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草本藏茶组合物及其制备和使用方法与流程

文档序号:29442402发布日期:2022-03-30 10:23阅读:184来源:国知局
一种草本藏茶组合物及其制备和使用方法与流程

1.本发明涉及中草本藏茶组合物的技术领域,具体涉及一种草本藏茶组合物及其制备和使用方法。


背景技术:

2.藏茶是藏族民族的主要饮品,又称为藏族同胞的民生之茶。藏茶属于典型的黑茶,其颜色呈深褐色,又是后发酵茶。现有的藏茶加工工艺:鲜叶采摘—漂洗分选—杀青后选梗—烘干—熏蒸揉捻—发酵(发酵时间通常需要30天以上)—翻拣检查—压制烘焙晾干—包装入库。藏茶具有降脂、减肥、抗氧化、改善代谢等良好的保健功效作用。随着人们生活水平的不断提高,中医养生已逐渐受到人们的青睐,因此越来越多的人会用热水冲泡或直接煎煮适量草本植物进行饮用,以获得相应的功效。有时还会将多种草本植物组合成一体进行冲泡,从而增强或者获得相应的养生保健功效。
3.总所周知,中医的本质理论是阴阳调和,即中药主要用于调理阴阳平衡,中医认为阴阳失去平衡,平衡需要很长的时间慢慢调整。同时,中药通常会使用中药调理或者穴位通气(如针灸、按摩等)的方式调节身体,其中中药调理常常需要使用到相应的草本植物,而对应草本植物中的有效成份大部分需要经过煎煮的方式来获得,而这种方式往往会出现有效成份提取较少或者较久的情况,故而也会出现见效慢的问题。
4.而现有技术中尚未以藏茶养身为基础,同时混合多种草本植物,在实现养身的同时,还能获得对应功效的技术。同时也尚未出现将金露梅和藏茶混合从而增强草本植物功效的技术。


技术实现要素:

5.为了克服现有技术的不足,本发明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草本藏茶组合物,将藏茶和金露梅混合后加入对应功效草本植物,在获得藏茶及金露梅功效的同时,还能够增强并获得其与草本植物功效的作用。
6.本发明的目的之二是提供一种草本藏茶组合物的制备和使用方法,制备过程中缩短藏茶发酵时间,以加快加工效率,同时可以根据口感需要特定选择不同的草本组合物使用,以增强使用目的性。
7.本发明的目的通过以下技术方案实现:
8.一种草本藏茶组合物,包括以下重量份数的组份组成:藏茶100-125份、南芪3-5份、化橘红片4-6份、北芪2-3份、黄精3-4份、金露梅10-15份、珊瑚姜3-5份和粉末组合物7.5-12份,所述粉末组合物包括艾片粉末、沉香粉末、藤茶素粉末、缬草素粉末和灵芝破壁孢子粉。
9.进一步得,所述粉末组合的组分的重量份数分别为:艾片粉末0.5-0.8份、沉香粉末0.4-0.7份、藤茶素粉末2-3份、缬草素粉末1.6-2.5份、灵芝破壁孢子粉3-5份。
10.一种草本藏茶组合物的制备方法,包括以下制备步骤:
11.步骤一:按比例称取上述组分,后进行原料初处理:对漂洗分选出来的藏茶鲜叶后,放入红锅内杀青,将杀青后的藏茶烘干1小时;将南芪、黄精和珊瑚姜洗净后,切成碎末颗粒,将呈碎末颗粒状的南芪、黄精和珊瑚姜放入沙袋中进行烘干0.5小时;将化橘红片和北芪洗净后,切成薄片并烘干0.5小时;采摘金露梅鲜叶进行清洗后,同样的将该金露梅放入红锅内杀青,然后将该杀青的金露梅进行揉捻20分钟;分别将艾片、沉香研磨成粉末,将沉香粉末、艾片粉末和灵芝破壁孢子粉三者放入器皿中混合均匀,接着将藤茶素粉末和缬草素粉末二者放入另一器皿中混合均匀;
12.步骤二:藏茶发酵处理:将烘干的藏茶和上述揉捻的金露梅混合后进行第一揉捻,揉捻时间为5分钟,然后再将上述藏茶和金露梅混合物同时放入熏蒸桶内,调节熏蒸时间为15分钟,接着将该熏蒸后的藏茶和金露梅混合物进行下一次揉捻,该揉捻时间为25分钟,进而将熏蒸揉捻完成的藏茶和金露梅混合物进行堆积发酵,发酵时间为15-20天,发酵期间每5天翻茶一次;
