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果粒果茶及其制备方法与流程

文档序号:33499322发布日期:2023-03-17 21:45阅读:70来源:国知局
一种果粒果茶及其制备方法与流程

1.本发明涉及食品加工技术领域,具体涉及一种果粒果茶及其制备方法。


背景技术:

2.近年来,饮料的品类逐渐多样化,产生了乳饮料、碳酸饮料、果汁饮料等饮料产品。其中,果汁茶是指以茶叶的水提取液或其浓缩液、茶粉等为原料,加入果汁、甜味剂、食用果味香精中的一种或几种调制而成的液体饮料,一般具有清爽良好的口感。目前,消费者对饮料产品的天然、健康与趣味性的关注度越来越高。
3.市面上的果茶类产品主要以茶浓缩液搭配果汁或果浆为主,其中,茶浓缩液主要通过高温萃取获得,这种方式得到的茶浓缩液中的活性物质(如茶多酚、茶氨酸、茶多糖等)损失较多,同时也会影响茶的风味。此外,果茶类产品通常仅添加果汁或果浆,虽然在产品中添加真实的水果颗粒,可以在享受果汁和茶带来的新鲜爽口的同时,增加咀嚼颗粒的口感趣味体验,但是,目前少有果茶类产品添加真实的水果颗粒。这主要是由于水果颗粒在生产过程中易破碎,很难较好地保持颗粒的完整性,而且水果颗粒容易下沉,悬浮性也较难得到保证;同时在添加果粒时,需对果粒进行杀菌处理后灌装,但目前采用的列管式和刮板式杀菌方式较难根据果粒规格类型不同调整杀菌工艺参数,而且这些杀菌方法主要依靠热传递完成,容易破坏水果颗粒的营养成分,且容易导致受热不均匀,靠近列管壁端受热较快,心受热较慢,影响水果颗粒的口感体验。


技术实现要素:

4.本发明的第一目的是提供一种茶萃取液的制备方法。
5.本发明的第二目的是提供一种含有上述茶萃取液的果粒果茶。
6.本发明的第三目的是提供上述果粒果茶的制备方法。
7.本发明以开发添加真实水果颗粒的果粒果茶为目的,针对其中添加的茶萃取液、水果颗粒、果汁等原料的相互作用和影响以及果粒果茶体系的特点,解决果粒果茶体系存在的茶活性物质损失、水果颗粒完整性、悬浮性和果粒果茶的稳定性问题。由于果茶产品与乳制品、果酱在产品在原料性质、组成、粘稠度、对组织状态和外观等方面存在较大差异,本发明在研发时发现,现有技术中很多添加水果颗粒的乳制品和果浆的原料和制备方法很难适用于果茶产品,在茶萃取液、果汁和水果颗粒同时存在时,保证果粒果茶较好的悬浮性和稳定性存在较大的难度。
8.为解决上述问题,首先,本发明开发了一种适用于果粒果茶制备的茶萃取液的制备方法。本发明发现,高温萃取不仅会使得茶萃取液中的活性成分损失,而且,采用高温萃取的茶萃取液制备的果粒果茶时,还较容易产生沉淀、分层,对于水果颗粒的悬浮性也会造成不利影响。但是,采用常规的低温萃取工艺,果粒果茶的稳定性和悬浮性的提升幅度有限。本发明尝试将果汁在茶萃取过程中加入,发现若直接在茶萃取时添加果汁,虽然能够一定程度地缓解果粒果茶的沉淀现象,但是会导致茶多酚、茶氨酸、茶多糖等活性成分以及茶
中的风味物质的萃取效率降低。然而,将果汁添加在茶原料萃取的滤渣中进行二次萃取,则既能够减少果粒果茶的沉淀产生,也能够保证茶多酚、茶氨酸等活性成分的萃取效率和风味物质的保留,而且也不会影响果汁的风味和口感。
9.具体地,本发明提供一种茶萃取液的制备方法,该方法包括:将茶原料经超高压萃取后得到第一萃取物,将所述第一萃取物经固液分离后得到第一滤液和滤渣,将所述滤渣与水和果汁混合后进行低温萃取,得到第二萃取物,将所述第二萃取物进行固液分离后得到第二滤液,将所述第一滤液和所述第二滤液混合得到第三滤液,将第三滤液进行固液分离后回收液体部分。
