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油甘果渣制备油甘茶的方法

文档序号:32387641发布日期:2022-11-30 06:53阅读:265来源:国知局
一种油甘果渣制备油甘茶的方法

1.本发明属于食品加工技术领域,尤其涉及一种油甘果渣制备油甘茶的方法。


背景技术:

2.油甘,一般指油柑,别名油甘子、余甘子、余甘果、牛柑子、牛甘果、喉甘子、庵摩勒、庵罗果、米含、望果、木波、滇橄榄等,是大戟科叶下珠属植物,喜温暖干热气候,广泛分布于菲律宾、马来西亚、南美、印度、斯里兰卡、印度尼西亚、中南半岛和中国,在中国分布于江西、福建、广东、海南、广西、四川、贵州和云南等省区。余甘子是一味中药,有清热凉血、消食健胃、生津止咳的功效,主要治血热血瘀、消化不良、咳嗽、喉痛、口干及维生素c 缺乏症。近年研究结果表明,油甘果具有防癌、抗氧化、抗衰老、保肝等作用。油甘果经榨汁后,果渣中还含有大量的多酚、黄酮类化合物和氨基酸、维生素等营养物质,有很好的抗氧化、抗衰老、抗菌消炎和消食的作用。
3.橘子皮具有理气调中、燥湿化痰、健胃除湿、降低血压等功能,可用于治疗脾胃气滞所引起的消化不良、脘腹胀满及痰湿所致的咳喘等。
4.油甘果传统的利用方式主要是将果实榨汁,用于生产饮料等系列产品,而果渣丢弃;水果店、奶茶店等商店则主要取橘子果肉,橘子皮往往得不到充分利用。为此我们提出一种油甘果渣制备油甘茶的方法。


技术实现要素:

5.本发明实施例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油甘果渣制备油甘茶的方法,旨在解决上述背景技术中提出的问题。
6.为实现上述目的,本发明提供如下技术方案:
7.一种油甘果渣制备油甘茶的方法,包括以下步骤:
8.步骤s1:选料:选择榨汁后废弃的新鲜油甘果渣、橘皮作为原料,用榨汁机打碎,使用纱布过滤,混匀;
9.步骤s2:萎凋:采用烘干+自然萎凋组合方式对果渣进行萎凋处理;将果渣均匀摊开,捻散,厚度为0.5~1.5cm,烘干设备的温度为40~45℃,处理45~60min,含水率至65~70%;随后进行自然萎凋处理,将果渣摊开,厚度为0.8~1cm,萎凋时间为5~7h,萎凋果渣含水率为60
±
3%;
10.步骤s3:揉捻:揉捻过程加压程度为“轻-重-轻”,时间为30~60min,温度为20~23℃,相对湿度大于85%;揉捻过程中添加0.8%~1.5%的油甘汁,混匀后进行发酵处理;
11.步骤s4:发酵:将经过揉捻的果渣平摊在发酵盒内,厚度为0.5~1.5cm,同时发酵温度为25~30℃,湿度为85%~90%,发酵1~2d,中途翻搅3~4次,进行发酵;
12.步骤s5:干燥:采用烤箱对发酵果渣进行初烘,温度为210~230℃,时间为15-30min,含水率至30%进行摊晾;摊晾时间小于2h,冷却后进行二次烘干,二次烘干的温度为75~90℃,低温提香,时间为60~90min,含水率小于7%,摊晾散热后即完成初制,获得油甘
30min,含水率至30%进行摊晾;摊晾时间小于2h,冷却后进行二次烘干,二次烘干的温度为75~90℃,低温提香,时间为60~90min,含水率小于7%,摊晾散热后即完成初制,获得油甘茶;
34.步骤s6:包装:将制得的油甘茶进行分装(分装的油甘茶便于冲泡;表层用复合薄膜袋包装,以防止吸潮和污染)。
35.在本发明实施例中,参照国家标准《茶叶感官审评方法(gb/t 23776-2018)》红茶类进行品评,取茶样3g,茶水比(质量体积比)1:50,置于相应的评茶杯中,注满沸水、加盖计时,选择冲泡时间为红茶类5min,依次等速滤出茶汤,留叶底于杯中,按汤色、香气、滋味、叶底的顺序逐项审评。内质评审方法:汤色:注意光线和用具的影响;香气:一手持杯,一手持盖,半开杯盖,靠近闻2~3s,随后合上杯盖,可反复1~2次。热嗅(杯温约75度)、温嗅(杯温约 45度)、冷嗅(杯温接近室温)结合进行;滋味:用茶匙取适量(5ml)茶汤于口内,通过吸吮使茶汤在口腔内循环打转,接触舌头各部位,吐出茶汤或咽下。茶汤温度50度为宜;叶底:茶叶全部倒入叶底盘,用目测、手感评审。
[0036][0037]
作为本发明的一种优选实施例,所述步骤s1中,油甘果渣与橘皮渣按照9.2: 0.8的比例混匀。
[0038]
作为本发明的一种优选实施例,所述步骤s1中,榨汁前加入10%的纯水。
[0039]
作为本发明的一种优选实施例,所述油甘汁的具体制备操作为:选取新鲜呈淡黄色的成熟油甘,洗净,去柄去核,采用压榨机进行榨汁,加入3倍体积的纯水,用8层纱布进行过滤,即获得油甘汁。
[0040]
在本发明实施例中,优选的,榨汁后的油甘果渣可用于下一轮原料。
[0041]
作为本发明的一种优选实施例,所述步骤s3中,采用揉捻机或人工揉捻。
[0042]
在本发明实施例中,优选的,揉捻机揉捻60min,采用人工揉捻则持续揉捻 30min。
[0043]
作为本发明的一种优选实施例,将所述油甘茶制作为袋泡型或冲剂型。
[0044]
作为本发明的一种优选实施例,所述油甘茶制作冲剂型时,经步骤s5处理后,将初制油甘茶进行粉碎,粉碎后过20目筛,进行再匀质处理后,放入干燥箱中,75℃干燥2h,获得冲剂型油甘茶。
[0045]
实施例1
[0046]
一种油甘果渣制备油甘茶(袋泡型油甘茶)的方法,包括以下步骤:
[0047]
步骤s1:选料:选择榨汁后废弃的新鲜油甘果渣、橘皮作为原料,用榨汁机(九阳jyl-c022e)打碎,榨汁前加入10%的纯水;使用纱布过滤,其中,油甘果渣用8层纱布过滤,橘皮用4层纱布过滤,按照油甘:橘皮=9.2:0.8的比例充分混匀;
[0048]
步骤s2:萎凋:采用烘干+自然萎凋组合方式对果渣进行萎凋处理;将果渣均匀摊开,抖散,厚度控制在1cm;烘干设备温度调至45℃,处理60min,含水率至67%;随后进行自
