具有控释靶向性纳豆激酶-葛根素凝胶微球的制备方法

文档序号:33291490发布日期:2023-02-28 19:53阅读:142来源:国知局

1.本发明涉及食品加工领域,具体为一种具有控释靶向性纳豆激酶-葛根素凝胶微球的制备方法。


背景技术:

2.纳豆激酶是一种碱性丝氨酸蛋白酶,其主要由枯草纳豆芽胞杆菌在发酵纳豆过程中所产生。纳豆激酶的主要功能是治疗和预防血栓病。然而,纳豆激酶在胃酸环境下容易失活,直接口服纳豆激酶会大大降低其溶栓能力。因此,需要寻找合适的方法提高纳豆激酶在人体中的生物利用率。
3.黄酮类物质是日常饮食中摄入最为丰富的抗氧化剂,具有广泛的生理活性,但在加工、储藏过程及胃环境中的不稳定性、低溶解度,被动扩散和主动外排等因素都会降低黄酮的生物利用度,此外黄酮类化合物在胃肠道(酸碱度、酶的作用)中稳定性差,也是日常饮食中黄酮类化合物生物利用度不高的原因。
4.因此,制备可靠的运载体系,对纳豆激酶和黄酮等营养物质进行保护,降低其在口腔、胃液内引起的破坏,从而提高活性物质的生物利用度,具有很高的应用价值。


技术实现要素:

5.本发明的目的是为了提升纳豆激酶、黄酮等营养物质在人体内的生物利用度,提供一种具有控释靶向性纳豆激酶-葛根素凝胶微球的生产方法,本发明所用的技术方案为:
6.一种具有控释靶向性纳豆激酶-葛根素凝胶微球的生产方法,生产方法具体如下:
7.s1.称取60-80g纳豆激酶,溶解于2-3l饮用水中后,一起置于直径45-50cm的平底容器内,采用低温-ph诱导法,迫使纳豆激酶的结构发生定向异化,得到料液a;
8.s2.保持步骤s1低温-ph诱导后的低温环境,将溶解好的葛根素均匀喷洒于料液a中,静置3-4分钟后,采用6-7gy/min的x-射线进行处理,得到物料b;
9.s3.将质量浓度为10-12%的海藻酸钠溶液均匀喷洒于物料b中,得到料液c,然后采用孔径800-820纳米的微细管道,将料液c匀速滴入氯化钙溶液中,制得凝胶微球。
10.步骤s1所述的低温-ph诱导法,具体处理过程为:
11.采用逐步降温的方法,以2℃/min的速度将纳豆激酶溶液的温度逐步降至2-4℃,保持3-4min,然后采用酸碱缓冲液,以0.2/min的速度调节溶液ph值,迫使纳豆激酶的α-螺旋含量变为42.5-42.8%。
12.步骤s2所述的x-射线进行处理具体为:
13.采用x-射线处理20秒、停止15秒,继续使用x-射线处理16秒、停止20秒,接着使用x-射线处理12秒、停止25秒,然后使用x-射线处理8秒、停止30秒。
14.本发明的有益效果在于:
15.1、纳豆激酶经过低温-ph诱导后发生结构异化,置于低温环境下,采用x-射线处理(低强度、间歇性逐步减弱)可以在保持纳豆激酶活性位点结构基本不变的情况下,促进葛
根素与纳豆激酶在特定肽段的氢键和共轭结合,从而强化纳豆激酶的刚性结构,形成纳豆激酶-葛根素共聚体;采用海藻酸钠和氯化钙进行二次包埋后,可制得结构稳定、功能特性好的凝胶微球。
16.2、本发明制备的凝胶微球产品控释性能好,可较好地抵御胃液酶的消化,而将纳豆激酶和葛根素运载至小肠释放;在小肠环境内,肠道中ph变化可触发纳豆激酶-葛根素共聚体的解聚,纳豆激酶释放出来后,结构基本复原为天然构象,活性可保留85%以上。
具体实施方式
17.下面结合具体实施例对本发明作进一步的说明。
18.一种具有控释靶向性纳豆激酶-葛根素凝胶微球的制备方法,生产方法具体如下:
19.s1.称取60-80g纳豆激酶,溶解于2-3l饮用水中后,一起置于直径45-50cm的平底容器内,采用低温-ph诱导法,迫使纳豆激酶的结构发生定向异化,得到料液a;
20.s2.在2-4℃环境下,将溶解好的葛根素均匀喷洒于料液a中,静置3-4分钟后,采用6-7gy/min的x-射线进行处理,得到物料b;
21.s3.将质量浓度为10-12%的海藻酸钠溶液均匀喷洒于物料b中,得到料液c,然后采用孔径800-820纳米的微细管道,将料液c匀速滴入氯化钙溶液中,制得凝胶微球。
22.步骤s1所述的低温-ph诱导法,具体处理过程为:
23.采用逐步降温的方法,以2℃/min的速度将纳豆激酶溶液的温度逐步降至2-4℃,保持3-4min,然后采用酸碱缓冲液,以0.2/min的速度调节溶液ph值,迫使纳豆激酶的α-螺旋含量变为42.5-42.8%。
24.步骤s2所述的x-射线进行处理具体为:
25.采用x-射线处理20秒、停止15秒,继续使用x-射线处理16秒、停止20秒,接着使用x-射线处理12秒、停止25秒,然后使用x-射线处理8秒、停止30秒。
26.对比例1:
27.s1.称取70g纳豆激酶,溶解于3l饮用水中后,一起置于直径45cm的平底容器内,得到料液a;
28.s2.在3℃环境下,将溶解好的葛根素均匀喷洒于料液a中,静置4分钟后,得到物料b;
29.s3.将质量浓度为11%的海藻酸钠溶液均匀喷洒于物料b中,得到料液c,然后采用孔径800纳米的微细管道,将料液c匀速滴入氯化钙溶液中,制得凝胶微球。
30.对比例2:
31.s1.称取70g纳豆激酶,溶解于3l饮用水中后,一起置于直径45cm的平底容器内,得到料液a;
32.s2.在3℃环境下,将溶解好的葛根素均匀喷洒于料液a中,静置4分钟后,采用7gy/min的x-射线处理20秒、停止15秒,继续使用x-射线处理16秒、停止20秒,接着使用x-射线处理12秒、停止25秒,然后使用x-射线处理8秒、停止30秒,得到物料b;
33.s3.将质量浓度为11%的海藻酸钠溶液均匀喷洒于物料b中,得到料液c,然后采用孔径800纳米的微细管道,将料液c匀速滴入氯化钙溶液中,制得凝胶微球。
34.对比例3:
35.s1.称取70g纳豆激酶,溶解于3l饮用水中后,一起置于直径45cm的平底容器内,采用逐步降温的方法,以2℃/min的速度将纳豆激酶溶液的温度逐步降至3℃,保持4min,然后采用酸碱缓冲液,以0.2/min的速度调节溶液ph值,迫使纳豆激酶的a-螺旋含量变为42.5%,得到料液a;
36.s2.在3℃环境下,将溶解好的葛根素均匀喷洒于料液a中,静置4分钟后,得到物料b;
37.s3.将质量浓度为11%的海藻酸钠溶液均匀喷洒于物料b中,得到料液c,然后采用孔径800纳米的微细管道,将料液c匀速滴入氯化钙溶液中,制得凝胶微球。
38.实施例1:
39.s1.称取60g纳豆激酶,溶解于2l饮用水中后,一起置于直径45cm的平底容器内,采用逐步降温的方法,以2℃/min的速度将纳豆激酶溶液的温度逐步降至2℃,保持3min,然后采用酸碱缓冲液,以0.2/min的速度调节溶液ph值,迫使纳豆激酶的α-螺旋含量变为42.5%,得到料液a;