10.以上所述的茶原料可为将茶树的叶、芽经晾晒、杀青、揉捻、萎凋、干燥、发酵等常规的茶叶制备工艺中的一种或多种加工后获得的茶叶,包括但不限于乌龙茶、红茶、绿茶、茉莉花茶等。
11.以上所述的果汁为浓缩果汁,可选自浓缩百香果汁、浓缩橙汁、浓缩蓝莓汁、浓缩梨汁、浓缩苹果汁、浓缩桃汁、浓缩葡萄汁中的一种或多种的混合物。
12.上述方法中,在超高压萃取之前,还包括对茶原料进行粉碎(优选粉碎至40-60目)的步骤。
13.上述方法中,固液分离可采用本领域常规方法,例如:离心、过滤等。
14.优选地,超高压萃取为:以水作为萃取剂,萃取的温度为10-30℃,萃取压力为100-400mpa,萃取时间为5-20min。
15.超高压萃取中,茶原料与萃取剂的质量体积比优选为1:(5-10)。
16.优选地,低温萃取中,水的用量为使得滤渣与水的质量体积比为1:(30-50),果汁的用量为使得滤渣与果汁的质量体积比为1:(5-15)。
17.进一步优选地,低温萃取的温度为10-30℃,萃取时间为20-60min。
18.将第三滤液进行固液分离后回收的液体部分即可作为所述茶萃取液。
19.本发明还提供上述制备方法制备得到的茶萃取液。
20.采用上述方法制备得到的茶萃取液中茶多酚和茶氨酸等活性成分的含量显著提高,且较好地保留了茶风味,而且,有效减少了果粒果茶中因果汁与茶萃取液相互作用产生的沉淀,能够显著提高果粒果茶的稳定性、营养和口感。
21.本发明提供所述茶萃取液在制备果粒果茶中的应用。
22.进一步地,本发明提供一种果粒果茶,其含有所述茶萃取液。
23.优选地,茶萃取液占果粒果茶的质量百分比为8%-20%。
24.本发明所述的果粒果茶中还含有质量百分含量为5-15%的水果颗粒。
25.优选地,所述水果颗粒的体积为100-600mm3。
26.水果颗粒可以为球体、柱体、椎体等规则形状,例如:长、宽、高均在5-8mm范围内的正方体或长方体形状;水果颗粒也可以为不规则形状。
27.水果颗粒可以为任意可分割成形的水果经切割后形成的颗粒,包括但不限于蓝莓颗粒、桃颗粒、梨颗粒、葡萄颗粒等。
28.为更好地保证水果颗粒的咀嚼性和完整性,优选地,所述水果颗粒为经硬化处理的水果颗粒,所述硬化处理包括:将水果颗粒于1-5%的钙盐溶液中在15-30℃条件下浸泡处理2-4h,得到硬化处理体系。
29.其中,用于进行硬化处理的钙盐溶液优选为乳酸钙水溶液。
30.所述硬化处理中,水果果粒与钙盐溶液的质量体积比为1:(3-12)。
31.进一步地,将所述硬化处理体系进行欧姆杀菌,杀菌后进行固液分离得到杀菌的水果颗粒。所述杀菌的条件为:电压1500-4000v,杀菌温度:90-120℃,杀菌时间为20-60s。
32.与其他杀菌方法相比,欧姆杀菌能够降低对水果颗粒完整性的破坏,而且有利于保证水果颗粒较好的咀嚼性、口感和营养;同时,硬化处理体系中的缓冲盐离子能够为欧姆杀菌提供离子环境,提高杀菌效率。
33.在与果粒果茶的其他原料混合前,还可将杀菌后的水果颗粒以水进行清洗。
34.除上述组分外,本发明所述的果粒果茶还包括质量百分含量为0.1-0.5%的稳定剂,所述稳定剂为质量比为1:(6-30)的柑橘纤维和低酯果胶。
35.采用以上所述的复配稳定剂与经钙离子硬化处理的水果颗粒能够很好地配合作用,更有利于保证水果颗粒的悬浮性,同时也能够较好地保证果粒果茶体系的稳定性。
