精制茶炒制装置中的加热系统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26814438发布日期:2021-09-29 03:33阅读:163来源:国知局
精制茶炒制装置中的加热系统的制作方法

1.本实用新型属于茶叶精细化制造技术领域,涉及一种精制茶炒制装置中的加热系统。


背景技术:

2.在茶叶精制过程中,涉及茶叶的炒制生产工艺,目前采用的炒制设备加温系统的加热方式各不相同,但大都存在同一个的问题,就是加热过程中热量利用效率低,不节能。


技术实现要素:

3.本实用新型所要解决的技术问题是提供一种精制茶炒制装置中的加热系统, 结构简单,采用多个聚热装置水平或竖直布设与固定框连接,固定框位于炒制炉上部与其连接,聚热装置的进热口与炒制炉的引流管连接,引流管将炒制炉的燃烧室内的热量引入到聚热装置的聚热腔内,热量在聚热腔向上蹿升的过程中对炒制筒加热,有效利用热量,节能效果好,操作简单方便。
4.为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实用新型所采用的技术方案是:一种精制茶炒制装置中的加热系统,它包括炒制炉、固定框和聚热装置;所述固定框位于炒制炉上部与其连接,聚热装置与固定框连接,聚热装置的进热口与炒制炉的引流管连接;多个所述的聚热装置水平或竖直布设于固定框内。
5.所述炒制炉为中空的箱型结构,位于腔体内设置炉板将腔体分隔成燃烧室和排渣室,位于燃烧室和排渣室一侧设置抽拉门,引流管与燃烧室连通。
6.所述炉板为平板,位于平板上设置多个透气孔。
7.所述抽拉门包括位于门孔两侧的滑轨,与滑轨滑动配合的封板。
8.所述固定框为中空的框架,聚热装置与框架四周的横梁连接固定。
9.所述聚热装置为中空的筒体,位于筒体内设置炒制筒,炒制筒外壁和筒体内壁之间形成聚热腔,靠近炒制炉的聚热腔设置进热口,远离炒制炉的聚热腔设置排热管。
10.所述聚热装置的数量至少为两个,其聚热腔相互连通。
11.一种精制茶炒制装置中的加热系统,它包括炒制炉、固定框和聚热装置;固定框位于炒制炉上部与其连接,聚热装置与固定框连接,聚热装置的进热口与炒制炉的引流管连接;多个聚热装置水平或竖直布设于固定框内。结构简单,通过多个聚热装置水平或竖直布设与固定框连接,固定框位于炒制炉上部与其连接,聚热装置的进热口与炒制炉的引流管连接,通过引流管将炒制炉的燃烧室内的热量引入到聚热装置的聚热腔内,热量在聚热腔向上蹿升的过程中对炒制筒加热,有效利用热量,节能效果好,操作简单方便。
12.在优选的方案中,炒制炉为中空的箱型结构,位于腔体内设置炉板将腔体分隔成燃烧室和排渣室,位于燃烧室和排渣室一侧设置抽拉门,引流管与燃烧室连通。结构简单,使用时,燃料在燃烧室内燃烧,产生的热量从引流管向上引入到聚热装置的聚热腔内,燃烧产生的废渣和灰烬排入到排渣室内。
13.在优选的方案中,炉板为平板,位于平板上设置多个透气孔。结构简单,使用时,在炉板上燃烧的燃料,其灰烬和废渣从炉板上的透气孔下落进入到排渣室内。
14.在优选的方案中,抽拉门包括位于门孔两侧的滑轨,与滑轨滑动配合的封板。结构简单,使用时,当需要添加燃料或排出灰烬时,向一侧抽拉封板即可使门孔开启,在进行添加燃料或排灰烬;在燃烧过程工作,通过抽拉封板控制门孔开启的大小,有利于控制风量和保证氧气进入到燃烧室内,操作简单方便。
15.在优选的方案中,固定框为中空的框架,聚热装置与框架四周的横梁连接固定。结构简单,安装时,聚热装置与框架四周的横梁连接,固定框与炒制炉连接形成一个整体结构。
16.在优选的方案中,聚热装置为中空的筒体,位于筒体内设置炒制筒,炒制筒外壁和筒体内壁之间形成聚热腔,靠近炒制炉的聚热腔设置进热口,远离炒制炉的聚热腔设置排热管。结构简单,使用时,引流管引出的热风从进热口进入到聚热腔内,向上蹿升的过程中对炒制炉进行加热,之后从排热管排出,有效利用热量,节能环保。
17.在优选的方案中,聚热装置的数量至少为两个,其聚热腔相互连通。结构简单,使用时,聚热装置的数量越多,一次性可炒制的量越大,余热利用率越高。
18.一种精制茶炒制装置中的加热系统,它包括炒制炉、固定框和聚热装置,通过多个聚热装置水平或竖直布设与固定框连接,固定框位于炒制炉上部与其连接,聚热装置的进热口与炒制炉的引流管连接,通过引流管将炒制炉的燃烧室内的热量引入到聚热装置的聚热腔内,热量在聚热腔向上蹿升的过程中对炒制筒加热。本实用新型克服了原精制茶叶炒制过程加热装置热能利用效率低不节能的问题,具有结构简单,炒筒受热均衡,有效利用热量,节能效果好,操作简单方便的特点。
附图说明
19.下面结合附图和实施例对本实用新型作进一步说明:
20.图1为本实用新型的结构示意图。
21.图2为图1的主视示意图。
22.图3为图2的左视示意图。
23.图4为图2的右视示意图。
24.图5为图2的俯视示意图。
25.图6为图2的a

