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动揉捻机中的揉捻台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24451751发布日期:2021-03-30 19:39阅读:53来源:国知局
自动揉捻机中的揉捻台的制作方法

本实用新型属于茶叶加工设备领域,特别涉及一种自动揉捻机中的揉捻台。



背景技术:

目前用于制作茶叶的设备越来越智能化,例如自动揉捻机代替了人工揉捻,提高了揉捻效率,节约了人工成本。中国专利文献cn110651855a公开了“一种全自动茶叶加工系统”,该文献公开的自动揉捻机如图3所示,该揉捻机包括揉捻台52、盖体53(相当于下料门)、固定杆531、气压缸532、限位杆533、转动杆54、连接杆56、固定圈57、磨体58、压盖581、螺杆582、连接体583、伞齿轮盘584、第四调速电机585和变速电机59。变速电机59带动转动杆54转动,转动杆54带动连接杆56,连接杆56通过固定圈57推动磨体58转动,其中磨体58位于揉捻台52上方,揉捻台52上用于放置杀青处理后的茶叶,通过磨体58转动进行揉捻;其中磨体58为圆筒结构,上下两端均为开口结构。

现有自动揉捻机的缺点在于揉捻台52设计存在缺陷,其原因在于:

1、揉捻台52的台面为平板结构,茶叶在揉捻台52上没有居中效果,这样磨体58转动时,茶叶不会聚集在磨体58内,而是分散在磨体58周围,起不到揉捻效果。

2、茶叶容易在转动杆54下方积累,到达不了磨体58揉捻范围内。

3、揉捻台52没有设置固定的入料通道,导致茶叶下落容易散落到底面。



技术实现要素:

鉴于背景技术所存在的技术问题,本实用新型所提供的自动揉捻机中的揉捻台,利于将磨体外部的茶叶筐入至磨体内部,使磨体对茶叶进行有效地揉捻,避免茶叶分散在磨体外围。

为了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实用新型采取了如下技术方案来实现:

一种自动揉捻机中的揉捻台,包括揉捻台本体,揉捻台本体上设有揉捻槽,揉捻槽边缘设有多个连杆安装槽,多个连杆安装槽绕揉捻槽中心环形设置,揉捻槽与连杆安装槽相连通,揉捻槽的底板为凹形结构,所述底板的上表面由边缘向中心凹陷设置;揉捻槽中部设有下料门。

优选的方案中,所述的揉捻槽的底板高度低于连杆安装槽底板高度。

优选的方案中,所述的揉捻槽底板上设有多个第一弧形导料杆,多个第一弧形导料杆绕下料门环形设置。

优选的方案中,所述的下料门上表面设有多个第二弧形导料杆,多个第二弧形导料杆绕下料门中心环形设置。

优选的方案中,所述的下料门上方用于设置磨体,第一弧形导料杆和第二弧形导料杆均朝磨体旋转的方向凸起设置。

优选的方案中,所述的连杆安装槽的数量为三个,其中一个连杆安装槽侧壁高度高于另外两个连杆安装槽侧壁高度。

优选的方案中,所述的揉捻槽(1)底板凹陷角度为3°-6°。

本专利可达到以下有益效果:

1、磨体位于揉捻槽内,磨体下部为开口结构,磨体顺时针或逆时针转动时,茶叶会被筐入磨体内;揉捻槽的底板为凹形结构,更利于茶叶进入磨体内,磨体不断地旋转中,将更多地茶叶聚集在磨体内,从而对茶叶进行有效地揉捻,不易出现磨体外部茶叶无法进入磨体内的情况。

2、传统的揉捻槽与连杆安装槽高度一致,部分茶叶会分散在连杆安装槽内,即使在转动杆上可安装刷体,转动杆带动刷体可以将茶叶扫入揉捻槽内,但是磨体旋转又会将茶叶推送至连杆安装槽内,因此传统的揉捻台不利于茶叶揉捻,部分茶叶没有进入至磨体内。而本技术方案中,揉捻槽的底板高度低于连杆安装槽底板高度,可以将揉捻槽与连杆安装槽分离,通过刷体将茶叶扫入揉捻槽内,茶叶不会重复进入至连杆安装槽。

3、第一弧形导料杆和第二弧形导料杆起到导向作用,同时增大了揉捻槽底板的摩擦力,当磨体旋转时,磨体外部的茶叶不会轻易随同磨体推动,这样利于磨体将外部茶叶筐入磨体内。另外,第一弧形导料杆和第二弧形导料杆还起到了翻料的作用。

附图说明

下面结合附图和实施例对本实用新型作进一步说明:

图1为本实用新型三维结构图;

图2为本实用新型侧视图;

