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滇橄榄茶及其制备方法与流程

文档序号:26909038发布日期:2021-10-09 14:31阅读:587来源:国知局
一种滇橄榄茶及其制备方法与流程

1.本发明涉及茶叶及其制备技术领域,具体涉及一种滇橄榄茶及其制备方法。


背景技术:

2.茶叶中化学成分丰富,其中包括蛋白质、氨基酸、茶多酚、生物碱、维生素、矿物质等多种成分,茶饮料对人体健康也有着重要作用,例如:补充水分、增加营养、医疗保健;其中所含的茶多酚就能够降血压、血糖和血脂,抗氧化、抗衰老,抗菌、抗癌等。云南是茶叶重要的产区,具有丰富的茶叶资源。
3.滇橄榄又名云南余甘子,是云南特色资源,属大戟科叶下珠属植物,生长于亚热带地区,是一种营养价值极高的保健食材,维生素c含量极高,有“野生维生素王”之称,所含有的其他营养成分也较为丰富,最新的研究表明,滇橄榄还含有一定量的sod和有机硒;因果实中富含大量单宁,所以决定了其独特的风味,食用时先酸涩后有回甜生津的口感。同时滇橄榄果实属于药食同源的品种之一,有参考价值的药理书籍均有收载它的药理作用,简单概括如下:消炎、延缓衰老;还能增强机体免疫功能,提高人体抗病能力;也可治疗牙痛、喉炎、咳嗽及预防感冒和维生素c缺乏症等疾病。市场上常见的橄榄制品有腌制橄榄、橄榄蜜饯、橄榄醋、橄榄果汁、橄榄调味茶、橄榄含片糖果等。由于滇橄榄的高营养价值及药理作用,市场上也出现了滇橄榄干,常用来泡水喝,但由于其本身的酸涩口感,接受度并不高。


技术实现要素:

4.针对以上问题,本发明提供了一种滇橄榄茶及其制备方法,通过响应面优化试验得到最佳的制备工艺,充分利用云南特色资源,创新性的开发出具有云南特色的新品,巧妙地把普洱茶和滇橄榄合二为一,在滇橄榄的酸涩回甜中融入了云南茶特有的风味,降低了茶叶苦涩味,使茶的幽香醇和橄榄的酸涩甘甜相溶相济,产生独特丰富的口感,并将茶叶和滇橄榄的营养成分充分的保留下来,含有丰富的茶多酚、维生素、矿物质、脂肪酸等,具有清热利咽,润肺化痰,生津止渴、降脂保肝、美容养颜、抗氧化等作用,兼具风味与营养。
5.本发明采取的技术方案如下:
6.本发明公开了一种滇橄榄茶制备方法,具体包括如下步骤:
7.s1、滇橄榄的预处理:挑选完整、中等大小、无霉烂的滇橄榄,清洗干净;
8.s2、去核挖肉:在s1的滇橄榄果蒂外围开一个圆形小盖,挖除果核并保持底部完整,然后轻轻刮去多余的果肉,得到滇橄榄壳,所述橄榄壳的厚度保持在0.1

0.5cm;
9.s3、护色:将s2的滇橄榄壳和小盖浸泡于质量比为0.10%

0.50%的护色剂中进行护色处理,时间为6

14h;
10.s4、初步烘干定型:将s3的滇橄榄壳填入燕麦粒,将其和s3的小盖一起放入电热恒温鼓风干燥箱中初步烘干定型,倒出所述燕麦粒;
11.s5、二次烘干:将鲜茶填入初步烘干并已定型的橄榄果壳中,盖上s4的小盖,放入电热恒温鼓风干燥箱中进行第二次烘干;
12.s6、成品:将s5的茶果使用绵纸包装,茶果顶部贴不干胶,得到滇橄榄茶成品。
13.进一步地,所述小盖的直径为滇橄榄的最大直径的1/2

