包含活益生菌的饮料和使用的多层滴丸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36487432发布日期:2023-12-26 07:27阅读:32来源:国知局
包含活益生菌的饮料和使用的多层滴丸的制作方法

本发明属于医药,涉及一种包含活益生菌的饮料,例如包含活益生菌的酸奶,以及制备该饮料所用的多层滴丸,该多层滴丸中包裹了活的益生菌。


背景技术:

1、滴丸剂是药剂学领域的一种高端剂型,由于其特殊结构而能够赋予药剂以特殊性能。滴丸剂是固体或液体药物与适当物质(一般称为基质)加热熔化混匀后,滴入不相混溶的冷凝液中、收缩冷凝而制成的小丸状制剂,主要供口服使用。从滴丸剂的组成、制法看,它具有如下一些特点:1、设备简单、操作方便、利于劳动保护,工艺周期短、生产率高;2、工艺条件易于控制,质量稳定,剂量准确,受热时间短,易氧化及具挥发性的药物溶于基质后,可增加其稳定性;3、基质容纳液态药物量大,故可使液态药物固化,如芸香油滴丸含油可达83.5%;4、用固体分散技术制备的滴丸具有吸收迅速、生物利用度高的特点,如灰黄霉素滴丸有效剂量是100目细粉的1/4、微粉(粒径5微米以下)的1/2;5、发展了耳、眼科用药新剂型,五官科制剂多为液态或半固态剂型,作用时间不持久,制成滴丸可起到延效作用。

2、滴丸剂具有“三效”的优势,三效是指速效、高效、长效。滴丸多为舌下含服,药物通过舌下黏膜直接吸收,进入血液循环,避免了吞服时引起的肝脏首过效应,以及药物在胃内的降解损失,使药物高浓度到达靶器官,迅速起效。一般含服5—15分钟就能起效,最多不超过30分钟。有的还加入了缓释剂,可明显延长药物的半衰期,达到长效的目的。需要时,口含即可。

3、当前滴丸剂主要有如下种类:速效高效滴丸剂:滴丸是利用固体分散体的技术进行制备。当基质溶解时,体内药物以微细结晶、无定形微粒或分子形式释出,所以溶解快、吸收快、作用快、生物利用度高。这类产品的典型实例是速效心痛滴丸剂。缓释控释滴丸:缓释是使滴丸中的药物在较长时间内缓慢溶出,而达长效;控释是使药物在滴丸中以恒定速度溶出,其作用可达数日以上,如氯霉素控释眼丸。溶液滴丸:片剂所用的润滑剂、崩解剂多为水不溶性,所以通常不能用片剂来配置澄明溶液。而滴丸可用水溶性基质来配置,在水中可崩解为澄明溶液,如洗比泰滴丸可用于饮水消毒。栓剂滴丸:滴丸同水溶性栓剂一样可用聚乙二醇等水溶性基质,用于腔道时由体液溶解产生作用。如氟哌酸耳用滴丸,甲硝唑牙用滴丸等。滴丸可同样用于直肠,也可由直肠吸收而直接作用于全身,具有生物利用度高、作用快的特点。硬胶囊滴丸:硬胶囊中可装入不同溶出度的滴丸,以组成所需溶出度的缓释小丸胶囊,如联苯双酯的硬胶囊滴丸。包衣滴丸:同片剂、丸剂一样需包糖衣、薄膜衣等,如联苯双酯滴丸。脂质体滴丸:脂质体为混悬液体,用聚乙二醇可制成固体剂型,是将脂质体在不断搅拌下加入熔融的聚乙二醇4000中形成混悬液,倾倒于模型中冷凝成型。肠溶衣滴丸:用在胃中不溶解的基质,如酒石酸锑钾滴丸是用明胶溶液作基质成丸后,用甲醛处理,使明胶的氨基在胃液中不溶解,在肠中溶解。干压包衣滴丸:以滴丸为中心,压上其他药物组成的衣层,融合了两种剂型的优点,如镇咳祛痰的咳必清氯化钾干压包衣片。前者为滴丸,后者为衣层。

