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外卖面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30076091发布日期:2022-05-18 03:19阅读:207来源:国知局
一种外卖面的制作方法

1.本发明涉及餐饮技术领域,特别的涉及一种外卖面。


背景技术:

2.小面作为重庆的特色饮食,广受消费者喜爱。近年来,随着生活节奏的不断加快,外卖餐饮得到了长足的发展,小面的外卖也有广泛需求。但是,小面在外卖的运送过程中,由于小面长期浸泡在面汤之中,造成面条吸水过多而产生粘连,容易起坨,大大影响口感。
3.外卖面是一种专门针对外卖的面食,包括面条和盛装餐具,为了避免面条在外卖过程中起坨,通常采用缩短煮面时间以及汤面分离配送的方式。但是,现有的外卖面所采用的面条工艺无法满足长时间配送的需求,即便采用了面汤分离的配送模式,仍然无法保证良好的口感。因此,如何改善外卖面的口感,避免配送途中起坨成为亟待解决的问题。


技术实现要素:

4.针对上述现有技术的不足,本发明所要解决的技术问题是:如何提供一种能够改善面条在配送过程中起坨的现象,有利于改善面条口感的外卖面。
5.为了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发明采用了如下的技术方案:
6.一种外卖面,包括面条,其特征在于,所述面条采用如下步骤制作而成:
7.s1、和面:准确称量原辅料并加水搅拌至颗粒状,完成和面;
8.s2、熟化:将和好的面絮置于恒温恒湿箱中静置熟化;
9.s3、压延:将熟化好的面絮进行压延并切条成型;
10.s4、蒸制:将切条成型的面条上杆挂放后送入蒸炉中,加入蒸汽进行蒸制,温度达到 100℃时关闭蒸汽,闷制2~3min后排气冷却;
11.s5、烘干:将蒸制后冷却的面条送入烘干箱内烘干,烘干温度为55~65℃,湿度保持在30%以下,控制成品水分含量20%~22%;
12.s6、包装:将烘干后的面条分装。
13.进一步的,所述步骤1中,还包括如下步骤:
14.s11、将称重后的盐、碳酸钠、碳酸钾和复合磷酸钠混合均匀,得到辅料混合物,在搅拌的水中加入所述辅料混合物;
15.s12、将称重后的面粉加入搅拌缸,快速搅拌均匀;
16.s13、将步骤s11中的水加入步骤s2中的混匀的面粉中,搅拌至颗粒状,完成和面。
17.进一步的,所述步骤s4中,冷却时,采用25~30℃的冷空气对面条进行速冷,待面条冷却至室温后,进行二次蒸制,控制温度在80℃~90℃蒸制1~2min,排气后自然冷却。
18.进一步的,还包括用于盛装面条的餐盒,所述餐盒包括顶部开口的盒体和可盖合在所述盒体的开口上的盒盖,所述盒体内还设置有可拆卸的内盒,所述内盒配合地设置在所述盒体的上部,所述内盒的下部具有沥水孔。
19.由于内盒设置在盒体的上部,将面条挑到餐盒时,汤水就能够通过内盒下部的沥
水孔流入盒体的底部,从而直接实现面汤分离,在配送过程中,面条就不会持续吸水而变坨。食用时,将内盒从盒体内取出,并将内盒的面条倒入盒体内,就可以拌开和匀食用。
20.进一步的,所述盒体包括下盒体和上盒体,所述上盒体的底部与所述下盒体的顶部之间具有台阶面,所述台阶面位于所述盒体内;所述内盒放置在所述台阶面上。
21.进一步的,所述盒体和内盒均呈圆台状,所述内盒的底部具有可与所述台阶面完全贴合的环形贴合面,所述台阶面上具有多个沿周向均布设置的突起部;所述沥水孔位于所述内盒的环形贴合面上,并与所述突起部一一对应设置;所述沥水孔的尺寸大于所述突起部的尺寸,使所述突起部可完全穿过所述沥水孔。