1/4倍。
14.进一步地,所述护色剂为亚硫酸氢钠、焦亚硫酸氢钾、氯化钠的至少一种。
15.进一步地,所述初步烘干定型的温度为70

90℃,时间为4

12h。
16.进一步地,所述鲜茶叶是茶的芽叶按照一芽三叶标准进行采摘,然后再经过室内萎凋、揉捻机揉捻所得,所述茶为春天的普洱茶。
17.进一步地,所述萎凋的时间控制在3

11h。
18.进一步地,所述揉捻机揉捻的时间为55min

95min。
19.进一步地,所述第二次烘干的温度为55

75℃,时间为1

6h。
20.进一步地,所述小盖的直径为滇橄榄的最大直径的1/3倍、所述滇橄榄壳的厚度为0.2cm、所述护色剂为亚硫酸氢钠、所述护色剂的浓度为0.2%、所述护色的时间为12h、所述初步烘干的温度为80℃、所述初步烘干的时间为8h、所述第二次烘干的温度为65℃、所述第二次烘干的时间为5h、所述萎凋的时间为5h、所述揉捻的时间为85min。
21.本发明还公开了一种滇橄榄茶,使用上述制备方法制得。
22.本发明与现有技术相比具有的有益效果为:
23.1.本发明中将滇橄榄果壳和小盖进行硫处理,可以更好的保护其中的维生素,加速烘干过程中食品水分蒸发,缩短烘干时间,可以抑制或杀灭表面的微生物,使橄榄在烘干过程中不致因微生物的感染而败坏。
24.2.本发明初步烘干定型中,在护色好的滇橄榄壳中填入燕麦粒,使滇橄榄壳保持了原本的形状,成品的外观更好。
25.3.本发明利用滇橄榄制备出了一种新的混合茶,提高了滇橄榄的利用率,为茶饮料的发展开辟了新道路。同时响应国家“药食同源、健康中国”的理念,使橄榄茶得到更好的发展。
26.4.本发明在滇橄榄壳中填入普洱茶,制备得到的成品携带方便、外观新颖;同时提供更多的选择,根据个人的口味,填入的茶叶和滇橄榄壳可以选择性的冲泡。
27.5.本发明将滇橄榄和普洱茶合二为一,制备出的滇橄榄茶,使茶的幽香醇和橄榄的酸涩甘甜相溶相济,口感极佳。同时含有丰富的茶多酚、维生素、矿物质、脂肪酸等,具有清热利咽,润肺化痰,生津止渴、降脂保肝、美容养颜、抗氧化等作用。
28.6.在单因素试验的基础上,确定护色时间、第二次烘干温度、萎凋时间三个因素为变量,以感官评分为响应值,利用boxbehnken试验设计原理和响应面分析对滇橄榄茶制备工艺进行优化,最终得出滇橄榄茶最优制备工艺条件为护色时间12h、第二次烘干温度65℃、萎凋时间5h,在优化条件下,滇橄榄茶的感官评价得分为92,接近理论预测值。
附图说明
29.为了更清楚地说明本发明实施例或现有技术中的技术方案,下面将对实施例中所需要使用的附图作简单地介绍,显而易见地,下面描述中的附图仅仅是本发明的一些实施例,对于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来讲,在不付出创造性劳动的前提下,还可以根据这些附图获得其他的附图。
30.图1为滇橄榄茶加工工艺流程图;
31.图2为滇橄榄壳厚度对滇橄榄茶感官评分影响;
32.图3为护色剂浓度对滇橄榄茶感官评分影响;
33.图4为护色时间对滇橄榄茶感官评分影响;
34.图5为初步烘干温度对滇橄榄茶感官评分影响;
35.图6为初步烘干时间对滇橄榄茶感官评分影响;
36.图7为第二次烘干温度对滇橄榄茶感官评分影响;
37.图8为第二次烘干时间对滇橄榄茶感官评分影响;
38.图9为萎凋时间对滇橄榄茶感官评分影响;
39.图10为揉捻时间对滇橄榄茶感官评分影响;
40.图11为护色时间、第二次烘干温度对滇橄榄茶的影响的响应曲面图和等高线图;
41.图12为护色时间、萎凋时间对滇橄榄茶的影响的响应曲面图和等高线图;
42.图13为第二次烘干温度、萎凋时间对滇橄榄茶的影响的响应曲面图和等高线图。
具体实施方式
43.为了能够更清楚了解本发明的技术手段,并可依照说明书的内容予以实施,下面结合实施例,对本发明的具体实施方式作进一步详细描述,以下实施例用于说明本发明,但不用来限制本发明的范围。
44.下述具体实施例中所使用的各原料都是常规产品,都可以从市场上购得。
45.滇橄榄茶的制备工艺如下:
46.挑选新鲜、中等大小、无霉烂的滇橄榄,清洗干净;在滇橄榄果蒂外围开一个圆形小盖,挖除果核并保持底部完整,然后轻轻刮去多余的果肉,得到滇橄榄壳;将滇橄榄壳和小盖浸泡于护色剂中进行护色处理;护色好的滇橄榄壳填入燕麦粒,放入电热恒温鼓风干燥箱中初步烘干定型,定型好后倒出燕麦粒;采摘新鲜的春天的普洱茶的芽叶经过室内萎凋、揉捻得到鲜茶;将鲜茶填入初步烘干并已定型的橄榄果壳中,盖上小盖,放入电热恒温鼓风干燥箱中进行第二次烘干;烘干好的茶果进行感官评定。
47.选择10位专业测评人员组成评茶小组,对滇橄榄茶进行感官评定。根据dbs45/006

