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全自动多功能理条机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26860433发布日期:2021-10-09 09:21阅读:207来源:国知局
一种全自动多功能理条机的制作方法

1.本实用新型涉及茶叶加工技术领域,具体为一种全自动多功能理条机。


背景技术:

2.茶,(学名:camellia sinensis(l.)o.ktze.),灌木或小乔木,嫩枝无毛。叶革质,长圆形或椭圆形,先端钝或尖锐,基部楔形,上面发亮,下面无毛或初时有柔毛,边缘有锯齿,叶柄无毛。花白色,花柄有时稍长;萼片阔卵形至圆形,无毛,宿存;花瓣阔卵形,基部略连合,背面无毛,有时有短柔毛;子房密生白毛;花柱无毛。蒴果3球形或1

2球形,高1.1

1.5厘米,每球有种子1

2粒。花期10 月至翌年2月。
3.茶叶是叶用经济作物,世界3大无酒精饮料之一,其鲜嫩的芽叶经过的加工后可冲泡变成饮料。如何判断一款茶叶的品质呢?我们需要从以下几点进行判断:干茶的色泽、形状,茶汤的汤色、香气、滋味、叶底等。最直接的初步的的判断方法,就是通过茶的外观。所以,对于茶叶来讲,做形过程就显得尤其重要。茶叶理条对茶施加热和力,决定了茶的外形品质和针形茶的内含物的形成。茶叶理条机在一定温度下对茶进行加热,使其失去一些水分和低沸点的芳香物质,软化茶叶组织方便之后进行茶叶的揉捻。
4.现有的茶叶理条机大多体型较大,安装不方便,结构复杂,不容易维护,且对茶叶进行理条时上料不均,导致受热不够充分。因此我们对此做出改进,提出一种全自动多功能理条机及茶叶加工方法。


技术实现要素:

5.为了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实用新型提供了如下的技术方案:
6.本实用新型一种全自动多功能理条机,包括理条机体,所述理条机体的表面安装有动力台和理条箱,且理条箱设置在动力台的正上方,所述理条机体内两侧分别设有多个从动齿轮,且从动齿轮沿理条机体侧壁的长度方向设置,所述理条机体的表面活动设有两个限位移板,且限位移板上垂直连接有两个支柱,两个所述限位移板的支柱上固定连接有下料通道,且下料通道上固定连接有储料斗,所述下料通道内设有两个对称设置的立板,且立板之间设有多个疏分板,所述疏分板之间通过调整轴连接。
7.作为本实用新型的一种优选技术方案,所述理条机体的底部安装有机箱,且机箱内安装有双轴电机,所述双轴电机的两个输出轴分别插入理条机体内,并固定连接有动力齿轮,所述动力齿轮与从动齿轮之间通过齿轮相互啮合。
8.作为本实用新型的一种优选技术方案,所述理条机体的一侧安装有控制箱,且控制箱上安装有控制面板和控制按钮。
9.作为本实用新型的一种优选技术方案,所述理条机体的表面开设有两个限位槽,且限位移板设置在限位槽的表面,所述限位移板的底部通过连块固定连接有移动齿板,且移动齿板设置在从动齿轮的表面,并与从动齿轮通过齿轮啮合。
10.作为本实用新型的一种优选技术方案,所述下料通道内的立板的一侧安装有振动
电机,且调整轴的两端分别活动穿过立板,并固定连接在振动电机的输出端,所述调整轴远离振动电机的一端固定连接有减震板,且减震板分别与立板之间通过缓冲弹簧连接。
11.作为本实用新型的一种优选技术方案,所述下料通道的两端分别开设有下料通槽,且下料通槽设置在两个立板之间。
12.作为本实用新型的一种优选技术方案,所述理条箱内安装有多个槽锅,所述下料通道设置在槽锅的正上方。
13.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是:该种全自动多功能理条机及茶叶加工方法,就将一芽一叶、一芽两叶的茶叶分开收集,能够分别进行加工,确保了茶叶的整体质量,提高了茶叶成品的品质,同时,在采摘前期就将一芽一叶、一芽两叶的茶叶分离开,避免了采回茶叶后还要重新将一芽一叶、一芽两叶的茶叶分开拣选,有效节约了加工时间和人力成本,提高了茶叶的整体加工效率;
14.本装置在理条机体的正上方设置了可均匀上料的下料通道,使待杀青的茶叶能均匀的分布在理条箱内的槽锅内,在加热杀青的时候,受热更加的均匀,可以大幅提高杀青效率,且不会增加茶鲜叶的含水率,可以节约能耗,从而加速茶叶的下落,减少其在空中运动的时间,提高了茶叶在理条槽中的运动时间,从而提高了理条机的理条效率。
附图说明
15.图1是本实用新型一种全自动多功能理条机及茶叶加工方法的立体图;
16.图2是本实用新型一种全自动多功能理条机及茶叶加工方法的理条机体内部结构示意图;
17.图3是本实用新型一种全自动多功能理条机及茶叶加工方法的下料通道结构示意图。
18.图中:1、理条机体;2、动力台;3、理条箱;4、槽锅;5、下料通道;6、控制箱;7、机箱;8、限位移板;9、支柱;10、限位槽; 11、储料斗;12、立板;13、减震板;14、缓冲弹簧;15、调整轴; 16、疏分板;17、振动电机;18、动力齿轮;19、从动齿轮;20、移动齿板。
具体实施方式
19.以下结合附图对本实用新型的优选实施例进行说明,应当理解,此处所描述的优选实施例仅用于说明和解释本实用新型,并不用于限定本实用新型。
20.实施例:如图1

