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香蕉油炸过程中外皮和香蕉比例调整方法与流程

文档序号:31149741发布日期:2022-08-17 01:29阅读:354来源:国知局
一种香蕉油炸过程中外皮和香蕉比例调整方法与流程

1.本发明涉及油炸香蕉技术领域,尤其涉及一种香蕉油炸过程中外皮和香蕉比例调整方法。


背景技术:

2.油炸香蕉外脆里嫩,清香不上火。本食具有健脾胃,润肠燥的功效。适宜于脾胃虚弱,饮食食减少,肠燥便秘,痔疮出血等病症。高血压、动脉硬化症患者食用亦有较好的辅助治疗作用。香蕉在人体内能帮助大脑制造一种化学成分——血清素,这种物质能刺激神经系统,给人带来欢乐、平静及瞌睡的信号,甚至还有镇痛的效应。因此,香蕉又被称为“快乐食品”。美国医学专家研究发现,常吃香蕉可防止高血压,因为香蕉可提供较多的能降低血压的钾离子,有抵制钠离子升压及损坏血管的作用。他们还认为,人如缺乏钾元素,就会发生头晕、全身无力和心率失常。又因香蕉中含有多种营养物质,而含钠量低,且不含胆固醇,食后既能供给人体各种营养素,又不会使人发胖。因此,常食香蕉不仅有益于大脑,预防神经疲劳,还有润肺止咳、防止便秘的作用。香蕉味甘性寒,具有较高的药用价值。主要功用是清肠胃,治便秘,并有清热润肺、止烦渴、填精髓、解酒毒等功效。由于香蕉性寒,故脾胃虚寒、胃痛、腹泻者应少食,胃酸过多者最好不吃。
3.现有技术方案外皮和香蕉比例不妥当;厚度不均匀;炸香蕉的外形是圆柱形长条形或者块状;圆柱形横切后的横截面是圆形,经过圆形圆心的竖向直线为基本线,向两边方向每隔一段时间标记直线,直线的长度急剧变短;此竖向的线为食品的厚度的话,再横截面上不同位置的食品厚度严重不统一,尤其是圆心位置的厚度最厚外皮和香蕉的比例失衡;由于圆柱形,香蕉圆心的位置熟透需要很久时间,油炸时间长外皮油炸时间超过最佳油炸时间点;如果以外皮油炸为标准时间,圆心位置的香蕉没熟,外皮到圆心表现为熟至生;本来香蕉比例过大,生熟香蕉混杂口感更不理想,为此提出一种香蕉油炸过程中外皮和香蕉比例调整方法来解决上述问题。


技术实现要素:

4.本发明的目的是为了解决现有技术中存在外皮和香蕉比例不妥当;厚度不均匀;炸香蕉的外形是圆柱形长条形或者块状;圆柱形横切后的横截面是圆形,经过圆形圆心的竖向直线为基本线,向两边方向每隔一段时间标记直线,直线的长度急剧变短;此竖向的线为食品的厚度的话,再横截面上不同位置的食品厚度严重不统一,尤其是圆心位置的厚度最厚外皮和香蕉的比例失衡;由于圆柱形,香蕉圆心的位置熟透需要很久时间,油炸时间长外皮油炸时间超过最佳油炸时间点;如果以外皮油炸为标准时间,圆心位置的香蕉没熟,外皮到圆心表现为熟至生;本来香蕉比例过大,生熟香蕉混杂口感更不理想的问题,而提出的一种香蕉油炸过程中外皮和香蕉比例调整方法。
5.为了实现上述目的,本发明采用了如下技术方案:
6.一种香蕉油炸过程中外皮和香蕉比例调整方法,包括如下步骤:
7.香蕉去皮;
8.把去皮香蕉加工成适合大小和数量的扁平形状;
9.把香蕉裹浆;
10.裹好的香蕉放进油锅油炸;
11.油锅中取出油炸好的成品。
12.优选地,扁平形状的厚度要求:厚度范围在3mm和15mm之间。
13.优选地,加工方式:弯曲的圆柱型香蕉切成厚度均匀的扁平形状的片,或者使用其他工具加工成扁平形状。
14.优选地,香蕉扁平化能把圆柱型香蕉的圆形横截面改变成长方形横截面;把横截面上每个位置的外皮和香蕉的配置比例均匀分布,改善了圆柱型香蕉的圆形横截面上每个位置厚度比例大幅度变化。
15.优选地,裹好的香蕉放进油锅油炸,判断油炸后外皮厚度,当油炸后外皮不够支撑形状时,油炸后拿出来再次进行步骤三和步骤四;
16.优选地,油锅中取出油炸好的成品,将取出的成分放置在吸油纸上吸干。
17.相比现有技术,本发明的有益效果为:
18.本发明通过整体方法的实施,能够以简便的方式达到预期的目标要求,解决了外皮和香蕉比例不妥当的技术难题,即有效避免香蕉和外皮比例失衡还能有效控制口感偏向,改善了口感,可以采用各种切的和压扁等等方式做出各种预期的形状,丰富加工方式;油炸时间上由于厚度均匀可以有效控制时间,同时间内不仅能让外皮油炸酥脆还能让香蕉内部也全部熟透,解决了外皮和香蕉烹饪时间不统一的问题,解决香蕉不熟问题。
附图说明
19.图1为本发明提出的一种香蕉油炸过程中外皮和香蕉比例调整方法的整体流程示意图;
20.图2为本发明提出的一种香蕉油炸过程中外皮和香蕉比例调整方法的香蕉不同外形横截面比较示意图;
21.图3为本发明提出的一种香蕉油炸过程中外皮和香蕉比例调整方法的香蕉斜切示意图;
22.图4为本发明提出的一种香蕉油炸过程中外皮和香蕉比例调整方法的香蕉竖切示意图;
23.图5为本发明提出的一种香蕉油炸过程中外皮和香蕉比例调整方法的香蕉横切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24.下面将结合本发明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发明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仅仅是本发明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
25.参照图1-5,一种香蕉油炸过程中外皮和香蕉比例调整方法,包括如下步骤:
26.s1:香蕉去皮;
27.s2:把去皮香蕉加工成适合大小和数量的扁平形状,扁平形状的厚度要求:厚度范
围在3mm和15mm之间,加工方式:弯曲的圆柱型香蕉切成厚度均匀的扁平形状的片,或者使用其他工具加工成扁平形状,香蕉扁平化能把圆柱型香蕉的圆形横截面改变成长方形横截面;把横截面上每个位置的外皮和香蕉的配置比例均匀分布,改善了圆柱型香蕉的圆形横截面上每个位置厚度比例大幅度变化;
28.另外需要说明的是:厚度小于3mm香蕉片容易断而且油炸后外皮比香蕉量多外酥而里不嫩,降低口感。厚度大于15mm香蕉比例多,口感出现香蕉太多的腻味;
29.偏向外皮酥脆口感就把香蕉厚度采用小数值(厚度接近3mm),偏向外皮酥脆又爆浆口感就采用香蕉厚度采用大数值(厚度接近 15mm),外皮酥脆加里嫩爆浆口感就采用中间数值厚度;
