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方便快捷的高品质黑茶生产工艺及黑茶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31863170发布日期:2022-10-19 06:50阅读:71来源:国知局

1.本发明属于茶叶加工技术领域,涉及一种方便快捷的高品质黑茶生产工艺及黑茶。


背景技术:

2.中国茶文化源远流长。据目前已知道的情况,地球上的茶树植物,已有六、七万年以上的历史,而茶被人类发现和利用,也在四、五千年前左右。中国是最早发现茶树、利用茶叶和栽培茶树的国家,是“茶的故乡”。我国的云、贵、川地区,是世界上最早发现野生茶树和现存野生茶树最多、最集中的地区。这里的野生茶树,具有最原始的特征和特性。
3.黑茶,因成品茶的外观呈黑色,故得名。黑茶属于六大茶类之一,属后发酵茶,主产区为广西、四川、云南、湖北、湖南、陕西、安徽等地。现有技术中,黑茶的制茶工艺主要包括杀青、揉捻、渥堆和干燥四道工序。黑茶一般原料较粗老,加之制造过程中往往堆积发酵时间较长,茶叶的叶色油黑或黑褐。
4.在实现本发明过程中,发明人发现现有技术中至少存在如下问题:
5.1、现有的黑茶生产工艺中,发酵时大多数是将茶叶直接堆积在地面上进行生产,这样生产出来的茶叶产品存在卫生问题;
6.2、现有的黑茶生产工艺中,发酵时大多数采用的是一次性成批大量的将茶叶堆积在一起进行发酵,如果在发酵时茶叶出现病害或因为其它原因影响发酵质量不能继续使用,会造成较大损失;
7.3、现在的黑茶生产工艺生产效率低、生产成本高,产品品质一般。


技术实现要素:

8.鉴于此,本发明目的在于提供一种方便快捷的高品质黑茶生产工艺及黑茶,提升生产的黑茶品质,提高生产效率,降低生产成本。
9.发明人通过长期的探索和尝试,以及多次的实验和努力,不断的改革创新,为解决以上技术问题,实现技术目的,本发明提供的技术方案是,提供一种方便快捷的高品质黑茶生产工艺,包括以下步骤:
10.步骤a)原料准备:采摘茶树鲜叶;
11.步骤b)高温杀青:将所述茶树鲜叶在350~400℃的条件下进行杀青,直至杀透为止;
12.步骤c)揉捻:将步骤b)中杀青后的茶叶回软,然后以轻-重-轻的加压方式揉捻1~1.5小时;
13.步骤d)杀二青:将步骤c)中揉捻好的茶叶在180~200℃的条件下进行二次杀青;
14.步骤e)复揉:将步骤d)中二次杀青后的茶叶再次回软,然后以轻-重-轻的加压方式再次揉捻1~1.5小时;
15.步骤f)检测处理:对步骤e)中复揉后的茶叶的水分含量进行检测,判断茶叶的水
分含量是否处于35%~45%之间,如果茶叶水分含量低于35%,通过补水将其水分含量调整至35%~45%,如果茶叶水分含量高于45%,通过失水将其水分含量调整至35%~45%;
16.步骤g)发酵:将在步骤f)中处理后水分含量在35%~45%之间的茶叶分装在多个小型木桶中进行发酵6~8天,然后将每个小型木桶中的茶叶翻匀,再通过补水将每个小型木桶中茶叶的水分含量补充至35%~45%之间;
17.步骤h)重复步骤g)2~4次,再将得到的茶叶发酵6~8天,完成发酵;
18.步骤i)失水解块:将步骤h)中完成发酵的茶叶进行失水和解块。
19.根据本发明一种方便快捷的高品质黑茶生产工艺的一个具体实施方式,所述步骤a)中采摘的茶树鲜叶为非雨天采摘的,一芽三叶到半木质化的茶叶。
20.根据本发明一种方便快捷的高品质黑茶生产工艺的一个优选实施方式,所述步骤b)中,通过杀青机进行杀青,其中350~400℃为杀青机的锅温温度,所述步骤d)中,通过杀青机进行杀二青,其中180~200℃为杀青机的锅温温度。
