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白茶制备方法与流程

文档序号:30055624发布日期:2022-05-17 17:55阅读:166来源:国知局

1.本发明涉及茶叶加工生产技术领域,具体涉及一种白茶制备方法。


背景技术:

2.白茶,是中国茶类中的特殊珍品。因其成品茶多为芽头,满披白毫,如银似雪而得名。主要产区在福建福鼎、政和、武汉新洲旧街、蕉城天山、松溪、建阳、云南景谷等地。白茶的传统工艺包括萎凋和干燥,不炒不揉,因此形成了芽毫完整、浑身披毫、香气清鲜、汤色黄绿清澈、滋味清淡回甘的特点。现有技术中,白茶萎凋的工序一般为将采下的新鲜茶叶薄薄地摊放在竹席上置于微弱的阳光下,或置于通风透光效果好的室内,让其自然萎凋。而本发明申请人通过对萎凋工序进行改进,得到了一种质量更优的白茶产品。


技术实现要素:

3.本发明所解决的技术问题在于提供一种白茶制备方法,以解决上述背景技术中的问题。
4.本发明所解决的技术问题采用以下技术方案来实现:
5.一种白茶制备方法,包括如下步骤:
6.1)采摘:采摘一芽一叶作为原料;
7.2)初次萎凋:将采摘后的茶叶放至室内萎凋,茶叶摊放厚度为1~2cm,通过空调调节室内温度为20~25℃,通过抽湿机调节室内空气湿度为70~75%;
8.3)二次萎凋:将经过初次萎凋的茶叶进行二次萎凋,茶叶摊放厚度为5~8cm,二次萎凋时通过空调调节室内温度为20~25℃,通过抽湿机调节室内空气湿度为45~50%;
9.4)烘干:用箱式烘干机烘干,烘干温度为50~60℃。
10.进一步地,所述初次萎凋的时间为10~15h,萎凋时采用紫外线消毒。
11.进一步地,初次萎凋完成后,茶叶中的含水量为60~70%。
12.进一步地,所述二次萎凋时间为5~10h,萎凋时采用紫外线消毒。
13.进一步地,所述二次萎凋完成后,茶叶中水分含量为45~50%,茶叶的青草味消失。
14.进一步地,烘干操作前,采取增香操作,即将二次萎凋后的茶叶放入铁锅中,快速过火增香1~3min,锅温控制40~45℃。
15.有益效果:本发明所述的白茶制备方法,其通过对传统的白茶制备方法进行改进,在初次萎凋中,茶叶水分含量高,大部分为自由水,在既定的温度和湿度的环境中,使水分散失速率不至于过快,自由水的含量以既定的速度减少,然后通过二次萎凋,二次萎凋时茶叶中的自由水含量降低,因此萎凋过程中通过温度和湿度的进一步控制,使茶叶的水分散失保持在一定的速率,因此,通过该方法制备得到的茶叶其条索芽挺毫密,色泽银灰匀亮,香气清略带青,滋味鲜醇爽口,汤色浅黄明亮,叶底嫩黄柔软微红,品质上乘。
具体实施方式
16.为了使本发明实现的技术手段、创作特征、达成目的与功效易于明白了解,下面结合具体实施例进一步阐述本发明。
17.实施例1
18.本实施例所述的白茶制备方法,包括如下步骤:
19.1)采摘:采摘一芽一叶作为原料;
20.2)初次萎凋:将采摘后的茶叶放至室内萎凋,茶叶摊放厚度为1~2cm,通过空调调节室内温度为22℃,通过抽湿机调节室内空气湿度为72%;初次萎凋的时间为12h,萎凋时采用紫外线消毒;初次萎凋完成后,茶叶中的含水量为65%;
21.3)二次萎凋:将经过初次萎凋的茶叶进行二次萎凋,茶叶摊放厚度为5cm,二次萎凋时通过空调调节室内温度为20~25℃,通过抽湿机调节室内空气湿度为42%;二次萎凋时间为5h,萎凋时采用紫外线消毒;二次萎凋完成后,茶叶中水分含量为45%,茶叶的青草味消失;
22.4)烘干:烘干操作前,采取增香操作,即将二次萎凋后的茶叶放入铁锅中,快速过火增香1~3min,锅温控制40~45℃,烘干时用箱式烘干机烘干,烘干温度为50~60℃。
23.实施例2
24.本实施例所述的白茶制备方法,包括如下步骤:
25.1)采摘:采摘一芽一叶作为原料;
26.2)初次萎凋:将采摘后的茶叶放至室内萎凋,茶叶摊放厚度为2cm,通过空调调节室内温度为25℃,通过抽湿机调节室内空气湿度为70%;初次萎凋的时间为15h,萎凋时采用紫外线消毒;初次萎凋完成后,茶叶中的含水量为70%;
27.3)二次萎凋:将经过初次萎凋的茶叶进行二次萎凋,茶叶摊放厚度为8cm,二次萎凋时通过空调调节室内温度为25℃,通过抽湿机调节室内空气湿度为50%;二次萎凋时间为10h,萎凋时采用紫外线消毒;二次萎凋完成后,茶叶中水分含量为50%,茶叶的青草味消失;
28.4)烘干:烘干操作前,采取增香操作,即将二次萎凋后的茶叶放入铁锅中,快速过火增香3min,锅温控制45℃,烘干时用箱式烘干机烘干,烘干温度为60℃。
29.实施例3
30.本实施例所述的白茶制备方法,包括如下步骤:
31.1)采摘:采摘一芽一叶作为原料;
32.2)初次萎凋:将采摘后的茶叶放至室内萎凋,茶叶摊放厚度为2cm,通过空调调节室内温度为25℃,通过抽湿机调节室内空气湿度为75%;初次萎凋的时间为10h,萎凋时采用紫外线消毒;初次萎凋完成后,茶叶中的含水量为60%;
33.3)二次萎凋:将经过初次萎凋的茶叶进行二次萎凋,茶叶摊放厚度为6cm,二次萎凋时通过空调调节室内温度为20℃,通过抽湿机调节室内空气湿度为45%;二次萎凋时间为5h,萎凋时采用紫外线消毒;二次萎凋完成后,茶叶中水分含量为50%,茶叶的青草味消失;
34.4)烘干:烘干操作前,采取增香操作,即将二次萎凋后的茶叶放入铁锅中,快速过火增香3min,锅温控制45℃,烘干时用箱式烘干机烘干,烘干温度为60℃。
35.以上显示和描述了本发明的基本原理、主要特征和本发明的优点。本行业的技术人员应该了解,本发明不受上述实施例的限制,上述实施例和说明书中描述的只是说明本发明的原理,在不脱离本发明精神和范围的前提下,本发明还会有各种变化和改进,这些变化和改进都落入要求保护的本发明范围内。本发明要求保护范围由所附的权利要求书及其等效物界定。


