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直接使用的水产益生菌粉剂及制备方法与流程

文档序号:25721831发布日期:2021-07-02 21:06阅读:181来源:国知局
一种直接使用的水产益生菌粉剂及制备方法与流程

本发明属于益生菌粉剂制备技术领域,具体的说是一种直接使用的水产益生菌粉剂及制备方法。



背景技术:

随着我国经济的飞速发展,人民生活水平日益提高,人们对于水产品的需求量逐渐增加,促进了我国水产养殖业规模的不断发展,然而商业化的水产养殖多以高密度、集约化养殖为主,带来巨大的经济利益的同时,也产生了很多问题,如大量残饵和粪便进入水体,导致富营养化严重、水质恶化、水产动物疾病频发。

目前市面上水产益生菌很多,主要成分有粉末状和液体状,但是粉末菌剂需要养殖户们使用前进行扩培,一方面需要另外买原料和工具,另一方面需要再花2-5天扩培,时间较长,再者大多数养殖户是益生菌培养的非专业人士,扩培过程中可能出现各种问题,另外一种液体状,可以直接泼洒于养殖塘中,但大多效果不明显,可能在储存运输中,部分益生菌死亡。



技术实现要素:

为了弥补现有技术的不足,本发明提出的一种直接使用的水产益生菌粉剂及制备方法。

本发明解决其技术问题所采用的技术方案是:一种直接使用的水产益生菌粉剂的制备方法,其制造方法包括以下步骤:

s1:将火山岩古菌、光合细菌、乳酸菌、酵母菌、放线菌按比例放置在混合皿内混合,得到混合菌粉;把红糖粉、菊粉、低聚果糖按比例混合,得到混合粉末;

s2:将混合粉末加入水中并煮沸,最后等待其冷却至35℃-37℃后,加入混合菌粉,并培养48h后得到培养物;

s3:将培养物和稻壳粉、火山灰按一定比例,并利用混合皿混合均匀,经过充分混合得到混合物;

s4:将上一步中得到的混合物放置在烘干皿中烘干,保持烘干后混合物的湿度<10%,烘干后的混合物装入袋中并封口得到最终产物,即益生菌粉剂;

本发明s1中用来提供混合粉末功能的混合皿包括底座、固定外壳、罐体与罐盖;所述固定外壳的下端固定连接在底座的底面上;所述罐体滑动连接在固定外壳的内部;所述罐盖固定连接在罐体的表面;所述罐盖的上端契合连接在固定外壳的表面上;所述底座的中部开设有固定槽;所述固定外壳的下端固定连接在固定槽的内部;所述底座内部底面的中部转动连接有十字块;所述十字块契合连接在底座的外侧底面中部,十字块的底部外接有传动机构,传动机构的转轴固定连接在十字块的中部,由传动结构带动底座上端的固定外壳转动;所述罐体的内部开设有腔体;所述腔体的底面上固定连接有摆动组件,当火山岩古菌、光合细菌、乳酸菌、酵母菌、放线菌按比例添入混合皿中,受到腔体底部的摆动组件的摆动击打,使得火山岩古菌、光合细菌、乳酸菌、酵母菌、放线菌的混合粉末得够充分混合。

优选的,所述固定外壳的内部开设有空腔,空腔的尺寸大于罐体的外圈尺寸;所述固定外壳的侧壁上开设有对称的若干滑槽;所述滑槽与空腔连通;所述罐体固定连接在空腔内,由于空腔尺寸大于罐体的外圈尺寸,因此罐体滑动放置在固定外壳的内部;所述固定外壳的上端开口侧壁上开设有契合槽。

优选的,所述罐体的侧壁上对应滑槽固定连接有若干弧形块,弧形块的结构与滑槽的结构相似,罐体通过弧形块滑动连接在滑槽的内部;所述弧形块的中部开设有螺纹孔;所述罐体通过其侧壁上的弧形块滑动连接在固定外壳的滑槽内。

优选的,所述罐盖的侧壁上固定连接有契合块与异性块,异性块的尺寸与弧形块的尺寸相同;所述契合块契合连接在契合槽内;所述异性块的中部对应螺纹孔开设有用于螺纹连接螺栓的通孔,异性块中部开设的通孔与弧形块中部的螺纹孔对应,在罐盖与罐体固定连接时,通孔与螺纹孔内部通过螺栓固定连接,所述罐盖的表面中部固定连接有提拉把手;所述异型块契合连接在滑槽内。