4、经典的滴丸是不分层的,滴丸从里到外是均一的混合物,随着制剂发展的需要,多层滴丸(例如三层滴丸)的开发呈现强大的需求。这些多层滴丸例如双层滴丸的制备工艺区别于滴制法生产的软胶囊,因为软胶囊的内容物是液态的,而多层滴丸例如三层滴丸的内部组分在常温下基本上是呈固体的。因此,软胶囊生产设备/工艺是无法应用于多层滴丸(例如三层滴丸)的。

5、目前多层滴丸剂的机械设备已相当成熟,例如中国专利申请号2016101875809涉及多层滴丸剂设备及其部件和多层滴丸剂的制备工艺,中国专利申请号2016108267433涉及改善多层滴丸结构的方法和其使用的设备,中国专利申请号2019101573963涉及制备高均匀度滴丸的方法和使用的设备,等等。这些多层滴丸剂设备为多层滴丸剂的生产提供了可能。

6、当前存在用于补充人和动物两者的营养的各种各样的组合物,可以提供这些补充物以改变、降低或提高个体的肠道内的微生物群,从而对消化产生期望的作用。理想地,补充可以基于改变人体的胃肠(gi)道内的特定细菌为个体(包括人)培养改进的微生物群。这种类型的补充可以通过使用益生菌进行,所述益生菌理解为存活的微生物,当以有效量给予时,其向宿主赋予健康或营养益处。益生菌可以向宿主提供各种各样的益处,例如保持健康的胃肠菌群,增强免疫力,防止腹泻、特应性皮炎和其他疾病等。胃肠道下部尤其是结肠部分的菌群在维持人体正常消化道功能方面发挥重要作用,然而菌群失调所引发的问题也是普遍的、严重的,例如可能由于菌群失调引发便秘、腹泻等。近年还有诸多文献报道菌群失调与某些精神疾病例如自闭症等有关。据信通过施用益生菌能够使胃肠道恢复正常的菌群。

7、将活的微生物例如益生菌投递到人体胃肠道是有非常强的现实需求的,改善人体消化道菌群,进而从整体上改善人体的胃肠道功能,是长期以来本领域期待实现的目的。例如目前市面上销售的发酵乳,通常会添加例如嗜热链球菌、保加利亚乳杆菌、乳双歧杆菌等微生物,并且某些产品标注了例如“每100g含活性乳酸菌≥1亿cfu”的益生菌信息。但是这些益生菌信息通常仅仅是记载产品出厂时的添加量,并不能保证产品在消费者饮用时仍然具有如此数量的益生菌。尤其是某些发酵乳产品,为防止产品在货架期内过度发酵而采用添加灭活益生菌的方式生产,例如国家食品药品监督管理局于2005年发布的《益生菌类保健食品申报与审评规定(试行),国食药监注[2005]202号之第十一条关于“不提倡以液态形式生产益生菌类保健食品活菌产品”的规定,亦是出于活益生菌在液态形式饮料中存在的稳定性问题或者过度发酵问题的考量。因此,直接以可预期量的活菌形式给予消费者饮用是有现实意义的。

8、已知cn111132560a(中国专利申请号201880063102.4)公开了一种三层结构胶囊,其在油性物质中分散或溶解有主剂的内容物、被覆该内容物且包含食用精制加工油脂的保护层和在该保护层的外侧形成且包含天然高分子的被膜呈同心圆状存在,该发明据信可以防止保护层的裂缝,解决制备时的裂缝和低温保管时的裂缝问题。然而,在本发明人照cn111132560a实际制备三层结构胶囊以及实际制备类似于cn111132560a的三层结构胶囊的三层滴丸时,并未发现存在如cn111132560a所涉及的裂缝,甚至发现照cn111132560a实际制备的三层结构胶囊在酸奶等饮品中存放后,稳定性明显不理想,并不能保证期待量的活菌投送到到胃肠道中。

9、因此,提供一种益生菌小丸,其能够非常方便地与其它食物尤其是流食例如酸奶混合后服用,仍是本领域技术人员迫切期待的。


技术实现思路

1、本技术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使活益生菌直接投递到胃肠道的方法,本发明另一目的是为实现此方法而制备一种多层(例如2~5层例如2~4层例如3层)结构的滴丸剂。已经出人意料地发现,具有本技术结构特征的多层(例如2~5层例如2~4层例如3层)滴丸能够有益地将预期量的活益生菌直接投递到胃肠道。本技术基于此发现而得以完成。