13.步骤三:将发酵好的藏茶和金露梅混合物等量分成四组,将一组藏茶和金露梅混合物与烘干好的南芪、黄精、珊瑚姜混合揉捻形成第一组分;再将一组藏茶和金露梅混合物与烘干好的化橘红片和北芪混合揉捻形成第二组分;将一组藏茶和金露梅混合物、水1.5-2.5份、以及混合的沉香粉末、艾片粉末和灵芝破壁孢子粉的混合物相互混合揉捻形成第三组分;将一组藏茶和金露梅混合物、水 1.5-2.5份、以及混合的藤茶素和缬草素的混合物相互混合揉捻形成第四组分;
14.步骤四,将步骤三中的第一组分、第二组分、第三组分和第四组分通过压制形成草本藏茶组合物。
15.进一步得,在步骤一中,藏茶在杀青后,将其中脱叶后的光梗和大梗挑出;南芪、黄精和珊瑚姜切成的碎末颗粒大小在3-5毫米的范围内;化橘红片和北芪的片状厚度大小在0.5-1.2毫米的范围内。
16.进一步得,在步骤二中,在藏茶和金露梅混合物进行堆积发酵之前,需要对藏茶和金露梅混合物连续进行3-5次熏蒸15分钟和揉捻25分钟的操作。
17.进一步得,在揉捻形成第三组分的过程中,将1.5-2.5份水泼洒在该组待混合藏茶和金露梅混合物表面,再将相互混合的沉香粉末、艾片粉末、灵芝破壁孢子粉的混合物同时洒在该组藏茶和金露梅混合物表面,进而同时进行混合揉捻;同样的,在揉捻形成第四组分的过程中,将1.2-2.5份水泼洒在该组待混合的藏茶和金露梅混合物表面,再将相互混合的藤茶素和缬草素混合物同时洒在该组藏茶和金露梅混合物表面,进而同时进行混合揉捻。
18.进一步得,在进行步骤四之前,需要将第一组分、第二组分、第三组分和第四组分放置在干燥箱中进行干燥,干燥时间为0.5小时。
19.进一步得,在步骤四中,分别将第一组分、第二组分、第三组分和第四组分别放置在成型模具的模座上的圆形模腔的四个隔槽内,然后利用成型模具的压力模向下进行初步挤压后,抽出隔槽之间的隔板后,继续利用压力模向下挤压形成整体的草本藏茶组合物,同时压力模上的若干交错设置的压力条将该草本藏茶组合物表面压制形成若干交错设置的压痕。
20.进一步得,通过压制形成该草本藏茶组合物所采用的成型模具体结构如下:所述成型模具包括相互正对的模座和压力模,所述模座与固定平台连接,所述压力模与动力缸
的驱动端连接,动力缸的驱动端朝向所述模座设置,所述模座的顶面开设有圆形模腔,所述动力模朝向所述模座的端面贯通有四条条形槽,四条所述条形槽关于所述圆形模腔的圆心沿圆周方向间隔分布设置,所述条形槽插接有隔板,所述隔板呈条形状设置,所述隔板的长度方向与竖直方向一致,所述隔板的底端与所述圆形模腔的内底面抵接,相邻所述隔板与所述圆形模腔之间形成隔槽;所述压力模朝向所述模座的端面固定连接有若干交错设置的压力条。
21.一种草本藏茶组合物的使用方法,根据压制形成的草本藏茶组合物表面压制形成的若干交错设置的压痕,该压痕将草本藏茶组合物分割成若干区域块,同时也将草本藏茶组合物中的第一组分、第二组分、第三组分和第四组分分割为若干区域块,故而使用者可根据一个或多个功效掰开一个或多个对应功效的区域块进行使用;其中使用者掰开对应区域块时,可沿对应区域块相邻的压痕位置进行掰开。
22.本发明具有如下有益效果:
23.一种草本藏茶组合物,通过在组合物中加入藏茶和金露梅,从而使得该组合物中其余成分的功效得到加强,同时其中藏茶对其余成分的功效加强效果更为明显,且其中的金露梅具有能够减少咳嗽症状或降低咳嗽频率的作用。
24.一种草本藏茶组合物的制备方法,通过在组合物中加入金露梅,能够使得藏茶的发酵速度加快,进而加快工作效率。同时利用该制备方法,能够将藏茶及多种其与组合物组合成一体结构,同时制备获得带有若干交错设置压痕的草本藏茶组合物,以提高使用时的灵活性。
25.一种草本藏茶组合物的使用方法,依赖于用于制备藏茶组合物的成型模具,由此压制形成的草本藏茶组合物上具备若干相互交错的压痕,由此实现利用压痕将草本藏茶组合物分割为若干区域的作用,由此来提高使用的灵活性,使用者可以根据自身的口感或功效喜好,掰开对应的一块或多块区域块进行使用即可。
具体实施方式
26.为了更清楚的了解本发明所采用的技术方案,下面对本发明的优选实施例进行说明,应当理解,此处所描述的实施例仅用于说明和解释本发明,并不用于限定本发明。
27.实施例1