a处剖视示意图。
26.图中:炒制炉1,炉板11,燃烧室12,排渣室13,抽拉门14,引流管15,固定框2,聚热装置3,炒制筒31,聚热腔32,进热口33,排热管34。
具体实施方式
27.如图1~图6中,一种精制茶炒制装置中的加热系统,它包括炒制炉1、固定框2和聚热装置3;所述固定框2位于炒制炉1上部与其连接,聚热装置3与固定框2连接,聚热装置3的进热口33与炒制炉1的引流管15连接;多个所述的聚热装置3水平或竖直布设于固定框2内。结构简单,通过多个聚热装置3水平或竖直布设与固定框2连接,固定框2位于炒制炉1上部与其连接,聚热装置3的进热口33与炒制炉1的引流管15连接,通过引流管15将炒制炉1的燃
烧室12内的热量引入到聚热装置3的聚热腔32内,热量在聚热腔32向上蹿升的过程中对炒制筒31加热,有效利用热量,节能效果好,操作简单方便。
28.优选的方案中,所述炒制炉1为中空的箱型结构,位于腔体内设置炉板11将腔体分隔成燃烧室12和排渣室13,位于燃烧室12和排渣室13一侧设置抽拉门14,引流管15与燃烧室12连通。结构简单,使用时,燃料在燃烧室12内燃烧,产生的热量从引流管15向上引入到聚热装置3的聚热腔32内,燃烧产生的废渣和灰烬排入到排渣室13内。
29.优选的方案中,所述炉板11为平板,位于平板上设置多个透气孔。结构简单,使用时,在炉板11上燃烧的燃料,其灰烬和废渣从炉板11上的透气孔下落进入到排渣室13内。
30.优选的方案中,所述抽拉门14包括位于门孔两侧的滑轨,与滑轨滑动配合的封板。结构简单,使用时,当需要添加燃料或排出灰烬时,向一侧抽拉封板即可使门孔开启,在进行添加燃料或排灰烬;在燃烧过程工作,通过抽拉封板控制门孔开启的大小,有利于控制风量和保证氧气进入到燃烧室12内,操作简单方便。
31.优选的方案中,所述固定框2为中空的框架,聚热装置3与框架四周的横梁连接固定。结构简单,安装时,聚热装置3与框架四周的横梁连接,固定框2与炒制炉1连接形成一个整体结构。
32.优选的方案中,所述聚热装置3为中空的筒体,位于筒体内设置炒制筒31,炒制筒31外壁和筒体内壁之间形成聚热腔32,靠近炒制炉1的聚热腔32设置进热口33,远离炒制炉1的聚热腔32设置排热管34。结构简单,使用时,引流管15引出的热风从进热口33进入到聚热腔32内,向上蹿升的过程中对炒制炉1进行加热,之后从排热管34排出,有效利用热量,节能环保。
33.优选的方案中,所述聚热装置3的数量至少为两个,其聚热腔32相互连通。结构简单,使用时,聚热装置3的数量越多,一次性可炒制的量越大,余热利用率越高。
34.如上精制茶炒制装置中的加热系统,安装使用时,多个聚热装置3水平或竖直布设与固定框2连接,固定框2位于炒制炉1上部与其连接,聚热装置3的进热口33与炒制炉1的引流管15连接,引流管15将炒制炉1的燃烧室12内的热量引入到聚热装置3的聚热腔32内,热量在聚热腔32向上蹿升的过程中对炒制筒31加热,有效利用热量,节能效果好,操作简单方便。
35.使用时,燃料在燃烧室12内燃烧,产生的热量从引流管15向上引入到聚热装置3的聚热腔32内,燃烧产生的废渣和灰烬排入到排渣室13内。
36.使用时,在炉板11上燃烧的燃料,其灰烬和废渣从炉板11上的透气孔下落进入到排渣室13内。
37.使用时,当需要添加燃料或排出灰烬时,向一侧抽拉封板即可使门孔开启,在进行添加燃料或排灰烬;在燃烧过程工作,通过抽拉封板控制门孔开启的大小,有利于控制风量和保证氧气进入到燃烧室12内,操作简单方便。
38.安装时,聚热装置3与框架四周的横梁连接,固定框2与炒制炉1连接形成一个整体结构。
39.使用时,引流管15引出的热风从进热口33进入到聚热腔32内,向上蹿升的过程中对炒制炉1进行加热,之后从排热管34排出,有效利用热量,节能环保。
40.使用时,聚热装置3的数量越多,一次性可炒制的量越大,余热利用率越高。
41.上述的实施例仅为本实用新型的优选技术方案,而不应视为对于本实用新型的限制,本技术中的实施例及实施例中的特征在不冲突的情况下,可以相互任意组合。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应以权利要求记载的技术方案,包括权利要求记载的技术方案中技术特征的等同替换方案为保护范围。即在此范围内的等同替换改进,也在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之内。
当前第1页1 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