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减缓油茶果油料贮藏消耗的方法与流程

文档序号:23052106发布日期:2020-11-25 17:27阅读:168来源:国知局

本发明属于贮藏保鲜技术领域,具体涉及一种减缓油茶果油料贮藏消耗的方法。



背景技术:

茶油,是油茶籽油俗称,又名山茶油、山茶籽油,是从山茶科山茶属植物的普通油茶成熟种子中提取的纯天然高级食用植物油,色泽金黄或浅黄,品质纯净,澄清透明,气味清香,味道纯正。通常,茶油油脂转化主要在采摘前一个月完成,油茶果在采摘后还需要进行晾晒等操作,而为了随时都能供应茶油,就需要储藏保存油茶果,油茶果在贮藏过程中,其油料细胞也在进行呼吸作用,无论是有氧呼吸还是无氧呼吸,最终结果便是糖类的氧化,消耗油料后熟过程中可转化为油脂、糖类的物质,同时还会释放出大量的二氧化碳、水分和热量,这三者共同作用于油料时,会进一步缩短油茶果的贮藏时间,并且,油茶果在储藏后其茶油的酸值和过氧化值会随着时间增长呈现出递增的趋势,品质降低,对经济有所影响。目前多是针对于茶油的储存、抗氧化等,但对于延长油茶果储藏期限的方法还比较少见。

公开号为cn102845415a的专利文件公开了一种用于树木移植的植物呼吸抑制剂及其制备方法,采用tritonx-100、盐酸羟胺、丙酮、氯乙酸、氢醌按一定比例制成,针对植物的呼吸作用进行调节,尤其是对移植树木前后,树木吸收根数量减少,从土壤中吸收的营养物质减少,而树木呼吸作用仍在进行,树木消耗的营养物质多于吸收的营养物质,导致移植树木成活率降低。但其制备过程较为繁琐,并且在使用了此抑制剂后是否会对树木生长产生影响是不清楚的。

公开号为cn106751559a的专利文件公开了一种耐紫外老化pbat薄膜材料及其制备方法,其是由水杨酸酯类、苯酮类、苯甲酸盐类和苯并三唑类、三嗪类及二苯酰甲烷类的任意一种进行搭配,制成的薄膜材料,可应用于栽培育种、食品包装、农用地膜等领域,但苯酮类对人体有害,苯甲酸盐类对水体环境存在危害。



技术实现要素:

本发明为解决上述问题,提供了一种减缓油茶果油料贮藏消耗的方法。

具体是通过以下技术方案来实现的:

一种减缓油茶果油料贮藏消耗的方法,包括以下步骤:

1、将采收的油茶果进行挑选,选择没有开裂的果实进行贮藏,经过除杂、清洗后进行前处理。

2、前处理:将油茶果在浓度为2-5%的nacl水溶液中浸泡30-50min。

3、制备抑制剂:

抑制剂的组成按重量份计包括:羧甲基羟胺半盐酸盐4-6份、氯乙酸2-4份、三碘苯甲酸0.5-0.7份;

其制备方法包括以下步骤:

a.将氯乙酸配制成2.0-2.5mol/l的溶液,加入羧甲基羟胺半盐酸盐,得到溶液a,并置于4-8℃保存;

b.将三碘苯甲酸溶解于其重量份3-4倍的乙醇中,加热至65-70℃,边搅拌边滴加浓度为15-25%的盐酸,加入溶液a,进行回流30-40min得到溶液b;

c.将溶液b减压蒸馏后降温,至不再有结晶析出,过滤取结晶进行干燥粉碎即可。

4、采用抑制剂包裹经前处理的油茶果,同时辅以超声波处理后清洗,干燥;

进一步,所述的超声波处理,是采用频率为5-7mhz的超声波对包裹这抑制剂的油茶果进行处理,时间为7-10min。

5、制备光吸收膜液:

光吸收膜液的组成按重量份计包括:壳聚糖10-20份、海藻酸3-5份、水杨酸甲酯7-12份、鱼藤酮0.3-0.5份;

