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胃肠道患者术后专用植物基乳剂及其制备方法与流程

文档序号:20833634发布日期:2020-05-22 16:35阅读:232来源:国知局
一种胃肠道患者术后专用植物基乳剂及其制备方法与流程

本发明属于食品加工技术领域,具体涉及一种胃肠道患者术后专用植物基乳剂及其制备方法。



背景技术:

近年来,我国胃肠疾病的发病率不断升高。据统计,中国胃肠疾病高发,病患超过1.2亿,手术是治疗以胃肠癌为首的严重胃肠道疾病的首选或必需治疗方式。胃肠道手术后患者是营养不良的高危人群,及时有效的营养治疗可以帮助患者尽快恢复胃肠道功能,提高治疗效果,缩短住院时间,降低治疗费用提高,甚至减少术后死亡率。因此,营养支持在胃肠道手术患者康复过程中不可或缺。

长期以来,我国对胃肠道术后患者的营养支持多采取静脉输液的肠外营养供给,虽然可以快速提供能量及营养物质,但大量研究证据表明,术后依靠肠外营养供给,缺乏肠内营养供应的刺激将导致胃肠运动和血液循环障碍,抑制消化道分泌功能,削弱胃粘膜屏障,加速致病菌的繁殖,增加肠道细菌移位,引起多种并发症。而在术后早期提供以特殊医用食品为基础的肠内营养,不但是安全的,而且可以促进肠道功能的恢复,提高患者免疫力,降低血清内毒素水平和炎症介质,保持胃肠道粘膜的屏障功能,可以有效减少并发症的发生。因此,与肠外营养相比,经消化系统的肠内营养支持更适合于胃肠道术后患者。

若应用于术后病人肠内营养,相较于传统的粉剂产品,灭菌后封装的乳剂产品不需要二次溶解,使用方便,且不易引入细菌污染,无疑更适用于胃肠道手术后患者的早期营养供给。但目前我国大部分特医产品生产企业未掌握乳剂生产技术,国内特医产品形式主要以粉剂为主,因此,开发品质稳定、符合术后病人特殊营养需求的乳剂产品,可填补目前国内特医产品形式的空白,满足广大胃肠道手术患者术后营养支持需求。



技术实现要素:

针对现有技术中静脉输液的肠外营养供给易引起并发症、缺少符合术后病人特殊营养需求的乳剂产品,本发明提供了一种胃肠道患者术后专用植物基乳剂及其制备方法,可以改善肠道菌群结构,维持小肠上皮结构,非常适合胃肠道术后这一特定的生理时期。

本发明通过以下技术方案实现:

一种胃肠道患者术后专用植物基乳剂,包括以下重量份的原料:40-60份发芽发酵藜麦全谷物,10-20份超微小米粉,4-8份高油酸植物油,0.05-0.3份乳化剂,0.05-0.1份褪黑素。

进一步地,所述的原料还包括1-2份海参多糖,4-8份大豆蛋白肽,1-2份乳清蛋白,0.05-1份增稠剂,0.05-1份缬草提取物。

进一步地,还包括以下重量份的原料:3-7份复合矿物质,0.05-1份复合维生素。

进一步地,所述的高油酸植物油为高油酸大豆油、高油酸亚麻籽油、高油酸花生油中的一种以上。

进一步地,所述的藜麦为白皮藜麦;所述的超微小米粉的粒径为18-20μm。

进一步地,所述的乳化剂为卵磷脂、蔗糖脂肪酸酯、单甘脂、癸酸甘油三酯中的至少两种;本发明中采用的乳化剂为两种或两种以上的复合乳化剂,经实验验证,相对于单一的乳化剂,复合乳化剂的乳化效果更好,得到的植物基乳剂更容易被人体吸收,不同的乳化剂hlb不同,不同的物质乳化所要求的hbl也不同,本发明所述植物基乳剂,为天然谷物原料,属于复杂食品体系,采用多种乳化剂复配,可调整复合乳化剂的hlb,使其更好地匹配体系内多种乳化对象。

进一步地,所述的增稠剂为黄原胶、魔芋胶、瓜儿豆胶中的至少两种。

本发明中,一种胃肠道患者术后专用植物基乳剂的制备方法包括以下步骤:

(1)藜麦浸泡清洗,加入2-4倍体积的水浸泡3-6个小时,浸泡期间换水1-3次,将浸泡后的藜麦摊平于浸湿的棉布上,20-30℃发芽6-12小时,40-55℃烘干后磨粉,得发芽藜麦粉,加入与藜麦原料重量比1:3-5的水,蒸制5-15分钟,冷却至室温后加入发酵剂搅拌均匀,于37℃发酵24-48小时,获得发芽发酵藜麦浆;

(2)向步骤(1)中的发芽发酵藜麦浆加入2-3倍体积的水,依次加入海参多糖、大豆蛋白肽、乳清蛋白,搅拌混匀2-3分钟,加入小米超微粉混合,室温下搅拌2-3分钟,加入增稠剂,继续搅拌3-10分钟后过胶体磨1-2次,过80-200目筛得谷物基混合浆;

(3)高油酸植物油在45-65℃保温15-25分钟,将乳化剂用少量水(水量刚刚能把乳化剂溶解即可)溶解,与植物油混合,45-65℃保温搅拌10-20分钟,获得油相组分;

(4)将步骤(2)中制备的谷物基混合浆与步骤(3)中的油相组分混合,45-65℃保温搅拌混匀20-30分钟,加入复合矿物质和复合维生素、缬草提取物和褪黑素,过胶体磨2-3次后过80-200目筛过滤;过滤好的料液经高压均值机20-40mpa均质2-3次,灭菌分装。

进一步地,步骤(1)中所述的发酵菌剂为质量比为1:1的植物乳杆菌与开菲尔菌粒的混合菌剂。

进一步地,所述的植物乳杆菌的接种浓度106cfu/l。

褪黑素是由松果体主要合成与分泌的一种重要的吲哚类神经内分泌激素,但在应激状态下,褪黑素分泌明显减少,因此,褪黑素水平的高低也在一定程度上反应了麻醉和手术患者应激水平的高低。前期也有大量研究表明,全身麻醉手术后,患者会出现血液中褪黑素水平大幅降低得情况,并且褪黑素不足与术后焦虑、抑郁及认知功能障碍相关。因此,褪黑素的加入能够降低术后应激反应,缓解术后焦虑及预防后期的认知障碍。

高油酸植物油,油酸被营养学界称为“安全脂肪酸”,是一种单不饱和omega-9脂肪酸,存在于动植物体内,也是人体脂肪组织中最丰富的脂肪酸。高油酸植物油相较于普通植物油,稳定性更强,因此以高油酸植物油为原料制备乳剂产品,可有效延长乳剂的货架期。另外,植物油酸还具有降低炎症反应,调节免疫细胞活性的功能,尤其适用于胃肠道手术后这一特殊时期。

藜麦是全谷全营养完全蛋白碱性食物,胚乳占种子的68%,且具有营养活性,蛋白质含量高达16%-22%(牛肉20%),品质与奶粉及肉类相当,富含多种氨基酸,其中有人体必需的全部9种必需氨基酸,比例适当且易于吸收,尤其富含植物中缺乏的赖氨酸,钙、镁、磷、钾、铁、锌、硒、锰、铜等矿物质营养含量高,富含不饱和脂肪酸、类黄酮、b族维生素和维生素e、胆碱、甜菜碱、叶酸、α-亚麻酸、β-葡聚糖等多种有益化合物,膳食纤维素含量高达7.1%,胆固醇为0,不含麸质。清水浸泡后反复冲洗几次确保彻底洗掉残留皂苷,以免有涩味,藜麦萌发过程中不仅发生了许多生理代谢变化,如酶的活化生成、细胞生理活性的恢复。同时可以提高谷物的营养品质,如改善氨基酸的组成、提高蛋白质的利用率、增加b族维生素的含量、降低抗营养因子等,使用这一时期的藜麦,最大可能的使藜麦中的营养成分释放出来,而采用在浸湿的棉布上萌动,避免藜麦中营养成分的流失。

本发明中藜麦经发芽发酵处理,可有效提高谷物中有益的短链脂肪酸含量,可以改善肠道菌群结构,维持小肠上皮结构,增强肠道屏障功能,有效降低因菌群失衡而引起的各类不良反应。同时,小米与藜麦均为无麸质谷物,且营养均衡,易吸收,不会引起腹泻等不良反应,非常适合胃肠道术后这一特定的生理时期。

