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具有预防肥胖功效的酸奶及其制备方法与流程

文档序号:25987694发布日期:2021-07-23 20:57阅读:326来源:国知局
一种具有预防肥胖功效的酸奶及其制备方法与流程

本发明属于食品加工技术领域,特别涉及一种具有预防肥胖功效的酸奶及其制备方法。



背景技术:

食用高脂肪食品,易使人肥胖,进而引起机体脂代谢和糖代谢紊乱,甚至诱发动脉硬化、冠心病、癌症等严重危害人体健康的疾病。过多的脂肪摄入如果不能及时分解,导致脂肪在组织以及血管壁的沉积,引起心血管疾病。心血管疾病是造成世界各国各年龄段人口死亡的主要原因,约占死亡人数的30%~50%。另外,大量流行病学研究发现,肥胖者上呼吸道感染几率、感染性疾病的发生率、某些癌症的发生率与死亡率等均高于非肥胖人群。肥胖还会引起一系列的心理和社会问题,如自卑、健忘、智力低下、社会适应能力下降等问题。

近年来国内肥胖和超重的人数也在逐年递增,在某些地区肥胖问题已成为一个日益严重的公共问题,应给予高度的重视,进行积极有效的干预。现有研究发现,肥胖的内在因素为肠道菌群、慢性炎症与激素的问题。肥胖者不仅能量代谢处于较不平衡的状态,而且肠道菌群的构成方面也与正常体重者存在差异。而益生菌可以通过调节肠道菌群、改善肠道炎症以及调节激素水平的方式,有效预防肥胖。

桑葚果具有增强免疫力、促进造血细胞生长、促进新陈代谢、等作用,对降脂和减轻神经衰弱、动脉硬化等也均有一定功效。成熟的桑葚果酸甜适口,添加到酸奶制品中,受到广大消费者的欢迎。相比之下,桑葚叶则很少受到人们的关注。

已有添加益生菌的相关产品,其预防肥胖的功效并不显著。如何能够通过益生菌类产品更有效的预防或者控制肥胖,是目前亟待解决的问题。



技术实现要素:

针对现有技术中存在的问题,本发明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具有预防肥胖功效的酸奶及其制备方法,以益生菌和聚葡萄糖为主要原料,同时添加桑葚叶提取物凝胶颗粒,达到抑制体重增长,有效减少体内脂肪富集的功效。

本发明的目的是通过以下技术方案实现的:

一种具有预防肥胖功效的酸奶,制备所述酸奶的原料包括鲜牛奶、聚葡萄糖、乳双歧杆菌ty-s01、白砂糖和/或桑葚叶提取物凝胶颗粒,各原料的重量份数比为:

其中,所述乳双歧杆菌ty-s01于2020年11月27日保藏于中国普通微生物菌种保藏管理中心(cgmcc),其菌种保藏号为cgmcc21255。

进一步的,所述桑葚叶提取物凝胶颗粒通过以下方法提取获得:

(1)获取桑葚叶提取物:将干桑葚叶干燥、粉碎后,用质量浓度为50%-75%的乙醇水溶液按重量份数比为1:5~1:20的比例混合,在70℃~80℃下提取1~3h,冷却后进行抽滤,抽滤液用旋转蒸发器蒸发、浸膏,冷冻干燥成冻干粉,即为桑葚叶提取物;

(2)凝胶颗粒的制备:将天然琼脂粉按质量浓度1%~3%的比例充分溶解于沸水中,待琼脂溶液温度降至70℃以下,再按质量浓度0.01%~0.1%(w/w)的比例将步骤(1)获取的桑葚叶提取物加入其中,待冷却至室温琼脂凝胶完全凝固后,先采用组织捣碎机粉碎,再用水分散后于1mpa~5mpa压力下均质,均质完成后离心收集得到桑葚叶提取物凝胶颗粒。

所述具有预防肥胖功效的酸奶的制备方法,包括以下步骤:

步骤1,化料:将鲜牛奶温度升至45℃~50℃,将白砂糖、聚葡萄糖和/或桑葚叶提取物凝胶颗粒干混均匀,投入鲜牛奶中缓慢搅拌,水合20min~40min;

步骤2,均质:均质一次,均质的一级压力4~6mpa,二级压力18~20mpa,均质温度为60℃~70℃;

步骤3,巴氏杀菌:95℃±2℃维持4min~6min;

步骤4,冷却:巴氏杀菌后的牛奶冷却至40℃~45℃;

