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面食机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28748113发布日期:2022-02-07 23:49阅读:84来源:国知局
一种面食机的制作方法

1.本实用新型涉及食品加工技术领域,具体而言,涉及一种面食机。


背景技术:

2.随着消费水平的提高以及科技的发展,越来越多的家用食品加工机进入到人们的厨房中来,解放了人们的双手,家用面食机的出现就是其中一个典型的代表。
3.目前的面食机通常包括机座、安装于机座上的加工腔,加工腔内设置有和面杆和挤压螺杆。挤压螺杆的一端挤压螺杆的出面端连接有模头组件,模头组件包括设有出面孔的模片和与模片配合的模头支架。当模片与模头支架为一体式的模头,用户若漏装该一体式的模头并启动面食机,此时挤压螺杆外露且处于传动状态,用户此时若触碰到挤压螺杆,会出现机械风险、影响用户的人身安全。当模片与模头支架为可拆且至少其中一个漏装时,只要用户启动面食机,就存在机械风险,会影响用户的人身安全。
4.我司为解决上述安全问题,在几年前就已做过相关研究,并公开了一件在先专利,申请号为cn201720114142.x,其保护的是一种安全的面条机,通过设置模头支架的底壁设有当模片未安装到位时可使螺杆前端伸入的通孔,模片前端设有用于遮盖所述通孔的盖体,以使忘记安装模片,而用户误启动了面条机时,由于模头支架的底壁设有通孔,螺杆的前端可穿出通孔,螺杆的后端则与电机无传动关系,即螺杆无法转动,从而提升了面条机使用时的安全性。但是,该方案中,盖体由模片的前端向上延伸一体形成的,盖体连同模片一体的结构需要多次出模,存在出模难度大的问题,从而影响整个模头组件的批量生产。另外,由于挤压螺杆在出面时沿螺杆轴向向外的压力很大,需要盖体有足够大的强度来抵抗挤压螺杆的压力。而盖体连同模片一体的结构为了能够顺利出模盖体的厚度较薄,强度较低。这样挤压螺杆在对硬度大面团进行出面时,很可能会导致盖体无法抵抗住挤压螺杆沿轴向的压力而开裂或破损,从而导致整个模头组件失效。
5.为此,我司作出进一步的技术改进,旨在保证使用安全的前提下,解决上述模头组件出模难度大、工艺复杂的问题以及模头组件易开裂、破损的问题。


技术实现要素:

6.本实用新型旨在至少解决上述技术问题之一,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面食机,旨在保证用户使用安全的前提下,使得模头组件易出模成型、便于加工,以及增强模头组件的结构强度以防止模头组件的开裂、破损从而提升模头组件的使用寿命。
7.为达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采用如下技术方案:一种面食机,包括设有电机的机座、安装于机座上的加工腔,所述加工腔内设有挤压螺杆,挤压螺杆前端安装有模头组件,所述模头组件包括含出面孔的模片、端盖以及模头支架,所述模片的前端弯折形成弯折部,所述模片与所述端盖通过所述弯折部实现固定连接,所述模头支架的端部设有第一通孔,所述第一通孔通过所述弯折部和端盖实现遮挡,当模片和/或端盖漏装时所述挤压螺杆均能从所述第一通孔穿出达到非传动状态。
8.优选的,所述弯折部上设有第二通孔,所述端盖沿轴向插入所述第二通孔且封堵住所述第二通孔,以实现端盖与弯折部的固定连接。
9.优选的,所述端盖上设有沿所述挤压螺杆轴向延伸的插接柱,所述插接柱的外侧壁或所述第二通孔的内壁上设有加强筋,所述端盖通过所述插接柱插入所述第二通孔内。
10.优选的,所述第二通孔的直径不小于所述挤压螺杆前端的尺寸。
11.优选的,沿所述挤压螺杆的轴线方向,所述端盖与所述弯折部部分重叠形成重叠区。
12.优选的,所述重叠区包括位于所述弯折部的第一重叠面以及位于所述端盖上的第二重叠面,所述第一重叠面和第二重叠面的其中任意一个设有超声线,所述第一重叠面和所述第二重叠面通过所述超声线超声焊接实现不可拆卸固定;或者所述第一重叠面和第二重叠面相互抵接。
13.优选的,所述端盖的径向尺寸小于所述第一通孔的径向尺寸,以使所述端盖在脱离模片时无法单独安装于所述模头支架上。
