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绿茶高效摊青方法与流程

文档序号:32299804发布日期:2022-11-23 07:56阅读:69来源:国知局

1.本发明涉及的是绿茶加工技术领域,具体涉及一种绿茶高效摊青方法。


背景技术:

2.随着社会的发展和人民生活的提高,越来越多的人崇尚自然,回归自然。茶叶作为一种天然保健饮料,深受广大消费者青睐,消费量逐年上升。茶类品种较多,主要分为红茶、绿茶、乌龙茶和花茶等品种,其中绿茶是未经发酵制成的茶,保留了鲜叶的天然物质,含有的茶多酚、儿茶素、叶绿素、咖啡碱、氨基酸、维生素等营养成分也较多。绿茶中保留的天然物质成分,对防衰老、防癌、抗癌、杀菌、消炎等均有特殊效果,是其他茶类所不及的,其干茶色泽和冲泡后的茶汤、叶底以绿色为主调,因而非常深受广大消费者青睐。
3.在绿茶制作过程中,摊青是一个非常重要的加工环节,是对鲜叶原料品质控制的主要手段,茶叶鲜叶采摘下来后,通过摊放过程产生的内部生化反应,是形成绿茶香气滋味的重要基础因素之一。通过摊青可以促进鲜叶水分的逐渐散失,内质成分的缓慢变化,使其叶片面积萎缩,叶质由硬变软,叶色由鲜绿转变为墨绿,香味也相应的发生改变,从而为后续工序提供良好的基础条件。
4.在春茶采摘时期,会经常面临着春雨绵绵或低温天气的特定气象条件,从而使采摘的鲜叶水分差别极大,这给鲜叶的摊青处理带来了许多困扰。由于摊青的质量跟环境的温度、湿度、以及摊放的厚度、摊放的时间等参数,有着密切的关系。传统的摊青方式主要是利用自然环境温湿度条件进行生产,无法保证摊青的质量。而且,对于不同等级的茶叶所处理的方法、所要求的环境条件也应该不同。在鲜叶摊青过程中,如果出现散热不良,则容易造成发烧变红,从而影响摊青质量。因此,为了提高成品绿茶的茶汤滋味,有利于其色香味等内质品质的提高,应针对不同气象条件下采摘的鲜叶,则需要采取相应的摊青方式进行摊青处理,从而提高绿茶的产品质量及制作效率。


技术实现要素:

5.本发明要解决的技术问题是针对背景技术中存在的问题,为了提高成品绿茶的茶汤滋味,有利于其色香味等内质品质的提高,从而提供一种针对不同气象条件下采摘的鲜叶进行分类摊青的方法,具体地说是一种绿茶高效摊青方法。
6.为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发明所采用的技术方案为:一种绿茶高效摊青方法,所述摊青方法包括以下步骤:(1)将绿茶初制的厂房分隔成多个单独的摊青间;(2)在每个摊青间内放置多个具有若干层结构的摊放架,并在摊放架的每一层上均放置有与摊放架相配合的摊放盘,并在摊青间预留相应的操作空间通道;在所述摊青间内设有与厂房外部带风机的热风装置或带风机的热风发生器相通的通风管道,并在所述摊放架中设有与通风管道相通的通风孔;(3)对采摘的鲜叶按检验分级,可分为雨水鲜叶、高峰时鲜叶及低温时鲜叶,经过
检验分级后,对于不同的鲜叶,放置在不同的摊青间,在同一个摊青间,将相同的鲜叶均匀铺放在摊放盘上,然后在将摊放盘放置在摊放架上,并固定,最后对摊放的鲜叶进行摊青处理,所述摊青处理具体包括以下四个阶段:第一阶段:封闭摊青间,对于雨水鲜叶,控制摊青间的相对湿度在40~45%,通过外部带风机的热风装置或带风机的热风发生器向通风管道输入温度为23~26℃的强暖风,保持1~1.5小时;对于高峰时鲜叶,控制摊青间的相对湿度在50~55%,通过外部带风机的热风装置或带风机的热风发生器向通风管道输入温度为22~25℃的弱暖风,保持1.5~2小时;而对于低温时鲜叶,控制摊青间的相对湿度在45~50%,通过外部带风机的热风装置或带风机的热风发生器向通风管道输入温度为20~23℃的较强暖风,保持0.5~1小时;第二阶段:打