有益效果

(1)本发明中所采取的植物基原料,选用高油酸植物油作为乳化剂,乳化效果更好,稳定性更强,可有效延长乳剂的货架期。另外,植物油酸还具有降低炎症反应,调节免疫细胞活性的功能;

(2)本发明中藜麦经发芽发酵处理,可有效提高谷物中有益的短链脂肪酸含量,可以改善肠道菌群结构,维持小肠上皮结构,增强肠道屏障功能,有效降低因菌群失衡而引起的各类不良反应。同时,小米与藜麦均为无麸质谷物,且营养均衡,易吸收,不会引起腹泻等不良反应,非常适合胃肠道术后这一特定的生理时期。

附图说明

图1为小鼠首次进入白箱的等待时间;

图2为小鼠在白箱中停留总时长;

图3为小鼠血清中炎症因子(tnf-α)的浓度;

图4为小鼠血清中炎症因子(il-6)的浓度。

具体实施方式

为了使本领域的人员更好地理解本发明的技术方案,下面对本发明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的描述,基于本申请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做出创造性劳动的前提下所获得的其它类同实施例,都应当属于本申请保护的范围。

本发明中的实施例中使用的复合维生素为复合维生素份,包括维生素c、维生素a、维生素d2、维生素b11、核黄素、维生素b6、烟酰胺、右泛醇、维生素e、叶酸、生物素、维生素b12;复合矿物质包括钙、钾、镁、铁、铜、锌、锰、碘、硒、镍等。

下列实施例中所述的份数为重量份。

下列实施例中的开菲尔菌粒为市场购买。

实施例1

胃肠道患者术后专用植物基乳剂原料:50份白皮藜麦,15份粉碎至18-20μm的超微小米粉,6份高油酸大豆油,1份海参多糖,6份大豆蛋白肽,1.5份乳清蛋白,0.2份乳化剂(0.1份卵磷脂和0.1份蔗糖脂肪酸酯),0.5份增稠剂(0.2份魔芋胶和0.3份瓜儿豆胶),0.08份褪黑素,0.5份缬草提取物,0.5份复合维生素,5份复合矿物质。

胃肠道患者术后专用植物基乳剂的制备方法为:

(1)藜麦浸泡清洗,加入3倍体积的水浸泡5个小时,浸泡期间换水2次,将浸泡后的藜麦摊平于浸湿的棉布上,25℃发芽10小时,50℃烘干后磨粉,得发芽藜麦粉,加入与藜麦原料重量比1:5的水,蒸制10分钟,冷却至室温后加入质量比为1:1的植物乳杆菌(106cfu/l)与开菲尔菌粒的混合菌剂搅拌均匀,于37℃发酵36小时,获得发芽发酵藜麦浆;

(2)向步骤(1)中的发芽发酵藜麦浆加入2倍体积的水,依次加入海参多糖、大豆蛋白肽、乳清蛋白,搅拌混匀2分钟,加入小米超微粉混合,室温下搅拌3分钟,加入增稠剂,继续搅拌5分钟后过胶体磨2次,过200目筛得谷物基混合浆;

(3)高油酸植物油在55℃保温20分钟,将乳化剂用少量水(水量刚刚能把乳化剂溶解即可)溶解,与高油酸大豆油混合,55℃保温搅拌15分钟,获得油相组分;

(4)将步骤(2)中制备的谷物基混合浆与步骤(3)中的油相组分混合,55℃保温搅拌混匀20分钟,加入复合矿物质和复合维生素、缬草提取物和褪黑素,过胶体磨3次后过120目筛过滤;过滤好的料液经高压均值机30mpa均质2次,灭菌分装。

实施例2

胃肠道患者术后专用植物基乳剂原料:40份白皮藜麦,20份粉碎至18-20μm的超微小米粉,4份高油酸亚麻籽油,2份海参多糖,8份大豆蛋白肽,1份乳清蛋白,0.1份乳化剂(0.05份卵磷脂和0.05份蔗糖脂肪酸酯),0.3份增稠剂(0.2份魔芋胶和0.1份瓜儿豆胶),0.06份褪黑素,0.3份缬草提取物,0.5份复合维生素,5份复合矿物质。

