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淡水石首鱼饲料及其投喂方法与流程

文档序号:33011323发布日期:2023-01-20 13:28阅读:35来源:国知局
一种淡水石首鱼饲料及其投喂方法与流程

1.本发明属于饲料技术领域,特别是涉及一种淡水石首鱼饲料及其投喂方法。


背景技术:

2.淡水石首鱼(aplodinotus grunniens),又名淡水大黄鱼,肉质、体型均与海水大黄鱼类似,但终生生活于淡水水体中。分类学上属鲈形目(perciformes)石首鱼科(sciaenidae),原产于北美洲,属于底栖杂食性鱼类,具有生长快速、肉质鲜美、营养丰富且无肌间刺等优点,产业前景广阔。为了更快地推进淡水石首鱼的产业化进程,完成从苗种到成鱼的高效配合饲料养殖极为重要。淡水石首鱼属于杂食性鱼类,野外环境中以食用小鱼小虾为主,但消化能力较弱,生产上亟需一种既能起到诱食作用,又能够提高鱼体免疫力,同时还易于消化吸收的淡水石首鱼配合饲料及更有效的投喂方法。随着饲料原料价格的不断攀升,在保障淡水石首鱼保持良好的健康状况、最佳的产量、最优的饵料系数及生长必需的营养需求外,环境污染和成本都是设计饲料时需要考虑的因素。


技术实现要素:

3.针对上述现有技术中存在的不足,本发明提出一种淡水石首鱼饲料及其投喂方法。
4.为实现上述目的,本发明提出如下技术方案:
5.一种淡水石首鱼饲料,包括以下质量份的原料:豆粕30-50份,菜粕20-40份,鱼粉12-40份,鱼油5-9份,麸皮7-14份,米糠10-15份,裂殖壶菌粉2-8份,小球藻粉2-8份,维生素0.5-1份,矿物质1-2份。
6.进一步地,所述淡水石首鱼饲料包括以下质量份的原料:豆粕30-45份,菜粕20-30份,鱼粉12-30份,鱼油5-7份,麸皮7-12份,米糠10-13份,裂殖壶菌粉2-6份,小球藻粉2-6份,维生素0.5-1份,矿物质1-2份。
7.进一步地,所述淡水石首鱼饲料包括以下质量份的原料:豆粕30-40份,菜粕20-26份,鱼粉12-18份,鱼油5-6份,麸皮7-10份,米糠10-11份,裂殖壶菌粉2-5份,小球藻粉2-5份,维生素0.5-1份,矿物质1-2份。
8.进一步地,所述淡水石首鱼饲料包括以下质量份的原料:豆粕30份,菜粕20份,鱼粉12份,鱼油5份,麸皮7份,米糠10份,裂殖壶菌粉2.5份,小球藻粉2份,维生素0.5份,矿物质1份。
9.本发明还提供一种淡水石首鱼饲料的制备方法,步骤如下:称取原料,将原料粉碎过50目筛,充分混匀后,用小型饲料制粒机(不限于型号,例如可以用slp-45型,中国水科院渔业机械仪器研究所),制成直径1.5mm的沉性颗粒饲料,30℃烘干后放于-20℃冰箱保存备用。
10.本发明还提供一种淡水石首鱼饲料的投喂方法,在所述的淡水石首鱼饲料上喷洒em菌液,所述em菌液的喷洒量为淡水石首鱼饲料质量的1-5%,并静置5-20分钟再进行投
喂。
11.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发明的有益效果为:
12.本发明以豆粕、菜粕、鱼粉、鱼油、麸皮、米糠、裂殖壶菌粉、小球藻粉、维生素、矿物质为原料制备淡水石首鱼饲料,该饲料合理,能够满足鱼体生长所需营养且有助于增强鱼体免疫力。在饲料中使用豆粕、菜粕来替代昂贵的鱼粉,大大降低了鱼粉的使用量;裂殖壶菌粉的添加既可以增加饲料的诱食效果,也可增加鱼体中dha的含量,提高鱼体的免疫力;小球藻粉蛋白含量高,营养价值高,即可作为饲料中蛋白源的补充,富含多种维生素,也有助于增强机体免疫力。同时本发明制备的饲料需要结合正确的投喂方式,在投喂前使用em菌液对饲料进行喷洒,并静置处理,既有助于促进鱼体肠道内有益菌群的生长,也可初步分解饲料中的营养成分,减轻肠道的消化吸收压力,另外喷洒em菌的饲料进入养殖水体中,也有助于减轻水体的养殖环境压力。
