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白茶茶膏的制备方法与流程

文档序号:32166025发布日期:2022-11-12 04:37阅读:313来源:国知局
一种白茶茶膏的制备方法与流程

1.本发明属于茶膏制备技术领域,特别涉及一种白茶茶膏的制备方法。


背景技术:

2.茶膏作为中国传统的速溶茶,相比于传统茶叶,茶膏的体积小,重量轻便于携带,同时冲泡简单且冲泡后没有残留物,白茶功能性成分有多酚类、咖啡碱、氨基酸、茶色素等成分,具有抗氧化、抗炎抗菌、降血糖的作用,在中药理论中,其味甘,微苦,性平,偏凉,归肺,肝,脾,胃经,具有宣肺透疹,清肝明目,健脾清胃的作用。
3.经检索,专利申请号2014103476698涉及一种保留原茶香气滋味的茶膏及加工工艺,以普洱生茶、普洱熟茶、绿茶、乌龙茶、红茶、白茶等为原料,按茶叶与体积分数为20%-50%的食用乙醇以1:5-1:30的质量比混合,封闭浸泡,室温静置24~96小时过滤得茶汤;将茶汤40-50℃减压浓缩至半胶体状,再在真空恒温干燥箱40~50℃减压干燥,趁热灌注模具塑造成型即得茶膏。该专利采用乙醇浸泡,营养物质的提取效果不佳。
4.经检索,专利申请号2009100950751涉及加热回流法提取普洱茶膏加工工艺,研究了不同浸提温度、茶水比和过筛程度对浓缩时间、得率、汤色、香气、滋味及溶解性的影响,在茶膏生产过程中不添加任何添加剂,保持了茶叶原有的色香味等,采用当今较为先进的科技手段,运用了加热回流浸提、减压过滤、真空浓缩、真空干燥等先进技术提取普洱茶膏,使得现代普洱茶膏的制作过程更科学、更简便、更卫生,所得产品的品质更能得到保障。利于茶叶产品增值和节约资源,有利于云南特有植物资源的开发利用,研制开发普洱茶膏具有很强的现实意义,该工艺易于工业化生产,但是其仅仅是针对普洱茶的提取工艺。
5.在现有的市场中的茶膏大多以普洱茶为原料进行制作完成的茶膏,而普洱茶又与白茶在制作工艺上存在较大区别,普洱茶在加工工序中采用后发酵工艺,需要原料具有一定的成熟度,否则很难发酵成功,而白茶在原料的选择上相对要嫩很多,在制备时讲究自然萎凋,不炒不揉,尽管白茶营养价值丰富,但因其口味较淡,市场发展比较滞后,基于上述在现有白茶茶膏制作过程中,没有较好的方法能够在制成茶膏的过程中,保留白茶有益成分的同时丰富其口感,进而得到品质上佳的白茶茶膏。


技术实现要素:

6.本发明的目的是克服现有技术中不足,提供一种白茶茶膏的制备方法,将白茶茶汤在浓缩过程中,控制浓缩条件为0.1mpa,温度65℃~75℃,转速60r/min,浓缩时间45min~100min,能够得到营养物质流失最少的茶膏,其中将浓缩时间控制在75分钟时,所得到的白茶茶膏,口感丰富,品质最好。
7.为了实现上述目的,本发明采用的技术方案是:一种白茶茶膏的制备方法,包括以下步骤:步骤1、茶叶挑选:取干净无虫害的的白茶茶叶,挑去异物。
8.步骤2、茶汤浸提:将茶叶泡在90℃~100℃水中,15~20min。
9.步骤3、过滤茶汤:用四层白纱布过滤茶汤,取过滤液。
10.步骤4、真空浓缩:浓缩条件为0.1mpa~0.25mpa,温度55℃~70℃,转速60r/min,浓缩时间45min~100min。
11.步骤5、真空干燥:干燥条件为0.1mpa,温度50℃~65℃,干燥时间150min~180min。
12.步骤6、脱模塑形:将干燥后的茶膏脱模后,利用粉末压片机压制成型。
13.优选的,所述步骤1中挑选的茶叶为一芽一叶的初展鲜叶,留用大小均匀,茶柄较短的茶叶,将挑选后的茶叶置于竹筛中,铺凉厚度2cm~4cm,温度25℃~30℃,进行通风,使鲜叶水分流失,直至脆硬的鲜叶变得柔软。
14.优选的,对步骤1中的茶叶进行初步烘干,温度控制在125℃~135℃,时间10min~15min,继续摊凉20min~25min,完成后进一步烘干,温度65℃~75℃,时间控制在30min~45min。