28.一种草本藏茶组合物,包括以下重量份数的组份组成:藏茶100份、南芪3 份、化橘红片4份、北芪2份、黄精3份、金露梅10份、珊瑚姜3份和粉末组合物7.5份,粉末组合物包括艾片粉末、沉香粉末、藤茶素粉末、缬草素粉末和灵芝破壁孢子粉。其中,粉末组合的组分的重量份数分别为:艾片粉末0.5份、沉香粉末0.4份、藤茶素粉末2份、缬草素粉末1.6份、灵芝破壁孢子粉3份。
29.本实施例1的一种草本藏茶组合物的制备方法,包括以下制备步骤:
30.步骤一:按比例称取实施例1的组分,后进行原料初处理:对漂洗分选出来的藏茶鲜叶后,放入红锅内杀青,将杀青后的藏茶烘干1小时;将南芪、黄精和珊瑚姜洗净后,切成碎末颗粒,将呈碎末颗粒状的南芪、黄精和珊瑚姜放入沙袋中进行烘干0.5小时;将化橘红片和北芪洗净后,切成薄片并烘干0.5小时;采摘金露梅鲜叶进行清洗后,同样的将该金露梅放入红锅内杀青,然后将该杀青的金露梅进行揉捻20分钟,以便于初步将金露梅表面的
组织膜支离,从而使金露梅的内部组织更好的外漏,进而便于后续的混合操作;分别将艾片、沉香研磨成粉末,将沉香粉末、艾片粉末和灵芝破壁孢子粉三者放入器皿中混合均匀,接着将藤茶素粉末和缬草素粉末二者放入另一器皿中混合均匀;
31.在步骤一中,藏茶在杀青后,将其中脱叶后的光梗和大梗挑出,从而减少后续揉捻过程光梗或者大梗出现扎手的问题;南芪、黄精和珊瑚姜切成的碎末颗粒大小在3-5毫米的范围内。且化橘红片和北芪的片状厚度大小在0.5-1.2毫米的范围内。通过限定南芪、黄精、珊瑚姜大小,以及化橘红片和北芪的厚度大小,从而便于后续的混合操作,减少相互分离的情况。
32.步骤二:藏茶发酵处理:将烘干的藏茶和上述揉捻的金露梅混合后进行第一揉捻,揉捻时间为5分钟。该过程中由于金露梅是洗净后经常初步揉捻,将初步揉捻的金露梅与藏茶混合后进行揉捻,金露梅表面的水分可以起到润湿藏茶的作用,同时混合揉捻的过程中能够使得金露梅的内部组织初步附着在藏茶表面。然后再将上述藏茶和金露梅混合物同时放入熏蒸桶内,调节熏蒸时间为15分钟,接着将该熏蒸后的藏茶和金露梅混合物进行下一次揉捻,该揉捻时间为25分钟,进而将熏蒸揉捻完成的藏茶和金露梅混合物进行堆积发酵,其中,在藏茶和金露梅混合物进行堆积发酵之前,需要对藏茶和金露梅混合物连续进行3-5次熏蒸 15分钟和揉捻25分钟的操作,这样能够使得藏茶和金露梅的揉捻更加充分,同时还能够使得金露梅的内部组织物能够与藏茶更好的混合,且多次揉捻混合能够实现混合均匀的作用,且发酵时间为15-20天,发酵期间每5天翻茶一次。
33.步骤三:将发酵好的藏茶和金露梅混合物等量分成四组,将一组藏茶和金露梅混合物与烘干好的南芪、黄精、珊瑚姜混合揉捻形成第一组分;再将一组藏茶和金露梅混合物与烘干好的化橘红片和北芪混合揉捻形成第二组分;将一组藏茶和金露梅混合物、水1.5-2.5份、以及混合的沉香粉末、艾片粉末和灵芝破壁孢子粉的混合物相互混合揉捻形成第三组分;将一组藏茶和金露梅混合物、水 1.5-2.5份、以及混合的藤茶素和缬草素的混合物相互混合揉捻形成第四组分;
34.其中,在揉捻形成第三组分的过程中,将1.5-2.5份水泼洒在该组待混合藏茶和金露梅混合物表面,再将相互混合的沉香粉末、艾片粉末、灵芝破壁孢子粉的混合物同时洒在该组藏茶和金露梅混合物表面,进而同时进行混合揉捻;同样的,在揉捻形成第四组分的过程中,将1.2-2.5份水泼洒在该组待混合的藏茶和金露梅混合物表面,再将相互混合的藤茶素和缬草素混合物同时洒在该组藏茶和金露梅混合物表面,进而同时进行混合揉捻。通过上述先在藏茶和金露梅混合物表面泼洒水分后再洒相应粉末进行揉捻的方式,利用水的附着作用,能够使得粉末良好地附着在藏茶和金露梅混合物的表面,从而实现二者混合为一体提供便利性。
35.在进行步骤四之前,需要将第一组分、第二组分、第三组分和第四组分放置在干燥箱中进行干燥,干燥时间为0.5小时,有利于减少压制过程中由于组合物过于湿润而出现压制变坨或出现破碎的问题。