2013《代用茶与调味茶》的相关方法进行,采用百分制,分别从外观(25分)、气味(25分)、滋味(25分)、汤色(25分)4个方面进行橄榄茶的感官评定,最后得分为各位组员评分的平均值,橄榄茶的感官评分标准如表1所示。
48.表1橄榄茶感官评定标准
[0049][0050]
一、单因素试验
[0051]
1.滇橄榄壳厚度对滇橄榄茶品质的影响
[0052]
固定滇橄榄果量100g,小盖的直径为滇橄榄的最大直径的1/3倍,护色剂为亚硫酸氢钠,护色剂浓度为0.2%,护色时间12h,初步烘干温度80℃,初步烘干时间8h,第二次烘干温度65℃,第二次烘干时间5h,萎凋时间5h,揉捻时间为85min,考察滇橄榄壳厚度分别为0.1cm、0.2cm、0.3cm、0.4cm、0.5cm对滇橄榄茶品质的影响。采用所述的滇橄榄茶的制备工艺制得成品,通过对成品进行感官评分筛选出最佳的滇橄榄壳厚度。结果见表2和图2。
[0053]
表2滇橄榄壳厚度对滇橄榄茶感官评分影响
[0054][0055]
橄榄壳厚度过大,导致皱缩明显影响外观,且因烘干温度导致过软起泡;橄榄壳薄,在烘干中会出现破损;由图2可知,最佳的滇橄榄壳厚度为0.2cm。
[0056]
2.小盖的直径对滇橄榄茶品质的影响
[0057]
固定滇橄榄果量100g,滇橄榄壳厚度为0.2cm,护色剂为亚硫酸氢钠、护色剂浓度为0.2%,护色时间12h,初步烘干温度80℃,初步烘干时间8h,第二次烘干温度65℃,第二次烘干时间5h,萎凋时间5h,揉捻时间为85min,考察小盖的直径分别为滇橄榄最大直径的1/2、1/3、1/4时,对滇橄榄茶品质的影响。采用所述的滇橄榄茶的制备工艺制得成品,通过对成品进行感官评分筛选出最佳的小盖的直径。结果见表3。
[0058]
表3小盖的直径对滇橄榄茶感官评分的影响
[0059][0060]
由表3可知,当小盖的直径为滇橄榄最大直径的1/3倍时,感官评分最高,因此最佳的小盖的直径与滇橄榄最大直径的比例为1/3。
[0061]
3.护色剂对滇橄榄茶品质的影响
[0062]
固定滇橄榄果量100g,小盖的直径为滇橄榄的最大直径的1/3倍,滇橄榄壳厚度为0.2cm,护色剂浓度为0.2%,护色时间12h,初步烘干温度80℃,初步烘干时间8h,第二次烘干温度65℃,第二次烘干时间5h,萎凋时间5h,揉捻时间为85min,考察不同护色剂(亚硫酸氢钠、焦亚硫酸氢钾、氯化钠)对滇橄榄茶品质的影响。采用所述的滇橄榄茶的制备工艺制得成品,通过对成品进行感官评分筛选出最佳的护色剂。结果见表4。
[0063]
表4护色剂对滇橄榄茶感官评分影响
[0064][0065]
食品进行硫处理的目的有防止原料在加工过程中及加工品在贮藏期间的褐变;提高营养物质的保存率,特别是维生素c极易氧化破坏,滇橄榄的维生素含量极高,有“野生维生素王”之称,因此可以更好的保护其中的维生素;经过硫处理后,在烘干过程中能加速食品水分蒸发,缩短烘干时间;硫处理还可以抑制或杀灭蔬菜表面的微生物,使橄榄在烘干过程中不致因微生物的感染而败坏。从表4中可知运用亚硫酸氢钠进行处理后的感官评分最高,通过浸硫法处理的滇橄榄烘干过程中表皮保持的较好,光泽度较好,因此采用亚硫酸氢钠处理橄榄果最好。
[0066]
4.护色剂浓度对滇橄榄茶品质的影响
[0067]
固定滇橄榄果量100g,小盖的直径为滇橄榄的最大直径的1/3倍,滇橄榄壳厚度为0.2cm,护色剂为亚硫酸氢钠,护色时间12h,初步烘干温度80℃,初步烘干时间8h,第二次烘干温度65℃,第二次烘干时间为5h,萎凋时间5h,揉捻时间为85min,考察亚硫酸氢钠不同浓度(0.10%、0.20%、0.30%、0.40%、0.50%)进行实验,研究对滇橄榄茶品质的影响。采用所述的滇橄榄茶的制备工艺制得成品,通过感官评分筛选出最佳的护色剂浓度。结果见图3。