步骤5,接种:在43℃~44℃温度条件下接种嗜热链球菌或保加利亚乳杆菌,接种后搅拌均匀,同时加入乳双歧杆菌ty-s01,;

步骤6,发酵:发酵温度为43℃,发酵4h~6h;

步骤7,终止发酵:迅速冷却至4℃一下,放置4℃冷库;

步骤8,后熟:酸奶置于4℃条件下后熟12h~36h,即得到所述有预防肥胖功效的酸奶。

一种食品组合物在制备减肥类保健食品、保健品及药品中的用途,所述食品组合物包括聚葡萄糖、乳双歧杆菌ty-s01和桑葚叶提取物凝胶颗粒,各原料的重量份数比为:

聚葡萄糖10~50

乳双歧杆菌ty-s010.02~0.2

桑葚叶提取物凝胶颗粒50~100;

所述组合物通过提高肠道中与肥胖调节相关菌群的丰度,有效预防、控制肥胖。

本发明相比现有技术的有益效果为:

1、本发明所述具有预防肥胖功效的酸奶,将益生菌和聚葡萄糖、桑葚叶提取物凝胶颗粒添加到酸奶中制备得到,通过对高脂饲喂的小鼠进行灌胃实验,明确该酸奶能调节小鼠肠道菌群组成,并实现控制小鼠体重、血脂及胆固醇等效果;

2、本发明首次将桑葚叶提取物凝胶颗粒添加至酸奶制品中,发现桑葚叶提取物凝胶颗粒的添加,不仅丰富了酸奶的口感口味,更重要的是,其对于酸奶中乳双歧杆菌ty-s01所起的缓解体重增长、降血脂等功效,均有增效作用,这可能是桑葚多糖通过抑制前脂肪细胞增殖、减少脂肪细胞数量和降低脂肪组织质量而作为有益于健康的食品补充剂,可用于治疗或预防肥胖症;桑葚中绿原酸降低血清胆固醇、甘油三酯水平和标准化脂蛋白的数量来抗高脂血症活性的作用,调节脂肪细胞因子(瘦素和脂联素)、炎症因子(il-6和tnf-α)和氧化应激,预防血脂异常引起的代谢综合征。另外,天然琼脂不易降解,将桑葚叶提取物与之制备成凝胶颗粒,使功效成分能抵御胃肠道消化液作用。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发明实施例所述具有预防肥胖功效的酸奶制备方法流程示意图;

图2为乳双歧杆菌ty-s01对小鼠体重的影响结果图;

图3为聚葡萄糖对小鼠体重的影响结果图;

图4为左旋肉碱对小鼠体重的影响结果图;

图5为不同饲喂组对正常饮食小鼠体重的影响结果图;

图6为不同饲喂组小鼠肝脏匀浆中甘油三酯含量结果图;

图7为不同饲喂组小鼠体内脂肪含量结果图;

图8为不同饲喂组小鼠体内瘦肉含量结果图;

图9为不同饲喂组小鼠核磁成像结果图;

图10为不同饲喂组小鼠血脂指标结果图。

具体实施方式

实施例1

本实施例提供了一种具有预防肥胖功效的酸奶,制备所述酸奶的原料包括鲜牛奶、聚葡萄糖、乳双歧杆菌ty-s01、桑葚叶提取物凝胶颗粒和白砂糖,各原料的重量份数比为:

其中,所述乳双歧杆菌ty-s01保藏于中国普通微生物菌种保藏管理中心(cgmcc),其菌种保藏号为cgmcc21255。

所述桑葚叶提取物凝胶颗粒通过以下方法提取获得:

(1)获取桑葚叶提取物:将干桑葚叶干燥、粉碎后,用质量浓度为50%-75%的乙醇水溶液按重量份数比为1:5~1:20的比例混合,在75℃下提取2h,冷却后进行抽滤,抽滤液用旋转蒸发器蒸发、浸膏,冷冻干燥成冻干粉,即为桑葚叶提取物;

(2)凝胶颗粒的制备:将天然琼脂粉按质量浓度1.5%的比例充分溶解于沸水中,待琼脂溶液温度降至70℃以下,再按质量浓度0.01%(w/w)的比例将步骤(1)获取的桑葚叶提取物加入其中,待冷却至室温琼脂凝胶完全凝固后,先采用组织捣碎机粉碎,再用水分散后分别于1mpa和5mpa下均质,均质完成后于4000r/min离心收集得到桑葚叶提取物凝胶颗粒。

