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电机固定可靠的面食机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24547432发布日期:2021-04-06 12:00阅读:73来源:国知局
一种电机固定可靠的面食机的制作方法

本实用新型涉及面食机领域,尤其涉及一种电机固定可靠的面食机。



背景技术:

随着人们生活水平的提高,人们对厨房小家电的需求日益增强,为了满足人们对自制面条的需求,面条机随之产生。

现有的面条机的工作原理为:将面粉及水放入搅拌杯,电机带动搅拌杆旋转,以对面粉及水进行搅拌混合,当达到设定的程度时,进入挤面阶段,此时电机反转带动搅拌杆推动面团或面絮进入挤面筒内,面团或面絮在螺杆的推动作用下,由模头挤出成型面条,完成加工。

上述面条机中,电机体积一般较重,安装固定很重要,如没安装固定好,会产生共振噪音;跌落时,还会损坏主体,导致测试验证不通过。



技术实现要素: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电机固定可靠的面食机。

为了达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采用如下技术方案:一种电机固定可靠的面食机,包括主机、搅拌组件和挤压组件,主机内设有电机和控制板,主机包括机座及设于机座一侧的机身,搅拌组件包括搅拌杯及横向设于搅拌杯内的搅拌杆,挤压组件包括设于搅拌杯下方的挤面筒及横向设于挤面筒内的螺杆,其中,所述电机包括内设电机轴的电机主体、设于电机主体一端的安装支架、设于安装支架上且与电机轴一端传动连接的第一输出轴及位于第一输出轴上方的第二输出轴,第一输出轴与螺杆传动连接,第二输出轴与搅拌杆传动连接,第二输出轴与机身限位固定且电机主体与机座底部限位固定以将电机整体限位固定。

进一步的,所述安装支架的上端侧面且位于第二输出轴外周设有第二固定台,第二固定台上设有第二固定孔,机身上设有定位沉台,定位沉台的内底面设有供第二输出轴前端伸出的定位孔及位于定位孔外围且与第二固定孔连通的过孔,还包括装设于定位沉台内的电机固定支架,电机固定支架上设有供第二输出轴前端露出的通孔及位于通孔外围且与过孔连通的紧固孔,第一紧固件依次穿过紧固孔、过孔以与第二固定孔连接以将第二输出轴与机身连接固定。

进一步的,所述安装支架的下端侧面且位于第一输出轴外周设有第一固定台,第一固定台上设有第一固定孔,机座设有容纳挤面筒的挤面筒安装腔,挤面筒安装腔的后端面设有与第一固定孔连通的穿孔,第二紧固件穿过穿孔与第一固定孔连接以将第一输出轴与机座连接固定。

进一步的,所述定位沉台呈圆形,电机固定支架对应呈圆台形。

进一步的,所述机座包括机座体及设于机座体下方的底盖,底盖上设有支撑电机主体的支撑筋,支撑筋上设有与电机主体外周侧壁配合的支撑限位槽。

进一步的,所述支撑筋设有两个且沿电机主体横向方向间隔设置并位于电机主体的两端。

进一步的,所述电机主体呈圆柱状,支撑限位槽对应呈弧形。

进一步的,所述机座包括机座体及设于机座体下方的底盖,底盖上设有出风口,出风口的外围设有挡风围骨。

进一步的,所述机座体的内壁设有向下伸出且位于挡风围骨内的挡风板。

进一步的,所述挡风板的横截面呈形以将出风口的三面合围。

采用上述技术方案后,本实用新型具有如下优点:

1、本实用新型中,电机具体包括内设电机轴的电机主体、设于电机主体一端的安装支架、设于安装支架上且与电机轴一端传动连接的第一输出轴及位于第一输出轴上方的第二输出轴,并将第一输出轴与螺杆传动连接,第二输出轴与搅拌杆传动连接,以带动螺杆和搅拌杆转动,从而实现和面和挤面,同时还将第二输出轴与机身限位固定且电机主体与机座底部限位固定以将电机整体限位固定,即通过第二输出轴与机身主安装固定,并结合电机主体与机座底部辅助支承定位,以将电机整体固定,使得电机固定牢靠,共振少,重心低,从而降低了面食机体积和工作时的噪音,同时重心稳,保证面食机工作时的稳定性。

