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二氢槲皮素复合泡腾片及其制备方法与流程

文档序号:33781095发布日期:2023-04-19 00:47阅读:605来源:国知局
一种二氢槲皮素复合泡腾片及其制备方法与流程

本发明涉及食品领域,具体涉及一种二氢槲皮素复合泡腾片及其制备。


背景技术:

1、二氢槲皮素(dihydroquercetin),又名花旗松素,紫杉叶素,黄杉素,是一种生物类黄酮准维生素p。二氢槲皮素广泛存在于各种植物,在落叶松中含量较高。二氢槲皮素不仅可以作为植物油和植物脂肪的抗氧化剂使用,也可以作为维生素p性质的物质使用,具有显著的消炎、抗组胺和防辐射作用。

2、

3、二氢槲皮素的强氧化性使其可以作为一种较好的食品级抗氧化剂成分应用于食品领域。二氢槲皮素不易溶于冷水,溶于各种植物油,因此常被用于油脂及含脂产品的生产,如奶油、干酪、奶粉、人造奶油等。2018年,欧盟委员会发布2017/461号法规,二氢槲皮素提取物作为新的食品成分进入欧盟市场。2021年,国家卫生健康委发布了二氢槲皮素作为新食品原料使用的公告,推荐食用量≤100mg/天。二氢槲皮素作为食品原料的研究报道相对较少,大多数报道关注于药用价值。

4、二氢槲皮素在水中的溶解度较低。《落叶松中二氢槲皮素的提取鉴定及抗氧化性研究》(2011,哈尔滨师范大学)中二氢槲皮素标准品在不同溶剂的溶解度结果显示,二氢槲皮素在水中的溶解度小于2g/100g溶剂,远远低于在丙酮、乙醇、甲醇等有机溶剂中的溶解度。二氢槲皮素泡腾片口服时,需要使用冷水或温水冲泡,对应的泡腾片水溶液中二氢槲皮素溶解度低,无法更好地发挥抗氧化作用。

5、透明质酸钠作为细胞外基质的主要成分,广泛分布于皮肤、眼玻璃体、脐带、软骨及关节滑液等结缔组织中,具有保湿、润滑、营养、修复和预防损伤等生理功能。2021年,透明质酸钠被正式批准作为“新食品原料”在普通食品中添加使用,适用的食品类别包括乳制品、饮料类、糖果、冷冻饮品等。在可食用产品中,透明质酸钠具有增加皮肤水分、改善心血管健康等功效。但透明质酸钠的稳定性不好,《透明质酸钠热稳定性的研究》(食品与药品,2006,8(01):29-33)表明,透明质酸钠在酸性水溶液条件下快速降解,且酸度越高降解速率越快。增加透明质酸钠在酸性水溶液中的稳定性,对提升透明质酸钠产品质量具有重要意义。

6、粉末直接压片是指活性药物成分和赋形剂的粉末混合物不经过制粒预处理而被直接压制成片的制备工艺,其生产成本低、效率高、产品质量好,应用越来越广泛。现有的泡腾片粉末直接压片加入润滑剂减少黏冲的发生;加入崩解剂缩短崩解时间。

7、《竹叶提取物泡腾片的制备工艺优化及其质量分析》(食品科学,2016,37(8):39-44)采用聚乙二醇6000作为润滑剂用于粉末直压制备竹叶提取物泡腾片。其中,柠檬酸质量分数20%、碳酸氢钠质量分数20%、聚乙二醇6000包裹碳酸氢钠。聚乙二醇包裹部分泡腾剂主要影响泡腾片的硬度,而且可避免主要成分与柠檬酸直接接触而发生变质。

8、《小儿平喘泡腾片的制备方法》(中南药学,2008,6(3):315-317)中采用交联聚乙烯吡咯烷酮为崩解剂、聚乙烯吡咯烷酮为黏合剂、聚乙二醇6000为润滑剂。文中在酒石酸、co2源中加入药粉、辅料、润滑剂混匀、压片后,泡腾片不黏冲,吸湿性较好。泡腾片中润滑剂的使用虽然可以减少黏冲,但增大润滑剂含量会增加片剂的硬度,拉长崩解时间。因此需要同时添加崩解剂,用于缩短崩解时间。润滑剂、崩解剂的添加会减少单位片剂中的有效成分含量,同时增加泡腾片的成品的生产成本。