14.优选的,所述模头支架的前端设有围设所述第一通孔的环形端面,当模头组件安装到位时,所述弯折部位于所述模头支架的内部通道内,且所述弯折部与所述环形端面轴向抵接。
15.优选的,所述面食机还包括两个及以上的模片,所述端盖可与其中任意一个模片适配。
16.优选的,所述弯折部为从所述模片的前端弯折直角一体延伸形成的板状结构。
17.本技术上述技术方案具有以下有益效果:
18.1.本技术中,为了防止出现模头组件中的部件漏装时,用户误触动开关键,此时挤压螺杆外露且处于咬合状态并实现传动,而发生损伤用户的安全的意外事件。本技术在模头支架的端部上设置第一通孔,第一通孔通过所述弯折部和端盖实现遮挡,当模片和/或端盖漏装时所述挤压螺杆均能从所述第一通孔穿出达到非传动状态。这样,一方面单个的弯折部或单个的端盖无法遮挡住第一通孔,另一方面当且仅当模头组件未漏装且安装到位时,所述挤压螺杆才处于咬合状态实现传动,从而提升了用户使用的安全性。
19.同时,在保证用户使用安全的基础上,为了进一步的提升模头组件的可出模性、方便工艺的加工,在模片的前端弯折形成弯折部,所述模片与所述端盖通过所述弯折部实现固定连接。这样模片和端盖在加工的过程中就是两个独立的个体,这两个独立的个体只需要单一方向的出模即可,方便成型和加工。
20.2.通过在弯折部上设置第二通孔,并将端盖沿轴向插入所述第二通孔且封堵住第二通孔,使得端盖和弯折部实现了固定连接,这种固定连接的方式便于安装。并且,端盖能封堵住第二通孔,使得端盖和弯折部共同形成了一个端面,可减少面絮从第二通孔中渗漏出去,密封性好。
21.3.通过在端盖上设置沿挤压螺杆轴向延伸的插接柱,以使端盖时通过将插接柱插入第二通孔而实现与弯折部的固定连接的。同时,还在插接柱的外侧壁或第二通孔的内壁上设置加强筋,使得插接柱和第二通孔之间是过盈配合,进一步增强端盖和弯折部之间的连接可靠性。
22.4.通过设置第二通孔的直径不小于挤压螺杆前端的尺寸,以使挤压螺杆能在端盖
和模头支架均漏装时能穿出所述第二通孔达到非传动状态,挤压螺杆无法实现转动。或者,仅在端盖漏装时,挤压螺杆能同时穿出第一通孔、第二通孔而达到非传动状态。这就提升了用户的使用安全性,也对用户有一定的使用指导性,告诫用户下次使用时不要漏装模片和端盖。
23.5.为了提升模片的弯折部与端盖轴向安装的稳定性,设置沿挤压螺杆的轴线方向,所述端盖与所述弯折部部分重叠形成重叠区。端盖通过与弯折部形成重叠区挤压螺杆沿轴向顶端盖时,端盖具有双层厚度,即端盖本身的厚度和弯折部的厚度。这样可有效防止端盖和弯折部被挤压螺杆强大的顶出力而变形,或者弯折部与模片的弯折处形成开裂,从而提升模头组件的使用寿命。
24.6.重叠区包括位于所述弯折部的第一重叠面,以及位于所述端盖上的第二重叠面。为了防止端盖在用户使用的过程中与模片的弯折部相互脱离,加强模片与端盖的一体性,而在所述第一重叠面和第二重叠面的其中任意一个设置超声线,所述第一重叠面和所述第二重叠面通过所述超声线超声焊接实现不可拆卸固定。当然,在端盖与弯折部之间的固定连接已经行对稳定的前提下,也可以不通过超声焊接实现不可拆卸固定,而是更简便的设置第一重叠面和第二重叠面相互抵接即可。
25.7.为了使得端盖在脱离模片时而无法但与与模头支架实现安装,设置端盖的径向尺寸小于第一通孔的径向尺寸。如果端盖可单独与模头支架实现安装,就导致在漏装模片时,挤压螺杆无法穿出模头支架的第一通孔,会达到传动状态。也就是说,只有在模片与端盖安装实现固定连接后,才能与模头支架配合安装,提高了用户安装的逻辑性,以及在模片漏装时的使用时的安全性。
26.8.为了进一步提高模片与模头支架安装到位时的轴向强度,从而在模头支架的前端设置围设第一通孔的环形端面,当模头组件安装到位时,所述弯折部位于所述模头支架的内部通道内,且所述弯折部与所述环形端面轴向抵接。也就是说,挤压螺杆的轴线方向,所述弯折部和环形端面有重叠的区域,通过此重叠的区域增强了模片与模头支架的轴向强度,进一步降低弯折部开裂的风险。
27.9.当模片和端盖对于用户是可拆卸的情况下,为了既能降低模头组件的成本又能满足用户对不同形状的面条的多样性制面需求,设置多个模片,段嘎嘎i可与任意一个模片适配。