其制备方法包括以下步骤:

a.将壳聚糖溶于1%的冰醋酸水溶液中,加热至35-55℃,持续搅拌10-20min,加入壳聚糖质量10-20%的分散剂,边搅拌边加入海藻酸,均质后得到膜溶液;

b.将鱼藤酮溶解于乙醇中,同时充入惰性气体,得到鱼藤酮溶液;

c.待膜溶液降温至20-25℃时加入水杨酸甲酯和鱼藤酮溶液,搅拌均匀即可;

进一步,所述的分散剂,包括但不限于丙三醇、聚露醇和聚山梨酯;

6、在油茶果表面均匀喷涂一层光吸收膜液,待表面干燥成膜后即可置于10-18℃的仓库中进行贮藏。

综上所述,本发明的有益效果在于:本发明采用抑制剂和光吸收膜相结合,共同对油茶果的油料消耗起到减缓作用,抑制剂抑制油茶果细胞呼吸,减缓糖类的氧化速度;在油茶果壳表面进行覆膜处理,可在吸收紫外线的同时将油茶果与大部分空气隔离,不仅减缓了氧化速度,也保留了油茶果壳中的水分,进而使油茶籽的品质得到保证。

其中,先采用盐水对油茶果进行浸泡处理,在杀灭油茶果表面部分细菌的同时,可改变油茶果细胞渗透压,使后续的抑制剂能更好的渗入细胞中。抑制剂采用羧甲基羟胺半盐酸盐、氯乙酸和三碘苯甲酸进行复配得到,可抑制油茶果细胞中酶的转化,进而抑制细胞的呼吸作用。由于在贮藏过程中油料细胞也在进行呼吸作用,糖类在氧化消耗油料后熟过程中可转化为油脂,同时释放出大量的二氧化碳、水和热量,当这三者共同作用于油料时,更加不利于贮藏,但由于将油茶果采摘后贮存1-2个月其茶籽的含油率才会达到最高,因此,需挑选果壳无裂口的油茶果进行长期贮存。在采用抑制剂对油茶果进行包裹后,辅以超声波进行处理,可改变细胞膜的通透性,加快抑制剂进入油茶果细胞的速度。经抑制剂处理后的油茶果再用光吸收膜进行覆膜处理,以壳聚糖为成膜材料,采用水杨酸甲酯和鱼藤酮进行复配均匀分散在膜溶液中,在吸收紫外线的同时可抑制油茶果细胞线粒体内膜的电动势,进而间接影响到nadh脱氢酶的活性,且鱼藤酮还可杀灭油茶果表面的虫卵,防止在贮藏过程中被虫蚁啃食。不仅从细胞层面上减缓了油料细胞的呼吸作用,同时也避免了油茶果与空气接触被氧化,以及紫外线对油茶果的影响,结合贮藏仓库10-18℃的温度,可将油茶果的贮存期限延长至10个月,所榨的茶油品质依然没有下降。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对本发明的具体实施方式作进一步详细的说明,但本发明并不局限于这些实施方式,任何在本实施例基本精神上的改进或代替,仍属于本发明权利要求所要求保护的范围。

实施例1

一种减缓油茶果油料贮藏消耗的方法,包括以下步骤:

1、将采收的油茶果进行挑选,选择没有开裂的果实进行贮藏,经过除杂、清洗后进行前处理。

2、前处理:将油茶果在浓度为4%的nacl水溶液中浸泡40min。

3、制备抑制剂:

抑制剂的组成按重量份计包括:羧甲基羟胺半盐酸盐5份、氯乙酸3份、三碘苯甲酸0.6份;