优选的,所述摆动组件由固定块、支撑臂与摆动杆组成;所述固定块固定连接在腔体的底面中;所述固定块的中部固定连接有限位块,限位块的四周为弧形结构,便于固定块外侧的支撑臂进行轻微的转动;所述支撑臂转动连接在固定块的边缘处;所述摆动杆转动连接在支撑臂的外端中部,摆动杆偏转对其中的混合粉末进行搅拌,使其混合均匀。

优选的,所述支撑臂上转动连接有回位弹簧,相邻两个支撑臂之间通过回位弹簧固定连接;所述回位弹簧中部穿孔连接有限位套管,限位套管设置于转动连接在相邻支撑臂之间的两段回位弹簧之间;所述回位弹簧的外端均固定连接有滑动臂;所述滑动臂的侧面上开设有活动槽;所述滑动臂的前端固定连接有限位杆;所述限位杆滑动连接在相邻滑动臂上的活动槽内。

一种直接使用的水产益生菌粉剂,其配方比例成分为:火山岩古菌、光合细菌、乳酸菌、酵母菌、放线菌按重量百分比混合,比例为火山岩古菌0.2%-0.5%、光合细菌0.3-0.5%、乳酸菌0.1-0.4%、酵母菌0.08-0.1%、放线菌0.05-0.07%;红糖粉、菊粉、低聚果糖按重量百分比混合,比例为红糖粉0.2%-0.4%、菊粉0.1%-0.2%、低聚果糖0.1%-0.2%;稻壳粉、火山灰按重量百分比混合,比例为稻壳粉40%、火山灰20%。

本发明的技术效果和优点:

1.本发明提供的一种直接使用的水产益生菌粉剂,通过火山岩古菌、光合细菌、乳酸菌、酵母菌、放线菌、红糖粉、菊粉、低聚果糖、稻壳粉、火山灰等原料之间的混合以及物理化学反应能够直接制备出可直接使用的水产益生菌粉剂,且工艺简单,能耗较低,净化水质的效果明显,并且能够有效的提高水产动物的免疫力。

2.本发明提供的一种直接使用的水产益生菌粉剂的制备方法,通过设置混合皿,对生产过程中需要进行混合的粉末进行混合处理,通过该混合皿,能够有效的保证加入混合皿内部的混合粉末不外泄,且能够通过罐体内部的摆动组件将混合粉末混合充分。

附图说明

下面结合附图对本发明作进一步说明。

图1是本发明中制备方法的流程图。

图2是本发明中制备所用的固定外壳的立体结构图。

图3是本发明中制备所用的罐体的立体结构图。

图4是本发明中摆动组件的结构示意图。

图5是本发明中图4的a处放大图。

图6是本发明中图4的b处放大图。

图中:1、底座;11、固定槽;12、十字块;2、固定外壳;21、空腔;22、契合槽;23、滑槽;3、罐体;31、腔体;32、弧形块;321、螺纹孔;33、摆动组件;331、固定块;332、限位块;333、支撑臂;334、回位弹簧;335、摆动杆;336、限位套管;337、滑动臂;338、活动槽;339、限位杆;4、罐盖;41、契合块;42、异形块;421、通孔;43、提拉把手。

具体实施方式

为了使本发明实现的技术手段、创作特征、达成目的与功效易于明白了解,下面结合具体实施方式,进一步阐述本发明。

实施例1

s1:将火山岩古菌、光合细菌、乳酸菌、酵母菌、放线菌按比例放置在混合皿内混合,得到混合菌粉;把红糖粉、菊粉、低聚果糖按比例混合,得到混合粉末;

s2:将混合粉末加入水中并煮沸,最后等待其冷却至35℃后,加入混合菌粉,并培养48h后得到培养物;

s3:将培养物和稻壳粉、火山灰按一定比例,并利用混合皿混合均匀,经过充分混合得到混合物;

s4:将上一步中得到的混合物放置在烘干皿中烘干,保持烘干后混合物的湿度<10%,烘干后的混合物装入袋中并封口得到最终产物,即益生菌粉剂;

作为本发明的一种实施方式,其配方比例成分为:火山岩古菌、光合细菌、乳酸菌、酵母菌、放线菌按重量百分比混合,比例为火山岩古菌0.2%-0.5%、光合细菌0.3-0.5%、乳酸菌0.1-0.4%、酵母菌0.08-0.1%、放线菌0.05-0.07%;红糖粉、菊粉、低聚果糖按重量百分比混合,比例为红糖粉0.2%-0.4%、菊粉0.1%-0.2%、低聚果糖0.1%-0.2%,稻壳粉、火山灰按重量百分比混合,比例为稻壳粉40%、火山灰20%。