36.具体地,本发明所述的果粒果茶包括如下重量份的组分:茶萃取液8-20份,稳定剂0.1-0.5份,甜味剂0.01-6份,酸度调节剂0.1-0.4份,水果颗粒5-12份。
37.其中,所述甜味剂为选自白砂糖、果葡糖浆、甜菊糖苷、木糖醇中的一种或多种的混合物。优选的甜味剂组成为:白砂糖1-2份,果葡糖浆0.5-1份,木糖醇1-2份,甜菊糖苷0.004-0.008份。
38.所述酸度调节剂为选自柠檬酸、柠檬酸钠、苹果酸中的一种或多种的混合物。优选的酸度调节剂组成为:柠檬酸1-2份,柠檬酸钠0.3-0.7份,苹果酸0.3-0.7份。
39.为进一步提升营养和口感,果粒果茶中还可添加乳酸菌发酵液、食品用香精。
40.具体地,所述果粒果茶包括如下重量份的组分:茶萃取液8-20份,稳定剂0.1-0.4份,甜味剂0.01-6份,酸度调节剂0.1-0.4份,水果颗粒5-12份,乳酸菌发酵液0.06-0.2份,食品用香精0-0.2份,水700-850份。
41.上述果粒果茶的各组分用量之和优选为100份。
42.其中,乳酸菌发酵液是以乳粉和蔗糖为原料经乳酸菌发酵得到。乳酸菌发酵液的添加能够增加果粒果茶的蛋白含量,提升其营养价值。所述食品用香精可选自蓝莓香精、桃香精、梨香精、葡萄香精中的一种或多种的混合物。
43.本发明还提供所述果粒果茶的制备方法,该方法包括:将稳定剂、甜味剂与水混合后得到第一混合物,在40-50℃条件下将所述第一混合物与茶萃取液混合得到第二混合物,将所述第二混合物与乳酸菌发酵液、酸度调节剂混合得到第三混合物,将所述第三混合物经均质、杀菌后与杀菌的水果颗粒混合。
44.优选地,在均质前进行定容,若添加食品用香精,可在定容后加入食品用香精。
45.本发明的有益效果在于:
46.本发明提供的茶萃取液的制备方法制备得到的茶萃取液富含茶多酚和茶氨酸,营养价值较高,且风味醇厚,留香持久,而且,对茶叶滤渣进一步萃取处理,提高了茶叶回收率,减少了原料浪费,同时,该茶萃取液还能够减少果粒果茶产生沉淀,有利于保持水果果粒的悬浮性和完整性。
47.本发明提供了同时添加水果颗粒、茶萃取液和果汁的果粒果茶,该产品含有真实的水果颗粒,水果颗粒具有优良的弹性口感,不易出现果粒变软、变糯及破碎现象;茶风味
十足,具有较高含量的茶多酚、茶氨酸等活性物质;果汁感鲜爽,整体口感清爽不甜腻;具有较高的稳定性,在储存过程中不会产生沉淀、分层和水果颗粒下沉等问题,水果颗粒能够保持较好的完整性,在饮料中均匀分布。该果粒果茶产品同时具有较好的口感、风味、营养和稳定性,能够更好地满足消费者对于果茶饮料的需求。
附图说明
48.图1为本发明实施例1中茶萃取液制备的工艺流程图。
49.图2为本发明实施例5中果粒果茶制备的工艺流程图。
50.图3为本发明实验例1中茶多酚和茶氨酸的含量检测结果。
具体实施方式
51.以下实施例用于说明本发明,但不用来限制本发明的范围。
52.实施例1
53.本实施例提供一种茶萃取液的制备方法,其步骤如下(流程如图1所示):
54.(1)将乌龙茶粉碎至40目后,按照茶与水的质量体积比为1:8进行混合,装入塑料瓶后置于超高压设备中,压力为250mpa,温度为15℃,时间为15min,得到第一萃取物,将得到的第一萃取物进行过滤分离,得到第一滤液与滤渣;
55.(2)将滤渣与水按照质量体积比1:40混合,再按照与滤渣质量体积比1:8加入果汁后,进行低温萃取,萃取温度为15℃,萃取时间为30min,得到第二萃取物;
56.(3)将第二萃取物过滤后得到第二滤液,将第一滤液和第二滤液混合后得到第三滤液,将第三滤液在4000g离心15min后,收取上清液,即为茶萃取液。