28.10.将弯折部设置为从模片的前端弯折直角一体延伸形成的板状结构,一方面直角的弯折相对锐角或钝角的弯折来说加工更加方便,另一方面有利于板状结构的弯折部与模头支架形成更紧密的贴合,防止面粉渗漏。
附图说明
29.以下结合附图对本实用新型作进一步详细说明:
30.图1为本实用新型一种实施例中所述面食机的结构示意图。
31.图2为本实用新型一种实施例中所述面食机的剖视图。
32.图3为图2中所示区域a的局部放大图。
33.图4为本实用新型一种实施例中所述另一种面食机的剖视图。
34.图5为本实用新型一种实施例中所述模头组件的爆炸图。
35.图6为本实用新型一种实施例中所述模片的侧视图。
36.图7为本实用新型一种实施例中所述模头支架的侧视图。
37.图8为本实用新型一种实施例中所述端盖的侧视图。
38.图9为本实用新型一种实施例中所述模头组件的结构示意图。
39.图10为本实用新型一种实施例中所述另一种模头组件的结构示意图。
40.图11为图10中所述模头组件的爆炸图。
41.图中部件名称对应的标号如下:
42.1、机座;11、电机;2、加工腔;21、搅拌腔;22、挤面腔;221、挤压螺杆;2221、配合部;3、模头组件;31、模片;311、出面孔;312、弯折部;3121;定位环;313、第二通孔;32、端盖;321、安装部;322、定位柱;3221、加强筋;323、超声线;33、模头支架;331、环形端面;332、第一通孔;4、模头盖;5、弹出部件;51、弹性件;52、顶杆;53、挡帽;54、密封圈;55、卡簧;6、重叠区;61、第一重叠面;62、第二重叠面。
具体实施方式
43.以下结合附图及具体实施例,对本实用新型作进一步的详细说明。需要理解的是,实施例仅代表可能的变化,除非明确要求,否则单独的部件和功能是可选的,本文中,术语“包括”、“包含”或者其任何其他变体意在涵盖非排他性的包含,从而使得包括一系列要素的过程、方法或者设备不仅包括那些要素,而且还包括没有明确列出的其他要素,为使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目的、技术方案和优点更加清楚明白,下文中将结合附图对本实用新型的实施例进行详细说明。需要说明的是,在不冲突的情况下,本技术中的实施例及实施例中的特征可以相互任意组合。
44.以下结合附图及具体实施例,对本实用新型作进一步的详细说明。
45.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面食机,如图1至5所示,面食机包括内设有电机11的机座1、安装于机座1上的加工腔2,加工腔2内设有挤压螺杆221和搅拌杆(附图中未示出),挤压螺杆221的前端设置有模头组件3。具体的,加工腔2包括内设有搅拌杆的搅拌腔21和内设有挤压螺杆221的挤面腔22,模头组件3通过模头盖4安装于所述挤面腔22的前端。模头组件3包括设有出面孔311的模片31,粉料、水加入搅拌腔21内通过搅拌杆进行搅和,搅和好的面絮或小面团进入挤面腔22利用挤压螺杆221从模片31的出面孔311中挤出形成面条。需要说明的是,搅拌杆的方向,以及搅拌杆与挤压螺杆222是一体横置还是分体横置的,在本技术中不做具体限制。
46.在本实用新型提供的一种实施例中,如图5所示,模头组件3包括含出面孔311的模片31、端盖32以及模头支架33。在本实施例中,模头支架33的端部设有第一通孔332,第一通孔332通过所述弯折部312和端盖32实现遮挡。也就是说,只有当弯折部312和端盖32固定连接在一起的时候,才能对第一通孔332实现遮挡,弯折部312和端盖32两者缺一不可。同时,为了防止出现模头组件中的部件漏装时,用户误触动开关键,此时挤压螺杆222外露且处于咬合状态并实现传动,而发生损伤用户的安全的意外事件。本技术中还设置当模片31和/或端盖32漏装时所述挤压螺杆222均能从所述第一通孔332穿出达到非传动状态;当模头支架33漏装时,模片31和/或端盖32无法安装于挤压螺杆222前端,挤压螺杆222处于非传动状态。具体的,如图2所示,挤压螺杆的直径为d,如图7所示为模头支架33的侧视图,其中第一
