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无捆扎带的粽子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23112522发布日期:2020-12-01 10:44阅读:92来源:国知局
一种无捆扎带的粽子的制作方法

本实用新型涉及粽子,尤其涉及一种无捆扎带的粽子。



背景技术:

传统的粽子是将泡过的糯米米团包裹在粽叶内,为了防止粽叶散开,要在粽叶外捆扎上绳子等捆扎物以便固定,食用时,将粽子煮熟,然后打开捆扎物才可食用,由于捆扎工序的存在,给粽子的生产及食用都带来了不便。为此本申请人实用新型了如中国专利申请号2018103684025的专利文献中公开的无捆扎式粽子的生产工艺及设备现有的无捆扎的粽子存在粽叶容易散开的不足。



技术实现要素:

本实用新型旨在提供一种粽叶不容易散开的无捆扎带的粽子,解决了现有的无捆扎的粽子的粽叶容易散开的问题。

以上技术问题是通过以下技术方案解决的:一种无捆扎带的粽子,包括粽叶及包裹在粽叶内的饭团,所述粽叶的两端被截除,其特征在于,还包括一颗第一饭粒和一颗第二饭粒,所述第一饭粒的中部设有沿第一饭粒周向延伸的第一饭粒部环形卡槽,所述第二饭粒的中部设有沿第二饭粒周向延伸的第二饭粒部环形卡槽,所述饭团为由饭团底面、饭团第一侧面、饭团第二侧面和饭团第三侧面围成的三棱锥形,饭团第一侧面和饭团第二侧面相交形成饭团第一侧棱,饭团第一侧面和饭团第三侧面相交形成饭团第二侧棱,饭团第三侧面和饭团第二侧面相交形成饭团第三侧棱,饭团底面同饭团第一侧面相交形成饭团第一底棱,饭团底面同饭团第二侧面相交形成饭团第二底棱,饭团底面同饭团第三侧面相交形成饭团第三底棱,粽叶设有覆盖在饭团底面上的底面覆盖部,粽叶设有以饭团第一底棱为轴弯折而覆盖在第一饭团侧面上的第一侧面覆盖部,粽叶设有以饭团第二底棱柱为轴弯折而覆盖在第二饭团侧面上的第二侧面覆盖部,第一侧面覆盖部和第二侧面覆盖部在饭团第一侧棱处形成对接缝,粽叶设有以饭团第三底棱柱为轴弯折而覆盖在第三饭团侧面上的第三侧面覆盖部,粽叶设有以饭团第二侧棱柱为轴弯折而覆盖在第一饭团侧面上的第一重叠部和以饭团第三侧棱柱为轴弯折而覆盖在第二饭团侧面上的第二重叠部,第一饭粒穿设在贯穿所述第一侧面覆盖部和第一重叠部的第一通孔内,第一通孔的边缘卡在所述第一饭粒部环形卡槽内,第二饭粒穿设在贯穿所述第二侧面覆盖部和第二重叠部的第二通孔内,第二通孔的边缘卡在所述第二饭粒部环形卡槽内,粽叶同饭团接触的部分仅依靠饭团的粘性同饭团粘接在一起而进行固定。本粽子在无捆扎的情况下粽叶也不容易散开。粽叶包括时形成从叠部能够实现对饭团的充分覆盖,使得饭团不外露,此时因为为无捆扎包裹的则这样包装会导致粽叶在重叠的部位散开,故现有无捆扎包装没有能够解决粽叶散开的问题而一直没有采用,而是以牺牲饭团外露为代价保证无捆扎。而本实用新型通过设置饭粒进行固定且饭粒为米粒穿设在通孔后熟化而成,从而使得饭粒不但能够依靠粘性对粽叶进行固定而且主要为通过形成的卡头的卡接作用来进行固定。

作为优选,所述第一重叠部位于所述第一侧面覆盖部和饭团之间,所述第二重叠部位于所述第二侧面覆盖部和饭团之间。能够使得重叠部和侧面覆盖部都有被饭团粘着的部分,从而使得粽叶不容易散开且制作时在没有外力按压住粽叶的情况下粽叶也不会弹开而能够进行打通孔和上米粒。