57.实施例2
58.本实施例提供一种茶萃取液的制备方法,其步骤如下:
59.(1)将乌龙茶粉碎至60目后,按照茶与水的质量体积比为1:6进行混合,装入塑料瓶后置于超高压设备中,压力为200mpa,温度为18℃,时间为20min,得到第一萃取物,将得到的第一萃取物进行过滤分离,得到第一滤液与滤渣;
60.(2)将滤渣与水按照质量体积比1:50混合,再按照与滤渣质量体积比1:6加入果汁后,进行低温萃取,萃取温度为10℃,萃取时间为50min,得到第二萃取物;
61.(3)将第二萃取物过滤后得到第二滤液,将第一滤液和第二滤液混合后得到第三滤液,将第三滤液在4000g离心15min后,收取上清液,即为茶萃取液。
62.实施例3
63.本实施例提供一种茶萃取液的制备方法,其步骤如下:
64.(1)将绿茶粉碎至40目后,按照茶与水的质量体积比为1:5进行混合,装入塑料瓶后置于超高压设备中,压力为100mpa,温度为20℃,时间为20min,得到第一萃取物,将得到的第一萃取物进行过滤分离,得到第一滤液与滤渣;
65.(2)将滤渣与水按照质量体积比1:30混合,再按照与滤渣质量体积比1:10加入果汁后,进行低温萃取,萃取温度为30℃,萃取时间为40min,得到第二萃取物;
66.(3)将第二萃取物过滤后得到第二滤液,将第一滤液和第二滤液混合后得到第三滤液,将第三滤液在4000g离心15min后,收取上清液,即为茶萃取液。
67.实施例4
68.本实施例提供一种茶萃取液的制备方法,其步骤如下:
69.(1)将绿茶粉碎至60目后,按照茶与水的质量体积比为1:10进行混合,装入塑料瓶后置于超高压设备中,压力为400mpa,温度为25℃,时间为8min,得到第一萃取物,将得到的第一萃取物进行过滤分离,得到第一滤液与滤渣;
70.(2)将滤渣与水按照质量体积比1:50混合,再按照与滤渣质量体积比1:15加入果汁后,进行低温萃取,萃取温度为10℃,萃取时间为50min,得到第二萃取物;
71.(3)将第二萃取物过滤后得到第二滤液,将第一滤液和第二滤液混合后得到第三滤液,将第三滤液在4000g离心15min后,收取上清液,即为茶萃取液。
72.实施例5
73.本实施例提供一种果粒果茶,每1kg果粒果茶由如下重量的组分组成:实施例1制备的乌龙茶萃取液80g,柑橘纤维0.3g,低酯果胶2g,白砂糖20g,果葡糖浆10g,甜菊糖苷0.04g,木糖醇20g,柠檬酸1.5g,柠檬酸钠0.5g,苹果酸0.5g,乳酸菌发酵液1.0g,蓝莓颗粒70g,蓝莓香精0.8g,水补足1kg。
74.其中,蓝莓颗粒为采用以下方法制备得到:将蓝莓颗粒(8mm*8mm*8mm)浸泡在1%乳酸钙溶液中,硬化液与蓝莓颗粒的比例为5:1,在20℃下进行硬化处理3h,得到硬化处理体系,将硬化处理体系通过欧姆杀菌设备进行杀菌处理,杀菌条件为:施加电压:2500v,105℃加热40s,杀菌后分离蓝莓颗粒,即得杀菌的蓝莓颗粒。
75.本实施例还提供上述果粒果茶的制备方法,其步骤如下(工艺流程如图2所示):
76.(1)混料:用水将稳定剂和甜味剂进行溶解,加水量为稳定剂质量的30倍,温度保持在40℃,加入茶萃取液,充分搅拌,再加入酸度调节剂(酸度调节剂以水溶解,加水量为酸度调节剂质量的10倍)和乳酸菌发酵液,搅拌20min,最后进行定容、加入蓝莓香精,均质、杀菌、冷却至无菌罐;
77.(2)灌装:将步骤(1)得到的料液与杀菌的蓝莓颗粒混合后,灌装,即得果粒果茶。