2、为此,本发明第一方面提供了一种使活益生菌直接投递到胃肠道的方法,该方法是通过给有需要的人服用包裹活益生菌的多层(例如2~5层例如2~4层例如3层)滴丸。或者,本发明第一方面提供了多层(例如2~5层例如2~4层例如3层)滴丸在制备用于使活益生菌直接投递到胃肠道的营养组合物中的用途。以下所述第一方面的方法亦涉及该用途。

3、根据本发明第一方面的方法,其中所述多层(例如2~5层例如2~4层例如3层)滴丸包括呈同心圆状存在的(a)内层、(b)中层、(c)外层的多层(例如2~5层例如2~4层例如3层)结构,其中:

4、(a)内层为益生菌粉和油性物质构成的均质混合物;

5、(b)中层为油性物质;

6、(c)外层为由包括高分子材料、增塑剂和水形成的胶液经滴制和干燥后形成的胶皮壳。

7、根据本发明第一方面的方法,其中所述活益生菌是对胃肠道有益的活微生物。

8、根据本发明第一方面的方法,其中所述活益生菌可以是以其商业化来源的形式或者可以是经培养扩增过的形式,不论何种形式,其在组合物添加时的量以cfu单位计。通常地,用于制备发明所述多层(例如2~5层例如2~4层例如3层)滴丸的活益生菌是以粉末状态加入的。

9、根据本发明第一方面的方法,其中所述活益生菌选自双歧杆菌属、乳杆菌属、链球菌属、乳球菌属、明串球菌属、丙酸杆菌属、片球菌属、葡萄球菌属、芽孢杆菌属、克鲁维酵母属。

10、根据本发明第一方面的方法,其中所述活益生菌是选自下列双歧杆菌属的活益生菌:

11、

12、根据本发明第一方面的方法,其中所述活益生菌是选自下列乳杆菌属的活益生菌:

13、 乳杆菌属: lactobacillus: 嗜酸乳杆菌(例如ncfm) lactobacillus acidophilus 干酪乳杆菌 lactobacillus casei 卷曲乳杆菌 lactobacillus crispatus 德氏乳杆菌保加利亚亚种 lactobacillus delbrueckii subsp.bulgaricus 保加利亚乳杆菌 lactobacillus bulgaricus 德氏乳杆菌乳亚种 lactobacillus delbrueckii subsp.lactis 发酵乳杆菌(例如cect5716) lactobacillus fermentium 格氏乳杆菌 lactobacillus gasseri 瑞士乳杆菌 lactobacillus helveticus 约氏乳杆菌 lactobacillus johnsonii 副干酪乳杆菌 lactobacillus paracasei 植物乳杆菌 lactobacillus plantarum 罗伊氏乳杆菌(例如dsm17938) lactobacillus reuteri 鼠李糖乳杆菌(例如lgg或hn001) lactobacillus rhamnosus 唾液乳杆菌 lactobacillus salivarius 清酒乳杆菌 lactobacillus sakei 弯曲乳杆菌 lactobacillus curvatus

14、根据本发明第一方面的方法,其中所述活益生菌是选自下列链球菌属、乳球菌属、明串球菌属、或丙酸杆菌属的活益生菌:

15、

16、

17、根据本发明第一方面的方法,其中所述活益生菌是选自下列片球菌属、葡萄球菌属、芽孢杆菌属、或克鲁维酵母属的活益生菌:

18、

19、根据本发明第一方面的方法,其中内层:中层:外层三者的重量比为1∶1.2~4∶0.5~3。

20、根据本发明第一方面的方法,其中内层:中层:外层三者的重量比为1∶1.5~3.5∶1~2.5。

21、根据本发明第一方面的方法,其中内层:中层:外层三者的重量比为1∶2~3∶1~2。

22、根据本发明第一方面的方法,其中外层中的高分子材料选自明胶、琼脂、结冷胶、卡拉胶、红藻胶、果胶、壳聚糖、海藻酸、凝胶多糖、淀粉、改性淀粉、普鲁兰多糖、甘露聚糖及其组合。在一个实施方案中,所述高分子材料是明胶。

