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降血脂降血糖的刺梨茶叶复合发酵饮料的制备及应用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23698608发布日期:2021-01-23 11:17阅读:314来源:国知局
一种降血脂降血糖的刺梨茶叶复合发酵饮料的制备及应用的制作方法

[0001]
本发明涉及一种刺梨发酵工艺,特别是一种降血脂降血糖的刺梨茶叶复合发酵饮料的制备。


背景技术:

[0002]
近年来,随着人们生活水平的提高和饮食结构的改变,高血脂、高血糖的发病率呈现上升趋势并逐渐年轻化,已严重威胁人们的身体健康。
[0003]
目前,高血脂、高血糖的有效治疗主要以西药为主。但西药的治疗往往存在有副作用、停药易反弹、药物抵抗等缺点。因此,开发一种具有降血脂、降血糖功效,安全、可长期服用的保健食品成为本领域研究人员的研究热点,具有极大的研发意义。


技术实现要素:

[0004]
为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发明提供一种降血脂降血糖的刺梨茶叶复合发酵饮料的制备方法。
[0005]
本发明的技术方案:一种降血脂降血糖的刺梨茶叶复合发酵饮料的制备,是以刺梨汁和茶叶为原料,经过两次发酵后完成。
[0006]
前述的降血脂降血糖的刺梨茶叶复合发酵饮料的制备,具体步骤如下:
[0007]
1)取鲜榨的刺梨汁备用,将茶叶用热水烫后沥干备用;
[0008]
2)将备好的刺梨汁和茶叶混合,然后加入白砂糖、酵母和植物乳杆菌,混合均匀后密闭进行第一次发酵;
[0009]
3)取第一次发酵得到的发酵液,添加醋酸杆菌后用纱布封口,静置进行第二次发酵;
[0010]
4)第二次发酵结束后过滤取滤液即可。
[0011]
前述的降血脂降血糖的刺梨茶叶复合发酵饮料的制备,所述方法具体步骤如下:
[0012]
1)取鲜榨的刺梨汁备用,将茶叶用热水烫后沥干备用;
[0013]
2)将备好的刺梨汁和茶叶按体积质量比1:1混合,然后加入总质量2-4%的白砂糖、总质量0.04-0.06%的酵母和总质量0.08-0.12%的植物乳杆菌,混合均匀后密闭,于30℃进行第一次发酵70-75h,每天搅拌1-10min;
[0014]
3)取第一次发酵得到的发酵液,添加发酵液总质量0.08-0.12%的醋酸杆菌,按0.05m
3
/h通入无菌空气,在100-150rmp转速下,于30℃进行第二次发酵140-150h;
[0015]
4)第二次发酵结束后过滤取滤液即可。
[0016]
前述的降血脂降血糖的刺梨茶叶复合发酵饮料的制备,步骤1)中所述热水的温度大于90℃
[0017]
前述的降血脂降血糖的刺梨茶叶复合发酵饮料的制备,步骤2)中所述白砂糖的添加量为总质量的3%的,酵母的添加量为总质量的0.05%,植物乳杆菌的添加量为总质量的0.1%;所述茶叶为新鲜茶叶、干茶叶中的至少一种。
[0018]
前述的降血脂降血糖的刺梨茶叶复合发酵饮料的制备,步骤2)中所述第一次发酵72h。
[0019]
前述的降血脂降血糖的刺梨茶叶复合发酵饮料的制备,步骤3)中所述醋酸杆菌的添加量为发酵液总质量的0.1%。
[0020]
前述的降血脂降血糖的刺梨茶叶复合发酵饮料的制备,步骤3)中所述纱布层数为8层。
[0021]
前述的降血脂降血糖的刺梨茶叶复合发酵饮料的制备,步骤3)中所述第二次发酵时间为144h。
[0022]
一种降血脂降血糖的刺梨茶叶复合发酵饮料,其由权力要求1至6任一项所述降血脂降血糖的刺梨茶叶复合发酵饮料的制备方式制得。
[0023]
前述的降血脂降血糖的刺梨茶叶复合发酵饮料在制备降血脂降血糖保健食品、功能食品或特殊医学用途食品中的应用。
[0024]