作为优选,所述第一侧面覆盖部全部位于第一侧面上,所述第二侧面覆盖部全部位于第二侧面上。能够使得粽叶包裹在饭团上后,位于饭团的侧棱和底棱处都保持平整。

作为优选,所述第一侧面覆盖部配合所述第一重叠部完全覆盖住所述饭团第一侧面,所述第二侧面覆盖部配合所述第二重叠部完全覆盖住所述饭团第二侧面。饭团包裹充分。

作为优选,饭团底面、饭团第一侧面和饭团第二侧面相交形成的饭团底角同的长度方向的一端边缘中心处平齐,所述饭团第一侧面和饭团第二侧面全等。能够提高制作时的方便些和使得包裹出的粽子的平整度好。本技术方案,饭团制作为有两个侧面全等的三棱锥形,能够通过设备来实现粽叶自动包装时方便地使得粽叶包装时的对接缝位于饭团的侧棱上,以保持粽叶对接出的平整和进行对饭团进行充分的包裹。

作为优选,粽叶长度方向的另一端边缘的中心处高于饭团的顶角。能够使得对饭团的包裹充分且在粽叶在饭团的顶角出形成顶角部凸起,顶角部凸起的形成使得当粽子烫时,使用者能够通过用指甲掐着顶角部凸起进行拧,使得拧起烫的粽子时方便。且能够通过拧着该凸起而用力抖粽子从而实现粽叶和饭团的分离,使得剥离粽叶时的方便些好。

作为优选,粽叶位于饭团第三底棱处的宽度大于饭团第三底棱的长度。能够使得对饭团的包裹充分且在粽叶在饭团的两个底角出形成底角部凸起,底角部凸起的形成使得当粽子烫时,使用者能够通过用指甲掐着底角部凸起进行拧,使得拧起烫的粽子时方便。且能够通过拧着底角部凸起而用力抖粽子从而实现粽叶和饭团的分离,使得剥离粽叶时的方便些好。

作为优选,所述第一饭粒的内端同饭团依靠饭团和第一饭粒的粘性粘接在一起,所述第二饭粒的内端同饭团依靠饭团和第二饭粒的粘性粘接在一起。粽叶更加不容易散开。

作为优选,所述第一饭粒和第二饭粒都为在粽叶包括在饭团上后才由米粒制成,所述第一饭粒部环形卡槽为米粒形成第一饭粒而膨胀的过程中受到第一通孔的限制而形成,所述第二饭粒部环形卡槽为米粒形成第二饭粒而膨胀的过程中受到第二通孔的限制而形成。

作为优选,所述第一饭粒的硬度和第二饭粒的硬度都大于所述饭团的硬度。饭粒经过硬化处理(通过自然干燥或加热干燥来硬化)能够具有较大的强度,使得固定效果可靠。

本实用新型具有下述优点:粽叶不容易散开,对饭团的包裹充分。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实用新型的俯视示意图。

图2为饭团刚放置到粽叶上时的俯视示意图。

图3为图1的a—a剖视示意图。

图中:成品饭团12、饭团第一侧面13、饭团第二侧面14、饭团第三侧面15、饭团第一侧棱16、饭团第二侧棱17、饭团第三侧棱18、饭团第一底棱19、饭团第二底棱20、饭团第三底棱21、粽叶75、第三侧面覆盖部26、第一重叠部27、第二重叠部28、第一侧面覆盖部29、第二侧面覆盖部30、第一通孔31、第二通孔32、第一饭粒33、第一饭粒部卡头34、第一饭粒部环形卡槽35、第二饭粒36、第二饭粒部卡头37、第二饭粒部环形卡槽38。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结合附图与实施例对本实用新型作进一步的说明。