23、根据本发明第一方面的方法,其中外层中的增塑剂选自甘油、山梨醇、及其组合。在一个实施方案中,所述增塑剂是甘油。

24、根据本发明第一方面的方法,其中用于滴制以形成胶皮壳外层的胶液中,高分子材料、增塑剂和水的重量比为1∶0.3~0.6∶0.7~1.4。

25、根据本发明第一方面的方法,其中用于滴制以形成胶皮壳外层的胶液中,高分子材料、增塑剂和水的重量比为1∶0.3~0.5∶0.8~1.2。在本发明中,当描述内层:中层:外层三者的重量比时,外层重量是指经干燥除水后的重量,滴制时可通过胶液配料比例换算外层在多层(例如2~5层例如2~4层例如3层)中的重量比。

26、根据本发明第一方面的方法,其中(a)内层和(b)中层的油性物质各自独立地选自:食用植物油脂,蔗糖脂肪酸酯(saib),甘油脂肪酸酯,棕榈油的酯交换油脂,棕榈分级油的酯交换油脂,棕榈油分级而得到的棕榈硬脂精、棕榈油精、棕榈超级油精、棕榈双油精和棕榈中间级分,中链脂肪酸甘油酯,可可脂,代可可脂,以及它们的组合。如未另外说明,本文使用的这些通过酯交换工艺或者分级工艺获得的油脂为非氢化油酯。例如,所述食用植物油脂选自:棕榈油、椰子油、花生油、大豆油、芝麻油、橄榄油、葵花籽油、菜籽油、茶籽油、玉米油以及它们的组合。这些油性物质可以容易地从市售途径购得,例如可以从益海嘉里、中粮集团、印尼春金等商业渠道购得。

27、根据本发明第一方面的方法,其中(a)内层的油性物质的熔点为35-55℃,例如熔点为35-50℃,例如熔点为35-45℃,例如熔点为37-43℃。

28、根据本发明第一方面的方法,其中(a)内层是由包括油性物质与粉末状态的活益生菌构成的混合物。在一个实施方案中,粉末状态的活益生菌占内层重量的5~25%,例如粉末状态的活益生菌占内层重量的5~20%。

29、根据本发明第一方面的方法,其中(b)中层的油性物质的熔点为35-55℃,例如熔点为35-50℃,例如熔点为35-45℃,例如熔点为37-43℃。

30、根据本发明第一方面的方法,其中(a)内层和(b)中层的油性物质的熔点相差在±5℃范围内,例如熔点相差在±3℃范围内,例如熔点相差在±2℃范围内。

31、根据本发明第一方面的方法,其中每1克多层(例如2~5层例如2~4层例如3层)滴丸中包裹1~200亿cfu活益生菌,例如每1克多层(例如2~5层例如2~4层例如3层)滴丸中包裹10~150亿cfu活益生菌,例如每1克多层(例如2~5层例如2~4层例如3层)滴丸中包裹10~100亿cfu活益生菌。本发明所述的活益生菌,如未特别说明,是以粉末状态的形式添加的,一般地说,本领域可获得的粉末状活益生菌通常浓度可达0.5~5亿cfu/mg甚至更宽的范围。

32、根据本发明第一方面的方法,其所制得的多层(例如2~5层例如2~4层例如3层)滴丸具有2~10mm的直径,例如具有3~8mm的直径,例如具有3~7mm的直径,例如具有4~7mm的直径。

33、根据本发明第一方面的方法,其中所述多层(例如2~5层例如2~4层例如3层)滴丸是照包括如下步骤的方法制备得到的:

34、(1)制备内层物料:先将除益生菌粉以外的内层物料混合均匀,并在搅拌状态下缓缓加热至比该物料熔点高8~12℃的温度,搅拌直至物料完全熔化,接着在使物料维持于此温度的条件下添加粉末状的活益生菌,继续搅拌使菌粉均匀混和,得到均质的内层物料,保温待滴制滴丸;

35、(2)制备中层物料:将物料混合均匀,并在搅拌状态下缓缓加热至比该物料熔点高10~15℃的温度,搅拌直至物料完全熔化,得到均质的中层物料,保温待滴制滴丸;

36、(3)制备外层物料:将高分子材料用适量水浸泡溶解,加入增塑料剂使溶解,补加水至全量,得到外层物料,置于比中层物料熔点高15~20℃的温度处保温待滴制滴丸;