[0068]
由图3可知,亚硫酸氢钠为0.2%时,滇橄榄茶感官评分最高,此时浓度充分抑制橄榄壳褐变同时减少二氧化硫的残留量,因此最佳的亚硫酸氢钠浓度为0.2%。
[0069]
5.护色时间对滇橄榄茶品质的影响
[0070]
固定滇橄榄果量100g,小盖的直径为滇橄榄的最大直径的1/3倍,滇橄榄壳厚度为
0.2cm,护色剂为亚硫酸氢钠,护色剂浓度为0.2%,初步烘干温度80℃,初步烘干时间8h,第二次烘干温度65℃,第二次烘干时间为5h,萎凋时间5h,揉捻时间为85min,考察不同护色时间(6h、8h、10h、12h、14h)进行实验,研究对滇橄榄茶品质的影响。采用所述的滇橄榄茶的制备工艺制得成品,通过感官评分筛选出最佳的护色时间。结果见图4。
[0071]
护色时间是影响滇橄榄茶品质的重要因素之一,护色时间会直接影响橄榄果的外观,护色时间过短,会使得橄榄果无法保持原有的外观,表皮容易褶皱突起;反之,护色时间过长时,会将其漂白,使得外观缺乏光泽度。因此护色时间需要适中。从图4中可知护色时间为12h时,滇橄榄茶的感官评分达到最高,制成的滇橄榄茶外观呈琥珀色,形态保持良好,光泽度好,因此,护色12h时为最佳护色时间。
[0072]
6.初次烘干温度对滇橄榄茶品质的影响
[0073]
固定滇橄榄果量100g,小盖的直径为滇橄榄的最大直径的1/3倍,滇橄榄壳厚度为0.2cm,护色剂为亚硫酸氢钠,护色剂浓度为0.2%,护色时间12h,初步烘干时间8h,第二次烘干温度65℃,第二次烘干时间为5h,萎凋时间5h,揉捻时间为85min进行实验,考察初次烘干温度(90℃、85℃、80℃、75℃、70℃)对滇橄榄茶品质感官评分影响。采用所述的滇橄榄茶的制备工艺制得成品,筛选出合适的烘干温度,结果见图5。
[0074]
从图5中可知当初次烘干温度为80℃时,滇橄榄茶的感官评分最高,此温度烘制成的橄榄果不会过软过烂,表皮形状保持较好,且不易褶皱突起。因此烘干温度为80℃是制作滇橄榄茶的最适初次烘干温度。
[0075]
7.初步烘干时间对滇橄榄茶品质的影响
[0076]
固定滇橄榄果量100g,小盖的直径为滇橄榄的最大直径的1/3倍,滇橄榄壳厚度为0.2cm,护色剂为亚硫酸氢钠,护色剂浓度为0.2%,护色时间12h,初步烘干温度80℃,第二次烘干温度65℃,第二次烘干时间为5h,萎凋时间5h,揉捻时间为85min进行试验,研究不同初步烘干时间(12h、10h、8h、6h、4h)对滇橄榄茶品质感官评分影响。采用所述的滇橄榄茶的制备工艺制得成品,筛选出最佳的初步烘干时间。结果见图6。
[0077]
初步烘干时间直接影响滇橄榄茶的品质,时间过短,容易拉长后续的烘干时间;也易导致橄榄果烘干状态不够,填茶后在烘干过程中,橄榄果底部破裂;反之,时间过长,橄榄果过分干燥,造成填茶困难。因此初步烘干时间需控制适当。从图6中可知初步烘干时间为8h时,滇橄榄茶的感官评分达到最高,制成的滇橄榄茶质量最佳,因此,初步烘干时间为8h时为最佳烘干时间。
[0078]
8.第二次烘干温度对滇橄榄茶品质的影响
[0079]
固定滇橄榄果量100g,小盖的直径为滇橄榄的最大直径的1/3倍,滇橄榄壳厚度为0.2cm,护色剂为亚硫酸氢钠,护色剂浓度为0.2%,护色时间12h,初步烘干温度80℃,初步烘干时间8h,第二次烘干时间为5h,萎凋时间5h,揉捻时间为85min进行试验,考察第二次烘干温度(75℃、70℃、65℃、60℃、55℃)对滇橄榄茶品质感官评分影响。采用所述的滇橄榄茶的制备工艺制得成品,筛选出合适的第二次烘干温度。结果见图7。