15.优选的,步骤3中所述四层白纱布第一层为100目,第二层120目,第三层与第四层均为160目。
16.本发明与现有技术相比较有益效果表现在:在对茶汤进行浓缩过程中,控制浓缩条件,尤其是优选条件为0.2mpa,温度70℃,转速60r/min,浓缩时间75min时,通过不断优化容器内部压强同时配合70℃的温度,能够使茶汤中的营养物质与水分子最大程度上进行分离,持续75分钟进行浓缩,使水分子被充分析出,能够得到营养物质流失最少、口感丰富、品质最好的茶膏。
附图说明
17.附图1是本发明一种白茶茶膏的制备方法中试验例1中没食子酸标准曲线图。
18.附图2是本发明一种白茶茶膏的制备方法试验例1中不同浓缩时间段下茶多酚含量对比图。
19.附图3是本发明一种白茶茶膏的制备方法试验例2中咖啡碱标准曲线图。
20.附图4是本发明一种白茶茶膏的制备方法试验例2中不同浓缩时间段下咖啡碱含量对比图。
21.附图5是本发明一种白茶茶膏的制备方法试验例3中谷氨酸标准曲线图。
22.附图6是本发明一种白茶茶膏的制备方法试验例3中不同浓缩时间段下谷氨酸含量对比图。
具体实施方式
23.下面将结合本发明实施例中的实施例1-5,对比例1-4以及试验例1-3,对本发明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仅仅是本发明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发明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做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发明保护的范围。
24.实施例1:一种白茶茶膏的制备方法,包括以下步骤:步骤1、茶叶挑选:取干净无虫害的的一芽一叶的初展鲜叶,留用大小均匀,茶柄较
短的茶叶,将挑选后的茶叶置于竹筛中,铺凉厚度2cm,温度25℃,进行通风,使鲜叶水分流失,直至脆硬的鲜叶变得柔软,挑去异物,进行初步烘干,温度控制在125℃,时间10min,继续摊凉20min,完成后进一步烘干,温度65℃,时间控制在30min。
25.步骤2、茶汤浸提:将茶叶泡在90℃水中,15min。
26.步骤3、过滤茶汤:用四层白纱布过滤茶汤,四层白纱布第一层为100目,第二层120目,第三层与第四层均为160目,取过滤液。
27.步骤4、真空浓缩:浓缩条件为0.1mpa,温度55℃,转速60r/min,浓缩时间45min。
28.步骤5、真空干燥:干燥条件为0.1mpa,温度50℃,干燥时间150min。
29.步骤6、脱模塑形:将干燥后的茶膏脱模后,利用粉末压片机压制成型。
30.实施例2:一种白茶茶膏的制备方法,包括以下步骤:步骤1、茶叶挑选:取干净无虫害的的一芽一叶的初展鲜叶,留用大小均匀,茶柄较短的茶叶,将挑选后的茶叶置于竹筛中,铺凉厚度2cm,温度25℃,进行通风,使鲜叶水分流失,直至脆硬的鲜叶变得柔软,挑去异物,进行初步烘干,温度控制在125℃,时间10min,继续摊凉20min,完成后进一步烘干,温度65℃,时间控制在30min。
31.步骤2、茶汤浸提:将茶叶泡在90℃水中,15min。
32.步骤3、过滤茶汤:用四层白纱布过滤茶汤,四层白纱布第一层为100目,第二层120目,第三层与第四层均为160目,取过滤液。
33.步骤4、真空浓缩:浓缩条件为0.15mpa,温度70℃,转速60r/min,浓缩时间60min。
34.步骤5、真空干燥:干燥条件为0.1mpa,温度50℃,干燥时间150min。
35.步骤6、脱模塑形:将干燥后的茶膏脱模后,利用粉末压片机压制成型。