然萎凋处理,将果渣抖散摊开,厚度为0.8cm,萎凋时间为5h,萎凋果渣含水率降为60%;感官特征为果渣失去光泽,颜色变淡,肉质柔软,紧握成团,松手揉散后无汁液黏附,底部不附着汁液;
[0049]
步骤s3:揉捻:采用揉捻机或人工揉捻,揉捻过程加压程度为“轻-重-轻”,揉捻机揉捻60min,采用人工揉捻则持续揉捻30min;揉捻温度控制在23℃,相对湿度90%;以揉捻果肉细胞充分破损,少量汁液外溢,黏附于果渣表面为揉捻适度;揉捻过程中添加1%的油甘汁,混匀后进行发酵处理;
[0050]
步骤s4:发酵:将经过揉捻的果渣平摊在发酵盒内,厚度控制在0.5cm,同时将发酵温度控制为28℃,湿度90%,发酵1d,中途翻搅4次,确保氧气供应充足;发酵状态达到果渣呈黄红色,带淡淡发酵酒香时,即可结束发酵,此时表面有少数糖晶析出;
[0051]
步骤s5:干燥:采用烤箱(格兰仕x1r)对发酵果渣进行初烘,温度设为 230℃,时间25min,含水率至30%左右进行摊晾;摊晾20min,冷却后进行二烘;二烘的温度控制在75℃,低温提香,烘烤90min,含水率为3%,此时果渣为黄褐色或棕褐色,若为黑褐色则表明已烤焦,需舍去;将少数块状果渣碾碎后为散粉状,无黏附现象;摊晾散热后即完成初制;
[0052]
步骤s6:包装:将制得的油甘茶装入无纺布茶包袋,便于冲泡;外层再用复合薄膜袋包装,以防止吸潮和污染。
[0053]
实施例2
[0054]
一种油甘果渣制备油甘茶(冲剂型油甘茶)的方法,包括以下步骤:
[0055]
步骤s1:选料:选择榨汁后废弃的新鲜油甘果渣、橘皮作为原料,用榨汁机(九阳jyl-c022e)打碎,榨汁前加入10%的纯水;使用纱布过滤,其中,油甘果渣用8层纱布过滤,橘皮用4层纱布过滤,按照油甘:橘皮=9.2:0.8的比例充分混匀;
[0056]
步骤s2:萎凋:采用烘干+自然萎凋组合方式对果渣进行萎凋处理。将果渣均匀摊开,抖散,厚度控制在1cm;烘干设备温度调至45℃,处理60min,含水率至67%;随后进行自然萎凋处理,将果渣抖散摊开,厚度为0.8cm,萎凋时间为5h,萎凋果渣含水率降为60%;感官特征为果渣失去光泽,颜色变淡,肉质柔软,紧握成团,松手揉散后无汁液黏附,底部不附着汁液;
[0057]
步骤s3:揉捻:采用揉捻机或人工揉捻,揉捻过程加压程度为“轻-重-轻”,揉捻机揉捻60min,采用人工揉捻则持续揉捻30min;揉捻温度控制在23℃,相对湿度90%;以揉捻果肉细胞充分破损,少量汁液外溢,黏附于果渣表面为揉捻适度。揉捻过程中添加1%的油甘汁,混匀后进行发酵处理;
[0058]
步骤s4:发酵:将经过揉捻的果渣平摊在发酵盒内,厚度控制在0.5cm,同时将发酵温度控制为28℃,湿度90%,发酵1d,中途翻搅4次,确保氧气供应充足;发酵状态达到果渣呈黄红色,带淡淡发酵酒香时,即可结束发酵,此时表面有少数糖晶析出;
[0059]
步骤s5:干燥:采用烤箱(格兰仕x1r)对发酵果渣进行初烘,温度设为 230℃,时间25min,含水率至30%左右进行摊晾;摊晾20min,冷却后进行二烘。二烘的温度控制在75℃,低温提香,烘烤90min,含水率为7%,此时果渣为黄褐色,若为黑褐色则表明已烤焦,需舍去;将少数块状果渣碾碎后为散粉状,无黏附现象;摊晾散热后即完成初制;
[0060]
步骤s6:粉碎:将初制油甘茶进行粉碎,粉碎后过20目筛,倒入匀质机中进行再匀质处理,时间为3分钟,得到均匀的油甘茶,再放入干燥箱中,75℃干燥2小时,获得油甘茶;
[0061]
步骤s7:包装:将制得的冲剂型油甘茶用复合薄膜袋包装,以防止吸潮和污染。
[0062]
本发明的工作原理是:
[0063]
该油甘果渣制备油甘茶的方法,将油甘果渣和橘皮制成一种茶包,既方便冲泡,又能保持二者功效,使其具有稳定血糖、调节血压、降脂、消食、健脾、生津止渴、消炎杀菌等功能;适用于高血糖、高血压、高血脂、脂肪肝和肥胖症的预防和治疗;长期饮用可以润肺化痰,促进消化,缓解喉炎、胃痛和肠炎,增强人体免疫力,提高体内脂质分解能力;不仅成本低,而且风味纯正,天然无害,实现资源二次利用,提高其经济价值。
[0064]
以上仅是本发明的优选实施方式,应当指出,对于本领域的技术人员来说,在不脱离本发明构思的前提下,还可以作出若干变形和改进,这些也应该视为本发明的保护范围,这些均不会影响本发明实施的效果和专利的实用性。
当前第1页1 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