[0080]
第二次烘干温度对于滇橄榄茶制造是一个重要因素。因滇橄榄本身含水量较高,表皮较薄,初次烘干是为其定型,第二次烘干是将其完全干燥,但温度过高会使其表面变焦;温度过低将会延长烘干时间,增加生产成本。通过图7可知,当烘干温度为65℃时,滇橄榄茶风味浓郁,水分含量较小,烘干时间较短。因此,最佳第二次烘干温度为65℃。
[0081]
9.第二次烘干时间对滇橄榄茶品质的影响
[0082]
固定滇橄榄果量100g,小盖的直径为滇橄榄的最大直径的1/3倍,滇橄榄壳厚度为0.2cm,护色剂为亚硫酸氢钠,护色剂浓度为0.2%,护色时间12h,初步烘干温度80℃,初步烘干时间8h,第二次烘干温度65℃、第二次烘干时间为5h,萎凋时间5h,揉捻时间为85min进行试验,考察第二次烘干时间(1h、2h、3h、4h、5h、6h)对滇橄榄茶品质感官评分影响。采用所述的滇橄榄茶的制备工艺制得成品,筛选出合适的第二次烘干时间。结果见图8。
[0083]
第二次烘干将其完全干燥,时间过长会使其表面变焦,增加生产成本,时间过短,烘干不完全,由图8可知最佳第二次烘干时间为5h。
[0084]
10.萎凋时间对滇橄榄茶品质的影响
[0085]
固定滇橄榄果量100g,小盖的直径为滇橄榄的最大直径的1/3倍,滇橄榄壳厚度为0.2cm,护色剂为亚硫酸氢钠,护色剂浓度为0.2%,护色时间12h,初步烘干温度80℃,初步烘干时间8h,第二次烘干温度65℃,第二次烘干时间为5h,揉捻时间为85min进行试验,考察茶叶不同萎凋时间(3h、5h、7h、9h、11h)对滇橄榄茶品质的影响,通过感官评分筛选出最佳的萎凋时间。结果见图9。
[0086]
茶叶的萎凋时间对于滇橄榄茶制造是一个重要因素。萎凋是为了蒸发茶叶中的部分水分,使茶叶变软、体积缩小,便于揉捻;还有就是使茶叶中所含物质发生化学变化,形成茶叶特有的色、香、味。萎凋时间过短,茶叶依旧很脆,轻易折断,会影响后续的揉捻;萎凋时间过长,导致茶叶氧化过快,影响茶叶的色香味等品质。从图9中可知当萎凋时间为5h时,滇橄榄茶的感官评分达到最高,制成的滇橄榄茶质量最佳,因此,萎凋时间为5h时为最佳萎凋时间。
[0087]
11.揉捻时间对滇橄榄茶品质的影响
[0088]
固定滇橄榄果量100g,小盖的直径为滇橄榄的最大直径的1/3倍,滇橄榄壳厚度为0.2cm,护色剂为亚硫酸氢钠,护色剂浓度为0.2%,护色时间12h,初步烘干温度80℃,初步烘干时间8h,第二次烘干温度65℃,第二次烘干时间为5h,萎凋时间5h,考察不同揉捻时间(55min、65min、75min、85min、95min)对滇橄榄茶品质的影响,通过感官评分筛选出最佳的萎凋时间。结果见图10。
[0089]
揉捻时茶汁流出粘附于叶表面,直接与空气中的氧接触,使茶鞣质等各种物质在酶的作用下进行良好转化,释放茶味;揉捻时间太短,茶叶特有的色香味较淡:揉捻时间太长,会导致茶叶出汁太多,碎茶较多。由图10可知,最佳揉捻时间为85min。
[0090]
二、因素水平选取及响应面法设计
[0091]
在单因素试验的基础上,根据中心组合(boxbehnken)试验设计原理,设计一个三因素三水平的响应面实验,分别以护色时间、第二次烘干温度及萎凋时间作为三个因素,以橄榄茶的感官评分作为响应值。实验因素与水平设定见表5。
[0092]
表5 box