13.本发明制备的淡水石首鱼饲料,在兼顾了营养需求、诱食效果的同时,做到了增强鱼体的免疫力,并提高了肌肉品质。搭配正确的投喂方法,又解决了淡水石首鱼消化能力偏弱这一缺陷。
附图说明
14.为了更清楚地说明本发明实施例或现有技术中的技术方案,下面将对实施例中所需要使用的附图作简单地介绍,显而易见地,下面描述中的附图仅仅是本发明的一些实施例,对于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来讲,在不付出创造性劳动的前提下,还可以根据这些附图获得其他的附图。
15.图1为饲料及em菌对淡水石首鱼生长的影响;
16.图2为饲料及em菌对淡水石首鱼血清免疫指标的影响;
17.图3为饲料及em菌对淡水石首鱼免疫相关基因表达的影响(均值
±
标准误,n=9)。
具体实施方式
18.现详细说明本发明的多种示例性实施方式,该详细说明不应认为是对本发明的限制,而应理解为是对本发明的某些方面、特性和实施方案的更详细的描述。
19.应理解本发明中所述的术语仅仅是为描述特别的实施方式,并非用于限制本发明。另外,对于本发明中的数值范围,应理解为还具体公开了该范围的上限和下限之间的每个中间值。在任何陈述值或陈述范围内的中间值以及任何其他陈述值或在所述范围内的中间值之间的每个较小的范围也包括在本发明内。这些较小范围的上限和下限可独立地包括或排除在范围内。
20.除非另有说明,否则本文使用的所有技术和科学术语具有本发明所述领域的常规技术人员通常理解的相同含义。虽然本发明仅描述了优选的方法和材料,但是在本发明的实施或测试中也可以使用与本文所述相似或等同的任何方法和材料。本说明书中提到的所有文献通过引用并入,用以公开和描述与所述文献相关的方法和/或材料。在与任何并入的文献冲突时,以本说明书的内容为准。
21.在不背离本发明的范围或精神的情况下,可对本发明说明书的具体实施方式做多种改进和变化,这对本领域技术人员而言是显而易见的。由本发明的说明书得到的其他实
施方式对技术人员而言是显而易见的。本技术说明书和实施例仅是示例性的。
22.关于本文中所使用的“包含”、“包括”、“具有”、“含有”等等,均为开放性的用语,即意指包含但不限于。
23.本发明中所述的“份”如无特别说明,均按质量份计。
24.本发明中的裂殖壶菌粉购买自厦门金达威生物科技有限公司。
25.本发明中的小球藻粉购买自上海光语生物科技有限公司。
26.本发明中的em菌液(有益微生物群)购买自江苏恒泰环保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27.一种淡水石首鱼饲料,包括以下质量份的原料:豆粕30-50份,菜粕20-40份,鱼粉12-40份,鱼油5-9份,麸皮7-14份,米糠10-15份,裂殖壶菌粉2-8份,小球藻粉2-8份,维生素0.5-1份,矿物质1-2份。
28.在一些优选实施例中,所述淡水石首鱼饲料包括以下质量份的原料:豆粕30-45份,菜粕20-30份,鱼粉12-30份,鱼油5-7份,麸皮7-12份,米糠10-13份,裂殖壶菌粉2-6份,小球藻粉2-6份,维生素0.5-1份,矿物质1-2份。
29.在一些优选实施例中,所述淡水石首鱼饲料包括以下质量份的原料:豆粕30-40份,菜粕20-26份,鱼粉12-18份,鱼油5-6份,麸皮7-10份,米糠10-11份,裂殖壶菌粉2-5份,小球藻粉2-5份,维生素0.5-1份,矿物质1-2份。
30.在一些优选实施例中,所述淡水石首鱼饲料包括以下质量份的原料:豆粕30份,菜粕20份,鱼粉12份,鱼油5份,麸皮7份,米糠10份,裂殖壶菌粉2.5份,小球藻粉2份,维生素0.5份,矿物质1份。
31.本发明还提供一种淡水石首鱼饲料的制备方法,步骤如下:称取原料,将原料粉碎过50目筛,充分混匀后,用小型饲料制粒机(slp-45型,中国水科院渔业机械仪器研究所),制成直径1.5mm的沉性颗粒饲料,30℃烘干后放于-20℃冰箱保存备用。
32.本发明还提供一种淡水石首鱼饲料的投喂方法,在所述的淡水石首鱼饲料上喷洒em菌液,所述em菌液的喷洒量为淡水石首鱼饲料质量的1-5%,并静置5-20分钟再进行投喂。