胃肠道患者术后专用植物基乳剂的制备方法为:

(1)藜麦浸泡清洗,加入3倍体积的水浸泡6个小时,浸泡期间换水3次,将浸泡后的藜麦摊平于浸湿的棉布上,25℃发芽8小时,50℃烘干后磨粉,得发芽藜麦粉,加入与藜麦原料重量比1:3的水,蒸制10分钟,冷却至室温后加入质量比为1:1的植物乳杆菌(106cfu/l)与开菲尔菌粒的混合菌剂搅拌均匀,于37℃发酵32小时,获得发芽发酵藜麦浆;

(2)向步骤(1)中的发芽发酵藜麦浆加入3倍体积的水,依次加入海参多糖、大豆蛋白肽、乳清蛋白,搅拌混匀2分钟,加入小米超微粉混合,室温下搅拌3分钟,加入增稠剂,继续搅拌5分钟后过胶体磨2次,过200目筛得谷物基混合浆;

(3)高油酸植物油在55℃保温10分钟,将乳化剂用少量水溶解(水量刚刚能把乳化剂溶解即可),与高油酸亚麻籽油混合,55℃保温搅拌15分钟,获得油相组分;

(4)将步骤(2)中制备的谷物基混合浆与步骤(3)中的油相组分混合,55℃保温搅拌混匀25分钟,加入复合矿物质和复合维生素、缬草提取物和褪黑素,过胶体磨3次后过200目筛过滤;过滤好的料液经高压均值机30mpa均质2次,灭菌分装。

实施例3

胃肠道患者术后专用植物基乳剂原料:60份白皮藜麦,10份粉碎至18-20μm的超微小米粉,8份高油酸花生油,1份海参多糖,4份大豆蛋白肽,2份乳清蛋白,0.3份乳化剂(0.1份卵磷脂和0.2份蔗糖脂肪酸酯),1份增稠剂(0.5份魔芋胶和0.5份瓜儿豆胶),1份褪黑素,0.2份缬草提取物,0.5份复合维生素,5份复合矿物质。

胃肠道患者术后专用植物基乳剂的制备方法为:

(1)藜麦浸泡清洗,加入4倍体积的水浸泡4个小时,浸泡期间换水3次,将浸泡后的藜麦摊平于浸湿的棉布上,25℃发芽12小时,50℃烘干后磨粉,得发芽藜麦粉,加入与藜麦原料重量比1:5的水,蒸制15分钟,冷却至室温后加入质量比为1:1的植物乳杆菌(106cfu/l)与开菲尔菌粒的混合菌剂搅拌均匀,于37℃发酵40小时,获得发芽发酵藜麦浆;

(2)向步骤(1)中的发芽发酵藜麦浆加入2倍体积的水,依次加入海参多糖、大豆蛋白肽、乳清蛋白,搅拌混匀3分钟,加入小米超微粉混合,室温下搅拌3分钟,加入增稠剂,继续搅拌5分钟后过胶体磨2次,过120目筛得谷物基混合浆;

(3)高油酸花生油在55℃保温20分钟,将乳化剂用少量水(水量刚刚能把乳化剂溶解即可)溶解,与高油酸花生油混合,55℃保温搅拌15分钟,获得油相组分;

(4)将步骤(2)中制备的谷物基混合浆与步骤(3)中的油相组分混合,55℃保温搅拌混匀25分钟,加入复合矿物质和复合维生素、缬草提取物和褪黑素,过胶体磨3次后过120目筛过滤;过滤好的料液经高压均值机30mpa均质3次,灭菌分装。

对比例1:

实施例1中发芽发酵藜麦浆替换为发芽发酵糙米浆,其余操作与实施例1相同。

对比例2:

实施例1中的藜麦不进行发芽处理,直接磨粉后进行发酵,其余操作与实施例1相同。

对比例3:

实施例1中的藜麦发芽处理后,直接打成藜麦浆,不进行糖化、发酵处理,其余操作与实施例1相同。

对比例4:

将实施例1中的高油酸植物油换成普通大豆油,其余操作与实施例1相同。

对比例5:

实施例1中不添加褪黑素,其余操作与实施例1相同。

动物实验结果:

60只6-8周spf级c57bl/6雄性小鼠,随机分为六组(10只/组),包括实施例1饮食组以及对比例1-5饮食组。其中,实施例1饮食组及对比例1-5饮食组进行部分胃切除手术,术后24h喂食糖盐水,后分别饲喂实施例1及对比例1-5所述乳剂;假手术组不进行胃切除,其余麻醉、开腹、缝合等步骤与其它手术组操作相同。术后7天,各组小鼠经黑白箱实验检测小鼠焦虑状态;小鼠行为测试后,麻醉状态下心脏取血,制备血清,检测小鼠血液中炎症因子水平;心脏取血后的小鼠安乐死处理。

实验结果分类总结如下:

1、术后一周小鼠行为学测试结果

利用动物避暗特性(趋黑箱)和探索特性(趋白箱)进行动物行为起源、精神药理学、行为毒物学研究。啮齿类动物天生具有不喜欢明亮照明区域和自发探索新环境的倾向,使得黑白箱成为易于使用的测试仪器,无需事先训练动物。黑白箱试验有助于预测抗焦虑类药物或促焦虑生成药物对小鼠或大鼠行为的影响。已表明,与无焦虑特质的动物相比,焦虑动物会迅速转移到更黑的一面,并且极少离开黑暗的一面。因此,更多时间在明亮端时,表示忧虑减轻。被广泛应用于学习记忆、老年痴呆、海马/外海马研究、智力与衰老、新药开发/筛选/评价、药理学、毒理学、预防医学、神经生物学、动物心理学及行为生物学等多个学科的科学研究和计算机辅助教学等领域。

术后一周应用黑白箱实验对小鼠进行行为学检测,评价小鼠术后焦虑状态,实验结果如图1和图2所示:

处于焦虑状态的小鼠更易停留在黑箱,会相应减少白箱探索时间。图1和图2显示,无论是从小鼠首次进入白箱所需要的等待时间,还是小鼠在白箱中的停留总时间来看,实施例1都优于其它对比组,表现为需要等待的时间明显短于其他对比例饮食组,同时在白箱中停留的时间又明显长于其他组,说明实施例1缓解小鼠术后焦虑的效果最好。其中,对比例5又是所有对比例中效果最差的,说明褪黑素的添加对于缓解小鼠术后焦虑至关重要。除此之外,对比例1与其它组相比,效果也稍差,说明藜麦全谷物本身的活性成分对小鼠焦虑缓解也能起到一定作用,而一些麸质类谷物则会带来负面影响。藜麦的发芽和发酵工艺也会对小鼠术后焦虑现象产生重要的影响。

本发明乳剂对小鼠手术后一周血清中炎症因子水平的影响

肿瘤坏死因子(tnf-α)由单核巨噬细胞产生,有免疫调节、参与发热和炎症发生的功能。白细胞介素-6(il-6)是一种就有多重免疫调节功能的细胞因子,有增强免疫的功能。现已确认的促炎细胞因子主要有tnf-α、白介素-8、和il-6等,这些细胞因子在生物损伤和炎症的发生、发展的病理过程中扮演重要的角色。tnf-α、白介素-8、和il-6等细胞因子作为重要的炎症介质参与机体的炎症发生。在省里状态下,人体液中tnf-α和il-6水平较低,但在病理状态下,tnf-α和il-6分泌量增加以及引起的各种炎症因子的瀑布式释放可导致炎症发生,引起组织细胞损伤。

msd超敏因子电化学发光法检测小鼠血清中tnf-α、il-6两种炎症因子的浓度,结果如图3和图4所示:

根据系统性炎症因子检测结果,与对比例1-5饮食小鼠相比,术后早期摄入实施例1所制备乳剂,可有效降低血液中炎症因子水平。炎症因子tnf-α在对比例1饮食小鼠血液中的浓度明显高于其他组,说明藜麦全谷物中的成分具有较为显著的抗炎作用,对降低血液中tnf-α的浓度起到决定性的作用。炎症因子il-6在对比例1与对比例3中浓度较高,说明藜麦全谷物及其发酵作用都对降低胃肠道手术后小鼠血液中炎症因子il-6的水平有着重要影响。

当前第1页1 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