9、因此,市场亟需研发一种增加二氢槲皮素水溶性,透明质酸钠稳定性,单位片剂中有效成分含量高且崩解速度较快的二氢槲皮素复合泡腾片。


技术实现思路

1、本发明提供一种二氢槲皮素复合泡腾片,该泡腾片还包含复合维生素、复合矿物质,透明质酸钠或黄原胶,具有较好的二氢槲皮素水溶性和稳定性,可在3min内快速崩解,在不添加润滑剂和崩解剂的情况下能更好地解决泡腾片直压制备过程中的崩解性差的技术问题。

2、本发明提供了一种二氢槲皮素复合泡腾片,其特征在于,该泡腾片由以下组分及其质量百分比组成:二氢槲皮素0.1%-0.3%,稳定剂0-0.6%,复合维生素0.3%-1.5%,复合矿物质0.02%-0.1%,填充剂15%-30%,甜味剂0.5%-1%,乳糖0-30%,碱源10%-30%,酸源25%-40%,香精1%-2%,所述组分质量百分比之和为1。所述稳定剂为透明质酸钠或黄原胶。

3、进一步的,乳糖可替换为葡萄糖或甘露醇。

4、进一步的,稳定剂为透明质酸钠,对应质量百分比为0.2%-0.6%。

5、进一步的,所述乳糖质量百分比为15%-30%。

6、进一步的,所述复合维生素包括维生素c、维生素d、维生素e、维生素b1、维生素b2、维生素b12、烟酸、叶酸、泛酸中的一种或几种。所述复合矿物质包括铁离子、锌离子,所述铁离子包括葡萄糖酸亚铁、富马酸亚铁中的一种或两种,所述锌离子包括甘草锌、柠檬酸锌、葡萄糖酸锌中的一种或几种,所述复合维生素中各维生素组分的含量、复合矿物质中各矿物质组分的含量满足食品营养强化剂使用国家标准。

7、进一步的,所述填充剂包括赤藓糖醇、山梨醇、甘露醇中的一种或几种。

8、进一步的,所述甜味剂为三氯蔗糖、糖精钠、安赛蜜或者甜菊糖苷中的一种或几种。

9、进一步的,所述碱源为碳酸氢钠,酸源为柠檬酸、酒石酸或者苹果酸中的一种或几种。所述碱源与酸源的质量比为0.4:1-0.7:1。

10、本发明还提供了一种上述二氢槲皮素复合泡腾片的制备方法,制备方法包括如下步骤:

11、(1)按配方称量乳糖外原料、混合、粉碎过100目筛;

12、(2)按配方称量30目-40目乳糖,与步骤(1)中原料分多次等量加入混合机中,混合至物料色泽质地均匀;

13、(3)用压片机进行压片,检查片重差异,所得片剂硬度为36n-46n。

14、本发明采用粉末直压制备工艺,应用粉末直压工艺的前提是物料混合均匀性良好,而各物料的粒径大小与分布是影响混合效果的关键因素,对酸源、碱源的稳定性要求更高。本发明提供的二氢槲皮素泡腾片采用乳糖促进泡腾片崩解,一方面乳糖作为填充剂作用能在混合过程中阻隔酸源与碱源,增加崩解剂稳定性;另一方面,乳糖具有促进崩解效果,在遇水后快速溶解,酸源与碱源充分接触加快崩解。本发明提供的二氢槲皮素泡腾片崩解时间约3min,相比于不增加乳糖的泡腾片,崩解时间缩短了60%以上;相比于添加葡萄糖、甘露糖等其他甜味剂的泡腾片,崩解时间缩短了33%以上。

15、此外,本发明通过透明质酸钠、黄原胶与二氢槲皮素形成聚合物,增加了二氢槲皮素在水中的溶出度;本发明还增强了透明质酸钠在酸性水溶液中的热稳定性。通过本发明的二氢槲皮素复合泡腾片组方,同时解决了泡腾片溶解过程中二氢槲皮素溶解性差,透明质酸钠稳定性差的问题。

16、本发明的优势在于:

17、(1)本发明采用乳糖解决了粉末直压制备过程中酸源、碱源直接混合均匀度不好,稳定性差的问题,在不添加润滑剂或崩解剂的情况下,大大缩短了泡腾片的崩解时间且不黏冲。

