抗幽门螺杆菌食品组合物制剂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30694189发布日期:2022-07-09 16:07阅读:116来源:国知局

1.本发明涉及功能食品技术领域,尤其涉及一种抗幽门螺杆菌食品组合物制剂。


背景技术:

2.幽门螺旋杆菌是世界上最常见的病原体之一,是一种寄生在胃内的细菌,黏附于胃黏膜以及细胞间隙,可引起胃炎、胃溃疡和胃癌等疾病。幽门螺杆菌具有传染性,已被世界卫生组织(who)列为胃癌的第一类致癌因子,人是幽门螺旋杆菌的唯一传染源,存活在胃液中的幽门螺旋杆菌可经由胃-食管反流到口腔,由唾液为主要传播途径。
3.微生态疗法恰是以一个崭新的手段解决了传统疗法存在的多种问题。其是利用乳酸菌的耐酸性,能够调节机体的胃肠道菌群,并且筛选出了相应的抗幽门螺杆菌菌株,如专利号cn102174450a中的菌株。
4.上述抗幽门螺杆菌主要用于制备发酵制品,对于食品生产企业来说,发酵制品的保藏时间和条件都有严格的限制,不利于其内的活性物质的保存,无形中增加了食品生产企业成本。
5.同时,传统的微胶囊制品,在胃酸(ph0.9-1.8)中环境中释放过快,其中活性组分长时间存在于胃液中,会被胃液所代谢,影响活菌及活性组分进入到小肠当中,改善肠道环境。


技术实现要素:

6.本发明旨在至少在一定程度上解决相关技术中的技术问题之一。为此,本发明的一个目的在于提出一种抗幽门螺杆菌食品组合物制剂,能够在常温环境中贮藏,同时保留抑菌活性。
7.本发明的技术方案如下:
8.一种抗幽门螺杆菌食品组合物制剂,包括
9.抗幽门螺杆菌发酵剂,为添加抗幽门螺杆菌的活菌发酵培养液;
10.芯材载体,用于承载活菌及其代谢活性组分,多孔淀粉;
11.内芯壁材;
12.交联剂;
13.交联缓释剂;
14.外壁材;
15.芯材缓释剂;
16.其制备方法如下:
17.s1、将抗幽门螺杆菌的活菌制剂发酵培养至活菌浓度达106cfu/ml,得到发酵培养液;
18.s2、按溶液质量比添加5%-6%的芯材载体加入至s1中的发酵培养液,并调节ph至并5.5-6.5,180-220r/min振荡吸附30-40min;
19.s3、将s2中的溶液按照芯壁比1:3加入至质量分数2%-3%内芯壁材溶液中,并按照与交联剂摩尔比1:2加入交联缓释剂,混合均匀;
20.s4、配置质量分数3%的交联剂悬浮液,并缓慢滴加至s3中的溶液中,静置固化1h后,得到块状凝胶,清洗后晾干备用;
21.s5、配置10%-15%的外壁材溶液,并加热至35-40℃,根据芯材载体质量加入一定量的芯材缓释剂,混合均匀;
22.s6、将s4中的块状凝胶按照质量比1:1加入至s5中的溶液中,高速剪切粉碎后,迅速冷却至室温,得到块状凝胶;
23.s7、将s6中的凝胶块冷冻后进行粉碎后低温风干,即可得到抗幽门螺杆菌食品组合物制剂。
24.进一步的,抗幽门螺杆菌的菌种为植物乳杆菌cn2018,保藏号为cgmcc no.4286。
25.进一步的,芯材载体为多孔淀粉。
26.进一步的,内芯壁材为海藻酸钠、果胶溶液的一种或组合。
27.进一步的,交联剂为纳米碳酸钙。
28.进一步的,交联缓释剂为柠檬酸。
29.进一步的,芯材缓释剂为淀粉酶,其添加量为1800-2000iu/kg芯材载体。
30.进一步的,外壁材为明胶。
31.通过将植物乳杆菌cn2018的发酵培养物分散在多孔淀粉中,并通过内芯壁材包埋,可增加其在后续加工及贮藏的稳定性,并通过缓释交联剂的作用,使得内芯壁材不形成凝胶珠,而是形成块状的凝胶,其具体机理是利用纳米碳酸钙难溶于水,并在柠檬酸的弱酸性环境下生成钙离子,参与交联反应,同时柠檬酸会与钙离子螯合,也减慢了交联反应速度,便于形成均一的凝胶块,同时弱酸环境,也利于发酵培养物中的活菌存活,整块的凝胶便于保存。
32.其次,植物乳杆菌cn2018的微胶囊进一步包埋在含有淀粉酶的明胶中,在保证贮藏稳定的同时,通过协同明胶中包埋的淀粉酶,在肠道内能够促进多孔淀粉中的织植物乳杆菌cn2018释放,最外侧的明胶也可在胃液中的胃蛋白酶中得到缓释。
33.本发明中的有益效果:该组合物稳定性贮藏稳定性好,同时在胃酸环境中能够缓释,便于食品生产加工,加工后菌种活性能够得到保证。
具体实施方式
34.下面将结合本发明实施例对本发明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仅仅是本发明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
35.一种抗幽门螺杆菌食品组合物制剂,包括
36.抗幽门螺杆菌发酵剂,为添加抗幽门螺杆菌的活菌发酵培养液,菌种为植物乳杆菌cn2018,保藏号为cgmcc no.4286。培养时,加入植物乳杆菌cn2018的粉剂至水中(1g粉剂对应1000ml水,其中添加重量计4%脱脂奶粉和6%乳糖)混合后,37℃培养24h得到发酵培养液;
37.芯材载体,用于承载活菌及其代谢活性组分,载体选用多孔淀粉;
38.内芯壁材,选用果胶或海藻酸钠;
39.交联剂纳米碳酸钙,可起到促进多糖交联,同时本身微溶,制备悬浊液后,可起到缓释作用;
40.交联缓释剂柠檬酸,为弱酸,同时可与钙离子螯合,也一定程度降低了其参与交联,使得过快形成微小的凝胶;
41.外壁材明胶,利于协同胃蛋白酶进行消化,也可起到缓释作用;
42.芯材缓释剂淀粉酶,促进芯材载体中的多孔淀粉水解,为酸性α-淀粉酶;
43.其制备方法如下:
44.s1、将抗幽门螺杆菌的活菌制剂发酵培养至活菌浓度达106cfu/ml,得到发酵培养液;
45.s2、按溶液质量比添加5%-6%的芯材载体加入至s1中的发酵培养液,并调节ph至并5.5-6.5,180-220r/min振荡吸附30-40min;
46.s3、将s2中的溶液按照芯壁比(质量比)1:3加入至质量分数2%-3%内芯壁材溶液中,并按照与交联剂摩尔比1:2加入交联缓释剂(交联剂过量,即交联缓释剂:交联剂的摩尔比为1:2),混合均匀;
47.s4、配置质量分数3%的交联剂悬浮液,并缓慢滴加至s3中的溶液中,静置固化1h后,得到块状凝胶,清洗后晾干备用;
48.s5、配置10%-15%的外壁材溶液,并加热至35-40℃,根据芯材载体质量加入一定量的芯材缓释剂,混合均匀;
49.s6、将s4中的块状凝胶按照质量比1:1加入至s5中的溶液中,高速剪切粉碎后,迅速冷却至室温,得到块状凝胶,该块状凝胶也可直接风干后保藏;
50.s7、将s6中的凝胶块冷冻后进行粉碎后低温风干,充氮或真空包装,即可得到抗幽门螺杆菌食品组合物制剂。
51.根据《中国药典》(2020年版)人工胃液的配制方法,把单一包埋的凝胶颗粒(对照组)和本技术制得的两层包埋的凝胶颗粒分别加入水和盐酸、胃蛋白酶混合溶液的模拟胃液做对比实验,放置一定时间后,再通过抑菌试验(抑菌环大小)测定抑菌效果;
52.模拟胃液,取稀盐酸16.4ml,加水800ml与胃蛋白酶10g,摇匀后,加水稀释成1000ml。
53.检测方法参照专利cn102174450a,将(108cfu/平板)幽门螺旋杆菌涂布至培养基中,并取消化后的反应液100μl,滴加至培养基中,培养48-72h,重复3次。
54.其中,
55.样品1为浸泡2h本技术制得实施例1的两层包埋凝胶颗粒;
56.样品2为浸泡4h本技术制得实施例3的两层包埋凝胶颗粒;
57.样品3为浸泡6h本技术制得实施例3的两层包埋凝胶颗粒;
58.样品4浸泡2h的单一包埋凝胶颗粒;
59.样品5为浸泡4h的单一包埋凝胶颗粒;
60.样品6为浸泡6h的单一包埋凝胶颗粒
61.样品7为浸泡2h存放30d后的本技术中的样品;
62.样品8为浸泡4h存放30d后的本技术中的样品;
63.样品9为浸泡6h存放30d后的本技术中的样品;。
64.对照组选择常规单一包埋方法,即将发酵培养物中加入无菌2%氯化钙和3%海藻酸钠,同时以150r/min搅拌10min,再静止固化30min,清洗过滤得到的单层包埋的凝胶颗粒。
65.阴性样品,滴加蒸馏水。
66.组别抑菌圈直径均值(mm)样品110.4mm样品211.8mm样品313.2mm样品412.6mm样品510.8mm样品68.8mm样品79.8mm样品811.3mm样品912.6mm阴性样品无抑菌圈产生
67.根据结果可知,单一包埋的样品,经胃液长时间浸泡后,其抑菌性能下降,其主要是因为发酵液中的活性物质被部分分解;单一包埋后的样品整体的长效抑菌性能弱于双层包埋的样品,双层包埋的样品,内部的菌体释放缓慢,其抑菌性呈逐渐增强的趋势;长时间存放后的样品,抑菌活性变化不大。
68.以上所述,仅为本发明较佳的具体实施方式,但本发明的保护范围并不局限于此,任何熟悉本技术领域的技术人员在本发明揭露的技术范围内,根据本发明的技术方案及其发明构思加以等同替换或改变,都应涵盖在本发明的保护范围之内。
当前第1页1 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