通孔332的直径为d2,d≤d2,以使第一通孔332未被遮挡时,挤压螺杆222的前端能顺利从第一通孔332穿出而脱离咬合达到非传动状态。这样,一方面单个的弯折部312或单个的端盖32无法完全遮挡住第一通孔331,另一方面当且仅当模头组件3的各部件未漏装且安装到位时,所述挤压螺杆222才处于咬合状态实现传动,从而提升了用户使用的安全性。
47.需要说明的是,挤压螺杆是依靠弹出部件5的弹压作用实现当模头组件3中的部件漏装时弹出,而达到非传动状态的。但在本实施例中对弹出部件的具体结构以及位置的设置不做具体的限定,比如,如图2至图3所示,当挤压螺杆222横置且与电机11的输出轴传动配合时,弹出部件就位于电机的输出轴和挤压螺杆之间;当挤压螺杆222与搅拌杆是一体成型结构,那么挤压螺杆222是通过搅拌杆与电机22的输出轴连接,弹出部件5位于电机11的输出轴和搅拌杆之间;当挤压螺杆222与搅拌杆是同轴横置但可拆卸时,弹出部件5既可以位于搅拌杆和挤压螺杆222之间,也可以位于弹出部件5位于电机11的输出轴和搅拌杆之间。
48.进一步的,在保证用户使用安全的基础上,为了进一步的提升模头组件的可出模性、方便工艺的加工,本实施例中通过在模片31的前端弯折形成弯折部312,所述模片31与所述端盖32通过所述弯折部312实现固定连接。需要说明的是,本技术所述的固定连接包括对于用户来说不可拆卸但对于装配工人来说可拆卸的情况,也包括对于装配工和用户来说均可拆卸的情况,但唯一确定的是端盖32和模片31是两个独立的配件通过固定连接才接触。这样模片31和端盖32在加工的过程中就是两个独立的个体,这两个独立的个体只需要单一方向的出模即可,方便成型和加工。
49.更进一步的,如图5和图11所示,本实施方案中,将弯折部312设置为从模片31的前端弯折直角一体延伸形成的板状结构,第二通孔313设于板状结构上。一方面,直角的弯折相对锐角或钝角的弯折来说加工更加方便;另一方面,有利于板状结构的弯折部312与模头支架33形成更紧密的贴合,防止面粉渗漏。
50.在本技术的一些实施例中,如图2和图3所示,弹出部件5位于电机11的输出轴和挤压螺杆222之间。具体的,弹出部件5位于电机11的输出轴孔内,挤压螺杆222尾部的配合轴插入电机的输出轴孔内实现咬合而达到传动状态。弹出组件5包括顶杆52、用于推压顶杆52的弹性件51,弹性件51一端与顶杆52抵接且顶杆52未插入所述弹性件51内部,另一端与输出轴孔内底部的挡帽53连接。当模头组件3中任意部件漏装时,所述顶杆52可通过弹性件51将挤压螺杆222顶出轴孔,以使挤压螺杆222与所述电机11的输出轴孔脱离咬合达到非传动状态;或者在模头组件3安装到位时,依靠端盖32对挤压螺杆222前端的推压,将挤压螺杆222的尾部推进电机11的输出轴孔内,此时顶杆52推压弹性件51,使弹性件51被压缩。具体的,弹性件51可以是弹簧或软胶垫等具有弹性复原功能的部件。
51.进一步的,本实施方案中为了保证挡帽53对弹性件51轴向限位的可靠性,将挡帽53的尾部通过卡簧55实现固定,卡簧55卡在输出轴孔的尾部,挡帽53与弹性件51沿轴向抵接。
52.为防止弹性件51的润滑油从挡帽53和电机轴孔的内壁之间的缝隙中渗漏出去,还在挡帽53与电机11的输出轴孔的内壁之间设置有密封圈54。优选的,密封圈54为环形的硅胶环。
53.在本技术的一些实施例中,端盖32与模片31的弯折部312之间对于用户来说也是
可拆卸连接时,为了进一步保证用户漏装模头组件3中的任意一个部件的时候,无论剩余的部件能否安装于挤压螺杆222的前端,挤压螺杆222始终脱离咬合达到非传动状态,从而提升用户的食用安全性。在本实施例中设置,端盖的径向尺寸小于第一通孔332的径向尺寸,以使端盖32在脱离模片1时无法单独安装于所述模头支架33上。可以理解的,如果端盖32可单独与模头支架33实现安装,就导致在漏装模片31时,挤压螺杆222无法穿出模头支架33的第一通孔332,挤压螺杆222能够实现传动。因此,本方案的设置,使得只有在模片31与端盖32安装实现固定连接后,才能与模头支架33配合安装,提高了用户安装的逻辑性,以及在模片31漏装时的使用时的安全性。