22.这样,内盒的沥水孔与盒体上的突起部错位放置时,内盒与盒体之间形成间隙,面条挑入内盒后,面汤可以经由沥水孔和盒体之间的缝隙流入盒体底部。面条盛装后,将内盒相对盒体转动,让沥水孔与突起部对应,突起部穿过沥水孔,内盒下落,由于沥水孔设置在内盒底部的环形贴合面上,使得此时的台阶面与内盒的环形贴合面完全贴合,消除内盒与盒体之间的缝隙,并闭合沥水孔,让内盒与下盒体形成完全分隔的两个空间,在配送的过程中,即使发生抖动,也不会造成汤水经由沥水孔进入内盒,从而更好的避免面条变坨。
23.进一步的,所述内盒的锥度与所述上盒体的锥度一致,所述内盒的侧壁上设置有所述沥水孔,所述沥水孔位于所述内盒的下部,并沿周向均布设置。
24.这样,就可以增加总的沥水面积,更快地分离面条和汤水,内盒与上盒体锥度一致,就可以让内盒与上盒体完全贴合,封堵沥水孔,形成可靠的分隔。
25.进一步的,所述内盒的高度与所述上盒体的高度一致,使所述盒盖盖合状态下抵住所述内盒的上沿。
26.这样,通过盒盖抵住内盒的上沿,就可以让内盒的底部与台阶面更紧密地贴合,更加可靠地隔开内盒和下盒体。
27.进一步的,所述下盒体的侧壁和底面设置有保温层。
28.这样,面汤可以通过下盒体的侧壁和底面的保温层保温,而上盒体和内盒中的面条由于缺少保温层的保温,能够更快地降温,进而更好地避免起坨现象。
29.综上所述,本发明具有能够改善面条在配送过程中起坨的现象,有利于改善面条口感等优点。
附图说明
30.图1为餐盒的结构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31.下面结合实施例对本发明作进一步的详细说明。
32.本实施例中,为了改善面条在配送过程中的起坨现象,从面条的工艺和配合餐盒上两方面进行改进。具体的,本实施例的外卖面包括面条和用于盛装面条的餐盒,其中,面条采用如下步骤制作而成:
33.s1、和面:准确称量原辅料并加水搅拌至颗粒状,完成和面;
34.s2、熟化:将和好的面絮置于恒温恒湿箱中静置熟化;
35.s3、压延:将熟化好的面絮进行压延并切条成型;
36.s4、蒸制:将切条成型的面条上杆挂放后送入蒸炉中,加入蒸汽进行蒸制,温度达到 100℃时关闭蒸汽,闷制2~3min后排气冷却;
37.s5、烘干:将蒸制后冷却的面条送入烘干箱内烘干,烘干温度为55~65℃,湿度保持在30%以下,控制成品水分含量20%~22%;
38.s6、包装:将烘干后的面条分装。
39.具体的,所述步骤1中,还包括如下步骤:
40.s11、将称重后的盐、碳酸钠、碳酸钾和复合磷酸钠混合均匀,得到辅料混合物,在搅拌的水中加入所述辅料混合物;
41.s12、将称重后的面粉加入搅拌缸,快速搅拌均匀;
42.s13、将步骤s11中的水加入步骤s2中的混匀的面粉中,搅拌至颗粒状,完成和面。
43.所述步骤s2中,将和好的面倒入复合机内,启动复合机复合,上层面皮11cm,下层 10.5cm。将上下两层对齐后放入复合机进行复合,复合后面带厚度10cm。将面带传送进入二次熟化机,手动速度为变频器50,湿度85%以上。
44.所述步骤s4中,冷却时,采用25~30℃的冷空气对面条进行速冷,待面条冷却至室温后,进行二次蒸制,控制温度在80℃~90℃蒸制1~2min,排气后自然冷却。
45.由于面条的口感和起坨无法采用数据进行衡量,为了更客观的获取本实施例中的面条的口感和改善起坨的程度,本实施例还采用盲测的方式获取数据。
46.具体的,采用相同原辅料配比和面,分别采用传统工艺和本技术中的工艺制作面条,经过相同的煮面时间,在分别将面条盛装在完全相同的纸杯内(纸杯底部分别设置有记号),各分装50杯,选取50名试吃人员进行试吃,试吃结束后,将各自认为的口感更好或起坨现象更轻的面条的纸杯投入投票框内,再对投票框内的纸杯进行分类和清点。
