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连续式茶叶烘干装置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20243468发布日期:2020-04-03 13:10阅读:124来源:国知局
一种连续式茶叶烘干装置的制作方法

本实用新型属于机械领域,尤其涉及一种连续式茶叶烘干装置。



背景技术:

在茶叶的制作过程一般分为萎凋、杀青、揉捻、解块和烘干等步骤,其中揉捻过程中会产生汁液,产生的汁液会使得茶叶团聚在一起,需要尽快将将解的茶叶分开,迅速降低温度,以避免产生闷味及干燥不足,产生闷酸现象,即解块步骤,然后再将茶叶快速烘干。此外,解块还能能将多余的水汽排除,快速冷却鲜叶能保持干燥后的茶菁保持翠绿有光泽。目前的解块机通常通过旋转的打散杆将茶叶打散,然后打散的茶叶被平铺在带孔的传送带上送到烘干室烘干。其中存在的问题如下:1.对茶叶的打击力量太大,产生的碎茶叶过多,导致茶叶损失。2.只有一层筛网筛选,导致许多未被打散的茶叶与打散的茶叶混合在一起,影响产品品质。3.有未打散的茶叶会和打散茶叶混合在一起,影响茶叶品质。4.茶叶在传送带上烘干,需要很长的传送带才可以将解块后的茶叶平铺开,导致占地面积很大。5.传送带上烘干时,茶叶不会滚动,导致与传送带的接触处很难烘干,导致烘干时间较长。6.传送带上烘干是在一个较为开放的空间,导致热量损失较大。



技术实现要素:

为解决上述问题,本实用新型公开了一种连续式茶叶烘干装置。本实用新型结构简单,使用方便,占地面积小,对打散茶叶时具有缓冲,降低了茶叶解块时的破碎率,且通过循环管保证了茶叶的打散程度,提高了茶叶品质,且烘干快速,效率高。

为实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为:

一种连续式茶叶烘干装置,包括茶叶打散装置和连续烘干装置,所述茶叶打散装置包括第一外壳,第一外壳顶部固定有进料口,第一外壳内轴接有横向设置的转动轴,转动轴连接有旋转动力装置;转动轴两端的径向分别安装有若干支杆;转动轴两端的支杆之间连接有若干横向打散杆,所述横向打散杆外套设有若干打散套管,打散套管的内径大于横向打散杆的外径;转动轴下方安装有上筛网,上筛网下方安装有安装有下筛网;上筛网和下筛网同向倾斜设置;上筛网和下筛网之间安装有返流板,返流板倾斜设置且倾斜方向且与下筛网的倾斜方向相反;配合上筛网安装有出料槽,配合下筛网成形有第一出料口;下筛网下方成形有碎料出口;上筛网和下筛网上均安装有震动器;上筛网的网口大于和下筛网的网口;出料槽通过回料管路与进料口连通;回料管路上安装有真空送料器,配合第一出料口安装有第二传送带,第二传送带端部安装有茶叶烘干装置;所述连续烘干装置包括第二壳体,第二壳体顶部成形有与第二传送带配合的第二进料口;第二壳体内自上向下固定有有若干锥盘,锥盘中部成形有落料口;每个锥盘下方均安装有一个锥形散料斗,锥盘与第二壳体和锥形散料斗之间形成间隙;锥盘通过连杆与第二壳体内壁相连;锥盘和锥形散料斗上均成形有若干透气孔;第二壳体底部分别连通有闭风出料机和进风管,进风管连通有进气泵和加热器。

进一步的改进,所述配合进料口安装有第一传送带。

进一步的改进,所述旋转动力装置为电机。

进一步的改进,所述打散套管为橡胶打散套管,打散套管上凸起成形有齿形刺。

进一步的改进,所述碎料出口为楔形。

进一步的改进,所述加热器为电加热器。

本实用新型的优点:

本实用新型结构简单,使用方便,占地面积小,对打散茶叶时具有缓冲,降低了茶叶解块时的破碎率,且通过循环管保证了茶叶的打散程度,提高了茶叶品质,且烘干快速,效率高。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实用新型的立体结构示意图;

