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黄焖鸡调料的制作方法与流程

文档序号:25237084发布日期:2021-06-01 13:47阅读:75来源:国知局
一种黄焖鸡调料的制作方法与流程

本发明涉及黄焖鸡调料制备技术领域,具体涉及一种黄焖鸡调料的制作方法。



背景技术:

黄焖鸡米饭又叫香鸡煲,浓汁鸡煲饭,起源于济南名店“吉玲园”,是山东济南特色传统名菜之一。黄焖鸡是现在非常受欢迎的一种中式菜肴,特别是在中式快餐中,已经成为一个主打招牌菜。现有的黄焖鸡制作方法比较多,对于黄焖鸡块的制作,过程简单,但是现有的黄焖鸡酱料的制作对原料、配比有很高要求。

现有技术中,在制备黄焖鸡调料的过程中,黄焖鸡调料的质量不仅与原料选择有较大关系,同时与原料熬制过程中对于火候的把控以及熬制的方式有直接联系。目前在黄焖鸡原料的熬制时,主要是利用熬煮锅实现熬制,熬制时需人工不断搅拌原料,以使原料受热均匀,从而使原料中的味道充分扩散出来,同时随着熬煮的进行,需要根据原料熬制浓度及时向原料中加入冷开水,以防原料浓度过大而使得原料粘锅,造成调料焦糊而最终影响调料的口感。目前熬制搅拌和添加冷开水均由人工完成,不仅人工劳动强度大,而且人工无法准确判断原料熬制的浓度状态,从而无法对熬制状态进行准确掌控,使得黄焖鸡调料的口味得不到保障,调料熬制的质量不稳定。



技术实现要素:

本发明意在提供一种黄焖鸡调料的制作方法,以解决现有技术中熬制黄焖鸡调料时熬制质量不稳定的问题。

为达到上述目的,本发明采用如下技术方案:一种黄焖鸡调料的制作方法,采用黄焖鸡调料制作系统进行加工,黄焖鸡调料制作系统包括用于熬制黄焖鸡调料的熬制装置,熬制装置包括熬煮锅和设置于熬煮锅内的加热件,熬煮锅内同轴转动连接有转轴,熬煮锅上设有驱动转轴转动的驱动件;转轴上由上至下连接有若干搅拌组件,搅拌组件上设有用于检测熬煮锅内调料熬煮黏度的检测组件;转轴上设有用于向熬煮锅内添加冷开水的加水单元,加水单元与检测组件之间设有控制单元。

本方案的原理是:当需要熬煮原料时,将原料放入到熬煮锅内,利用加热件对熬煮锅进行加热,从而实现对原料的熬煮;在熬煮锅熬制调料过程中,驱动件驱动转轴转动,转轴转动而带动搅拌组件转动,利用搅拌组件实现对原料的自动搅拌,从而使原料在熬煮过程中受热均匀,提升调料的熬煮质量;而且,搅拌组件对原料进行搅拌时,搅拌组件带动检测组件一起运动,使检测组件对熬煮锅内的粘度进行检测,并将检测结果反馈至控制单元处,当熬煮的原料粘度减小到一定程度时,控制单元控制加水单元自动向熬煮锅内添加冷开水,进一步保证黄焖鸡调料的熬煮质量。

本方案的有益效果在于:

1.能够有效提升黄焖鸡调料的熬煮质量:相比于现有技术中需要人工完手动搅拌并手动向熬煮锅中补充冷开水,添加冷开水时完全依靠人为视觉判断,补充的时机可能不准确,加入的量也不好控制,造成黄焖鸡调料的熬煮质量不稳定。本申请中,通过设置搅拌组件自动对原料进行搅拌,从而保证原料熬煮时能够时刻被搅拌,原料受热均匀,熬制的调料口味更佳;同时利用检测组件实时检测熬煮锅内的原料的粘度,在粘度增加至一定程度时自动向熬煮锅内加入冷开水,使原料的熬制质量进一步提升,从而获得质量稳定的黄焖鸡调料。

