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本发明属于动物生物的科学领域,涉及一种用于阻断和干扰非洲猪瘟病毒与猪的特异受体结合的生物饲料及其应用。
背景技术:
:非洲猪瘟是一种急性、热性、高度接触性动物传染病,其发病率和致死率可高达100%,是养猪业头号杀手,目前没有商品疫苗可用。非洲猪瘟病毒是非洲猪瘟科非洲猪瘟病毒属的唯一成员,病毒粒子的直径为175-215纳米,呈20面体对称,有囊膜;基因组为双股线状dna,大小170-190kb。本病1921年在肯尼亚首次报道,2007年以来,非洲猪瘟在俄罗斯等全球多个国家发生、扩散和流行,特别是2018年8月中国确诊了首例非洲猪瘟,疫情迅速漫延至全国32个省(市、自治州);东南亚等多个国家2019年也相继发生了非洲猪瘟,防控形势极其严峻。非洲猪瘟病毒具有超强的生存能力,未熟肉品、腌肉、泔水中可长时间存活;病毒在低温暗室血液内可生存6年,加热56℃、70分钟或60℃、20分钟方可杀灭。但到目前为止,尽管全球科学家经过近百年努力,全世界还没有研制出能有效防控非洲猪瘟的商品疫苗,生物安全是目前唯一有效防控手段。非洲猪瘟(asfv)是高度接触性的传染病,经过口和上呼吸道系统进入猪体,在鼻咽部或是扁桃体发生感染,病毒迅速蔓延到下颌淋巴结,通过淋巴液和血液侵入全身。病毒感染动物首先依赖于病毒吸附蛋白对动物细胞表面受体的吸附,病毒表面特异性的吸附蛋白与动物敏感细胞表面的病毒受体相互作用,是启动病毒感染的第一步,它是决定病毒感染成功与否的关键环节。病毒的细胞受体是指能够与病毒吸附蛋白产生特异性结合,介导病毒侵入细胞,启动病毒感染的细胞表面位点。病毒受体决定了病毒的宿主谱、组织细胞的嗜亲性和其致病性。非洲猪瘟病毒仅只感染猪,其他动物均不感染,说明非洲猪瘟病毒与猪体的细胞之间有特异性受体,因此,从理论讲,只要阻断非洲猪瘟病毒和猪的受体之间结合,就能切断非洲猪瘟病毒感染和传播途径,猪就可以免于感染而保持健康。技术实现要素:为了有效预防和减少非洲猪瘟的发病风险,本发明的目的是提供一种用于阻断和干扰非洲猪瘟病毒与猪的特异受体结合的生物饲料及其应用,能切断或干扰非洲猪瘟和猪特异性受体之间结合,进而切断非洲猪瘟病毒感染和传播途径,使得猪免于感染而保持健康。为了实现上述技术目的,本发明提供了一种用于阻断和干扰非洲猪瘟病毒与猪的特异受体结合的生物饲料,包括如下组份:优选的,所述用于阻断和干扰非洲猪瘟病毒与猪的特异受体结合的生物饲料,包括如下组份:优选的,所述亲水性表面活性剂选自辛癸酸甘油酯、六聚甘油辛酸酯、十聚甘油单辛酸酯、酪蛋白酸钠、单双甘油脂肪酸酯和单甘酯中的至少一种。优选的,所述亲脂性表面活性剂选自单月桂酸甘油脂、单油酸甘油酯、单油酸聚甘油酯、二聚甘油单月桂酸酯、三聚甘油单月桂酸酯、大豆磷脂和聚甘油硬脂酸酯中的至少一种。优选的,有机载体选自糠粕、玉米芯粉和次粉中的至少一种。优选的,所述亲水性表面活性剂为食品级,纯度不低于99%;所述亲脂性表面活性剂为食品级,纯度不低于99%;所述蒙脱石为饲料级或医药级,纯度不低于90%。本发明所述原料组份均为市场上常见和能方便购买的产品。本发明还提供了上述一种用于阻断和干扰非洲猪瘟病毒与猪的特异受体结合的生物饲料的应用,将其添加至全价饲料中拌匀后对生猪进行饲喂。优选的,所述生物饲料的添加量为全价饲料的0.5-1wt%。