开摊青间,使摊青间处于敞开状态,保持3~6小时;第三阶段:封闭摊青间,对于雨水鲜叶,控制摊青间的相对湿度在40~45%,通过外部带风机的热风装置或带风机的热风发生器向通风管道输入温度为23~26℃的强暖风,保持2~3小时;对于高峰时鲜叶,控制摊青间的相对湿度在50~55%,通过外部带风机的热风装置或带风机的热风发生器向通风管道输入温度为22~25℃的弱暖风,保持3~4小时;而对于低温时鲜叶,控制摊青间的相对湿度在45~50%,通过外部带风机的热风装置或带风机的热风发生器向通风管道输入温度为20~23℃的较强暖风,保持1~2小时;第四阶段:保持摊青间的封闭状态,在自然条件下保持5~8小时,即完成摊青。
7.进一步地,本发明所述的一种绿茶高效摊青方法,其中所述摊青间的面积为15~20平方米,每个摊放架的占地面积为2~3平方米,并在每个摊青间内放置有6个摊放架,6个摊放架分为两排布置于摊青间内,中间为操作空间通道,所述摊放架由多根金属圆管相互焊接构成具有10~15层的方形框架结构,构成所述方形框架的立柱和横杆的内腔相互相通,构成通风通道,相邻两层之间的间隔距离为20~25cm;所述摊放盘为与摊放架相匹配的竹制结构,并在相邻两层之间的立柱上沿其轴向设有2~3个与其内腔相通的通风孔,所述通风孔的出口方向朝摊放盘方向布置,所述通风孔由多个微型针孔组成,每个摊放架中有一个立柱与通风管道相连接,通过厂房外部带风机的热风装置或带风机的热风发生器提供热能,利用通风管道向摊放架中的立柱输入暖风,并利用通风孔向铺放在摊放盘中的鲜叶提供用于摊青的暖风。
8.进一步地,本发明所述的一种绿茶高效摊青方法,其中所述强暖风是指风力为4.5~5.0m/s的暖风,所述较强暖风是指风力为3.5~4.0m/s的暖风,而所述弱暖风是指风力为2.5~3.0m/s的暖风。
9.进一步地,本发明所述的一种绿茶高效摊青方法,其中对于均匀铺放在摊放盘上的雨水鲜叶,其铺放厚度为3~5cm,对于均匀铺放在摊放盘上的高峰时鲜叶,其铺放厚度为4~6cm,而对于均匀铺放在摊放盘上的低温时鲜叶,其铺放厚度为5~7cm。
10.采用本发明所述的一种绿茶高效摊青方法,其中所述的雨水鲜叶,是指雨天或露水天采的茶叶鲜叶,含表面水比较大,高峰时鲜叶是指正常天气条件下采摘的茶叶鲜叶,含表面水比较少,而低温时鲜叶是指在阴天,气压相对较低的天气条件下采摘的茶叶鲜叶,由于采摘时的气候条件不同,则鲜叶的表面水分差别较大。因此,对于不同气象条件下采摘的鲜叶,要避免水分多或过度失水的问题,如果水分多,则会出现熟闷味,失去鲜爽感;而水分少,则不能使鲜叶内部充分产生生化反应,不利用滋味及香味品质的提高。
11.采用本发明所述的一种绿茶高效摊青方法,与现有技术相比,其有益效果在于:通过在现有的绿茶初制厂房中分隔为多个单独的摊青间,利用摊青间对不同气象条件下采摘的鲜叶进行分别摊青处理,通过设置于摊青间的摊放架与布置的通风管道连接,在厂房外部带风机的热风装置或带风机的热风发生器的作用下,利用通风孔向铺放在摊放盘中的鲜叶提供暖风,这样能够提高摊青效率,还能节约厂房面积,通过输入的暖风,并控制摊青间的温度及湿度,从而提高鲜叶的摊青质量,并为后续加工工序提供了较佳的制作基础。由此可见,采用本发明所述的摊青方法,具有设置简单,操作方便,通过对不同的鲜叶进行摊青处理,可为后续加工工序提供优质原料,从而为提高绿茶的制作效率及产品质量奠定了基础,不仅提高了加工效率,而且使其加工品质也得到了保证。
具体实施方式
12.为了更充分的解释本发明的实施,以下结合具体实施例来进一步说明本发明。所举实例只用于解释本发明,而不是限定本发明的范围。