2、通过在安装支架的上端侧面设置第二固定台及在第二固定台上设置第二固定孔,同时在机身上设置定位沉台,还在定位沉台内设置电机固定支架,这样通过第一紧固件以将电机固定支架与定位沉台及第二固定台连接,从而将第二输出轴与机身连接固定,此种连接固定方式不仅简单,且固定可靠,保证第二输出轴与机身之间不易松脱。

3、安装支架的下端侧面且位于第一输出轴外周设有第一固定台,同时在机座上设置容纳挤面筒的挤面筒安装腔,这样通过第二紧固件以将机座与第一固定台连接,从而将第一输出轴与机座连接固定,此种连接固定方式不仅简单,且固定可靠,保证第一输出轴与机座之间不易松脱,同时第一输出轴与机座之间连接固定,还起到对电机整体固定的辅助定位作用,很好的提升了电机固定的可靠性。

4、将定位沉台设置呈圆形,而电机固定支架对应设置呈圆台形,通过设置呈圆形结构,方便电机固定支架与定位沉台之间的安装配合,且固定可靠,不易松脱。

5、通过将机座设置成包括机座体及设于机座体下方的底盖,底盖上设有支撑电机主体的支撑筋,并在支撑筋上设置与电机主体外周侧壁配合的支撑限位槽,这样通过支撑筋以对电机进行支撑,以增强电机工作时的稳定性,大大降低电机工作时带来的振动,同时支撑限位槽还能对电机进行限位,防止电机因振动而产生晃动,能更好的提升电机工作时的稳定性,更好的降低电机工作时带来的振动。

6、支撑筋设有两个且沿电机主体横向方向间隔设置并位于电机主体的两端,这样对电机主体两端均能很好的支撑和限位,有利于进一步提升电机工作时的稳定性,以进一步降低电机工作时带来的振动。

7、电机主体具体呈圆柱状,而支撑限位槽对应呈弧形,使得支撑限位槽与电机主体之间贴合更紧,从而能对电机主体形成更好的支撑限位,更好的增强电机限位固定的可靠性,以更好的保证电机工作时的稳定性。

8、机座包括机座体及设于机座体下方的底盖,底盖上设有出风口,出风口的外围设有挡风围骨,通过设置挡风围骨,可使得热风在排出时不会形成乱流,即使得热风可有序且定向排出,从而实现热风顺畅的排出,以保证电机的散热效果。

9、机座体的内壁设有向下伸出且位于挡风围骨内的挡风板,使得挡风板与挡风围骨之间配合,以形成风腔,并在散热风扇的作用下,使得热风从风腔下的出风口吹出,以提升热风的出风顺畅性,从而提升电机的散热效果。

10、挡风板的横截面呈形以将出风口的三面合围,而出风口的另一面又被电机主体与支撑筋挡住,使得出风口的四面均被阻挡,这样热风只能由出风口排出,大大提升了热风排出效率,以提升散热效果。

附图说明

下面结合附图对本实用新型作进一步说明:

图1为本实用新型所述面食机的结构示意图。

图2为图1中a的放大图。

图3为图1中b的放大图。

图4为本实用新型所述面食机的纵剖视图。

图5为图4中c的放大图。

图6为本实用新型所述面食机中主机与底盖的分解示意图。

图7为本实用新型所述面食机中主机未装底盖状态时的结构示意图。

图8为本实用新型所述面食机中主机的纵剖视图。

图9为本实用新型所述面食机的分解示意图。

图10为本实用新型所述面食机的另一纵剖视图。

图11为图10中d的放大图。

图12为图10中e的放大图。

图中所标各部件名称如下:

1、主机;11、机座;111、挤面筒安装腔;1111、穿孔;1112、定位凹槽;112、机座体;1121、挡风板;113、底盖;1131、支撑筋;11311、支撑限位槽;1132、出风口;1133、挡风围骨;12、机身;121、搅拌杯安装腔;1211、限位槽;1212、定位环槽;122、定位沉台;1221、定位孔;1222、过孔;13、电机固定支架;131、通孔;132、紧固孔;2、电机;21、电机主体;211、电机轴;22、安装支架;221、第一固定台;2211、第一固定孔;222、第二固定台;2221、第二固定孔;23、第一输出轴;24、第二输出轴;25、减速齿轮组;26、散热风扇;3、搅拌杯;31、进面口;32、定位骨;33、卡筋;34、定位圈;4、搅拌杆;5、搅拌杯盖;51、限位台;511、定位槽;52、杯盖卡扣;6、挤面筒;61、定位凸起;7、螺杆。

具体实施方式

以下结合附图及具体实施例,对本实用新型作进一步的详细说明。需要理解的是,下述的“上”、“下”、“左”、“右”、“纵向”、“横向”、“内”、“外”、“竖直”、“水平”、“顶”、“底”等指示方位或位置关系的词语仅基于附图所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仅为了便于描述本实用新型和简化描述,而不是指示或暗示所指的装置/元件必须具有特定的方位或以特定的方位构造和操作,因此不能理解为对本实用新型的限制。

如图1至12所示,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电机固定可靠的面食机,包括主机1、搅拌组件和挤压组件,主机1内设有电机2和控制板,主机1包括机座11及设于机座11一侧的机身12,搅拌组件包括搅拌杯3、设于搅拌杯3内的搅拌杆4及设于搅拌杯3上方的搅拌杯盖5,挤压组件包括设于搅拌杯3下方的挤面筒6及横向设于挤面筒6内的螺杆7,搅拌杆4具体也横向设于搅拌杯3内,电机2同时驱动搅拌杯4和螺杆7转动,以实现和面、挤面。

本实施例中,电机2包括内设电机轴211的电机主体21、设于电机主体21一端的安装支架22、设于安装支架22上且与电机轴211一端传动连接的第一输出轴23及位于第一输出轴23上方的第二输出轴24,第一输出轴23与螺杆7传动连接,第二输出轴24与搅拌杆4传动连接,第二输出轴24与机身12限位固定且电机主体21与机座11底部限位固定以将电机2整体限位固定,即通过第二输出轴与机身主安装固定,并结合电机主体与机座底部辅助支承定位,以将电机整体固定,使得电机固定牢靠,共振少,重心低,从而降低了面食机体积和工作时的噪音,同时重心稳,保证面食机工作时的稳定性;当然,为了保证电机工作时的散热效果,可以在电机轴211另一端设置散热风扇26,可对电机进行很好的散热,以降低电机工作时的温升,从而保证电机工作时的持续性和稳定性。

且,电机主体21、第一输出轴23及第二输出轴24均横向设置,电机轴211、第一输出轴23及第二输出轴24上下间隔设置且相互平行设置,即电机的三轴平行设置,不仅保证了电机正常的双轴输出,以满足面食机正常的动力需求,且动力输出稳定且可靠,同时大大降低了电机的竖直高度,使得电机结构紧凑,大大缩小了电机体积,从而达到电机整体精致小巧,以降低面食机整体的体积,进而实现面食机的小型化,使得面食机整体也美观且小巧,方便用户使用时的搬动及使用后的收纳,大大提升了用户使用体验及满意度。

为了方便电机轴与第一输出轴及第二输出轴之间的传动连接,可以在安装支架22内设有与电机轴211传动连接的减速齿轮组25,电机轴211通过减速齿轮组25以带动第一输出轴23和第二输出轴24转动,采用减速齿轮组进行传动,不仅传动效率高,且能量损失小,同时安装支架又能很好的将减速齿轮组隐藏遮蔽,防止外面的粉尘或脏东西进入减速齿轮组内,保证减速齿轮组的润滑效果,以保证减速齿轮组的使用寿命,且减速齿轮组不外露,也提升了电机的外观性。