33.在一些优选实施例中,所述em菌液的喷洒量为淡水石首鱼饲料质量的1-3%,并静置5-10分钟再进行投喂。优选的,所述em菌液的喷洒量为淡水石首鱼饲料质量的1-2%,并静置5-8分钟再进行投喂。更优选的,所述em菌液的喷洒量为淡水石首鱼饲料质量的2%,并静置8分钟再进行投喂。
34.实施例1
35.一、试验设计
36.1、养殖试验
37.1)饲料组成
38.研究采用单因子试验设计,试验饲料以鱼粉、豆粕和菜粕为蛋白源,鱼油为脂肪源,麸皮和米糠为糖原,配制等氮等能基础饲料;添加2.5份的裂殖壶藻粉及2.0份小球藻粉配制实验饲料,饲料组成如表1所示。所有饲料原料粉碎后过50目筛,充分混匀后,用小型饲料制粒机(slp-45型,中国水科院渔业机械仪器研究所),制成直径1.5mm的沉性颗粒饲料,30℃烘干后放于-20℃冰箱保存备用。
39.表1实验饲料组成
40.原料成分/质量份对照组实验组豆粕3030菜粕2020鱼粉1212鱼油55麸皮77米糠1010裂殖壶藻粉02.5小球藻粉02维生素0.50.5矿物质11
41.注:a.每千克饲料矿物质含量:feso4·
7h2o,445.11mg;cuso4·
5h2o,35.61mg;znso4·
7h2o,391.70mg;na2seo3,0.71mg;mnso4·
4h2o,124.63mg;cocl2·
6h2o,1.78mg;ki,0.46mg;
42.b.每千克饲料维生素含量:va,9000iu;vb1,3.2mg;vb2,10.9mg;vb5,20mg;vb6,5mg;vb12,0.02mg;vc,50mg;vd,2000iu;ve,45mg;vk3,2.2mg;烟酸28mg;叶酸,1.6mg;泛酸,10mg;胆碱,329.08mg。
43.2)试验设计与养殖管理
44.采用常规投喂方法,分别投喂对照组饲料(基础饲料)和实验组饲料,即直接进行投喂,得到对照组和实验组;
45.采用本发明投喂方法,在对照组和实验组基础上,分别采用本发明的投喂方式,即用em菌液均匀喷洒到对应饲料(em菌使用比例为饲料重的2%)上,得到对照+em菌组和实验+em菌组。
46.养殖试验在中国水产科学研究院淡水渔业研究中心实验基地水泥池塘(规格:60m
×
30m)中进行,池塘平均水深2.5m,实验网箱规格为1m
×
1m
×
1m。试验用淡水石首鱼购于该实验基地,鱼体初重25.20
±
1.15g。试验分为4组,分别投喂对照组、实验组、对照+em菌组和实验+em菌组饲料,每组3个重复,每个重复25尾鱼。养殖期间,每天四次定时投喂(08:30,11:30,14:00和16:30)至表观饱食,每隔3天进行换水排污。养殖期间每天记录各重复组的摄食量(g),保持水温26-30℃,ph7.2-7.8,溶解氧>6mg/l,氨氮<0.05mg/l,养殖周期为8周。
47.2、样品采集与处理
48.养殖试验结束后,对淡水石首鱼禁食24h。每个重复随机选取3尾试验鱼并称重,用ms-222(浓度100mg/l)快速深度麻醉,用2.5ml医用注射器(肝素钠润湿)尾静脉取血,转移至1.5ml抗凝管中离心(4℃,7500r/min,10min),分离血清并保存于-80℃,用于相关生化及酶活性指标测定;活体解剖后,快速取肠道组织,液氮急速冷冻,于-80℃保存,用于相关基因表达检测。
49.每个重复剩余淡水石首鱼单独称重并计数,用于相关生长及形体指标测定。
50.3、生长指标计算
51.增重率(wgr,%)=100
×
(w
t-w0)/w
t
52.特定生长率(sgr,%/d)=100
×
(lnw
t-lnw0)/t
53.饵料系数(fcr)=wd/(w
t-w0)
54.注:wt,鱼体末均重(g);w0,鱼体初均重(g);wd,摄食饲料总重(g);t,养殖周期(天)。
55.4、血清生化指标测定
56.血清生化指标谷草转氨酶(ast)、谷丙转氨酶(alt)、总蛋白(tp)、白蛋白(alb)、球蛋白(glb)等用深圳迈瑞bs-400全自动生化分析仪测定,所用试剂购买于深圳迈瑞生物医疗有限公司。