2.可以降低人工劳动强度:本申请中利用搅拌组件自动对熬煮锅内原料进行搅拌,避免人工手动不断搅拌原料,从而降低人工劳动强度,同时避免人工站在熬煮锅的一侧,以防人工与熬煮的原料接触而将人烫伤。

3.加入冷开水的时机更加准确:现有技术中需要人工目测原料熬制的状态,由于原料在熬制过程中处于沸腾状态,因此认为观测原料粘度时不易准确判断原料熬制的状态,从而无法准确地向熬煮锅内补充冷开水。本申请中,由于搅拌组件位于熬煮锅的内部,使得检测组件能够充分与原料接触,从而实时准确地检测到原料的熬煮状态,在原料粘度增大至一定程度时,能够自动向熬煮锅中补充冷开水,添加冷开水的时机更加的准确。

优选的,作为一种改进,所述搅拌组件包括呈长板状的搅拌叶片,搅拌叶片的长边沿着水平方向设置且搅拌叶片的侧面与水平面之间存在夹角。

本方案中,将搅拌叶片设置成与水平方向成夹角,使得搅拌叶片倾斜设置,当搅拌叶片在转轴带动下发生转动时,可以使熬煮锅内的原料在搅拌叶片的推力作用下发生流动,方便原料之间搅拌混合,从而使原料均匀受热。

优选的,作为一种改进,所述检测组件包括扭轴和弹性件,所述转轴内沿转轴的轴向设有中空部,所述扭轴位于转轴的中空部内且扭轴转动连接于熬煮锅上,所述转轴上开有与中空部连通的贯穿槽,所述搅拌叶片的一端固定连接于扭轴上,搅拌叶片的另一端穿过贯穿槽而延伸至熬煮锅内,所述弹性件固定连接于搅拌叶片和转轴之间。

本方案中,转轴转动时推动弹性件和搅拌叶片一起转动,当搅拌叶片转动至等速平稳转动状态时,搅拌叶片受到原料的阻力以及弹性件的弹力而处于平衡状态,而随着原料被熬煮成调料,调料的黏度不断增大,使得搅拌叶片受到调料的阻力增大,搅拌叶片对弹簧的压力增大,从而使得弹性件的形变量增大,扭轴会相对于转轴发生一定角度的转动,且扭轴相对于转轴的转动角度大小与调料黏度大小成正比,因此可以利用扭轴转动的角度大小来反应调料的黏度大小,能够十分方便地获取调料黏度的信息。

优选的,作为一种改进,所述加水单元包括上盖和可拆卸连接于上盖上的储水斗,储水斗与上盖之间连通有加水管。

本方案中,将储水斗可拆卸连接在上盖的顶端,方便储水斗中的冷开水经过加水管顺利地流入到熬煮锅中。

优选的,作为一种改进,所述控制单元包括开设于扭轴顶端的进水口,进水口相对于扭轴的旋转中心偏心设置,所述转轴的靠近顶端内部开有与加水管连通的加水腔,加水腔与中空部之间开有出水孔,出水孔位于进水口的转动路径上,扭轴的侧壁上开有与进水口连通的连通孔,转轴的侧壁上开有与连通孔配合的排水孔。

本方案中,冷开水由加水管进入到转轴的加水腔内,由于进水口相对于扭轴的旋转中心偏心设置,因此扭轴相对于转轴发生一定角度转动后,可以使进水口与加水腔的出水孔对齐,从而使得储水斗中的冷开水经加水管、加水腔、出水孔、进水口、连通孔和排水孔流入到熬煮锅中,实现自动向熬煮锅内补充冷开水。

优选的,作为一种改进,若干搅拌组件均分为上搅拌组和下搅拌组两组,搅拌叶片转动时,上搅拌组的搅拌叶片将熬煮锅内原料向下搅拌,下搅拌组中的搅拌叶片将熬煮锅内原料向上搅拌。

本方案中,将所有的搅拌组件均分为上搅拌组和下搅拌组两组,上搅拌组推动熬煮锅内靠近上侧的原料向下移动,而下搅拌组推动熬煮锅内靠近底部的原料向上移动,从而使熬煮锅内原料搅拌混合速度更快,原料受热更加的均匀,所熬制的调料的质量更加稳定。