前述的应用,所述保健食品、功能食品或特殊医学用途食品的剂型是软胶囊、硬胶囊、软糖、粉剂、片剂、口服液、饮料、果冻。
[0025]
本发明的有益效果
[0026]
本发明提供的降血脂降血糖的刺梨茶叶复合发酵饮料的制备方法,原料来源丰富,工艺简单,易于操作,成本低。
[0027]
本发明提供的刺梨茶叶复合发酵饮料可有效降低血脂水平、降低血糖水平。
[0028]
本发明提供的降血脂降血糖的刺梨茶叶复合发酵饮料安全、无毒副作用,可长期服用。
[0029]
刺梨、茶叶复合发酵,功效物质螯合,有效提升发酵物质活性,协同起到降血脂、降血糖的作用。
具体实施方式
[0030]
下面结合实施例对本发明作进一步的说明,但并不作为对本发明限制的依据。
[0031]
本发明的实施例
[0032]
实施例1:一种降血脂降血糖的刺梨茶叶复合发酵饮料的制备,具体步骤如下:
[0033]
1)取鲜榨的刺梨汁备用,将新鲜茶叶、干茶用大于90℃的热水烫后沥干备用;
[0034]
2)将备好的刺梨汁和茶叶按体积质量比1:1混合,然后加入总质量3%的白砂糖、总质量0.05%的酵母和总质量0.1%的植物乳杆菌,混合均匀后密闭,于30℃进行第一次发酵72h,每天搅拌5min;
[0035]
3)取第一次发酵得到的发酵液,添加发酵液总质量0.1%的醋酸杆菌,按0.05m
3
/h通入无菌空气,在120rmp转速下,于30℃进行第二次发酵145h;
[0036]
4)第二次发酵结束后过滤取滤液即可。
[0037]
实施例2:一种降血脂降血糖的刺梨茶叶复合发酵饮料的制备,具体步骤如下:
[0038]
1)取鲜榨的刺梨汁备用,将新鲜茶叶、干茶用大于90℃的热水烫后沥干备用;
[0039]
2)将备好的刺梨汁和茶叶按体积质量比1:1混合,然后加入总质量2%的白砂糖、总质量0.04%的酵母和总质量0.08%的植物乳杆菌,混合均匀后密闭,于30℃进行第一次发酵70h,每天搅拌1min;
[0040]
3)取第一次发酵得到的发酵液,添加发酵液总质量0.08%的醋酸杆菌,按0.05m
3
/h通入无菌空气,在100rmp转速下,于30℃进行第二次发酵140h;
[0041]
4)第二次发酵结束后过滤取滤液即可。
[0042]
实施例3:一种降血脂降血糖的刺梨茶叶复合发酵饮料的制备,具体步骤如下:
[0043]
1)取鲜榨的刺梨汁备用,将新鲜茶叶、干茶用大于90℃的热水烫后沥干备用;
[0044]
2)将备好的刺梨汁和茶叶按体积质量比1:1混合,然后加入总质量4%的白砂糖、总质量0.06%的酵母和总质量0.12%的植物乳杆菌,混合均匀后密闭,于30℃进行第一次发酵75h,每天搅拌10min;
[0045]
3)取第一次发酵得到的发酵液,添加发酵液总质量0.12%的醋酸杆菌,按0.05m
3
/h通入无菌空气,在150rmp转速下,于30℃进行第二次发酵150h;
[0046]
4)第二次发酵结束后过滤取滤液即可。
[0047]
实施例1-3制得的饮料的多糖含量如表1所示
[0048]
表1实施例1-3中制得的刺梨茶叶复合发酵饮料多糖含量
[0049]
名称实施例1实施例2实施例3多糖mg/100ml291528912832
[0050]
实施例4降血脂实验研究
[0051]
一、实验材料
[0052]
总胆固醇(tc)、甘油三酯(tg)、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hdl-c)、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ldl-c)测定试剂盒购自购自贵阳花溪罗德试剂经营部。血脂康胶囊购自北京北大维信生物科技有限公司。高脂饲料方:胆固醇4%、猪油10%、甲基硫氧嘧啶0.2%、胆酸盐0.5%、基础饲料85%。
[0053]
二、实验仪器
[0054]