13.实施例1一种绿茶高效摊青方法,所述摊青方法包括以下步骤:(1)将绿茶初制的厂房分隔成多个面积为15平方米单独的摊青间;(2)在每个摊青间内放置6个摊放架,6个摊放架分为两排布置于摊青间内,中间为操作空间通道,并在摊放架的每一层上均放置有与摊放架相配合的摊放盘,每个摊放架的占地面积为2平方米;在所述摊青间内设有与厂房外部带风机的热风装置或带风机的热风发生器相通的通风管道,并在所述摊放架中设有与通风管道相通的通风孔;其中所述摊放架由多根金属圆管相互焊接构成具有10层的方形框架结构,构成所述方形框架的立柱和横杆的内腔相互相通,构成通风通道,相邻两层之间的间隔距离为20cm;所述摊放盘为与摊放架相匹配的竹制结构,并在相邻两层之间的立柱上沿其轴向设有2个与其内腔相通的通风孔,所述通风孔的出口方向朝摊放盘方向布置,所述通风孔由多个微型针孔组成,每个摊放架中有一个立柱与通风管道相连接,通过厂房外部带风机的热风装置或带风机的热风发生器提供热能,利用通风管道向摊放架中的立柱输入暖风,并利用通风孔向铺放在摊放盘中的鲜叶提供用于摊青的暖风;(3)对采摘的鲜叶按检验分级,可分为雨水鲜叶、高峰时鲜叶及低温时鲜叶,经过检验分级后,对于不同的鲜叶,放置在不同的摊青间,在同一个摊青间,将相同的鲜叶均匀铺放在摊放盘上,然后在将摊放盘放置在摊放架上,并固定,其中对于均匀铺放在摊放盘上的雨水鲜叶,其铺放厚度为3cm,对于均匀铺放在摊放盘上的高峰时鲜叶,其铺放厚度为4cm,而对于均匀铺放在摊放盘上的低温时鲜叶,其铺放厚度为5cm;最后对摊放的鲜叶进行摊青处理,所述摊青处理具体包括以下四个阶段:第一阶段:封闭摊青间,对于雨水鲜叶,控制摊青间的相对湿度在40%,通过外部带风机的热风装置或带风机的热风发生器向通风管道输入温度为23℃的强暖风,保持1.5小时;对于高峰时鲜叶,控制摊青间的相对湿度在50%,通过外部带风机的热风装置或带风机的热风发生器向通风管道输入温度为22℃的弱暖风,保持2小时;而对于低温时鲜叶,控制摊青间的相对湿度在45%,通过外部带风机的热风装置或带风机的热风发生器向通风管道输入温度为20℃的较强暖风,保持1小时;其中所述强暖风是指风力为4.5m/s的暖风,所述
较强暖风是指风力为3.5m/s的暖风,而所述弱暖风是指风力为2.5m/s的暖风;第二阶段:打开摊青间,使摊青间处于敞开状态,保持3~4小时;第三阶段:封闭摊青间,对于雨水鲜叶,控制摊青间的相对湿度在40%,外部带风机的热风装置或带风机的热风发生器向通风管道输入温度为23℃的强暖风,保持3小时;对于高峰时鲜叶,控制摊青间的相对湿度在50%,通过外部带风机的热风装置或带风机的热风发生器向通风管道输入温度为22℃的弱暖风,保持4小时;而对于低温时鲜叶,控制摊青间的相对湿度在45%,通过外部带风机的热风装置或带风机的热风发生器向通风管道输入温度为20℃的较强暖风,保持2小时;其中所述强暖风是指风力为4.5m/s的暖风,所述较强暖风是指风力为3.5m/s的暖风,而所述弱暖风是指风力为2.5m/s的暖风;第四阶段:保持摊青间的封闭状态,在自然条件下保持5小时,即完成摊青。
14.实施例2一种绿茶高效摊青方法,所述摊青方法包括以下步骤:(1)将绿茶初制的厂房分隔成多个面积为18平方米单独的摊青间;(2)在每个摊青间内放置6个摊放架,6个摊放架分为两排布置于摊青间内,中间为操作空间通道,并在摊放架的每一层上均放置有与摊放架相配合的摊放盘,每个摊放架的占地面积为2.5平方米;在所述摊青间内设有与厂房外部带风机的热风装置或带风机的热风发生器相通的通风管道,并在所述摊放架中设有与通风管道相通的通风孔;其中所述摊放架由多根金属圆管相互焊接构成具有12层的方形框架结构,构成所述方形框架的立柱和横杆的内腔相互相通,构成通风通道,相邻两层之间的间隔距离为23cm;所述摊放盘为与摊放架相匹配的竹制结构,并在相邻两层之间的立柱上沿其轴向设有3个与其内腔相通的通风孔,所述通风孔的出口方向朝摊放盘方向布置,所述通风孔由多