36.步骤四,将步骤三中的第一组分、第二组分、第三组分和第四组分通过压制形成草本藏茶组合物。具体的,分别将第一组分、第二组分、第三组分和第四组分别放置在成型模具的模座上的圆形模腔的四个隔槽内,然后利用成型模具的压力模向下进行初步挤压后,抽出隔槽之间的隔板后,继续利用压力模向下挤压形成整体的草本藏茶组合物,同时压力
模上的若干交错设置的压力条将该草本藏茶组合物表面压制形成若干交错设置的压痕,其中经过测量发现压制出来的草本藏茶组合物中的压痕宽度为5毫米,该草本藏茶组合物位于压痕位置的厚度为2 毫米,因此在将草本藏茶组合物中对应区域块边沿的压痕位置进行手动掰开的操作是容易实现的。
37.经过上述制备方法可知,制备该草本藏茶组合物的过程中的步骤四涉及专用的用于压制成型的成型模具,以下对该成型模具的具体结构进行公开:成型模具包括相互正对的模座和压力模,且压力模位于模座的上方,模座通过螺栓与固定平台锁附连接,压力模通过螺栓与动力缸的驱动端锁附连接,动力缸的驱动端朝向模座设置,模座的顶面开设有圆形模腔,动力模朝向模座的端面贯通有四条条形槽,四条条形槽关于圆形模腔的圆心沿圆周方向间隔分布设置,条形槽插接有隔板,隔板呈条形状设置,隔板的长度方向与竖直方向一致,隔板的底端与圆形模腔的内底面抵接,相邻隔板与圆形模腔之间形成隔槽。故而通过四个隔板形成的四个隔槽主要用于供第一组分、第二组分、第三组分或第四组分放入。压力模朝向模座的端面固定连接有若干交错设置的压力条,由于若干压力条是交错设置的,因此若干压力条交错形成的空间则对应于压制形成的草本藏茶组合物中通过压痕形成的区域块,由此达到将草本藏茶组合物分割为若干区域块的作用。
38.具体的,通过采用上述结构,其主要创新点在于条形槽和隔板的设置,利用隔板与条形槽插接,从而将圆形模腔分割为四个隔槽,以便于将四个组分分别对应四个隔槽放入后进行压制,经过第一次预压后,可以初步对四个组分的形状和位置进行初步定型,有利于减少不同组分相互重合的情况。然后再将隔板抽出,进行最终的压制成型,使得相邻的组分相互靠近抵紧,经过压制定型后,从而使得相邻组分相互挤压抵紧形成一体式的结构。另外的,由于压力模上设置的交错的压力条,由此使得压制形成的草本藏茶组合物上具备若干相互交错的压痕,由此实现利用压痕将草本藏茶组合物分割为若干区域的作用,由此来提高使用的灵活性,使用者可以根据自身的口感或功效喜好,掰开对应的一块或多块区域块进行使用即可。
39.基于上述的草本藏茶的制备方法,由此实现以下相应的草本藏茶使用方法:
40.一种草本藏茶组合物的使用方法,根据压制形成的草本藏茶组合物表面压制形成的若干交错设置的压痕,该压痕将草本藏茶组合物分割成若干区域块,同时也将草本藏茶组合物中的第一组分、第二组分、第三组分和第四组分分割为若干区域块,故而使用者可根据一个或多个功效掰开一个或多个对应功效的区域块进行使用;其中使用者掰开对应区域块时,可沿对应区域块相邻的压痕位置进行掰开,由此达到提高使用灵活性的功能。
41.实施例2
42.一种草本藏茶组合物,包括以下重量份数的组份组成:藏茶125份、南芪5 份、化橘红片6份、北芪3份、黄精4份、金露梅15份、珊瑚姜5份和粉末组合物12份,粉末组合物包括艾片粉末、沉香粉末、藤茶素粉末、缬草素粉末和灵芝破壁孢子粉。其中,粉末组合的组分的重量份数分别为:艾片粉末0.8份、沉香粉末0.7份、藤茶素粉末3份、缬草素粉末2.5份、灵芝破壁孢子粉5份。
43.本实施例2的草本藏茶组合物的制备方法与实施例1的草本藏茶组合物的制备方法一致。
44.实施例3
45.一种草本藏茶组合物,包括以下重量份数的组份组成:藏茶113份、南芪4 份、化橘红片5份、北芪2.5份、黄精3.5份、金露梅13份、珊瑚姜4份和粉末组合物9.8份,粉末组合物包括艾片粉末、沉香粉末、藤茶素粉末、缬草素粉末和灵芝破壁孢子粉。其中,粉末组合的组分的重量份数分别为:艾片粉末0.65 份、沉香粉末0.6份、藤茶素粉末2.55份、缬草素粉末2份、灵芝破壁孢子粉 4份。
46.本实施例3的草本藏茶组合物的制备方法与实施例1的草本藏茶组合物的制备方法一致。
47.对比例1(含藏茶、不含金露梅)
