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通过包揉辅助做形改善绿茶色泽的方法与流程

文档序号:28165905发布日期:2021-12-24 22:24阅读:271来源:国知局

1.本发明涉及绿茶加工技术,特别是一种通过包揉辅助做形改善绿茶色泽的方法。


背景技术:

2.色泽是绿茶品质的重要因子,不仅影响茶叶的外观和品相,而且与茶叶的内质有一定的关联性。一般干茶色泽呈嫩绿、鲜绿或翠绿,冲泡时叶底色泽较绿且稳定者,香气和滋味的表现也比较好;反之,干茶色泽乌暗,冲泡时叶底易发黄或变暗黑者,或是因原料粗老,或是因加工工艺上存在缺陷,甚至二者兼而有之。真正好的绿茶,不仅其外形色泽引人瞩目,其冲泡后的叶底和汤色也令人观之赏心悦目。因此,外形色泽翠绿或绿润,叶底嫩绿或绿明的优质绿茶,相对而言更能满足消费者需求。
3.叶绿素是影响绿茶外观和叶底色泽的主要成分。研究表明,绿茶加工中叶绿素等脂溶性色素在一定条件下会发生降解反应,生成一系列衍生产物。其中,叶绿素水解成暗黑色的脱镁叶绿素,这便是绿茶干茶色泽发黑的主要原因。如果能够明确叶绿素降解为脱镁叶绿素需要什么条件,并在实际生产中应尽量避免这样的条件出现,就能较好地克服绿茶色泽发黑之问题。
4.对茶叶中叶绿素的水解反应而言,只要叶子表面同时满足了高温和有水二个条件,很容易发生叶绿素水解,导致干茶外形乌暗。造成叶子表面“积水”进而因叶绿素水解造成干茶色泽乌暗的因素很多,如杀青前摊放不足,杀青偏嫩(即杀青叶含水率过高)等,但做形是导致叶绿素水解的最直接因素。
5.做形工艺是指,鲜叶经摊放、杀青后,通过揉捻、加压、抖动、翻炒等机械作用方式,逐步塑造绿茶外形的过程。因为做形不仅关乎茶叶形状之美观,同时直接影响到叶细胞的破坏率和细胞破坏的方式。目前绿茶做形工艺最普遍采用的方式为揉捻,该过程很容易造成同一张叶子上下左右受力不均匀,导致叶内汁水快速压挤到叶子表面;或机械作用过于强力造成细胞破碎过快,将叶内部的汁水挤压到叶子表面,而不能让整张叶子均匀地吸收茶汁。其结果便是叶表面积水,从而在后续的高温干燥过程中,叶绿素便会水解造成干茶色泽乌暗。


技术实现要素:

6.本发明要解决的技术问题是,克服现有技术中的不足,提供一种通过包揉辅助做形改善绿茶色泽的方法。
7.为解决技术问题,本发明的解决方案是:
8.提供一种通过包揉辅助做形改善绿茶色泽的方法,包括:
9.(1)对新鲜叶片杀青,然后冷却回潮;
10.(2)对叶片进行包揉处理,使叶片中叶细胞破坏率达到40~55%;
11.(3)对叶片按不同绿茶的标准加工程序,执行揉捻做形处理和剩余工序的操作,最终获得绿茶产品。
12.本发明中,所述冷却回潮是指:以风扇将叶片吹凉,使叶温接近或达到室温状态,然后摊放或堆放一段时间,促使茶梗与叶片中的水分重新分布,使叶子呈柔软状态。
13.本发明中,所述包揉处理只进行一次,松包解块后无需回潮就进行后续做形工序的操作。
14.本发明中,所述包揉处理是利用速包机完成的,其操作步骤包括:
15.(1)取6~8kg在制叶置于包揉布中,将布巾的四角提起并拧成袋状,置于立辊之中;
16.(2)将布巾头绕加压杆并抓紧;
17.(3)脚踩踏板开关使立辊开始旋转,点踏板开关使立辊间断地向内移动,松散的茶包在两组立辊作用下作逆时针旋转,加压杆按“轻一重一稍重”原则加压;
18.(4)茶包迅速包紧之后,将布巾头旋转嵌入茶球螺旋结中;
19.(5)脚踩脚踏开关使立辊向外移动,松包,整个速包过程不超过1分钟;
20.(6)筛去碎末,完成包揉处理的操作。
21.发明原理描述:
22.速包机是乌龙茶(如铁观音)用于包揉工艺做形的茶叶加工设备,通过该工艺可以塑造出半球状外形。本发明创新性地在绿茶加工中加入包揉工艺做形的步骤,将速包机用于绿茶的包揉工艺做形处理。虽然该过程中挤压作用强,但叶子各个方向所受到的力是均匀的。因此能保证叶细胞均匀破碎,由破碎细胞中挤出的茶汁能较均匀地扩散到叶子的不同部位被叶肉组织均匀吸收,不易造成叶子表面的“积水”。从而有效改善绿茶的色泽效果,使干茶色泽更翠绿或更嫩绿,较好避免因叶表“积水”带来的干茶色泽乌暗之问题。
23.但考虑到饮茶习惯和传统消费理念,绿茶产品具有特定的产品外形要求,因此不能完全将包揉作为绿茶做形的全部工序。包揉为做形的第一道工序,目的只是为了均匀破碎叶细胞,而非决定茶叶的外形风格。本发明利用包揉工艺做形的同时,还需要结合其它的做形方式。例如,在包揉后再揉捻,将茶叶做成长条形。这就带来了本发明的另一个技术效果。与目前绿茶加工过程中普遍采的揉捻方式相比,本发明在做形开始阶段采用包揉能使叶细胞破坏率达50%左右,再按常规的揉捻做形工艺进行处理时可以极大提高揉捻的工效。
24.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发明的有益效果是:
25.1、本发明提供的包揉加揉捻的做形工艺,能够有效改善绿茶的色泽效果,使干茶色泽更翠绿或更嫩绿。
26.2、本发明在做形开始阶段采用包揉处理,能使叶细胞破坏率达50%左右,再按常规的揉捻做形工艺进行处理时可以极大提高揉捻的工效。
27.3、本发明采用的技术简单实用,适合推广。
具体实施方式
28.下面通过具体实施例子,对本发明的具体实现方式进行详细描述。
29.1、本发明提供的通过包揉辅助做形改善绿茶色泽的方法,包括:
30.(1)对新鲜叶片杀青,然后冷却回潮;所述冷却回潮又叫摊凉回潮,其过程为,一般通过风扇将叶子吹凉,使叶温接近或达到室温状态,然后摊放或堆放一段时间。冷却回潮是
茶叶二次加热工序之间必须进行的工艺过程,其主要目的不仅是降低叶温,同时,通过摊放还能促使茶梗与叶片中的水分重新分布,使叶子呈柔软状态,便于下一段工序炒制均匀,避免外干内湿之工艺质量问题。
31.(2)对叶片进行包揉处理,使叶片中叶细胞破坏率达到40~55%;其特征在于,所述包揉处理只进行一次,松包解块后无需回潮就进行后续做形工序的操作。
32.(3)对叶片按不同绿茶的标准加工程序,执行揉捻做形处理和剩余工序的操作,最终获得绿茶产品。
33.2、包揉处理工艺所用的机械设备
34.本发明可采用业内通用的速包机进行用于包揉作业。
35.速包机具有以下特点:

兼具紧与收缩茶条功能,成球快速,仅需10s;

降低劳动强度和产成本;

比手工包揉提高工效3~5倍。
36.作为示例的速包机的结构说明如下:该机由立辊装置、加压装置、拖板、电控系统等组成。速机由辊子、拖板、加压手柄、电器控制及传动机构组成。

辊装置:4只立辊呈腰鼓形,顺时针转向,左右两组立辊做向移动,靠拢时对茶球进行“转、搓、挤、压”,外移时松开球;

加压装置:1根不锈钢管,通过人工对布包产生正力,并与立辊构成相反方向力矩;

拖板:用于安装并拖左右两组立辊;

电控系统:控制立辊转动和拖板移动,由踏开关、急停按钮、行程开关等组成;

传动机构与电机:0.75kw电机、三角皮带叶蜗杆、双螺旋机构、拖板、立辊移动,1.5kw电机、三角皮带叶蜗杆斗左(右)万向节、立辊转动。
37.3、以速包机进行包揉作业的操作示例
38.①
取6~8kg在制叶置于包揉布中,将布巾的四角提起并拧成袋状,置于立辊之中;

将布巾头绕加压杆并抓紧;

脚踩左边的踏板开关,立辊开始旋转,点左踏板开关,立辊间断地向内移动,松散的茶包在两组立动左踏板开关,立辊间断地向内移动,松散的茶包在两组立辊作用下作逆时针旋转,加压杆按“轻一重一稍重”原则加压;

茶包迅速包紧之后,将布巾头旋转嵌入茶球螺旋结中;

脚踩右脚踏开关,立辊向外移动,完成速包过程。
39.速包时间要求短时,一般不超过lmin。包揉全过程的用力程度应掌握“松一紧一松”的原则,以免前期产生扁条和后期茶叶断碎。及时松包,筛去碎末,以保证茶汤清彻明亮。
40.4、绿茶加工的其它工序
41.鉴于绿茶风格多样,所以本发明除包揉之外的其它工序,如杀青、揉捻、烘干以及炒干等,按与该种绿茶相对应的标准执行即可。
42.5、实施例1

3的具体操作参数如表1所示。
43.表1
44.具体操作参数实施例1实施例2实施例2包揉处理的次数包揉一次包揉二次包揉三次叶细胞破坏率(%)40~4545~5455~65
45.6、对比例1
46.参照实施例1中绿茶加工工序,取消包揉处理的操作。
47.其它加工工艺与实施例1保持一致。
48.4、比对结果
49.按国家标准gb/t 23776

2018对实施例1和对比例1的茶样进行审评,结果见表2。
50.表2
[0051] 干茶色泽香气滋味实施例1绿润香高持久醇厚对比例1黄绿尚润尚高尚醇
[0052]
由上表可见,本发明采用包揉辅助做形技术,不仅明显改善干茶的色泽,同时对于茶叶香气滋味也有较明显的提升。
[0053]
以上内容描述了本发明的基本原理和主要特征,本发明不受上述实施例的限制,在不脱离本发明精神和范围的前提下,本发明还会有各种变化和改进,这些变化和改进都落入要求保护的本发明范围内。
当前第1页1 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