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间隙式自动分离炒锅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9954526发布日期:2020-02-18 12:33阅读:239来源:国知局
一种间隙式自动分离炒锅的制作方法

本实用新型涉及炒货锅技术领域,具体涉及一种能够自动分离炒货和炒料的炒锅。



背景技术:

炒货是人们闲暇时间打发时间口头小食,不同口味的炒货为人们带来的不同口感和感受。

现有技术中,常用人工炒制或电动炒货锅炒制等方式炒制瓜子或花生等坚果,其中,人工炒制就是在炉子上支一口大锅,利用一把铲子完全手工炒制,这种炒制方式费时费力,炒制过程中,锅口大开,热量利用率极低;而使用现有的电动炒货锅后,只需要将物料和热载体一同放进炒货锅内,通过底部加热器对桶体进行加热,桶体自动旋转,实现自动炒制,大大减少了劳动强度。

但是现在多大部分的电动炒锅多为采用炒料和炒货混合炒制,炒制完成后再次进行过滤,以筛除炒料,造成工作量增大,且人工筛除炒料效率低、筛除质量差。

因此,如何提高筛除质量和实现自动筛除炒料,是现今急需解决的问题。



技术实现要素: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克服现有技术的不足,提供了一种间隙式自动分离炒锅,以解决现有技术中人工筛除炒料效率低质量差等技术问题。

本实用新型是通过以下技术方案实现的:

本实用新型提供了一种间隙式自动分离炒锅,包括两端开口的炒锅本体,所述炒锅本体内腔中部固定安装有一个与其轴线垂直的、将其内腔分隔为炒货仓和分离仓两部分的竖向分隔板,且所述分隔板中心处开设有出料口,所述分离仓内还安装有与其同轴分布的筛网和一端开口的筛筒,所述筛筒设置在所述筛网内,所述筛网的两端分别与和其对应的分隔板和炒锅本体内壁固定连接,所述筛筒的开口端背离所述出料口且与和其临近的炒锅本体的端口连通,所述炒货仓对应炒锅本体绕其轴线的内壁上均匀安装有倾斜设置的第一螺旋炒翅,所述分离仓对应炒锅本体绕其轴线的内壁上均匀安装有倾斜设置的第二螺旋炒翅,所述筛网绕其轴线的内壁上处于出料口与筛筒之间的部分均匀安装有倾斜设置的第三螺旋炒翅,其余部分则均匀安装有倾斜设置的第四螺旋炒翅,所述筛筒绕其轴线的内壁上均匀安装有倾斜设置的第五螺旋炒翅,所述分隔板上均匀开设有内部安装有滤网的回沙孔,且所述回沙孔处于所述筛网内对应的分隔板上,所述筛筒绕其轴线的内壁上靠近出料口的部分均匀开设有进料孔,所述第一螺旋炒翅、第二螺旋炒翅与第四螺旋炒翅的倾斜方向相同,第三螺旋炒翅、第五螺旋炒翅的倾斜方向相同且与第一螺旋炒翅倾斜方向相反。

进一步,所述炒货仓内靠近分隔板的位置处还安装有竖直挡板,所述竖直挡板与炒锅本体内壁接触的部分上均匀开设有多个通孔,所述分隔板与竖直挡板之间对应的炒锅本体的内壁上均匀安装有可将经通孔进入竖直挡板和分隔板之间空间的物料导入出料口的第一螺旋导流板。

进一步,所述出料口外围还固定安装有处于分离仓一侧的导料围板,且导料围板背离出料口的外沿背离其轴线向外倾斜设置。

进一步,所述筛网的孔径、筛筒的孔径与滤网的孔径均相同。

进一步,所述筛网内壁上与进料孔相对的位置处还安装有可将处于其上的炒货导入进料孔的第二螺旋导料板。

进一步,所述分离仓内壁上与所述第二螺旋炒翅相对的位置处还安装有可将处于其上的炒料导入筛网内的第三螺旋导料板。

本实用新型相比现有技术具有以下优点:本实用新型提供了一种间隙式自动分离炒锅,通过设置筛网和筛筒,使得分离仓内部分为三个部分,炒货和炒料混合物进入筛网与筛筒之间的空间后,落到筛网上后,炒货和炒料初次分离,炒料落入筛网下方,炒货在第三螺旋炒翅和第四螺旋炒翅的作用下堆积在进料孔下方,并在第五螺旋炒翅的带动下流向筛筒的出口端,在运动的过程中炒货内夹杂的炒料可再次进行筛选并经筛筒、筛网落至筛网下方的空间内,实现间隙式分离的目的,实现了有效筛除炒料的目的;结合第二螺旋炒翅,炒料可在需要的时候通过回沙孔回流至炒货仓内,实现了炒料的循环利用,降低了人工操作量,提高了工作效率和降低了人工成本。

附图说明

图1是一种间隙式自动分离炒锅的结构示意图。

图中:1、炒锅本体;2、分隔板;3、炒货仓;4、分离仓;5、出料口;6、筛网;7、筛筒;8、第一螺旋炒翅;9、第二螺旋炒翅;10、第三螺旋炒翅;11、第四螺旋炒翅;12、第五螺旋炒翅;13、回沙孔;14、进料孔;15、竖直挡板;16、通孔;17、第一螺旋导流板;18、导料围板。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将结合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仅仅是本实用新型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实用新型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做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实用新型保护的范围。

请参阅图1本实用新型提供的实施例:

本实施例提供一种间隙式自动分离炒锅,包括两端开口的炒锅本体1,其一端为进料端一端为出料端(参考图1,处于图1中左侧端口为进料端,右侧端口为出料端),炒锅本体1内腔中部固定安装有一个与其轴线垂直的、将其内腔分隔为炒货仓3和分离仓4两部分的竖向分隔板2(分隔板2的外沿与炒锅本体1内壁固定连接,在本实施例中炒锅本体1为圆柱形所以分隔板为薄片状圆形),且分隔板2中心处开设有出料口5,参考图1,在本实施例中出料口5外围还固定安装有处于分离仓4一侧的导料围板18,且导料围板18背离出料口5的外沿背离其轴线向外倾斜设置;

通过上述设置,在炒制炒货的过程中在炒货仓3内进行炒制,炒制完成后通过出料口5进入分离仓4内进行分离,并经出料端出料;

在本实施例中,分离仓4内还安装有与其同轴分布的筛网6(筛网6的形状为空心、两端开口的、水平设置的圆柱形网状结构)和一端开口的筛筒7(筛筒7的结构与筛网6的结构类似,主要区别在于筛筒7的一端封闭),结合图1,可以看出在本实施例中筛筒7设置在筛网6内,筛网6的两端分别与和其对应的分隔板2和炒锅本体1内壁固定连接,筛筒7的开口端背离出料口5且与和其临近的炒锅本体1的端口连通,炒货仓3对应炒锅本体1绕其轴线的内壁上(即水平设置的内壁上)均匀安装有倾斜设置的第一螺旋炒翅8,分离仓4对应炒锅本体1绕其轴线的内壁上(即水平设置的内壁上)均匀安装有倾斜设置的第二螺旋炒翅9,筛网6绕其轴线的内壁上(即水平设置的内壁上)处于出料口5与筛筒7之间的部分均匀安装有倾斜设置的第三螺旋炒翅10,其余部分则均匀安装有倾斜设置的第四螺旋炒翅11,筛筒7绕其轴线的内壁上(即水平设置的内壁上)均匀安装有倾斜设置的第五螺旋炒翅12,分隔板2上均匀开设有内部安装有滤网的回沙孔13(结合图1,回沙孔13开设在分隔板2临近炒锅本体1的部分上,即分隔板2靠近炒锅本体1的根部位置处),且回沙孔13处于筛网6内对应的分隔板2上(结合图1,即回沙孔13处于筛网6与筛筒7围成的空间内),筛筒7绕其轴线的内壁上靠近出料口5的部分均匀开设有进料孔14(结合图1,即进料孔14位于贴近筛筒7竖直壁位置处,且处于第三螺旋炒翅10和第四螺旋炒翅11之间空间的正上方),第一螺旋炒翅8、第二螺旋炒翅9与第四螺旋炒翅11的倾斜方向相同,第三螺旋炒翅10、第五螺旋炒翅12的倾斜方向相同且与第一螺旋炒翅8倾斜方向相反。

优选的,炒货仓3内靠近分隔板2的位置处还安装有竖直挡板15,竖直挡板15与炒锅本体1内壁接触的部分上均匀开设有多个通孔16,分隔板2与竖直挡板15之间对应的炒锅本体1的内壁上均匀安装有可将经通孔16进入竖直挡板15和分隔板2之间空间的物料导入出料口5的第一螺旋导流板17。

优选的,筛网6的孔径、筛筒7的孔径与滤网的孔径均相同。

筛网6内壁上与进料孔14相对的位置处还安装有可将处于其上的炒货导入进料孔14的第二螺旋导料板19。

所述分离仓4内壁上与所述第二螺旋炒翅9相对的位置处还安装有可将处于其上的炒料导入筛网6内的第三螺旋导料板20。

工作原理:

在炒制炒货的过程中,首先将炒货和炒料均由进料端放入炒货仓3内,外部动力装置带动炒锅本体1进行正反向转动,竖直挡板15可避免混合物直接进入出料口5;

当炒制完成后,外部动力装置带动炒锅本体1进行正向转动,此时处于炒货仓3内的混合物在第一螺旋炒翅8的带动下朝向出料口5运动,并经通孔16进入竖直挡板15和分隔板2之间的空间内,然后在导流板17的带动下通过出料口5进入筛网6和筛筒7之间的空间内并落到筛网6上;

处于筛网6上的炒料因其粒度小于筛网6孔径,则其在重力的作用下落入筛网6下方空间内,并堆积在其下方;

此时,炒锅本体1的转动方向不变,堆积在筛网6上的炒货在第三螺旋炒翅10和第四螺旋炒翅11的作用下(第三螺旋炒翅10将炒货向第四螺旋炒翅11方向推动,第四螺旋炒翅11将炒货向第三螺旋炒翅10方向推动),向二者之间的空间处汇聚,并通过第二螺旋导料板19导流进入进料孔14内,炒货在经进料孔14进入筛筒7内后,在第五螺旋炒翅12的带动下朝向出料端运动,并最终流出炒锅本体1,在此过程中,炒货内夹杂的未分离的炒料在筛筒7的作用下实现有效分离,并依次经筛筒7和筛网6后落入筛网6下方的空间内。

炒货完成流出后,令炒锅本体1在外部动力带动下反向转动,令堆积在筛网6下方的炒料经第二螺旋炒翅9的推动下向回沙孔13处流动,并在第三螺旋导料板20的作用下运动至筛网6内并经回沙孔13返回炒货仓3内,实现炒料的循环利用,且在此过程中炒料未出炒锅本体1,其热量能够有效保存,提高了热效率。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