mqx200酶标仪,美国biotek公司;xpe-205分析天平,梅特勒公司;hh-8水浴锅,常州市中贝仪器有限公司;gl-16g11离心机,上海安亭科学仪器厂。
[0055]
三、实验动物
[0056]
雄性km小鼠,清洁级,购于重庆腾鑫生物技术有限公司,合格生产许可证号:scxk-(军)2012-0011。
[0057]
四、实验方法
[0058]
(1)高血脂动物模型的建立
[0059]
km雄性健康小鼠适应性喂养5d后,随机分为空白组、高脂模型组、阳性对照组和受试刺梨茶叶复合发酵饮料低、中、高剂量组,每组6只。除空白组饲喂基础饲料外,其余各组小鼠均饲喂高脂饲料。饲喂4周后,禁食12h,眼球采血,预冷4℃的温度条件下,3000r/min离心10min,分离血清,测定血清tg、tc和hdl-c。
[0060]
(2)高脂实验方法
[0061]
造模成功后,空白组小鼠继续饲喂基础饲料,已建立的高血脂小鼠继续饲喂高脂饲料,动物自由摄食和饮水。分别按以下组别进行灌胃,每日灌胃1次,连续灌胃4周。各组动物最后一次灌胃后,禁食不禁水12h,眼球采血,预冷4℃的温度条件下,3000r/min离心10min,分离血清,测定血清tg、tc和hdl-c。
[0062]
空白组和高脂模型组:小鼠灌胃蒸馏水100ml/kg.d;
[0063]
受试低剂量组:小鼠灌胃刺梨茶叶复合发酵饮料0.5ml/kg.d;
[0064]
受试中剂量组:小鼠灌胃刺梨茶叶复合发酵饮料1ml/kg.d;
[0065]
受试高剂量组:小鼠灌胃刺梨茶叶复合发酵饮料2ml/kg.d;
[0066]
阳性对照组:小鼠灌胃5mg/ml的血脂康药液100ml/kg.d。
[0067]
刺梨茶叶复合发酵饮料为实施例1中制得。
[0068]
(3)数据处理
[0069]
采用spss统计软件分析数据,结果以平均值
±
标准差表示,各实验组间采用t检验比较。p<0.05为差异显著,p<0.01为差异极显著,p>0.05为无统计学意义。
[0070]
五、实验结果
[0071]
从表2可以看出,经4周饲喂后,高脂饲料饲喂的小鼠血清tg、tc含量显著升高(p<0.01),hdl-c含量显著降低(p<0.01),表明建模成功。
[0072]
表2高血脂小鼠模型建立效果评价(mmol/l)
[0073]
组别动物数tctghdl-c空白组62.62
±
0.091.43
±
0.112.34
±
0.05高脂模型组64.75
±
0.06**2.10
±
0.28**1.61
±
0.15**
[0074]
注:**p<0.01,与空白组对比。
[0075]
从表3可以看出,高脂模型组与空白组比较,模型组小鼠血清tg、tc含量显著升高(p<0.01),hdl-c含量显著降低(p<0.01),表明本次实验的建模成功。与高脂模型组相比,受试刺梨茶叶复合发酵饮料低、中、高剂量组小鼠血清tg、tc含量均显著低于高脂模型组,血清hdl-c含量均显著高于高脂模型组。以上结果表明本发明的刺梨茶叶复合发酵饮料可有效降低高血脂模型小鼠的高胆固醇和甘油三酯水平,升高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水平,表明本发明提供的刺梨茶叶复合发酵饮料具有降血脂作用。
[0076]
表3试验处理对小鼠血清生化指标的影响(mmol/l)
[0077][0078][0079]
注:**p<0.01,与空白组对比;#p<0.05,##p<0.01,与模型组对比。
[0080]
实施例5降血糖实验研究
[0081]
一、实验材料
[0082]
四氧嘧啶购自sigma。
[0083]
二、实验仪器
[0084]
hh-8水浴锅,常州市中贝仪器有限公司;gl-16g11离心机,上海安亭科学仪器厂;血糖仪,美国强生。
[0085]
三、实验动物
[0086]