78.实施例6
79.本实施例提供一种果粒果茶,每1kg果粒果茶由如下重量的组分组成:实施例2制备的乌龙茶萃取液90g,柑橘纤维0.1g,低酯果胶2g,白砂糖20g,果葡糖浆10g,甜菊糖苷0.06g,木糖醇10g,柠檬酸1.5g,柠檬酸钠0.5g,苹果酸0.5g,乳酸菌发酵液1.0g,桃颗粒80g,桃香精0.8g,水补足1kg。
80.其中,桃颗粒为采用以下方法制备得到:将桃颗粒(6mm*6mm*6mm)浸泡在2%乳酸钙溶液中,硬化液与桃颗粒的比例为6:1,在22℃下进行硬化处理3h,得到硬化处理体系,将硬化处理体系通过欧姆杀菌设备进行杀菌处理,杀菌条件为:施加电压:3000v,杀菌温度:110℃,杀菌时间为20s,杀菌后分离桃颗粒,即得杀菌的桃颗粒。
81.本实施例还提供上述果粒果茶的制备方法,其步骤如下:
82.(1)混料:用水将稳定剂和甜味剂进行溶解,加水量为稳定剂质量的30倍,温度保持在50℃,加入茶萃取液,充分搅拌,再加入酸度调节剂(酸度调节剂以水溶解,加水量为酸度调节剂质量的10倍)和乳酸菌发酵液,搅拌20min,最后进行定容、加入桃香精,均质、杀菌、冷却至无菌罐;
83.(2)灌装:将步骤(1)得到的料液与杀菌的桃颗粒混合后,灌装,即得果粒果茶。
84.实施例7
85.本实施例提供一种果粒果茶,每1kg果粒果茶由如下重量的组分组成:实施例3制备的绿茶萃取液100g,柑橘纤维0.1g,低酯果胶2.5g,白砂糖10g,果葡糖浆5g,甜菊糖苷0.08g,木糖醇15g,柠檬酸1.5g,柠檬酸钠0.5g,苹果酸0.5g,乳酸菌发酵液2.0g,梨颗粒80g,梨香精1.0g,水补足1kg。
86.其中,梨颗粒为采用以下方法制备得到:将梨颗粒(6mm*6mm*6mm)浸泡在2%乳酸钙溶液中,硬化液与梨颗粒的比例为3:1,在25℃下进行硬化处理3h,得到硬化处理体系,将硬化处理体系通过欧姆杀菌设备进行杀菌处理,杀菌条件为:施加电压:2500v,105℃加热40s,杀菌后分离梨颗粒,即得杀菌的梨颗粒。
87.本实施例还提供上述果粒果茶的制备方法,其步骤如下:
88.(1)混料:用水将稳定剂和甜味剂进行溶解,加水量为稳定剂质量的30倍,温度保持在40℃,加入茶萃取液,充分搅拌,再加入酸度调节剂(酸度调节剂以水溶解,加水量为酸度调节剂质量的10倍)和乳酸菌发酵液,搅拌20min,最后进行定容、加入梨香精,均质、杀菌、冷却至无菌罐;
89.(2)灌装:将步骤(1)得到的料液与杀菌的梨颗粒混合后,灌装,即得果粒果茶。
90.实施例8
91.本实施例提供一种果粒果茶,每1kg果粒果茶由如下重量的组分组成:实施例4制备的绿茶萃取液120g,柑橘纤维0.1g,低酯果胶3g,白砂糖10g,果葡糖浆10g,甜菊糖苷0.08g,木糖醇20g,柠檬酸1.5g,柠檬酸钠0.5g,苹果酸0.5g,乳酸菌发酵液2.0g,葡萄颗粒60g,葡萄香精0.75g,水补足1kg。
92.其中,葡萄颗粒为采用以下方法制备得到:将葡萄颗粒(5mm*5mm*5mm)浸泡在4%乳酸钙溶液中,硬化液与葡萄颗粒的比例为6:1,在25℃下进行硬化处理3h,得到硬化处理体系,将硬化处理体系通过欧姆杀菌设备进行杀菌处理,杀菌条件为:施加电压:4000v,杀菌温度:90℃,杀菌时间为60s,杀菌后分离葡萄颗粒,即得杀菌的葡萄颗粒。
93.本实施例还提供上述果粒果茶的制备方法,其步骤如下:
94.(1)混料:用水将稳定剂和甜味剂进行溶解,加水量为稳定剂质量的30倍,温度保持在40℃,加入茶萃取液,充分搅拌,再加入酸度调节剂(酸度调节剂以水溶解,加水量为酸度调节剂质量的10倍)和乳酸菌发酵液,搅拌20min,最后进行定容、加入葡萄香精,均质、杀菌、冷却至无菌罐;
95.(2)灌装:将步骤(1)得到的料液与杀菌的葡萄颗粒混合后,灌装,即得果粒果茶。
96.对比例1
97.本对比例提供一种茶萃取液的制备方法,其步骤如下:
98.(1)将乌龙茶粉碎至40目后,按照茶与水的质量体积比为1:8的用量加入沸水,浸提10min,冷却至室温后,过滤,收集滤液;
99.(2)将步骤(1)的滤渣按照滤渣与水的质量体积比为1:40再加入沸水,浸提20min,再按照与滤渣质量体积比1:8加入果汁,过滤,收集滤液,并与步骤(1)的滤液合并;
100.(3)步骤(2)得到的合并后的滤液进行过滤得到粗滤液,将粗滤液在4000g离心15min,得到茶萃取液。
101.本对比例还提供一种果粒果茶,其与实施例5的果粒果茶的区别仅在于,采用上述
制备的茶浸提液替换实施例1制备的茶浸提液。
102.对比例2
103.本对比例提供一种茶萃取液的制备方法,其与实施例1的茶萃取液的制备方法的区别仅在于:在茶萃取液制备过程中不添加果汁,仅以水作为萃取剂。
104.本对比例还提供一种果粒果茶,其与实施例5的果粒果茶的区别仅在于,采用上述制备的茶浸提液替换实施例1制备的茶浸提液,同时在果粒果茶制备时在混料步骤中将果汁同酸度调节剂一同加入,果汁的添加量与实施例1萃取时果汁的添加量相同。
105.对比例3
106.本对比例提供一种茶萃取液的制备方法,其与实施例1的茶萃取液的制备方法的区别仅在于:将步骤(2)中添加的果汁调整为在步骤(1)的萃取剂(水)中添加。
107.本对比例还提供一种果粒果茶,其与实施例5的果粒果茶的区别仅在于,采用上述制备的茶浸提液替换实施例1制备的茶浸提液。
108.对比例4
109.本对比例提供一种果粒果茶,其与实施例5的果粒果茶的区别仅在于,将蓝莓颗粒通过常规果粒热杀菌设备进行杀菌处理,杀菌条件为:预热温度:85℃,杀菌温度:105
±
2℃,杀菌时间为30s,杀菌后进入果粒无菌罐,待用。
110.对比例5
111.本对比例提供一种果粒果茶,其与实施例5的果粒果茶的区别仅在于,稳定剂调整为:大豆多糖3.0g,低酯果胶2.5g。
112.实验例1茶萃取液中茶多酚和茶氨酸含量的测定
113.对实施例1-4和对比例1-3制备的茶萃取液中的茶多酚、茶氨酸的含量进行测定,具体方法如下:
114.1、茶多酚含量的测定
115.准确称取没食子酸标准品200mg加少量70%乙醇将样品溶解,用70%乙醇定容至100ml摇匀,静置,再用移液器吸取20ml,用70%乙醇定容至100ml,摇匀,配成浓度为400μg/ml的没食子酸标准溶液,待用。准确吸取没食子酸标准溶液0ml、0.05ml、0.1ml、0.15ml、0.2ml、0.25ml于试管中,分别加入蒸馏水2.0ml、1.95ml、1.9ml、1ml、1.85ml、1.8ml、1.75ml再各加入福林试剂1ml,充分振荡后静置3-4min,分别加入10%碳酸钠1ml于25℃,摇匀置于恒温水浴中反应2h,同时做试剂空白,于765nm下测定吸光度,以含量对吸光度进行直线回归,计算回归方程。
116.准确称取1g茶叶粉碎物按照实施例1-4和对比例1-3制备茶萃取液,将各茶萃取液样品离心,取上清液,按标准曲线绘制的测定方法,依次加入上述试剂,以试剂空白作参比,在765nm处测定吸光度,计算茶多酚含量作为响应值。