47.另外,为了测试不同配送时长下的面条起坨现象,还将面条挑入纸杯后的放置时间进行分组测试,分别测试放置5分钟,10分钟、15分钟和20分钟。每组在不同时间分别进行3 次。测试后的数据如下:
[0048][0049]
上表中,误差表示部分试吃人员误将纸杯全部丢弃或全部投入投票框内造成。
[0050]
从整体数据上来说,在盲测过程中,试吃人员更倾向于采用本实施例的工艺所制作的面条。也就是说,采用本实施例的面条,更能够改善面条的口感和起坨现象。
[0051]
另外,考虑到外卖面除了面条自身容易起坨以外,还与面条的配送方式相关,因此,还在餐盒上做出了改进,具体结构如下:
[0052]
如图1所示,所述餐盒包括顶部开口的盒体1和可盖合在所述盒体1的开口上的盒盖 2,所述盒体1内还设置有可拆卸的内盒3,所述内盒3配合地设置在所述盒体1的上部,所述内盒3的下部具有沥水孔。
[0053]
由于内盒设置在盒体的上部,将面条挑到餐盒时,汤水就能够通过内盒下部的沥水孔流入盒体的底部,从而直接实现面汤分离,在配送过程中,面条就不会持续吸水而变
坨。食用时,将内盒从盒体内取出,并将内盒的面条倒入盒体内,就可以拌开和匀食用。
[0054]
实施时,所述盒体1包括下盒体11和上盒体12,所述上盒体12的底部与所述下盒体 11的顶部之间具有台阶面13,所述台阶面13位于所述盒体1内;所述内盒3放置在所述台阶面13上。
[0055]
实施时,所述盒体1和内盒3均呈圆台状,所述内盒3的底部具有可与所述台阶面完全贴合的环形贴合面,所述台阶面13上具有多个沿周向均布设置的突起部;所述沥水孔位于所述内盒3的环形贴合面上,并与所述突起部一一对应设置;所述沥水孔的尺寸大于所述突起部的尺寸,使所述突起部可完全穿过所述沥水孔。
[0056]
这样,内盒的沥水孔与盒体上的突起部错位放置时,内盒与盒体之间形成间隙,面条挑入内盒后,面汤可以经由沥水孔和盒体之间的缝隙流入盒体底部。面条盛装后,将内盒相对盒体转动,让沥水孔与突起部对应,突起部穿过沥水孔,内盒下落,由于沥水孔设置在内盒底部的环形贴合面上,使得此时的台阶面与内盒的环形贴合面完全贴合,消除内盒与盒体之间的缝隙,并闭合沥水孔,让内盒与下盒体形成完全分隔的两个空间,在配送的过程中,即使发生抖动,也不会造成汤水经由沥水孔进入内盒,从而更好的避免面条变坨。
[0057]
实施时,所述内盒3的锥度与所述上盒体12的锥度一致,所述内盒3的侧壁上设置有所述沥水孔,所述沥水孔位于所述内盒3的下部,并沿周向均布设置。
[0058]
这样,就可以增加总的沥水面积,更快地分离面条和汤水,内盒与上盒体锥度一致,就可以让内盒与上盒体完全贴合,封堵沥水孔,形成可靠的分隔。
[0059]
实施时,所述内盒3的高度与所述上盒体12的高度一致,使所述盒盖2盖合状态下抵住所述内盒3的上沿。
[0060]
这样,通过盒盖抵住内盒的上沿,就可以让内盒的底部与台阶面更紧密地贴合,更加可靠地隔开内盒和下盒体。
[0061]
实施时,所述下盒体11的侧壁和底面设置有保温层。
[0062]
这样,面汤可以通过下盒体的侧壁和底面的保温层保温,而上盒体和内盒中的面条由于缺少保温层的保温,能够更快地降温,进而更好地避免起坨现象。
[0063]
上述餐盒与传统的餐盒相比,其自身具备沥水功能,能够实现面汤分离,同时,在盒盖与盒体配合的情况下,内盒与盒体之间形成密封隔离,避免面汤在配送的颠簸过程中,经由沥水孔进入内盒,有效避免内盒中的面条与面汤接触而起坨。
[0064]
以上所述仅为本发明的较佳实施例而已,并不以本发明为限制,凡在本发明的精神和原则之内所作的任何修改、等同替换和改进等,均应包含在本发明的保护范围之内。
当前第1页1 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