48.一种草本藏茶组合物,包括以下重量份数的组份组成:藏茶113份、南芪4 份、化橘红片5份、北芪2.5份、黄精3.5份、珊瑚姜4份和粉末组合物9.8 份,粉末组合物包括艾片粉末、沉香粉末、藤茶素粉末、缬草素粉末和灵芝破壁孢子粉。其中,粉末组合的组分的重量份数分别为:艾片粉末0.65份、沉香粉末0.6份、藤茶素粉末2.55份、缬草素粉末2份、灵芝破壁孢子粉4份。
49.本对比例1的草本藏茶组合物的制备方法,包括以下制备步骤:
50.步骤一:按比例称取对比例1的组分,后进行原料初处理:对漂洗分选出来的藏茶鲜叶后,放入红锅内杀青,将杀青后的藏茶烘干1小时;将南芪、黄精和珊瑚姜洗净后,切成碎末颗粒,将呈碎末颗粒状的南芪、黄精和珊瑚姜放入沙袋中进行烘干0.5小时;将化橘红片和北芪洗净后,切成薄片并烘干0.5小时;分别将艾片、沉香研磨成粉末,将沉香粉末、艾片粉末和灵芝破壁孢子粉三者放入器皿中混合均匀,接着将藤茶素粉末和缬草素粉末二者放入另一器皿中混合均匀;在步骤一中,藏茶在杀青后,将其中脱叶后的光梗和大梗挑出;南芪、黄精和珊瑚姜切成的碎末颗粒大小在3-5毫米的范围内。且化橘红片和北芪的片状厚度大小在0.5-1.2毫米的范围内。
51.步骤二:藏茶发酵处理:将上述藏茶放入熏蒸桶内,调节熏蒸时间为15分钟,接着将该熏蒸后的藏茶进行下一次揉捻,该揉捻时间为25分钟,进而将熏蒸揉捻完成的藏茶进行堆积发酵,其中,在藏茶进行堆积发酵之前,需要对藏茶连续进行3-5次熏蒸15分钟和揉捻25分钟的操作,这样能够使得藏茶揉捻更加充分,且发酵时间为15-20天,发酵期间每5天翻茶一次。
52.步骤三:将发酵好的藏茶等量分成四组,将一组藏茶与烘干好的南芪、黄精、珊瑚姜混合揉捻形成第一组分;再将一组藏茶与烘干好的化橘红片和北芪混合揉捻形成第二组分;将一组藏茶、水1.5-2.5份、以及混合的沉香粉末、艾片粉末和灵芝破壁孢子粉的混合物相互混合揉捻形成第三组分;将一组藏茶、水 1.5-2.5份、以及混合的藤茶素和缬草素的混合物相互混合揉捻形成第四组分;
53.其中,在揉捻形成第三组分的过程中,将1.5-2.5份水泼洒在该组待混合藏茶表面,再将相互混合的沉香粉末、艾片粉末、灵芝破壁孢子粉的混合物同时洒在该组藏茶表面,进而同时进行混合揉捻;同样的,在揉捻形成第四组分的过程中,将1.2-2.5份水泼洒在该组待混合的藏茶表面,再将相互混合的藤茶素和缬草素混合物同时洒在该组藏茶和金露梅混合物表面,进而同时进行混合揉捻。
54.在进行步骤四之前,需要将第一组分、第二组分、第三组分和第四组分放置在干燥箱中进行干燥,干燥时间为0.5小时。步骤四,将步骤三中的第一组分、第二组分、第三组分
和第四组分利用实施例1的成型模具压制形成草本藏茶组合物。
55.对比例2(不含藏茶、含金露梅)
56.一种草本组合物,包括以下重量份数的组份组成:南芪4份、化橘红片5 份、北芪2.5份、黄精3.5份、金露梅13份、珊瑚姜4份和粉末组合物9.8份,粉末组合物包括艾片粉末、沉香粉末、藤茶素粉末、缬草素粉末和灵芝破壁孢子粉。其中,粉末组合的组分的重量份数分别为:艾片粉末0.65份、沉香粉末0.6 份、藤茶素粉末2.55份、缬草素粉末2份、灵芝破壁孢子粉4份。
57.本对比例2的草本组合物的制备方法,包括以下制备步骤:
58.步骤一:按比例称取对比例2的组分,后进行原料初处理:将南芪、黄精和珊瑚姜洗净后,切成碎末颗粒,将呈碎末颗粒状的南芪、黄精和珊瑚姜放入沙袋中进行烘干0.5小时;将化橘红片和北芪洗净后,切成薄片并烘干0.5小时;采摘金露梅鲜叶进行清洗后,同样的将该金露梅放入红锅内杀青,然后将该杀青的金露梅进行揉捻25分钟;分别将艾片、沉香研磨成粉末,将沉香粉末、艾片粉末和灵芝破壁孢子粉三者放入器皿中混合均匀,接着将藤茶素粉末和缬草素粉末二者放入另一器皿中混合均匀;
59.在步骤一中,南芪、黄精和珊瑚姜切成的碎末颗粒大小在3-5毫米的范围内。且化橘红片和北芪的片状厚度大小在0.5-1.2毫米的范围内。通过限定南芪、黄精、珊瑚姜大小,以及化橘红片和北芪的厚度大小,从而便于后续的混合操作,减少相互分离的情况。