37、(4)在多层(例如2~5层例如2~4层例如3层)滴丸设备上使内层物料、中层物料和外层物料分别从多层(例如2~5层例如2~4层例如3层)结构滴头(例如使滴头温度高于60℃)的内、中、外多层(例如2~5层例如2~4层例如3层)滴入18~20℃的冷却液(例如液体石蜡)中冷却形成多层(例如2~5层例如2~4层例如3层)同心结构的无缝滴丸,然后使所得多层(例如2~5层例如2~4层例如3层)滴丸在15℃~20℃下鼓风干燥10~12小时除去外层水分,得到多层(例如2~5层例如2~4层例如3层)滴丸。

38、进一步的,本发明第二方面提供了一种多层(例如2~5层例如2~4层例如3层)滴丸,其包括呈同心圆状存在的(a)内层、(b)中层、(c)外层的多层(例如2~5层例如2~4层例如3层)结构,其中:

39、(a)内层为益生菌粉和油性物质构成的均质混合物;

40、(b)中层为油性物质;

41、(c)外层为由包括高分子材料、增塑剂和水形成的胶液经滴制和干燥后形成的胶皮壳。

42、根据本发明第二方面的多层(例如2~5层例如2~4层例如3层)滴丸,其中所述活益生菌是对胃肠道有益的活微生物。

43、根据本发明第二方面的多层(例如2~5层例如2~4层例如3层)滴丸,其中所述活益生菌可以是以其商业化来源的形式或者可以是经培养扩增过的形式,不论何种形式,其在组合物添加时的量以cfu单位计。通常地,用于制备发明所述多层(例如2~5层例如2~4层例如3层)滴丸的活益生菌是以粉末状态加入的。

44、根据本发明第二方面的多层(例如2~5层例如2~4层例如3层)滴丸,其中所述活益生菌选自双歧杆菌属、乳杆菌属、链球菌属、乳球菌属、明串球菌属、丙酸杆菌属、片球菌属、葡萄球菌属、芽孢杆菌属、克鲁维酵母属。

45、根据本发明第二方面的多层(例如2~5层例如2~4层例如3层)滴丸,其中所述活益生菌是选自如第一方面所述的双歧杆菌属的活益生菌。

46、根据本发明第二方面的多层(例如2~5层例如2~4层例如3层)滴丸,其中所述活益生菌是选自如第一方面所述的乳杆菌属的活益生菌。

47、根据本发明第二方面的多层(例如2~5层例如2~4层例如3层)滴丸,其中所述活益生菌是选自如第一方面所述的链球菌属、乳球菌属、明串球菌属、或丙酸杆菌属的活益生菌。

48、根据本发明第二方面的多层(例如2~5层例如2~4层例如3层)滴丸,其中所述活益生菌是选自如第一方面所述的片球菌属、葡萄球菌属、芽孢杆菌属、或克鲁维酵母属的活益生菌。

49、根据本发明第二方面的多层(例如2~5层例如2~4层例如3层)滴丸,其中内层∶中层∶外层三者的重量比为1∶1.2~4∶0.5~3。

50、根据本发明第二方面的多层(例如2~5层例如2~4层例如3层)滴丸,其中内层∶中层∶外层三者的重量比为1∶1.5~3.5∶1~2.5。

51、根据本发明第二方面的多层(例如2~5层例如2~4层例如3层)滴丸,其中内层∶中层∶外层三者的重量比为1∶2~3∶1~2。

52、根据本发明第二方面的多层(例如2~5层例如2~4层例如3层)滴丸,其中外层中的高分子材料选自明胶、琼脂、结冷胶、卡拉胶、红藻胶、果胶、壳聚糖、海藻酸、凝胶多糖、淀粉、改性淀粉、普鲁兰多糖、甘露聚糖及其组合。在一个实施方案中,所述高分子材料是明胶。

53、根据本发明第二方面的多层(例如2~5层例如2~4层例如3层)滴丸,其中外层中的增塑剂选自甘油、山梨醇、及其组合。在一个实施方案中,所述增塑剂是甘油。

54、根据本发明第二方面的多层(例如2~5层例如2~4层例如3层)滴丸,其中用于滴制以形成胶皮壳外层的胶液中,高分子材料、增塑剂和水的重量比为1∶0.3~0.6∶0.7~1.4。