其制备方法包括以下步骤:

a.将氯乙酸配制成2.3mol/l的溶液,加入羧甲基羟胺半盐酸盐,得到溶液a,并置于6℃保存;

b.将三碘苯甲酸溶解于其重量份3倍的乙醇中,加热至67℃,边搅拌边滴加浓度为20%的盐酸,加入溶液a,进行回流35min得到溶液b;

c.将溶液b减压蒸馏后降温,至不再有结晶析出,过滤取结晶进行干燥粉碎即可。

4、采用抑制剂包裹经前处理的油茶果,同时辅以超声波处理后清洗,干燥;

进一步,所述的超声波处理,是采用频率为6mhz的超声波对包裹这抑制剂的油茶果进行处理,时间为8min。

5、制备光吸收膜液:

光吸收膜液的组成按重量份计包括:壳聚糖15份、海藻酸4份、水杨酸甲酯10份、鱼藤酮0.4份;

其制备方法包括以下步骤:

a.将壳聚糖溶于1%的冰醋酸水溶液中,加热至47℃,持续搅拌15min,加入壳聚糖质量15%的丙三醇,边搅拌边加入海藻酸,均质后得到膜溶液;

b.将鱼藤酮溶解于乙醇中,同时充入氮气,得到鱼藤酮溶液;

c.待膜溶液降温至23℃时加入水杨酸甲酯和鱼藤酮溶液,搅拌均匀即可;

6、在油茶果表面均匀喷涂一层光吸收膜液,待表面干燥成膜后即可置于14℃的仓库中进行贮藏。

实施例2

一种减缓油茶果油料贮藏消耗的方法,包括以下步骤:

1、将采收的油茶果进行挑选,选择没有开裂的果实进行贮藏,经过除杂、清洗后进行前处理。

2、前处理:将油茶果在浓度为2%的nacl水溶液中浸泡30min。

3、制备抑制剂:

抑制剂的组成按重量份计包括:羧甲基羟胺半盐酸盐4份、氯乙酸2份、三碘苯甲酸0.5份;

其制备方法包括以下步骤:

a.将氯乙酸配制成2.0mol/l的溶液,加入羧甲基羟胺半盐酸盐,得到溶液a,并置于4℃保存;

b.将三碘苯甲酸溶解于其重量份3倍的乙醇中,加热至65℃,边搅拌边滴加浓度为15%的盐酸,加入溶液a,进行回流30min得到溶液b;

c.将溶液b减压蒸馏后降温,至不再有结晶析出,过滤取结晶进行干燥粉碎即可。

4、采用抑制剂包裹经前处理的油茶果,同时辅以超声波处理后清洗,干燥;

进一步,所述的超声波处理,是采用频率为5mhz的超声波对包裹这抑制剂的油茶果进行处理,时间为7min。

5、制备光吸收膜液:

光吸收膜液的组成按重量份计包括:壳聚糖10份、海藻酸3份、水杨酸甲酯7份、鱼藤酮0.3份;

其制备方法包括以下步骤:

a.将壳聚糖溶于1%的冰醋酸水溶液中,加热至35℃,持续搅拌20min,加入壳聚糖质量10%的聚露醇,边搅拌边加入海藻酸,均质后得到膜溶液;

b.将鱼藤酮溶解于乙醇中,同时充入氦气,得到鱼藤酮溶液;

c.待膜溶液降温至20℃时加入水杨酸甲酯和鱼藤酮溶液,搅拌均匀即可;

6、在油茶果表面均匀喷涂一层光吸收膜液,待表面干燥成膜后即可置于10℃的仓库中进行贮藏。

实施例3

一种减缓油茶果油料贮藏消耗的方法,包括以下步骤:

1、将采收的油茶果进行挑选,选择没有开裂的果实进行贮藏,经过除杂、清洗后进行前处理。

2、前处理:将油茶果在浓度为5%的nacl水溶液中浸泡50min。

3、制备抑制剂:

抑制剂的组成按重量份计包括:羧甲基羟胺半盐酸盐6份、氯乙酸4份、三碘苯甲酸0.7份;