21.根据本发明一种方便快捷的高品质黑茶生产工艺的一个进一步的实施方式,所述步骤c)和步骤e)中,均通过揉捻机进行揉捻。
22.根据本发明一种方便快捷的高品质黑茶生产工艺的一个进一步的实施方式,所述步骤f)和步骤g)中补水的方式为通过向茶叶喷洒水。
23.根据本发明一种方便快捷的高品质黑茶生产工艺的一个进一步的实施方式,所述步骤f)中失水的方式为通过将茶叶烘晒。
24.根据本发明一种方便快捷的高品质黑茶生产工艺的一个进一步的实施方式,所述步骤g)中采用的小型木桶的直径为1~2m,高度为1.2~1.5m。
25.根据本发明一种方便快捷的高品质黑茶生产工艺的一个进一步的实施方式,所述步骤i)中,将步骤h)中完成发酵的茶叶放入到连续杀青机中进行失水和解块。
26.根据本发明一种方便快捷的高品质黑茶生产工艺的一个进一步的实施方式,所述连续杀青机的锅温为100~120℃。
27.本发明的另一技术目的是提供一种黑茶,通过上述一种方便快捷的高品质黑茶生产工艺制成。
28.与现有技术相比,上述技术方案中的一个技术方案具有如下优点:
29.a)本发明不采用摊晾和萎凋,采用二次杀青来调整茶叶的水分含量,提高了生产效率,然后采用揉捻和复揉两次揉捻的方式,使得生产出来的茶叶条素更加精细,条形更加美观,通过高温杀青将茶叶杀透,避免温度不足茶叶没有完全杀透,酵素酶没有被钝化,产生红梗,影响茶叶品质,在杀青前通过回软,将茶叶杆部的水分回到茶叶中,使得茶叶的水分更加均匀,更容易塑形,并且利于后期的发酵,采用轻-重-轻的加压方式进行揉捻,进一步提高茶叶形状的美观性,并为第二次杀青做准备,采用杀二青,更好地把控茶叶中的水分含量,除去复揉过程中茶叶中增加的水分,使得茶叶发酵前水分含量保持在35%~45%之间,更利于后期发酵的进行,确保进行发酵的茶叶水分含量在35%~45%之间,并且每次发酵后,将茶叶翻匀的同时补充茶叶在发酵过程中失去的水分,使其水分含量始终保持在在35%~45%之间,能够提高茶叶的发酵效率,发酵后产品品质高,发酵时采用小型木桶进行发酵,更加干净卫生,当发酵的茶叶由于各种不可控的因素导致发酵品质差或出现病害等情况时,将出现该情况的小型木桶中的茶叶直接丢弃即可,保证产品品质同时降低损失,发
酵完成后通过失水和解块,便于后期茶叶的烘干挤压成形。
30.b)本发明采摘的茶树鲜叶为非雨天采摘的,一芽三叶到半木质化的茶叶,这类型茶叶较老,不好售卖,采用了这类型的茶叶,对于农民来说,解决了其收益问题,为农民创造了价值,另外这类型的茶叶本身价格低,能够降低原料采购成本,并且茶叶本身具有一定的硬度,在堆积发酵时,茶叶本身的硬度使得茶叶与茶叶之间留有空隙,不会紧紧贴合,利于空气流通,提高发酵效率和发酵品质,除此之外,相比较全木质化的茶叶,本发明采用的茶叶含氟量低,虽然氟是人体所需的微量元素之一,适量的氟对人体的骨骼和牙齿的发育有着重要的作用,但是过量的氟则会导致氟骨病、氟斑牙等疾病发生,本技术方案中采用的茶叶更符合人们对健康的需求。
31.c)本发明在杀青和杀二青时调整控制的温度是杀青机的锅温,相比较监测控制茶叶的温度,对于工作人员来说,监测控制杀青机锅温的温度更加简单方便。
32.d)本发明在步骤c)和步骤e)中均采用揉捻机进行揉捻,操作简单方便,揉捻效果好。
33.e)本发明在步骤g)中采用的小型木桶的直径为1~2m,高度为1.2~1.5m,每个小型木桶发酵后的茶叶在800~1000斤之间,满足生产要求,同时,这样大小的木桶在茶叶发酵时能够确保茶叶处于高温高湿的状态,提高发酵效率,提高茶叶发酵后的品质,并且便于工作人员将茶叶翻匀,还便于工作人员在茶叶发酵过程中观察茶叶的发酵状态,根据需要实时对其进行调整,避免因为木桶过高、过矮或口径过大给工作人员翻茶时造成不便,还避免木桶过大导致茶叶失水降温速度过快,影响茶叶发酵后的品质,避免木桶过小堆积的茶叶数量不够,茶叶发酵不充分影响品质。