本发明的原理是:病毒的细胞受体是指能够与病毒吸附蛋白产生特异性结合,介导病毒侵入细胞、启动病毒感染的细胞表面位点,其决定了病毒的宿主谱、组织细胞的嗜亲性和致病性。非洲猪瘟病毒只侵害猪,猪是其唯一自然宿主。非洲猪瘟病毒是高度接触性传染病,主要通过饲料、饮水和猪只的相互接触,在猪的鼻咽部或扁桃体部位,非洲猪瘟病毒与其细胞受体结合而侵入猪体内而感染,只要阻断和干扰非洲猪瘟病毒与猪的细胞表面受体之间的特异性结合,就能切断和预防非洲猪瘟病毒感染和传播,如图1所示。本发明第一个创新点是给猪的口腔、鼻咽部黏膜贴膜,遮蔽其病毒受体,如图2所示。本发明巧妙利用猪口腔、鼻咽部、扁桃体部位和食道(胃以上)的粘膜表面均是一个湿润水界面,在饲料中加入亲水性的表面活性剂,猪采食过程和采食完后残留在口腔、鼻咽部、扁桃体和食道(胃以上)的粘膜表面和空气中形成一个亲水性的界面(疏水基团向外),从而将猪的口腔、鼻咽部、扁桃体部位和食道(胃以上)的粘膜表面的细胞受体覆盖(相当于给非洲猪瘟细胞受体贴上膜),阻断和干扰细胞表面受体与病毒的结合。本发明第二个创新点是给非洲猪瘟病毒贴膜,遮蔽病毒吸附蛋白。脂质分子与病毒粒子相互作用可以遮蔽病毒吸附蛋白,从而干拢或阻断其与细胞受体结合,因而使病毒感染难以发生。非洲猪瘟病毒是具有脂质双分子层的dna囊膜病毒(直径175-215nm),本发明利用其囊膜脂质双分子层的特点,在饲料中加入适量的亲脂的表面活性剂,亲脂的表面活性剂与非洲猪瘟病毒结合,形成类似于亲脂的水包油的颗粒(亲水的基团向外)将非洲猪瘟病毒包裹,遮蔽病毒吸附蛋白,减少其与细胞受体结合的机率,如图3所示。本发明第三个创新点是利用相斥原理,消除静电吸附,如图4所示。被亲脂性表面活性剂包裹的非洲猪瘟病毒,通过饲料采食或其它途径进入鼻咽部、扁桃体部位和食道时,与亲水性表面活性剂在其粘膜表面形成的亲水性的离子界面相斥,两者协同进一步阻隔和干扰了病毒与特异受体的结合。本发明的有益效果是:(1)添加本生物饲料能阻断和干扰非洲猪瘟病毒与猪的特异性病毒受体的结合,从而大幅减少非洲猪瘟病毒感染的风险;(2)本发明产品不有益于促进猪的生长和提高饲料利用率;(3)本方法简便易行,成本较低;(4)生物饲料中加入亲水的表面活性剂和亲脂的表面活性剂均是食品添加剂,安全实用。附图说明图1为非洲猪瘟病毒与粘膜的细胞表面病毒特异受体结合的病毒感染机制图;图2为给黏膜贴膜,遮蔽其病毒受体的原理示意图;图3为给非洲猪瘟病毒贴膜,遮蔽病毒吸附蛋白的原理示意图;图4为本发明的作用原理示意图;图5为复养前后猪只采血病原检测图,其中左图为复养前,m代表markerdl3000,阴代表阴性对照,阳代表阳性对照,1-5为实验a组,6-10为实验b组;右图为复养后,m代表markerdl3000,阴代表阴性对照,阳代表阳性对照,1-5为实验a组,6-8为实验b组,9为喂养饲料。具体实施方式以下实施方式和实施例旨在进一步说明本发明,而不是对本发明的限制。实施例1按如下质量百分比配制成本发明的生物饲料:实施例2按如下质量百分比配制成本发明的生物饲料:实施例3按如下质量百分比配制成本发明的生物饲料:实施例4按如下质量百分比配制成本发明的生物饲料:实施例5按如下质量百分比配制成本发明的生物饲料:实施例6复养试验:益阳市大通湖区某乡镇养殖场今年8月份发生非洲猪瘟疫情,全场猪进行无害化处理后,进行环境消毒。