋转阀11和压紧螺栓12,开关旋转阀11用于控制挤出管9的开闭,方便调节食品挤出条数,压紧螺栓12用于调节挤出管9的固定松紧,方便挤出管9的拆卸固定。

在本实施例中,挤出腔8呈等腰三角形,食品级输送管10连接挤出腔8顶角处,若干挤出管9连接挤出腔8底边上,方便了食物原料进入、分散和挤出,使各挤出管9的挤出食品形状均一;挤出管9为方形管,使食品挤出截面呈方形;传送台2上方设有传感器固定架13,用于固定辅助生产的视觉传感器;食品挤出机1下端和传送台2下端均设有若干脚轮14,方便了整体的搬运位移;食品挤出机1端面上于挤出口5一侧设有控制面板15,用于控制食品挤出机1的工作状态。

本实施例的工作原理是:食物原料从料斗3经搅拌叶4打碎混合后进入食品挤出机1内,食品挤出机1将粉碎混合后的食物原料挤出至挤出口5,并经食品级输送管10进入挤出腔8,食物原料在挤出腔8中聚满后分散至各个挤出管9挤出,在输送链板6上形成截面为方形的条棒状食品,并随输送链板6运输至下个工序。

本实用新型的创新之处是:通过食品挤出机1、输送链板6、食品级输送管10和分条挤出装置7,包含粉碎、混合、挤出和运输四个步骤,实现了食品挤压成型的自动化生产,且分条挤出装置7中,挤出腔8呈等腰三角形,食品级输送管10连接挤出腔8顶角处,挤出管9排列于挤出腔8底边所在端面上,扩散均匀,挤出快捷,食品挤出成型均一性好,整体运行流畅,移动灵活,生产高效,调节方便,操作简单。

上述实施例只为说明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构思及特点,其目的在于让熟悉此项技术的人士能够了解本实用新型的内容并加以实施,并不能以此限制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凡根据本实用新型精神实质所作的等效变化或修饰,都应涵盖在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内。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