57.5、血清抗氧化酶活性及皮质醇测定
58.血清抗氧化酶活性用商品化试剂盒测定,试剂盒均购自南京建成生物工程研究所。总超氧化物歧化酶(t-sod)用羟胺法,谷胱甘肽(gsh)用分光光度法,谷胱甘肽过氧化物酶(gpx)、抗超氧阴离子(asafr)用比色法,丙二醛(mda)用tba法测定。所有指标测定均严格按照相应试剂盒操作要求进行。
59.6、肌肉氨基酸含量测定
60.取各组实验鱼体的背部肌肉,-80℃冷冻干燥后研磨成粉末,用6mol/l的hcl在110℃下水解24h,用安捷伦-1100液相色谱分析仪测定其中的氨基酸含量。
61.7、数据处理
62.为衡量各指标在不同组的差异性,所得数据用ibmspss24.0进行独立样本t检验,各测量值用平均值
±
标准误(mean
±
sem)表示。
63.二、结果分析
64.1、实验饲料及em菌拌喂对淡水石首鱼生长性能的影响
65.实验饲料及em菌拌喂对淡水石首鱼生长的影响如图1所示。与对照组(con)相比,实验组(tre)、对照+em菌组(con+em)和实验+em菌组(tre+em)的末均重和特定生长率均显著提高(p《0.05),饵料系数均显著降低(p《0.05);其中实验+em菌组的末均重和特定生长率显著高于其他各组(p《0.05),饵料系数显著低于其他各组(p《0.05)。结果表明,裂殖壶菌粉、小球藻粉饲料拌喂em菌对淡水石首鱼的生长具有显著促进作用,并可显著降低饵料系数。
66.2、实验饲料及em菌拌喂对淡水石首鱼免疫性能的影响
67.实验饲料及em菌拌喂对淡水石首鱼血清免疫指标的影响如图2所示。与对照组(con)相比,实验组(tre)、对照+em菌组(con+em)和实验+em菌组(tre+em)的谷丙转氨酶(alt)活性均显著升高(p《0.05),对照+em菌组(con+em)和实验+em菌组(tre+em)的白蛋白(alb)和球蛋白(glb)均显著升高(p《0.05),其中实验+em菌组(tre+em)的alt、谷草转氨酶(ast)、alb和glb均显著高于其他各组(p《0.05),饵料系数显著低于其他各组(p《0.05);各组血清总蛋白(tp)和白蛋白/球蛋白(alb/glb)没有显著差异(p》0.05)。
68.实验饲料及em菌拌喂对淡水石首鱼肠道免疫相关基因表达的影响如图3所示。与对照组(con)相比,实验组(tre)、对照+em菌组(con+em)和实验+em菌组(tre+em)的bach1、cat、gstm和il-6的表达均显著上调(p《0.05),而实验+em菌组(tre+em)的nrf2、keap1、cat、gstm和il-6的表达均显著高于其他各组(p《0.05)。
69.结果表明,投喂实验饲料同时拌喂em菌可显著提高淡水石首鱼的免疫性能。
70.3、实验饲料及em菌拌喂对淡水石首鱼肌肉脂肪酸含量的影响
71.实验饲料及em菌拌喂对淡水石首鱼肌肉氨基酸含量的影响如表2所示。
72.与对照组(con)相比,实验+em菌组(tre+em)的饱和脂肪酸(σsfa)含量显著降低(p《0.05),多不饱和脂肪酸(σpufa)含量显著升高(p《0.05);对照+em菌组(con+em)和实验+em菌组(tre+em)的二十碳五烯酸(c20:5/epa)和二十二碳六烯酸(c22:6/dha)含量均显著高于对照组和实验组(p《0.05)。
73.结果表明,投喂裂殖壶菌粉、小球藻粉饲料同时拌喂em菌可显著提高淡水石首鱼肌肉的不饱和脂肪酸含量,且可以显著提高epa和dha的含量。
74.表2实验及em菌对淡水石首鱼肌肉脂肪酸的影响
[0075][0076][0077]
注:字母a,b,c表示有显著性统计学差异。
[0078]
以上所述仅为本发明的较佳实施例,并不用以限制本发明,凡在本发明的精神和原则之内所作的任何修改、等同替换和改进等,均应包含在本发明的保护范围之内。
当前第1页1 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