具体的,机座11上设有与挤面筒6配合的挤面筒安装腔111,机身12上设有与搅拌杯3配合以将搅拌杯3径向限位的搅拌杯安装腔121,即通过搅拌杯安装腔以将杯体的两侧限位,以减小搅拌杯的左右晃动,且挤面筒6与搅拌杯3一体成型,这样通过挤面筒安装腔和搅拌杯安装腔以将搅拌杯和挤面筒安装限位。

安装支架22的上端侧面且位于第二输出轴24外周设有第二固定台222,第二固定台222上设有第二固定孔2221,机身12上设有定位沉台122,定位沉台122的内底面设有供第二输出轴24前端伸出的定位孔1221及位于定位孔1221外围且与第二固定孔2221连通的过孔1222,还包括装设于定位沉台122内的电机固定支架13,电机固定支架13上设有供第二输出轴24前端露出的通孔131及位于通孔131外围且与过孔1222连通的紧固孔132,第一紧固件依次穿过紧固孔132、过孔1222以与第二固定孔2221连接以将第二输出轴24与机身12连接固定,此种连接固定方式不仅简单,且固定可靠,保证第二输出轴与机身之间不易松脱,其中,第一紧固件具体为螺钉,既方便连接固定,且固定可靠,不易松脱。

且,安装支架22的下端侧面且位于第一输出轴23外周设有第一固定台221,第一固定台221上设有第一固定孔2211,且挤面筒安装腔111的后端面设有与第一固定孔2211连通的穿孔1111,第二紧固件穿过穿孔1111与第一固定孔2211连接以将第一输出轴23与机座11连接固定,此种连接固定方式不仅简单,且固定可靠,保证第一输出轴与机座之间不易松脱,同时第一输出轴与机座之间连接固定,还起到对电机整体固定的辅助定位作用,很好的提升了电机固定的可靠性,其中,第二紧固件也为螺钉,既方便连接固定,且固定可靠,不易松脱。

并且,可以将定位沉台122设置呈圆形,电机固定支架13对应呈圆台形,通过设置呈圆形结构,方便电机固定支架与定位沉台之间的安装配合,且固定可靠,不易松脱。

为了保证电机工作时的稳定性,可以将机座11设置成包括机座体112及设于机座体112下方的底盖113,底盖113上设有支撑电机主体21的支撑筋1131,支撑筋1131上设有与电机主体21外周侧壁配合的支撑限位槽11311,这样通过支撑筋以对电机进行支撑,以增强电机工作时的稳定性,大大降低电机工作时带来的振动,同时支撑限位槽还能对电机进行限位,防止电机因振动而产生晃动,能更好的提升电机工作时的稳定性,更好的降低电机工作时带来的振动;同时,支撑筋1131设有两个且沿电机主体21横向方向间隔设置并位于电机主体21的两端,这样对电机主体两端均能很好的支撑和限位,有利于进一步提升电机工作时的稳定性,以进一步降低电机工作时带来的振动;还有,电机主体21具体呈圆柱状,而支撑限位槽11311对应呈弧形,使得支撑限位槽与电机主体之间贴合更紧,从而能对电机主体形成更好的支撑限位,更好的增强电机限位固定的可靠性,以更好的保证电机工作时的稳定性。

为了提升排风效果,以保证散热效果,可以在底盖113上设有出风口1132,出风口1132位于散热风扇26下方,且出风口1132的外围设有挡风围骨1133,挡风围骨1133与底盖113一体成型,通过设置挡风围骨,可使得热风在排出时不会形成乱流,即使得热风可有序且定向排出,从而实现热风顺畅的排出,以保证电机的散热效果。

为了更好的提升排风效果,还可以在机座体112的内壁设有向下伸出且位于挡风围骨1133内的挡风板1121,挡风板1121与机座体112一体成型,使得挡风板与挡风围骨之间配合,以形成风腔,并在散热风扇的作用下,使得热风从风腔下的出风口吹出,以提升热风的出风顺畅性,从而提升电机的散热效果;更具体的,挡风板1121的横截面呈形以将出风口1132的三面合围,而出风口1132的另一面又被电机主体21与支撑筋1131挡住,使得出风口1132的四面均被阻挡,这样热风只能由出风口排出,大大提升了热风排出效率,以提升散热效果。