其制备方法包括以下步骤:

a.将氯乙酸配制成2.5mol/l的溶液,加入羧甲基羟胺半盐酸盐,得到溶液a,并置于8℃保存;

b.将三碘苯甲酸溶解于其重量份4倍的乙醇中,加热至70℃,边搅拌边滴加浓度为25%的盐酸,加入溶液a,进行回流40min得到溶液b;

c.将溶液b减压蒸馏后降温,至不再有结晶析出,过滤取结晶进行干燥粉碎即可。

4、采用抑制剂包裹经前处理的油茶果,同时辅以超声波处理后清洗,干燥;

进一步,所述的超声波处理,是采用频率为7mhz的超声波对包裹这抑制剂的油茶果进行处理,时间为10min。

5、制备光吸收膜液:

光吸收膜液的组成按重量份计包括:壳聚糖20份、海藻酸5份、水杨酸甲酯12份、鱼藤酮0.5份;

其制备方法包括以下步骤:

a.将壳聚糖溶于1%的冰醋酸水溶液中,加热至55℃,持续搅拌10min,加入壳聚糖质量20%的聚山梨酯,边搅拌边加入海藻酸,均质后得到膜溶液;

b.将鱼藤酮溶解于乙醇中,同时充入氩气,得到鱼藤酮溶液;

c.待膜溶液降温至25℃时加入水杨酸甲酯和鱼藤酮溶液,搅拌均匀即可;

6、在油茶果表面均匀喷涂一层光吸收膜液,待表面干燥成膜后即可置于18℃的仓库中进行贮藏。

实施例4

一种减缓油茶果油料贮藏消耗的方法,包括以下步骤:

1、将采收的油茶果进行挑选,选择没有开裂的果实进行贮藏,经过除杂、清洗后进行前处理。

2、前处理:将油茶果在浓度为3%的nacl水溶液中浸泡45min。

3、制备抑制剂:

抑制剂的组成按重量份计包括:羧甲基羟胺半盐酸盐4份、氯乙酸4份、三碘苯甲酸0.5份;

其制备方法包括以下步骤:

a.将氯乙酸配制成2.0mol/l的溶液,加入羧甲基羟胺半盐酸盐,得到溶液a,并置于4℃保存;

b.将三碘苯甲酸溶解于其重量份3倍的乙醇中,加热至67℃,边搅拌边滴加浓度为17%的盐酸,加入溶液a,进行回流37min得到溶液b;

c.将溶液b减压蒸馏后降温,至不再有结晶析出,过滤取结晶进行干燥粉碎即可。

4、采用抑制剂包裹经前处理的油茶果,同时辅以超声波处理后清洗,干燥;

进一步,所述的超声波处理,是采用频率为7mhz的超声波对包裹这抑制剂的油茶果进行处理,时间为9min。

5、制备光吸收膜液:

光吸收膜液的组成按重量份计包括:壳聚糖7份、海藻酸3份、水杨酸甲酯7份、鱼藤酮0.3份;

其制备方法包括以下步骤:

a.将壳聚糖溶于1%的冰醋酸水溶液中,加热至40℃,持续搅拌15min,加入壳聚糖质量17%的聚乙二醇,边搅拌边加入海藻酸,均质后得到膜溶液;

b.将鱼藤酮溶解于乙醇中,同时充入氦气,得到鱼藤酮溶液;

c.待膜溶液降温至23℃时加入水杨酸甲酯和鱼藤酮溶液,搅拌均匀即可;

进一步,所述的分散剂,包括但不限于丙三醇、聚露醇和聚山梨酯;