18、本发明采用乳糖制备的泡腾片1~5的崩解时间小于3.1min;将泡腾片2剔除乳糖后增加山梨醇含量并调整碳酸氢钠与柠檬酸比例得到泡腾片8,崩解时间为7.8min,是本发明泡腾片崩解时间的2.5倍以上。将泡腾片2中的乳糖替换成葡萄糖、甘露糖后分别得到泡腾片9、泡腾片10,崩解时间分别为5.6min和4.2min,是本发明泡腾片崩解时间的1.5倍~2倍,可见乳糖作为本发明的填充剂相比同类糖具有更好的崩解效果。

19、采用本发明保护范围之外的组方制得的泡腾片6与泡腾片7,其中泡腾片6的崩解时间为6.4min,是本发明保护范围内泡腾片崩解时间的2倍以上,泡腾片7不能成型。原因在于,泡腾片采用粉末直压制备工艺时对混合均匀度、辅料可压性、流动性等要求较高,采用辅料种类或含量不合理对片剂的成型、崩解等有很大影响。

20、将泡腾片2剔除透明质酸钠得到泡腾片11,将泡腾片2中的透明质酸钠替换成黄原胶得到泡腾片12,两者对应的崩解时间与泡腾片2相差不大,均优于泡腾片6~10。原因在于,透明质酸钠在泡腾片中的占比小,对乳糖促崩解的影响很小。

21、本发明保护的泡腾片1~5、11~12采用乳糖为辅料,对应组方成分种类、含量选择上具有特异性,在不添加润滑剂和崩解剂的情况下能更好地解决泡腾片直压制备过程中的崩解性差的技术问题。

22、表1泡腾片的硬度和崩解时间

23、 样品 硬度(n) 崩解时间(min) 泡腾片1 44 3.0 泡腾片2 46 2.8 泡腾片3 40 3.1 泡腾片4 46 2.4 泡腾片5 42 2.4 泡腾片6 55 6.4 泡腾片7 不能成型 / 泡腾片8 40 7.8 泡腾片9 26 5.6 泡腾片10 36 4.2 泡腾片11 44 2.5 泡腾片12 42 2.4

24、(2)本发明采用透明质酸钠、黄原胶作为泡腾片的增溶成分,解决了二氢槲皮素泡腾片在水中溶解性差的问题,增加了泡腾片服用过程中有效成分的溶出从而促进人体吸收。

25、本专利发明人在研究过程中发现,二氢槲皮素水溶样品中的二氢槲皮素溶解转移率仅为76%,溶解转移率=溶解后二氢槲皮素含量/二氢槲皮素含量理论值*100%,溶解转移率越高,溶解性越好。经文献检索发现,二氢槲皮素在水中的溶解度小于2g/100g溶剂。因二氢槲皮素泡腾片服用过程中需要水冲服,增加二氢槲皮素的溶解转移率能更好地发挥产品的抗氧化作用。

26、本发明采用透明质酸钠作为二氢槲皮素的增溶剂制备的泡腾片1~5的溶解转移率在90%~92.5%,远大于二氢槲皮素水溶样品的溶解转移率76%。泡腾片8~10为实施例2对应的乳糖替换对照组,相应的溶解转移率在92%左右,可见乳糖这一辅料对二氢槲皮素的溶解转移率影响不大。

27、泡腾片6为本发明保护范围之外的组方,其二氢槲皮素溶解转移率未检出。通过现有技术检索分析发现,二氢槲皮素在酸性条件下特征吸收峰基本没有发生变化,但随着ph值变大,特征峰吸收波长显著增加且溶液颜色发生改变,二氢槲皮素存在降解的可能。泡腾片6溶解后的ph值为5.5,二氢槲皮素因特征峰发生位移而未检出。由上可知,泡腾片6的组方无法在保证二氢槲皮素抗氧化作用的前提下促进溶解转移率的提升。

28、本发明还设置了泡腾片2的透明质酸钠缺味对照泡腾片11,替换透明质酸钠为黄原胶的泡腾片12。溶解转移率对比可知,泡腾片11的溶解转移率与二氢槲皮素水溶样品相近,可见本发明二氢槲皮素泡腾片中透明质酸钠为促进二氢槲皮素溶解的主要成分。泡腾片12的溶解转移率与泡腾片2相近,可见透明质酸钠与黄原胶均有促进二氢槲皮素溶解的功效。