9月开展复养实验,选择10头体重15公斤的哨兵猪分为2组:a组5头、b组5头,复养开始前对哨兵猪采血进行抗原抗体检测,结果显示,所引进猪只均为阴性猪,无非洲猪瘟病毒感染(如图5左图)。之后将实施例2的产品按a组不添加、b组1wt%添加到全价日粮中饲喂。饲养期间,复养a组:5天后5头猪整体采食量偏低,精神状态差,消瘦无力,有个别猪只几乎不采食;复养b组5头猪精神状态好,采食量高,未见问题猪只,详细情况可见表1所示。复养第8天,复养a组死亡2头,养殖场立即采集饲料及哨兵猪血清进行病原学检测:结果如图5右图所示,饲喂的饲料中病原检测成阳性,有病毒存在;a组中有4头猪感染病毒,b组猪只血清检测呈阴性,无病毒感染。当即,养殖场进行精准清除,将复养a组5头猪进行无害化处理,猪场严格消毒和相关生物安全防控措施。b组继续复养观察1周(第15天),猪只精神状态良好,活泼,采食量正常,日均采食量1kg/头。到目前为止,b组猪只生长和健康状态良好。表1益阳市大通湖区某乡镇养殖场复养试验组别头数初均重(kg)日均采食量(kg)感染猪头数死亡头数a组515.220.5642b组514.960.8400实施例7本发明产品具有促进生长和改善饲料转化率作用。浏阳市枨冲镇枨冲村某猪场饲养生猪417头,2019年8月养殖场周边非洲猪瘟疫情严重,在离本养殖场300米远的临近猪场发生非洲猪瘟疫情。8月11日,猪场对周围环境进行消毒,同时将实施例2的产品按0.5wt%比例拌料饲喂猪群。产品使用15天后(截止到8月26日),本猪场无可疑病例发生,猪群健康状况良好,无其他疫病发生。通过下表2数据可以看出,实验组猪群相比于对照组日增重增长10%左右,阶段料重比同比于对照组也偏低,说明在饲料中添加实施例2产品,具有较好的适口性,同时可以提高猪群的生长性能。表2浏阳市枨冲镇枨冲村某猪场试验实施例8精准清除和净化非洲猪瘟。浏阳市枨冲镇和平村某猪场饲养母猪109头、刚断奶仔猪112头、保育猪78头、肥育猪120头,2019年8月初其中一栋肥猪舍发生非洲猪瘟疫情,两天死亡10头猪,猪场当即采取紧急防控措施,全场进行严格生物安全防控。8月11日起,全场猪场使用实施例2的产品,按1wt%比例拌料饲喂猪群15天,然后调整为0.5wt%添加;留出一栋保育猪舍的猪128头,分别为a组50头,采用0.5wt%比例拌料饲喂,b组78头,采用1wt%比例拌料饲喂,开展不同添加量效果的观察。结果表明:到目前为止(10月10日),全场无可疑病例发生,说明已成功精准清除和阻断了非瘟的传播,且猪群呼吸道、肠道及细菌性疾病发病率极低;母猪产仔正常,断奶仔猪成活率98%。保育猪添加量对比试验:b组(1wt%)相比于a组(0.5wt%)日增重增长4%,阶段料重比相比于a组也偏低,发病率没有差别。综合考虑,添加0.5-1wt%本发明产品,结合传统的消毒等生物安全措施,可精准清除和阻断非瘟传播,1wt%的添加对猪群的生长性能较优。具体数据详见下表3:表3浏阳市枨冲镇和平村某猪场试验组别头数初均重(kg)末均重(kg)日增重(g)发病头数死亡头数料重比a(0.5%)5034.845.3350002.2b(1%)7833.144363002.15当前第1页1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