6、在油茶果表面均匀喷涂一层光吸收膜液,待表面干燥成膜后即可置于12℃的仓库中进行贮藏。

一、急性毒性实验

1.1实验材料

动物:选取健康活泼,体重在18-22g的小鼠雌雄各15只,分为3组,每组雌雄各5只,分别为实验组1、实验组2、对照组。

受试药物:以实施例1的方法制备抑制剂和光吸收膜液,将抑制剂溶于30ml的水溶液中摇床震荡24h,使其完全溶解于水中,以此溶液进行实验。

1.2实验方法

在室温23℃的实验室中,分别反复预试小鼠灌服抑制剂溶液和光吸收膜液40g/kg,观察一周小鼠毒性反应和死亡情况,未能测出半数致死量,故选用最大耐受量进行试验。

以小鼠的体重为准,按0.5ml/g的剂量,每12h灌胃一次,实验组1的小鼠灌服抑制剂溶液,实验组2的小鼠灌服光吸收膜液,连续灌胃一个月;对照组则以清水饲喂,均自由饮水和觅食,在饲喂期间及停止饲喂两周后,期间观察小鼠的状态,并通过血液采集分析、自发活动仪等项目判断小鼠的健康状况。

1.3实验结果

实验组1和实验组2的小鼠在一个月内无一例死亡,进食和饮水均无异常,且小鼠精神状态良好,活泼好动。

二、抑制剂筛选实验

2.1实验材料

样品1-3:在与实施例1的同等条件下,将抑制剂的组成分别去除羧甲基羟胺半盐酸盐、氯乙酸和三碘苯甲酸制备抑制剂;

样品4:在与实施例1的同等条件下,将羧甲基羟胺半盐酸盐的重量份更改为10份制备抑制剂;

样品5:在与实施例1的同等条件下,将氯乙酸配制成5mol/l的溶液制备抑制剂;

样品6:在与实施例1的同等条件下,将三碘苯甲酸的重量份更改为5份制备抑制剂。

2.2实验方法

将实施例1制备的抑制剂和样品1-6应用于同一批采摘后摊晒了7天的油茶果,不进行覆膜处理,于避光、16℃的贮存条件下进行储存,并分别于储存两个月、四个月、六个月、八个月、十个月时取部分油茶果,采用物理冷榨的方式榨油,对出油率、茶油的酸价进行测定,结果如表1、表2所示,同时采用实验1.2的方法对样品1-6进行急性毒性实验。

其中,空白组为同一批油茶果,但不使用抑制剂。

2.3实验结果

表1油茶果出油率

表2茶油的酸价

由实验结果可知,样品4的出油率相比较实施例1随着时间的增长下降得更快,酸价的增幅也比实施例1大,说明羧甲基羟胺半盐酸盐的用量并不是越多越好。样品5也会因为氯乙酸的浓度过高而抑制油茶果的出油率。样品6的实验与实施例1相比其出油率和对酸价的保持均优于实施例1,但在用样品6对小鼠进行的急性毒性实验中,5只小鼠中有一只小鼠死亡,剩余四只的健康状况也并不良好,抑制剂中三碘苯甲酸的含量过高会对小鼠的健康造成影响,甚至造成死亡。因此,综合各组抑制剂对油茶果的呼吸作用抑制效果来看,实施例1为最优选。

三、光吸收效果实验

3.1实验材料

样品7-8:在与实施例1的同等条件下,将光吸收膜液的组成分别去除水杨酸甲酯和鱼藤酮;

样品9:在与实施例1的同等条件下,将鱼藤酮的用量更换为5份。

3.2实验方法

对实施例1制备的光吸收膜液和样品7-9进行吸光度的测定,以体积分数为50%的乙醇溶液作参比,用紫外分光光度计测定样品在uvb区和uva区的吸光度,每隔10nm测定一次,取平均值得到平均吸光度a,结果如表3所示。同时采用实验1.2的方法对样品7-9进行急性毒性实验。

3.3实验结果

表3

由试验结果可知,样品9对紫外线的吸收效果与实施例1相差无几,甚至在uvb段的吸收能力略强于实施例1,但在用样品9对小鼠进行的急性毒性实验中,5只小鼠中有两只小鼠死亡,剩余小鼠均出现呕吐、食欲不振、精神萎靡的情况,鱼藤酮的含量过高会对小鼠的健康造成影响,甚至造成死亡。因此,综合来看,实施例1为最优选。

当前第1页1 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