55、根据本发明第二方面的多层(例如2~5层例如2~4层例如3层)滴丸,其中用于滴制以形成胶皮壳外层的胶液中,高分子材料、增塑剂和水的重量比为1∶0.3~0.5∶0.8~1.2。在本发明中,当描述内层:中层:外层三者的重量比时,外层重量是指经干燥除水后的重量,滴制时可通过胶液配料比例换算外层在多层(例如2~5层例如2~4层例如3层)中的重量比。

56、根据本发明第二方面的多层(例如2~5层例如2~4层例如3层)滴丸,其中(a)内层和(b)中层的油性物质各自独立地选自:食用植物油脂,蔗糖脂肪酸酯(saib),甘油脂肪酸酯,棕榈油的酯交换油脂,棕榈分级油的酯交换油脂,棕榈油分级而得到的棕榈硬脂精、棕榈油精、棕榈超级油精、棕榈双油精和棕榈中间级分,中链脂肪酸甘油酯,可可脂,代可可脂,以及它们的组合。如未另外说明,本文使用的这些通过酯交换工艺或者分级工艺获得的油脂为非氢化油酯。例如,所述食用植物油脂选自:棕榈油、椰子油、花生油、大豆油、芝麻油、橄榄油、葵花籽油、菜籽油、茶籽油、玉米油以及它们的组合。这些油性物质可以容易地从市售途径购得,例如可以从益海嘉里、中粮集团、印尼春金等商业渠道购得。

57、根据本发明第二方面的多层(例如2~5层例如2~4层例如3层)滴丸,其中(a)内层的油性物质的熔点为35-55℃,例如熔点为35-50℃,例如熔点为35-45℃,例如熔点为37-43℃。

58、根据本发明第二方面的多层(例如2~5层例如2~4层例如3层)滴丸,其中(a)内层是由包括油性物质与粉末状态的活益生菌构成的混合物。在一个实施方案中,粉末状态的活益生菌占内层重量的5~25%,例如粉末状态的活益生菌占内层重量的5~20%。

59、根据本发明第二方面的多层(例如2~5层例如2~4层例如3层)滴丸,其中(b)中层的油性物质的熔点为35-55℃,例如熔点为35-50℃,例如熔点为35-45℃,例如熔点为37-43℃。

60、根据本发明第二方面的多层(例如2~5层例如2~4层例如3层)滴丸,其中(a)内层和(b)中层的油性物质的熔点相差在±5℃范围内,例如熔点相差在±3℃范围内,例如熔点相差在±2℃范围内。

61、根据本发明第二方面的多层(例如2~5层例如2~4层例如3层)滴丸,其中每1克多层(例如2~5层例如2~4层例如3层)滴丸中包裹1~200亿cfu活益生菌,例如每1克多层(例如2~5层例如2~4层例如3层)滴丸中包裹10~150亿cfu活益生菌,例如每1克多层(例如2~5层例如2~4层例如3层)滴丸中包裹10~100亿cfu活益生菌。本发明所述的活益生菌,如未特别说明,是以粉末状态的形式添加的,一般地说,本领域可获得的粉末状活益生菌通常浓度可达0.5~5亿cfu/mg甚至更宽的范围。

62、根据本发明第二方面的多层(例如2~5层例如2~4层例如3层)滴丸,其有2~10mm的直径,例如具有3~8mm的直径,例如具有3~7mm的直径,例如具有4~7mm的直径。

63、根据本发明第二方面的多层(例如2~5层例如2~4层例如3层)滴丸,其是照包括如下步骤的方法制备得到的:

64、(1)制备内层物料:先将除益生菌粉以外的内层物料混合均匀,并在搅拌状态下缓缓加热至比该物料熔点高8~12℃的温度,搅拌直至物料完全熔化,接着在使物料维持于此温度的条件下添加粉末状的活益生菌,继续搅拌使菌粉均匀混和,得到均质的内层物料,保温待滴制滴丸;

65、(2)制备中层物料:将物料混合均匀,并在搅拌状态下缓缓加热至比该物料熔点高10~15℃的温度,搅拌直至物料完全熔化,得到均质的中层物料,保温待滴制滴丸;