36.实施例3:一种白茶茶膏的制备方法,包括以下步骤:步骤1、茶叶挑选:取干净无虫害的的一芽一叶的初展鲜叶,留用大小均匀,茶柄较短的茶叶,将挑选后的茶叶置于竹筛中,铺凉厚度2cm,温度25℃,进行通风,使鲜叶水分流失,直至脆硬的鲜叶变得柔软,挑去异物,进行初步烘干,温度控制在125℃,时间10min,继续摊凉20min,完成后进一步烘干,温度65℃,时间控制在30min。
37.步骤2、茶汤浸提:将茶叶泡在90℃水中,15min。
38.步骤3、过滤茶汤:用四层白纱布过滤茶汤,四层白纱布第一层为100目,第二层120目,第三层与第四层均为160目,取过滤液。
39.步骤4、真空浓缩:浓缩条件为0.2mpa,温度70℃,转速60r/min,浓缩时间75min。
40.步骤5、真空干燥:干燥条件为0.1mpa,温度50℃,干燥时间150min。
41.步骤6、脱模塑形:将干燥后的茶膏脱模后,利用粉末压片机压制成型。
42.实施例4:一种白茶茶膏的制备方法,包括以下步骤:步骤1、茶叶挑选:取干净无虫害的的一芽一叶的初展鲜叶,留用大小均匀,茶柄较短的茶叶,将挑选后的茶叶置于竹筛中,铺凉厚度2cm,温度25℃,进行通风,使鲜叶水分流失,直至脆硬的鲜叶变得柔软,挑去异物,进行初步烘干,温度控制在125℃,时间10min,继续摊凉20min,完成后进一步烘干,温度65℃,时间控制在30min。
43.步骤2、茶汤浸提:将茶叶泡在90℃水中,15min。
44.步骤3、过滤茶汤:用四层白纱布过滤茶汤,四层白纱布第一层为100目,第二层120目,第三层与第四层均为160目,取过滤液。
45.步骤4、真空浓缩:浓缩条件为0.25mpa,温度70℃,转速60r/min,浓缩时间90min。
46.步骤5、真空干燥:干燥条件为0.1mpa,温度50℃,干燥时间150min。
47.步骤6、脱模塑形:将干燥后的茶膏脱模后,利用粉末压片机压制成型。
48.实施例5:一种白茶茶膏的制备方法,包括以下步骤:步骤1、茶叶挑选:取干净无虫害的的一芽一叶的初展鲜叶,留用大小均匀,茶柄较短的茶叶,将挑选后的茶叶置于竹筛中,铺凉厚度2cm,温度25℃,进行通风,使鲜叶水分流失,直至脆硬的鲜叶变得柔软,挑去异物,进行初步烘干,温度控制在125℃,时间10min,继续摊凉20min,完成后进一步烘干,温度65℃,时间控制在30min。
49.步骤2、茶汤浸提:将茶叶泡在90℃水中,15min。
50.步骤3、过滤茶汤:用四层白纱布过滤茶汤,四层白纱布第一层为100目,第二层120目,第三层与第四层均为160目,取过滤液。
51.步骤4、真空浓缩:浓缩条件为0.2mpa,温度70℃,转速60r/min,浓缩时间100min。
52.步骤5、真空干燥:干燥条件为0.1mpa,温度50℃,干燥时间150min。
53.步骤6、脱模塑形:将干燥后的茶膏脱模后,利用粉末压片机压制成型。
54.对比例1:步骤1、茶叶挑选:取干净无虫害的的一芽多叶的云南大叶为普洱茶叶为原料。
55.步骤2、茶汤浸提:将茶叶泡在90℃水中,15min。
56.步骤3、过滤茶汤:用四层白纱布过滤茶汤,四层白纱布第一层为100目,第二层120目,第三层与第四层均为160目,取过滤液。
57.步骤4、真空浓缩:浓缩条件为0.2mpa,温度70℃,转速60r/min,浓缩时间75min。
58.步骤5、真空干燥:干燥条件为0.1mpa,温度50℃,干燥时间150min。
59.步骤6、脱模塑形:将干燥后的茶膏脱模后,利用粉末压片机压制成型。
60.对比例2:步骤1、茶叶挑选:取干崇安县星村乡桐木关的正山小种为原料。
61.步骤2、茶汤浸提:将茶叶泡在90℃水中,15min。
62.步骤3、过滤茶汤:用四层白纱布过滤茶汤,四层白纱布第一层为100目,第二层120目,第三层与第四层均为160目,取过滤液。
63.步骤4、真空浓缩:浓缩条件为0.2mpa,温度70℃,转速60r/min,浓缩时间75min。
64.步骤5、真空干燥:干燥条件为0.1mpa,温度50℃,干燥时间150min。