54.在本技术的一些实施例中,如图5和图9所示,模片31的弯折部312上设有第二通孔313,所述端盖32沿轴向插入所述第二通孔313且封堵住所述第二通孔313,以实现端盖32与弯折部313的固定连接。可以理解的,端盖32可以整体插入第二通孔313内,实现对第二通孔313的封堵;当然,端盖32也可以通过将部分结构插入第二通孔313内实现固定连接。这种通过相互插接而实现端盖32和弯折部312之间的固定连接的方式便于装配共或用户安装,方便、简单。并且,端盖32能封堵住第二通孔313,使得端盖32和弯折部312共同形成了一个端面,可减少面絮从第二通孔313中渗漏出去,密封性好。
55.进一步的,在本实施方案中,如图4和图5所示,端盖32的一侧设有沿挤压螺杆轴向延伸形成的插接柱322,端盖32的另一侧设置有与挤压螺杆222前端的配合部2221配合的安装部321。当安装部321为凸轴时,配合部2221为凹槽;当安装部321为凹槽时,配合部2221为凸轴,这里不做具体限定。插接柱322外凸于端盖32的端面,以使端盖32通过将插接柱322插入第二通孔313而实现与弯折部312的固定连接。所述插接柱322的外侧壁上设有加强筋3221,使得插接柱322和第二通孔313之间是过盈配合,进一步增强端盖和弯折部之间的连接可靠性。加强筋的条数在2条至8条之间,优选的为4条,6条。
56.可以理解的,当端盖32的径向尺寸与插接柱322的径向尺寸一致时,也可以将整个端32盖连同插接柱322一通插入第二通孔313内,同样可以实现对第二通孔313的封堵。
57.还可以理解的,也可以不在插接柱322的外侧壁上设置加强筋3221,而在第二通孔313的内壁上设置加强筋3221,同样可以实现插接柱322和第二通孔313之间的过盈配合;或者也可以既在插接柱322的外侧壁上设置加强筋3221,又在第二通孔313的内壁上交错设置加强筋3221,实现实现插接柱322和第二通孔313之间的过盈配合。
58.进一步的为了保证弯折部312对端盖32径向固定的可靠性,在弯折部312靠近模头支架的前端面设置有外凸的定位环3121。定位环3121的设置加大了弯折部312沿轴向的厚度,使得同时穿过弯折部312和定位环3121的第二通孔313的内壁与插接柱322的侧壁的接触面积加大,从而增强了弯折部312对端盖32径向固定的可靠性。
59.在本技术的一些实施例中,如图5和图9所示,当端盖32和模片31对于用户来说是可拆卸时,模片31前端的弯折部312设置有第二通孔313。此情况下,为了提高用户使用时的安全性,即当端盖32未安装或端盖和模头支架均未安装时,挤压螺杆222仍能穿出第二通孔313而脱离咬合达到非传动状态。为此,本实施方案中设置第二通孔313的直径不小于挤压螺杆222前端的尺寸,以使挤压螺杆能在端盖和模头支架均漏装时能穿出所述第二通孔达到非传动状态,挤压螺杆无法实现转动。或者,仅在端盖漏装时,挤压螺杆222能同时穿出第一通孔332、第二通孔313而达到非传动状态。这就提升了用户的使用安全性,也对用户有一
定的使用指导性,告诫用户下次使用时不要漏装模片31和端盖32。
60.进一步的,当端盖32和模片31对于用户来说是可拆卸时,为了既能降低模头组件3的成本又能满足用户对不同形状的面条的多样性制面需求,可给用户配备多个备用模片31,端盖32可与任意一个模片31适配。这样,用户在制面的时候,比如想制作细面,就拿一个设有细面的出面孔311的模片31与端盖32配合即可。而且端盖32与模片31的弯折部之间是通过相互插接的方式进行的,这样对于用户来说也是傻瓜式的操作,极为简单、方便。
61.在本技术的一些实施例中,如图9和图10所示,为了提升模片31的弯折部312与端盖322轴向安装的稳定性,设置沿挤压螺杆222的轴线方向,所述端盖32与所述弯折部312部分重叠形成重叠区6。具体的,如图6和图8所示,当弯折部312上设有第二通孔313时,为了形成所述重叠区6,第二通孔313的直径为d1,端盖32的外径为d3,d1≤d3。可以理解的,当端盖32与弯折部312通过超声焊接或螺钉连接等固定方式实现不可拆卸固定连接时,弯折部312上也可以不设置第二通孔313,端盖32与弯折部312连接的一端为平面,即端盖的整的端面与弯折部312贴合形成了所述重叠区6。