个微型针孔组成,每个摊放架中有一个立柱与通风管道相连接,通过厂房外部带风机的热风装置或带风机的热风发生器提供热能,利用通风管道向摊放架中的立柱输入暖风,并利用通风孔向铺放在摊放盘中的鲜叶提供用于摊青的暖风;(3)对采摘的鲜叶按检验分级,可分为雨水鲜叶、高峰时鲜叶及低温时鲜叶,经过检验分级后,对于不同的鲜叶,放置在不同的摊青间,在同一个摊青间,将相同的鲜叶均匀铺放在摊放盘上,然后在将摊放盘放置在摊放架上,并固定,其中对于均匀铺放在摊放盘上的雨水鲜叶,其铺放厚度为4cm,对于均匀铺放在摊放盘上的高峰时鲜叶,其铺放厚度为5cm,而对于均匀铺放在摊放盘上的低温时鲜叶,其铺放厚度为6cm;最后对摊放的鲜叶进行摊青处理,所述摊青处理具体包括以下四个阶段:第一阶段:封闭摊青间,对于雨水鲜叶,控制摊青间的相对湿度在42%,通过外部带风机的热风装置或带风机的热风发生器向通风管道输入温度为24℃的强暖风,保持75分钟;对于高峰时鲜叶,控制摊青间的相对湿度在53%,通过外部带风机的热风装置或带风机的热风发生器向通风管道输入温度为23℃的弱暖风,保持100分钟;而对于低温时鲜叶,控制摊青间的相对湿度在48%,通过外部带风机的热风装置或带风机的热风发生器向通风管道输入温度为22℃的较强暖风,保持45分钟;其中所述强暖风是指风力为4.7m/s,所述较强暖风是指风力为3.7m/s,而所述弱暖风是指风力为2.7m/s;第二阶段:打开摊青间,使摊青间处于敞开状态,保持4~5小时;第三阶段:封闭摊青间,对于雨水鲜叶,控制摊青间的相对湿度在42%,通过外部带
风机的热风装置或带风机的热风发生器向通风管道输入温度为24℃的强暖风,保持2.5小时;对于高峰时鲜叶,控制摊青间的相对湿度在53%,通过外部带风机的热风装置或带风机的热风发生器向通风管道输入温度为23℃的弱暖风,保持3.5小时;而对于低温时鲜叶,控制摊青间的相对湿度在48%,通过外部带风机的热风装置或带风机的热风发生器向通风管道输入温度为22℃的较强暖风,保持1.5小时;其中所述强暖风是指风力为4.7m/s的暖风,所述较强暖风是指风力为3.7m/s的暖风,而所述弱暖风是指风力为2.7m/s的暖风;第四阶段:保持摊青间的封闭状态,在自然条件下保持7小时,即完成摊青。
15.实施例3一种绿茶高效摊青方法,所述摊青方法包括以下步骤:(1)将绿茶初制的厂房分隔成多个面积为20平方米单独的摊青间;(2)在每个摊青间内放置6个摊放架,6个摊放架分为两排布置于摊青间内,中间为操作空间通道,并在摊放架的每一层上均放置有与摊放架相配合的摊放盘,每个摊放架的占地面积为3平方米;在所述摊青间内设有与厂房外部带风机的热风装置或带风机的热风发生器相通的通风管道,并在所述摊放架中设有与通风管道相通的通风孔;其中所述摊放架由多根金属圆管相互焊接构成具有15层的方形框架结构,构成所述方形框架的立柱和横杆的内腔相互相通,构成通风通道,相邻两层之间的间隔距离为25cm;所述摊放盘为与摊放架相匹配的竹制结构,并在相邻两层之间的立柱上沿其轴向设有3个与其内腔相通的通风孔,所述通风孔的出口方向朝摊放盘方向布置,所述通风孔由多个微型针孔组成,每个摊放架中有一个立柱与通风管道相连接,通过厂房外部通带风机的热风装置或带风机的热风发生器提供热能,利用通风管道向摊放架中的立柱输入暖风,并利用通风孔向铺放在摊放盘中的鲜叶提供用于摊青的暖风;(3)对采摘的鲜叶按检验分级,可分为雨水鲜叶、高峰时鲜叶及低温时鲜叶,经过检验分级后,对于不同的鲜叶,放置在不同的摊青间,在同一个摊青间,将相同的鲜叶均匀铺放在摊放盘上,然后在将摊放盘放置在摊放架上,并固定,其中对于均匀铺放在摊放盘上的雨水鲜叶,其铺放厚度为5cm,对于均匀铺放在摊放盘上的高峰时鲜叶,其铺放厚度为6cm,而对于均匀铺放在摊放盘上的低温时鲜叶,其铺放厚度为7