图3为现有自动揉捻机结构图示意图。

图中:揉捻槽1、连杆安装槽2、下料门3、第一弧形导料杆4、第二弧形导料杆6、导料护板7。

具体实施方式

优选的方案如图1和图2所示,一种自动揉捻机中的揉捻台,包括揉捻台本体,揉捻台本体上设有揉捻槽1,揉捻槽1边缘设有多个连杆安装槽2,多个连杆安装槽2绕揉捻槽1中心环形设置,揉捻槽1与连杆安装槽2相连通,揉捻槽1的底板为凹形结构,所述底板的上表面由边缘向中心凹陷设置;揉捻槽1中部设有下料门3。

连杆安装槽2中心开设有圆孔,如图3所示,所述圆孔通过轴承与转动轴连接,所述转动轴与转动杆54铰接。磨体58位于揉捻槽1内,磨体58下部为开口结构,磨体58顺时针或逆时针转动时,茶叶会被筐入磨体58内;揉捻槽1的底板为凹形结构,更利于茶叶进入磨体58内,磨体58不断地旋转中,将更多地茶叶聚集在磨体58内,从而对茶叶进行有效地揉捻。优选地,磨体58底板与水平面的角度为5°左右。

进一步地,揉捻槽1的底板高度低于连杆安装槽2底板高度。连杆安装槽2其主要作用是为转动杆54提供一个可旋转的空间,如图3所示,传统的揉捻槽1与连杆安装槽2高度一致,部分茶叶会分散在连杆安装槽2内,即使在转动杆54上可安装刷体,转动杆54带动刷体可以将茶叶扫入揉捻槽1内,但是磨体58旋转又会将茶叶推送至连杆安装槽2内,因此传统的揉捻台不利于茶叶揉捻,部分茶叶没有进入至磨体58内。而本技术方案中,揉捻槽1的底板高度低于连杆安装槽2底板高度,优选地,揉捻槽1的底板高度低于连杆安装槽2底板5-6cm,可以将揉捻槽1与连杆安装槽2分离,通过刷体将茶叶扫入揉捻槽1内,茶叶不会重复进入至连杆安装槽2。

进一步地,揉捻槽1底板上设有多个第一弧形导料杆4,多个第一弧形导料杆4绕下料门3环形设置。下料门3上表面设有多个第二弧形导料杆6,多个第二弧形导料杆6绕下料门3中心环形设置。

第一弧形导料杆4和第二弧形导料杆6起到导向作用,同时增大了揉捻槽1底板的摩擦力,当磨体58旋转时,磨体58外部的茶叶不会轻易随同磨体58推动,这样利于磨体58将外部茶叶筐入磨体58内。

进一步地,下料门3上方用于设置磨体58,第一弧形导料杆4和第二弧形导料杆6均朝磨体58旋转的方向凸起设置。茶叶会顺着第一弧形导料杆4下滑进入至磨体58内。

本技术方案中,磨体58的旋转方向是根据第一弧形导料杆4和第二弧形导料杆6凸起方向来定的,当第一弧形导料杆4和第二弧形导料杆6向顺时针方向凸起时,则磨体58旋转方向为顺时针,当第一弧形导料杆4和第二弧形导料杆6向逆时针方向凸起时,则磨体58旋转方向为逆时针。另外,第一弧形导料杆4和第二弧形导料杆6还起到了翻料的作用。多个第一弧形导料杆4构成了旋涡形状

进一步地,连杆安装槽2的数量为三个,其中一个连杆安装槽2侧壁高度高于另外两个连杆安装槽2侧壁高度。如图1所示,相对高的连杆安装槽2侧壁形成了导料护板7,导料护板7处用于投放需要揉捻的茶叶,在通过转动杆54上的刷体将茶叶不断地扫入揉捻槽1内。

整个装置的工作原理结合如图3解释如下:

现有技术以中国专利文献cn110651855a公开了“一种全自动茶叶加工系统”为例,来介绍本装置的设计原理,该文献公开的自动揉捻机如图3所示,该揉捻机包括揉捻台52、盖体53(相当于本技术方案的下料门)、固定杆531、气压缸532、限位杆533、转动杆54、连接杆56、固定圈57、磨体58、压盖581、螺杆582、连接体583、伞齿轮盘584、第四调速电机585和变速电机59。变速电机59带动转动杆54转动,转动杆54带动连接杆56,连接杆56通过固定圈57推动磨体58转动,其中磨体58位于揉捻台52上方,揉捻台52上用于放置杀青处理后的茶叶,通过磨体58转动进行揉捻;其中磨体58为圆筒结构,上下两端均为开口结构。

导料护板7处用于投放需要揉捻的茶叶,在通过转动杆54上的刷体将茶叶不断地扫入揉捻槽1内,磨体58位于揉捻槽1内,磨体58下部为开口结构,磨体58顺时针或逆时针转动时,茶叶会沿着第一弧形导料杆4被筐入磨体58内;揉捻槽1的底板为凹形结构,更利于茶叶进入磨体58内,磨体58不断地旋转中,将更多地茶叶聚集在磨体58内,从而对茶叶进行有效地揉捻。

当前第1页1 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