具体实施时,称取火山岩古菌400g、光合细菌300g、乳酸菌200g、酵母菌90g、放线菌60g,混合均匀;称取红糖粉300g、菊粉100g,加入38450g水中,煮沸后冷却至35℃,加入混合菌粉,培养48h。称取40kg稻壳粉、20kg火山灰,与培养液搅拌均匀,然后烘干使湿度<10%,最后包装封口,

实施例2

s1:将火山岩古菌、光合细菌、乳酸菌、酵母菌、放线菌按比例放置在混合皿内混合,得到混合菌粉;把红糖粉、菊粉、低聚果糖按比例混合,得到混合粉末;

s2:将混合粉末加入水中并煮沸,最后等待其冷却至37℃后,加入混合菌粉,并培养48h后得到培养物;

s3:将培养物和稻壳粉、火山灰按一定比例,并利用混合皿混合均匀,经过充分混合得到混合物;

s4:将上一步中得到的混合物放置在烘干皿中烘干,保持烘干后混合物的湿度<10%,烘干后的混合物装入袋中并封口得到最终产物,即益生菌粉剂;

作为本发明的一种实施方式,其配方比例成分为:火山岩古菌、光合细菌、乳酸菌、酵母菌、放线菌按重量百分比混合,比例为火山岩古菌0.2%-0.5%、光合细菌0.3-0.5%、乳酸菌0.1-0.4%、酵母菌0.08-0.1%、放线菌0.05-0.07%;红糖粉、菊粉、低聚果糖按重量百分比混合,比例为红糖粉0.2%-0.4%、菊粉0.1%-0.2%、低聚果糖0.1%-0.2%,稻壳粉、火山灰按重量百分比混合,比例为稻壳粉40%、火山灰20%。

具体实施时,称取火山岩古菌400g、光合细菌300g、乳酸菌200g、酵母菌90g、放线菌60g,混合均匀;称取红糖粉300g、菊粉100g,加入38450g水中,煮沸后冷却至37℃,加入混合菌粉,培养48h。称取40kg稻壳粉、20kg火山灰,与培养液搅拌均匀,然后烘干使湿度<10%,最后包装封口。

实施例3

s1:将火山岩古菌、光合细菌、乳酸菌、酵母菌、放线菌按比例放置在混合皿内混合,得到混合菌粉;把红糖粉、菊粉、低聚果糖按比例混合,得到混合粉末;

s2:将混合粉末加入水中并煮沸,最后等待其冷却至36℃后,加入混合菌粉,并培养48h后得到培养物;

s3:将培养物和稻壳粉、火山灰按一定比例,并利用混合皿混合均匀,经过充分混合得到混合物;

s4:将上一步中得到的混合物放置在烘干皿中烘干,保持烘干后混合物的湿度<10%,烘干后的混合物装入袋中并封口得到最终产物,即益生菌粉剂;

作为本发明的一种实施方式,其配方比例成分为:火山岩古菌、光合细菌、乳酸菌、酵母菌、放线菌按重量百分比混合,比例为火山岩古菌0.2%-0.5%、光合细菌0.3-0.5%、乳酸菌0.1-0.4%、酵母菌0.08-0.1%、放线菌0.05-0.07%;红糖粉、菊粉、低聚果糖按重量百分比混合,比例为红糖粉0.2%-0.4%、菊粉0.1%-0.2%、低聚果糖0.1%-0.2%,稻壳粉、火山灰按重量百分比混合,比例为稻壳粉40%、火山灰20%。

具体实施时,称取火山岩古菌400g、光合细菌300g、乳酸菌200g、酵母菌90g、放线菌60g,混合均匀;称取红糖粉300g、菊粉100g,加入38450g水中,煮沸后冷却至36℃,加入混合菌粉,培养48h。称取40kg稻壳粉、20kg火山灰,与培养液搅拌均匀,然后烘干使湿度<10%,最后包装封口。

如图1至图6所示,本发明所述的一种直接使用的水产益生菌粉剂的制备方法,该制备方法包括以下步骤:

本发明s1中用来提供混合粉末功能的混合皿包括底座1、固定外壳2、罐体3与罐盖4;所述固定外壳2的下端固定连接在底座1的底面上;所述罐体3滑动连接在固定外壳2的内部;所述罐盖4固定连接在罐体3的表面;所述罐盖4的上端契合连接在固定外壳2的表面上;所述底座1的中部开设有固定槽11;所述固定外壳2的下端固定连接在固定槽11的内部;所述底座1内部底面的中部转动连接有十字块12;所述十字块12契合连接在底座1的外侧底面中部,十字块12的底部外接有传动机构,传动机构的转轴固定连接在十字块12的中部,由传动结构带动底座1上端的固定外壳2转动;所述罐体3的内部开设有腔体31;所述腔体31的底面上固定连接有摆动组件33,当火山岩古菌、光合细菌、乳酸菌、酵母菌、放线菌按比例添入混合皿中,受到腔体31底部的摆动组件33的摆动击打,使得火山岩古菌、光合细菌、乳酸菌、酵母菌、放线菌的混合粉末得够充分混合;工作时,位于底座1底部的传动机构通过与底座1中固定槽11中部的十字块12固定相连的转轴带动十字块12转动,而固定外壳2与固定槽11中部的十字块12契合连接,从而满足十字块12在随传动机构转动的同时,带动其上端契合连接的固定外壳2转动,而罐体3与罐盖4固定连接后放置在固定外壳2的内部,从而实现对罐体3内部的混合粉末的混合作用。

作为本发明的一种实施方式,所述固定外壳2的内部开设有空腔21,空腔21的尺寸大于罐体3的外圈尺寸;所述固定外壳2的侧壁上开设有对称的若干滑槽23;所述滑槽23与空腔21连通;所述罐体3固定连接在空腔21内,由于空腔21尺寸大于罐体3的外圈尺寸,因此罐体3滑动放置在固定外壳2的内部;所述固定外壳2的上端开口侧壁上开设有契合槽22;工作时,将罐体3与罐盖4通过螺栓固定连接后,将其整体放置在固定外壳2内部的空腔21内,由于固定外壳2内部空腔21与滑槽23的设置与罐盖4表面上设置的提拉把手43,使得罐体3在放置在空腔21内部时,能够滑动进入空腔21的底部,且在混合完成后可以通过罐盖4顶面的提拉把手43将其提出,便于使用者操作。

作为本发明的一种实施方式,所述罐体3的侧壁上对应滑槽23固定连接有若干弧形块32,弧形块32的结构与滑槽23的结构相似,罐体3通过弧形块32滑动连接在滑槽23的内部;所述弧形块32的中部开设有螺纹孔321;所述罐体3通过其侧壁上的弧形块32滑动连接在固定外壳2的滑槽23内;工作时,设置于罐体3四周对称的弧形块32滑动连接在固定外壳2内侧壁上设置的滑槽23内,此处弧形块32与滑槽23之间的滑动连接也可作为固定外壳2对罐体3的限位,实现固定外壳2对罐体3的固定作用。

作为本发明的一种实施方式,所述罐盖4的侧壁上固定连接有契合块41与异性块42,异性块42的尺寸与弧形块32的尺寸相同;所述契合块41契合连接在契合槽22内;所述异性块42的中部对应螺纹孔321开设有用于螺纹连接螺栓的通孔421,异性块42中部开设的通孔421与弧形块32中部的螺纹孔321对应,在罐盖4与罐体3固定连接时,通孔421与螺纹孔321内部通过螺栓固定连接,所述罐盖4的表面中部固定连接有提拉把手43;所述异性块42契合连接在滑槽23内;工作时,罐盖4上的通孔421与罐体3上的螺纹孔321对应,再由操作人员将连接罐体3与罐盖4的螺栓螺纹转动在通孔421与螺纹孔321内,从而实现了对罐体3与罐盖4之间的密封连接,其中在罐体3的上端开口下沿设置有密封橡胶条,而罐盖4的底部设有突出的圆弧块,在罐体3与罐盖4紧密连接后,圆弧块与密封橡胶条紧密相连,实现对罐体3内部的密封处理,使得位于罐体3内部的混合粉末不会发生泄露,能够保证罐体3中参与混合的粉末比例不发生改变,从而能够尽可能的避免由于混合过程中由于粉末泄露导致的混合粉末比例失调,最终影响益生菌粉剂的效果,且当罐体3与罐盖4的连接体放置在固定外壳2内部时,罐盖4表面上对称设置的契合块41会契合连接在固定外壳2上端开口的契合槽22内,实现对罐体3与罐盖4的连接体的进一步固定作用。

作为本发明的一种实施方式,所述摆动组件33由固定块331、支撑臂333与摆动杆335组成;所述固定块331固定连接在腔体31的底面中;所述固定块331的中部固定连接有限位块332,限位块332的四周为弧形结构,便于固定块331外侧的支撑臂333进行轻微的转动;所述支撑臂333转动连接在固定块331的边缘处;所述摆动杆335转动连接在支撑臂333的外端中部,摆动杆335偏转对其中的混合粉末进行搅拌,使其混合均匀;工作时,当固定外壳2随着传动机构的转动而转动时,会直接带动其内部固定的罐体3与罐盖4的连接体转动,使得位于罐体3底部的摆动组件33由于罐体3转动而产生的离心力而偏转。