30.形状偏向小一点就把香蕉横切成圆形片状,或者把香蕉斜切成椭圆形片状,偏向大一点就把香蕉整条或者分两块后再竖切成片状。或者采用模具等其他辅助工具作出扁平形状;
31.s3:把香蕉裹浆;
32.s4:裹好的香蕉放进油锅油炸,判断油炸后外皮厚度,当油炸后外皮不够支撑形状时,油炸后拿出来再次进行步骤三和步骤四;
33.s5:油锅中取出油炸好的成品,将取出的成分放置在吸油纸上吸干。
34.实施例1:油炸后外皮足够支撑形状,外皮酥脆加里嫩爆浆口感;
35.s1:香蕉去皮;
36.s2:把去皮香蕉加工成适合大小和数量的扁平形状,扁平形状的厚度为10mm,加工方式:弯曲的圆柱型香蕉切成厚度均匀的扁平形状的片;
37.形状偏向小一点就把香蕉横切成圆形片状,或者把香蕉斜切成椭圆形片状,偏向大一点就把香蕉整条或者分两块后再竖切成片状;或者采用模具等其他辅助工具作出扁平形状;
38.s3:把香蕉裹浆;
39.s4:裹好的香蕉放进油锅油炸,判断油炸后外皮厚度,当油炸后外皮足够支撑形状时,执行步骤5;
40.s5:油锅中取出油炸好的成品,将取出的成分放置在吸油纸上吸干。
41.实施例2:油炸后外皮足够支撑形状,外皮酥脆口感时:
42.s1:香蕉去皮;
43.s2:把去皮香蕉加工成适合大小和数量的扁平形状,扁平形状的厚度要求3mm,加工方式:弯曲的圆柱型香蕉切成厚度均匀的扁平形状的片,香蕉扁平化能把圆柱型香蕉的圆形横截面改变成长方形横截面;
44.形状偏向小一点就把香蕉横切成圆形片状,或者把香蕉斜切成椭圆形片状,偏向大一点就把香蕉整条或者分两块后再竖切成片状。或者采用模具等其他辅助工具作出扁平形状;
45.s3:把香蕉裹浆;
46.s4:裹好的香蕉放进油锅油炸,判断油炸后外皮厚度,当油炸后外皮足够支撑形状时,执行步骤5;
47.s5:油锅中取出油炸好的成品,将取出的成分放置在吸油纸上吸干。
48.实时例3:油炸后外皮足够支撑形状,外皮酥脆又爆浆口感时:
49.s1:香蕉去皮;
50.s2:把去皮香蕉加工成适合大小和数量的扁平形状,扁平形状的厚度要求15mm,加工方式:弯曲的圆柱型香蕉切成厚度均匀的扁平形状的片,香蕉扁平化能把圆柱型香蕉的圆形横截面改变成长方形横截面;
51.形状偏向小一点就把香蕉横切成圆形片状,或者把香蕉斜切成椭圆形片状,偏向大一点就把香蕉整条或者分两块后再竖切成片状。或者采用模具等其他辅助工具作出扁平形状;
52.s3:把香蕉裹浆;
53.s4:裹好的香蕉放进油锅油炸,判断油炸后外皮厚度,当油炸后外皮足够支撑形状时,执行步骤5;
54.s5:油锅中取出油炸好的成品,将取出的成分放置在吸油纸上吸干。
55.实施例4:油炸后外皮不够支撑形状;
56.s1:香蕉去皮;
57.s2:把去皮香蕉加工成适合大小和数量的扁平形状,扁平形状的厚度要求:厚度范围在3mm和15mm之间,加工方式:弯曲的圆柱型香蕉切成厚度均匀的扁平形状的片,香蕉扁平化能把圆柱型香蕉的圆形横截面改变成长方形横截面;
58.形状偏向小一点就把香蕉横切成圆形片状,或者把香蕉斜切成椭圆形片状,偏向大一点就把香蕉整条或者分两块后再竖切成片状。或者采用模具等其他辅助工具作出扁平形状;
59.s3:把香蕉裹浆;
60.s4:裹好的香蕉放进油锅油炸,判断油炸后外皮厚度,当油炸后外皮不够支撑形状时,油炸后拿出来再次进行步骤三和步骤四,把香蕉裹浆,裹好的香蕉再次放进油锅油炸,热锅烧干水珠,放适量调和油,七成热后,放入香蕉段,转中小火,慢煎慢炸,隔一分钟翻动,并注意火候和香蕉的颜色变化,炸成定型后取出,并在三分钟后放进油锅再炸,并注意火候和香蕉的颜色变化;
61.s5:油锅中取出油炸好的成品,将取出的成分放置在吸油纸上吸干。
62.以上所述,仅为本发明较佳的具体实施方式,但本发明的保护范围并不局限于此,任何熟悉本技术领域的技术人员在本发明揭露的技术范围内,根据本发明的技术方案及其发明构思加以等同替换或改变,都应涵盖在本发明的保护范围之内。
当前第1页1 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