62.在本实施方案中,端盖32通过与弯折部312形成重叠区6,以使挤压螺杆22沿轴向顶推端盖32时,端盖32具有双层厚度,即端盖32本身的厚度加上弯折部312的厚度。这样可有效防止端盖32和弯折部312被挤压螺杆32顶推而变形,也可防止弯折部312与模片31的弯折处形成开裂,从而提升模头组件3的使用寿命。
63.进一步的,为了提高模片31与模头支架33安装到位时的轴向强度,从而在模头支架33的前端设置围设第一通孔332的环形端面331。当模头组件3安装到位时,所述弯折部312位于所述模头支架33的内部通道内,且弯折部312与环形端面331轴向抵接。也就是说,沿挤压螺杆222的轴线方向,所述弯折部312和环形端面331有重叠的区域,通过此重叠的区域增强了模片31与模头支架33的轴向强度,进一步降低弯折部开裂的风险。
64.可以理解的,如图9、图10所示,端盖32和弯折部312之间通过重叠区6加强端盖32和弯折部312沿轴向的抗变形和抗开裂强度,这是一重保障;弯折部312与模头支架33之间通过弯折部312与环形端面331重叠的区域加强弯折部312与模头支架33沿轴向的抗变形和抗开裂强度,这是二重保障。这两重保障,有效防止了弯折部312的变形以及开裂的风险。
65.如图9和图10可知,重叠区6包括位于所述弯折部312的第一重叠面61,以及位于端盖32上的第二重叠面62。由于本实施例中的端盖32是圆形的,二弯折部312的中心设有第二通孔313,因此第一重叠面61和第二重叠面62是圆环形的。当然,根据端盖形状的改变以及第二通孔形状的变化,第一重叠面61和第二重叠面61也可以是其他形状的,比如四方环、非规则形状环等。
66.为了防止端盖32在用户使用的过程中与模片31的弯折部312相互脱离,即加强模片31与端盖32的一体性,如图5以及图9至图11所示,本实施方案中在第一重叠面61和第二重叠面62的其中任意一个设置超声线323,第一重叠面61和第二重叠面62通过所述超声线323超声焊接实现不可拆卸固定。优选的,是在端盖与弯折部312配合的一侧设置超声线323。
67.可以理解的,第一重叠面61和第二重叠面62还可以通过螺钉、销钉等紧固件实现不可拆卸固定;或通过胶水等粘合的方式实现不可拆卸固定。
68.需要说明的是,如图10和图11所示,端盖32逆着电机11的输出方向从外向里与弯
折部312实现安装,再与模头支架33安装形成模头组件3。具体的,该种模头组件3,其插接柱332和安装部321位于端盖32的同一侧,且安装部321位于插接柱322上。此种方案下,如果没有将端盖32和弯折部312通过超声焊接、螺钉紧固等其他不可拆卸的方式及逆行固定,挤压螺杆222会将端盖32顶推出模头支架33的第一通孔332,导致传动失效。
69.还需要说明的是,由于挤压螺杆222是沿电机11的输出方向顶推端盖32的,当端盖32是沿电机11的输出方向与弯折部312的第二通孔313相互插接时,如图5和图9所示,插接柱322与安装部321分别位于端盖32的两侧,第一重叠面61在右侧,第二重叠面62在左侧,挤压螺杆222越顶推端盖32,第一重叠面61和第二重叠面62贴合的就越紧密,此时也可以不通过超声焊接实现不可拆卸固定,而是更简便的设置第一重叠面61和第二重叠面62相互抵接即可。
70.本领域的技术人员应该明白,虽然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所揭露的实施方式如上,但的内容仅为便于理解本实用新型实施例而采用的实施方式,并非用以限定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任何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所属领域内的技术人员,在不脱离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所揭露的精神和范围的前提下,可以在实施的形式及细节上进行任何的修改与变化,但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专利保护范围,仍须以所附的权利要求书及其等同物所界定的范围为准。
当前第1页1 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