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偏心式原料烘炒装置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21400764发布日期:2020-07-07 14:33阅读:132来源:国知局
一种偏心式原料烘炒装置的制作方法

本发明属于原料加工设备领域,具体来说设计一种偏心式原料烘炒装置。



背景技术:

炒货机是用于炒栗子、炒花生、瓜子、核桃等几十种炒货食品,一机多用。

现有的用于炒板栗等原料时,炒货机内部容易出现烘炒不充分,导致板栗质量的受到影响的现象,部分板栗会炒焦变黑无法实用,造成食物浪费。



技术实现要素:

本发明的目的之一在于提供一种偏心式原料烘炒装置,以解决背景技术中,现有的炒货机烘炒不充分、烘炒质量不佳的问题。

为实现上述目的,本发明提供技术方案如下:

一种偏心式原料烘炒装置,包括机架,所述机架顶部左右两端分别设有安装座,任一所述安装座上可转动安装有第一偏心齿轮,所述第一偏心齿轮啮合有一第二偏心齿轮,所述安装座上配合所述第二偏心齿轮设有辅助传动机构,所述第二偏心齿轮可转动安装在所述辅助机构上;机架两端的第二偏心齿轮间通过一烘箱连接,烘箱内设有搅拌桨。

优选地,所述第一偏心齿轮包括第一齿轮本体,所述第一齿轮本体左右两侧分别对称设有第一齿轮轴,所述第一齿轮轴偏心设置,设置于第一齿轮本体左侧的第一齿轮轴固定连接有第一电机;所述第二偏心齿轮包括与第一齿轮本体啮合的第二齿轮本体,第二齿轮本体远离所述烘箱一侧偏心设置有第二齿轮轴,所述第二齿轮轴可转动安装在所述辅助传动机构上。

优选地,所述第一齿轮本体和第二齿轮本体均为斜齿圆柱齿轮。

优选地,所述烘箱包括两端部以及与两端部一体连接的中间部,所述端部和中间部均为圆柱形结构,所述端部的直径与所述第二齿轮本体直径相同,所述端部分别与对应侧的第二齿轮本体固定连接,端部的直径小于中间部的直径;所述中间部开设有进出料口,中间部配合所述进出料口设有封盖。

优选地,至少一所述第二齿轮轴朝向所述第二齿轮本体延伸至所述烘箱内,第二齿轮轴靠近所述烘箱一端固定连接有第三齿轮所述烘箱可转动安装有与所述第三齿轮相配合的第四齿轮,所述第四齿轮的中心轴与所述第二齿轮本体的中心轴重合,所述第四齿轮与所述搅拌桨轴连接。

优选地,所述第三齿轮的半径小于所述第四齿轮半径。

优选地,所述安装座包括分别固定设置在机架顶部左右两端的底板、固定设置在底板上的框体,框体内设有与所述第一齿轮本体相配合的容纳槽,框体左右两侧配合所述第一齿轮轴嵌有轴承,所述第一电机通过电机座固定设置在框体左侧的底板上,第一电机的转轴通过对应的第一齿轮轴与所述第一齿轮本体固定连接。

优选地,所述第一齿轮轴远离所述第一齿轮本体一端固定连接有限位柱,所述限位柱的直径大于所述第一齿轮轴直径。

优选地,所述辅助升降机构包括分别固定设置在框体前后两侧的导向柱,所述导向柱上套设有滑块,所述滑块间固定连接有支撑架,支撑架上配合所述第二齿轮轴嵌有轴承。

优选地,所述烘箱包括内层和外层,内层和外层固定连接,内层和外层间设有加热管,所述加热管呈螺旋状,所述内层配合所述加热管设有散热通孔,所述外层配合所述散热通孔开设有安装孔。

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发明的有益效果为:

本发明通过第一偏心齿轮使得第二偏心齿轮在辅助传动机构的作用下自转、上下左右移动,使得烘箱能够自转并上下左右移动,且搅拌桨对烘箱中的原料进行搅拌,使得原料搅拌充分,提高烘炒效率,减少原料浪费。

附图说明

图1为烘箱其中一端的结构示意图。

图2为图1中a的放大图。

图3为图1中烘箱6的剖视图。

图4为图1中第二齿轮本体41的结构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将结合本发明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发明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仅仅是本发明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发明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做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发明保护的范围。

如图1所示,烘箱的另一端与该端是相同的连接结构,因此烘箱另一端的结构并未示出。

一种偏心式原料烘炒装置,包括机架1,所述机架1顶部左右两端分别设有安装座2,任一所述安装座2上可转动安装有第一偏心齿轮3,所述第一偏心齿轮3啮合有一第二偏心齿轮4,所述安装座2上配合所述第二偏心齿轮4设有辅助传动机构5,所述第二偏心齿轮4可转动安装在所述辅助传动机构5上;机架1两端的第二偏心齿轮4间通过一烘箱6连接,烘箱6内设有搅拌桨。