技术特征:
1.一种白茶制备方法,其特征在于,包括如下步骤:1)采摘:采摘一芽一叶作为原料;2)初次萎凋:将采摘后的茶叶放至室内萎凋,茶叶摊放厚度为1~2cm,通过空调调节室内温度为20~25℃,通过抽湿机调节室内空气湿度为70~75%;3)二次萎凋:将经过初次萎凋的茶叶进行二次萎凋,茶叶摊放厚度为5~8cm,二次萎凋时通过空调调节室内温度为20~25℃,通过抽湿机调节室内空气湿度为45~50%;4)烘干:用箱式烘干机烘干,烘干温度为50~60℃。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白茶制备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初次萎凋的时间为10~15h,萎凋时采用紫外线消毒。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白茶制备方法,其特征在于,初次萎凋完成后,茶叶中的含水量为60~70%。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白茶制备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二次萎凋时间为5~10h,萎凋时采用紫外线消毒。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白茶制备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二次萎凋完成后,茶叶中水分含量为45~50%,茶叶的青草味消失。6.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白茶制备方法,其特征在于,烘干操作前,采取增香操作,即将二次萎凋后的茶叶放入铁锅中,快速过火增香1~3min,锅温控制40~45℃。

技术总结
一种白茶制备方法,包括如下步骤:1)采摘:采摘一芽一叶作为原料;2)初次萎凋:将采摘后的茶叶放至室内萎凋,茶叶摊放厚度为1~2cm,通过空调调节室内温度为20~25℃,通过抽湿机调节室内空气湿度为70~75%;3)二次萎凋:将经过初次萎凋的茶叶进行二次萎凋,茶叶摊放厚度为5~8cm,二次萎凋时通过空调调节室内温度为20~25℃,通过抽湿机调节室内空气湿度为45~50%;4)烘干:用箱式烘干机烘干,烘干温度为50~60℃。本发明得到的白茶其条索芽挺毫密,色泽银灰匀亮,香气清略带青,滋味鲜醇爽口,汤色浅黄明亮,叶底嫩黄柔软微红,品质上乘。品质上乘。


技术研发人员:曾景游
受保护的技术使用者:湖南老一队茶业有限公司
技术研发日:2020.11.11
技术公布日:2022/5/16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