60.步骤二:发酵处理:将上述金露梅同时放入熏蒸桶内,调节熏蒸时间为15 分钟,接着将该熏蒸后的金露梅进行下一次揉捻,该揉捻时间为25分钟,进而将熏蒸揉捻完成的金露梅进行堆积发酵,其中,在金露梅进行堆积发酵之前,需要对金露梅连续进行3-5次熏蒸15分钟和揉捻25分钟的操作,且发酵时间为 15-20天,发酵期间每5天翻搅一次。
61.步骤三:将发酵好的金露梅等量分成四组,将一组金露梅与烘干好的南芪、黄精、珊瑚姜混合揉捻形成第一组分;再将一组金露梅与烘干好的化橘红片和北芪混合揉捻形成第二组分;将一组金露梅、水1.5-2.5份、以及混合的沉香粉末、艾片粉末和灵芝破壁孢子粉的混合物相互混合揉捻形成第三组分;将一组金露梅、水1.5-2.5份、以及混合的藤茶素和缬草素的混合物相互混合揉捻形成第四组分;其中,在揉捻形成第三组分的过程中,将1.5-2.5份水泼洒在该组待混合金露梅表面,再将相互混合的沉香粉末、艾片粉末、灵芝破壁孢子粉的混合物同时洒在该组金露梅表面,进而同时进行混合揉捻;同样的,在揉捻形成第四组分的过程中,将1.2-2.5份水泼洒在该组待混合的金露梅表面,再将相互混合的藤茶素和缬草素混合物同时洒在该组金露梅表面,进而同时进行混合揉捻。
62.在进行步骤四之前,需要将第一组分、第二组分、第三组分和第四组分放置在干燥箱中进行干燥,干燥时间为0.5小时。步骤四,将步骤三中的第一组分、第二组分、第三组分和第四组分利用实施例1的成型模具压制形成草本组合物。
63.对比例3(不含藏茶、不含金露梅)
64.一种草本组合物,包括以下重量份数的组份组成:南芪4份、化橘红片5 份、北芪2.5份、黄精3.5份、珊瑚姜4份和粉末组合物9.8份,粉末组合物包括艾片粉末、沉香粉末、藤茶素粉末、缬草素粉末和灵芝破壁孢子粉。其中,粉末组合的组分的重量份数分别为:艾片粉末0.65份、沉香粉末0.6份、藤茶素粉末2.55份、缬草素粉末2份、灵芝破壁孢子粉4份。
65.本对比例3的草本藏茶组合物的制备方法,包括以下制备步骤:
66.步骤一:按比例称取对比例3的组分,后进行原料初处理:将南芪、黄精和珊瑚姜洗净后,切成碎末颗粒,将呈碎末颗粒状的南芪、黄精和珊瑚姜放入沙袋中进行烘干0.5小时;将化橘红片和北芪洗净后,切成薄片并烘干0.5小时;分别将艾片、沉香研磨成粉末,将沉香粉末、艾片粉末和灵芝破壁孢子粉三者放入器皿中混合均匀,接着将藤茶素粉末和缬草素粉末二者放入另一器皿中混合均匀;在步骤一中,南芪、黄精和珊瑚姜切成的碎末颗粒大小在3-5毫米的范围内。且化橘红片和北芪的片状厚度大小在0.5-1.2毫米的范围内。
67.步骤二:将烘干好的南芪、黄精、珊瑚姜混合放入同一沙袋中形成第一组分;将烘干好的化橘红片和北芪混合放入同一沙袋中形成第二组分;将水1.5-2.5 份、以及混合的沉香粉末、艾片粉末和灵芝破壁孢子粉的混合物相互混合揉捻形成第三组分;将水1.5-2.5份、以及混合的藤茶素和缬草素的混合物相互混合揉捻形成第四组分。
68.步骤三,将第一组分、第二组分、第三组分和第四组分放入同一沙袋中形成草本组合物。
69.基于上述实施例1-3,对比例1-3中关于草本藏茶组合物、仅不含有藏茶的草本组合物、以及不含有藏茶和金露梅的草本组合物,对其中涉及的主要成分进行以下介绍:
70.藏茶,是黑茶的一种,具有降脂、减肥、抗氧化、改善代谢功效。
71.金露梅,是蔷薇科,委陵菜属灌木植物,又叫金腊梅,具有健脾化湿,清暑调经,调解血糖功效。特别说明,本发明采用的金露梅为高原种植的金露梅,位于西藏高原地带。
72.南芪,别名五指毛桃,具有健脾补肺,行气利湿,舒经活络的功效;
73.北芪,又称为黄芪,具有补齐升阳,益卫固表,脱毒生肌,利水退肿的功效;
74.化橘红片,主要成分为柚皮甙元等,具有理气宽中,化痰止咳的功效;
75.黄精,又叫老虎姜,具有补气养阴,健脾润肺,益肾功效;
76.珊瑚姜,属于姜科姜属植物,具有暖胃暖宫,清热解毒功效;
77.艾片,一种中药名,为菊科植物艾纳香的新鲜叶经提取加工制成的结晶,具有开窍提神,清热止痛功效;