29、本发明保护的泡腾片1~5、8~10和12采用透明质酸钠和黄原胶增加二氢槲皮素的溶解转移率,更能被人体吸收,发挥产品的抗氧化作用。

30、表2泡腾片的溶解转移率及ph值

31、 组别 溶解转移率(%) ph值 泡腾片1 92.5 4.7 泡腾片2 91.5 4.3 泡腾片3 90.2 4.5 泡腾片4 91.1 4.3 泡腾片5 92.0 4.4 泡腾片6 未检出 5.5 泡腾片8 92.2 4.4 泡腾片9 92.1 4.2 泡腾片10 92.4 4.2 泡腾片11 79.8 4.5 泡腾片12 90.3 4.6 二氢槲皮素水溶样品 76.0 /

32、(3)本发明采用透明质酸钠作为二氢槲皮素泡腾片的辅料,酸性溶液加热条件下增溶效果更好,改变了透明质酸钠在酸性水溶液加热条件下的易降解的特性,同时提高了二氢槲皮素泡腾片的稳定性。

33、《落叶松中二氢槲皮素的提取及分子修饰研究》(华南理工大学,2008)中指出,二氢槲皮素在水中的溶解度随温度的升高而升高。而《落叶松中二氢槲皮素的提取及性能研究》(哈尔滨师范大学,2012)指出,二氢槲皮素在100℃下随加热时间的增加,二氢槲皮素热敏降解,并且溶液颜色随之出现肉眼可见的加深现象。因二氢槲皮素的含量检测与溶解度相关,由此可见,二氢槲皮素水溶液在加热条件下检测出的二氢槲皮素减少量=热敏降解部分-加热增溶部分,其中二氢槲皮素的热敏降解作用远远大于加热增溶效果,并随着加热时间延长进一步减少。实验结果表明,二氢槲皮素水溶样品在100℃加热30min后的二氢槲皮素减少量为12.3%。

34、在酸性水溶液加热条件下,本发明专利采用透明质酸钠作为二氢槲皮素的增溶剂制备的泡腾片1~5对应的二氢槲皮素减少量为4%~5%。泡腾片11的透明质酸钠缺味对照说明,在不增加透明质酸钠的情况下,二氢槲皮素的减少量为10.4%。根据背景技术可知,透明质酸钠在酸性水溶液加热条件下会分解,由此可以推断泡腾片1~5水溶液在加热条件下溶解度下降,二氢槲皮素的减少量=热敏降解部分-加热增溶部分+透明质酸钠降解致二氢槲皮素溶出降低部分。但本发明试验结果表明,泡腾片1~5的二氢槲皮素减少量小于泡腾片11,可见透明质酸钠在组方中产生了意料之外的作用,稳定性更好,对应的增溶效果更好,并且该增溶效果将随加热时间延长而更显著。

35、泡腾片8~10为实施例2对应的乳糖替换对照组,对应的二氢槲皮素减少量与泡腾片2相近,乳糖这一辅料对透明质酸钠稳定性影响不大。

36、泡腾片12为黄原胶替换透明质酸钠,对应的二氢槲皮素减少量与泡腾片11相近。现有技术表明,黄原胶的酸碱稳定性和热稳定性较好,因此在泡腾片体系中增溶部分稳定。试验结果表明,二氢槲皮素减少量=热敏降解部分含量-加热增溶部分含量,与实施例11相近。

37、泡腾片6未检测出二氢槲皮素含量,理由如(2)所述。

38、结合泡腾片1~5、8~10制备泡腾片能增加透明质酸钠在酸性溶液加热条件下的稳定性,改变了透明质酸钠在酸性水溶液加热条件下的易降解的特性,同时提高了二氢槲皮素泡腾片的稳定性。

39、表3泡腾片热稳定实验中二氢槲皮素的减少量情况

40、 组别 二氢槲皮素减少量(%) 组别 二氢槲皮素减少量(%) 泡腾片1 4.4 泡腾片8 4.4 泡腾片2 4.3 泡腾片9 4.4 泡腾片3 4.8 泡腾片10 4.0 泡腾片4 4.1 泡腾片11 10.4 泡腾片5 4.1 泡腾片12 11.2 泡腾片6 / 二氢槲皮素水溶样品 12.3

当前第1页1 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