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鳗鱼片加工用蒸煮装置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24002001发布日期:2021-02-20 16:42阅读:79来源:国知局
一种鳗鱼片加工用蒸煮装置的制作方法

[0001]
本实用新型涉及鳗鱼加工设备技术领域,特别涉及于一种鳗鱼片加工用蒸煮装置。


背景技术:

[0002]
鳗鱼,别名:白鳝、白鳗、河鳗、鳗鲡、溪滑、青鳝、日本鳗。鳗鱼是指属于鳗鲡目分类下的物种总称。又称鳝,是一种外观类似长条蛇形的鱼类,具有鱼的基本特征。鳗鱼富含多种营养成分,具有补虚养血、祛湿、抗痨等功效,是久病、虚弱、贫血、肺结核等病人的良好营养品。
[0003]
鳗鱼片是人们为了方便食用和储存对鳗鱼的进一步加工,在鳗鱼片的加工过程中常常需要对鳗鱼片进行蒸煮,现有的蒸煮装置还存在蒸煮不均匀,影响鳗鱼片的蒸煮质量。另外,现有的鳗鱼片蒸煮一般是通过传送机构传送实现蒸煮,传送机构用久了难免会沾上一些油脂等污渍,时间久了容易造成传送机构的腐蚀损坏,提高生产成本。


技术实现要素:

[0004]
(1)要解决的技术问题
[0005]
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鳗鱼片加工用蒸煮装置,克服了现有的蒸煮装置还存在蒸煮不均匀,影响鳗鱼片的蒸煮质量及现有的鳗鱼片蒸煮一般是通过传送机构传送实现蒸煮,传送机构用久了难免会沾上一些油脂等污渍,时间久了容易造成传送机构的腐蚀损坏,提高生产成本的缺点。
[0006]
(2)技术方案
[0007]
为了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实用新型提供了一种鳗鱼片加工用蒸煮装置,包括第一支架、第二支架、传送机构、振动器、加热槽、防护罩、清洗槽、张紧轮、清洗机构、支撑机构、风机、出风盘,所述传送机构一侧固定在所述第一支架、第二支架上,所述传送机构下方的所述第一支架与所述第二支架之间设有固定板,所述固定板上设有所述加热槽,所述固定板下方的所述第一支架与所述第二支架之间设有所述清洗槽,所述清洗槽内设有所述张紧轮,所述传送机构包括第一主动轮、第一从动轮及第一传送皮带,所述第一传送皮带上均匀分布有两个以上的蒸汽进入孔,所述第一主动轮、所述第一从动轮与所述张紧轮之间呈三角形分布设置,所述第一传送皮带呈环状且所述第一传送皮带包覆在所述第一主动轮、所述第一从动轮及所述张紧轮上,所述传送机构内均固定有振动器,所述振动器上方紧密贴合于所述第一传送皮带内的上方底部,所述张紧轮两侧的所述清洗槽内均安装有所述清洗机构,所述固定板底部固定有支撑机构,所述支撑机构下端支撑在所述清洗机构一侧的所述第一传送皮带的内侧,所述第一传送皮带通过所述清洗机构与所述支撑机构之间,所述清洗槽一侧设有固定架,所述固定架顶部设有所述风机,所述风机通过出风管与所述出风盘一侧相连,所述出风盘另一侧上设有出风口,所述出风口朝向所述张紧轮一侧的所述第一传送皮带外侧。
[0008]
优选地,所述清洗机构包括第二主动轮、中间轮、第二从动轮、第二传送皮带、清洗毛刷,所述第二传送皮带包覆在所述第二主动轮、所述中间轮及所述第二从动轮上,所述第二传送皮带上均匀分布有所述清洗毛刷。
[0009]
优选地,所述支撑机构包括连接杆、套筒、挤压块、弹簧、支撑轮,所述支撑轮两侧均设有所述套筒,两个所述套筒下端之间安装有所述支撑轮,所述套筒底部内壁上与所述弹簧一端相连,所述弹簧另一端与所述挤压块底部相连,所述挤压块顶部通过连接杆与所述固定板底部固定相连。
[0010]
优选地,所述出风口的数量至少为两个以上且呈均匀分布设置。
[0011]
优选地,所述第一主动轮与所述第二主动轮的传动方向相同。
[0012]
优选地,所述传送机构上设有所述防护罩,所述防护罩下端固定在固定板上。
[0013]
(3)有益效果
[0014]
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鳗鱼片加工用蒸煮装置,克服了现有的蒸煮装置还存在蒸煮不均匀,影响鳗鱼片的蒸煮质量及现有的鳗鱼片蒸煮一般是通过传送机构传送实现蒸煮,传送机构用久了难免会沾上一些油脂等污渍,时间久了容易造成传送机构的腐蚀损坏,提高生产成本的缺点。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实用新型具有如下有益效果:
[0015]
1、通过传送机构内设置振动器,实现对鳗鱼片的翻面,保证鳗鱼片蒸煮的均匀性,提高鳗鱼片的蒸煮质量。
[0016]
2、第一传送皮带继续传送经过支撑机构和清洗机构之间,第一传送皮带与第二传送皮带发生相对运动,并通过第二传送皮带上的清洗毛刷实现刷洗,支撑机构内的支撑轮配合挤压块、弹簧及连接杆很好地实现了对第一传送皮带的支撑,保证清洗毛刷刷洗的更加干净,避免传送机构上的油脂对传送机构造成腐蚀损坏。
[0017]
3、清洗后的第一皮带通过风机将风从出风盘的出风口吹出,实现了对第一皮带的吹干,方便第一皮带的继续使用。
附图说明
[0018]
图1为本实用新型的结构示意图。
[0019]
图2为本实用新型的传送机构的结构示意图。
[0020]
图3为本实用新型的清洗机构的结构示意图。
[0021]
图4为本实用新型的支撑机构的结构示意图。
[0022]
附图标记为:1-第一支架、2-第二支架、3-传送机构、31-第一主动轮、32
-ꢀ
第一从动轮、33-第一传送皮带、331-蒸汽进入孔、4-振动器、5-固定板、6-加热槽、7-防护罩、8-清洗槽、9-张紧轮、10-清洗机构、101-第二主动轮、102-中间轮、103-第二从动轮、104-第二传送皮带、105-清洗毛刷、11-支撑机构、111-连接杆、112-套筒、113-挤压块、114-弹簧、115-支撑轮、12-固定架、13-风机、14
-ꢀ
出风管、15-出风盘、151-出风口。
具体实施方式
[0023]
结合附图和实施例对本实用新型作进一步的说明。
[0024]
如图1~4所示,本实用新型所述的一种鳗鱼片加工用蒸煮装置,包括第一支架1、第二支架2、传送机构3、振动器4、加热槽6、防护罩7、清洗槽8、张紧轮9、清洗机构10、支撑机
构11、风机13、出风盘15,所述传送机构3一侧固定在所述第一支架1、第二支架2上,所述传送机构3下方的所述第一支架 1与所述第二支架2之间设有固定板5,所述固定板5上设有所述加热槽6,所述固定板5下方的所述第一支架1与所述第二支架2之间设有所述清洗槽8,所述清洗槽8内设有所述张紧轮9,所述传送机构3包括第一主动轮31、第一从动轮32及第一传送皮带33,所述第一传送皮带33上均匀分布有两个以上的蒸汽进入孔331,所述第一主动轮31、所述第一从动轮32与所述张紧轮9之间呈三角形分布设置,所述第一传送皮带33呈环状且所述第一传送皮带33包覆在所述第一主动轮31、所述第一从动轮32及所述张紧轮9上,所述传送机构3内均固定有振动器4,所述振动器4上方紧密贴合于所述第一传送皮带33内的上方底部,所述张紧轮9两侧的所述清洗槽8内均安装有所述清洗机构10,所述固定板5底部固定有支撑机构11,所述支撑机构11下端支撑在所述清洗机构 10一侧的所述第一传送皮带33的内侧,所述第一传送皮带33通过所述清洗机构10与所述支撑机构11之间,所述清洗槽8一侧设有固定架12,所述固定架12顶部设有所述风机13,所述风机13通过出风管14与所述出风盘15一侧相连,所述出风盘15另一侧上设有出风口151,所述出风口151朝向所述张紧轮 9一侧的所述第一传送皮带33外侧。
[0025]
所述清洗机构10包括第二主动轮101、中间轮102、第二从动轮103、第二传送皮带104、清洗毛刷105,所述第二传送皮带104包覆在所述第二主动轮101、所述中间轮102及所述第二从动轮103上,所述第二传送皮带104上均匀分布有所述清洗毛刷105,所述支撑机构11包括连接杆111、套筒112、挤压块113、弹簧114、支撑轮115,所述支撑轮115两侧均设有所述套筒112,两个所述套筒 112下端之间安装有所述支撑轮115,所述套筒112底部内壁上与所述弹簧114 一端相连,所述弹簧114另一端与所述挤压块113底部相连,所述挤压块113顶部通过连接杆111与所述固定板5底部固定相连,所述出风口151的数量至少为两个以上且呈均匀分布设置,所述第一主动轮31与所述第二主动轮101的传动方向相同,所述传送机构3上设有所述防护罩7,所述防护罩7下端固定在固定板5上。
[0026]
实际工作中,将鳗鱼片放在第一传送皮带33上,然后启动驱动第一主动轮 31转动的电机带动第一传送皮带3进行输送,往加热槽6中加入水后,启动加热槽6内的加热器实现加热,水通过加热变成水蒸气向上走通过蒸汽进入孔331 对鳗鱼片实现蒸煮,蒸煮一段时间后,可以启动振动器4振动,实现对鳗鱼片的翻面,保证鳗鱼片蒸煮的均匀性,提高鳗鱼片的蒸煮质量。鳗鱼片蒸煮完毕后,可以继续启动驱动第一主动轮31转动的电机带动第一传送皮带33进行输送,在下料端放置收集筒将鳗鱼片实现收集,鳗鱼片收集完毕后,第一传送皮带33继续传送经过支撑机构11和清洗机构10之间,启动驱动第二主动轮101 转动的电机带动第二传送皮带104实现输送,当第一传送皮带33向下运动时,第二传送皮带104向上运动,第一传送皮带33与第二传送皮带104发生相对运动,并通过第二传送皮带104上的清洗毛刷105实现刷洗,支撑机构11内的支撑轮115配合挤压块113、弹簧114及连接杆111很好地实现了对第一传送皮带 33的支撑,保证清洗毛刷105刷洗的更加干净。第一传送皮带33通过两个清洗机构10的清洗后,继续输送,最后启动风机13将风从出风盘15的出风口151 吹出,实现了对第一传送皮带33的吹干,方便第一传送皮带33的继续使用。防护罩7的设置可以避免不明物掉落在鳗鱼片上,也可以减少蒸煮过程蒸汽的流失。
[0027]
以上所述的实施例仅表达了对本实用新型优选实施方式,其描述较为具体和详细,但本实用新型不仅限于这些实施例,应当指出的是,对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来说。
在未脱离本实用新型宗旨的前提下,所为的任何改进均落在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之内。因此,本实用新型专利的保护范围应以所附权利要求为准。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