其中原料鲜牛奶,采自河北福成原料乳基地;发酵剂,中国农业大学益生菌转化中心配制;聚葡萄糖,纯度90%,源叶生物科技有限公司。

如图1所示,所述具有预防肥胖功效的酸奶的制备方法,包括以下步骤:

步骤1,化料:将鲜牛奶温度升至45℃~50℃,将白砂糖、聚葡萄糖以及桑葚叶提取物凝胶颗粒干混均匀,投入鲜牛奶中缓慢搅拌,水合20min~40min;

步骤2,均质:均质一次,均质的一级压力4~6mpa,二级压力18~20mpa,均质温度为60℃~70℃;

步骤3,巴氏杀菌:95℃±2℃维持4min~6min;

步骤4,冷却:巴氏杀菌后的牛奶冷却至40℃~45℃;

步骤5,接种:在43℃~44℃温度条件下接种嗜热链球菌,接种后搅拌均匀,同时加入乳双歧杆菌ty-s01,;

步骤6,发酵:发酵温度为43℃,发酵4h~6h;

步骤7,终止发酵:迅速冷却至4℃一下,放置4℃冷库;

步骤8,后熟:酸奶置于4℃条件下后熟12h~36h,即得到所述有预防肥胖功效的酸奶。

实施例2

本实施例提供了一种具有预防肥胖功效的酸奶,制备所述酸奶的原料包括鲜牛奶、聚葡萄糖、乳双歧杆菌ty-s01、桑葚叶提取物凝胶颗粒和白砂糖,各原料的重量份数比为:

所述酸奶的各原料及制备方法均与实施例1相同。

对上述制备得到的酸奶进行了以下产品指标的检测:

(1)感官要求

取适量试样于50ml烧杯中,在自然光下观察色泽和组织状态。闻其气味,用温开水漱口,品尝滋味。

表1感官要求

经检测显示,根据实施例1、2配方生产的酸奶均具有良好的感官特性,均符合gb19302-2010的规定。色泽均匀一致,呈乳白色;具有发酵乳特有的滋味和气味;组织细腻、均匀,无沙粒感。

(2)理化指标

按gb5413.3规定的方法测定脂肪的含量,按gb5009.5规定的方法测定蛋白质的含量,按gb5413.34规定的方法测定酸度。

根据实施例1、2配方生产的酸奶脂肪含量为2.62~2.77g/100g,非脂乳固体含量为8.37~9.12g/100g,蛋白质含量为2.89~3.06g/100g,酸度值为73~76°t,所有产品均符合国家标准规定的限量值(表2)。

表2理化指标

(3)微生物指标

样品的分析及处理按gb4789.1和gb4789.18执行,其中大肠杆菌按gb4789.3规定的平板计数法进行测定,金黄色葡萄球菌按gb4789.10规定的方法定性检验,沙门氏菌按gb4789.4规定的方法检测,酵母和霉菌按gb4789.15规定的方法进行检测,双歧杆菌菌数按gb4789.35规定的方法进行检测。

产品微生物含量见表3,符合国家标准规定的限量值。

表3微生物限量

n:同一批次产品应采集的样品件数;c:最大可允许超出m值的样品数;m:微生物指标可接受水平限量值或最高安全限量值;m:微生物指标的最高值。

对比例1

为验证乳双歧杆菌ty-s01预防肥胖的功效,本对比例制备了一种凝固型酸奶,制备所述酸奶的原料包括鲜牛奶、乳双歧杆菌ty-s01和白砂糖,各原料的重量份数比为:

鲜牛奶900

乳双歧杆菌ty-s010.02/0.2

白砂糖60。

分别制备得到含中剂量ty-s01的酸奶(菌粉添加量0.02kg/t)和含高剂量ty-s01的酸奶(菌粉添加量0.2kg/t)。

选用5周龄c57bl/6j雄性小鼠进行灌胃试验,小鼠购于维通利华公司。

购入雄性c57bl/6j小鼠(4周龄)后,适应性喂养1周后,随机分组,每组12只小鼠。小鼠自由采食饲料,每天灌胃0.1ml酸奶,样品给予时间9周。每周结束记录给食量、撒食量、剩食量;试验结束后,1%戊巴比妥钠(0.5ml/100gbw)麻醉,解剖及测定下列指标:

(1)体质量和体脂分析。用万分之一天平测量小鼠体质量;处死并解剖小鼠后,分离肾周及附睾周围脂肪,用万分之一天平称重。利用核磁共振动物体成分分析仪对小鼠进行测试,获得瘦肉率等指标。

(2)血清指标测定。实验结束时对小鼠眼球取血,1600×g离心10min,取上清液待测。血清甘油三酯(tg)和胆固醇(tc)测定采用gpopap酶法。取的小鼠血清,应用磷钨酸-镁沉淀法按试剂盒操作说明测定高密度脂蛋白含量。

(3)肠道菌群通过美极云平台分析。

小鼠分组情况为:

(1)空白组(nc):维持饲料

(2)模型组(hfc):高脂饲料+普通酸奶

(3)中剂量ty-s01+高脂饲料组:高脂饲料+含中剂量ty-s01的酸奶(菌粉添加量0.02kg/t)

(4)高剂量ty-s01+高脂饲料组:高脂饲料+含高剂量ty-s01的酸奶(菌粉添加量0.2kg/t)。

灌胃含乳双歧杆菌ty-s01的酸奶,高脂饮食小鼠体重变化如图2所示。饲喂高脂饲料和灌胃酸奶1周后,与模型组相比,各实验组小鼠体重增长趋缓。高剂量双歧杆菌ty-s01(0.2kg/t)灌胃9周后,该组小鼠体重明显低于模型组小鼠(p<0.05),但与空白组差异不显著;虽低剂量ty-s01灌胃9周后的小鼠体重与模型组差异不显著,但体重增长趋势趋缓。综上,乳双歧杆菌ty-s01能缓解高脂饮食小鼠体重增长,且呈剂量效应,添加0.2kg/t乳双歧杆菌ty-s01的酸奶具有预防肥胖的功效。

对比例2

为验证聚葡萄糖预防肥胖的功效,本对比例制备了一种凝固型酸奶,制备所述酸奶的原料包括鲜牛奶、乳双歧杆菌ty-s01、聚葡萄糖和白砂糖,各原料的重量份数比为:

分别制备得到ty-s01高+聚葡萄糖高剂量(30g/kg)、ty-s01高+聚葡萄糖低剂量(10g/kg)。

小鼠分组情况为:

(1)空白组(nc):维持饲料

(2)模型组(hfc):高脂饲料+普通酸奶

(3)高剂量ty-s01+高脂饲料组:高脂饲料+含高剂量ty-s01的酸奶(菌粉添加量0.2kg/t)

(4)高剂量ty-s01+高剂量聚葡萄糖+高脂饲料组:高脂饲料+含高剂量ty-s01和高剂量聚葡萄糖(30kg/t)的酸奶

(5)高剂量ty-s01+低剂量聚葡萄糖+高脂饲料组:高脂饲料+含高剂量ty-s01和低剂量聚葡萄糖(10kg/t)的酸奶。

同样按照对比例1所述的动物实验方式,对比聚葡萄糖对高脂饮食小鼠体重的影响。灌胃含高剂量双歧杆菌ty-s01和聚葡萄糖的酸奶,高脂饮食小鼠体重变化如图3所示。灌胃酸奶1周后,各实验组与模型组小鼠体重间存在差异。灌胃9周后,ty-s01高剂量组、ty-s01高+聚葡萄糖高剂量(30g/kg)、ty-s01高+聚葡萄糖低剂量(10g/kg)组小鼠平均体重均显著低于模型组(p<0.05),其中ty-s01高+聚葡萄糖低剂量组小鼠平均体重<ty-s01高剂量组小鼠平均体重<ty-s01高+聚葡萄糖高剂量组小鼠平均体重,但差异不显著。值得注意的是,高剂量的聚葡萄糖反而促使小鼠体重的增长,且灌胃9周后小鼠的体重与空白组小鼠的体重差异显著(p<0.05)。综上所述,低剂量的聚葡萄糖有利于预防高脂饮食小鼠肥胖,高剂量的聚葡萄糖促使小鼠的体重增长,故选择ty-s01高+聚葡萄糖低剂量(10g/kg)较适宜。