78.沉香,一种中药名,宽胸理气,和胃降浊利湿,通心脑血管功效;
79.藤茶素,从草本藤茶中提取的粉末,具有养肝护肝功效;
80.缬草素,从草本缬草中提取的粉末,具有安神解痉,助眠舒筋功效;
81.灵芝破壁孢子粉,将灵芝经过破壁研磨制成的粉末,具有抑瘤护肝,提高免疫力功效。
82.试验例1:治疗前后效果对比试验
83.在同一地区,征集60名同时具有血气不佳、痰多、失眠、胸闷的志愿者,将这60名志愿者分成6组,且每组的志愿者年龄平均值相差在5岁的范围内,每一志愿者填写问卷调查,该问卷调查涉及可区分志愿者的信息(如手机尾号或姓名等)、身体状态信息等。将六组志愿者分别给与实施例1-3和对比例1-3的 6种草本组合物进行对应,然后对六组志愿者的组别分别以第一组、第二组、第三组、第四组、第五组、第六组进行区别,同时对每组志愿者对应使用的草本植物做出如下示意表,以便于使用区分,具体如表1。
84.表1志愿者组别关于草本组合物的使用事项表
[0085][0086]
同时规定统一服用时间均为下午15点-16点,试验周期为十天,分别在治疗前后填写相应问卷调查,并且记录志愿者的身体状态信息。试验数据通过 excel2013进行录入并整理,数据统计使用spss 22.0软件进行分析。
[0087]
疗效判定标准,参考2010年由科学技术出版社《临床疾病诊断与疗效判断标准》[5]和国家中医药管理局1994年发表的《中医病症诊断疗效标准》[6]拟定疗效。计算公式:疗效指数=(治疗前症状积分-治疗后症状积分)/治疗前症状积分
×
100%。具体疗效分级如下:治愈:疗效指数≥90%;显效:60%≤疗效指数<90%;有效:30%≤疗效指数<60%;无效:疗效指数<30%。其中,草本藏茶组合物的使用功效按照以下评分表表2所示。
[0088]
表2身体症状评分表
[0089][0090]
特别说明,选取的60名志愿者在使用草本组合物试验之前,填写的问卷调查,均显示,均具备有面色暗黄、每天咳痰20次以上、每天凌晨00:00-次日2:00 点入睡、正常休眠时间小于等于6小时,以及出现间断性性胸闷和精神状态适中的现象,因此60名志愿者在使用草本组合物试验之前的治疗前症状积分总和都为30分。关于六组志愿者成员进行对应草本组合物使用10天后的症状表现,具体的使用前后对比情况由以下的使用后的对应症状人数布局表及疗效指数表分别如表3至表4所示。
[0091]
表3六组志愿者治疗后症状状态人数分布表(单位/人)
[0092]
[0093][0094]
表4六组志愿者治疗指数平均分对比表
[0095][0096]
通过本实验例1的表3至表4关于六组志愿者分别对实施例1、实施例2、实施例3、对比例1、对比例2、对比例3对应的组合物按照相关要求使用治疗后,可获得以下信息:
[0097]

通过比对第一组、第二组、第三组志愿者对应实施例1、实施例2、实施例3的组合物的重量一致,采用的组分一致,但是相应的组分份数比例不同,通过比对第一组、第二组、第三组志愿者在使用对应组合物后,做出的相关的症状评分总和、治疗指数平均值。可知,第三组对应使用实施例3的草本藏茶组合物 10天后,整体的症状评分为17分,对应的治疗指数平均值为43%;而第二组对应使用实施例2的草本藏茶组合物10天后,整体的症状评分为20.3分,对应的治疗指数平均值为31.3%;而第一组对应使用实施例1的草本藏茶组合物
10天后,整体的症状评分为19.3分,对应的治疗指数平均值为35.7%。从治疗指数可以看出,经过治疗后三组志愿者均获得有效治疗,其中第三组对应实施例3 的使用比例具有最佳的治疗效果。
[0098]