3所示,本实用新型一种全自动多功能理条机,包括理条机体1,理条机体1的表面安装有动力台2和理条箱3,且理条箱3设置在动力台2的正上方,理条机体1内两侧分别设有多个从动齿轮19,且从动齿轮19沿理条机体1侧壁的长度方向设置,理条机体1的表面活动设有两个限位移板8,且限位移板8上垂直连接有两个支柱9,两个限位移板8的支柱9上固定连接有下料通道5,且下料通道5上固定连接有储料斗11,下料通道5内设有两个对称设置的立板12,且立板12之间设有多个疏分板16,疏分板16之间通过调整轴15连接。
21.其中,理条机体1的底部安装有机箱7,且机箱7内安装有双轴电机,双轴电机的两个输出轴分别插入理条机体1内,并固定连接有动力齿轮18,动力齿轮18与从动齿轮19之间通过齿轮相互啮合,双轴电机使动力齿轮18转动,动力齿轮18带动从动齿轮19转动,移动齿
板20在从动齿轮19的表面移动,茶叶均匀分摊到槽锅4内。
22.其中,理条机体1的一侧安装有控制箱6,且控制箱6上安装有控制面板和控制按钮,控制箱6对理条机体1进行操作。
23.其中,理条机体1的表面开设有两个限位槽10,且限位移板8 设置在限位槽10的表面,限位移板8的底部通过连块固定连接有移动齿板20,且移动齿板20设置在从动齿轮19的表面,并与从动齿轮19通过齿轮啮合,动力齿轮18带动从动齿轮19转动,移动齿板 20在从动齿轮19的表面移动,茶叶均匀分摊到槽锅4内。
24.其中,下料通道5内的立板12的一侧安装有振动电机17,且调整轴15的两端分别活动穿过立板12,并固定连接在振动电机17的输出端,调整轴15远离振动电机17的一端固定连接有减震板13,且减震板13分别与立板12之间通过缓冲弹簧14连接,启动下料通道5内的振动电机17,振动电机17带动调整轴15来回的振动,从而疏分板16将茶叶分别均匀的下料到理条箱3内的槽锅4内,疏分板16在振动电机17的带动下,将茶叶分拨下料,使下料通道5的各个位置均匀下料,振动电机17在振动的时候,减震板13在立板12 上通过缓冲弹簧14进行缓冲,调整轴15移动的更加稳定。
25.其中,下料通道5的两端分别开设有下料通槽,且下料通槽设置在两个立板12之间,使下料通道5的各个位置均匀下料,振动电机17在振动的时候,减震板13在立板12上通过缓冲弹簧14进行缓冲,调整轴15移动的更加稳定。
26.其中,理条箱3内安装有多个槽锅4,下料通道5设置在槽锅4 的正上方,槽锅4顶升装置工作将槽锅4的一侧顶起,槽锅4内的茶叶倒出,完成茶叶的炒制工作。
27.工作原理:茶叶分级采摘,将一芽一叶、一芽两叶的茶叶分别采摘收集,并且去除杂叶,放置通风处使鲜叶失水,将需要烘干的茶叶倒出储料斗11内,启动下料通道5内的振动电机17,振动电机17 带动调整轴15来回的振动,从而疏分板16将茶叶分别均匀的下料到理条箱3内的槽锅4内,疏分板16在振动电机17的带动下,将茶叶分拨下料,使下料通道5的各个位置均匀下料,振动电机17在振动的时候,减震板13在立板12上通过缓冲弹簧14进行缓冲,调整轴 15移动的更加稳定,启动机箱7内的双轴电机,双轴电机使动力齿轮18转动,动力齿轮18带动从动齿轮19转动,移动齿板20在从动齿轮19的表面移动,茶叶均匀分摊到槽锅4内,槽锅4摆动对茶叶进行杀青作业,茶叶的杀青时,理条机体1温度保持在65~85℃,一芽一叶的理条时间为6~8分钟,一芽两叶的理条时间为8~14分钟,理条机体1内茶叶叶条顺直,色泽润绿为宜,炒制完成后,控制装置控制关闭加热电源,槽锅4停止摆动,槽锅4顶升装置工作将槽锅4的一侧顶起,槽锅4内的茶叶倒出,完成茶叶的炒制工作。
28.最后应说明的是:在本实用新型的描述中,需要说明的是,术语“竖直”、“上”、“下”、“水平”等指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为基于附图所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仅是为了便于描述本实用新型和简化描述,而不是指示或暗示所指的装置或元件必须具有特定的方位、以特定的方位构造和操作,因此不能理解为对本实用新型的限制。
29.在本实用新型的描述中,还需要说明的是,除非另有明确的规定和限定,术语“设置”、“安装”、“相连”、“连接”应做广义理解,例如,可以是固定连接,也可以是可拆卸连接,或一体地连接;可以是机械连接,也可以是电连接;可以是直接相连,也可以通过中间媒介间接相连,可以是两个元件内部的连通。对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而言,可以根据具体情况理解上述术语在本实用新型中的具体含义。
30.以上所述仅为本实用新型的优选实施例而已,并不用于限制本实用新型,尽管参照前述实施例对本实用新型进行了详细的说明,对于本领域的技术人员来说,其依然可以对前述各实施例所记载的技术方案进行修改,或者对其中部分技术特征进行等同替换。凡在本实用新型的精神和原则之内,所作的任何修改、等同替换、改进等,均应包含在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之内。
当前第1页1 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