65.步骤6、脱模塑形:将干燥后的茶膏脱模后,利用粉末压片机压制成型。
66.对比例3:一种白茶茶膏的制备方法,包括以下步骤:步骤1、茶叶挑选:取干净无虫害的的一芽一叶的初展鲜叶,留用大小均匀,茶柄较短的白茶茶叶,将挑选后的茶叶置于竹筛中,铺凉厚度2cm,温度25℃,进行通风,使鲜叶水分流失,直至脆硬的鲜叶变得柔软,挑去异物,进行初步烘干,温度控制在125℃,时间
10min,继续摊凉20min,完成后进一步烘干,温度65℃,时间控制在30min。
67.步骤2、茶汤浸提:将茶叶泡在90℃水中,15min。
68.步骤3、过滤茶汤:用四层白纱布过滤茶汤,四层白纱布第一层为100目,第二层120目,第三层与第四层均为160目,取过滤液。
69.步骤4、真空浓缩:浓缩条件为0.02mpa,温度45℃,转速60r/min,浓缩时间30min。
70.步骤5、真空干燥:干燥条件为0.1mpa,温度50℃,干燥时间150min。
71.步骤6、脱模塑形:将干燥后的茶膏脱模后,利用粉末压片机压制成型。
72.对比例4:一种白茶茶膏的制备方法,包括以下步骤:步骤1、茶叶挑选:取干净无虫害的的一芽一叶的初展鲜叶,留用大小均匀,茶柄较短的白茶茶叶,将挑选后的茶叶置于竹筛中,铺凉厚度2cm,温度25℃,进行通风,使鲜叶水分流失,直至脆硬的鲜叶变得柔软,挑去异物,进行初步烘干,温度控制在125℃,时间10min,继续摊凉20min,完成后进一步烘干,温度65℃,时间控制在30min。
73.步骤2、茶汤浸提:将茶叶泡在90℃水中,15min。
74.步骤3、过滤茶汤:用四层白纱布过滤茶汤,四层白纱布第一层为100目,第二层120目,第三层与第四层均为160目,取过滤液。
75.步骤4、真空浓缩:浓缩条件为0.35mpa,温度90℃,转速60r/min,浓缩时间120min。
76.步骤5、真空干燥:干燥条件为0.1mpa,温度50℃,干燥时间150min。
77.步骤6、脱模塑形:将干燥后的茶膏脱模后,利用粉末压片机压制成型。
78.试验例1:1.供试液制备精密称取上述种茶膏样品各1g,置于100ml锥形瓶中,加入30ml超纯水,由于茶膏在常温中溶解速度较为缓慢,所以需要放置在超声清洗器中进行超声溶解并且用玻璃棒充分搅拌均匀,完全溶解后用玻璃棒移入500ml容量瓶中,并且用超纯水清洗锥形瓶三次,合并溶液后加超纯水至刻度线定容备用。
79.2.茶多酚对照品溶液的配制精密0.011g没食子酸于锥形瓶中,加入适量超纯水溶解,移入100ml容量瓶并定容至刻度,摇匀。即可得每1ml含没食子酸1mg的茶多酚对照品溶液。
80.3.茶多酚标准曲线绘制及成分测定用移液管精准吸取“2.1”对照品溶液0、1、2、3、4、5、6ml以及供试液各1ml于一组25ml具塞比色管中,加入水稀释成10ml,再分别加入5.0ml福林酚试剂,摇匀后静置8min,之后再加入4.0ml 7.5%碳酸钠溶液,加水定容至刻度,摇匀,常温放置1h,以试剂空白为标准,用10mm比色皿、在765nm波长条件下用紫外分光光度计测定吸光度(a),以吸光度为纵坐标,浓度为横坐标,建立线性曲线方程,并绘制标准曲线如下表所示。
81.移液量ml标准品浓度μg/ml吸光度000.061100.1492200.2773300.437
4400.5355500.644试验例2:1.咖啡碱对照品溶液的配制吸取咖啡碱标准品5ml(1mg/ml)移入100ml容量瓶中,加水定容至刻度线,摇匀静置,作为工作液(1ml含咖啡碱0.05mg)。
82.2.啡碱标准曲线绘制及成分测定取咖啡碱工作液“3.1”,分别吸取0.0、0.5、1.0、3.0、5.0、7.0、9.0ml咖啡碱工作液于一组25ml具塞比色管中,各加入1.0ml 0.01mol/l盐酸,用水稀释至刻度,混匀,以试剂空白为标准,用10mm石英比色杯,在波长274nm处测定吸光度(a),以吸光度为纵坐标,浓度为横坐标,建立线性曲线方程,绘制标准曲线。