117.2、茶氨酸含量的测定
118.准确称取1g茶叶粉碎物按照实施例1-4和对比例1-3制备茶萃取液,利用液相色谱法对各茶萃取液样品中茶氨酸的含量进行测定,液相柱采用symmetry shield rp18柱(5μm
×
4.6mm
×
250mm),恒定流速1.0ml/min,紫外检测波长210nm,进样量10μl,柱温28℃。
119.检测结果如图3所示,其中,茶多酚或茶氨酸的检测结果以单位质量的茶提取得到的茶多酚、茶氨酸的质量计算得到。结果表明,实施例1-4制备的茶萃取液中,茶多酚含量和
茶氨酸含量显著高于对比例1-3制备的茶萃取液。
120.实验例2感官评价
121.对实施例5-8和对比例1-5中的果粒果茶产品进行感官测试。其中,感官测试由30位专业感官品评人员组成感官评定小组,对色泽(饮料是否澄清透亮,)组织状态(是否有沉淀,果粒悬浮性)、整体风味(风味协调性,茶风味与果味)、果粒口感(果粒真实感、咀嚼感)四方面进行综合打分,每项满分10分,1表示最差,10表示最佳,总分40分,分数越高则代表最终产品风味更佳,结果如表1所示。
122.表1感官测评结果
123.项目色泽组织状态整体风味果粒口感总得分实施例5899935实施例6988934实施例7879832实施例8988833对比例1334717对比例2634720对比例3353718对比例4233311对比例5633315
124.实验例3果粒果茶的悬浮稳定性
125.对实施例5-8和对比例1-5的果粒果茶进行60天贮藏,贮藏条件为:25℃静置贮藏,贮藏60天后,对其稳定性及果粒悬浮性进行测试,并对其离心沉淀率、澄清指数和悬浮性进行综合评定,其中,澄清指数通过稳定性分析仪测定,离心沉淀率的测定方法如下:准确称取果粒果茶样品于离心管中,果粒果茶的质量为m1,计空离心管重m2,于4500转离心15min,弃上清液,于烘干机中烘干20min,对离心管进行称重(包括样液)m3,离心沉淀率=(m3-m2)/m1
×
100%。结果如表2所示。
126.表2果粒果茶的稳定性和悬浮性测试
127.[0128][0129]
实验例4果粒的理化指标测定
[0130]
对实施例5-8以及对比例1-5的果粒果茶产品中的果粒破损度、果粒硬度指标进行测试,具体方法如下:
[0131]
分别对产品中的果粒进行杀菌前后的测试,每个样品取5个平行样,取平均值进行统计。再按照如下指标计算方法,计算各样品果粒理化指标,检测结果如表3所示。
[0132]
果粒破损度=(水果颗粒添加量-杀菌后产品内不小于添加水果颗粒尺寸的果粒含量)/水果颗粒添加量*100%;
[0133]
果粒硬度变化=(杀菌前果粒硬度-杀菌后产品内果粒硬度)/杀菌前果粒硬度*100%。
[0134]
表3果粒的完整性和硬度测试结果
[0135]
项目果粒破损度(%)果粒硬度变化(%)实施例512.56.6实施例614.38.2实施例713.13.1实施例815.77.5对比例113.26.8对比例213.87.9对比例314.16.5对比例435.625.8对比例515.87.2
[0136]
虽然,上文中已经用一般性说明及具体实施方案对本发明作了详尽的描述,但在本发明基础上,可以对之作一些修改或改进,这对本领域技术人员而言是显而易见的。因此,在不偏离本发明精神的基础上所做的这些修改或改进,均属于本发明要求保护的范围。
当前第1页1 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