雄性km小鼠,清洁级,购于重庆腾鑫生物技术有限公司,合格生产许可证号:scxk-(军)2012-0011。
[0087]
四、实验方法
[0088]
(1)高血糖动物模型的建立
[0089]
km雄性健康小鼠适应性喂养5d后,随机选取空白组、高糖模型组、受试刺梨茶叶复合发酵饮料低、中、高剂量组,每组6只。除空白组外,所有小鼠一次性尾静脉注75mg/kg剂量的四氧嘧啶溶液,观察小鼠状态,给药后的6-10h出现低血糖期,灌胃20%葡萄糖溶液,24h后再灌胃5%葡萄糖溶液,72h后尾静脉取血测小鼠空腹血糖值。观察小鼠状态,每周检测小鼠空腹血糖值,建模时间4周,血糖值均高于16.7mmol/l即为建模成功。
[0090]
(2)高糖实验方法
[0091]
建模成功后,分别按以下组别进行灌胃,每日灌胃1次,连续灌胃4周。未喂食前小鼠尾静脉取血测定小鼠空腹血糖值。
[0092]
空白组和高糖模型组:小鼠灌胃蒸馏水100ml/kg.d;
[0093]
受试低剂量组:小鼠灌胃刺梨茶叶复合发酵饮料0.5ml/kg.d;
[0094]
受试中剂量组:小鼠灌胃刺梨茶叶复合发酵饮料1ml/kg.d;
[0095]
受试高剂量组:小鼠灌胃刺梨茶叶复合发酵饮料2ml/kg.d;
[0096]
刺梨茶叶复合发酵饮料为实施例3中制得。
[0097]
(3)数据处理
[0098]
采用spss统计软件分析数据,结果以平均值
±
标准差表示,各实验组间采用t检验比较。p<0.05为差异显著,p<0.01为差异极显著,p>0.05为无统计学意义。
[0099]
五、实验结果
[0100]
从表4可以看出,与高糖模型组相比,受试刺梨茶叶复合发酵饮料低、中、高剂量组小鼠血糖4周后均显著低于高糖模型组。表明本发明的刺梨茶叶复合发酵饮料可有效降低高糖模型小鼠的血糖水平,具有降血糖作用。
[0101]
表4试验处理对小鼠血糖影响(mmol/l)
[0102]
组别0周4周空白组6.21
±
0.326.37
±
0.41高糖模型组20.90
±
1.1427.81
±
2.60受试低剂量组20.10
±
1.6920.60
±
1.42##受试中剂量组21.88
±
2.0719.35
±
1.30##受试高剂量组21.19
±
1.7318.46
±
1.87##
[0103]
注:##p<0.01,与模型组对比。
[0104]
实施例6人体降血脂降血糖实验研究
[0105]
刺梨茶叶复合发酵饮料口服液为实施例1中制得,30ml/支。
[0106]
每人每日饭前30分钟服用1支,每日服用3次,服用时间3个月。
[0107]
抽取静脉全血检测血糖,血清测定tc、tg、ldl-c、hdl-c。
[0108]
血糖检测方法:葡萄糖氧化酶法,标准值≤6.1mmol/l;
[0109]
tc检测方法:胆固醇氧化酶法,标准值≤5.17mmol/l;
[0110]
tg检测方法:酶法,标准值≤2.30mmol/l;
[0111]
ldl-c检测方法:直接法,标准值≤3.37mmol/l;
[0112]
hdl-c检测方法:直接法,标准值男0.9-1.42mmol/l,女1.05-1.55mmol/l。
[0113]
表5口服液对人体降血脂降血糖效果(mmol/l)
[0114][0115]
注:/表示此人没有相关病症。
[0116]
从表5可以看出,有高血脂、高血糖的病例服用刺梨茶叶复合发酵饮料口服液3个月后,血脂和血糖水平均恢复正常水平,由此说明,刺梨茶叶复合发酵饮料具有很好的降血脂降血糖作用。
[0117]
以上所述,仅为本发明创造较佳的具体实施方式,但本发明创造的保护范围并不局限于此,任何熟悉本技术领域的技术人员在本发明创造揭露的技术范围内,根据本发明创造的技术方案及其发明构思加以等同替换或改变,都应涵盖在本发明创造的保护范围之内。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