为了保证搅拌杯的固定可靠性,可以在搅拌杯安装腔121的上端设有限位槽1211,搅拌杯盖5的边缘设有与限位槽1211配合的限位台51,即通过限位槽与限位台之间的配合,以将搅拌杯前后方向限位,减小搅拌杯的前后晃动,并在限位台51上设有定位槽511,搅拌杯3的上端边缘设有与定位槽511配合的定位骨32,以将搅拌杯盖预固定于搅拌杯上方,同时,搅拌杯盖5的边缘还设有杯盖卡扣52,搅拌杯3的上端边缘设有与杯盖卡扣52配合的卡筋33,以将搅拌杯盖完全与搅拌杯限位固定,从而可很好的将搅拌杯各个方位限位固定,以提升搅拌杯固定可靠性,减少面食机工作时搅拌杯的晃动,以使得面食机整体固定可靠,同时方便开合搅拌杯盖,且工作时噪音小,很好的提升了用户使用体验及满意度。

并且,将限位槽1211设置两个且分别位于搅拌杯安装腔121的左右侧壁上端,而限位台51也对应设置两个,以增强搅拌杯前后方向的限位效果,能更好的减小搅拌杯的前后晃动,从而提升搅拌杯固定的可靠性,进而提升搅拌杯工作时的稳定性。

更具体的,杯盖卡扣52仅设有一个且位于其中一个限位台51上,这样不仅能保证搅拌杯盖与搅拌杯之间固定的可靠性,同时又方便搅拌杯盖的拆卸,还有仅设置一个杯盖卡扣,简化了搅拌杯盖的结构,方便加工成型;同时,将杯盖卡扣52设置为悬臂式弹性卡扣,这样不仅能保证搅拌杯盖与搅拌杯之间连接固定的可靠性,同时又方便搅拌杯盖的拆卸,即通过简单的按压杯盖卡扣即可与卡筋脱离从而实现搅拌杯盖的拆卸,还将杯盖卡扣52与限位台51一体成型,而限位台51又与杯盖5一体成型,不仅增强了杯盖卡扣与限位台的强度,还增强了杯盖的强度,同时一体成型,提高了生产加工效率。

为了保证挤面筒的固定可靠性,以提升挤面筒工作时的稳定性,可以在挤面筒安装腔111的内侧壁设有定位凹槽1112,挤面筒6的外侧壁设有与定位凹槽1112配合的定位凸起61,通过定位凸起与定位凹槽之间的配合以将挤面筒的径向和周向限位固定,防止挤面筒径向晃动和周向转动,以保证挤面筒的固定可靠性,从而保证挤面筒工作时的稳定性;同时,可以将定位凹槽1112设有两个且对称设置,而定位凸起61对应设有两个且对称设置,通过设置两个定位凹槽和螺杆定位凸起,使得挤面筒受力均匀,不会因局部单边受力而发生折断或破裂,以保证挤面筒的耐用性和使用寿命。

为了更好的保证搅拌杯固定可靠性,以更好的保证搅拌杯工作时的稳定性,可以在搅拌杯安装腔121与搅拌杯3后侧面配合的侧壁上设有定位环槽1212,搅拌杯3后侧面设有与定位环槽1212配合的定位圈34,这样可进一步将搅拌杯的径向方向限位固定,以进一步减小搅拌杯工作时的径向晃动,以保证搅拌杯工作时的稳定性。

可以理解的,杯盖卡扣也可以设有两个且分别位于两个限位台上,卡筋对应设有两个且对称设置,这样通过两个杯盖卡扣增强了搅拌杯盖与搅拌杯之间的固定可靠性,能更好的防止搅拌杯盖松脱。

除上述优选实施例外,本实用新型还有其他的实施方式,本领域技术人员可以根据本实用新型作出各种改变和变形,只要不脱离本实用新型的精神,均应属于本实用新型所附权利要求所定义的范围。

当前第1页1 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