34.f)本发明采用连续杀青机的锅温为100~120℃,避免温度过高导致茶叶失水过快,没有完全散开,制茶时容易碎,避免温度过低影响生产效率,在保证生产效率的同时,提高了成茶的品质。
具体实施方式
35.下面结合具体实施例进行说明。
36.为使本发明实施方式的目的、技术方案和优点更加清楚,下面将对本发明实施方式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方式是本发明一部分实施方式,而不是全部的实施方式。基于本发明中的实施方式,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作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方式,都属于本发明保护的范围。因此,以下对在本发明的实施方式的详细描述并非旨在限制要求保护的本发明的范围,而是仅仅表示本发明的选定实施方式。
37.实施例1:
38.本实施例所描述的是一种方便快捷的高品质黑茶生产工艺,包括以下步骤:
39.步骤a)原料准备:采摘茶树鲜叶;
40.步骤b)高温杀青:将所述茶树鲜叶用杀青机在锅温350℃的条件下进行杀青,直至杀透为止;
41.步骤c)揉捻:待步骤b)中杀青后的茶叶回软,然后通过揉捻机以轻-重-轻的加压方式揉捻1小时,本实施例中,通过在杀青后的茶叶上加盖薄膜的方式进行回软,除此之外,
还可以采用现有的回潮机对杀青后的茶叶进行处理等;
42.步骤d)杀二青:将步骤c)中揉捻好的茶叶通过杀青机在锅温180℃的条件下进行二次杀青;
43.步骤e)复揉:将步骤d)中二次杀青后的茶叶再次回软,然后通过揉捻机以轻-重-轻的加压方式再次揉捻1小时;
44.步骤f)检测处理:工作人员通过触摸茶叶的手感凭借经验对步骤e)中复揉后的茶叶的水分含量进行检测,判断茶叶的水分含量是否为35%,如果茶叶水分含量低于35%,通过补水将其水分含量调整至35%,如果茶叶水分含量高于35%,通过失水将其水分含量调整至35%,采用向茶叶喷洒水的方式补水,采用将茶叶置于太阳下烘晒的方式失水;
45.步骤g)发酵:将在步骤f)中处理后水分含量为35%的茶叶分装在多个小型木桶中进行发酵8天,然后将每个小型木桶中的茶叶翻匀,再通过补水将每个小型木桶中茶叶的水分含量补充至35%,采用的小型木桶的直径为1m,高度为1.2m;
46.步骤h)重复步骤g)4次,再将得到的茶叶发酵8天,完成发酵;
47.步骤i)失水解块:将步骤h)中完成发酵的茶叶通过连续杀青机在锅温100℃的条件下进行失水和解块。
48.实施例2:
49.本实施例所描述的是一种方便快捷的高品质黑茶生产工艺,包括以下步骤:
50.步骤a)原料准备:在非雨天采摘一芽三叶到半木质化的茶树鲜叶;
51.步骤b)高温杀青:将所述茶树鲜叶通过杀青机在锅温400℃的条件下进行杀青,直至杀透为止;
52.步骤c)揉捻:待步骤b)中杀青后的茶叶回软,然后通过揉捻机以轻-重-轻的加压方式揉捻1.5小时;
53.步骤d)杀二青:将步骤c)中揉捻好的茶叶通过杀青机在锅温200℃的条件下进行二次杀青;
54.步骤e)复揉:将步骤d)中二次杀青后的茶叶再次回软,然后通过揉捻机以轻-重-轻的加压方式再次揉捻1.5小时;