优选的,作为一种改进,所述控制单元包括启动开关、关闭开关、触杆和开关阀,所述启动开关和关闭开关均固定连接于上盖上,所述触杆固定连接于加水管上,所述启动开关和关闭开关均位于触杆的转动路径上。

本方案中,搅拌叶片转动时带动触杆转动,当熬煮锅内粘度增大到一定程度时,触杆转动至与启动开关接触,从而使开关阀打开,加水管开启而向熬煮锅内补充冷开水;当向熬煮锅内加入冷开水后,调料的粘度减小,搅拌叶片受到阻力减小,使得扭轴相对于转轴转动,当扭轴转动而带动触杆触发关闭开关时,关闭开关控制开关阀关闭,从而使加水管停止向熬煮锅内架冷开水,能间歇地向熬煮锅内补充冷却水,控制简单且十分准确。

优选的,作为一种改进,所述转轴上固定连接有若干刮板,所述刮板的底端与熬煮锅的底端相接触。

本方案中,转轴转动时带动刮板移动,利用刮板对熬煮锅的锅底进行刮擦,从而避免熬煮锅锅底处的调料粘附在锅底上而出现焦糊,保证调料的熬煮质量。

优选的,作为一种改进,一种黄焖鸡调料的制作方法,包括如下步骤,

步骤一、备料,黄焖鸡调料的原料包括黄豆酱、耗油、白糖、盐、色拉油、老抽、山楂粉、人参粉、党参粉、黄芪粉和冷开水;

步骤二、熬制,将上述原料加入上述熬煮锅中大火烧开,并在储水斗中加入冷开水,然后温火熬制20-30分钟,得到黄焖鸡调料,在熬制过程中,利用驱动件驱动转轴不断转动,转轴转动时推动搅拌叶片转动,搅拌叶片对熬煮锅内原料进行搅拌,当原料熬煮至水分蒸发而造成原料粘稠度增大时,搅拌叶片受力挤压弹性件而使扭轴转动,扭轴转动时通过检测单元检测到调料黏度变化,并通过控制单元控制加水管及时向熬煮锅中补充冷开水,直至熬制结束;

步骤三、冷却,将步骤二中熬制好的黄焖鸡调料自然冷却;

步骤四、包装,将冷却后的黄焖鸡调料密封包装。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发明实施例一中一种黄焖鸡调料的制作系统的沿着熬煮锅轴线的纵剖图。

图2为图1中a处的局部放大图。

图3为本发明实施例一中转轴、扭轴和搅拌叶片的连接示意图。

图4为本发明实施例二中一种黄焖鸡调料的制作系统的沿着熬煮锅轴线的纵剖图。

图5为本发明实施例二中转轴、扭轴与控制单元的连接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通过具体实施方式进一步详细说明:

说明书附图中的附图标记包括:熬煮锅1、转轴2、驱动电机3、上盖4、储水斗5、加水管6、加水腔7、搅拌叶片8、扭轴9、弹簧10、进水口11、出水孔12、连通孔13、排水孔14、启动开关15、关闭开关16、触杆17、开关阀18。

实施例基本如附图1所示:一种黄焖鸡调料的制作方法,采用黄焖鸡调料制作系统进行加工,黄焖鸡调料制作系统包括用于熬制黄焖鸡调料的熬制装置,本实施例中,熬制装置包括熬煮锅1和设置于熬煮锅1内的加热件,熬煮锅1的顶端开口设置,熬煮锅1的底部焊接有支撑脚,加热件包括安装于熬煮锅1底部的多根加热丝(图1中未示出),多根加热丝均匀布置在熬煮锅1的底部且熬煮锅1上固接有控制加热丝的开关,本实施例中,加热丝的加热设置两个档位,即高温档位和保温档位。