另外,针对高剂量ty-s01对高脂饮食小鼠肠道菌群相对丰度的影响进行了进一步研究,发现在属水平上,nc组的oscillibacter、bilophila、mucispirillum、anaerotruncus、blautia、sphingomonas和norank_f_bacteroidates_s24-7_group菌相对丰度与hfc组相比具有一定差异,同时,与hfc组相比,研究发现ty-s01和ty-s01+高剂量聚葡萄糖处理组中oscillibacter菌的相对丰度分别降低了1.86和1.94倍,bilophila菌的相对丰度分别降低了3.94和5.30倍,anarunotruncus菌的相对丰度分别降低了1.30和0.65以及sphingomonas菌的相对丰度分别降低了1.01和2.55倍,研究也发现,与hfc处理组相比,ty-s01和ty-s01+高剂量聚葡萄糖处理组中norank_f_bacteroidates_s24-7_group菌的相对丰度分别增加了0.81和0.60倍,lactobacillus菌的相对丰度分别增加了2.63和5.01倍。另外,akkermansia菌的相对丰度分别增加了3.21和1.01倍。此外,我们对ty-s01菌引起肠道菌群的系统性发育差异进行了主成分分析(pca),发现hfc组有独立的微生物群组成,且hfc组与nc、ty-s01+高剂量聚葡萄糖组菌群能较好的区分并可以独立聚集,其中第一主成分(pc1)的解释度达21.81%,第二主成分(pc2)的解释度达10.67%(r2=0.599;p=0.001)。在属水平,取丰度前15种的菌进行组间差异显著性检验分析表明,nc组与hfc组相比,nc组中拟杆菌(bacteroidales)和毛螺菌(lachnospiraceae)属的丰度显著高于hfc组;ty-s01组与hfc组相比,ty-s01组拟杆菌(bacteroidales)属丰度显著高于hfc组;ty-s01+聚葡萄糖组与hfc组相比,理研菌(rikenellacese)、拟杆菌(bacteroidales)、乳酸菌(lactobacillus)菌属丰度显著高于hfc组。综上所述,灌胃ty-s01能提高肠道中bacteroidales菌的丰度。众多研究也表明,该菌与肥胖调控具有相关性。

对比例3

左旋肉碱(bt)具有预防肥胖的效果,有助于体内脂肪消耗,因此,本对比例依据推荐添加量制作酸奶并考察其对高脂小鼠体重的影响。

本对比例制备了一种含左旋肉碱的凝固型酸奶,其中左旋肉碱的添加量为2g/kg。

小鼠分组情况为:

(1)空白组(nc):维持饲料

(2)模型组(hfc):高脂饲料+普通酸奶

(3)ty-s01高剂量+左旋肉碱(bt)+高脂饲料组:高脂饲料+含高剂量ty-s01和bt(2g/kg)的酸奶

(4)高剂量ty-s01+高剂量聚葡萄糖+bt+高脂饲料组:高脂饲料+含高剂量ty-s01、高剂量聚葡萄糖和bt的酸奶。

其中,高剂量ty-s01为乳双歧杆菌ty-s01添加量为0.2kg/t,高剂量聚葡萄糖为聚葡萄糖添加量为30kg/t。

灌胃含有左旋肉碱(2‰)的酸奶后,高脂饮食小鼠体重变化如图4所示。左旋肉碱反而促使小鼠体重增长,灌胃左旋肉碱9周后的小鼠平均体重显著高于空白组小鼠平均体重(p<0.05),与模型组小鼠体重差异不显著,ty-s01高+bt组体重甚至略高于模型组;另外,ty-s01高+bt+聚高组小鼠平均体重(33.46g)略与ty-s01高+bt组,但仍高于ty-s01高+聚葡萄糖高剂量组小鼠平均体重(31.62g)。综上所述,左旋肉碱(2‰)不利于抑制高脂饮食小鼠体重增长。

另外,针对上述对比例1-3的研究,还对应进行了乳双歧杆菌ty-s01、聚葡萄糖和左旋肉碱对维持饲料饲喂小鼠体重影响的研究。

分别饲喂以下几组小鼠:

(1)高剂量ty-s01+维持饲料组:维持饲料+含高剂量ty-s01的酸奶

(2)高剂量ty-s01+高剂量聚葡萄糖+维持饲料组:维持饲料+含高剂量ty-s01和高剂量聚葡萄糖的酸奶

(3)高剂量ty-s01+高剂量聚葡萄糖+bt+维持饲料组:维持饲料+含高剂量ty-s01、高剂量聚葡萄糖和bt的酸奶。

灌胃高剂量双歧杆菌ty-s01、高剂量聚葡萄糖和左旋肉碱对维持饲料饲养小鼠体重影响如图5所示。由图可知,灌胃9周后,ty-s01高组、ty-s01高+聚葡萄糖高组、ty-s01高+bt+聚葡高组与空白对照组小鼠体重差异不显著;但从体重增长趋势来看,灌胃高剂量ty-s01的小鼠体重增长略缓于空白对照组,而灌胃高剂量ty-s01+高剂量聚葡萄糖和高剂量ty-s01+bt+高剂量聚葡萄糖的小鼠体重增长趋势高于空白对照组,即高剂量的双歧杆菌ty-s01具有预防肥胖的功效,高剂量的聚葡萄糖和2‰的bt反而促进体重增长,这与对高脂饮食小鼠体重影响的结果一致。