55.步骤f)检测处理:工作人员通过现有的水分含量检测设备对步骤e)中复揉后的茶叶的水分含量进行检测,判断茶叶的水分含量是否为35%,如果茶叶水分含量低于35%,通过补水将其水分含量调整至35%,如果茶叶水分含量高于35%,通过失水将其水分含量调整至35%,采用向茶叶喷洒水的方式补水,采用将茶叶置于烘房的方式失水;
56.步骤g)发酵:将在步骤f)中处理后水分含量为35%的茶叶分装在多个小型木桶中进行发酵8天,然后将每个小型木桶中的茶叶翻匀,再通过补水将每个小型木桶中茶叶的水分含量补充至35%,采用的小型木桶的直径为1m,高度为1.2m;
57.步骤h)重复步骤g)4次,再将得到的茶叶发酵8天,完成发酵;
58.步骤i)失水解块:将步骤h)中完成发酵的茶叶通过连续杀青机在锅温120℃的条件下进行失水和解块。
59.实施例3:
60.本实施例所描述的是一种方便快捷的高品质黑茶生产工艺,包括以下步骤:
61.步骤a)原料准备:在非雨天采摘一芽三叶到半木质化的茶树鲜叶;
62.步骤b)高温杀青:将所述茶树鲜叶通过杀青机在锅温350℃的条件下进行杀青,直至杀透为止;
63.步骤c)揉捻:待步骤b)中杀青后的茶叶回软,然后通过揉捻机以轻-重-轻的加压方式揉捻1小时;
64.步骤d)杀二青:将步骤c)中揉捻好的茶叶通过杀青机在锅温180℃的条件下进行二次杀青;
65.步骤e)复揉:将步骤d)中二次杀青后的茶叶再次回软,然后通过揉捻机以轻-重-轻的加压方式再次揉捻1小时;
66.步骤f)检测处理:工作人员通过现有的水分含量检测设备对步骤e)中复揉后的茶叶的水分含量进行检测,判断茶叶的水分含量是否为40%,如果茶叶水分含量低于40%,通过补水将其水分含量调整至40%,如果茶叶水分含量高于40%,通过失水将其水分含量调整至40%,采用向茶叶喷洒水的方式补水,采用将茶叶置于烘房的方式失水;
67.步骤g)发酵:将在步骤f)中处理后水分含量为35%的茶叶分装在多个小型木桶中进行发酵7天,然后将每个小型木桶中的茶叶翻匀,再通过补水将每个小型木桶中茶叶的水分含量补充至40%,采用的小型木桶的直径为2m,高度为1.5m;
68.步骤h)重复步骤g)2次,再将得到的茶叶发酵7天,完成发酵;
69.步骤i)失水解块:将步骤h)中完成发酵的茶叶通过连续杀青机在锅温100℃的条件下进行失水和解块。
70.实施例4:
71.步骤a)原料准备:在非雨天采摘一芽三叶到半木质化的茶树鲜叶;
72.步骤b)高温杀青:将所述茶树鲜叶通过杀青机在锅温350℃的条件下进行杀青,直至杀透为止;
73.步骤c)揉捻:待步骤b)中杀青后的茶叶回软,然后通过杀青机在锅温以轻-重-轻的加压方式揉捻1.5小时;
74.步骤d)杀二青:将步骤c)中揉捻好的茶叶通过杀青机在锅温200℃的条件下进行二次杀青;
75.步骤e)复揉:将步骤d)中二次杀青后的茶叶再次回软,然后通过揉捻机以轻-重-轻的加压方式再次揉捻1.5小时;
76.步骤f)检测处理:工作人员通过现有的水分含量检测设备对步骤e)中复揉后的茶叶的水分含量进行检测,判断茶叶的水分含量是否处于45%,如果茶叶水分含量低于45%,通过补水将其水分含量调整至45%,如果茶叶水分含量高于45%,通过失水将其水分含量调整至45%,采用向茶叶喷洒水的方式补水,采用将茶叶置于烘房的方式失水;
77.步骤g)发酵:将在步骤f)中处理后水分含量为45%的茶叶分装在多个小型木桶中进行发酵6天,然后将每个小型木桶中的茶叶翻匀,再通过补水将每个小型木桶中茶叶的水分含量补充至45%,采用的小型木桶的直径为2m,高度为1.5m;
78.步骤h)重复步骤g)3次,再将得到的茶叶发酵6天,完成发酵;
79.步骤i)失水解块:将步骤h)中完成发酵的茶叶通过连续杀青机在锅温120℃的条件下进行失水和解块。
80.对比例1:
81.传统工艺制备黑茶
82.步骤a)杀青:采摘黑茶原料,在300℃锅温的锅中高温快炒;
83.步骤b)初揉:将步骤a)中得到的茶叶通过揉捻机进行初揉;
84.步骤c)渥堆:将步骤b)中得到的茶叶堆成1米的茶堆,加盖湿布,保温保湿,渥堆发酵60天;
85.步骤d)复揉:将步骤c)中得到的茶叶通过揉捻机复揉;
86.步骤e)烘焙:将步骤d)得到的茶叶通过烘焙的方式进行干燥;
87.步骤f)自然晾置:将步骤e)中得到的茶叶置于阴凉通风处自然晾干,再精加工成黑茶茶砖。
88.黑茶评价
89.按照国家标准gb/t 23776-2018茶叶感官评审方法表b.5黑茶(散茶)品质评语与各品质因子评分表对实施例和对照例制备的黑茶产品进行评价打分。
90.评价分为外形(a)、汤色(b)、香气(c)、滋味(d)、叶底(e),共五个方面。具体评分规则如下:
91.1、观外形(20%):肥硕或壮结、或显毫、形态美,色泽油润,匀整,净度好的,给分90-99分;尚壮结或较紧结、有毫,色泽均匀润,较匀整,净度较好的,给分80-89分;壮实或紧实或粗实,尚匀净的,给分70-79分。
92.2、看汤色(15%):红浓、橙红、橙黄色、明亮的,给分90-99分;红浓、橙红、橙黄色,尚明亮的,给分80-89分。红浓暗或深黄或黄绿欠亮或浑浊的,给分70-79分。
93.3、闻香气(25%):香气纯正,无杂气味,香高爽的,给分90-99分。香气较高尚纯正,无杂气味的,给分80-89分。尚纯,给分70-79分。
94.4、滋味(30%):醇厚,回味甘爽的,给分90-99分。较醇厚,给分80-89分;尚醇70-79分。
95.5、叶底(10%):嫩软多芽,明亮,匀齐,给分90-99分;尚嫩匀,略有芽,明亮,尚匀齐,给分80-89分;尚柔软、尚明、欠匀齐,给分70-79分。
96.对于各个实施例和对照例制备的黑茶产品的感官评审打分结果如下:
97.表1黑茶感官评审结果
[0098] 外形(20)汤色(15)香气(25)滋味(30)叶底(10)综合实施例1919293949392.6实施例2889492909191实施例3959088899190.6实施例4939189909291对比例1817977717877.2
[0099]
通过各个实施例和对比例评审打分结果来看,本发明制备的黑茶产品感官评审打分均高于对比例,本发明制备的黑茶产品相较于对比例,对其汤色、香气和滋味的改善较为明显,其汤色橙红明亮,香气怡人,纯正高爽,滋味浑厚。
[0100]
随机盲测
[0101]
将各个实施例和对比例制备的黑茶进行随机盲测,评价项目包括:香气、汤色,茶汤滋味。对比过程中随机邀请茶叶爱好者25位,进行盲评打分,各个维度满分10分,最低分5
分,对于打分结果求取平均值,评价结果如下:
[0102] 香气汤色滋味实施例1999实施例2998实施例3898实施例4899对比例1667
[0103]
随机盲评结果与黑茶感官评价结果基本一致,表明本发明制备的黑茶产品与传统工艺制备的黑茶产品在茶叶香气、色泽和口感滋味等方面均有较大的改善,更受消费者欢迎。
[0104]
以上仅是本发明的优选实施方式,应当指出的是,上述优选实施方式不应视为对本发明的限制,本发明的保护范围应当以权利要求所限定的范围为准。对于本技术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来说,在不脱离本发明的精神和范围内,还可以做出若干改进和润饰,这些改进和润饰也应视为本发明的保护范围。
当前第1页1 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