cm;最后对摊放的鲜叶进行摊青处理,所述摊青处理具体包括以下四个阶段:第一阶段:封闭摊青间,对于雨水鲜叶,控制摊青间的相对湿度在45%,通过外部带风机的热风装置或带风机的热风发生器向通风管道输入温度为26℃的强暖风,保持1小时;对于高峰时鲜叶,控制摊青间的相对湿度在55%,通过外部带风机的热风装置或带风机的热风发生器向通风管道输入温度为25℃的弱暖风,保持1.5小时;而对于低温时鲜叶,控制摊青间的相对湿度在50%,通过外部带风机的热风装置或带风机的热风发生器向通风管道输入温度为23℃的较强暖风,保持30分钟;其中所述强暖风是指风力为5.0m/s的暖风,所述较强暖风是指风力为4.0m/s的暖风,而所述弱暖风是指风力为3.0m/s的暖风;第二阶段:打开摊青间,使摊青间处于敞开状态,保持5~6小时;第三阶段:封闭摊青间,对于雨水鲜叶,控制摊青间的相对湿度在45%,通过外部带风机的热风装置或带风机的热风发生器向通风管道输入温度为26℃的强暖风,保持2小时;对于高峰时鲜叶,控制摊青间的相对湿度在55%,通过外部带风机的热风装置或带风机的热风发生器向通风管道输入温度为25℃的弱暖风,保持3小时;而对于低温时鲜叶,控制摊青
间的相对湿度在50%,通过外部带风机的热风装置或带风机的热风发生器向通风管道输入温度为23℃的较强暖风,保持1小时;其中所述强暖风是指风力为5.0m/s的暖风,所述较强暖风是指风力为4.0m/s的暖风,而所述弱暖风是指风力为3.0m/s的暖风;第四阶段:保持摊青间的封闭状态,在自然条件下保持8小时,即完成摊青。
16.本发明实施例1至3所采用的摊放架,采用多根金属圆管相互焊接构成具有多层的方形框架结构,在实际制作过程中,一般制作为矩形结构即可,同时,要求构成所述矩形框架的立柱和横杆的内腔相互相通,构成通风通道,并在相邻两层之间的立柱上沿其轴向设有与其内腔相通的通风孔,所述通风孔由多个微型针孔组成,所述通风孔的出口方向朝摊放盘方向布置。要求每个摊放架中有一个立柱与通风管道相连接,通过厂房外部带风机的热风装置或带风机的热风发生器提供热能,利用通风管道向摊放架中的立柱输入暖风,并利用通风孔向铺放在摊放盘中的鲜叶提供用于摊青的暖风,针对不同的鲜叶,输入不同温度的的暖风,这样能够减少摊青,从而提高摊青效率。而对于摊放架的结构及具体焊接方式,属于现有技术中的通用设备,其不同点就是要求构成摊放架的立柱和横杆内腔之间能相互相通,达到输送暖风的目的即可,因而就没有给出摊放架的具体结构示意图。
17.而对于摊放盘,采用竹制结构,只要与摊放架相匹配,并能拆卸或固定于摊放架中就可以。
18.为了说明采用本发明所述摊青方法的效果,按实施例2所述摊青方法与传统的摊青方法(即将采摘的鲜叶直接放置于地面上的竹席中,在自然条件下进行摊晾)相比,而其余均按现有绿茶制作工艺制作的绿茶,只有摊青步骤不同,其它步骤相同,由于没有对采摘的鲜叶进行分类,不仅出现同一批加工的茶叶产品质量差别比较大,而且在汤色、香气及滋味等方面明显差于实施例2所述方法制作的绿茶。
19.由此可见,采用本发明所述摊青方法,从影响摊青的温度、湿度、以及摊放的厚度和摊放的时间等参数进行控制,针对雨水鲜叶、高峰时鲜叶及低温时鲜叶,由于其叶面的水分含量不同,采取相应的温湿度,并控制相应的摊放厚度及摊放时间,进行摊青处理,鲜叶经过摊青处理后,从而可为后续加工工序提供优质原料,并为提高绿茶的制作效率及产品质量奠定了基础。
20.以上所述仅为本发明的优选实施例,并不用以限制本发明,对于本领域的技术人员来说,本发明可以有各种更改和变化,凡在本发明的精神和原则之内,所作的任何修改、等同替换、改进等,均应包含在本发明的保护范围之内。
当前第1页1 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