另外,针对上述各组不同饲喂小鼠,分别进行了小鼠体内脂肪含量、瘦肉率、血脂指标的测定。具体结果如下:

一、小鼠体内脂肪含量

(1)小鼠肝脏匀浆中甘油三酯含量

小鼠饲喂高脂饲料9周后,解剖并测定肝脏匀浆中甘油三酯含量,如图6所示,研究发现,除ty-s01高+聚葡高组外,饲喂高脂饲料的小鼠肝脏匀浆中tg含量显著高于空白组(p<0.05);实验组小鼠肝脏匀浆中tg含量均低于模型组,尤其是ty-s01高+聚葡高组小鼠肝脏匀浆中tg含量显著低于模型组(p<0.05);另外,ty-s01高+聚葡低组小鼠肝脏匀浆中tg含量也较低。结果表明,聚葡萄糖具有降低肝脏中tg的功效,且高剂量聚葡萄糖优于低剂量的;相反,bt促进了小鼠肝脏中tg的富集。综上所述,灌胃高剂量的双歧杆菌ty-s01+聚葡萄糖组小鼠肝脏匀浆中甘油三酯含量较低,可降低脂肪肝的发病率。

(2)小鼠体内脂肪质量

小鼠饲喂高脂饲料9周后,通过解剖分离附睾周围脂肪和肾脏周围脂肪并称重。如图7所示,饲喂高脂饲料的小鼠体内脂肪含量均显著高于空白组小鼠,而实验组小鼠体内脂肪含量较模型组差异各异,其中灌胃高剂量双歧杆菌ty-s01的小鼠体内脂肪显著低于模型组(p<0.05),灌胃高剂量双歧杆菌ty-s01和聚葡萄糖的小鼠体内脂肪含量约为模型组的50%,但ty-s01高+bt组小鼠体内脂肪略高于模型组。综上所述,高剂量的ty-s01有利于降低小鼠体内的脂肪,聚葡萄糖对小鼠体内脂肪无影响,而bt促进了小鼠体内脂肪的富集。

二、小鼠瘦肉率

通过核磁共振测定动物瘦肉含量,如图8所示,饲喂高脂饲料9周后,各实验组小鼠瘦肉含量与模型组相比没有显著性差异。综上,各实验组对小鼠瘦肉含量没有显著性影响。

如图9,通过核磁共振对5组小鼠进行成像,与空白组相比,饲喂高脂饲料9周后的小鼠体内脂肪含量明显增加,其中ty-s01高+bt组体内脂肪含量与模型组接近,而灌胃ty-s01高组体内脂肪含量最低。

三、小鼠血脂指标

在饲喂高脂饲料9周后,如图10所示,模型组小鼠血清中甘油三酯(tg)、总胆固醇(tc)和高密度脂蛋白(hdl)含量显著高于空白组,其中,灌胃高剂量双歧杆菌ty-s01和聚葡萄糖有助于降低小鼠血液中甘油三酯和血清总胆固醇含量,且存在剂量效应,即高剂量的ty-s01和聚葡萄糖灌胃的小鼠血液中甘油三酯和血清总胆固醇含量越低。与此同时,除高剂量的双歧杆菌ty-s01灌胃的小鼠血液中高密度脂蛋白含量略高于模型组外,其它实验组小鼠血液中高密度脂蛋白含量均低于模型组,其中以ty-s01高+聚葡高组小鼠血液中高密度脂蛋白含量最低。综上所述,灌胃双歧杆菌ty-s01能够降低小鼠血液中tg和tc含量,却能提高小鼠血液中高密度脂蛋白含量,且存在剂量效应;而聚葡萄糖也能降低血液中tg和tc含量,且存在剂量效应,却不利于提高小鼠血液中高密度脂蛋白含量。

当前第1页1 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