behnken因素水平表
[0093][0094]
在以上的基础上,利用制作响应面的软件design expert8.0.6进行分析,以护色
时间(x1)、第二次烘干温度(x2)、茶叶萎凋时间(x3)为三个因素,感官评分(y)作为响应值,固定滇橄榄果量100g,小盖的直径为滇橄榄的最大直径的1/3倍,滇橄榄壳厚度为0.2cm,护色剂为亚硫酸氢钠,护色剂浓度为0.2%,初步烘干温度80℃,第二次烘干时间为5h,揉捻机揉捻85min,对滇橄榄茶的加工工艺进行进一步优化。得到的试验设计及结果见表6。
[0095]
表6响应面分析方案及结果
[0096]
试验号x1x2x3y
ꢀꢀꢀꢀ
感官评分(分)11265591.0221270781.931065384.8141465382.9151070580.861265592.027146578881270386.991470582.91101060584.21111265592.02121260788.98131265590.94141265592.02151460584.81161065780.9171260381.99
[0097]
利用design

expert8.0.6软件对表4进行多元回归拟合,得到橄榄茶感官评分值(y)、护色时间(x1)、第二次烘干温度(x2)、萎凋时间(x3)的二次方程模型为:y=+91.60+0.99x1‑
0.90x2+0.40x3+0.30x1x2+2.25x1x3‑
3.00x2x3‑
4.60x
12