参见图1、图2和图3,一种无捆扎带的粽子,包括粽叶75及包裹在粽叶内的饭团12。粽叶为粽叶截掉两个尖端仅留下的中间段。饭团为由饭团底面、饭团第一侧面13、饭团第二侧面14和饭团第三侧面15围成的三棱锥形,饭团第一侧面和饭团第二侧面相交形成饭团第一侧棱16,饭团第一侧面和饭团第三侧面相交形成饭团第二侧棱17,饭团第三侧面和饭团第二侧面相交形成饭团第三侧棱18,饭团底面同饭团第一侧面相交形成饭团第一底棱19,饭团底面同饭团第二侧面相交形成饭团第二底棱20,饭团底面同饭团第三侧面相交形成饭团第三底棱21。饭团第一侧面和饭团第二侧面全等。

制作本实用新型的过程为将饭团以饭团底面朝下的方式搁置在粽叶上,饭团底面、饭团第一侧面和饭团第二侧面相交的角同粽叶长度方向的一端边缘也对齐,此时饭团第一侧棱同粽叶的长度方向的中心线对齐即位于同一竖平面上、粽叶覆盖住饭团底面的部分构成底面覆盖部72。粽叶位于饭团第三底棱处的宽度大于饭团第三底棱的长度。使得粽叶以饭团第一底棱为轴折叠而贴合到饭团第三侧面上形成第三侧面覆盖部26。再使得粽叶超出饭团第三侧面的部分分别以饭团第二侧棱为轴折叠到饭团第一侧面上形成第一重叠部27和以饭团第三侧棱为轴折叠到饭团第二侧面上形成第二重叠部28。在饭团粘性的作用下贴合到饭团上的粽叶粘接在饭团上,此时粽叶长度方向的另一端边缘的中心处高于饭团的顶角从而形成顶角部凸起。使粽叶以饭团第一底棱为轴转动到贴合在饭团第一侧面上形成第一侧面覆盖部29和以饭团第二底棱为轴转动到贴合在饭团第而侧面上形成第二侧面覆盖部30,此时粽叶在对应饭团第三底棱的两端部位个形成一个底角部凸起。粽叶包裹好后,第一重叠部位于第一侧面覆盖部和饭团之间,第二重叠部位于所述第二侧面覆盖部和饭团之间,第一重叠部和第一侧面覆盖部搭接在一起,第二重叠部和所述第二侧面覆盖部搭接在一起,第一侧面覆盖部和第二侧面覆盖部在饭团第一侧棱处形成对接缝73,第一侧面覆盖部全部位于第一侧面上、第一侧面覆盖部的面积小于饭团第一侧面的面积,第二侧面覆盖部全部位于第二侧面上、第二侧面覆盖部的面积小于饭团第二侧面的面积。第一侧面覆盖部配合第一重叠部完全覆盖住所述饭团第一侧面,第二侧面覆盖部配合所述第二重叠部完全覆盖住饭团第二侧面。在第一侧面覆盖部和第一重叠部重叠部搭接在一起的部位打出一个仅供一粒米粒竖向通过的第一通孔31,在第一通孔内插入一粒第一米粒,第一米粒的一端插入成品饭团、另一端裸露在粽叶外部。在第二侧面覆盖部和第二重叠部重叠部搭接在一起的部位打出一个仅供一粒米粒竖向通过的第二通孔32,在第二通孔内插入一粒第二米粒,第二米粒的一端插入成品饭团、另一端裸露在粽叶外部。进而将粽子进行加热熟化而使得第一米粒吸水膨胀而形成一颗第一饭粒33,在第一通孔的限制作用下第一饭粒的两端形成两个第一饭粒部卡头34而卡在第一通孔的两端,两个第一饭粒部卡头之间形成第一饭粒部环形卡槽35、此时第一通孔的边缘卡在第一饭粒部环形卡槽内,使第一饭粒干燥硬化从而实现固定。加热熟化时也使得第二米粒吸水膨胀而形成一颗第二饭粒36,在第二通孔的限制作用下第二饭粒的两端形成两个第二饭粒部卡头37而卡在第二通孔的两端,两个第二饭粒部卡头之间形成第二饭粒部环形卡槽38、此时第二通孔的边缘卡在第二饭粒部环形卡槽内,使第二饭粒干燥硬化从而实现固定。制作好后第一饭粒的内端同饭团依靠饭团和第一饭粒的粘性粘接在一起,第二饭粒的内端同饭团依靠饭团和第二饭粒的粘性粘接在一起。

当前第1页1 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