通过比对第三组、第四组、第五组、第六组志愿者对应实施例3、对比例 1、对比例2、对比例3的组合物,它们采用的组合物的主要区别在于组分藏茶、金露梅的有无,而其他组分的重量一致,同时均加入藏茶或金露梅的实施例或对比例的组合物中,对应的藏茶或金露梅的重量也是一致的。因此,通过比对第三组、第四组、第五组、第六组志愿者使用对应组合物后,对应的症状评分、治疗指数平均值,即可获得相应信息:第三组对应使用实施例3的草本藏茶组合物 10天后,整体的症状评分为17分,其中咳嗽频率在使用治疗后的症状评分为7.6 分,对应的治疗指数平均值为43%;第四组对应使用对比例1的草本藏茶组合物 10天后,整体的症状评分为25分,其中咳嗽频率在使用治疗后的症状评分为9.4 分,对应的治疗指数平均值为16.7%;第五组对应使用对比例2的草本组合物10 天后,整体的症状评分为27.5分,其中咳嗽频率在使用治疗后的症状评分为9.1 分,对应的治疗指数平均值为8.3%;第六组对应使用对比例3的草本藏茶组合物10天后,整体的症状评分为28.5分,其中咳嗽频率在使用治疗后的症状评分为9.7分,对应的治疗指数平均值为5%。
[0099]
由此可以看出,当组合物中加入藏茶和金露梅(对应实施例1-3)后,可以有效地增强其余成分的治疗效果,而仅加入藏茶的组合物(对应对比例1)对增强其余成分的治疗效果强于仅加入金露梅的组合物(对应对比例2)。同时加入藏茶或金露梅后均会对其与草本组合物的治疗功效具有良好的增强效果。另外的,比对第四组和第五组对应对比例1和对比例2的组合物,可以发现,第五组的志愿者关于咳嗽频率的评分平均分低于第四组相应的评分平均分,因此可以推断当组合物中加入金露梅后,可以对治疗咳嗽,和降低咳嗽频率具有良好的功效。
[0100]
试验例2:藏茶发酵比对试验
[0101]
根据实验例1可以发现,虽然当组合物中加入藏茶和金露梅(对应实施例 1-3)后,可以有效地增强其余成分的治疗效果,而仅加入藏茶的组合物(对应对比例1)对增强其余成分的治疗效果强于仅加入金露梅的组合物(对应对比例 2)。同时加入藏茶或金露梅后均会对其与草本组合物的治疗功效具有良好的增强效果。但是,可以发现第五组和第六组志愿者在使用对应对比例2和对比例3 的组合后,第五组和第六组的使用症状评分总和平均值和治疗指数平均值基本相近,但是将第五组和第六组志愿者的使用后治疗效果与第三组和第四组志愿者的使用后治疗效果相比后,发现只要含有藏茶的组合物对人体的治疗效果均具有相比下的明显效果,尤其在同时加入藏茶和金露梅时,其使用及治疗效果更为明显。因此在推断金露梅是否存在加快藏茶发酵的情况,从而达到增强功效的作用。
[0102]
根据国标gb/t 32719.1-2016,可知藏茶(黑茶)相应的制作工艺,同时已知茶叶发酵的原理是在细胞破壁破损后,存在于细胞壁中的氧化酶类促进儿茶素类进行的一系列的氧化过程。在茶叶的细胞里,儿茶素存在于细胞液中,而氧化酶存在于细胞壁中,需要细胞壁的破损才能进行茶叶发酵,因此发酵过程中需要揉捻。茶叶细胞壁破壁破损后,细胞壁中的氧化酶类促进儿茶素类进行的一系列的氧化过程就是茶叶发酵的原理。因为多酚类物质的氧化程度不同,形成不同种类的发酵茶,因此可以通过多酚类的氧化程度从而判断茶叶的发酵程度。
[0103]
根据国标gb/t 30988-2014,关于多酚类植物基因组dna提取纯化及测试方法,采用该国标方法,分别在发酵第10天、第15天、第20天、第25天、第 30天、第35天,选取在相同环境条件下发酵的实施例1、对比例1的草本藏茶组合物10mg,测试相应的草本藏茶组合物中多酚类占其总重量的占比,从而获取该草本藏茶组合物中未被氧化的多酚类含量,进而推断相应的发酵程度,即占比越大,发酵程度越低,结果如下表5。
[0104]
表5实施例3和对比例5的草本藏茶组合物中多酚类占比表
[0105][0106][0107]
通过表5可以发现,实施例3中同时加入藏茶和金露梅,在相同条件下进行发酵,而其在第20天时多酚类占其总重量的占比处于0.01%,而对比例中仅加入藏茶,而在第30天时多酚类占其总重量的占比才处于0.01%,因此,可以推断金露梅具有加快藏茶发酵的作用。
[0108]
本发明的实施方式不限于此,按照本发明的上述内容,利用本领域的普通技术知识和惯用手段,在不脱离本发明上述基本技术思想前提下,本发明还可以做出其它多种形式的修改、替换或组合,均落在本发明权利保护范围之内。
当前第1页1 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