作为本发明的一种实施方式,所述支撑臂333上转动连接有回位弹簧334,相邻两个支撑臂333之间通过回位弹簧334固定连接;所述回位弹簧334中部穿孔连接有限位套管336,限位套管336设置于转动连接在相邻支撑臂333之间的两段回位弹簧334之间;所述回位弹簧334的外端均固定连接有滑动臂337;所述滑动臂337的侧面上开设有活动槽338;所述滑动臂337的前端固定连接有限位杆339;所述限位杆339滑动连接在相邻滑动臂337上的活动槽338内;工作时,当摆动组件33产生偏转后,会通过支撑臂333之间的摆动进一步带动外侧与支撑臂333转动连接的摆动杆335摆动,从而能够有效地将罐体3内部的混合粉末搅拌均匀,且当支撑臂333发生摆动后,由于相邻支撑臂333之间设置的回位弹簧334以及两段回位弹簧334之间穿孔连接的限位套管336,能够对产生摆动的支撑臂333提供缓冲和回位的作用,避免结构产生卡死等问题。

其中对于粉末的混合而使用到的混合皿在工作时,位于其底座1底部的传动机构通过与底座1中固定槽11中部的十字块12固定相连的转轴带动十字块12转动,而固定外壳2与固定槽11中部的十字块12契合连接,从而满足十字块12在随传动机构转动的同时,带动其上端契合连接的固定外壳2转动,而罐体3与罐盖4固定连接后放置在固定外壳2的内部,从而实现对罐体3内部的混合粉末的混合作用,将罐体3与罐盖4通过螺栓固定连接后,将其整体放置在固定外壳2内部的空腔21内,由于固定外壳2内部空腔21与滑槽23的设置与罐盖4表面上设置的提拉把手43,使得罐体3在放置在空腔21内部时,能够滑动进入空腔21的底部,且在混合完成后可以通过罐盖4顶面的提拉把手43将其提出,便于使用者操作,设置于罐体3四周对称的弧形块32滑动连接在固定外壳2内侧壁上设置的滑槽23内,此处弧形块32与滑槽23之间的滑动连接也可作为固定外壳2对罐体3的限位,实现固定外壳2对罐体3的固定作用,罐盖4上的通孔421与罐体3上的螺纹孔321对应,再由操作人员将连接罐体3与罐盖4的螺栓螺纹转动在通孔421与螺纹孔321内,从而实现了对罐体3与罐盖4之间的密封连接,其中在罐体3的上端开口下沿设置有密封橡胶条,而罐盖4的底部设有突出的圆弧块,在罐体3与罐盖4紧密连接后,圆弧块与密封橡胶条紧密相连,实现对罐体3内部的密封处理,使得位于罐体3内部的混合粉末不会发生泄露,能够保证罐体3中参与混合的粉末比例不发生改变,从而能够尽可能的避免由于混合过程中由于粉末泄露导致的混合粉末比例失调,最终影响益生菌粉剂的效果,且当罐体3与罐盖4的连接体放置在固定外壳2内部时,罐盖4表面上对称设置的契合块41会契合连接在固定外壳2上端开口的契合槽22内,实现对罐体3与罐盖4的连接体的进一步固定作用,当固定外壳2随着传动机构的转动而转动时,会直接带动其内部固定的罐体3与罐盖4的连接体转动,使得位于罐体3底部的摆动组件33由于罐体3转动而产生的离心力而偏转,当摆动组件33产生偏转后,会通过支撑臂333之间的摆动进一步带动外侧与支撑臂333转动连接的摆动杆335摆动,从而能够有效地将罐体3内部的混合粉末搅拌均匀,且当支撑臂333发生摆动后,由于相邻支撑臂333之间设置的回位弹簧334以及两段回位弹簧334之间穿孔连接的限位套管336,能够对产生摆动的支撑臂333提供缓冲和回位的作用,避免结构产生卡死等问题。

以上显示和描述了本发明的基本原理、主要特征和优点。本行业的技术人员应该了解,本发明不受上述实施例的限制,上述实施例和说明书中描述的只是说明本发明的原理,在不脱离本发明精神和范围的前提下,本发明还会有各种变化和改进,这些变化和改进都落入要求保护的本发明范围内。本发明要求保护范围由所附的权利要求书及其等效物界定。

当前第1页1 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