66、(3)制备外层物料:将高分子材料用适量水浸泡溶解,加入增塑料剂使溶解,补加水至全量,得到外层物料,置于比中层物料熔点高15~20℃的温度处保温待滴制滴丸;

67、(4)在多层(例如2~5层例如2~4层例如3层)滴丸设备上使内层物料、中层物料和外层物料分别从多层(例如2~5层例如2~4层例如3层)结构滴头(例如使滴头温度高于60℃)的内、中、外多层(例如2~5层例如2~4层例如3层)滴入18~20℃的冷却液(例如液体石蜡)中冷却形成多层(例如2~5层例如2~4层例如3层)同心结构的无缝滴丸,然后使所得多层(例如2~5层例如2~4层例如3层)滴丸在15℃~20℃下鼓风干燥10~12小时除去外层水分,得到多层(例如2~5层例如2~4层例如3层)滴丸。

68、进一步的,本发明第三方面提供了一种营养组合物,其包括:

69、本发明第二方面任一实施方案所述多层(例如2~5层例如2~4层例如3层)滴丸(其在本发明中亦可称为益生菌组合物);和

70、用于给使用者提供营养的蛋白质源。

71、根据本发明第三方面的营养组合物,所述多层(例如2~5层例如2~4层例如3层)滴丸占所述营养组合物总重量的0.1~20%,例如0.2~10%,例如0.5~5%。当然根据不同使用者的具体情况,多层(例如2~5层例如2~4层例如3层)滴丸在所述营养组合物中的比例还可以在更宽的范围内调整、改变。

72、根据本发明第三方面,所述营养组合物可以是本发明第二方面所述多层(例如2~5层例如2~4层例如3层)滴丸与所述蛋白质源的预先配制物,例如在制备得到本发明第二方面所述多层(例如2~5层例如2~4层例如3层)滴丸后立即与所述蛋白质源混配制得所述营养组合物;所述营养组合物亦可以是本发明第二方面所述多层(例如2~5层例如2~4层例如3层)滴丸与所述蛋白质源的临时配制物,例如在制备得到本发明第一方面所述多层(例如2~5层例如2~4层例如3层)滴丸后将其单独包装,然后在使用它时或者在将来使用它们时,例如在3个月内或者1个月内或者1个星期内即将使用它们时,使这种多层(例如2~5层例如2~4层例如3层)滴丸与所述蛋白质源混配制得所述营养组合物。

73、“营养组合物”表示满足受试者的营养素需求的至少一部分的物质或制剂。术语“营养剂”、“营养配方”、“肠内营养剂”和“营养补充剂”在本发明的整个公开内容中用作营养组合物的非限制性实施例。而且,“营养组合物”可以指液体、粉末、凝胶、膏剂、固体、浓缩物、悬浮液或肠内配方、口腔配方、婴儿配方、儿科受试者配方、儿童配方、成长乳和/或成人配方的即用型形式。

74、本发明所述蛋白质源包括例如“水解蛋白质”,其表示蛋白质水解产物。在本公开内,水解蛋白质和蛋白质水解物可互换地用于描述蛋白质水解产物;充分水解的蛋白质用于描述其中至少70%、更优选至少约90%的水解蛋白质具有少于2000道尔顿的分子量的蛋白质水解产物。

75、术语“益生菌”表示对宿主的健康发挥有益作用的具有低的或没有致病性的微生物。“存活的益生菌”表示对宿主的健康发挥有益作用的存活或活性的微生物。

76、本公开的营养组合物可以基本上不含文中所述的任何任选或选择的成分,前提是剩余的营养组合物仍包含文中所述的所有需要的成分或特点。在该上下文中,且除非另有指定,否则术语“基本上不含”表示所选择的组合物可以包含小于功能量的任选成分,通常小于0.1%重量,且还包含0%重量的这种任选或选择的成分。

77、根据本文制备的益生菌多层(例如2~5层例如2~4层例如3层)滴丸组合物可以与营养产品组合以形成新颖的营养组合物。例如,益生菌组合物可以与营养产品例如婴儿配方或儿童的营养产品组合以形成益生菌营养组合物。在另一个实施方案中,本发明益生菌组合物可以与人乳增强剂组合,将所述人乳增强剂加到人乳以便增强人乳的营养价值。