83.3.产品成分测定用移液管吸取供试液10ml至100ml容量瓶中,加入4ml 0.01mol/l盐酸和1ml碱式乙酸铅溶液,用水定容至刻度,混匀,静置澄清过滤。准确吸取滤液25ml,注入50ml容量瓶中,加入0.1ml 4.5mol/l硫酸溶液,加水稀释至刻度,混匀,静置澄清过滤,用10mm石英比色杯,在波长274nm处测定吸光度(a),咖啡碱标准品数据如下表所示。移液量ml标准品浓度mg/ml吸光度00.0010.0360.50.0020.0721.00.0040.173.00.0060.2525.00.010.417.00.0140.589.00.0180.75
84.试验例3:1.谷氨酸对照品溶液的配制精密称取100mg谷氨酸于锥形瓶中,加入适量水溶解,并移入100ml容量瓶中定容,吸取5ml溶液于50ml容量瓶中并定容至刻度线。
85.2.谷氨酸标准曲线绘制及成分测定取上述对照品溶液0.0、1.0、1.5、2.0、2.5、3.0、3.5ml,加水稀释成50ml,摇匀,再各取1ml及供试液样品1ml于25ml具塞比色管中,加入ph值8.0磷酸盐缓冲液0.5ml和2%茚三酮溶液0.5ml,混匀后放入沸水浴15min。静置冷却后,加入超纯水定容至25ml,以试剂空白为标准,用10mm石英比色杯,在波长570nm处,测定吸光度(a),以吸光度为纵坐标,浓度为横坐标,建立线性曲线方程,绘制标准曲线,谷氨酸标准品数据如下表所示。移液量ml标准品浓度mg/ml吸光度000.00010.0040.071.50.0060.1052.00.0080.134
2.50.010.1663.00.0120.197
86.将上述试验样品进行品质检测后,其中氨基酸含量按gb/t 8314-2013进行检测,茶多酚含量按iso 14502-1进行检测,咖啡碱含量按gb/t 8312-2013进行检测,整理可得对比数据,如下表所示:项目名称组分含量茶多酚咖啡碱谷氨酸实施例119.85%13.10%6.42%实施例219.70%13.80%6.50%实施例320.70%15.30%6.60%实施例420.45%14.20%6.62%实施例516.95%14.70%6.61%对比例115.55%13.20%4.20%对比例214.85%12.11%3.65%对比例310.60%8.65%3.60%对比例411.55%8.95%3.15%综上所述,在茶膏的制作过程中,茶汤的浓缩很大程度上决定了茶膏最终产品的品质,在对茶汤进行浓缩过程中,控制浓缩条件为0.2mpa,温度70℃,转速60r/min,浓缩时间75min,此时通过不断增大容器内部压强同时配合70℃的温度,能够使茶汤中的营养物质与水分子最大程度上进行分离,再持续75分钟进行浓缩,使水分子被充分析出,若进一步增大容器内部压强同时延长浓缩时间会使得水分子析出后,茶汤中的营养物质也会被挥发从而导致营养物质流失,能够得到营养物质流失最少的茶膏;因此控制浓缩条件为0.2mpa,温度70℃,转速60r/min,浓缩时间75min所得到的白茶茶膏,口感丰富,品质最好。
87.与此同时,白茶由于和普洱茶与红茶,从茶叶内部纹理以及生长环境的不同,其植株构造不同,在运用本发明中的方法进行普洱茶茶膏与红茶茶膏的制作中并不能得到品质最为上佳的茶膏产品。
88.以上内容已经示出和描述了本发明的实施例,对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而言,可以理解在不脱离本发明原理的情况下可以对这些实施例进行多种变化、修改、替换和变型,只要不偏离发明的结构或者超越本权利要求书所定义的范围,均应属于本发明的保护范围。
当前第1页1 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