40.s2.在2℃环境下,将溶解好的葛根素均匀喷洒于料液a中,静置3分钟后,采用6gy/min的x-射线处理20秒、停止15秒,继续使用x-射线处理16秒、停止20秒,接着使用x-射线处理12秒、停止25秒,然后使用x-射线处理8秒、停止30秒,得到物料b;
41.s3.将质量浓度为10%的海藻酸钠溶液均匀喷洒于物料b中,得到料液c,然后采用孔径800纳米的微细管道,将料液c匀速滴入氯化钙溶液中,制得凝胶微球。
42.实施例2:
43.s1.称取70g纳豆激酶,溶解于2.5l饮用水中后,一起置于直径48cm的平底容器内,采用逐步降温的方法,以2℃/min的速度将纳豆激酶溶液的温度逐步降至3℃,保持3.5min,然后采用酸碱缓冲液,以0.2/min的速度调节溶液ph值,迫使纳豆激酶的α-螺旋含量变为42.6%,得到料液a;
44.s2.在3℃环境下,将溶解好的葛根素均匀喷洒于料液a中,静置3.5分钟后,采用6.5gy/min的x-射线处理20秒、停止15秒,继续使用x-射线处理16秒、停止20秒,接着使用x-射线处理12秒、停止25秒,然后使用x-射线处理8秒、停止30秒,得到物料b;
45.s3.将质量浓度为11%的海藻酸钠溶液均匀喷洒于物料b中,得到料液c,然后采用孔径810纳米的微细管道,将料液c匀速滴入氯化钙溶液中,制得凝胶微球。
46.实施例3:
47.s1.称取80g纳豆激酶,溶解于3l饮用水中后,一起置于直径50cm的平底容器内,采用逐步降温的方法,以2℃/min的速度将纳豆激酶溶液的温度逐步降至4℃,保持4min,然后采用酸碱缓冲液,以0.2/min的速度调节溶液ph值,迫使纳豆激酶的α-螺旋含量变为42.8%,得到料液a;
48.s2.在4℃环境下,将溶解好的葛根素均匀喷洒于料液a中,静置4分钟后,采用7gy/min的x-射线处理20秒、停止15秒,继续使用x-射线处理16秒、停止20秒,接着使用x-射线处理12秒、停止25秒,然后使用x-射线处理8秒、停止30秒,得到物料b;
49.s3.将质量浓度为12%的海藻酸钠溶液均匀喷洒于物料b中,得到料液c,然后采用孔径820纳米的微细管道,将料液c匀速滴入氯化钙溶液中,制得凝胶微球。
50.对比例1、2、3和实施例1、2、3的产品的体外消化和性质分析方法:
51.(1)体外消化:配制模拟唾液(ssf)、模拟胃液(sgf)和模拟肠道液(sif),在使用之前,将所有溶液提前预热至37℃,并在整个模拟胃肠道消化过程中将其保持在该温度下。口腔阶段:将5mlssf和5g纳豆激酶/卵清蛋白-黄酮水凝胶样品预热至37℃,然后混合在一起,调ph至6.8,于水浴振荡器中100rpm孵育5min。胃阶段:在口腔混合液中加入10ml模拟胃液,它由sgf电解质溶液和胃蛋白酶溶液(最终混合物中达到2000u/ml)组成,然后使用5mol/lhcl调节ph至1.2,于水浴振荡器中100rpm,2h孵育。小肠阶段:向经胃消化阶段后的混合液中加入20ml模拟肠液(sif),它由sif电解质溶液、胆汁提取液(最终混合物中有10mmol/l的胆盐)、添加胰蛋白酶(最终混合物中胰蛋白酶活性为100u/ml)组成,然后使用5mol/lnaoh调节ph至6.8,于水浴振荡器中100rpm,4h孵育。
52.(2)纳豆激酶的溶栓能力:将收集的新鲜的鸡血于37℃放置6h,待其形成稳定的血栓,4℃保存。将血栓切成约1cm
×
1cm
×
1cm的小块,称重,然后再将血栓浸泡在收集到的等量的体外消化液中,在一定的时间间隔内,对血块称重,观察并计算纳豆激酶的溶栓率(%):
[0053][0054]
式中:w0:初始血块重量,(g);w1:加入纳豆激酶一定时间后血块的重量,(g)。
[0055]
(3)葛根素生物可吸收率:完成模拟体外消化后,将消化液离心(40000g,30min,4℃)。取上清液,用液相色谱分析葛根素含量。在消化液中可溶解的部分被认为是在胶束中能被吸收的部分。流动相由ph7.0、0.1%乙酸水溶液和0.1%乙酸乙腈溶液(90∶10,v/v)组成,流动相在运行柱之前脱气,保持温度为25℃。运行时间设置为20分钟,样品测试量为20μl,流速为1ml/min,葛根素峰值水平通过254nm紫外线检测进行检测,通过葛根素的标准曲线测算葛根素含量,进而与消化前葛根素原值对比,计算葛根素生物可吸收率。
[0056]
结果分析:将对比例1、2、3和实施例1、2、3的产品进行模拟体外消化后分析,结果表明,与原始纳豆激酶的活性(定为100%)和葛根素全部到达肠道释放(生物可接受率定为100%)相比,对比例1产品在小肠的纳豆激酶活性保留率为72.6%、葛根素生物可吸收率为47.9%,对比例2品在小肠的纳豆激酶活性保留率为86.2%、葛根素生物可吸收率为83.3%,对比例3产品在小肠的纳豆激酶活性保留率为79.7%、葛根素生物可吸收率为56.3%,实施例1、2、3产品在小肠的纳豆激酶活性保留率分别为94.8%、95.3%和95.4%,葛根素生物可吸收率为88.3%、88.8%和88.4%。可见,与对比例1、2、3相比,实施例1、2、3产品中纳豆激酶和葛根素在小肠的释放率均更高。
[0057]
以上实施例仅用以说明本发明的技术方案而非对其限制,尽管参照上述实施例对本发明进行了详细的说明,所属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应当理解,依然可以对本发明的具体实施方式进行修改或者等同替换,而未脱离本发明精神和范围的任何修改或者等同替换,其均应涵盖在本发明的权利要求范围当中。
当前第1页1 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