3.82x
22

2.84x
32
回归模型的方差分析结果见表7。
[0098]
表7回归模型方差分析表
[0099][0100]
注:*.差异显著,p<0.05;**.差异极显著,p<0.01。
[0101]
由表7方差分析显示:感官评分回归模型显著性检验p<0.01,说明二次多元回归模型极显著,感官评分回归模型失拟性检验p=0.2378>0.05,说明橄榄茶的感官评分二次回归模型与实际试验失拟项不显著,表明此模型可用于试验拟合。回归诊断表明,当决定系数r2=0.9880>0.9,信噪比=20.088,表明模型的拟合度和可信度均很高,可用于橄榄茶感官评价。感官评分拟合cv值为0.581%,cv表示离散系数,其定义为样本的标准差除以样本平均数,所得的比值就是离散系数,它能表示实验本身的精确度,cv值越低,说明偏离均值越低,实验的可靠性就越高。综上所述,可知回归模型拟合程度良好,试验的误差小,它能够准确的分析和预测橄榄茶的感官评分,对实验具有一定的实践指导意义。
[0102]
响应曲面和等高线反映了两个变量间的交互作用以及对响应值的影响程度。响应曲面结果见图11、图12和图13。由图可知,护色时间(x1)和茶叶萎凋时间(x3)交互作用显著,橄榄茶第二次烘干温度(x2)和茶叶萎凋时间(x3)交互作用显著,各个交互因素的最佳作用点,经优化之后得到的最佳工艺配方:护色时间(12.31h)、第二次烘干温度(64.95℃)、萎凋时间(5.48h),此感官评分为91.8284。考虑实际操作情况与设备参数状况,经过3次重复验证试验后得到的橄榄茶最优工艺配方为:护色时间(12h)、第二次烘干温度(65℃)、萎凋时间(5h)。在此工艺条件下,橄榄茶的感官评分为92,接近理论预测值。
[0103]
结论:由上述优化滇橄榄茶,经过对滇橄榄进行预处理、去核挖肉、护色(亚硫酸氢钠,12h)、初步的烘干定型(80℃,8h),再通过采茶、萎凋(5h)、揉捻制作出鲜茶,将其制作好的茶叶装入橄榄中进行第二次烘干(65℃,5h)等制作工艺。制作出的橄榄茶,口感独特新颖,且外观和组织状态均良好无异常;普洱茶和滇橄榄的香气得到相互融合。且滇橄榄茶集中了滇橄榄和茶的营养保健功能,是一种新型的调味茶。
[0104]
实施例1
[0105]
s1:挑选新鲜、中等大小、大小均匀、无霉烂的滇橄榄100g,清洗干净;
[0106]
s2:在s1的滇橄榄果蒂外围开一个圆形小盖,所述小盖的直径为滇橄榄的最大直径的1/3倍,挖除果核并保持底部完整,然后轻轻刮去多余的果肉,得到0.2cm厚的滇橄榄壳;
[0107]
s3:将s2的滇橄榄壳和小盖浸泡于0.2%的亚硫酸氢钠溶液中进行护色处理,时间为12h;
[0108]
s4:将s3的滇橄榄壳填入燕麦粒,将其和s3的小盖一起放入80℃的电热恒温鼓风干燥箱中初步烘干定型,时间为8h,定型好后倒出所述燕麦粒;
[0109]
s5:将鲜茶填入初步烘干并已定型的橄榄果壳中,盖上s4的小盖,放入65℃的电热恒温鼓风干燥箱中进行二次烘干,时间为5h;
[0110]
s6:将s5的茶果使用绵纸包装,茶果顶部贴不干胶,得到滇橄榄茶成品。
[0111]
所述鲜茶为新鲜的春天的普洱茶的芽叶经过室内萎凋5h、揉捻机揉捻85min所得。
[0112]
本领域技术人员在考虑说明书及实践公开的发明后,将容易想到本发明的其它实施方案。本技术旨在涵盖本发明的任何变型、用途或者适应性变化,这些变型、用途或者适应性变化遵循本发明的一般性原理并包括本发明未公开的本技术领域中的公知常识或惯用技术手段。说明书和实施例仅被视为示例性的,本发明的真正范围和精神由下面的权利要求指出。
[0113]
应当理解的是,本发明并不局限于上面已经描述并在附图中示出的精确结构,并且可以在不脱离其范围进行各种修改和改变。本发明的范围仅由所附的权利要求来限制。
当前第1页1 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