78、进一步的,本发明第四方面提供了一种酸奶饮料,其由酸奶和本发明第二方面任一项所述多层(例如2~5层例如2~4层例如3层)滴丸组成。在一个实施方案中,每100g酸奶饮料中包含0.2~10g多层(例如2~5层例如2~4层例如3层)滴丸,例如每100g酸奶饮料中包含0.5~5g多层(例如2~5层例如2~4层例如3层)滴丸。

79、进一步的,本发明第五方面提供了制备本发明第二方面任一项所述多层(例如2~5层例如2~4层例如3层)滴丸的方法,包括如下步骤:

80、(1)制备内层物料:先将除益生菌粉以外的内层物料混合均匀,并在搅拌状态下缓缓加热至比该物料熔点高8~12℃的温度,搅拌直至物料完全熔化,接着在使物料维持于此温度的条件下添加粉末状的活益生菌,继续搅拌使菌粉均匀混和,得到均质的内层物料,保温待滴制滴丸;

81、(2)制备中层物料:将物料混合均匀,并在搅拌状态下缓缓加热至比该物料熔点高10~15℃的温度,搅拌直至物料完全熔化,得到均质的中层物料,保温待滴制滴丸;

82、(3)制备外层物料:将高分子材料用适量水浸泡溶解,加入增塑料剂使溶解,补加水至全量,得到外层物料,置于比中层物料熔点高15~20℃的温度处保温待滴制滴丸;

83、(4)在多层(例如2~5层例如2~4层例如3层)滴丸设备上使内层物料、中层物料和外层物料分别从多层(例如2~5层例如2~4层例如3层)结构滴头(例如使滴头温度高于60℃)的内、中、外多层(例如2~5层例如2~4层例如3层)滴入18~20℃的冷却液(例如液体石蜡)中冷却形成多层(例如2~5层例如2~4层例如3层)同心结构的无缝滴丸,然后使所得多层(例如2~5层例如2~4层例如3层)滴丸在15℃~20℃下鼓风干燥10~12小时除去外层水分,得到多层(例如2~5层例如2~4层例如3层)滴丸。

84、在本技术上述制备方法的步骤中,虽然其描述的具体步骤在某些细节上或者语言描述上与下文具体实施方式部分的制备例中所描述的步骤有所区别,然而,本领域技术人员根据本技术全文的详细公开完全可以概括出以上所述方法步骤。

85、本技术的任一方面的任一实施方案,可以与其它实施方案进行组合,只要它们不会出现矛盾。此外,在本技术任一方面的任一实施方案中,任一技术特征可以适用于其它实施方案中的该技术特征,只要它们不会出现矛盾。

86、下面对本技术作进一步的描述。

87、本技术所引述的所有文献,它们的全部内容通过引用并入本文,并且如果这些文献所表达的含义与本技术不一致时,以本技术的表述为准。此外,本技术使用的各种术语和短语具有本领域技术人员公知的一般含义,即便如此,本技术仍然希望在此对这些术语和短语作更详尽的说明和解释,提及的术语和短语如有与公知含义不一致的,以本技术所表述的含义为准。

88、在本发明中,提及术语“熔点”是指物料的初熔的温度,本发明所用各种物料,包括它们的混合物,其初熔到终熔即熔程均在2℃以内,通常熔程大约为1~2℃。对于(a)内层或(b)中层使用的油性物质,当使用两种或者两种以上的混合油性物质时,所述熔点是这些混合油性物质在均匀混合状态下的熔点。一般地讲,高熔点与低熔点的油性物质混合后,混合物的熔点会介于二者熔点之间并与两种物质的比例有关。例如当将一种熔点50℃的油性物质与一种熔点38℃的油性物质混合时,可以通过调节二者的比例获得熔点介于38~50℃之间的混合物料,并且通过这种方式,获得一种期望熔点的混合物是非常容易地通过简单试验获得的。在本文具体试验中,例如使用“棕榈硬脂精与棕榈超级油精的混合物(熔点39℃)”时,是预先确定两种油性物质混合能够形成熔点39℃的比例,然后据此比例,在配制内层或者中层物料时,按此比例添加两种油性物质。

89、在本发明中,表示物料量所用的术语“份”,如未另外说明,是指重量份。

当前第1页1 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