图2为内筒和外筒的内部结构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以下结合附图及实施例对本实用新型做进一步说明。

实施例

如图1-2所示的一种连续式茶叶烘干装置,包括茶叶打散装置和连续烘干装置,所述茶叶打散装置包括第一外壳1,第一外壳1顶部固定有进料口2,第一外壳1内轴接有横向设置的转动轴3,转动轴3连接有旋转动力装置;转动轴3两端的径向分别安装有若干支杆4;转动轴3两端的支杆4之间连接有若干横向打散杆5,所述横向打散杆5外套设有若干打散套管6,打散套管6的内径大于横向打散杆5的外径;转动轴3下方安装有上筛网7,上筛网7下方安装有安装有下筛网8;上筛网7和下筛网8同向倾斜设置;上筛网7和下筛网8之间安装有返流板9,返流板9倾斜设置且倾斜方向且与下筛网8的倾斜方向相反;配合上筛网7安装有出料槽10,配合下筛网8成形有第一出料口11;下筛网8下方成形有碎料出口12;上筛网7和下筛网8上均安装有震动器14;上筛网7的网口大于和下筛网8的网口;出料槽10通过回料管路13与进料口2连通;回料管路13上安装有真空送料器15,配合第一出料口11安装有第二传送带17,第二传送带17端部安装有茶叶烘干装置;所述连续烘干装置包括第二壳体18,第二壳体18顶部成形有与第二传送带17配合的第二进料口19;第二壳体18内自上向下固定有有若干锥盘20,锥盘20中部成形有落料口21;每个锥盘20下方均安装有一个锥形散料斗22,锥盘20与第二壳体18和锥形散料斗22之间形成间隙28;锥盘20通过连杆29与第二壳体18内壁相连;锥盘20和锥形散料斗22上均成形有若干透气孔23;第二壳体18底部分别连通有闭风出料机24和进风管25,进风管25连通有进气泵26和加热器27。

配合进料口2安装有第一传送带16。

旋转动力装置为电机。打散套管6为橡胶打散套管,打散套管6上凸起成形有齿形刺61。

上述装置使用方法如下:

揉捻后的茶叶经过第一传送带16进入第一外壳1内,然后经旋转的横向打散杆5带动打散套管6将茶叶打散,由于打散套管6与横向打散杆5之间有间隙,使得打散套管6打散茶叶时有一定的冗余空间,即打散套管6外周与茶叶接触后,受力会产生一定的旋转,从而降低对茶叶直接的拍打力道,将拍击力量部分转化为打散套管6绕横向打散杆5旋转的撕扯力,将茶叶打散的同时防止将茶叶打碎。打散后的茶叶落在上筛网上,在震动器的震动下,被完全打散的茶叶和茶叶碎渣被筛送掉落到返流板9,然后返回下筛网8顶部,下筛网将茶叶碎渣筛下,并将打散的茶叶运输到第一出料口11被第二传送带17运输走输送到连续烘干装置,茶叶自锥盘20表面沿落料口21漏下,掉落在锥形散料斗22上分散向外周,然后经过间隙28落到下一级锥盘20,同时进气泵26吹入的热风自下向上通过透气孔23将茶叶吹干,干燥的茶叶被闭风出料机24送出。锥盘2020和锥形散料斗22增加了茶叶的形成,且是的茶叶在下落过程中产生滚动,降低了占地面积且加快的茶叶的烘干效率

未完全打散的茶叶被送到出料槽10,经过真空送料器输送到进料口2继续被打散。

上述装置保证了茶叶的打散效果,且大大降低了茶叶的破碎率。

尽管本实用新型的实施方案已公开如上,但并不仅仅限于说明书和实施方案中所列运用,它完全可以被适用于各种适合本实用新型的领域,对于熟悉本领域的人员而言,可容易地实现另外的修改,因此在不背离权利要求及等同范围所限定的一般概念下,本实用新型并不限于特定的细节和这里所示。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