熬煮锅1内同轴转动连接有竖向设置的转轴2,转轴2的底端位于熬煮锅1的下方,转轴2的顶端向上穿过熬煮锅1的底部后延伸至熬煮锅1的内部,熬煮锅1上设有驱动转轴2转动的驱动件,驱动件包括通过螺钉固定连接于熬煮锅1底部的驱动电机3,转轴2的底端通过平键固定连接于驱动电机3的输出轴上。转轴2上由上至下连接有若干搅拌组件(本实施例中搅拌组件的数量为六组),搅拌组件上设有用于检测熬煮锅1内调料熬煮黏度的检测组件,同时转轴2上设有用于向熬煮锅1内添加冷开水的加水单元,加水单元与检测组件之间设有控制单元,转轴2上通过螺钉固定连接有两块刮板,刮板的底端与熬煮锅1的底壁接触,当驱动电机3驱动转轴2转动时,即可带动刮板对熬煮锅1的底壁进行刮擦,从而避免调料在熬煮锅1的底壁上粘附受热而焦糊。

加水单元包括上盖4和通过螺栓固定连接于上盖4顶部的储水斗5,上盖4通过螺钉固定连接于熬煮锅1的顶部,上盖4上开有向熬煮锅1内加入原料或者抽出调料的加料口,储水斗5的底部焊接有与熬煮锅1内部连通的加水管6;转轴2的顶端通过密封轴承转动连接于上盖4的底面上,转轴2靠近顶端内部开有与加水管6连通的加水腔7,通过加水管6可以将储水斗5中的冷开水引流至加水腔7中。

本实施例中,六组搅拌组件均分为上搅拌组和下搅拌组两组,上搅拌组和下搅拌组的结构相似,此处首先以下搅拌组为例进行说明。结合图1和图3,下搅拌组的搅拌组件中,每组搅拌组件包括四块呈长板状的搅拌叶片8,搅拌叶片8的长边沿着水平方向设置,且搅拌叶片8的侧面与水平面之间存在夹角,使得搅拌叶片8相对于水平面呈倾斜状态设置,当搅拌叶片8以转轴2的中轴线为旋转轴2转动时,搅拌叶片8可以对靠近熬煮锅1底部的原料起到搅拌作用,同时将靠近熬煮锅1底部的原料向靠近熬煮锅1顶部方向推送。上搅拌组中搅拌叶片8与下搅拌组中搅拌叶片8的不同之处在于,上搅拌组中搅拌叶片8相对于水平方向的倾斜设置方向与下搅拌组中搅拌叶片8的倾斜设置方向相反,因此当上搅拌组中的搅拌叶片8以转轴2的中轴线为旋转轴2而沿着相对于下搅拌组同向转动时,上搅拌组中的搅拌叶片8可以对靠近熬煮锅1顶部的原料起到搅拌作用,同时将靠近熬煮锅1顶部的原料向靠近熬煮锅1底部方向推送。同时,本实施例中,搅拌叶片8与熬煮锅1的内壁之间设有间隙,方便原料在所有搅拌叶片8搅拌原料时使原料更加快速地混合,使得所有原料能够受热均匀,提升调料熬制质量。

如图3所示,检测组件包括扭轴9和弹性件,转轴2内沿转轴2的轴向开有中空部,扭轴9位于转轴2的中空部内且扭轴9通过轴承转动连接于转轴2上(具体的,可以将转轴2设置为通过螺钉固定连接的两段,扭轴9位于转轴2两段连接处,方便扭轴9的安装),转轴2的侧壁上开有与中空部连通的贯穿槽,搅拌叶片8的一端通过螺钉固定连接于扭轴9上,搅拌叶片8的另一端穿过贯穿槽而延伸至熬煮锅1内;弹性件包括焊接于搅拌叶片8和转轴2之间的弹簧10。

结合图1和图2,控制单元包括开设于扭轴9顶端的进水口11,进水口11相对于扭轴9的旋转中心偏心设置,加水腔7和中空部之间开有出水孔12,出水孔12的底端位于扭轴9上进水口11转动的路径上,扭轴9的侧壁上开有与进水口11连通的连通孔13,转轴2的侧壁上开有与连通孔13配合的排水孔14,当进水口11转动至与出水孔12的底端对齐时,储水斗5中的冷开水依次由加水管6、加水腔7、出水孔12、进水口11、连通孔13和排水孔14被加入到熬煮锅1内。

一种黄焖鸡调料的制作方法,包括如下步骤:

步骤一、备料,黄焖鸡调料的原料包括黄豆酱25份、耗油15份、白糖6份、盐2份、色拉油2份、老抽5份、山楂粉5份、人参粉8份、党参粉6份、黄芪粉6份和冷开水若干;

步骤二、熬制,将上述原料投入到熬煮锅1中,并加入适量的冷开水,同时在储水斗5中加入适量冷开水,然后驱动开关,将加热丝调节至高温档位,利用加热丝将熬煮锅1内的原料加热至沸腾状态,然后将加热丝调节至保温状态,使得熬煮锅1内的原料被温火熬制20分钟,获得黄焖鸡调料,在熬制过程中,启动驱动电机3,驱动电机3带动转轴2转动,转轴2转动时将推动扭轴9、弹簧10和搅拌叶片8一起转动,当转轴2转动至平稳状态时,搅拌叶片8跟随转轴2一起平稳转动,搅拌叶片8转动时会受到熬煮锅1内调料的阻力,同时还会受到弹簧10的弹力作用,因此在搅拌叶片8平稳转动时,扭轴9和转轴2相对静止,而随着熬制的进行,调料的黏度越来越大,搅拌叶片8转动时受到调料的阻力增大,弹簧10被搅拌叶片8挤压所发生的形变量越大,因此相对于调料黏度发生改变之前,扭轴9会相对转轴2发生一定角度的转动,从而使扭轴9上的进水口11与加水腔7的出水孔12部分对齐,加水腔7中的冷开水由进水口11进入到连通孔13内,并由连通孔13和排水孔14流入到熬煮锅1内,从而自动向熬煮锅1内补充冷开水,使得熬煮锅1中调料和粘度适宜,直至将调料熬煮20分钟后得到合格的调料;

步骤三、冷却,将步骤二中熬制好的黄焖鸡调料自然冷却,然后将冷却后的黄焖鸡调料抽出熬煮锅1之外;

步骤四、包装,将抽出熬煮锅1之外的黄焖鸡调料进行密封包装,从而得到黄焖鸡调料的出售产品。

实施例二

实施例二与实施例一的区别在于:如图4和图5所示,本实施例中储水斗5中的加料管是直接连通至熬煮锅1内的,转轴2上未设置如图1中的加水腔7和出水孔12。本实施例中,控制单元包括启动开关15、关闭开关16、触杆17和开关阀18,开关阀18通过螺钉固定连接于加水管6上,触杆17通过螺钉固定连接于扭轴9上,启动开关15和关闭开关16均通过螺钉固定连接于转轴2的中空部内,且触杆17位于启动开关15和关闭开关16之间,启动开关15和关闭开关16均与开关阀18电连接。

当原料在熬煮锅1内被熬制时,初始状态,搅拌叶片8跟随转轴2同步转动,搅拌叶片8相对于转轴2不发生转动,随着熬煮的进行,熬煮锅1内调料的黏度增大,搅拌叶片8受到调料的阻力作用增大,从而使得扭轴9相对于转轴2转动,扭轴9转动时带动触杆17转动,触杆17与启动开关15接触,使得启动开关15控制开关阀18开启,加水管6直接向熬煮锅1内添加冷开水;当熬煮锅1中被补充冷开水后,随着搅拌叶片8的转动搅拌,使得调料的黏度降低,搅拌叶片8受到调料的阻力减小,此时扭轴9反向转动而使触杆17与启动开关15脱离,然后随着调料黏度进一步降低,触杆17与关闭开关16接触,使得开关阀18关闭,停止向熬煮锅1中补充冷开水,从而使熬煮锅1内调料的黏度一直处于相对适宜的范围,同时可以避免频繁向熬煮锅1中加水,控制更加简单。

以上所述的仅是本发明的实施例,方案中公知的具体技术方案和/或特性等常识在此未作过多描述。应当指出,对于本领域的技术人员来说,在不脱离本发明技术方案的前提下,还可以作出若干变形和改进,这些也应该视为本发明的保护范围,这些都不会影响本发明实施的效果和专利的实用性。本申请要求的保护范围应当以其权利要求的内容为准,说明书中的具体实施方式等记载可以用于解释权利要求的内容。

当前第1页1 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