本发明中,由于第一偏心齿轮和第二偏心齿轮啮合,因此第一偏心齿轮带动第二偏心齿轮,第二偏心齿轮在辅助传动机构的作用下实现与第一偏心齿轮间的齿轮转动。

所述第一偏心齿轮3包括第一齿轮本体31,所述第一齿轮本体31左右两侧分别对称设有第一齿轮轴32,所述第一齿轮轴32偏心设置,设置于第一齿轮本体31左侧的第一齿轮轴32固定连接有第一电机33;所述第二偏心齿轮4包括与第一齿轮本体31啮合的第二齿轮本体41,第二齿轮本体41远离所述烘箱6一侧偏心设置有第二齿轮轴42,所述第二齿轮轴42可转动安装在所述辅助传动机构5上。

本发明中,第一齿轮本体31顶部与第二齿轮本体41底部啮合,由于第一齿轮轴3偏离第一齿轮本体31的中心轴,因此第一齿轮轴32在第一电机33作用下转动时,第一齿轮本体31以第一齿轮轴32为中心进行转动,导致第二齿轮本体在第一齿轮本体的传动下自转,同时在第一齿轮本体的转动下配合移动;第二偏心齿轮在辅助传动机构的辅助作用下既可转动同时又可移动。

所述第一齿轮本体31和第二齿轮本体41均为斜齿圆柱齿轮。

本发明中,相比于直齿轮,斜齿有轴向力,使得第一偏心齿轮3和第二偏心齿轮4重合系数较大,传动平稳,可适用于重负载。

所述烘箱6包括两端部61以及与两端部61一体连接的中间部62,所述端部61和中间部62均为圆柱形结构,所述端部61的直径与所述第二齿轮本体41直径相同,所述端部61分别与对应侧的第二齿轮本体41固定连接,端部61的直径小于中间部62的直径;所述中间部62开设有进出料口,中间部62配合所述进出料口设有封盖。

所述烘箱6包括内层65和外层66,内层65和外层66固定连接,内层65和外层66间设有加热管67,所述加热管67呈螺旋状,所述内层65配合所述加热管67设有散热通孔68,所述外层66配合所述散热通孔68开设有安装孔69。

本发明中,需要说明的是,所述散热通孔朝向外层延伸至外部,任一散热通孔与安装孔配合,所述安装孔套设在所述散热通孔外。

至少一所述第二齿轮轴42朝向所述第二齿轮本体41延伸至所述烘箱6内,第二齿轮轴42靠近所述烘箱6一端固定连接有第三齿轮411,所述烘箱6可转动安装有与所述第三齿轮411相配合的第四齿轮412,所述第四齿轮412的中心轴与所述第二齿轮本体41的中心轴重合,所述第四齿轮412与所述搅拌桨轴连接。

本发明中,如图3所示,左侧的第二齿轮轴朝向第二齿轮本体右端面延伸至烘箱内,第二齿轮轴右端固定连接第三齿轮;第二齿轮本体设有轴孔,该第四齿轮的齿轮轴向左设置、并穿设过该第二齿轮本体的轴孔,第四齿轮轴左端设有限位连接部415,该限位连接部415的尺寸大于该轴孔的尺寸,使得第四齿轮可主动安装在第二齿轮本体内,第一电机转动带动第一齿轮本体转动,第一齿轮本体和第二齿轮本体间产生啮合传动,使得该第二齿轮本体转动,那么第二齿轮本体上的第二齿轮轴随之转动,由于第三齿轮与第二齿轮轴固定连接,因此第三齿轮和第四齿轮间产生啮合传动,最后使得与第四齿轮轴连接的搅拌桨不断转动,搅拌桨对烘箱6内的原料进行搅拌烘炒;可以在右侧也进行相同的设置,此时,搅拌桨两端分别与一第四齿轮轴连接,搅拌桨两端的第四齿轮同时驱动搅拌桨转动,增加搅拌的可靠性,同时将左侧的第四齿轮对搅拌桨的部分支撑力分配给右侧,减小对齿轮传动的啮合牢固需求,提高齿轮的寿命。

所述第三齿轮411的半径小于所述第四齿轮412的半径。

本发明中,由小齿轮带动大齿轮,可获得更大的驱动力。

所述安装座2包括分别固定设置在机架1顶部左右两端的底板21、固定设置在底板21上的框体22,框体22内设有与所述第一齿轮本体31相配合的容纳槽,框体22左右两侧配合所述第一齿轮轴32嵌有轴承,所述第一电机33通过电机座固定设置在框体22左侧的底板21上,第一电机33的转轴通过对应的第一齿轮轴32与所述第一齿轮本体31固定连接。

本发明中,需要说明的是,第一电机33转动带动第一齿轮轴转动,由于第一齿轮轴与第一齿轮本体固定连接,因此第一齿轮本体以第一齿轮轴为中心进行转动。

所述第一齿轮轴32远离所述第一齿轮本体31一端固定连接有限位柱321,所述限位柱321的直径大于所述第一齿轮轴32直径。

本发明中,通过设置限位柱,防止第一齿轮轴在框体内左右滑动,从而影响第一偏心齿轮和第二偏心齿轮间的传动可靠性。

所述辅助传动机构5包括分别固定设置在框体22前后两侧的导向柱51,所述导向柱51上套设有滑块52,所述滑块52间固定连接有支撑架53,支撑架53上配合所述第二齿轮轴42嵌有轴承。

当前第1页1 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